第六百四十一章 势均力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清末枭雄最新章节!
帝国政坛在十月份开始就是显得更加的混乱了,每天都有大量的弹劾折子送进来,一开始诸多的弹劾折子是针对郭龙云以及其门生子弟的,这些弹劾郭龙云派系的人,大部分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清流。
何谓清流,在目前的帝国政坛里,清流并不是说代表着清贵,而是他们坚持保持一些儒家的传统,对大部分的新生事务都是保持着反对的态度,同时他们为了博取政治威望,平日里总是会表现出不畏强权,敢于直接反抗阁臣的态度。
因此这些人喜欢有事没事就弹劾大臣!
在过去过年里,江道泉就是多次拉拢并利用这些人,为自己在内阁的斗争中加分。
如今这些人看见郭龙云暴露出来了弱点,一个个那里还能忍得住啊,那些自命为清官忠臣的清流臣子们可不会放过博取名望的任何一个机会,当即就是一封接着一封的折子递上来,清一色的弹劾郭龙云以及其派系人马。
而郭龙云以及他的门生子弟们,大多都是玩工商实业的官员,这和工商接触多了,自然就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十个里头肯定有九个都是利用权势拿过钱财等好处的,无非是多或少的问题而已。
因此这些清流们下了狠心弹劾他们的话,要想抓住把柄并不是什么太过困难的事。
而这些清流们名义上的老大江道泉也是乐于看见自己的老对手郭龙云吃瘪,因此也没有去压制这种风浪。
但是他的这种不压制,也就导致了郭龙云的反击!
不管是谁最先掀起对郭龙云的攻击,但是目前郭龙云承受最大的压力,却是来之于江道泉这一派系的人马却是没有错的,而已经是被快要逼到绝境的郭龙云那里还会顾得上许多了。
你弹劾我,我就弹劾你,先不提谁输谁赢,先把水搞混再说。
如此也就导致了十月份的帝国政坛了,郭龙云和江道泉这两个派系的人马各自进行攻讦。面对雪片一样飞来的弹劾折子,林哲的态度如一,那就是通通留中不发。
林哲身为帝国皇帝,虽然对这种搞内斗的政治斗争相当的反感。但是却也是知道有些是压不得,更不能亲自出手。
因为林哲的角色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仲裁者,而不是一个亲自下场的角斗士。
面对这种弹劾浪潮,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留中不发,然而冷冷的注视着朝堂。静观其变。
此时遭到诸多弹劾的郭龙云这一次终于是无法承受来自百官的压力!
二十日,郭龙云上折乞骸骨,称年老多病已经无法主持日常工作,请陛下准许其致仕归乡。
当然了,别以为这是郭龙云真正的想要辞官了,也别以为他真的年老多病了,郭龙云今年六十岁都不到呢,在高级官员的群体里并不算多多老,至少江道泉的年纪就比他大多了。
这种请求致仕折,只是一种政治上的表态而已。也算得上是一种传统了,高级官员遭到这种公开的弹劾,不管是不是清白的,但是官员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也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委屈,大多都是会上这么一封致仕折子的。
如果不上的话,就算你是清白的也会被人说成是恋栈不去。
对于郭龙云的请求致仕的折子,林哲也是采用了传统做法,直接驳回了。
就在林哲以为会消停下来的时候,郭龙云的反击也是来了。而且他比江道泉等人做的更狠,直接让更多的人到督察院那边举报江道泉。
这种情况下,那些一直都置身事外的督察院官员们也是坐不住了,他们这些督察院的官员和寻常的官员不同。这些督察院的官员和大法院的官员,乃是独立于内阁之外的机构,甚至是国家雇员考试,他们也是单独出题招人,官员的人事任免权也不在内阁组织部,乃是自成体系的机构。
因此前些时候对内阁的这种争斗。督察院和大法院那边的人基本都是抱着看戏的态度,并没有参与其中。
但是现在,这些官员前头弹劾郭龙云,后头又是举报江道泉,而且举报江道泉的人还更多。
事实证明,郭龙云这些年拉拢交好的人还是不少的,除了在中央内阁外,甚至很多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员都是上折子告江道泉的状。
一时间,这场风暴的中心已经是从郭龙云转移到了江道泉身上。
督察院的人连忙跑去请求面圣,去见林哲做什么,自然是请示到底该怎么办啊,这到底是立案还是不立案啊。
这郭江道泉可不是什么普通人,而是教育部大臣,要调查这种级别的官员,督察院还不够胆气,没有圣谕的话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这个胆子的。
林哲也是郁闷,这都什么事啊!
