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兰陵定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天道:荀子传最新章节!
面对眼前的困境,陈嚣思考着不可知的未来。他问荀子:“老师!如今春申君被杀了,您的官也罢了,我们该怎么办呢?要不还回赵国?”
荀子未回答。
陈嚣又问:“要不重回齐国稷下学宫?”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以一个大儒的心胸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决断,“我与家乡邯郸分别已久,战乱中儿女不知去向,至今杳无音信。我在兰陵做县公前后一十七年,与百姓风雨同舟,亲如一家。日后不为官了,我还要居住在兰陵,哪里也不去。”
这就回到了本书开篇的楔子“独有异香中国兰”。荀子要阿仲帮他在村外搭建了一座半阴半阳的茅屋。茅屋很快搭建好,陈嚣把书籍、用具和荀子喜欢的那盆兰花搬进茅屋,师徒二人暂时有了一个安身之处。
这天村子里来了许多的人,欢迎荀子在这里安家落户,把个茅屋挤得满满的。
荀子请白发苍苍的老族长上座。老族长不坐,他说:“按照礼规,尊敬长者,我的年岁大,今年八十三,应该坐在上位。可今日是我们大家欢迎你荀老爷在我们村子定居。你是外来的客人,你应该坐在上位。”
荀子笑道:“老人家,我已经不是客人了。我在这里落了户,就和大家一样,是村民,还是年长的人来坐上位。”
老族长说:“要说是这个理儿。你如今不是县公老爷了,和我等一样是老百姓。我们欢迎你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村落户。你放心,我们大家会像过去一样尊敬你、信赖你。以后不称你县公老爷了,该称你什么呢?就称你荀卿子吧!”
阿仲等村民七嘴八舌地说:“对,就叫荀卿子!”①
老族长接着说:“荀卿子!依你说,在这里我年岁最长,辈数最高,你应当听我的对不对?”
荀子点头:“对。”
老族长说:“那好,我请你坐上位。”
阿仲接过老族长的话:“荀卿子,恭敬不如从命。”
“好,好,我从命。”荀子只得谦逊地从命,坐在上位。
阿仲在几案上摆下自家酿的兰陵酒,老族长高高举起酒杯,说兰陵的美酒,上敬过天地神灵,下敬过君王宾客。今日我代表兰陵百姓敬荀卿子一杯。那些昏王奸臣不喜欢你,我们老百姓喜欢你!”
众人齐声说:“对!我们喜欢你!”
荀子恭敬地接过酒杯,热泪盈眶,他激动地说:“谢谢老人家,谢谢众位乡亲!荀况我今生今世饮过不少君王显贵的酒,哪儿的酒,也没有我们兰陵的酒醇美!哪里的人,也没有我们兰陵的人心热!”荀子举杯,一饮而尽。
阿仲端起酒坛说:“陈嚣先生,以后你也是我们兰陵人啦!你也应该喝上一杯兰陵美酒。”他为陈嚣斟酒,并看着他喝下。
荀子站起身来郑重地说:“我对学生说过,真正的儒士,被任用治国,他有王公的才干,能使政事完美。不被任用,把户籍编入百姓之中,人们没有不尊重他的,他能使民众的风俗完美。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况日后无官了,我就定居在兰陵,兴教化,收弟子,专心著述,以励后人。”
众人欢喜雀跃:“好!兰陵有了荀卿子做老师,我们的后代就有出息了!”
阿仲、阿季、老族长等男女,手拍皮鼓唱起民歌《成相》来。
拍起鼓,
唱起曲,
美酒一杯敬给你。
你为百姓,
百姓心里,
不忘记。
拍起鼓,
唱起曲,
美酒一杯敬给你。
风风雨雨,
同甘共苦,
深情谊。
拍起鼓,
唱起曲,
美酒一杯敬给你。
五彩凤凰,
落在捂桐,
请安居。
忽然,齐国贩马人匆匆走进茅屋,激动地在荀子面前双膝跪地荀老爷!”荀子急忙将他搀起。贩马人继续说,“荀老爷!我混呀!只知道南来北往马不停蹄跑着经商赚钱,竟不知道荀老爷遭此大难。荀老爷,我来晚了!”
