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影响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明圣祖最新章节!
卢象升拿着报纸,正认真仔细的看着,抬头第一篇第一版,正是一个非常提气的标题——以四夷之地,养吾国吾民。
若是朱由校在这里,一眼就能看出,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就是自己昨天下午讲述的,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根由和解决方法。不过相比于他自己即兴的演说,文章要来的更加华美和有条理性。
普一看到开头,卢象升整个人就被吸引进去了,新奇的角度,耸人听闻的根由以及惊世骇俗的解决方法,无不让他深深的震撼。那种感觉,就好比道家门人亲自听老子讲解道德经一样。
从心底,卢象升油然而生一种朝闻道夕可死矣的感叹。
文章中,介绍了海外的富庶,讲述了收归土地的缘由,以及土地国有化的政策。令人新奇的见闻,光明正大的理由,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大义,精深的权谋策略,无不让卢象升深深的叹服。
从整个京师放眼望去,这样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无数举子在在心中咀嚼,回味,体悟这一篇文章透露出来的信息。他们在心底深深的感叹,也难怪张溥一看这篇文章,就惊的吐血倒地,整个伏阙请命的队伍也霎时星散而去。
无论是无可拒绝的理由,还是文章中描述海外庞大的利润,亦或者天子收归土地真正的根由,让原本齐心的学子队伍登时四分五裂,他们各自因为自家在某方面的实力,打起了不同的算盘。
整个京师,也因为这片文章,一下子平静起来,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楚了,在未来利益的诱惑下,所有人关注点一下子就不同了。他们现在只讨论一个问题——开海!
身在乾清宫中,朱由校拿着报纸,也一脸赞叹的看着,东西还是那套东西,可是经由杨涟写出来就是不同的味道,字里行间无不透着皇帝的悲天悯人以及让所有人都怦然心动的利益。
对于今天早上发生的事情,朱由校此时已经知道了,毕竟东厂和锦衣卫不是白设置的。事情的手尾他也已经知道,对于张溥这个以一己之力就煽动如此多人伏阙请命的口才,他也是深深佩服。
换做是他,哪怕是面对着命根子被夺的可能,也几乎很难成功,由此可见,张溥的口才又多么的强悍,毕竟此时出台的还只是策略,而没有实际行动。
由于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张溥自己也吐血倒地,故此朱由校没有对这件事发意见,只是斥责了一通骆养性,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京师的警察竟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阻止,简直是渎职。
对于张溥,朱由校也没做什么,只是保持了关注,若是此子中了进士,铁定要分到礼部去,这样的口才和合纵连横之术,绝对是搞外交的人才。
“刘若愚,给朕传个话。”放下报纸,朱由校背负着双手,淡淡的吩咐道。
“是,陛下。”刘若愚恭敬的听着。
“告诉许显纯,此事到此为止,不要追究了。告诉杨涟,让他趁这个机会,全力介绍海外风土人情和广袤土地,为未来的开海进行前期宣传。同时,加大朕的政策宣传,无比让所有人都清楚土地国有化的好处和免税之间的关联。”朱由校一口气说完,中间都不停顿一下,显然心中早有腹案。
“是,陛下。奴婢这就去了。”瞪了下,见皇帝没有其他谕旨,刘若愚便行礼推出,前去传话。
“去,将孙都督请来。”待刘若愚出去后,朱由校对左右伺候的太监说道。很快,一名青衣太监出列,轻车熟路的往武英殿传旨。
此时孙承宗正在殿中熟悉整个大都督府的运转流程和体系,和他干一样工作的还有其他四个都督,对于朱由校改制后的大都督府,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接触,没有前人的经验,都非常的陌生。
但好在之前也运转了一段时间,四个部门里面的年轻军官们都积累了些经验,有了这么一批熟手,五人接掌新职位就轻松了很多,一天下来,差不多就明白了怎么做了。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明白,做起来差的就很远了。
刘若愚来到武英殿时,孙承宗正着急四个都督在开会,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整个机构的运转方式。
“大都督,陛下宣您觐见。”青衣太监客气的说道。他们二十人跟着朱由校很早,自然知道孙承宗和陛下的关系有多亲密,是以面对他,哪怕是三大太监都是客客气气的。
“好的。”孙承宗应道,“好了,散会,诸位都回去都把各自的部门彻底摸透,过不了几天就要有大行动了。”
“是,大都督。”戚金,俞咨皋,毕懋康,左光斗都恭声应是。也只有孙承宗担任大都督才能压得住戚金和俞咨皋两位老将,换了其他任何一个都不可能。这也是朱由校一力坚持将孙承宗提上来的原因。
很快,在太监的引领下,孙承宗踏进了乾清宫。
“参见陛下。”孙承宗行礼道。
“做吧。”在他进来时,早有机灵的小太监搬来的凳子。
“谢陛下。”皇帝随意,孙承宗却依然紧守臣子本分,丝毫没有逾越。越是到了高位的人,越是这样小心谨慎,他们位置太高,一旦行差踏错,让皇帝厌恶,便是万丈深渊。
坐下后,孙承宗眼观鼻鼻观口,皇帝不发话,他也不开口,就这么静静的坐着。一时间,殿内无比寂静。
良久,皇帝才开口道,“朕打算成立一所军校。”
征召的七万新兵已经训练结束,分了下来,等到春闱大比结束,也磨合好了。到时候正是出兵的时候,只是,这次扩张如此之大,如此之多,对于基层军官的培养,朱由校感觉有些不足,因此他就想到了曾经搞过的军官速成班。
“军校?”孙承宗咀嚼了下这个词,登时明白过来,“陛下是想…..”