这查吧,不好,江道泉有没有问题他比别人更清楚,大问题是没有,但是小问题肯定一查一堆。
但是不查吧,那么自己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督察院、大法院和内阁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岂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而且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标榜要依法治国,类似的话也没少说,现在不查岂不是要打自己的脸?
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是玩迂回了,让督察院先公开立案查一查,但是也暗示了督察院那边,别太深挖,差不多就行了。
督察院是充分领悟了林哲的旨意,迅速的立案,然后传讯了江道泉!
但是这种事在江道泉看来却是彻头彻尾的侮辱,拒绝前往督察院配合调查,并且第一时间就是上了乞骸骨折。
林哲自然是按照惯例不准的,不过江道泉被人称之为又臭又硬自然是有理由的,林哲刚驳回江道泉的折子呢,他立马就是上了第二封致仕折子。
这搞的林哲有些下不来台,这批驳了后江道泉又来第三次致仕怎么办?
都说事不过三,如果是三次上折的话,林哲不准都得准了!
这个老顽固,一点都不懂的体谅朕的难处!
一时间,林哲心里头都是有些埋怨起来江道泉了,难不成你江道泉的名声重要。朕的威望就不重要。
实际上,林哲还是有些低估江道泉对名望的看重了,低估了名望对江道泉的重要性了。
江道泉能够扎根朝廷十几年,靠的是什么?可不是林哲的信任。而是他自身的威望。
很多时候,其实林哲并不喜欢江道泉这个人,只是觉得罢免江道泉的话得不偿失,而且一时间也是找不到比江道泉更好的人来代替他。
要充当帝国政坛里的保守派角色,这可不是普通官员可以做到的。
这个时候。还是督察院那边的官员识趣,很快就是给出了一份所谓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江道泉是清白的。
这份结果在诸多人的预料之中。
在这场十月份的风浪中,很多人都是能够猜到林哲的心思,那就是想要把这场凭空而起的风波给压下来,最后大家该干嘛该嘛。
因此一连串的弹劾和举报并不具备什么实际意义,很多人都没指望过靠着这么一场争斗就把郭龙云或者是江道泉给拉下马来。
十月份的帝国政坛动荡似乎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被压了下去。
在这场风波里,虽然郭龙云和江道泉都安然无恙,但是不少人都是倒了霉,诸多在这场风波了蹦跶的非常厉害的角色都是遭到了事后的报复。比如那个江西布政使,就是被郭龙云下了大力气,然后搞了个渎职,在十一月份就是逼得他辞官归乡。
其余诸多人也是受到了牵连,或是调职,或是贬职,这些事不用林哲来说,江道泉和郭龙云都是展开了各自的爆发,你拉下我一个门生,我就打掉你一个下属。
就和以往多年的斗争差不多。只不过更要激烈的多。
十月份和十二月份的时候,有数十名中级官员出现了调动。
不过这场风波里,也是让林哲察觉到了一些不妥,那就是现在的内阁的三驾马车有些不均衡了。薛焕的势力太小了,似乎无法压住郭龙云和江道泉这两个人。
薛焕这些年一直都是努力做一个孤臣,他吸取了当年毕余同倒台的教训,给自己制定了两个底线:
第一个就是绝对不插手立储之事,这件事在帝国政坛里是谁碰谁死,当年的毕余同被革职就是最好的教训。‘妄议宫务’这四个字,绝对是砸到谁谁就死翘翘。
过去十几年来,尤其是六十年代早期的时候,死在这四个字下的官员不知凡几,早些时候那些人兴许还会去搏一搏从龙之功之类的,留下一个忠臣名号之类,打着大不了被贬几年,然后再回中央的主意。
