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二节 影响(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
在草原上,变化更大的,还是匈奴人自己。
对匈奴人来说,马邑之战就好比一鸭,高阙会战好似二鸭。
马邑之战,打掉了匈奴骑兵无敌的神话,戳破了匈奴军队纵横天下的假象。
而高阙会战,则将整个匈奴的尊严和自信心,统统践踏到了泥浆里!
左大将统帅十一个万骑,至少五个本部万骑,有着绝对优势的兵力,占据着地利,但却依然是一败涂地。
特别是河阴之战,匈奴兵力至少三倍于汉军。
结果却是被汉军糊了一脸。
汉朝连神骑都没有出动,就让匈奴主力损失惨重,狼狈撤退,在撤退过程中更是吃了一计重拳。
须卜、呼衍、兰氏,曾经威风不可一世,一个万骑就足以吊打世界的强悍存在,在看到汉朝神骑的瞬间,丢弃了他们的部曲和牲畜以及妇孺,狼狈的奔逃数百里,逃进高阙。
之后,在高阙又不敢出城野战,坐视汉军在高阙城下从无到有建立起营垒。
最终,高阙城被天降陨石砸破。
没有人能统计得出,高阙会战整个战役,匈奴损失了多少军力和牲畜。
但,整个幕南一夜残废,汉朝军队占据高阙,控制北河和阳山,等到春天,恐怕就要兵临阴山了。
匈奴人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在汉朝面前,都变得不值一提。
无数人陷入了迷茫和绝望的情绪之中。
许多许多的贵族,都在心里思考一个问题:匈奴帝国还能支撑多久?
一年?五年?还是十年?
但,总之,迟早有一天会在汉朝的攻势下土崩瓦解。
这并非什么夸大的事情或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是显而易见的问题。
草原帝国,引弓之民的王朝,总是重复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怪圈。
甚至,他们经历类似的历史怪圈,比起中原王朝的周期律还要频繁,还要忽然。
对中国王朝而言,哪怕走到末路,很多也能挣扎个数十年,甚至有些强国可以挣扎百十年,说不定还可以中兴帝国。
但草原上从未发生过中兴帝国的事情。
而且多数游牧帝国的崩塌速度快的让人无法想象。
在已知的历史上,东胡帝国仅仅两年就彻底败亡,月氏支撑的久一些,但也不过是十几年而已。
所以,即使是匈奴人自身,现在都有很多的实力派部族领袖,都在思考未来了。
对引弓之民来说,这是很正常的反应。
毕竟,对游牧民来说,最大的最终极的问题,还是生存和延续。
为了部族的生存和延续,游牧民能超越其他任何民族所能忍耐的极限,甚至做到认贼作父这样的地步。
譬如,今天的匈奴本部之中,至少有一半成员,是来自于曾经的东胡部族和月氏部族。
在草原上,这太正常了。
强者太强了,我们完全打不过,怎么办?
想尽一切办法加入它呗!
而一个部族在崛起过程的时候,总会大量的吸收其他部族的投靠者和臣服者,充实自己的力量。
这一规则,不仅仅是现在,哪怕再过千年,也是草原的真理。
此刻,许多部族的领袖心里,都在衡量着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派人去跟汉朝人沟通一下?
但,在阴山之内的气氛,却是完全相反的。
榆林塞内外,迁徙的匈奴部族,延绵出一个数十里的庞大群体。
数不清的人和牲畜,排成了一条密密麻麻的长龙,通过榆林塞的道路,撤往河西。
对他们来说,同样必须赶在塞外暴雪来临前,撤退到居延泽。
不然的话,暴雪一到,他们就走不了了。
等到春天来临,冰雪消融,汉朝骑兵很可能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身边。
呼衍当屠也在这个撤离的队伍中。
现在,他身边已经有了差不多七八千骑兵了。
这些都是他在逃离高阙后收拢和重新组织起来的匈奴本部骑兵。
至于其他人?
