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调虎离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暴君养成史最新章节!
宋贞吉最近很糟心, 非常糟心,近来也不知是他犯太岁、还是江南这块地儿犯太岁,总之, 糟心事那是一件一件接踵而来,让他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本来倭寇这事,也是汪亮那家伙主动闹出来了, 他不过是提了一句朝廷要加江南的赋税, 这汪亮竟就自作主张地给他闹倭寇这一出, 往年他闹也便闹了,反正闹一闹, 朝廷就会头疼地放任江南自行解决,有时候还会拨点款、拨点粮,总之, 百利而无害。
然而, 这一回,新帝登基了, 这新帝还是个年轻气盛、恨不得立即开疆扩土的主儿, 这不,江南一闹出倭寇,他立刻派人镇压来了,甚至连江南水师都不用, 要用他自己的嫡系——好在派过来的是化名云青的项青云,这项青云与宋家渊源颇深,当年他这个遗腹子能活下来, 便多亏了他父亲默许,而后来推荐此人到汤松手下去的也是他父亲宋庭泽。总之,领兵过来的是项青云总比其他人要好些。
但让宋贞吉糟心的第一件事,便是前个儿京里传出风声,说是击退倭寇的消息传回京城之后,皇帝龙颜大悦,当朝表示要乘胜追击,把在沿海一带猖獗的所有倭寇都一网打尽了,为此,他还要再派兵派人来江南,甚至据说是想把英国公管振勋派过来!当然,此事朝上尚有些争议,英国公一直未能成行。
尽管如此,这消息一出来,他那宋府的大门还是差点被人踏破了,钱谷用他们这些官员就不说了,连一向谨慎避险的陈家家主和向来刚愎自用的汪亮都跑到了他府上,这也便罢了,最可气的是,陈家家住还带来一个消息,他那个阁老父亲,竟然在内阁会议上跟小皇帝提开海禁的事儿!
陈家家主虽然没有明说,但瞧那神情语气,显然对此事心生芥蒂,来讨说法来了。可他除了苦笑,又能做什么呢?世人都以为他父亲宋庭泽,是文坛领袖、是国之重臣,却根本没人知道那是怎样一个,一个……乖僻邪谬之人!家族?子嗣?他何曾有半分放在眼里。如果哪天他这个好父亲一时兴起要毁了宋家,他也不会感到惊讶。
陈家家主没得到想要的回答,愤愤然地离开了,宋贞吉却一直提心吊胆着,他有种不详的预感,深觉他那远在京城的父亲恐怕是真的对海禁这件事产生兴趣了。最初,他将女儿送进京城,是希冀着也许父亲还抱有让宋家再出一个皇后的念头,但很显然,这件事他已经做过一次,就再也没有了做第二次的兴趣。从安王太妃和女儿的回信中,他知道在这件事上,他的父亲几乎全程袖手旁观,这才让那沈姓民女轻而易举地坐上了后位。难道说他不帮亲孙女还不够,这次竟还想要直接把宋家赔进去?
宋贞吉如同困兽一般在书房中不停地来回踱步,他越是想着这些事,心中就越是暴躁,旁人看他宋家,钟鸣鼎食、世代簪缨,如今出了一个阁老两个封疆大吏,真真是一派鲜花着锦的样子,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宋家如今的处境和被放在火上烤没有两样。小皇帝对宋家根本没有亲近之情,甚至颇为忌惮,他父亲又乖僻妄为,弟弟也不着调得很,更别说其他旁系个个也都不过是在江南的地界上混日子……整个家族除了他一人,竟没有一个出工出力的,这如果能让他不生气!