荀子感动地说:“谢谢你,我已经平安无事了。”
贩马人说:“荀老爷!经你取消了边关的关卡,我自齐国经商过兰陵,到楚国,一路畅通无阻,这些年赚大钱了。我知道你为官清正,不贪钱财。那一年你过生日,说什么也不收礼。我送你一个马鬃编制的蒲团,你送给我一锭金子。至如今你不做官了,应该有个安身之处呀!假如要你自己盖房子,我不是瞧不起你,你没有钱,盖不起。“
荀子连连摇头:“不不不,荀况我一生安贫乐道,有此一间避风的茅屋足矣!”
贩马人豪爽地说:“荀老爷,到了这个时候,你也不用客气。你不是还要在兰陵办学,教授弟子吗?我不为你盖房子,我为乡亲们盖下一所乡学好不好?”
老族长立即接过话来:“这个主意好!这位先生出钱,我们兰陵百姓出力。”阿仲、阿季等人都赞同。
贩马人出钱,百姓出力,很快就盖好了一所院子,既是乡学,又是荀子的新居。①
这是一座宽敞的宅院,坐北向南,中间有一座二层小楼,四周篱笆野花,绿树掩映,清新豁亮,充满生机。
老族长、阿仲、阿季兄弟和几个村民带领荀子和陈嚣来到这座新盖好的院落。老族长兴奋地说:“荀卿子,这就是你的新居!”
老族长带领众人走到楼下,一面领荀子四处观看,一面说:“这座楼,墙壁是用土夯起来的,楼内也没有什么装饰,和王宫里的楼台相比,简陋得不像个样子。不过,这是兰陵百姓的一点心意。”
荀子由衷地感谢:“太叫你们费心了!有几间茅屋就可以,何必盖这么好呀!”
阿仲说:“荀卿子!百姓们都说,荀卿子周游列国,有那么大的学问,为我们兰陵做过那么多好事,如今要在我们兰陵落户,这是兰陵人的福气。我们一定要给荀卿子盖上一座楼。过去,我们这一带的村子都没有楼,这是第一座。楼虽说盖得不好,它是俺们村子中最好的房子!”“谢谢,谢谢诸位了!”荀子激动地说,“我荀况定然不负众望,一
定把毕生所学留于兰陵!”
阿仲等百姓帮助荀子搬家,把书籍、行李、用具和荀子喜欢的兰花从茅屋搬进新楼来。阿仲指挥年轻人把琴和一捆一捆的竹简搬到楼上去。说楼上不潮湿,要荀卿子住楼上。
公元前二三七年仲夏,七十四岁的荀子被罢官之后在兰陵百姓的热情帮助下,有了自己的新居。
荀子抚摸着楼的木柱,激动地说:“这座楼,是村民们给我盖的,它是村子里最好的房子,村子里唯一的一座楼房。我住过齐国稷下学宫的高堂大屋,我住过赵国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还住过楚国华美的王宫和县衙,可是哪里也没有这座楼好呀!住进这座楼里,我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温馨,从来没有过的舒畅,从来没有过的可心!我荀况奔走了大半生,到如今好像才找到了家。”荀子一边说着一边流下了动情的热泪,失声痛哭,这哭声发自肺腑,是那样震撼人心。
“陈嚣!”荀子镇静下来,心情沉重地说道,“以后,兰陵的孩子都要来这里读书,我心里担忧呀!”
陈嚣问:“老师担忧什么?”
荀子说:“我担忧教不好他们,对不起兰陵的百姓。”
“老师!齐襄王说过,您是最有学问的老师!”
荀子摇头:“不,不能这样说。”
陈嚣说:“在稷下学宫里,学子们不都是这样尊称您吗?列国的君王也这样敬仰您!”
荀子不赞成陈嚣的话,他说:“那是他们抬举我。人呀,不能把别人抬举自己的话当真,那会毁了自己。智者自知,仁者自爱。傲慢是人之祸害。罢官之后,我多年积累的书籍失去了许多。我以后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一卷一卷地重新搜集古代经书,细心研读,一字一句地讲给孩子们。古书深奥,我应当让孩子们读得懂,听得明,记得清。只有学生长了学问,成了人才,我才配称得起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呀!”
