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章 长驱而入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明圣祖最新章节!
上海港,军港区的船坞中。
此时这里正热火朝天,几艘大船停泊在这里,无数工匠在船舱内部忙碌着,有的在开除新的炮窗,有的在铺设新的直通甲板。
这里的造船厂是新建的,虽然没有能力设计和建造炮舰,但一些不算大的改动还是可以的。如今正在改造的,就是海军舰队中的两种主力船只,战列舰和巡洋舰。
沈有容的南下巡航本就有船只实验的目的,一款成熟的船型,本来就不是一次性做好的,而是要历经不断的细节修改,福船就是这么来的,从宋到明,终于成熟。天津船厂设计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或许在大体船型外观上没什么缺陷,但是细节上却不一定了。
就比如大炮的数量,三千料的战列舰就开的有点多,一百零八门大炮,一次齐射之下,差点让船只倾覆。而且,战列舰只开了两层甲板,让整个船只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而相较于战列舰的大胆,船舶设计师在巡洋舰上却显得十分保守。
单层甲板让巡洋舰的火力有些薄弱,在航行当中,沈有容明显能感觉到,这上面还有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故此,正好趁着聚集运输船的时候,舰队的主力战舰就在上海港的船坞中进行一些改造,加一层甲板,开些跑窗,调整一些大炮的位置。
正好,战列舰要减少大炮数量,巡洋舰要增加大炮数量,两者刚好互补,将拆下来的大炮安装到巡洋舰上。
当然,这种调整改造并不是沈有容自己拍着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随船匠师严密讨论后决定的,由于回去天津船厂太耗费时间了,故而就因地制宜,在上海直接开始改造。相比于造船,这只是个小工艺,有着匠师的指导,很容易就能完成。
目前船坞中的这批船只就是改装后的最后一批了,而这边得出来的数据和经验,也将记录在岸,送到天津船厂,因为这个插曲,目前天津船厂却是停工了,准备等沈有容回来之后,验证完改造的效果在决定生产的工艺。
这个局面,沈有容也乐得见到,他对于四种船只的数量还有点不太满意,打算再调整调整,船厂停工也好。不过,战舰的建造虽然停下来等待更新的意见,但工匠们却没有闲下来,他们都跑去宝船的船坞了。
一方面是好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快进度,不然就目前这种修修改改的样子,到了年底还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呢。
到了最后,在一番改动完毕后,战列舰改成了三层甲板的形状,大炮数量减少的不多,只少了八门,剩下刚好一百门大炮,分三层梯次布置。底层最多,中间次之,最上层的数量最少。但饶是如此,齐射之时,沈有容仍然感觉有点摇晃。
这种重心不够低不够稳的表现,让他对大炮口径统一的措施不是太满意,打算回去后调整下,将底层的换成更重,口径更大的重炮,使其和数量成正比,数量越多的那层甲板口径更大。
这其实才是风帆战列舰的主流,尽管在发展过程中有着短暂的口径统一时代,但又被大炮铸造技术,弄出了威力更大的卡隆炮而继续了口径分化的道路。
当然,朱由校对这些并不清楚,他只是出于为后勤运输考虑的原因而采取统一大炮口径的措施,在陆军上面,这一点体现的尤其明显,除了目前改为多功能兵种的冷兵器步卒外,像是骑兵、炮兵、火枪兵,都是以简洁为主,大炮口径也是一溜烟的一致。
因此,沈有容想要形成三种的梯次口径设计,恐怕还要说服他的皇帝,而且这个确实个有着超长眼光的人。在铁甲舰的时代,有着一款著名的战舰,叫无畏舰,这个名号的战舰,直接划分前无畏时代和后无畏时代。
对于无畏舰,朱由校了解的却不是很清楚,他唯一清晰记得的,就是无畏舰上面的大炮口径都是统一的。受此影响,在风帆战列舰的时代,他也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沈有容想要说服他,十分有难度。