宋贞吉正愤怒着,门外又传来了管家急匆匆的脚步声,他站在书房外,急声道:“老爷,衙门来人禀报,说是京里和山西的官员们已经临近城门了。”
宋贞吉一听这话,立刻皱眉起身,拿起桌上的官帽就往外走:“准备马车,立刻去城门口。”
“是。”
没错,这就是第三件让宋贞吉糟心的事了。他当初以江南水患的名义向朝廷上书,无非就是为了让小皇帝不要太吸他江南的血,但是倭寇的事一闹出来,小皇帝显然是不高兴了,不仅加了这边的赋税,甚至还提出一个什么“一对一帮扶”政策,说是要他这边负责帮扶平阳城的重建,也不知道这是谁出的馊主意,搞得他这边不仅要出钱、还要出人出力,这不,如今京城和山西的官员都来了,他接下去的日子怕是有的忙了!
宋贞吉的马车刚刚从宋府出去,便立刻有一个坐在巷口的悦来居二楼厢房的男客收回了目光,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叫来小二买单后,立刻动身离开酒楼回到了驿站。
没错,自从项青云收到京城的密函后,便立刻派了军中的精锐日夜换班地盯着宋府、钱府、陈府以及布政司、按察司等所有官员日常往来的地方,也多亏得他这次带来的精锐多,才能把这么多地方盯着密不透风。而这种看似蠢笨的守株待兔的法子,却非常有效,让他摸透了好些东西。
尤其最近京里放出的风声多,宋府的访客里头可有不少大鱼呢!项青云盯着案桌上的名单,上头非常详细地写了这些日子以来,来往宋府的所有人员、时间、他们返回的路线,而这里头,有一个用朱笔新圈着的名字——汪亮。
“将军,张统领回来了。”门外的传令官小声道。
项青云眉头一挑,放下手中的毛笔道:“让他进来。”
这位张统领,就是刚才守在酒楼上的张远,也是盯梢宋府的负责人,他一进门先是行了一礼,随即立刻汇报了宋庭泽到城门口去接人的这一踪迹。
项青云一听,立刻露出了一丝笑意:“好,来的很是时候啊。小皇帝这次的动作,倒是够快。”
张远出身青云寨,本身就是项青云的心腹,自然也知晓这次计划的来龙去脉,他点了点头,可却又有些不确定:“虽说这次京城和山西来人能拖住宋贞吉一段时日,但万一他很快能脱身的话,咱们的计划恐怕也要受阻。”
项青云摇摇头:“既然是小皇帝设下的局,就没这么好脱身。你想想,小皇帝为什么非要搞一个援助,而不只是让江南出钱,便是想把江南这批官员都拖住,让他们暂时无暇分心去和汪亮那批人联系。”
“援助之事,能拖多久?”
张远是个武人,并不了解朝堂上各方扯皮的杀伤力,项青云好歹也在京城混了几个月了,群臣扯皮时候的盛况,他也见过好几回了,这其中最大一次便是关于火器局的扯皮,户部、工部、兵部、内阁、都督府、御史台……朝堂上数得出名号的几乎都卷入了那次的扯皮,至于结果嘛,反正火器局,现在还停工着呢,估计解决不了钱的问题,就会无期限的停下去了。
项青云想起这桩事,便忍不住露出了一个玩味的笑容:“这小皇帝,看来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倒是睚眦必报得很。”
张远很有认同感地点点头,青云寨那会儿,他们还真是集体看走眼了。
“那,我们什么时候行动。”张远回过神来,拱手问道。
“放心,沈……皇后娘娘的千秋快到了,到时候,这批人绝对坐不住。”项青云垂了垂眉眼,神情似乎有些不太对,但很快他就恢复平静,拿起朱笔再次重重地点了点“汪亮”这个名字,脸上满满都是肃杀之色。
**************************
半个月后,已是十月中旬,大周朝新皇后的千秋岁是来年的三月,虽说皇帝陛下提出为先帝守孝三年,期间不举行大选、也不举行大型宴会,但这毕竟是皇后娘娘的第一个千秋节,再加上她那后宫独宠的架势,就算这千秋节办得再简单,地方上也少不得要挖空心思地想着往上头献宝,江南这边的官员自然也不例外。
往年这些奇珍异宝,江南官员们也都是让那些豪绅巨贾们去寻的,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这不,汪亮作为整个江南顶有名的富商,还是两条海上线路的垄断者,自然也收到了很多地方上、甚至京城里的高官们的委托,个个都要他找珍宝。
汪亮各方打听皇后娘娘的喜好,他也算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了,最后从几个皇宫里的侍卫、御厨的嘴里打听出了他要的消息——皇后娘娘喜好海下奇珍,尤喜珊瑚和南海珍珠!