呼衍当屠也不清楚他们的下落。
可能他们也在这个撤退的大军中,可能在高阙城内,被汉朝人俘虏了,也可能在高阙的混乱中被人杀死了,更可能的是——他们散落在了河间的广袤土地上,孤单的骑着马匹,四处游荡,最后饿死、冻死在路途之上。
这也是游牧民族在溃散后的通常下场。
望着巍巍阴山,郁郁葱葱的森林,茂密繁盛,每到春天的时候,整个阴山的山坡都会开满各种鲜花,数不清的蜜蜂和蝴蝶穿梭其中。
呼衍当屠甚至还记得,他很小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曾经带着他在这个伟岸的群山之中,找到了赖以生存的食物。
那清香可人的蜂蜜滋味,永远的留存在他的记忆里。
“这会是我最后一次看到阴山吗?”呼衍当屠忽然感觉心悸起来。
阴山,在匈奴人,特别是匈奴贵族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他们绝大多数人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很多很多人,包括单于在内,都是在阴山的保护下,在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上,完成了从骑羊到骑马的转变,完成了从少年到猎手的变化。
这里是匈奴的发祥地,也是匈奴人崛起之地。
但是,现在,匈奴可能要永远失去它了。
想到这里,呼衍当屠就忍不住的抽泣起来,泪水从脸颊上流下。
与他一般,无数的匈奴贵族和骑兵,仰望着巍峨的阴山,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对匈奴人来说,失去阴山,意味着失去了根。
但他们不得不放弃此地。
高阙的失守,使得实际上阴山也不可守了。
榆林塞能在汉朝人那种可怕的攻城武器下撑几天?
在野战中无法击败汉朝军队的匈奴人,只能忍痛放弃这一切,向西方转移。
只能寄希望于辽阔的草原和复杂的河西走廊,能够拖住汉朝军队的前进步伐,让匈奴人能找到战胜汉朝军队,至少也要能在野战中获得与汉朝军队对抗的能力。
不能再跟现在一样,完全被汉朝人吊着打,甚至变着花样的****!
……………………………………
跟匈奴人的哀鸣不同。
当高阙城重新回到中国怀抱的消息一传到长城内。
整个北国,立刻沸腾起来。
从云中,直到太原、晋阳、高奴、雁门,几乎所有的城市和乡村,都载歌载舞的庆祝这个伟大的胜利。
对广大人民来说,高阙的收复,意味着他们安全了。
从前,占据了河间地的匈奴骑兵,居高临下,无处不在的威胁着他们的安全。
云中、北地、代上的百姓,甚至连出门耕作都要提心吊打。
至于长城一带的边境百姓,每到秋冬季节,都会提高警惕。
而高阙的收复,等于意味着,匈奴人从此再也无法从河间地出发侵略他们了。
秦赵长城,从此重新恢复成为一个整体。
等到刘彻接到高阙城已经被汉军占领的奏疏时,已经是十月末了。
长安,也已经开始下起了鹅毛大雪。
整个未央宫都被银装素裹。
“立刻派人去通知东宫两位太后!”刘彻在看完奏疏后难掩激动:“请太后和太皇太后,素来……不!朕,亲自过去向两位太后通报这个喜讯!”
这样的大捷,当然要跟两位太后分享。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要去炫耀,去显摆。
跟谁炫耀?显摆?
当然是高帝刘邦、太宗刘恒和先帝了!
刘彻记得,自己曾经在老爹灵前发过誓,一定要烧个匈奴帝国下去陪他老人家。
现在,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差不多一半了。
夺回秦赵故土,这意味着,汉室从战略进攻,转向了全面进攻。
汉匈之间的霸权之争和世界大哥竞争,已经走向了白热化。
接下来,刘彻和汉室的使命就是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彻底灭亡或者臣服匈奴,将汉家的疆域和控制范围,延伸到西域,打开通向中亚的大门!
刘彻甚至仿佛看到了世界在向他招手。
富饶美丽的中亚,淳朴善良的三哥人民,还有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大秦亲人,都在等待着大汉王师前去拯救他们的命运,解放他们的国家,使得他们也能知道仁义道德忠恕孝,摆脱愚昧,走向文明!
