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五章 猜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明圣祖最新章节!
站在海军舰队的旗舰甲板上,朱由校嘴角含笑,不住的想象着,当自己写的这篇文章面世后带来的影响。
想着那些人不知如何惶恐的样子,他就心情很爽。
在他的周围,是无数的运输船只,本来用来运送粮食的全都用来装人,就这样,还只能装一个军,剩下的还得走第二趟。而且,这还是骠骑军自行走陆路的原因。对于大型的运输船,朱由校是越来越渴求了。
“也不知道船厂中五千料的大船造的怎么样了。”朱由校朝着旁边站着的沈有容问道。
“根据末将得到的消息,差不多到了一半左右,技术难题虽然解决了很多,但还有新问题层出不穷,到了年底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船只出海呢。”说着,沈有容撇了撇嘴,显然对那帮子工匠慢悠悠的动作很不满意。
“哈哈,就算明年能见到船朕就很满意了。”朱由校哈哈大笑,然后又问起了舰队的事情,“这次又添了多少战舰。”
“购粮期间又完了两个工期,战列舰增加了六艘,巡洋舰增加了十艘,驱逐舰和护卫舰不多,各两艘。”沈有容掰着指头算了算,终于给出了个准确的数字,这样加上之前的。目前海军战列舰就有了十一艘,巡洋舰十六艘。总共二十七艘主力战列舰。
不过,沈有容还是苦着脸说道,“陛下,剩下的木料已经不足了,只够建造两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的了。”
“这样啊,那后续的木料呢?”
“已经在晾晒了,但是时间不够,起码要到明年三月份才行,今年怕是补充不了任何战舰了。”沈有容脸色不愉,任谁看到自己的舰队停止增长,都会很不高兴。
“没事,后续加大投入就好了,终究会弥补过来的,而且,二十七搜战舰,在这南洋地区,差不多也够用了。”朱由校笑着拍了拍沈有容的肩膀,“好好训练下小伙子吧,顾不了多久,就会有战斗了。”
“有战斗,莫非是剿灭东海三王?”沈有容心中火热的问道。
朱由校却笑而不语,转身回到房间中去了。
“陛下……”沈有容在后面犹自不甘的叫着,试图得到点消息。
……….
几日后。
京师外城南大门,永定门口,此时却是冠带云集,朱紫满城。整个京师十二部,都察院,大理寺,内阁,所有正二品的侍郎,正二品的尚书,一品的内阁大学士,通通都来了,驻足于此,翘首以盼。
大明帝国朝廷倾巢而出,云集于此,能够让他们如此迎接的,除了号称当时圣皇的朱由校外,还能有谁。
永定门外,黄土垫道,哦不,现在都是水泥马路了,用不上黄土了,而是改为了净水洒路,整个马路湿漉漉的,盖掉了灰尘和泥土。
整个迎接的官员当中,大致是分成三波的,八个内阁大学士是一个圈子,十二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大理寺卿是一个圈子,各部侍郎和紧要的机构长官是一个圈子。在下面,就是死五品之类的员外郎之类的小官了。
人说,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大,在地方,县令之类的就是地方大员了,而在京师,确实连来迎接皇帝的资格都没有。
各个圈子聚集在一起,都是讨论着问题,十二部还好说,毕竟都是朱由校亲自考察提拔上来的,气氛相对和谐,而各部的侍郎和紧要机构的主官又多,派系也多,人多眼杂之下,也吵不起来,气氛较为融洽。
但是,最前头的内阁圈子中却是不太美妙了。八个人,各有各的表情,有人嘴角含笑,目露期待,有的人脸色阴沉,目光闪烁,还有的人面无表情,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还有些人,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着,而话题,就是几天的那篇文章。参与讨论的,赫然是后进的几个内阁大学士,他们资历相对不足,故而走的比较近,关系都还好。
“我看昨天的报纸,说那王道之师是陛下的笔名,你们说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朱燮元问道。那篇文章他也看了,真的观之让人头皮发麻,犹如醍醐灌顶,让人顿时为之一清,仿佛明白了很多,细想却又毫无所得。
“不知道。”李长庚惜字如金,他就是个这样的人,除了在关键时刻,不然都很少说话。
“嘿嘿,恐怕八九不离十了。”毕自严嘿嘿笑道。
“哦,此话怎讲。”蔡复一好奇的问道,“莫非你也信昨天那篇分析的文章?”
