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576章 大战前夕(1)
第576章 大战前夕(1)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最新章节!
时间来到崇祯二十一年的年底。
今天好不容易轮到休沐,高起潜带着一身疲惫进了城南清水巷的府邸。
高起潜的爵位是忠贞侯,所以府邸跟其他的侯爵都是一样的门头制式,几进几间也是完全一样,绝不能有半点逾矩。
高起潜落轿,从大门进入侯府。
沿途所经处,家丁丫环纷纷向他见礼。
高起潜则背着手板着脸,偶尔从鼻孔嗯一声。
在崇祯跟前他只是奴婢,但是在这座侯府他是主子。
一路进了上房的东暖阁,高起潜才问管家道:“公子呢?”
“交游去了。”管家恭敬的应道,“说是要到晚间才回来。”
“交游去了?”高起潜随口问道,“跟他一起的都是哪些人呀?”
“回禀老爷,小的已经打听过了。”管家忙道,“一个是闽国公家公子,另一个好像是兵科徐给谏家子弟,都是今科的国子生。”
就在三天前,国子监刚刚结束了第四期的招生。
第四期又招收了足足一万名学生,但是这一期的实际人数并不止一万。
因为从第四期开始,陆续有勋臣、有功将士的恩荫子弟保送进国子监。
比如高起潜的继子高全文,王承恩的侄子王仁度,还有华夏的义子也即王破壶的独子王承志等功勋子弟,都进了国子监读书。
另外周培公也考中了这期国子生。
“徐给谏家子弟?”高起潜问道,“徐应伟家吗?”
“正是。”管家恭敬的应道,“好像是徐给谏三弟。”
“这小子,倒是挺会交游的。”高起潜面露欣慰之色。
高起潜这一辈子,除了太监王的执念,也就高全文这个继子。
高全文不仅是他的继子,而且还是他的亲侄子,所以老高舍得拿出他的全部政治资源给这个继子铺路,高家的门第将来得靠这小子来撑起。
脱去鞋袜,高起潜正准备在榻上躺下,外面骤然响起马蹄声。
片刻之后,管家便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老爷,圣上急召你前往国子监。”
“这是出什么大事了吗?”高起潜嘴里都嚷着,人却已经从榻上坐起来,又在丫环的服侍下穿好衣衫,再匆匆出门。
来到门外,发现起风了。
西北风刮得正紧。
……
辽河平原,已经开始下起了鹅毛大雪。
大雪之中,十余骑兵正往前逶迤而进。
领头的正是已经升任斥候骑兵哨长的徐乌牛。
半年多前,盖州卫换防,徐应伟还有姥东总的大部分募兵都回了南京,但是徐乌牛却坚持留在了辽东,继续担任斥候骑兵的队长。
半年过去,徐乌牛已经积功晋升为斥候哨长。
这又是平平无奇的一天,再次深入辽河平原猎杀蒙古牧民。
每天,都会有数十支斥候队从盖州卫撒出去,到辽河平原甚至深入更北边去猎杀落单的蒙古牧民,有时候也抢牛羊,反正就是各种袭扰。
当然,有时候也会遭到蒙古骑兵合围,反猎杀。
但是总的来说,蒙古人处于全面下风,损失更大。
“停!”徐乌牛扬起右手,身后跟进的十数骑便立刻停下。
徐乌牛侧过头,从风雪中聆听了片刻,随即嘶声大吼起来:“散开!”