有了这消息,再加上京城几个高官几乎一溜地都让他找珊瑚珍珠,他立刻便笃定了皇后娘娘喜欢海珍。若说这海珍,可不就是他的老行当了!
汪亮立刻一拍桌子:“明儿就出海。”
他这话一说出来,他的长子汪景立刻就迟疑着反驳:“父亲,最近风声紧,宋大人可是叮嘱过您,暂时避避风头,不要出海。”
若是往常,一向刚愎自用的汪亮自然不会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但这一次城外还驻扎着京里来的三万精兵呢,他到底还是有些忌惮的,迟疑了半晌,才道:“那你去宋府递个帖子,为父再去找宋大人谈一谈,看看这风头什么时候能过去。”
汪景自然不敢有半分耽搁,立刻便将名帖送去了宋府。可谁知,这名帖却愣是像泥牛入海一般,五六天都没有任何动静。这下汪亮坐不住了,又再次派人前往宋府询问,宋府管家识得汪亮的人,但只和他说了一句“宋大人最近非常忙,暂时没时间接见你家主人”。
这可是大实话,毕竟宋贞吉这几天真真是忙得脚不沾地,那几个京城官员和山西官员恨不得天天围着他要钱要人,这种时候,宋贞吉没空也不能接见汪亮。可这句话落到汪亮的耳中,却一下子惹怒了他。他愤愤然地一拍桌子:“不见也罢,景儿,准备一下,择个好天出海!”
宋贞吉一直不见他们,汪景也无话可说了,他只能应下父亲的要求,准备船只出海。而这一出海,显然就正中了项青云的下怀!
作者有话要说: 嗷嗷嗷,最近忙死了,哎……尽量保证更新,真是对不起大家。
宋贞吉最近很糟心, 非常糟心,近来也不知是他犯太岁、还是江南这块地儿犯太岁,总之, 糟心事那是一件一件接踵而来,让他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本来倭寇这事,也是汪亮那家伙主动闹出来了, 他不过是提了一句朝廷要加江南的赋税, 这汪亮竟就自作主张地给他闹倭寇这一出, 往年他闹也便闹了,反正闹一闹, 朝廷就会头疼地放任江南自行解决,有时候还会拨点款、拨点粮,总之, 百利而无害。
然而, 这一回,新帝登基了, 这新帝还是个年轻气盛、恨不得立即开疆扩土的主儿, 这不,江南一闹出倭寇,他立刻派人镇压来了,甚至连江南水师都不用, 要用他自己的嫡系——好在派过来的是化名云青的项青云,这项青云与宋家渊源颇深,当年他这个遗腹子能活下来, 便多亏了他父亲默许,而后来推荐此人到汤松手下去的也是他父亲宋庭泽。总之,领兵过来的是项青云总比其他人要好些。
但让宋贞吉糟心的第一件事,便是前个儿京里传出风声,说是击退倭寇的消息传回京城之后,皇帝龙颜大悦,当朝表示要乘胜追击,把在沿海一带猖獗的所有倭寇都一网打尽了,为此,他还要再派兵派人来江南,甚至据说是想把英国公管振勋派过来!当然,此事朝上尚有些争议,英国公一直未能成行。
尽管如此,这消息一出来,他那宋府的大门还是差点被人踏破了,钱谷用他们这些官员就不说了,连一向谨慎避险的陈家家主和向来刚愎自用的汪亮都跑到了他府上,这也便罢了,最可气的是,陈家家住还带来一个消息,他那个阁老父亲,竟然在内阁会议上跟小皇帝提开海禁的事儿!
