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大唐帝国的精英教育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本章为劝学篇,阐述努力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
宣平十一年二月,又是一年会考时,如果是早几年的时候,每年的这个时候,金陵城总会特别的热闹,因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们参与考试。
但是自从大唐帝国对会试进行改革,实施各省分考制度后,前往金陵城参加会试的士子就是少了起来。
目前基本上只有对自己特别有自信的士子,才会千里迢迢赶到金陵城参加全国性的会试,而信心不是太足,又或者是因为其他因素的限制无法去金陵的士子们,往往会选择在本身参加各省的会试分考。
这也可以说是极大的减轻了普通士子们参加会试的难度,毕竟大唐的科举制度是和传统朝代不一样的,每年都会举行,这也是导致了士子要么是常年住在金陵城参加会试,要么就是频繁来往家乡和金陵城,这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负担,不管是金钱还是时间精力上都是比较耗费比较大的。
如今可以在各省的省会参加会试,这对于绝大部分的士子们而言,也是一大利好。
当然了,一些对自己信心十足,又或者本来就是在金陵城求学的士子,他们依旧会选择在金陵城参加会试。
大唐的科举制度,并没有严格规定说什么样的士子可以参加京师会考,什么样的士子只能参加省城会考,而是选择了不干涉的态度,士子可以自由选择在本省参加会试或者是来到金陵城参加会试。
当然了,两者的会试题目难度虽然相当,但是竞争却是不一样的,在金陵城里参加会试的士子,都是对自己特别有自信的那种,同时随着会试分考制度的施行,帝国也是相应的缩减了金陵城会试的录取人数。
早几年的时候,金陵城会试的进士、博士两科,录取的总人数能够达到千人,但是宣平十一年的现在,预定的录取人数已经是下降到五百人,直接下降了一半。
不过全国范围来说,预计录取的两科学子人数,却是会再一次创造新高峰,各省分考点以及金陵城考点加起来,预计将会录取五千人。
这些新科进士、博士们,绝大部分都会进入基层岗位任职,从而逐渐改变目前大唐帝国的官场里头,低级官员素质不高的原因。
假以时日,李轩还打算进一步扩大录取人数,因为以后除去司法机构、巡警等需要特殊技能的人才,除去没有品级,只是普通的雇佣工作人员,比如马夫、厨师等,其他拥有品级的帝国官员,必须经过科举考试后选拔。
最后形成帝国官员以及普通雇员相结合的人事制度。
其实李轩一开始还打算搞成所有的公务雇员,都是需要通过科举来选拔的,但是发现这不太现实,因为人家读了国子监大学的学子,显然是不可能接受成为一名官府里的马夫的,而且这也是极大的人才浪费。
所以,李轩才是施行了目前的这种官员以及雇员相互结合的模式。
而这个政策,自然也不是李轩乱搞的,而是参考了后世的公务员制度,后世里的诸多媒体报道里,为什么会频繁出现临时工这个词,那是因为公务机构里是真的有这么多的临时工,他们以合同工,派遣工等名义为政府机构工作,是属于没有编制的那种。
李轩觉得后世的这个公务体系还是挺不错的,可以有效控制薪资支出,捅出篓子了可以直接炒人平息民众怒火。
实际上这套体系华夏数千年来都是这么玩的,以前是官吏之分,后世是有编制和临时工之分,到了大唐帝国这边吗,那就是官员和雇员之分。
虽然操作的细节不同,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卵用,没啥太大的变化。
要不然怎么说,其实华夏数千年,政治体系一直都没有变过呢,家天下,科举制度,官吏制度等等,几千年前如此,现在同样如。
在大唐王朝,同样也不例外。
李轩不是圣人,更加不愿意去冒无所谓的风险,既然这些东西在数千年里都已经被证明了去实用性,李轩自然是犯不着抛弃掉,然后自己去重新搞一套乱七八糟的东西,那样的话,谁知道会不会搞出什么大麻烦来。
以史为鉴,实用为主!
