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武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明末好女婿最新章节!
武昌城中,楚王府,这里现在成了宁南侯左良玉的住所。
崇祯十五年,左良玉在朱仙镇被闯军杀得大败,狼狈逃到武昌,向楚王索要粮饷,因楚王给的太少,左良玉干脆带兵大掠全城,然后扬长而去。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左良玉呆在九江收拢溃兵强征百姓入伍,手下发展到二十多万的兵力。这个时候的左良玉早就看透了大明朝廷,只要手里有兵谁也无法拿他奈何。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带兵攻打武昌,左良玉拥兵二十多万,坐视武昌陷落楚王被杀。然后在张献忠进兵四川之时,才施施然带兵从九江逆流而上,收复了武昌。
这些年来,左良玉和张献忠你追我赶,从来都是跟在张献忠屁股后面收复失地,倒也因此得到了宁南伯的爵位,平贼将军的官职。
崇祯到达南京登基,左良玉闻听崇祯活着的消息,喜极而泣,当即送表往南京。鉴于武昌的重要性和左良玉的兵力,崇祯在封赏功臣的同时,便也也加封左良玉为宁南侯。指望着他能够守住武昌,拱卫南京上游。
而事实上,就连崇祯自己也知道,左良玉早已沦为彻头彻尾的军阀,朝廷已经拿他无可奈何。
现在这种情况下,左良玉的大军已是大明为数不多的主力军队,也只能选择相信他,总不能把他逼到闯贼一边去。所以到达南京这半年多来,崇祯能够做的也就是时时抚慰,善加安抚,粮饷从优从厚拨付。
从军二十多年来,左良玉虽然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屡次临战而逃,坑死了杨嗣昌、丁启睿、傅宗龙等督抚大臣,岁月也没有饶了他,现在的左良玉既老且病,眼看着已经时日无多了。
楚王全家被张献忠所杀,左良玉以武昌为根基便索性住进了空着的楚王府,也不管儧越不儧越,现在整个武昌城中他最大,也没人敢多说话。
楚王府中,左良玉斜倚在病榻上,其子左梦庚,监军御史黄澍,以及卢光祖、张应祥、徐恩盛、郝效忠、常登、徐勇、吴学礼、张应元、徐育贤等诸营总兵环绕周围,除了防守汉阳的总兵李国英以外,左良玉下辖的诸将悉数都在这里。
左良玉把他们召集过来,自然是为了商议事情,现在左军最大的事情,就是如何应对闯贼的攻击。
闯贼来势汹汹,左军治下江北之地除了汉阳一城,其他所有的地方都被闯贼悉数攻占,汉阳城在闯贼大军的攻打下摇摇欲坠,李国英已经一日数次派人过江求援。
而事实上,面对凶恶的闯贼,左军当年早在朱仙镇被杀破了胆子。左良玉历年来积攒的手中精锐在朱仙镇折损了七七八八,现在别看号称拥兵八十万,真实兵力也就二十多万人,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收拢的溃兵和强征的百姓入伍,真正精锐的军队并没有多少。
所以上自左良玉下到各大总兵,都不愿也不敢和闯贼交战。若非监军御史黄澍紧逼,左良玉早就下令李国英带兵退到江南,放弃汉阳城。
在另一个时空,监军御史黄澍因为是东林党的一员,和马士英、阮大铖素有过节,马士英曾派锦衣卫抓他而被左良玉保住,黄澍便拉拢左军将领结成同盟,忽悠左良玉起兵清君侧。正好左良玉不愿和闯军作战,便顺势起兵离开武昌,顺江而下。
当然这个时空中,崇祯帝还在,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早就身首异处,黄澍没有了敌人自然也没有理由再忽悠左良玉,相反他身上的职责是督促左良玉守住武昌,抵住闯贼和满鞑的进攻。
“侯爷,闯贼在满鞑的追击下已经是穷途末路,只要咱们死守汉阳武昌两城,卡住长江控制江防,将会把闯贼死死挡在江北,到时也不需要咱们亲自动手,自有满鞑会消灭他们。
而等到闯贼满鞑打的两败俱伤之时,咱们二十万大军齐发,定能一举把闯贼满鞑击退歼灭,此乃上天送天大的功劳于侯爷您呀!到时得封世袭罔替的国公也不在话下!”