“没错,就是当时朕培养李捕鱼李陶他们那样的学习班,所有校级军官去充当讲师,给来一次军官大培训,为期三个月。”朱由校肯定的了对方的猜想,“而且,这种培训要一直搞下去,优秀人才都选出来培养,只有合格的军官多了,那朕的军队才能保持不变色。”
“那…..陛下,主持这个军校的人选?”孙承宗面色犹豫的问道。对于军校的想法,他一万个赞成,若是辽东当初有一所军校,他就不会为城防军的组建伤透了脑袋,搞得最后还要锦衣卫出动,血洗了一通才推行的下去。
只是,他是文官出身,深刻的知道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科举当中,座师和门生的关系非常的亲密,是天然的派系。文官手无缚鸡之力,有这种关系自然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可军官不同啊,他们手中有兵的。
若是让他们借着这种关系串联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无妨,军官和文官不同,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而且在军校任职的算文职,不会参与到军队的统帅当中。”朱由校摆摆手,对于孙承宗的担心毫不在意,后世那么多的军校校长,也没几个当上军委主席。
真正凭借这个职位起来的也就蒋委员长一个,而且他还是在政治上有了起色后,这个职务才发挥了作用。山头这种东西总会有的,也不差师生关系这一种。
见皇帝一点都不担心,孙承宗也就将信将疑的放下了心中的隐忧,陛下天纵奇才,想必早就考虑清楚了。
朱由校确实是考虑清楚了,不过他不担心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刘若愚手下用来掺沙子的人手,已经从锦衣卫和东厂,扩大到了军队当中,若真有这种倾向出现,他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军校的地址就放在原三大营的旧址,你先主持下,尽快挑选一批教官和受训,人数要多,水平一定不能差了,两个军队的军官全部开始整训。为期…….三个月吧!”三个月后就是四月,春耕结束,农民有了空闲时间,就能征召到足够的民夫了。
而且,那个时候刚刚解冻,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经过一个冬天的寒霜,北方战马牛羊都掉膘,正是实力最弱的时候,此时征伐刚好。
“是,老臣遵旨。”孙承宗应道。
“这三个月时间,大都督府都动起来,武器装备后勤供应都调配好,四月出征,目标……..”说道这,朱由校忽然顿住,眼光锐利的望向北方,“林丹汗!”
林丹汗!