半个时辰后,刘彻就乘着撵车,出现在了长乐宫永寿殿之中。
这个时候,窦太后和薄太后,也都已经知道了汉军拿下高阙的消息。
窦太后和薄太后,这些年都远离政治,所以,不大清楚高阙城意味着什么。
但王师出塞,撅师千里,复秦赵故土,雪高帝、吕后之耻,复国仇。
这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更是大汉帝国的国势达到了顶点的证明!
所以,两位太后都是满脸笑容。
刘彻则长身一拜,叩首说道:“孙儿敬问皇祖母、母后圣安!谨奏皇祖母、母后:赖祖宗庇佑,社稷之福,王师已定高阙,复赵武灵王故城,撅师千里,匈奴已溃不成军,王师克服秦赵故土全境指日可待!”
“皇帝辛苦了……”窦太后笑着道:“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在九泉之下,若得知皇帝伟业,恐怕也将欣慰!”
“这都是皇祖母教训之功……”刘彻再拜道。
窦太后这些年很配合,讲良心话,若无她的配合和克制以及容忍,刘彻断不可能如此顺利的推行他的计划。
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
窦太后如此配合,刘彻自然会投桃报李。
不仅仅对窦氏家族优容有加,赏赐无数。
更对窦家的下一代,也给与大力栽培。
“皇帝所为,社稷之幸也!”薄太后也说道:“如此大功,皇帝当告太庙、太宗庙和仁宗庙,向祖宗报告!”
刘彻拜道:“此乃家国大事,正要请皇祖母与母后主持!”
这也是自然,在名义上来说,现在的汉室,身份最高的还是两位太后。
毕竟,汉家讲究的是以孝治天下。
身为天子,更要为天下人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至少在明面上,必须让处处尊崇和恭维东宫。
窦太后和薄太后闻言,都笑着说道:“皇帝有心了!”
窦太后更是感慨万千!
她记得很清楚,当年,她的丈夫在世之时,几次三番,曾经身被戎装,要御驾亲征,去跟匈奴人决一死战。
要不是当时的薄太后拼命拉着,加上大臣们也苦苦劝谏,那位天子,恐怕早就要去跟匈奴人决战了。
甚至,到了临终之时,他也在望着地图上的长城,久久无语。
至于先帝之时?
窦太后的记忆就更加清晰了。
当年,先帝刚刚即位,匈奴单于就率领大军扣关。
匈奴骑兵兵临回中道,烽火在甘泉宫都能看到。
汉家君臣愤怒不已,先帝学习太宗皇帝,身被戎装,召集将军们,准备与匈奴开战。
最后还是晁错劝了下来。
不过十年,先帝驾崩也才六年,汉家就已经在当今天子的统治下,完成了太宗、仁宗两代天子念念不忘的大业,王师出塞,一锤定音,匈奴溃不成军,传说,汉家除了郅都部损失惨重外,其他两路大军甚至轻松的就跟当年灭亡朝鲜一样!
这让窦太后真是感慨万千!
曾经在太宗和先帝时,让大汉如临大敌,甚至举国才能对抗的匈奴军队,此刻似乎已经跟草鸡瓦狗一般了。
窦太后甚至都有些怀疑,这是不是在开玩笑?
要知道,当年马邑之战时,她紧张的彻夜不能安眠,即使是此番,她也是日夜向着列祖列宗祷告,心里十分不安,担心着大军的安危。
但哪成想,不管是马邑,还是此番,汉军都有如神助一般,轻轻松松的解决了曾经让汉家恐惧不已,甚至堪称噩梦的匈奴军队。
或许未来,北擒单于,问罪于御前,都不再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了。
窦太后拄着拐杖,在心里叹道:“哀家,看来放手是对的!皇帝已经成长成为了太宗皇帝那般的人物了……”
薄太后却是满心的欢喜,一脸的高兴,对她来说,刘彻的成功,等于她的成功。
哪怕未来死后,到了九泉之下,也不会再因为没有子嗣而被列祖列宗责怪,甚至只能以发覆面,不敢去见刘氏先祖。
因为,她虽然没生养刘氏的子嗣,但,她扶持和培养了一位刘氏的圣王!(未完待续。)
在草原上,变化更大的,还是匈奴人自己。
对匈奴人来说,马邑之战就好比一鸭,高阙会战好似二鸭。
马邑之战,打掉了匈奴骑兵无敌的神话,戳破了匈奴军队纵横天下的假象。
而高阙会战,则将整个匈奴的尊严和自信心,统统践踏到了泥浆里!