但实际上,凡是和立储沾上关系的官员,这十几年来就没有一个能够回到中央来,相当多一部分的人都是被直接革职,然后只能黯然回乡当一个士绅,有些则是被贬职到边远省份。
早些年的时候,官员被贬职的话,顶多也就是去云贵等省份,但是后来这贬职去的地方可是浩罕、新东、乌台等地,这一去边省数千里之遥,而且还是没有飞机和铁路的年代里,很多被贬职到浩罕省的官员,基本是很难再回到京师了。
离京时他们就跟古时候的那些官员们一样,无不充满着一封朝奏,夕贬浩罕的伤感,很多人是离京之时,就已经说出什么‘好收吾骨西海边’。
国人口中的西海,一般是说咸海,准确来说这地方暂时还不属于帝国领土,甚至距离都还非常远,不过对于这些文人来说浩罕省、巴尔喀什湖到南京的距离和咸海到南京的距离没啥两样,都是同一个概念。
这被贬到浩罕的官员,不说绝对,但是这辈子估计是没啥希望能够回到南京的了,当然了,你主动辞官的话,倒是不用去万里迢迢的浩罕吃风沙了。
不过很多官员尤其是那些直言上书的官员,基本都做好了被贬的准备,而且他们的荣誉也不允许他们在被贬后辞官。
因为他们都是自诩忠臣之类的,这皇帝如果让你去治理边疆你都不愿意,而且是辞官回家享福,你好意思自称忠臣,估计很多人都会一口一唾沫把你淹死。
因此那些妄议宫务被贬职的,基本都是悲剧的很。
除了立储事务不能碰外,薛焕也是给自己定下了第二条底线,那就是不拉帮结派!
因为早年毕余同的下台,也和他到处拉帮结派有关。
人家郭龙云和江道泉拉帮结派还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只是内阁成员而已,这没有一群人趁着,他们怎么和其他人争权夺利啊,但是你薛焕不同啊,你可是内阁总理大臣,文官第一人。
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都升无可升了,你还想争什么权?夺什么利?
这都还要拉帮结派的话,莫非你还想要争一争林哲屁股下的皇位不成?
薛焕的这两点是他稳坐内阁总理大臣多年的保障,不过在林哲看来,这样薛焕对内阁的掌控力位面就弱了一些,如果薛焕够强势的话,之前内阁的这场风波就起不来,因为在到自己面前,薛焕就会先平息下来。
如果说薛焕的势力太弱了的话,那么郭龙云和江道泉这两个人的势力就是太强了些。
林哲想要是内阁的三角平衡,嗯,还是薛焕稍微强势一些的平衡。
如果把内阁比喻成三角形,那么林哲想要的并不是说一个等边三角形,而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而且还是长腰三角形。
薛焕就是在上面的那个角,势力应当比郭龙云和江道泉要强一些,就和当年毕余同和江道泉、郭龙云之间的关系一样。
当年毕余同虽然在立储上不对林哲的心意,但是毕余同对内阁的掌控力度还是不错的,至少不会出现内阁的一些动乱。
这种情况下,林哲就是决定对内阁的现有均衡局面进行一些调整,加大对薛焕的扶持力度,然后削弱江道泉以及郭龙云的力量。
尤其是江道泉这个人,在十月份的风波中,让林哲再一次感受到了此人的又臭又硬,这忍了他这么多年,林哲是不打算继续忍下去了。
反正江道泉也年纪大了,今年都是六十六岁的老头子了,继续在内阁也是干不了多久,是时候扶持另外一个第三角的时候了。
本着这种打算,林哲是开始了内阁的调整。(未完待续。)
帝国政坛在十月份开始就是显得更加的混乱了,每天都有大量的弹劾折子送进来,一开始诸多的弹劾折子是针对郭龙云以及其门生子弟的,这些弹劾郭龙云派系的人,大部分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清流。
何谓清流,在目前的帝国政坛里,清流并不是说代表着清贵,而是他们坚持保持一些儒家的传统,对大部分的新生事务都是保持着反对的态度,同时他们为了博取政治威望,平日里总是会表现出不畏强权,敢于直接反抗阁臣的态度。
因此这些人喜欢有事没事就弹劾大臣!