昨天帝国日报有篇文章就是分析这个王道之师是何人,从文章的语气,从谈论皇帝政策的从容,从那无人可及的大局观和地朝政秘辛的了解,言之凿凿的说这就是当今皇帝的马甲。
然后,今天立马就有人跳出来打脸了,又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证明这不是皇帝。总之,就是一通乱战。而这样的节目,自帝国日报发型日久,也越见兴盛,撕逼什么的,还是高级文人撕逼,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
人气支持下,更是长盛不衰。
出来之前,蔡复一看了今天的报纸,上面就有批驳的好几篇文章,他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不能先入为主的形成王道之师是皇帝的观念,然后进行分析。
“嘿嘿,你们估计猜不到我是怎么确定的。”毕自严有些奸诈的一笑,他的卖关子,引来了其他几人的笑吗。
“行了行了,别卖关子,回头我给你带一瓶陛下赏赐的宫廷佳酿。”蔡复一立刻下了重注。
“对对对,老蔡敞亮,你老毕就别藏着掖着了,到时候我给你带两下酒菜。”朱燮元跟着叫嚣。
“是的是的,明天再整两下酒菜,我和你喝两盅。”李长庚见自己没什么可卖,就卖了自己。
徐光启看着他们四个,摇头苦笑,你们想知道来问我就行了,何必在这里猜测呢。作为和朱由校一起研究各种技术的牛人,他早就确定了王道之师就是当今圣上,毕竟那种行文风格不是谁都能模仿的。
何况这种不论是中国古籍还是西方著作中都没有丝毫痕迹的论点,也只有陛下这个被他私底下称作为妖孽的人才能办到。
“这些我可都给你们记着了,别耍赖啊!”毕自严见差不多了,也不在卖关子,张口说出了自己证实的法子。
“就在前天,我终于逮着机会,抓到了文部尚书杨涟的空子,将他堵住。”
此话一出口,登时让其他几人纷纷恍然,暗骂自己愚蠢,其他人不知道这个王道之师是谁,但管着帝国日报的杨涟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我就问他,这个王道之师是不是陛下。杨涟苦笑,摇头说我不能说。于是我就明白了。”毕自严有些得意洋洋,为自己没有犯灯下黑的错误而高兴。
在座的都是精明人,他们都知道杨涟是个什么样的人,若是这王道之师不是陛下,那么他就直接告诉毕自严了,以杨涟的为人,在这件事上断然不会撒谎,那么还是这个回答,其结论不言而喻。
“竟然真是陛下!”
“是啊是啊,尽管心中早有猜测,但…….”
“对头,陛下真不愧是号称千年一出的圣人啊,各种理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尤其是是水泥的发明,我觉得陛下这项发明才是最伟大的,你看看现在筑路筑城多么简单。”旁边听着的王佐也忍不住发出自己的感慨了。
他心思相对单纯,一身精力全都扑在了筑路上面,根本没有察觉到内给此刻气氛的不对。
“是啊是啊,水泥却是很伟大。”其他几人附和道。
这个话题扯开,他们便开始讨论天启圣皇登基后出现各项新技术当中,最实用,影响最大的是哪个。
有说水泥的,有说缝纫机的,有说水力传动机构的,也有说最近刚出来的羊毛纺织技术。总之各有各的的观点,争执不下。
就在百官议论纷纷时,远处,一骑绝尘而来,口中高喊,陛下驾到!
随后,目力好的人,已经能够看到天边一套长龙滚滚而来,这是全部骡马化之后的羽林军。至于细柳军,还在朝鲜等着船队回去接呢。
见到正主来了,百官很快变眼熟起来,然后在礼仪官的引导下,拍好队列,恭敬等候。
长龙看着极小,但其实能够用肉眼看到已经不远了,不过是一刻钟之后,朱由校一马当先的疾驰而来。
这个距离,已经能够看到朱由校的面孔了。一望之下,很多大臣都楞了。
陛下,黑了许多,而且也粗糙了许多。
这是大部分官员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内阁的人,他们日日和皇帝接触,感触更深。皇帝少了些许青涩,多了很多成熟和稳重,一种大气威严的气度逐渐形成。这无关年纪,无关位置,只和经历有关。
经过草原风霜的磨砺后,朱由校有了极大的成长。
吁!
熟悉的声音响起,疾驰而来的朱由校已经停下了马匹,尽管贵为皇帝,但朱由校还是喜欢骑马,而不是坐马车,尽管马车更安全,也更符合他的身份地位。
马停,排山倒海的呼啸声便响起。
“臣等恭迎陛下凯旋而归!陛下文成武德,光耀大明!”