最大的可能,恐怕还时调整第三层甲板的大炮数量,想要更加稳定的重心,大炮数量会多一些。
战列舰的大炮减少了,但巡洋舰的却增多了,在减少了上层甲板的火炮数量后,两层甲板共计多出了二十门大炮,也就是一侧十门,总计七十门大炮,和战列舰比少了三十门,一侧少了十五门。
由于战列舰大炮少的不多,故而巡洋舰上面的大炮数量并没有放满,而是等到从天津刚来的运输船运载来新的大炮后才全部填满。
对于飞剪船小型化的护卫舰,沈有容还是很满意的,超高的速度,弥补了一切的缺点,其在侦查和联络上的用途,极其实用,而相比之下,驱逐舰的作用就有些尴尬了,活力薄弱,速度却又比不上更大的巡洋舰,唯一的有点,怕是胜在体型娇小,比较灵活。
但在战场上,这点却没有多大的用处。从沈有容的角度来看,天津船厂这种综合盖伦船和飞剪船特点自主创新出来的船型有些失败。对于这点,他有些自己的改进看法,要么提高驱逐舰的航速,使其达到巡洋舰的程度,要么在目前不降低航速的情况下,增加大炮的数量和威力。
不过,这些改进,确实要等着回去在说了,上海这边可没有验证的条件和时间。
一番等待后,在五艘战列舰,六艘巡洋舰改造完毕后,整个舰队彻底准备完毕,带上大明帝国银行铸造出来的红铜币和银币后,四十三艘战舰的庞大舰队便扬帆起航,朝着中南半岛而去。
整个舰队当中,充当主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共计十一艘,这样的力量,放在南洋已经不弱了,毕竟荷兰和西班牙在这里的正轨战舰力量也不过如此。
和前次不同,这次不论是沈有容还是随船的匠师都慎重了许多,人也勤快起来,在甲板上到处跑来跑去,搜集各种数据和航行情况。没办法,现实教了这群傲气的工匠们如何做人,现在没人还觉的经过大量顶尖工匠设计出来的船型布局十分完美。
甚至就连沈有容也开始发挥羽林军的传统,让下面的水手开始讨论建议,到底对火炮数量的布局有何想法。
经过一次毁灭之后,帝国海军舰队是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慢慢的用实际来检测了,沈有容现在能做的,就是在经过这次实际航行后,尽可能完美的将船型布局给确定下来。
目前天津船厂储存的大木料,足够建造六十艘左右的主力战舰,这是现在整个大明巨木料的储备了,真是用完就没有了,必须等到明年年底,阴干的东北巨木成型后才行。因此,沈有容这次的航行十分重要,等到具体数量和细节一确定后,便要大肆建造。
到时候若真的还有什么隐患,那么其成本可就更加巨大了。因此沈有容必须做到尽善尽美,这无疑让他肩头的担子非常的重。
不过沈有容却更加习惯这样的生活,相比于解甲归田,在家无所事事,他更加喜欢身处在船上,在军队中的感觉,这让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才有意义。
明朝九边,大同镇总兵驻地,大同府。
孙承宗带着人马,缓缓来到了这座城市。边镇的改革十分的顺利,在辽镇实际上已经裁撤的情况下,蓟镇一点难度都没有,上至总兵官,下至一个小兵,全部都恭顺的接受了情况的变化,纵然有些怨言,但却不足为据。
而这里的土地和人口,也全部都归属到了河北行省巡抚衙门的治理下,蓟镇解决后,便是两个新分解出来的小边镇,昌平镇和真保镇了。这两个一个靠近京师,一个驻兵在保定,都是属于河北省范围内,在京师城防军虎视眈眈之下,更是一点波澜都没有。
有卫所土地的全部都分下去,没有土地,属于战兵的则拣选精锐,被京师城防军收编,剩下不够格的,要么解甲归田,要么被当地警局招揽过去,要么就是成为了当地的民兵训练使之类的。
他们怎么来说都上过战场,纵然油滑,但也比其他人要好些,只要不是真的上战场,只是面对百姓和训练民兵,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
种种措施下,接连三个边镇就解决了。
而后下一个目标,便是总兵位于大同府的大同镇了。
此刻,府城外,知府和总兵一同出门迎接,孙承宗见状,也和策马行于他身边的赵率教一起下马,随之一起下面的,还有身后几百名有着不同肢体残缺损失的士兵。
他们是朱由校送回来的伤兵,缺损身体后,他们并不适合在部队继续待下去了,有的选择去了军校当教官,有的被分配去了警局,而大多数,被朱由校发回了原籍,成为当地城防军军官。