这是最近几年李轩的治国理念,所以很多政策实行的时候,大多也是符合了这种理念。
科举制度的改革同样如此,到了宣平十一年的今天,科举制度的改革,算是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后面顶多就是缝缝补补,李轩是不打算再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了。
和科举还有着极大关系的教育制度,李轩同样是不打算进行太大的变动,他觉得如今这个教育体系就挺好的了,顶多就是以后逐渐普及小学,再搞多一些中学,至于大学嘛,他还是打算走精品路线,严格控制大学生的数量,尤其是文科生的数量。
在他的有生之年,中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那是别指望啊,不是办不到,而是李轩不允许!
相对的,一些理工方面,专门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学校,也就是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倒是可以多办一些,这样也可以为帝国的工业化提供更多的技术性人才。
不过只限于理工方面!
至于文科,尤其是历史、国文专业之类的,必须严格控制。
为啥?因为这种专业的学生危害性可是相当的大,给他们官当,让他们混入社会上流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是如果上流社会就这么大一点,容纳人才的位置也是有限的,那些挤不上上流社会的人,肯定会不满,并且传播他们的不满,最后鼓动普通民众们的不满来做要挟,以达到自己进入上流社会的目标。
总之,破事多!
这也是这几年,李轩一直都是重视理工方面的教育,忽视甚至是打压文科教育的原因!
预科学校里,奖学金几乎都是发给理科班的学生的,文科生几乎不可能得到奖学金,而国子监录取学生的时候,各大专业里,国文、历史等专业的录取人数也是最少,同时也是最严格的。
为啥,报考这种专业的学子,清一色都是奔着当官去的,最后如果当不了官,那绝对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如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严格限制人数呢。
相反,理工科就好多了,不仅仅官场需求这样的人才,各大企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就业范围广,而且这些人都是理工人才,对社会的稳定危害没这么大。
普及教育,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或者是其他类似集权政权而言,其实都是把一把双刃剑,而且这是一把有极大的可能性把政权本身给干掉的双刃剑。
所以,在后世的美利坚,他们就从不搞大学普及教育,大部分学生读完高中就乖乖进工厂端盘子去了,少部分去上社区大学,这种大学其实也没卵用,读完出来大部分还是进工厂或者端盘子的命。
只有极少数的精英才能够继续上大学。
而上了私立名校的这些极少数精英,才是美利坚社会的中坚力量!
即便是后世大搞什么大学扩招的华夏,其实也不是真正的普及高等教育,普通人考个野鸡专科,二三流的本科,和人家美国人的社区大学一样,没卵用,学完几年出来,其能力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学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的精英教育,那是985,而这种学校的录取比例各省不同,但都只有几个百分点而已!
这也是为啥普通人野鸡大学毕业出来只能拿三千一个月,骑共享单车、租民房、没女友,混了三四十岁了依旧身处社会底层,而那些名校的学生刚毕业就能够月薪过万、买房买车、漂亮妹子倒贴,不用几年就成为社会中坚的缘故。
因为绝大部分普通人,哪怕是所谓的大学生,其实都没接受过真正的高等教育,绝大部分大学生,他们只是上了个假大学而已……
少年们,要想成为社会的中坚阶层,成为骗取国家科研资金的伪科学家,看着一屋子已经发霉的钞票感叹官场险恶,纵横商场用各种游戏各种钻石骗遍小学生,用心灵鸡汤迷惑底层民众再用各种课程再把他们的最后一个铜板掏光……
唉,不管你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梦想,先去考个985吧!
要不然还是放弃那些崇高的梦想!
精英这两个字,和你没缘分,还是老老实实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吧,搬砖更适合你!
如今,李轩也是准备搞一些职业培训类的学校,和原来的师范学校一起,办成假大学,好歹让普通学子们满足一下享受高等教育的错觉。
至于真正的精英学子,还是和以前那样,让他们上各省预科学校,然后报考入读国子监、金陵、江南大学等正规的大学。
而这样的正规大学,目前整个帝国只有区区八所,而且短时间内,李轩不准备增加太多,到时候,顶多就是十来所而已。
李轩想要办技术类的学校,下面的官员们自然是迎合上意,这会试刚结束,礼部方面就是提交了一份关于筹办技术类学校的发展规划!