紧随之后的,便是被这声音吓得惊奇的马嘶声。百官跪迎后,便是盛大的入城仪式,一如上次歼灭女真八旗的时候,英武的士兵们,迎来的阵阵尖叫,又有许多人收到了京城女儿的绢帕。
一片欢呼喧闹中,朱由校缓缓回到了自己的皇宫,一抹倩影正幽幽的等候着他。
【作者题外话】:这是今天的两章。
站在海军舰队的旗舰甲板上,朱由校嘴角含笑,不住的想象着,当自己写的这篇文章面世后带来的影响。
想着那些人不知如何惶恐的样子,他就心情很爽。
在他的周围,是无数的运输船只,本来用来运送粮食的全都用来装人,就这样,还只能装一个军,剩下的还得走第二趟。而且,这还是骠骑军自行走陆路的原因。对于大型的运输船,朱由校是越来越渴求了。
“也不知道船厂中五千料的大船造的怎么样了。”朱由校朝着旁边站着的沈有容问道。
“根据末将得到的消息,差不多到了一半左右,技术难题虽然解决了很多,但还有新问题层出不穷,到了年底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船只出海呢。”说着,沈有容撇了撇嘴,显然对那帮子工匠慢悠悠的动作很不满意。
“哈哈,就算明年能见到船朕就很满意了。”朱由校哈哈大笑,然后又问起了舰队的事情,“这次又添了多少战舰。”
“购粮期间又完了两个工期,战列舰增加了六艘,巡洋舰增加了十艘,驱逐舰和护卫舰不多,各两艘。”沈有容掰着指头算了算,终于给出了个准确的数字,这样加上之前的。目前海军战列舰就有了十一艘,巡洋舰十六艘。总共二十七艘主力战列舰。
不过,沈有容还是苦着脸说道,“陛下,剩下的木料已经不足了,只够建造两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的了。”
“这样啊,那后续的木料呢?”
“已经在晾晒了,但是时间不够,起码要到明年三月份才行,今年怕是补充不了任何战舰了。”沈有容脸色不愉,任谁看到自己的舰队停止增长,都会很不高兴。
“没事,后续加大投入就好了,终究会弥补过来的,而且,二十七搜战舰,在这南洋地区,差不多也够用了。”朱由校笑着拍了拍沈有容的肩膀,“好好训练下小伙子吧,顾不了多久,就会有战斗了。”
“有战斗,莫非是剿灭东海三王?”沈有容心中火热的问道。
朱由校却笑而不语,转身回到房间中去了。
“陛下……”沈有容在后面犹自不甘的叫着,试图得到点消息。
……….
几日后。
京师外城南大门,永定门口,此时却是冠带云集,朱紫满城。整个京师十二部,都察院,大理寺,内阁,所有正二品的侍郎,正二品的尚书,一品的内阁大学士,通通都来了,驻足于此,翘首以盼。
大明帝国朝廷倾巢而出,云集于此,能够让他们如此迎接的,除了号称当时圣皇的朱由校外,还能有谁。
永定门外,黄土垫道,哦不,现在都是水泥马路了,用不上黄土了,而是改为了净水洒路,整个马路湿漉漉的,盖掉了灰尘和泥土。
整个迎接的官员当中,大致是分成三波的,八个内阁大学士是一个圈子,十二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大理寺卿是一个圈子,各部侍郎和紧要的机构长官是一个圈子。在下面,就是死五品之类的员外郎之类的小官了。
人说,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大,在地方,县令之类的就是地方大员了,而在京师,确实连来迎接皇帝的资格都没有。
各个圈子聚集在一起,都是讨论着问题,十二部还好说,毕竟都是朱由校亲自考察提拔上来的,气氛相对和谐,而各部的侍郎和紧要机构的主官又多,派系也多,人多眼杂之下,也吵不起来,气氛较为融洽。
但是,最前头的内阁圈子中却是不太美妙了。八个人,各有各的表情,有人嘴角含笑,目露期待,有的人脸色阴沉,目光闪烁,还有的人面无表情,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还有些人,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着,而话题,就是几天的那篇文章。参与讨论的,赫然是后进的几个内阁大学士,他们资历相对不足,故而走的比较近,关系都还好。
“我看昨天的报纸,说那王道之师是陛下的笔名,你们说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朱燮元问道。那篇文章他也看了,真的观之让人头皮发麻,犹如醍醐灌顶,让人顿时为之一清,仿佛明白了很多,细想却又毫无所得。
“不知道。”李长庚惜字如金,他就是个这样的人,除了在关键时刻,不然都很少说话。
“嘿嘿,恐怕八九不离十了。”毕自严嘿嘿笑道。
“哦,此话怎讲。”蔡复一好奇的问道,“莫非你也信昨天那篇分析的文章?”