之前三个边镇都在河北境内,那里的京师城防军早就成型,用不着他们,而接下来的边镇却不同,需要这些士兵作为中低层军官,搭建起城防军的架子来。
这也就是现在,只在边关几个省份推行城防军,若是等到全国推广的时候,伤兵肯定不够用,说不得朱由校还要强制退伍一批士兵呢。
下马后,孙承宗整理了下衣衫,等待着知府和总兵的过来,只是,在这个时候,身后却传来到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个身后插着令字旗的快马疾驰而来,穿过大军,直接来到了孙承宗的身边。对于这个装束的快马,孙承宗自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很熟悉,因为皇帝经常用这种方式来交接和指挥国内的军事改革方案。
骑士下马后也不多话,稍稍行了一礼后,便将手中的公文递了上来。
挥挥手让他退下后,孙承宗验了火漆,确认信件完整后,便拆开来看。公文上面写的很简单,就一句话。
陛下以朝鲜李氏无道,不当为王,尽起大军挥师南下,讨伐无道。
“陛下这真是……..”孙承宗看了有些无奈,陛下真是想到一出来一出,说好的先灭掉蒙古,结果蒙古人只打了一半,却有趣揍朝鲜了。
不过对此孙承宗却不打算劝阻,如今粮食缺乏,继续远征蒙古或许有点困难,但去朝鲜毫无问题。朝鲜本身就是产粮之地,再怎么着也不会饿着十万大军。
“走吧。”将公文揣进怀里,孙承宗便带着人,在知府和总兵的小心伺候下,进了大同府城。
辽东。
浩浩荡荡的大军连绵不断,朱由校身在中军中,走的很开心。有了朝鲜这个目标后,他终于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尽管朝鲜去年被女真劫掠过,但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恢复,应该还是有很多库存的。足够十万大军的吃喝了,说不定,自己还能多榨些出来,凑足去归化城的军粮,不用等沈有容的回信了。
大明并不缺粮食,只是分布不太均匀,多数是集中在地主老财家,而农民手中却不多。由于有着海运,朱由校自然是在江南买粮食,但以目前的产量来看,之前收购的粮食差不多是江南的极限了。
毕竟这里商品经济发达,很多人种的都是桑树棉花之类的经济作物,粮食却没多少人种。因而朱由校一通收购后,也都差不多了。
而至于其他省份,朱由校几乎不想考虑,粮食其实并不值多少钱,但真正重要的昂贵的运输成本。要运三百斤粮食到草原上,那么路途中就要消耗九百斤。由此可见其中的浪费,而朱由校却是不能容忍了,也就有了沈有容南下购买粮食的行动。
哪怕是多了这么多的距离,但胜在没有损耗,更没有习惯性的漂没,这也是朱由校宁远绕道海外的原因。
只是,沈有容此时才刚刚出发,等到回来还不知道要多久,因此,朝鲜适时地出现,顿时让朱由校想起了这个差点被遗忘的国度。有了朝鲜的粮食后,足够自己灭掉林丹汗了。
身在大军中,朱由校的心情自然是极好的。只是,却也有人不太高兴,比如原本历史上继承了朝鲜王位,并被后世尊称为仁祖的李棕。
李棕骑着马匹,满脸郁闷的跟着,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骑兵化的大军,行进速度是非常快的,尽管绝大多数士兵只敢抱着马脖子慢慢小跑,但一天上百里的行程也是不在话下,没几天就到了虎山长城脚下。
等到了这里后,一座浮桥早就搭建好了,士兵们都不用下马,直接崔东马匹走过去就行。
看着宽阔的鸭绿江面,李棕是满脸的忧郁、惆怅和世事无常的表情。他怎么也没想到,求大明爸爸帮助,结果却帮助成这样了。
王位都被废了。
身为朝鲜的宗主国,大明是有这个权利的,起初第一代朝鲜王,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册封的。既然有册封,就会有罢黜。就是是罢黜掉李氏的王位,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面对这种情况,李棕很想反对,但他却清楚的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只能被动接受。在经过一番调整后,李棕终究还是恢复过来,殷勤的跑前跑后,介绍朝鲜的局势。