陈家家主虽然没有明说,但瞧那神情语气,显然对此事心生芥蒂,来讨说法来了。可他除了苦笑,又能做什么呢?世人都以为他父亲宋庭泽,是文坛领袖、是国之重臣,却根本没人知道那是怎样一个,一个……乖僻邪谬之人!家族?子嗣?他何曾有半分放在眼里。如果哪天他这个好父亲一时兴起要毁了宋家,他也不会感到惊讶。
陈家家主没得到想要的回答,愤愤然地离开了,宋贞吉却一直提心吊胆着,他有种不详的预感,深觉他那远在京城的父亲恐怕是真的对海禁这件事产生兴趣了。最初,他将女儿送进京城,是希冀着也许父亲还抱有让宋家再出一个皇后的念头,但很显然,这件事他已经做过一次,就再也没有了做第二次的兴趣。从安王太妃和女儿的回信中,他知道在这件事上,他的父亲几乎全程袖手旁观,这才让那沈姓民女轻而易举地坐上了后位。难道说他不帮亲孙女还不够,这次竟还想要直接把宋家赔进去?
宋贞吉如同困兽一般在书房中不停地来回踱步,他越是想着这些事,心中就越是暴躁,旁人看他宋家,钟鸣鼎食、世代簪缨,如今出了一个阁老两个封疆大吏,真真是一派鲜花着锦的样子,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宋家如今的处境和被放在火上烤没有两样。小皇帝对宋家根本没有亲近之情,甚至颇为忌惮,他父亲又乖僻妄为,弟弟也不着调得很,更别说其他旁系个个也都不过是在江南的地界上混日子……整个家族除了他一人,竟没有一个出工出力的,这如果能让他不生气!
宋贞吉正愤怒着,门外又传来了管家急匆匆的脚步声,他站在书房外,急声道:“老爷,衙门来人禀报,说是京里和山西的官员们已经临近城门了。”
宋贞吉一听这话,立刻皱眉起身,拿起桌上的官帽就往外走:“准备马车,立刻去城门口。”
“是。”
没错,这就是第三件让宋贞吉糟心的事了。他当初以江南水患的名义向朝廷上书,无非就是为了让小皇帝不要太吸他江南的血,但是倭寇的事一闹出来,小皇帝显然是不高兴了,不仅加了这边的赋税,甚至还提出一个什么“一对一帮扶”政策,说是要他这边负责帮扶平阳城的重建,也不知道这是谁出的馊主意,搞得他这边不仅要出钱、还要出人出力,这不,如今京城和山西的官员都来了,他接下去的日子怕是有的忙了!
宋贞吉的马车刚刚从宋府出去,便立刻有一个坐在巷口的悦来居二楼厢房的男客收回了目光,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叫来小二买单后,立刻动身离开酒楼回到了驿站。
没错,自从项青云收到京城的密函后,便立刻派了军中的精锐日夜换班地盯着宋府、钱府、陈府以及布政司、按察司等所有官员日常往来的地方,也多亏得他这次带来的精锐多,才能把这么多地方盯着密不透风。而这种看似蠢笨的守株待兔的法子,却非常有效,让他摸透了好些东西。
尤其最近京里放出的风声多,宋府的访客里头可有不少大鱼呢!项青云盯着案桌上的名单,上头非常详细地写了这些日子以来,来往宋府的所有人员、时间、他们返回的路线,而这里头,有一个用朱笔新圈着的名字——汪亮。
“将军,张统领回来了。”门外的传令官小声道。
项青云眉头一挑,放下手中的毛笔道:“让他进来。”
这位张统领,就是刚才守在酒楼上的张远,也是盯梢宋府的负责人,他一进门先是行了一礼,随即立刻汇报了宋庭泽到城门口去接人的这一踪迹。
项青云一听,立刻露出了一丝笑意:“好,来的很是时候啊。小皇帝这次的动作,倒是够快。”
张远出身青云寨,本身就是项青云的心腹,自然也知晓这次计划的来龙去脉,他点了点头,可却又有些不确定:“虽说这次京城和山西来人能拖住宋贞吉一段时日,但万一他很快能脱身的话,咱们的计划恐怕也要受阻。”
项青云摇摇头:“既然是小皇帝设下的局,就没这么好脱身。你想想,小皇帝为什么非要搞一个援助,而不只是让江南出钱,便是想把江南这批官员都拖住,让他们暂时无暇分心去和汪亮那批人联系。”
“援助之事,能拖多久?”