左大将统帅十一个万骑,至少五个本部万骑,有着绝对优势的兵力,占据着地利,但却依然是一败涂地。
特别是河阴之战,匈奴兵力至少三倍于汉军。
结果却是被汉军糊了一脸。
汉朝连神骑都没有出动,就让匈奴主力损失惨重,狼狈撤退,在撤退过程中更是吃了一计重拳。
须卜、呼衍、兰氏,曾经威风不可一世,一个万骑就足以吊打世界的强悍存在,在看到汉朝神骑的瞬间,丢弃了他们的部曲和牲畜以及妇孺,狼狈的奔逃数百里,逃进高阙。
之后,在高阙又不敢出城野战,坐视汉军在高阙城下从无到有建立起营垒。
最终,高阙城被天降陨石砸破。
没有人能统计得出,高阙会战整个战役,匈奴损失了多少军力和牲畜。
但,整个幕南一夜残废,汉朝军队占据高阙,控制北河和阳山,等到春天,恐怕就要兵临阴山了。
匈奴人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在汉朝面前,都变得不值一提。
无数人陷入了迷茫和绝望的情绪之中。
许多许多的贵族,都在心里思考一个问题:匈奴帝国还能支撑多久?
一年?五年?还是十年?
但,总之,迟早有一天会在汉朝的攻势下土崩瓦解。
这并非什么夸大的事情或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是显而易见的问题。
草原帝国,引弓之民的王朝,总是重复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怪圈。
甚至,他们经历类似的历史怪圈,比起中原王朝的周期律还要频繁,还要忽然。
对中国王朝而言,哪怕走到末路,很多也能挣扎个数十年,甚至有些强国可以挣扎百十年,说不定还可以中兴帝国。
但草原上从未发生过中兴帝国的事情。
而且多数游牧帝国的崩塌速度快的让人无法想象。
在已知的历史上,东胡帝国仅仅两年就彻底败亡,月氏支撑的久一些,但也不过是十几年而已。
所以,即使是匈奴人自身,现在都有很多的实力派部族领袖,都在思考未来了。
对引弓之民来说,这是很正常的反应。
毕竟,对游牧民来说,最大的最终极的问题,还是生存和延续。
为了部族的生存和延续,游牧民能超越其他任何民族所能忍耐的极限,甚至做到认贼作父这样的地步。
譬如,今天的匈奴本部之中,至少有一半成员,是来自于曾经的东胡部族和月氏部族。
在草原上,这太正常了。
强者太强了,我们完全打不过,怎么办?
想尽一切办法加入它呗!
而一个部族在崛起过程的时候,总会大量的吸收其他部族的投靠者和臣服者,充实自己的力量。
这一规则,不仅仅是现在,哪怕再过千年,也是草原的真理。
此刻,许多部族的领袖心里,都在衡量着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派人去跟汉朝人沟通一下?
但,在阴山之内的气氛,却是完全相反的。
榆林塞内外,迁徙的匈奴部族,延绵出一个数十里的庞大群体。
数不清的人和牲畜,排成了一条密密麻麻的长龙,通过榆林塞的道路,撤往河西。
对他们来说,同样必须赶在塞外暴雪来临前,撤退到居延泽。
不然的话,暴雪一到,他们就走不了了。
等到春天来临,冰雪消融,汉朝骑兵很可能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身边。
呼衍当屠也在这个撤离的队伍中。
现在,他身边已经有了差不多七八千骑兵了。
这些都是他在逃离高阙后收拢和重新组织起来的匈奴本部骑兵。
至于其他人?