历史上蒙古的末代大汗,黄金家族的后裔,整个蒙古名义上的统治者。
听到这个目标,孙承宗心头一震,尽管他知道年后陛下绝对会御驾亲征,但他也只以为是要将女真毕其功于一役,却没想到,陛下的目标竟然是蒙古这个大明纠缠不休的宿敌。
“记得保密!”皇帝瞥了他一眼。
“是,陛下。”
“好了,没事下去吧,军校和战役准备的事都忙去吧。”
“陛下,臣这里还有份奏折。”孙承宗却没有就此退下,而是掏出了一份东西递了过来。
“奏折?”朱由校接过来一看。
“是的,是右都督递过来的,之前他本来打算朝会结束后面呈陛下,只是没想到调任到了大都督府,故而让老臣转交。”孙承宗解释了下。
卢象升拿着报纸,正认真仔细的看着,抬头第一篇第一版,正是一个非常提气的标题——以四夷之地,养吾国吾民。
若是朱由校在这里,一眼就能看出,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就是自己昨天下午讲述的,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根由和解决方法。不过相比于他自己即兴的演说,文章要来的更加华美和有条理性。
普一看到开头,卢象升整个人就被吸引进去了,新奇的角度,耸人听闻的根由以及惊世骇俗的解决方法,无不让他深深的震撼。那种感觉,就好比道家门人亲自听老子讲解道德经一样。
从心底,卢象升油然而生一种朝闻道夕可死矣的感叹。
文章中,介绍了海外的富庶,讲述了收归土地的缘由,以及土地国有化的政策。令人新奇的见闻,光明正大的理由,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大义,精深的权谋策略,无不让卢象升深深的叹服。
从整个京师放眼望去,这样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无数举子在在心中咀嚼,回味,体悟这一篇文章透露出来的信息。他们在心底深深的感叹,也难怪张溥一看这篇文章,就惊的吐血倒地,整个伏阙请命的队伍也霎时星散而去。
无论是无可拒绝的理由,还是文章中描述海外庞大的利润,亦或者天子收归土地真正的根由,让原本齐心的学子队伍登时四分五裂,他们各自因为自家在某方面的实力,打起了不同的算盘。
整个京师,也因为这片文章,一下子平静起来,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楚了,在未来利益的诱惑下,所有人关注点一下子就不同了。他们现在只讨论一个问题——开海!
身在乾清宫中,朱由校拿着报纸,也一脸赞叹的看着,东西还是那套东西,可是经由杨涟写出来就是不同的味道,字里行间无不透着皇帝的悲天悯人以及让所有人都怦然心动的利益。
对于今天早上发生的事情,朱由校此时已经知道了,毕竟东厂和锦衣卫不是白设置的。事情的手尾他也已经知道,对于张溥这个以一己之力就煽动如此多人伏阙请命的口才,他也是深深佩服。
换做是他,哪怕是面对着命根子被夺的可能,也几乎很难成功,由此可见,张溥的口才又多么的强悍,毕竟此时出台的还只是策略,而没有实际行动。
由于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张溥自己也吐血倒地,故此朱由校没有对这件事发意见,只是斥责了一通骆养性,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京师的警察竟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阻止,简直是渎职。
对于张溥,朱由校也没做什么,只是保持了关注,若是此子中了进士,铁定要分到礼部去,这样的口才和合纵连横之术,绝对是搞外交的人才。
“刘若愚,给朕传个话。”放下报纸,朱由校背负着双手,淡淡的吩咐道。
“是,陛下。”刘若愚恭敬的听着。
“告诉许显纯,此事到此为止,不要追究了。告诉杨涟,让他趁这个机会,全力介绍海外风土人情和广袤土地,为未来的开海进行前期宣传。同时,加大朕的政策宣传,无比让所有人都清楚土地国有化的好处和免税之间的关联。”朱由校一口气说完,中间都不停顿一下,显然心中早有腹案。
“是,陛下。奴婢这就去了。”瞪了下,见皇帝没有其他谕旨,刘若愚便行礼推出,前去传话。
“去,将孙都督请来。”待刘若愚出去后,朱由校对左右伺候的太监说道。很快,一名青衣太监出列,轻车熟路的往武英殿传旨。
此时孙承宗正在殿中熟悉整个大都督府的运转流程和体系,和他干一样工作的还有其他四个都督,对于朱由校改制后的大都督府,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接触,没有前人的经验,都非常的陌生。
但好在之前也运转了一段时间,四个部门里面的年轻军官们都积累了些经验,有了这么一批熟手,五人接掌新职位就轻松了很多,一天下来,差不多就明白了怎么做了。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明白,做起来差的就很远了。
刘若愚来到武英殿时,孙承宗正着急四个都督在开会,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整个机构的运转方式。
“大都督,陛下宣您觐见。”青衣太监客气的说道。他们二十人跟着朱由校很早,自然知道孙承宗和陛下的关系有多亲密,是以面对他,哪怕是三大太监都是客客气气的。
“好的。”孙承宗应道,“好了,散会,诸位都回去都把各自的部门彻底摸透,过不了几天就要有大行动了。”
“是,大都督。”戚金,俞咨皋,毕懋康,左光斗都恭声应是。也只有孙承宗担任大都督才能压得住戚金和俞咨皋两位老将,换了其他任何一个都不可能。这也是朱由校一力坚持将孙承宗提上来的原因。
很快,在太监的引领下,孙承宗踏进了乾清宫。
“参见陛下。”孙承宗行礼道。
“做吧。”在他进来时,早有机灵的小太监搬来的凳子。
“谢陛下。”皇帝随意,孙承宗却依然紧守臣子本分,丝毫没有逾越。越是到了高位的人,越是这样小心谨慎,他们位置太高,一旦行差踏错,让皇帝厌恶,便是万丈深渊。
坐下后,孙承宗眼观鼻鼻观口,皇帝不发话,他也不开口,就这么静静的坐着。一时间,殿内无比寂静。
良久,皇帝才开口道,“朕打算成立一所军校。”
征召的七万新兵已经训练结束,分了下来,等到春闱大比结束,也磨合好了。到时候正是出兵的时候,只是,这次扩张如此之大,如此之多,对于基层军官的培养,朱由校感觉有些不足,因此他就想到了曾经搞过的军官速成班。
“军校?”孙承宗咀嚼了下这个词,登时明白过来,“陛下是想…..”