张远是个武人,并不了解朝堂上各方扯皮的杀伤力,项青云好歹也在京城混了几个月了,群臣扯皮时候的盛况,他也见过好几回了,这其中最大一次便是关于火器局的扯皮,户部、工部、兵部、内阁、都督府、御史台……朝堂上数得出名号的几乎都卷入了那次的扯皮,至于结果嘛,反正火器局,现在还停工着呢,估计解决不了钱的问题,就会无期限的停下去了。
项青云想起这桩事,便忍不住露出了一个玩味的笑容:“这小皇帝,看来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倒是睚眦必报得很。”
张远很有认同感地点点头,青云寨那会儿,他们还真是集体看走眼了。
“那,我们什么时候行动。”张远回过神来,拱手问道。
“放心,沈……皇后娘娘的千秋快到了,到时候,这批人绝对坐不住。”项青云垂了垂眉眼,神情似乎有些不太对,但很快他就恢复平静,拿起朱笔再次重重地点了点“汪亮”这个名字,脸上满满都是肃杀之色。
**************************
半个月后,已是十月中旬,大周朝新皇后的千秋岁是来年的三月,虽说皇帝陛下提出为先帝守孝三年,期间不举行大选、也不举行大型宴会,但这毕竟是皇后娘娘的第一个千秋节,再加上她那后宫独宠的架势,就算这千秋节办得再简单,地方上也少不得要挖空心思地想着往上头献宝,江南这边的官员自然也不例外。
往年这些奇珍异宝,江南官员们也都是让那些豪绅巨贾们去寻的,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这不,汪亮作为整个江南顶有名的富商,还是两条海上线路的垄断者,自然也收到了很多地方上、甚至京城里的高官们的委托,个个都要他找珍宝。
汪亮各方打听皇后娘娘的喜好,他也算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了,最后从几个皇宫里的侍卫、御厨的嘴里打听出了他要的消息——皇后娘娘喜好海下奇珍,尤喜珊瑚和南海珍珠!
有了这消息,再加上京城几个高官几乎一溜地都让他找珊瑚珍珠,他立刻便笃定了皇后娘娘喜欢海珍。若说这海珍,可不就是他的老行当了!
汪亮立刻一拍桌子:“明儿就出海。”
他这话一说出来,他的长子汪景立刻就迟疑着反驳:“父亲,最近风声紧,宋大人可是叮嘱过您,暂时避避风头,不要出海。”
若是往常,一向刚愎自用的汪亮自然不会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但这一次城外还驻扎着京里来的三万精兵呢,他到底还是有些忌惮的,迟疑了半晌,才道:“那你去宋府递个帖子,为父再去找宋大人谈一谈,看看这风头什么时候能过去。”
汪景自然不敢有半分耽搁,立刻便将名帖送去了宋府。可谁知,这名帖却愣是像泥牛入海一般,五六天都没有任何动静。这下汪亮坐不住了,又再次派人前往宋府询问,宋府管家识得汪亮的人,但只和他说了一句“宋大人最近非常忙,暂时没时间接见你家主人”。
这可是大实话,毕竟宋贞吉这几天真真是忙得脚不沾地,那几个京城官员和山西官员恨不得天天围着他要钱要人,这种时候,宋贞吉没空也不能接见汪亮。可这句话落到汪亮的耳中,却一下子惹怒了他。他愤愤然地一拍桌子:“不见也罢,景儿,准备一下,择个好天出海!”
宋贞吉一直不见他们,汪景也无话可说了,他只能应下父亲的要求,准备船只出海。而这一出海,显然就正中了项青云的下怀!
作者有话要说: 嗷嗷嗷,最近忙死了,哎……尽量保证更新,真是对不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