在过去过年里,江道泉就是多次拉拢并利用这些人,为自己在内阁的斗争中加分。
如今这些人看见郭龙云暴露出来了弱点,一个个那里还能忍得住啊,那些自命为清官忠臣的清流臣子们可不会放过博取名望的任何一个机会,当即就是一封接着一封的折子递上来,清一色的弹劾郭龙云以及其派系人马。
而郭龙云以及他的门生子弟们,大多都是玩工商实业的官员,这和工商接触多了,自然就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十个里头肯定有九个都是利用权势拿过钱财等好处的,无非是多或少的问题而已。
因此这些清流们下了狠心弹劾他们的话,要想抓住把柄并不是什么太过困难的事。
而这些清流们名义上的老大江道泉也是乐于看见自己的老对手郭龙云吃瘪,因此也没有去压制这种风浪。
但是他的这种不压制,也就导致了郭龙云的反击!
不管是谁最先掀起对郭龙云的攻击,但是目前郭龙云承受最大的压力,却是来之于江道泉这一派系的人马却是没有错的,而已经是被快要逼到绝境的郭龙云那里还会顾得上许多了。
你弹劾我,我就弹劾你,先不提谁输谁赢,先把水搞混再说。
如此也就导致了十月份的帝国政坛了,郭龙云和江道泉这两个派系的人马各自进行攻讦。面对雪片一样飞来的弹劾折子,林哲的态度如一,那就是通通留中不发。
林哲身为帝国皇帝,虽然对这种搞内斗的政治斗争相当的反感。但是却也是知道有些是压不得,更不能亲自出手。
因为林哲的角色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仲裁者,而不是一个亲自下场的角斗士。
面对这种弹劾浪潮,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留中不发,然而冷冷的注视着朝堂。静观其变。
此时遭到诸多弹劾的郭龙云这一次终于是无法承受来自百官的压力!
二十日,郭龙云上折乞骸骨,称年老多病已经无法主持日常工作,请陛下准许其致仕归乡。
当然了,别以为这是郭龙云真正的想要辞官了,也别以为他真的年老多病了,郭龙云今年六十岁都不到呢,在高级官员的群体里并不算多多老,至少江道泉的年纪就比他大多了。
这种请求致仕折,只是一种政治上的表态而已。也算得上是一种传统了,高级官员遭到这种公开的弹劾,不管是不是清白的,但是官员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也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委屈,大多都是会上这么一封致仕折子的。
如果不上的话,就算你是清白的也会被人说成是恋栈不去。
对于郭龙云的请求致仕的折子,林哲也是采用了传统做法,直接驳回了。
就在林哲以为会消停下来的时候,郭龙云的反击也是来了。而且他比江道泉等人做的更狠,直接让更多的人到督察院那边举报江道泉。
这种情况下,那些一直都置身事外的督察院官员们也是坐不住了,他们这些督察院的官员和寻常的官员不同。这些督察院的官员和大法院的官员,乃是独立于内阁之外的机构,甚至是国家雇员考试,他们也是单独出题招人,官员的人事任免权也不在内阁组织部,乃是自成体系的机构。
因此前些时候对内阁的这种争斗。督察院和大法院那边的人基本都是抱着看戏的态度,并没有参与其中。
但是现在,这些官员前头弹劾郭龙云,后头又是举报江道泉,而且举报江道泉的人还更多。
事实证明,郭龙云这些年拉拢交好的人还是不少的,除了在中央内阁外,甚至很多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员都是上折子告江道泉的状。
一时间,这场风暴的中心已经是从郭龙云转移到了江道泉身上。
督察院的人连忙跑去请求面圣,去见林哲做什么,自然是请示到底该怎么办啊,这到底是立案还是不立案啊。
这郭江道泉可不是什么普通人,而是教育部大臣,要调查这种级别的官员,督察院还不够胆气,没有圣谕的话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这个胆子的。
林哲也是郁闷,这都什么事啊!