黄澍说着两眼直冒光,话语无比的激动。若真的能够歼灭闯贼击退满鞑,左良玉立功受赏的同时,自己这个监军御史也必然水涨船高,必然能从正七品监军御史摇身一变成为巡抚总督一方大员!
黄澍是开封推官出身,因在闯贼第一次第二次攻打开封时协助守城有功,被朝廷擢升为御史,巡按湖广。
在大明,巡按御史虽然只是正七品,官职不高权力却极大,隐隐然能够和一省巡抚抗衡。崇祯南京即位之后,更是命黄澍以巡按御史的身份在左良玉军中充任监军。可以说黄澍是代表着朝廷,是监军,在整个左军之中,除了左良玉以外,他的地位最尊。
黄澍此人官职不高,却胆大妄为野心极大,为了博取权势地位不择手段,当初在开封守城之时,为了抵挡闯贼,他献了掘开黄河水淹闯贼之计,而闯贼将计就计也趁势掘河,致使开封被淹。
在另一个时空,黄澍为了名望,论马士英十大罪,极力反对马士英和弘光朝廷,又勾结左军诸将,诱使左良玉起兵顺江而下“清君侧”。后来左梦庚带领大军不战而降投降了满清,黄澍为了功名利禄引导清军攻破福建,引着清军攻破了安平,致使清军**了郑成功的母亲。黄澍本是徽州人,徽人却无不唾骂澍者,其名声之差可见一斑。
当然,现在另一个时空里很多事情没有发生,黄澍还是大明的一个忠臣,他劝说左良玉抵挡闯贼即使为了他自己的前途,却同样对大明有利。
黄澍说的慷慨激昂,倚在榻上的左良玉脸上却露出了苦笑。左军诸将议论纷纷,支持黄澍的人并不多。
黄澍说的口干舌燥,看到诸将一个个脸上的神色时,心中却陷入了绝望,他知道自己想说服左良玉很难很难。
武昌城中,楚王府,这里现在成了宁南侯左良玉的住所。
崇祯十五年,左良玉在朱仙镇被闯军杀得大败,狼狈逃到武昌,向楚王索要粮饷,因楚王给的太少,左良玉干脆带兵大掠全城,然后扬长而去。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左良玉呆在九江收拢溃兵强征百姓入伍,手下发展到二十多万的兵力。这个时候的左良玉早就看透了大明朝廷,只要手里有兵谁也无法拿他奈何。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带兵攻打武昌,左良玉拥兵二十多万,坐视武昌陷落楚王被杀。然后在张献忠进兵四川之时,才施施然带兵从九江逆流而上,收复了武昌。
这些年来,左良玉和张献忠你追我赶,从来都是跟在张献忠屁股后面收复失地,倒也因此得到了宁南伯的爵位,平贼将军的官职。
崇祯到达南京登基,左良玉闻听崇祯活着的消息,喜极而泣,当即送表往南京。鉴于武昌的重要性和左良玉的兵力,崇祯在封赏功臣的同时,便也也加封左良玉为宁南侯。指望着他能够守住武昌,拱卫南京上游。
而事实上,就连崇祯自己也知道,左良玉早已沦为彻头彻尾的军阀,朝廷已经拿他无可奈何。
现在这种情况下,左良玉的大军已是大明为数不多的主力军队,也只能选择相信他,总不能把他逼到闯贼一边去。所以到达南京这半年多来,崇祯能够做的也就是时时抚慰,善加安抚,粮饷从优从厚拨付。
从军二十多年来,左良玉虽然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屡次临战而逃,坑死了杨嗣昌、丁启睿、傅宗龙等督抚大臣,岁月也没有饶了他,现在的左良玉既老且病,眼看着已经时日无多了。
楚王全家被张献忠所杀,左良玉以武昌为根基便索性住进了空着的楚王府,也不管儧越不儧越,现在整个武昌城中他最大,也没人敢多说话。