呼衍当屠也不清楚他们的下落。
可能他们也在这个撤退的大军中,可能在高阙城内,被汉朝人俘虏了,也可能在高阙的混乱中被人杀死了,更可能的是——他们散落在了河间的广袤土地上,孤单的骑着马匹,四处游荡,最后饿死、冻死在路途之上。
这也是游牧民族在溃散后的通常下场。
望着巍巍阴山,郁郁葱葱的森林,茂密繁盛,每到春天的时候,整个阴山的山坡都会开满各种鲜花,数不清的蜜蜂和蝴蝶穿梭其中。
呼衍当屠甚至还记得,他很小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曾经带着他在这个伟岸的群山之中,找到了赖以生存的食物。
那清香可人的蜂蜜滋味,永远的留存在他的记忆里。
“这会是我最后一次看到阴山吗?”呼衍当屠忽然感觉心悸起来。
阴山,在匈奴人,特别是匈奴贵族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他们绝大多数人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很多很多人,包括单于在内,都是在阴山的保护下,在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上,完成了从骑羊到骑马的转变,完成了从少年到猎手的变化。
这里是匈奴的发祥地,也是匈奴人崛起之地。
但是,现在,匈奴可能要永远失去它了。
想到这里,呼衍当屠就忍不住的抽泣起来,泪水从脸颊上流下。
与他一般,无数的匈奴贵族和骑兵,仰望着巍峨的阴山,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对匈奴人来说,失去阴山,意味着失去了根。
但他们不得不放弃此地。
高阙的失守,使得实际上阴山也不可守了。
榆林塞能在汉朝人那种可怕的攻城武器下撑几天?
在野战中无法击败汉朝军队的匈奴人,只能忍痛放弃这一切,向西方转移。
只能寄希望于辽阔的草原和复杂的河西走廊,能够拖住汉朝军队的前进步伐,让匈奴人能找到战胜汉朝军队,至少也要能在野战中获得与汉朝军队对抗的能力。
不能再跟现在一样,完全被汉朝人吊着打,甚至变着花样的****!
……………………………………
跟匈奴人的哀鸣不同。
当高阙城重新回到中国怀抱的消息一传到长城内。
整个北国,立刻沸腾起来。
从云中,直到太原、晋阳、高奴、雁门,几乎所有的城市和乡村,都载歌载舞的庆祝这个伟大的胜利。
对广大人民来说,高阙的收复,意味着他们安全了。
从前,占据了河间地的匈奴骑兵,居高临下,无处不在的威胁着他们的安全。
云中、北地、代上的百姓,甚至连出门耕作都要提心吊打。
至于长城一带的边境百姓,每到秋冬季节,都会提高警惕。
而高阙的收复,等于意味着,匈奴人从此再也无法从河间地出发侵略他们了。
秦赵长城,从此重新恢复成为一个整体。
等到刘彻接到高阙城已经被汉军占领的奏疏时,已经是十月末了。
长安,也已经开始下起了鹅毛大雪。
整个未央宫都被银装素裹。
“立刻派人去通知东宫两位太后!”刘彻在看完奏疏后难掩激动:“请太后和太皇太后,素来……不!朕,亲自过去向两位太后通报这个喜讯!”
这样的大捷,当然要跟两位太后分享。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要去炫耀,去显摆。
跟谁炫耀?显摆?
当然是高帝刘邦、太宗刘恒和先帝了!
刘彻记得,自己曾经在老爹灵前发过誓,一定要烧个匈奴帝国下去陪他老人家。
现在,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差不多一半了。
夺回秦赵故土,这意味着,汉室从战略进攻,转向了全面进攻。
汉匈之间的霸权之争和世界大哥竞争,已经走向了白热化。
接下来,刘彻和汉室的使命就是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彻底灭亡或者臣服匈奴,将汉家的疆域和控制范围,延伸到西域,打开通向中亚的大门!
刘彻甚至仿佛看到了世界在向他招手。
富饶美丽的中亚,淳朴善良的三哥人民,还有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大秦亲人,都在等待着大汉王师前去拯救他们的命运,解放他们的国家,使得他们也能知道仁义道德忠恕孝,摆脱愚昧,走向文明!