荀子办学的消息很快传遍四面八方,许多村民带着孩子来到乡学报名上学。孩子们围在陈嚣身边吵嚷着争先恐后:“该我啦!”“该我啦!”陈嚣耐心地劝他们不要争,一个一个来,都能报上名。陈嚣坐在几案边,^记下孩子的名字。
毛亨引着两个外地的青年学子走进门来,带他们登上楼去,三人恭敬地施礼跪地拜见老师。
荀子望着两个陌生的青年问:“毛亨,这二位从何而来?”
一个青年说:“老师,我叫浮邱伯,齐国临淄人。”
另一个青年说:“老师,我叫张苍,魏国阳武人。”
毛亨介绍,说他们二人一个在北,一个在南,都是远自千里之外,慕名来向老师求学的。
荀子忙离开几案,搀起二人。问浮邱伯:“你是临淄人?”
浮邱伯回答说:“是。老师在齐国稷下学宫三任祭酒,深受敬爱,至今稷下的学子还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我是晚辈,闻知老师在兰陵办学,特地从临淄赶来聆听教导。”
张苍说:“老师虽然未到过我们魏国,然魏国人对老师十分敬仰。张苍家境贫寒,唯爱读书,特来求教老师。”
荀子高兴地说:“好!好!你们既有志于学,就要锲而不舍,切莫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学问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非有锲而不舍之精神,是得不到的。”
陈嚣又带两个学子上楼来拜见荀子。荀子高兴地问:“啊!你们叫什么名字?”二人回复一个叫伏生,一个叫缪和。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兰陵广阔的原野。
荀子主持的乡学开学了,这座楼被称作荀楼。儿童们迎着阳光向荀楼奔跑,边跑边喊:“上学啰!”
一群少年兴高采烈地涌入荀楼的院中。
百姓们也来观看孩子开学,他们站在荀楼院子内外,兴致勃勃地注视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少年们在陈嚣的号令下端正地坐在院中草地上,规规矩矩地听陈嚣讲课。
青年学子在荀楼内席地而坐,专心地听荀子讲课。荀子讲《书》(《尚书》X他把一部上古时代语言、词汇古老难懂的虞、夏、商、周各代的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讲得生动有趣,让年轻的弟子十分爱听。
陈嚣在院子里带领儿童诵读《诗经丨关雎》,孩子们用清纯的童声跟随陈嚣高声朗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百姓们在一旁观看着孩子们摇头晃脑诵读诗篇的样子,开心地微笑。他们感激荀子,让孩子们有书读,将来一定比大人有出息。
放学之后,陈嚣到集市上去买东西,背回来一大捆书简,有《诗经》,有《尚书》,还有《春秋》。荀子如获至宝,连声说好。
陈嚣则埋怨,说老师过去在兰陵县衙精心整理的经书,让那个卜尹大夫糟蹋得不成样子,丢失的丢失,残破的残破。他从集市上带回来的这些也都是残缺不全,有的只有开头,有的只有些乱简。
荀子却说残缺不要紧,我会把它们再整理出来。夜晚,荀子在烛光下埋头整理书简。陈嚣要帮忙,荀子不放心,说这件事情,只能他亲手来做。
毛亨与浮邱伯背着两捆书简上楼来。说他们听说老师搜集经书,浮邱伯回家乡临淄的时候在稷下学宫找了一些,毛亨也在邯郸老家找到~~此~'-0
见到两个学生拿来的书简,荀子高兴坏了,说这些书简比陈嚣在集市上搜寻来的更好。有了这些,他能把经书整理得更完备。
阿仲扛了一大捆长长的竹竿与老族长一同走进荀楼的院子。陈嚣闻声从楼内出来,赶忙接过来放在地上。说老师正发愁写文章、整理经书没有竹简用呢。老族长说:“把这些竹子制成竹简,够荀卿子用一阵子了吧?”阿仲说:“我家有竹林,用完了再砍。”
阿仲问陈嚣怎么把竹子制成竹简,他要帮助做。说着就和陈嚣一齐动手,把长长的竹子劈开。只见陈嚣点起火,把劈开的竹片在火上烤。阿仲问:“陈先生!你烤它做甚?”陈嚣说:“把竹子烤出汗来,写字才好用。”老族长说:“阿仲,这也是学问。”他与阿仲一同拿了一些竹劈子,也在火上烤。火苗熊熊燃烧,太阳落山,火光如同晚霞照在他们的脸上,通红明亮。
面对眼前的困境,陈嚣思考着不可知的未来。他问荀子:“老师!如今春申君被杀了,您的官也罢了,我们该怎么办呢?要不还回赵国?”