昨天帝国日报有篇文章就是分析这个王道之师是何人,从文章的语气,从谈论皇帝政策的从容,从那无人可及的大局观和地朝政秘辛的了解,言之凿凿的说这就是当今皇帝的马甲。
然后,今天立马就有人跳出来打脸了,又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证明这不是皇帝。总之,就是一通乱战。而这样的节目,自帝国日报发型日久,也越见兴盛,撕逼什么的,还是高级文人撕逼,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
人气支持下,更是长盛不衰。
出来之前,蔡复一看了今天的报纸,上面就有批驳的好几篇文章,他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不能先入为主的形成王道之师是皇帝的观念,然后进行分析。
“嘿嘿,你们估计猜不到我是怎么确定的。”毕自严有些奸诈的一笑,他的卖关子,引来了其他几人的笑吗。
“行了行了,别卖关子,回头我给你带一瓶陛下赏赐的宫廷佳酿。”蔡复一立刻下了重注。
“对对对,老蔡敞亮,你老毕就别藏着掖着了,到时候我给你带两下酒菜。”朱燮元跟着叫嚣。
“是的是的,明天再整两下酒菜,我和你喝两盅。”李长庚见自己没什么可卖,就卖了自己。
徐光启看着他们四个,摇头苦笑,你们想知道来问我就行了,何必在这里猜测呢。作为和朱由校一起研究各种技术的牛人,他早就确定了王道之师就是当今圣上,毕竟那种行文风格不是谁都能模仿的。
何况这种不论是中国古籍还是西方著作中都没有丝毫痕迹的论点,也只有陛下这个被他私底下称作为妖孽的人才能办到。
“这些我可都给你们记着了,别耍赖啊!”毕自严见差不多了,也不在卖关子,张口说出了自己证实的法子。
“就在前天,我终于逮着机会,抓到了文部尚书杨涟的空子,将他堵住。”
此话一出口,登时让其他几人纷纷恍然,暗骂自己愚蠢,其他人不知道这个王道之师是谁,但管着帝国日报的杨涟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我就问他,这个王道之师是不是陛下。杨涟苦笑,摇头说我不能说。于是我就明白了。”毕自严有些得意洋洋,为自己没有犯灯下黑的错误而高兴。
在座的都是精明人,他们都知道杨涟是个什么样的人,若是这王道之师不是陛下,那么他就直接告诉毕自严了,以杨涟的为人,在这件事上断然不会撒谎,那么还是这个回答,其结论不言而喻。
“竟然真是陛下!”
“是啊是啊,尽管心中早有猜测,但…….”
“对头,陛下真不愧是号称千年一出的圣人啊,各种理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尤其是是水泥的发明,我觉得陛下这项发明才是最伟大的,你看看现在筑路筑城多么简单。”旁边听着的王佐也忍不住发出自己的感慨了。
他心思相对单纯,一身精力全都扑在了筑路上面,根本没有察觉到内给此刻气氛的不对。
“是啊是啊,水泥却是很伟大。”其他几人附和道。
这个话题扯开,他们便开始讨论天启圣皇登基后出现各项新技术当中,最实用,影响最大的是哪个。
有说水泥的,有说缝纫机的,有说水力传动机构的,也有说最近刚出来的羊毛纺织技术。总之各有各的的观点,争执不下。
就在百官议论纷纷时,远处,一骑绝尘而来,口中高喊,陛下驾到!
随后,目力好的人,已经能够看到天边一套长龙滚滚而来,这是全部骡马化之后的羽林军。至于细柳军,还在朝鲜等着船队回去接呢。
见到正主来了,百官很快变眼熟起来,然后在礼仪官的引导下,拍好队列,恭敬等候。
长龙看着极小,但其实能够用肉眼看到已经不远了,不过是一刻钟之后,朱由校一马当先的疾驰而来。
这个距离,已经能够看到朱由校的面孔了。一望之下,很多大臣都楞了。
陛下,黑了许多,而且也粗糙了许多。
这是大部分官员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内阁的人,他们日日和皇帝接触,感触更深。皇帝少了些许青涩,多了很多成熟和稳重,一种大气威严的气度逐渐形成。这无关年纪,无关位置,只和经历有关。
经过草原风霜的磨砺后,朱由校有了极大的成长。
吁!
熟悉的声音响起,疾驰而来的朱由校已经停下了马匹,尽管贵为皇帝,但朱由校还是喜欢骑马,而不是坐马车,尽管马车更安全,也更符合他的身份地位。
马停,排山倒海的呼啸声便响起。
“臣等恭迎陛下凯旋而归!陛下文成武德,光耀大明!”
紧随之后的,便是被这声音吓得惊奇的马嘶声。百官跪迎后,便是盛大的入城仪式,一如上次歼灭女真八旗的时候,英武的士兵们,迎来的阵阵尖叫,又有许多人收到了京城女儿的绢帕。
一片欢呼喧闹中,朱由校缓缓回到了自己的皇宫,一抹倩影正幽幽的等候着他。
【作者题外话】:这是今天的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