半个时辰后,刘彻就乘着撵车,出现在了长乐宫永寿殿之中。
这个时候,窦太后和薄太后,也都已经知道了汉军拿下高阙的消息。
窦太后和薄太后,这些年都远离政治,所以,不大清楚高阙城意味着什么。
但王师出塞,撅师千里,复秦赵故土,雪高帝、吕后之耻,复国仇。
这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更是大汉帝国的国势达到了顶点的证明!
所以,两位太后都是满脸笑容。
刘彻则长身一拜,叩首说道:“孙儿敬问皇祖母、母后圣安!谨奏皇祖母、母后:赖祖宗庇佑,社稷之福,王师已定高阙,复赵武灵王故城,撅师千里,匈奴已溃不成军,王师克服秦赵故土全境指日可待!”
“皇帝辛苦了……”窦太后笑着道:“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在九泉之下,若得知皇帝伟业,恐怕也将欣慰!”
“这都是皇祖母教训之功……”刘彻再拜道。
窦太后这些年很配合,讲良心话,若无她的配合和克制以及容忍,刘彻断不可能如此顺利的推行他的计划。
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
窦太后如此配合,刘彻自然会投桃报李。
不仅仅对窦氏家族优容有加,赏赐无数。
更对窦家的下一代,也给与大力栽培。
“皇帝所为,社稷之幸也!”薄太后也说道:“如此大功,皇帝当告太庙、太宗庙和仁宗庙,向祖宗报告!”
刘彻拜道:“此乃家国大事,正要请皇祖母与母后主持!”
这也是自然,在名义上来说,现在的汉室,身份最高的还是两位太后。
毕竟,汉家讲究的是以孝治天下。
身为天子,更要为天下人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至少在明面上,必须让处处尊崇和恭维东宫。
窦太后和薄太后闻言,都笑着说道:“皇帝有心了!”
窦太后更是感慨万千!
她记得很清楚,当年,她的丈夫在世之时,几次三番,曾经身被戎装,要御驾亲征,去跟匈奴人决一死战。
要不是当时的薄太后拼命拉着,加上大臣们也苦苦劝谏,那位天子,恐怕早就要去跟匈奴人决战了。
甚至,到了临终之时,他也在望着地图上的长城,久久无语。
至于先帝之时?
窦太后的记忆就更加清晰了。
当年,先帝刚刚即位,匈奴单于就率领大军扣关。
匈奴骑兵兵临回中道,烽火在甘泉宫都能看到。
汉家君臣愤怒不已,先帝学习太宗皇帝,身被戎装,召集将军们,准备与匈奴开战。
最后还是晁错劝了下来。
不过十年,先帝驾崩也才六年,汉家就已经在当今天子的统治下,完成了太宗、仁宗两代天子念念不忘的大业,王师出塞,一锤定音,匈奴溃不成军,传说,汉家除了郅都部损失惨重外,其他两路大军甚至轻松的就跟当年灭亡朝鲜一样!
这让窦太后真是感慨万千!
曾经在太宗和先帝时,让大汉如临大敌,甚至举国才能对抗的匈奴军队,此刻似乎已经跟草鸡瓦狗一般了。
窦太后甚至都有些怀疑,这是不是在开玩笑?
要知道,当年马邑之战时,她紧张的彻夜不能安眠,即使是此番,她也是日夜向着列祖列宗祷告,心里十分不安,担心着大军的安危。
但哪成想,不管是马邑,还是此番,汉军都有如神助一般,轻轻松松的解决了曾经让汉家恐惧不已,甚至堪称噩梦的匈奴军队。
或许未来,北擒单于,问罪于御前,都不再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了。
窦太后拄着拐杖,在心里叹道:“哀家,看来放手是对的!皇帝已经成长成为了太宗皇帝那般的人物了……”
薄太后却是满心的欢喜,一脸的高兴,对她来说,刘彻的成功,等于她的成功。
哪怕未来死后,到了九泉之下,也不会再因为没有子嗣而被列祖列宗责怪,甚至只能以发覆面,不敢去见刘氏先祖。
因为,她虽然没生养刘氏的子嗣,但,她扶持和培养了一位刘氏的圣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