既然无法改变,那就从中得利,李棕的想法很简单,朝鲜李氏已经很久了,固然经常被手下限制住,但潜藏的势力人脉还是很广泛的,因而在接下来的变革中,李氏绝对会有一个还不错的地位,只是其重要性,就要看皇帝的抉择了。
而且,这个最后的位置,还不一定是李棕担当,故而为了避免在杀出个程咬金来,李棕就天天在大明皇帝面前出现,就是为了之后朝鲜政局的主导地位。
朝鲜半岛是一个南北方向的半岛,其地形从中一分为二,北部为山地丘陵,矿藏丰富,西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因而农业人口多数都是集中在这里,这种平坦的地带,十分适合骑兵的驰骋,故而皇太极的带着人度过来鸭绿江之后就一帆风顺。
今次换成朱由校也是如此,过了鸭绿江后,阻力少的可怜,被女真摧毁的军事力量,光海君还没恢复过来,哪里会是朱由校的对手。
而且,身为朝鲜的宗主国,朝鲜的百姓对于大明人士依然充满着崇敬,在何况朱由校军队纪律又好,秋毫无犯,只是打着罢黜李氏的旗号,这让当地的百姓和守军怎么可能反抗的起来。
当然,其中李棕也发挥了很大的力量,他毕竟已经在准备秘密政变了,怎么可能对地方官没有联络拉拢,此时为了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地位,他的潜能全都发挥出来了。
几乎是毫无抵挡的,大军一路顺畅无阻,就这么来到了朝鲜王都,汉城之下。
十万大军,人人骑马,这威武雄壮的一面,登时令聚拢军队,打算死守的光海君心中发抖,斗志几乎全消。
去岁只是来了三万女真骑兵,自己这边就吃不消了,签订了城下之盟,而今大明却来了十万大军,我这该如何是好啊。
光海君苦恼着,心中隐隐有些后悔,侍奉大明还是不够恭敬和坚决啊,不然何至于由此祸事呢。只是,此刻说什么也都晚了,光海君只能寄希望于守城,给明军造成大量伤亡后,自己退却。
李氏都要被彻底废除王位了,忠诚于李氏的人肯定会团结一致,死守城池。
嗯,大概会这样吧。光海君默默想着,便回到了自己的寝宫去。
【作者题外话】:跟编辑说,我想太监,结果却被他逼着写下去,哎,人生苦短啊!
上海港,军港区的船坞中。
此时这里正热火朝天,几艘大船停泊在这里,无数工匠在船舱内部忙碌着,有的在开除新的炮窗,有的在铺设新的直通甲板。
这里的造船厂是新建的,虽然没有能力设计和建造炮舰,但一些不算大的改动还是可以的。如今正在改造的,就是海军舰队中的两种主力船只,战列舰和巡洋舰。
沈有容的南下巡航本就有船只实验的目的,一款成熟的船型,本来就不是一次性做好的,而是要历经不断的细节修改,福船就是这么来的,从宋到明,终于成熟。天津船厂设计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或许在大体船型外观上没什么缺陷,但是细节上却不一定了。
就比如大炮的数量,三千料的战列舰就开的有点多,一百零八门大炮,一次齐射之下,差点让船只倾覆。而且,战列舰只开了两层甲板,让整个船只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而相较于战列舰的大胆,船舶设计师在巡洋舰上却显得十分保守。
单层甲板让巡洋舰的火力有些薄弱,在航行当中,沈有容明显能感觉到,这上面还有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故此,正好趁着聚集运输船的时候,舰队的主力战舰就在上海港的船坞中进行一些改造,加一层甲板,开些跑窗,调整一些大炮的位置。
正好,战列舰要减少大炮数量,巡洋舰要增加大炮数量,两者刚好互补,将拆下来的大炮安装到巡洋舰上。
当然,这种调整改造并不是沈有容自己拍着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随船匠师严密讨论后决定的,由于回去天津船厂太耗费时间了,故而就因地制宜,在上海直接开始改造。相比于造船,这只是个小工艺,有着匠师的指导,很容易就能完成。
目前船坞中的这批船只就是改装后的最后一批了,而这边得出来的数据和经验,也将记录在岸,送到天津船厂,因为这个插曲,目前天津船厂却是停工了,准备等沈有容回来之后,验证完改造的效果在决定生产的工艺。