这查吧,不好,江道泉有没有问题他比别人更清楚,大问题是没有,但是小问题肯定一查一堆。
但是不查吧,那么自己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督察院、大法院和内阁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岂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而且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标榜要依法治国,类似的话也没少说,现在不查岂不是要打自己的脸?
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是玩迂回了,让督察院先公开立案查一查,但是也暗示了督察院那边,别太深挖,差不多就行了。
督察院是充分领悟了林哲的旨意,迅速的立案,然后传讯了江道泉!
但是这种事在江道泉看来却是彻头彻尾的侮辱,拒绝前往督察院配合调查,并且第一时间就是上了乞骸骨折。
林哲自然是按照惯例不准的,不过江道泉被人称之为又臭又硬自然是有理由的,林哲刚驳回江道泉的折子呢,他立马就是上了第二封致仕折子。
这搞的林哲有些下不来台,这批驳了后江道泉又来第三次致仕怎么办?
都说事不过三,如果是三次上折的话,林哲不准都得准了!
这个老顽固,一点都不懂的体谅朕的难处!
一时间,林哲心里头都是有些埋怨起来江道泉了,难不成你江道泉的名声重要。朕的威望就不重要。
实际上,林哲还是有些低估江道泉对名望的看重了,低估了名望对江道泉的重要性了。
江道泉能够扎根朝廷十几年,靠的是什么?可不是林哲的信任。而是他自身的威望。
很多时候,其实林哲并不喜欢江道泉这个人,只是觉得罢免江道泉的话得不偿失,而且一时间也是找不到比江道泉更好的人来代替他。
要充当帝国政坛里的保守派角色,这可不是普通官员可以做到的。
这个时候。还是督察院那边的官员识趣,很快就是给出了一份所谓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江道泉是清白的。
这份结果在诸多人的预料之中。
在这场十月份的风浪中,很多人都是能够猜到林哲的心思,那就是想要把这场凭空而起的风波给压下来,最后大家该干嘛该嘛。
因此一连串的弹劾和举报并不具备什么实际意义,很多人都没指望过靠着这么一场争斗就把郭龙云或者是江道泉给拉下马来。
十月份的帝国政坛动荡似乎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被压了下去。
在这场风波里,虽然郭龙云和江道泉都安然无恙,但是不少人都是倒了霉,诸多在这场风波了蹦跶的非常厉害的角色都是遭到了事后的报复。比如那个江西布政使,就是被郭龙云下了大力气,然后搞了个渎职,在十一月份就是逼得他辞官归乡。
其余诸多人也是受到了牵连,或是调职,或是贬职,这些事不用林哲来说,江道泉和郭龙云都是展开了各自的爆发,你拉下我一个门生,我就打掉你一个下属。
就和以往多年的斗争差不多。只不过更要激烈的多。
十月份和十二月份的时候,有数十名中级官员出现了调动。
不过这场风波里,也是让林哲察觉到了一些不妥,那就是现在的内阁的三驾马车有些不均衡了。薛焕的势力太小了,似乎无法压住郭龙云和江道泉这两个人。
薛焕这些年一直都是努力做一个孤臣,他吸取了当年毕余同倒台的教训,给自己制定了两个底线:
第一个就是绝对不插手立储之事,这件事在帝国政坛里是谁碰谁死,当年的毕余同被革职就是最好的教训。‘妄议宫务’这四个字,绝对是砸到谁谁就死翘翘。