这个计划不小,一张嘴就是建立百所技术学校,奠定百年大计!
(本章为劝学篇,阐述努力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
宣平十一年二月,又是一年会考时,如果是早几年的时候,每年的这个时候,金陵城总会特别的热闹,因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们参与考试。
但是自从大唐帝国对会试进行改革,实施各省分考制度后,前往金陵城参加会试的士子就是少了起来。
目前基本上只有对自己特别有自信的士子,才会千里迢迢赶到金陵城参加全国性的会试,而信心不是太足,又或者是因为其他因素的限制无法去金陵的士子们,往往会选择在本身参加各省的会试分考。
这也可以说是极大的减轻了普通士子们参加会试的难度,毕竟大唐的科举制度是和传统朝代不一样的,每年都会举行,这也是导致了士子要么是常年住在金陵城参加会试,要么就是频繁来往家乡和金陵城,这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负担,不管是金钱还是时间精力上都是比较耗费比较大的。
如今可以在各省的省会参加会试,这对于绝大部分的士子们而言,也是一大利好。
当然了,一些对自己信心十足,又或者本来就是在金陵城求学的士子,他们依旧会选择在金陵城参加会试。
大唐的科举制度,并没有严格规定说什么样的士子可以参加京师会考,什么样的士子只能参加省城会考,而是选择了不干涉的态度,士子可以自由选择在本省参加会试或者是来到金陵城参加会试。
当然了,两者的会试题目难度虽然相当,但是竞争却是不一样的,在金陵城里参加会试的士子,都是对自己特别有自信的那种,同时随着会试分考制度的施行,帝国也是相应的缩减了金陵城会试的录取人数。
早几年的时候,金陵城会试的进士、博士两科,录取的总人数能够达到千人,但是宣平十一年的现在,预定的录取人数已经是下降到五百人,直接下降了一半。
不过全国范围来说,预计录取的两科学子人数,却是会再一次创造新高峰,各省分考点以及金陵城考点加起来,预计将会录取五千人。
这些新科进士、博士们,绝大部分都会进入基层岗位任职,从而逐渐改变目前大唐帝国的官场里头,低级官员素质不高的原因。
假以时日,李轩还打算进一步扩大录取人数,因为以后除去司法机构、巡警等需要特殊技能的人才,除去没有品级,只是普通的雇佣工作人员,比如马夫、厨师等,其他拥有品级的帝国官员,必须经过科举考试后选拔。
最后形成帝国官员以及普通雇员相结合的人事制度。
其实李轩一开始还打算搞成所有的公务雇员,都是需要通过科举来选拔的,但是发现这不太现实,因为人家读了国子监大学的学子,显然是不可能接受成为一名官府里的马夫的,而且这也是极大的人才浪费。
所以,李轩才是施行了目前的这种官员以及雇员相互结合的模式。
而这个政策,自然也不是李轩乱搞的,而是参考了后世的公务员制度,后世里的诸多媒体报道里,为什么会频繁出现临时工这个词,那是因为公务机构里是真的有这么多的临时工,他们以合同工,派遣工等名义为政府机构工作,是属于没有编制的那种。
李轩觉得后世的这个公务体系还是挺不错的,可以有效控制薪资支出,捅出篓子了可以直接炒人平息民众怒火。
实际上这套体系华夏数千年来都是这么玩的,以前是官吏之分,后世是有编制和临时工之分,到了大唐帝国这边吗,那就是官员和雇员之分。
虽然操作的细节不同,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卵用,没啥太大的变化。
要不然怎么说,其实华夏数千年,政治体系一直都没有变过呢,家天下,科举制度,官吏制度等等,几千年前如此,现在同样如。
在大唐王朝,同样也不例外。
李轩不是圣人,更加不愿意去冒无所谓的风险,既然这些东西在数千年里都已经被证明了去实用性,李轩自然是犯不着抛弃掉,然后自己去重新搞一套乱七八糟的东西,那样的话,谁知道会不会搞出什么大麻烦来。
以史为鉴,实用为主!