这个局面,沈有容也乐得见到,他对于四种船只的数量还有点不太满意,打算再调整调整,船厂停工也好。不过,战舰的建造虽然停下来等待更新的意见,但工匠们却没有闲下来,他们都跑去宝船的船坞了。
一方面是好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快进度,不然就目前这种修修改改的样子,到了年底还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呢。
到了最后,在一番改动完毕后,战列舰改成了三层甲板的形状,大炮数量减少的不多,只少了八门,剩下刚好一百门大炮,分三层梯次布置。底层最多,中间次之,最上层的数量最少。但饶是如此,齐射之时,沈有容仍然感觉有点摇晃。
这种重心不够低不够稳的表现,让他对大炮口径统一的措施不是太满意,打算回去后调整下,将底层的换成更重,口径更大的重炮,使其和数量成正比,数量越多的那层甲板口径更大。
这其实才是风帆战列舰的主流,尽管在发展过程中有着短暂的口径统一时代,但又被大炮铸造技术,弄出了威力更大的卡隆炮而继续了口径分化的道路。
当然,朱由校对这些并不清楚,他只是出于为后勤运输考虑的原因而采取统一大炮口径的措施,在陆军上面,这一点体现的尤其明显,除了目前改为多功能兵种的冷兵器步卒外,像是骑兵、炮兵、火枪兵,都是以简洁为主,大炮口径也是一溜烟的一致。
因此,沈有容想要形成三种的梯次口径设计,恐怕还要说服他的皇帝,而且这个确实个有着超长眼光的人。在铁甲舰的时代,有着一款著名的战舰,叫无畏舰,这个名号的战舰,直接划分前无畏时代和后无畏时代。
对于无畏舰,朱由校了解的却不是很清楚,他唯一清晰记得的,就是无畏舰上面的大炮口径都是统一的。受此影响,在风帆战列舰的时代,他也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沈有容想要说服他,十分有难度。
最大的可能,恐怕还时调整第三层甲板的大炮数量,想要更加稳定的重心,大炮数量会多一些。
战列舰的大炮减少了,但巡洋舰的却增多了,在减少了上层甲板的火炮数量后,两层甲板共计多出了二十门大炮,也就是一侧十门,总计七十门大炮,和战列舰比少了三十门,一侧少了十五门。
由于战列舰大炮少的不多,故而巡洋舰上面的大炮数量并没有放满,而是等到从天津刚来的运输船运载来新的大炮后才全部填满。
对于飞剪船小型化的护卫舰,沈有容还是很满意的,超高的速度,弥补了一切的缺点,其在侦查和联络上的用途,极其实用,而相比之下,驱逐舰的作用就有些尴尬了,活力薄弱,速度却又比不上更大的巡洋舰,唯一的有点,怕是胜在体型娇小,比较灵活。
但在战场上,这点却没有多大的用处。从沈有容的角度来看,天津船厂这种综合盖伦船和飞剪船特点自主创新出来的船型有些失败。对于这点,他有些自己的改进看法,要么提高驱逐舰的航速,使其达到巡洋舰的程度,要么在目前不降低航速的情况下,增加大炮的数量和威力。
不过,这些改进,确实要等着回去在说了,上海这边可没有验证的条件和时间。
一番等待后,在五艘战列舰,六艘巡洋舰改造完毕后,整个舰队彻底准备完毕,带上大明帝国银行铸造出来的红铜币和银币后,四十三艘战舰的庞大舰队便扬帆起航,朝着中南半岛而去。
整个舰队当中,充当主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共计十一艘,这样的力量,放在南洋已经不弱了,毕竟荷兰和西班牙在这里的正轨战舰力量也不过如此。
和前次不同,这次不论是沈有容还是随船的匠师都慎重了许多,人也勤快起来,在甲板上到处跑来跑去,搜集各种数据和航行情况。没办法,现实教了这群傲气的工匠们如何做人,现在没人还觉的经过大量顶尖工匠设计出来的船型布局十分完美。
甚至就连沈有容也开始发挥羽林军的传统,让下面的水手开始讨论建议,到底对火炮数量的布局有何想法。
经过一次毁灭之后,帝国海军舰队是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慢慢的用实际来检测了,沈有容现在能做的,就是在经过这次实际航行后,尽可能完美的将船型布局给确定下来。