楚王府中,左良玉斜倚在病榻上,其子左梦庚,监军御史黄澍,以及卢光祖、张应祥、徐恩盛、郝效忠、常登、徐勇、吴学礼、张应元、徐育贤等诸营总兵环绕周围,除了防守汉阳的总兵李国英以外,左良玉下辖的诸将悉数都在这里。
左良玉把他们召集过来,自然是为了商议事情,现在左军最大的事情,就是如何应对闯贼的攻击。
闯贼来势汹汹,左军治下江北之地除了汉阳一城,其他所有的地方都被闯贼悉数攻占,汉阳城在闯贼大军的攻打下摇摇欲坠,李国英已经一日数次派人过江求援。
而事实上,面对凶恶的闯贼,左军当年早在朱仙镇被杀破了胆子。左良玉历年来积攒的手中精锐在朱仙镇折损了七七八八,现在别看号称拥兵八十万,真实兵力也就二十多万人,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收拢的溃兵和强征的百姓入伍,真正精锐的军队并没有多少。
所以上自左良玉下到各大总兵,都不愿也不敢和闯贼交战。若非监军御史黄澍紧逼,左良玉早就下令李国英带兵退到江南,放弃汉阳城。
在另一个时空,监军御史黄澍因为是东林党的一员,和马士英、阮大铖素有过节,马士英曾派锦衣卫抓他而被左良玉保住,黄澍便拉拢左军将领结成同盟,忽悠左良玉起兵清君侧。正好左良玉不愿和闯军作战,便顺势起兵离开武昌,顺江而下。
当然这个时空中,崇祯帝还在,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早就身首异处,黄澍没有了敌人自然也没有理由再忽悠左良玉,相反他身上的职责是督促左良玉守住武昌,抵住闯贼和满鞑的进攻。
“侯爷,闯贼在满鞑的追击下已经是穷途末路,只要咱们死守汉阳武昌两城,卡住长江控制江防,将会把闯贼死死挡在江北,到时也不需要咱们亲自动手,自有满鞑会消灭他们。
而等到闯贼满鞑打的两败俱伤之时,咱们二十万大军齐发,定能一举把闯贼满鞑击退歼灭,此乃上天送天大的功劳于侯爷您呀!到时得封世袭罔替的国公也不在话下!”
黄澍说着两眼直冒光,话语无比的激动。若真的能够歼灭闯贼击退满鞑,左良玉立功受赏的同时,自己这个监军御史也必然水涨船高,必然能从正七品监军御史摇身一变成为巡抚总督一方大员!
黄澍是开封推官出身,因在闯贼第一次第二次攻打开封时协助守城有功,被朝廷擢升为御史,巡按湖广。
在大明,巡按御史虽然只是正七品,官职不高权力却极大,隐隐然能够和一省巡抚抗衡。崇祯南京即位之后,更是命黄澍以巡按御史的身份在左良玉军中充任监军。可以说黄澍是代表着朝廷,是监军,在整个左军之中,除了左良玉以外,他的地位最尊。
黄澍此人官职不高,却胆大妄为野心极大,为了博取权势地位不择手段,当初在开封守城之时,为了抵挡闯贼,他献了掘开黄河水淹闯贼之计,而闯贼将计就计也趁势掘河,致使开封被淹。
在另一个时空,黄澍为了名望,论马士英十大罪,极力反对马士英和弘光朝廷,又勾结左军诸将,诱使左良玉起兵顺江而下“清君侧”。后来左梦庚带领大军不战而降投降了满清,黄澍为了功名利禄引导清军攻破福建,引着清军攻破了安平,致使清军**了郑成功的母亲。黄澍本是徽州人,徽人却无不唾骂澍者,其名声之差可见一斑。
当然,现在另一个时空里很多事情没有发生,黄澍还是大明的一个忠臣,他劝说左良玉抵挡闯贼即使为了他自己的前途,却同样对大明有利。
黄澍说的慷慨激昂,倚在榻上的左良玉脸上却露出了苦笑。左军诸将议论纷纷,支持黄澍的人并不多。
黄澍说的口干舌燥,看到诸将一个个脸上的神色时,心中却陷入了绝望,他知道自己想说服左良玉很难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