伴随着徐乌牛的大吼,十数骑斥候骑兵立刻散开,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扇形阵。
过了没一会儿,前方风雪中便杀出了足足上百骑蒙古骑兵,一边挥舞着弯刀,一边嗷嗷叫着往这边杀过来。
看到这幕,徐乌牛不惧反喜,来得好。
“全都有,准备战斗!”徐乌牛将捂在棉大衣衣襟内的步枪取出来。
十数骑斥候骑兵也纷纷跟着取出步枪,因为辽东气候太冷,担心板机被冻住,所以行军的时候都放在衣襟内捂着。
转眼之间,双方相距已经不足两百步。
徐乌牛和十数骑斥候骑兵便勒转马头,向着来时方向小跑。
明军斥候骑兵在小跑,蒙古骑兵却是疾驰,所以双方之间的距离迅速被拉近,片刻之间就已经相距不到一百步远。
徐乌牛毫不犹豫的返身扣下扳机。
一声枪响,百步外一骑蒙古骑兵应声落马。
经过了长时间的游猎,徐乌牛的骑射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即便是在飞驰的马背上,也基本能命中百步外的人靶。
枪声连续的响起,其他斥候骑兵也开火了。
不过,其他斥候骑兵的枪法就没徐乌牛好,仅有小半命中。
打完一枪,徐乌牛迅速从子弹袋取出一发纸壳弹,正着从枪口塞进去,再用通条将纸壳弹压到枪膛底,稍稍压紧。
插回通条,又从引药盒中取出了一颗引药。
这是格物科专门为骑兵而研发的最新成果。
骑兵在飞驰的马背上,装填弹药颇为费劲。
尤其是往引药室中倾倒引药可谓极其麻烦,不小心倒多了,纸壳弹剩余火药不足,就会导致杀伤不足,可如果倒少了,就会造成哑火。
有时候引药还会被风吹走,也会造成哑火。
所以大多数时候,骑兵会用掉两发纸壳弹。
其中一发纸壳弹充当引药,宁可浪费也要保证引药的充足。
针对骑兵作战的这一特点,格物科特意研发了发火引药包。
就是用极薄且浸过油的棉布包裹适量火药,做成一个个小包。
等到用时,骑兵只需从引药盒抓起一颗引药包装进引药室即可。
这样一来,装填引药的时间就极大的缩短,而且不用担心因为引药不足导致哑火,这就极大的提升了重新装填的效率,哑火率也锐减。
装好引药,连着撞砧的引药盖立刻弹回来,牢牢的盖住引药室。
徐乌牛再用力将扳机扳开,到这里,重新装填就完成了,总共用时还不到十秒钟,甚至比步兵更番迭进之时都还要快,要知道这可是在飞骑的马背。
举枪回头,蒙古骑兵仍在百步开外,蒙古人的战马还是慢了些。
下一霎那,雪原之上再次响起连续的枪声,又有数骑蒙古骑兵摔下马。
再次装填,再次举枪射击,随即又有数骑蒙古骑兵落马,这不是一场公平的战斗,蒙古骑兵甚至连放箭的机会都没有。
顶着这么大的风雪,骑弓射出的箭失只能射到五十步外。
武器不如明军,连战马都不如明军,蒙古骑兵十分无奈。
追逐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蒙古骑兵已经伤亡四五十骑。
剩下的蒙古骑兵只能放弃,因为再这样追逐下去这百余骑兵都得死光,他们这个小部落实在是承受不起这么大的伤亡。
一声呼哨,蒙古骑兵立刻分头撤退。
“想逃跑?可没那么容易。”徐乌牛狞笑一声。
然而,就在徐乌牛准备下令追杀时,身后响起一声马嘶。
急回头看,只见一骑快马从漫天风雪中冲过来,是明军的令骑。
“徐哨长!”还隔着老远,明军信差就高声喊道,“管给谏有令,所有斥候队立即撤回盖州卫,管给谏有令,所有斥候队立即撤回盖州卫……”
徐乌牛目光一闪,厉声道:“全都有,回!”
十数骑斥候纷纷勒转马头。
……
天姥山下,万马渡侧畔。
徐应伟抱着幼子正在策马扬鞭。
“阿爹,那些石头真是天马变的吗?”
“当然是真的,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匹天马。”
“可是,可是神仙为什么不回来把它们赶走呢?”
“因为天马变成石头了,就再也变不回去天马,就像你若不好好读书,将来成了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就再也变不成像你三叔那样的国子生。”
“那我得好好读书认字,长大了也要考进国子监。”
“对喽,咱们姥东徐家的子弟,只有读书一条路。”
来到村口,徐应伟先将儿子从马背放下,然后一个翻身下马,再一手牵马一手牵着儿子小手往家里去。
期间经过村头私塾门口。
塾师见到徐应伟父子如此亲昵,不禁连连摇头。
徐应伟对此却毫不在意,如果换成是四年以前,徐应伟绝不会跟儿子如此亲近,因为儒家推崇的是君子抱孙不抱子。
但是现在,徐应伟已不再认同君子抱孙不抱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守派和革新派的辩论越发的广泛,也变得越发激烈。
在革新派的勐烈抨击下,封建礼教的大堤正逐渐松动,首当其冲的就是像“君子抱孙不抱子”这类有悖人伦的礼法。
徐应伟就对此类礼法嗤之以鼻。
父子关系亲密有何不好?圣上跟太子、定王还有永王的关系不也很亲密?
徐士益坐在门口抽着烟,看到儿子牵着大孙子回家来,不由得眉头微皱,不过终究没有说什么,主要是儿子官大了,不敢再像以前般教训。
但是徐士益内心却充满了忧虑,觉得大明已危如累卵。
在徐士益看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规矩全都是定好了的。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两千年不都这么过的?这有何不好?
怎么突然间就不行了呢?说什么革新封建礼教,革新派分明是想要造反,不光是造大明的反,还要造儒家宗庙的反!