目前天津船厂储存的大木料,足够建造六十艘左右的主力战舰,这是现在整个大明巨木料的储备了,真是用完就没有了,必须等到明年年底,阴干的东北巨木成型后才行。因此,沈有容这次的航行十分重要,等到具体数量和细节一确定后,便要大肆建造。
到时候若真的还有什么隐患,那么其成本可就更加巨大了。因此沈有容必须做到尽善尽美,这无疑让他肩头的担子非常的重。
不过沈有容却更加习惯这样的生活,相比于解甲归田,在家无所事事,他更加喜欢身处在船上,在军队中的感觉,这让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才有意义。
明朝九边,大同镇总兵驻地,大同府。
孙承宗带着人马,缓缓来到了这座城市。边镇的改革十分的顺利,在辽镇实际上已经裁撤的情况下,蓟镇一点难度都没有,上至总兵官,下至一个小兵,全部都恭顺的接受了情况的变化,纵然有些怨言,但却不足为据。
而这里的土地和人口,也全部都归属到了河北行省巡抚衙门的治理下,蓟镇解决后,便是两个新分解出来的小边镇,昌平镇和真保镇了。这两个一个靠近京师,一个驻兵在保定,都是属于河北省范围内,在京师城防军虎视眈眈之下,更是一点波澜都没有。
有卫所土地的全部都分下去,没有土地,属于战兵的则拣选精锐,被京师城防军收编,剩下不够格的,要么解甲归田,要么被当地警局招揽过去,要么就是成为了当地的民兵训练使之类的。
他们怎么来说都上过战场,纵然油滑,但也比其他人要好些,只要不是真的上战场,只是面对百姓和训练民兵,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
种种措施下,接连三个边镇就解决了。
而后下一个目标,便是总兵位于大同府的大同镇了。
此刻,府城外,知府和总兵一同出门迎接,孙承宗见状,也和策马行于他身边的赵率教一起下马,随之一起下面的,还有身后几百名有着不同肢体残缺损失的士兵。
他们是朱由校送回来的伤兵,缺损身体后,他们并不适合在部队继续待下去了,有的选择去了军校当教官,有的被分配去了警局,而大多数,被朱由校发回了原籍,成为当地城防军军官。
之前三个边镇都在河北境内,那里的京师城防军早就成型,用不着他们,而接下来的边镇却不同,需要这些士兵作为中低层军官,搭建起城防军的架子来。
这也就是现在,只在边关几个省份推行城防军,若是等到全国推广的时候,伤兵肯定不够用,说不得朱由校还要强制退伍一批士兵呢。
下马后,孙承宗整理了下衣衫,等待着知府和总兵的过来,只是,在这个时候,身后却传来到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个身后插着令字旗的快马疾驰而来,穿过大军,直接来到了孙承宗的身边。对于这个装束的快马,孙承宗自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很熟悉,因为皇帝经常用这种方式来交接和指挥国内的军事改革方案。
骑士下马后也不多话,稍稍行了一礼后,便将手中的公文递了上来。
挥挥手让他退下后,孙承宗验了火漆,确认信件完整后,便拆开来看。公文上面写的很简单,就一句话。
陛下以朝鲜李氏无道,不当为王,尽起大军挥师南下,讨伐无道。
“陛下这真是……..”孙承宗看了有些无奈,陛下真是想到一出来一出,说好的先灭掉蒙古,结果蒙古人只打了一半,却有趣揍朝鲜了。
不过对此孙承宗却不打算劝阻,如今粮食缺乏,继续远征蒙古或许有点困难,但去朝鲜毫无问题。朝鲜本身就是产粮之地,再怎么着也不会饿着十万大军。
“走吧。”将公文揣进怀里,孙承宗便带着人,在知府和总兵的小心伺候下,进了大同府城。
辽东。
浩浩荡荡的大军连绵不断,朱由校身在中军中,走的很开心。有了朝鲜这个目标后,他终于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尽管朝鲜去年被女真劫掠过,但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恢复,应该还是有很多库存的。足够十万大军的吃喝了,说不定,自己还能多榨些出来,凑足去归化城的军粮,不用等沈有容的回信了。
大明并不缺粮食,只是分布不太均匀,多数是集中在地主老财家,而农民手中却不多。由于有着海运,朱由校自然是在江南买粮食,但以目前的产量来看,之前收购的粮食差不多是江南的极限了。