“没错,就是当时朕培养李捕鱼李陶他们那样的学习班,所有校级军官去充当讲师,给来一次军官大培训,为期三个月。”朱由校肯定的了对方的猜想,“而且,这种培训要一直搞下去,优秀人才都选出来培养,只有合格的军官多了,那朕的军队才能保持不变色。”
“那…..陛下,主持这个军校的人选?”孙承宗面色犹豫的问道。对于军校的想法,他一万个赞成,若是辽东当初有一所军校,他就不会为城防军的组建伤透了脑袋,搞得最后还要锦衣卫出动,血洗了一通才推行的下去。
只是,他是文官出身,深刻的知道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科举当中,座师和门生的关系非常的亲密,是天然的派系。文官手无缚鸡之力,有这种关系自然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可军官不同啊,他们手中有兵的。
若是让他们借着这种关系串联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无妨,军官和文官不同,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而且在军校任职的算文职,不会参与到军队的统帅当中。”朱由校摆摆手,对于孙承宗的担心毫不在意,后世那么多的军校校长,也没几个当上军委主席。
真正凭借这个职位起来的也就蒋委员长一个,而且他还是在政治上有了起色后,这个职务才发挥了作用。山头这种东西总会有的,也不差师生关系这一种。
见皇帝一点都不担心,孙承宗也就将信将疑的放下了心中的隐忧,陛下天纵奇才,想必早就考虑清楚了。
朱由校确实是考虑清楚了,不过他不担心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刘若愚手下用来掺沙子的人手,已经从锦衣卫和东厂,扩大到了军队当中,若真有这种倾向出现,他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军校的地址就放在原三大营的旧址,你先主持下,尽快挑选一批教官和受训,人数要多,水平一定不能差了,两个军队的军官全部开始整训。为期…….三个月吧!”三个月后就是四月,春耕结束,农民有了空闲时间,就能征召到足够的民夫了。
而且,那个时候刚刚解冻,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经过一个冬天的寒霜,北方战马牛羊都掉膘,正是实力最弱的时候,此时征伐刚好。
“是,老臣遵旨。”孙承宗应道。
“这三个月时间,大都督府都动起来,武器装备后勤供应都调配好,四月出征,目标……..”说道这,朱由校忽然顿住,眼光锐利的望向北方,“林丹汗!”
林丹汗!
历史上蒙古的末代大汗,黄金家族的后裔,整个蒙古名义上的统治者。
听到这个目标,孙承宗心头一震,尽管他知道年后陛下绝对会御驾亲征,但他也只以为是要将女真毕其功于一役,却没想到,陛下的目标竟然是蒙古这个大明纠缠不休的宿敌。
“记得保密!”皇帝瞥了他一眼。
“是,陛下。”
“好了,没事下去吧,军校和战役准备的事都忙去吧。”
“陛下,臣这里还有份奏折。”孙承宗却没有就此退下,而是掏出了一份东西递了过来。
“奏折?”朱由校接过来一看。
“是的,是右都督递过来的,之前他本来打算朝会结束后面呈陛下,只是没想到调任到了大都督府,故而让老臣转交。”孙承宗解释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