过去十几年来,尤其是六十年代早期的时候,死在这四个字下的官员不知凡几,早些时候那些人兴许还会去搏一搏从龙之功之类的,留下一个忠臣名号之类,打着大不了被贬几年,然后再回中央的主意。
但实际上,凡是和立储沾上关系的官员,这十几年来就没有一个能够回到中央来,相当多一部分的人都是被直接革职,然后只能黯然回乡当一个士绅,有些则是被贬职到边远省份。
早些年的时候,官员被贬职的话,顶多也就是去云贵等省份,但是后来这贬职去的地方可是浩罕、新东、乌台等地,这一去边省数千里之遥,而且还是没有飞机和铁路的年代里,很多被贬职到浩罕省的官员,基本是很难再回到京师了。
离京时他们就跟古时候的那些官员们一样,无不充满着一封朝奏,夕贬浩罕的伤感,很多人是离京之时,就已经说出什么‘好收吾骨西海边’。
国人口中的西海,一般是说咸海,准确来说这地方暂时还不属于帝国领土,甚至距离都还非常远,不过对于这些文人来说浩罕省、巴尔喀什湖到南京的距离和咸海到南京的距离没啥两样,都是同一个概念。
这被贬到浩罕的官员,不说绝对,但是这辈子估计是没啥希望能够回到南京的了,当然了,你主动辞官的话,倒是不用去万里迢迢的浩罕吃风沙了。
不过很多官员尤其是那些直言上书的官员,基本都做好了被贬的准备,而且他们的荣誉也不允许他们在被贬后辞官。
因为他们都是自诩忠臣之类的,这皇帝如果让你去治理边疆你都不愿意,而且是辞官回家享福,你好意思自称忠臣,估计很多人都会一口一唾沫把你淹死。
因此那些妄议宫务被贬职的,基本都是悲剧的很。
除了立储事务不能碰外,薛焕也是给自己定下了第二条底线,那就是不拉帮结派!
因为早年毕余同的下台,也和他到处拉帮结派有关。
人家郭龙云和江道泉拉帮结派还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只是内阁成员而已,这没有一群人趁着,他们怎么和其他人争权夺利啊,但是你薛焕不同啊,你可是内阁总理大臣,文官第一人。
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都升无可升了,你还想争什么权?夺什么利?
这都还要拉帮结派的话,莫非你还想要争一争林哲屁股下的皇位不成?
薛焕的这两点是他稳坐内阁总理大臣多年的保障,不过在林哲看来,这样薛焕对内阁的掌控力位面就弱了一些,如果薛焕够强势的话,之前内阁的这场风波就起不来,因为在到自己面前,薛焕就会先平息下来。
如果说薛焕的势力太弱了的话,那么郭龙云和江道泉这两个人的势力就是太强了些。
林哲想要是内阁的三角平衡,嗯,还是薛焕稍微强势一些的平衡。
如果把内阁比喻成三角形,那么林哲想要的并不是说一个等边三角形,而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而且还是长腰三角形。
薛焕就是在上面的那个角,势力应当比郭龙云和江道泉要强一些,就和当年毕余同和江道泉、郭龙云之间的关系一样。
当年毕余同虽然在立储上不对林哲的心意,但是毕余同对内阁的掌控力度还是不错的,至少不会出现内阁的一些动乱。
这种情况下,林哲就是决定对内阁的现有均衡局面进行一些调整,加大对薛焕的扶持力度,然后削弱江道泉以及郭龙云的力量。
尤其是江道泉这个人,在十月份的风波中,让林哲再一次感受到了此人的又臭又硬,这忍了他这么多年,林哲是不打算继续忍下去了。
反正江道泉也年纪大了,今年都是六十六岁的老头子了,继续在内阁也是干不了多久,是时候扶持另外一个第三角的时候了。
本着这种打算,林哲是开始了内阁的调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