时间来到崇祯二十一年的年底。
今天好不容易轮到休沐,高起潜带着一身疲惫进了城南清水巷的府邸。
高起潜的爵位是忠贞侯,所以府邸跟其他的侯爵都是一样的门头制式,几进几间也是完全一样,绝不能有半点逾矩。
高起潜落轿,从大门进入侯府。
沿途所经处,家丁丫环纷纷向他见礼。
高起潜则背着手板着脸,偶尔从鼻孔嗯一声。
在崇祯跟前他只是奴婢,但是在这座侯府他是主子。
一路进了上房的东暖阁,高起潜才问管家道:“公子呢?”
“交游去了。”管家恭敬的应道,“说是要到晚间才回来。”
“交游去了?”高起潜随口问道,“跟他一起的都是哪些人呀?”
“回禀老爷,小的已经打听过了。”管家忙道,“一个是闽国公家公子,另一个好像是兵科徐给谏家子弟,都是今科的国子生。”
就在三天前,国子监刚刚结束了第四期的招生。
第四期又招收了足足一万名学生,但是这一期的实际人数并不止一万。
因为从第四期开始,陆续有勋臣、有功将士的恩荫子弟保送进国子监。
比如高起潜的继子高全文,王承恩的侄子王仁度,还有华夏的义子也即王破壶的独子王承志等功勋子弟,都进了国子监读书。
另外周培公也考中了这期国子生。
“徐给谏家子弟?”高起潜问道,“徐应伟家吗?”
“正是。”管家恭敬的应道,“好像是徐给谏三弟。”
“这小子,倒是挺会交游的。”高起潜面露欣慰之色。
高起潜这一辈子,除了太监王的执念,也就高全文这个继子。
高全文不仅是他的继子,而且还是他的亲侄子,所以老高舍得拿出他的全部政治资源给这个继子铺路,高家的门第将来得靠这小子来撑起。
脱去鞋袜,高起潜正准备在榻上躺下,外面骤然响起马蹄声。
片刻之后,管家便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老爷,圣上急召你前往国子监。”
“这是出什么大事了吗?”高起潜嘴里都嚷着,人却已经从榻上坐起来,又在丫环的服侍下穿好衣衫,再匆匆出门。
来到门外,发现起风了。
西北风刮得正紧。
……
辽河平原,已经开始下起了鹅毛大雪。
大雪之中,十余骑兵正往前逶迤而进。
领头的正是已经升任斥候骑兵哨长的徐乌牛。
半年多前,盖州卫换防,徐应伟还有姥东总的大部分募兵都回了南京,但是徐乌牛却坚持留在了辽东,继续担任斥候骑兵的队长。
半年过去,徐乌牛已经积功晋升为斥候哨长。
这又是平平无奇的一天,再次深入辽河平原猎杀蒙古牧民。
每天,都会有数十支斥候队从盖州卫撒出去,到辽河平原甚至深入更北边去猎杀落单的蒙古牧民,有时候也抢牛羊,反正就是各种袭扰。
当然,有时候也会遭到蒙古骑兵合围,反猎杀。
但是总的来说,蒙古人处于全面下风,损失更大。
“停!”徐乌牛扬起右手,身后跟进的十数骑便立刻停下。
徐乌牛侧过头,从风雪中聆听了片刻,随即嘶声大吼起来:“散开!”