荀子未回答。
陈嚣又问:“要不重回齐国稷下学宫?”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以一个大儒的心胸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决断,“我与家乡邯郸分别已久,战乱中儿女不知去向,至今杳无音信。我在兰陵做县公前后一十七年,与百姓风雨同舟,亲如一家。日后不为官了,我还要居住在兰陵,哪里也不去。”
这就回到了本书开篇的楔子“独有异香中国兰”。荀子要阿仲帮他在村外搭建了一座半阴半阳的茅屋。茅屋很快搭建好,陈嚣把书籍、用具和荀子喜欢的那盆兰花搬进茅屋,师徒二人暂时有了一个安身之处。
这天村子里来了许多的人,欢迎荀子在这里安家落户,把个茅屋挤得满满的。
荀子请白发苍苍的老族长上座。老族长不坐,他说:“按照礼规,尊敬长者,我的年岁大,今年八十三,应该坐在上位。可今日是我们大家欢迎你荀老爷在我们村子定居。你是外来的客人,你应该坐在上位。”
荀子笑道:“老人家,我已经不是客人了。我在这里落了户,就和大家一样,是村民,还是年长的人来坐上位。”
老族长说:“要说是这个理儿。你如今不是县公老爷了,和我等一样是老百姓。我们欢迎你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村落户。你放心,我们大家会像过去一样尊敬你、信赖你。以后不称你县公老爷了,该称你什么呢?就称你荀卿子吧!”
阿仲等村民七嘴八舌地说:“对,就叫荀卿子!”①
老族长接着说:“荀卿子!依你说,在这里我年岁最长,辈数最高,你应当听我的对不对?”
荀子点头:“对。”
老族长说:“那好,我请你坐上位。”
阿仲接过老族长的话:“荀卿子,恭敬不如从命。”
“好,好,我从命。”荀子只得谦逊地从命,坐在上位。
阿仲在几案上摆下自家酿的兰陵酒,老族长高高举起酒杯,说兰陵的美酒,上敬过天地神灵,下敬过君王宾客。今日我代表兰陵百姓敬荀卿子一杯。那些昏王奸臣不喜欢你,我们老百姓喜欢你!”
众人齐声说:“对!我们喜欢你!”
荀子恭敬地接过酒杯,热泪盈眶,他激动地说:“谢谢老人家,谢谢众位乡亲!荀况我今生今世饮过不少君王显贵的酒,哪儿的酒,也没有我们兰陵的酒醇美!哪里的人,也没有我们兰陵的人心热!”荀子举杯,一饮而尽。
阿仲端起酒坛说:“陈嚣先生,以后你也是我们兰陵人啦!你也应该喝上一杯兰陵美酒。”他为陈嚣斟酒,并看着他喝下。
荀子站起身来郑重地说:“我对学生说过,真正的儒士,被任用治国,他有王公的才干,能使政事完美。不被任用,把户籍编入百姓之中,人们没有不尊重他的,他能使民众的风俗完美。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况日后无官了,我就定居在兰陵,兴教化,收弟子,专心著述,以励后人。”
众人欢喜雀跃:“好!兰陵有了荀卿子做老师,我们的后代就有出息了!”
阿仲、阿季、老族长等男女,手拍皮鼓唱起民歌《成相》来。
拍起鼓,
唱起曲,
美酒一杯敬给你。
你为百姓,
百姓心里,
不忘记。
拍起鼓,
唱起曲,
美酒一杯敬给你。
风风雨雨,
同甘共苦,
深情谊。
拍起鼓,
唱起曲,
美酒一杯敬给你。
五彩凤凰,
落在捂桐,
请安居。
忽然,齐国贩马人匆匆走进茅屋,激动地在荀子面前双膝跪地荀老爷!”荀子急忙将他搀起。贩马人继续说,“荀老爷!我混呀!只知道南来北往马不停蹄跑着经商赚钱,竟不知道荀老爷遭此大难。荀老爷,我来晚了!”