毕竟这里商品经济发达,很多人种的都是桑树棉花之类的经济作物,粮食却没多少人种。因而朱由校一通收购后,也都差不多了。
而至于其他省份,朱由校几乎不想考虑,粮食其实并不值多少钱,但真正重要的昂贵的运输成本。要运三百斤粮食到草原上,那么路途中就要消耗九百斤。由此可见其中的浪费,而朱由校却是不能容忍了,也就有了沈有容南下购买粮食的行动。
哪怕是多了这么多的距离,但胜在没有损耗,更没有习惯性的漂没,这也是朱由校宁远绕道海外的原因。
只是,沈有容此时才刚刚出发,等到回来还不知道要多久,因此,朝鲜适时地出现,顿时让朱由校想起了这个差点被遗忘的国度。有了朝鲜的粮食后,足够自己灭掉林丹汗了。
身在大军中,朱由校的心情自然是极好的。只是,却也有人不太高兴,比如原本历史上继承了朝鲜王位,并被后世尊称为仁祖的李棕。
李棕骑着马匹,满脸郁闷的跟着,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骑兵化的大军,行进速度是非常快的,尽管绝大多数士兵只敢抱着马脖子慢慢小跑,但一天上百里的行程也是不在话下,没几天就到了虎山长城脚下。
等到了这里后,一座浮桥早就搭建好了,士兵们都不用下马,直接崔东马匹走过去就行。
看着宽阔的鸭绿江面,李棕是满脸的忧郁、惆怅和世事无常的表情。他怎么也没想到,求大明爸爸帮助,结果却帮助成这样了。
王位都被废了。
身为朝鲜的宗主国,大明是有这个权利的,起初第一代朝鲜王,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册封的。既然有册封,就会有罢黜。就是是罢黜掉李氏的王位,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面对这种情况,李棕很想反对,但他却清楚的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只能被动接受。在经过一番调整后,李棕终究还是恢复过来,殷勤的跑前跑后,介绍朝鲜的局势。
既然无法改变,那就从中得利,李棕的想法很简单,朝鲜李氏已经很久了,固然经常被手下限制住,但潜藏的势力人脉还是很广泛的,因而在接下来的变革中,李氏绝对会有一个还不错的地位,只是其重要性,就要看皇帝的抉择了。
而且,这个最后的位置,还不一定是李棕担当,故而为了避免在杀出个程咬金来,李棕就天天在大明皇帝面前出现,就是为了之后朝鲜政局的主导地位。
朝鲜半岛是一个南北方向的半岛,其地形从中一分为二,北部为山地丘陵,矿藏丰富,西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因而农业人口多数都是集中在这里,这种平坦的地带,十分适合骑兵的驰骋,故而皇太极的带着人度过来鸭绿江之后就一帆风顺。
今次换成朱由校也是如此,过了鸭绿江后,阻力少的可怜,被女真摧毁的军事力量,光海君还没恢复过来,哪里会是朱由校的对手。
而且,身为朝鲜的宗主国,朝鲜的百姓对于大明人士依然充满着崇敬,在何况朱由校军队纪律又好,秋毫无犯,只是打着罢黜李氏的旗号,这让当地的百姓和守军怎么可能反抗的起来。
当然,其中李棕也发挥了很大的力量,他毕竟已经在准备秘密政变了,怎么可能对地方官没有联络拉拢,此时为了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地位,他的潜能全都发挥出来了。
几乎是毫无抵挡的,大军一路顺畅无阻,就这么来到了朝鲜王都,汉城之下。
十万大军,人人骑马,这威武雄壮的一面,登时令聚拢军队,打算死守的光海君心中发抖,斗志几乎全消。
去岁只是来了三万女真骑兵,自己这边就吃不消了,签订了城下之盟,而今大明却来了十万大军,我这该如何是好啊。
光海君苦恼着,心中隐隐有些后悔,侍奉大明还是不够恭敬和坚决啊,不然何至于由此祸事呢。只是,此刻说什么也都晚了,光海君只能寄希望于守城,给明军造成大量伤亡后,自己退却。
李氏都要被彻底废除王位了,忠诚于李氏的人肯定会团结一致,死守城池。
嗯,大概会这样吧。光海君默默想着,便回到了自己的寝宫去。
【作者题外话】:跟编辑说,我想太监,结果却被他逼着写下去,哎,人生苦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