伴随着徐乌牛的大吼,十数骑斥候骑兵立刻散开,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扇形阵。
过了没一会儿,前方风雪中便杀出了足足上百骑蒙古骑兵,一边挥舞着弯刀,一边嗷嗷叫着往这边杀过来。
看到这幕,徐乌牛不惧反喜,来得好。
“全都有,准备战斗!”徐乌牛将捂在棉大衣衣襟内的步枪取出来。
十数骑斥候骑兵也纷纷跟着取出步枪,因为辽东气候太冷,担心板机被冻住,所以行军的时候都放在衣襟内捂着。
转眼之间,双方相距已经不足两百步。
徐乌牛和十数骑斥候骑兵便勒转马头,向着来时方向小跑。
明军斥候骑兵在小跑,蒙古骑兵却是疾驰,所以双方之间的距离迅速被拉近,片刻之间就已经相距不到一百步远。
徐乌牛毫不犹豫的返身扣下扳机。
一声枪响,百步外一骑蒙古骑兵应声落马。
经过了长时间的游猎,徐乌牛的骑射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即便是在飞驰的马背上,也基本能命中百步外的人靶。
枪声连续的响起,其他斥候骑兵也开火了。
不过,其他斥候骑兵的枪法就没徐乌牛好,仅有小半命中。
打完一枪,徐乌牛迅速从子弹袋取出一发纸壳弹,正着从枪口塞进去,再用通条将纸壳弹压到枪膛底,稍稍压紧。
插回通条,又从引药盒中取出了一颗引药。
这是格物科专门为骑兵而研发的最新成果。
骑兵在飞驰的马背上,装填弹药颇为费劲。
尤其是往引药室中倾倒引药可谓极其麻烦,不小心倒多了,纸壳弹剩余火药不足,就会导致杀伤不足,可如果倒少了,就会造成哑火。
有时候引药还会被风吹走,也会造成哑火。
所以大多数时候,骑兵会用掉两发纸壳弹。
其中一发纸壳弹充当引药,宁可浪费也要保证引药的充足。
针对骑兵作战的这一特点,格物科特意研发了发火引药包。
就是用极薄且浸过油的棉布包裹适量火药,做成一个个小包。
等到用时,骑兵只需从引药盒抓起一颗引药包装进引药室即可。
这样一来,装填引药的时间就极大的缩短,而且不用担心因为引药不足导致哑火,这就极大的提升了重新装填的效率,哑火率也锐减。
装好引药,连着撞砧的引药盖立刻弹回来,牢牢的盖住引药室。
徐乌牛再用力将扳机扳开,到这里,重新装填就完成了,总共用时还不到十秒钟,甚至比步兵更番迭进之时都还要快,要知道这可是在飞骑的马背。
举枪回头,蒙古骑兵仍在百步开外,蒙古人的战马还是慢了些。
下一霎那,雪原之上再次响起连续的枪声,又有数骑蒙古骑兵摔下马。
再次装填,再次举枪射击,随即又有数骑蒙古骑兵落马,这不是一场公平的战斗,蒙古骑兵甚至连放箭的机会都没有。
顶着这么大的风雪,骑弓射出的箭失只能射到五十步外。
武器不如明军,连战马都不如明军,蒙古骑兵十分无奈。
追逐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蒙古骑兵已经伤亡四五十骑。
剩下的蒙古骑兵只能放弃,因为再这样追逐下去这百余骑兵都得死光,他们这个小部落实在是承受不起这么大的伤亡。
一声呼哨,蒙古骑兵立刻分头撤退。
“想逃跑?可没那么容易。”徐乌牛狞笑一声。
然而,就在徐乌牛准备下令追杀时,身后响起一声马嘶。
急回头看,只见一骑快马从漫天风雪中冲过来,是明军的令骑。
“徐哨长!”还隔着老远,明军信差就高声喊道,“管给谏有令,所有斥候队立即撤回盖州卫,管给谏有令,所有斥候队立即撤回盖州卫……”
徐乌牛目光一闪,厉声道:“全都有,回!”
十数骑斥候纷纷勒转马头。
……
天姥山下,万马渡侧畔。
徐应伟抱着幼子正在策马扬鞭。
“阿爹,那些石头真是天马变的吗?”
“当然是真的,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匹天马。”
“可是,可是神仙为什么不回来把它们赶走呢?”
“因为天马变成石头了,就再也变不回去天马,就像你若不好好读书,将来成了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就再也变不成像你三叔那样的国子生。”
“那我得好好读书认字,长大了也要考进国子监。”
“对喽,咱们姥东徐家的子弟,只有读书一条路。”
来到村口,徐应伟先将儿子从马背放下,然后一个翻身下马,再一手牵马一手牵着儿子小手往家里去。
期间经过村头私塾门口。
塾师见到徐应伟父子如此亲昵,不禁连连摇头。
徐应伟对此却毫不在意,如果换成是四年以前,徐应伟绝不会跟儿子如此亲近,因为儒家推崇的是君子抱孙不抱子。
但是现在,徐应伟已不再认同君子抱孙不抱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守派和革新派的辩论越发的广泛,也变得越发激烈。
在革新派的勐烈抨击下,封建礼教的大堤正逐渐松动,首当其冲的就是像“君子抱孙不抱子”这类有悖人伦的礼法。
徐应伟就对此类礼法嗤之以鼻。
父子关系亲密有何不好?圣上跟太子、定王还有永王的关系不也很亲密?
徐士益坐在门口抽着烟,看到儿子牵着大孙子回家来,不由得眉头微皱,不过终究没有说什么,主要是儿子官大了,不敢再像以前般教训。
但是徐士益内心却充满了忧虑,觉得大明已危如累卵。
在徐士益看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规矩全都是定好了的。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两千年不都这么过的?这有何不好?
怎么突然间就不行了呢?说什么革新封建礼教,革新派分明是想要造反,不光是造大明的反,还要造儒家宗庙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