荀子感动地说:“谢谢你,我已经平安无事了。”
贩马人说:“荀老爷!经你取消了边关的关卡,我自齐国经商过兰陵,到楚国,一路畅通无阻,这些年赚大钱了。我知道你为官清正,不贪钱财。那一年你过生日,说什么也不收礼。我送你一个马鬃编制的蒲团,你送给我一锭金子。至如今你不做官了,应该有个安身之处呀!假如要你自己盖房子,我不是瞧不起你,你没有钱,盖不起。“
荀子连连摇头:“不不不,荀况我一生安贫乐道,有此一间避风的茅屋足矣!”
贩马人豪爽地说:“荀老爷,到了这个时候,你也不用客气。你不是还要在兰陵办学,教授弟子吗?我不为你盖房子,我为乡亲们盖下一所乡学好不好?”
老族长立即接过话来:“这个主意好!这位先生出钱,我们兰陵百姓出力。”阿仲、阿季等人都赞同。
贩马人出钱,百姓出力,很快就盖好了一所院子,既是乡学,又是荀子的新居。①
这是一座宽敞的宅院,坐北向南,中间有一座二层小楼,四周篱笆野花,绿树掩映,清新豁亮,充满生机。
老族长、阿仲、阿季兄弟和几个村民带领荀子和陈嚣来到这座新盖好的院落。老族长兴奋地说:“荀卿子,这就是你的新居!”
老族长带领众人走到楼下,一面领荀子四处观看,一面说:“这座楼,墙壁是用土夯起来的,楼内也没有什么装饰,和王宫里的楼台相比,简陋得不像个样子。不过,这是兰陵百姓的一点心意。”
荀子由衷地感谢:“太叫你们费心了!有几间茅屋就可以,何必盖这么好呀!”
阿仲说:“荀卿子!百姓们都说,荀卿子周游列国,有那么大的学问,为我们兰陵做过那么多好事,如今要在我们兰陵落户,这是兰陵人的福气。我们一定要给荀卿子盖上一座楼。过去,我们这一带的村子都没有楼,这是第一座。楼虽说盖得不好,它是俺们村子中最好的房子!”“谢谢,谢谢诸位了!”荀子激动地说,“我荀况定然不负众望,一
定把毕生所学留于兰陵!”
阿仲等百姓帮助荀子搬家,把书籍、行李、用具和荀子喜欢的兰花从茅屋搬进新楼来。阿仲指挥年轻人把琴和一捆一捆的竹简搬到楼上去。说楼上不潮湿,要荀卿子住楼上。
公元前二三七年仲夏,七十四岁的荀子被罢官之后在兰陵百姓的热情帮助下,有了自己的新居。
荀子抚摸着楼的木柱,激动地说:“这座楼,是村民们给我盖的,它是村子里最好的房子,村子里唯一的一座楼房。我住过齐国稷下学宫的高堂大屋,我住过赵国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还住过楚国华美的王宫和县衙,可是哪里也没有这座楼好呀!住进这座楼里,我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温馨,从来没有过的舒畅,从来没有过的可心!我荀况奔走了大半生,到如今好像才找到了家。”荀子一边说着一边流下了动情的热泪,失声痛哭,这哭声发自肺腑,是那样震撼人心。
“陈嚣!”荀子镇静下来,心情沉重地说道,“以后,兰陵的孩子都要来这里读书,我心里担忧呀!”
陈嚣问:“老师担忧什么?”
荀子说:“我担忧教不好他们,对不起兰陵的百姓。”
“老师!齐襄王说过,您是最有学问的老师!”
荀子摇头:“不,不能这样说。”
陈嚣说:“在稷下学宫里,学子们不都是这样尊称您吗?列国的君王也这样敬仰您!”
荀子不赞成陈嚣的话,他说:“那是他们抬举我。人呀,不能把别人抬举自己的话当真,那会毁了自己。智者自知,仁者自爱。傲慢是人之祸害。罢官之后,我多年积累的书籍失去了许多。我以后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一卷一卷地重新搜集古代经书,细心研读,一字一句地讲给孩子们。古书深奥,我应当让孩子们读得懂,听得明,记得清。只有学生长了学问,成了人才,我才配称得起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呀!”
荀子办学的消息很快传遍四面八方,许多村民带着孩子来到乡学报名上学。孩子们围在陈嚣身边吵嚷着争先恐后:“该我啦!”“该我啦!”陈嚣耐心地劝他们不要争,一个一个来,都能报上名。陈嚣坐在几案边,^记下孩子的名字。
毛亨引着两个外地的青年学子走进门来,带他们登上楼去,三人恭敬地施礼跪地拜见老师。
荀子望着两个陌生的青年问:“毛亨,这二位从何而来?”
一个青年说:“老师,我叫浮邱伯,齐国临淄人。”
另一个青年说:“老师,我叫张苍,魏国阳武人。”
毛亨介绍,说他们二人一个在北,一个在南,都是远自千里之外,慕名来向老师求学的。
荀子忙离开几案,搀起二人。问浮邱伯:“你是临淄人?”
浮邱伯回答说:“是。老师在齐国稷下学宫三任祭酒,深受敬爱,至今稷下的学子还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我是晚辈,闻知老师在兰陵办学,特地从临淄赶来聆听教导。”
张苍说:“老师虽然未到过我们魏国,然魏国人对老师十分敬仰。张苍家境贫寒,唯爱读书,特来求教老师。”
荀子高兴地说:“好!好!你们既有志于学,就要锲而不舍,切莫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学问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非有锲而不舍之精神,是得不到的。”
陈嚣又带两个学子上楼来拜见荀子。荀子高兴地问:“啊!你们叫什么名字?”二人回复一个叫伏生,一个叫缪和。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兰陵广阔的原野。
荀子主持的乡学开学了,这座楼被称作荀楼。儿童们迎着阳光向荀楼奔跑,边跑边喊:“上学啰!”
一群少年兴高采烈地涌入荀楼的院中。
百姓们也来观看孩子开学,他们站在荀楼院子内外,兴致勃勃地注视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少年们在陈嚣的号令下端正地坐在院中草地上,规规矩矩地听陈嚣讲课。
青年学子在荀楼内席地而坐,专心地听荀子讲课。荀子讲《书》(《尚书》X他把一部上古时代语言、词汇古老难懂的虞、夏、商、周各代的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讲得生动有趣,让年轻的弟子十分爱听。
陈嚣在院子里带领儿童诵读《诗经丨关雎》,孩子们用清纯的童声跟随陈嚣高声朗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百姓们在一旁观看着孩子们摇头晃脑诵读诗篇的样子,开心地微笑。他们感激荀子,让孩子们有书读,将来一定比大人有出息。
放学之后,陈嚣到集市上去买东西,背回来一大捆书简,有《诗经》,有《尚书》,还有《春秋》。荀子如获至宝,连声说好。
陈嚣则埋怨,说老师过去在兰陵县衙精心整理的经书,让那个卜尹大夫糟蹋得不成样子,丢失的丢失,残破的残破。他从集市上带回来的这些也都是残缺不全,有的只有开头,有的只有些乱简。
荀子却说残缺不要紧,我会把它们再整理出来。夜晚,荀子在烛光下埋头整理书简。陈嚣要帮忙,荀子不放心,说这件事情,只能他亲手来做。
毛亨与浮邱伯背着两捆书简上楼来。说他们听说老师搜集经书,浮邱伯回家乡临淄的时候在稷下学宫找了一些,毛亨也在邯郸老家找到~~此~'-0
见到两个学生拿来的书简,荀子高兴坏了,说这些书简比陈嚣在集市上搜寻来的更好。有了这些,他能把经书整理得更完备。
阿仲扛了一大捆长长的竹竿与老族长一同走进荀楼的院子。陈嚣闻声从楼内出来,赶忙接过来放在地上。说老师正发愁写文章、整理经书没有竹简用呢。老族长说:“把这些竹子制成竹简,够荀卿子用一阵子了吧?”阿仲说:“我家有竹林,用完了再砍。”
阿仲问陈嚣怎么把竹子制成竹简,他要帮助做。说着就和陈嚣一齐动手,把长长的竹子劈开。只见陈嚣点起火,把劈开的竹片在火上烤。阿仲问:“陈先生!你烤它做甚?”陈嚣说:“把竹子烤出汗来,写字才好用。”老族长说:“阿仲,这也是学问。”他与阿仲一同拿了一些竹劈子,也在火上烤。火苗熊熊燃烧,太阳落山,火光如同晚霞照在他们的脸上,通红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