这是最近几年李轩的治国理念,所以很多政策实行的时候,大多也是符合了这种理念。
科举制度的改革同样如此,到了宣平十一年的今天,科举制度的改革,算是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后面顶多就是缝缝补补,李轩是不打算再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了。
和科举还有着极大关系的教育制度,李轩同样是不打算进行太大的变动,他觉得如今这个教育体系就挺好的了,顶多就是以后逐渐普及小学,再搞多一些中学,至于大学嘛,他还是打算走精品路线,严格控制大学生的数量,尤其是文科生的数量。
在他的有生之年,中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那是别指望啊,不是办不到,而是李轩不允许!
相对的,一些理工方面,专门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学校,也就是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倒是可以多办一些,这样也可以为帝国的工业化提供更多的技术性人才。
不过只限于理工方面!
至于文科,尤其是历史、国文专业之类的,必须严格控制。
为啥?因为这种专业的学生危害性可是相当的大,给他们官当,让他们混入社会上流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是如果上流社会就这么大一点,容纳人才的位置也是有限的,那些挤不上上流社会的人,肯定会不满,并且传播他们的不满,最后鼓动普通民众们的不满来做要挟,以达到自己进入上流社会的目标。
总之,破事多!
这也是这几年,李轩一直都是重视理工方面的教育,忽视甚至是打压文科教育的原因!
预科学校里,奖学金几乎都是发给理科班的学生的,文科生几乎不可能得到奖学金,而国子监录取学生的时候,各大专业里,国文、历史等专业的录取人数也是最少,同时也是最严格的。
为啥,报考这种专业的学子,清一色都是奔着当官去的,最后如果当不了官,那绝对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如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严格限制人数呢。
相反,理工科就好多了,不仅仅官场需求这样的人才,各大企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就业范围广,而且这些人都是理工人才,对社会的稳定危害没这么大。
普及教育,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或者是其他类似集权政权而言,其实都是把一把双刃剑,而且这是一把有极大的可能性把政权本身给干掉的双刃剑。
所以,在后世的美利坚,他们就从不搞大学普及教育,大部分学生读完高中就乖乖进工厂端盘子去了,少部分去上社区大学,这种大学其实也没卵用,读完出来大部分还是进工厂或者端盘子的命。
只有极少数的精英才能够继续上大学。
而上了私立名校的这些极少数精英,才是美利坚社会的中坚力量!
即便是后世大搞什么大学扩招的华夏,其实也不是真正的普及高等教育,普通人考个野鸡专科,二三流的本科,和人家美国人的社区大学一样,没卵用,学完几年出来,其能力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学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的精英教育,那是985,而这种学校的录取比例各省不同,但都只有几个百分点而已!
这也是为啥普通人野鸡大学毕业出来只能拿三千一个月,骑共享单车、租民房、没女友,混了三四十岁了依旧身处社会底层,而那些名校的学生刚毕业就能够月薪过万、买房买车、漂亮妹子倒贴,不用几年就成为社会中坚的缘故。
因为绝大部分普通人,哪怕是所谓的大学生,其实都没接受过真正的高等教育,绝大部分大学生,他们只是上了个假大学而已……
少年们,要想成为社会的中坚阶层,成为骗取国家科研资金的伪科学家,看着一屋子已经发霉的钞票感叹官场险恶,纵横商场用各种游戏各种钻石骗遍小学生,用心灵鸡汤迷惑底层民众再用各种课程再把他们的最后一个铜板掏光……
唉,不管你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梦想,先去考个985吧!
要不然还是放弃那些崇高的梦想!
精英这两个字,和你没缘分,还是老老实实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吧,搬砖更适合你!
如今,李轩也是准备搞一些职业培训类的学校,和原来的师范学校一起,办成假大学,好歹让普通学子们满足一下享受高等教育的错觉。
至于真正的精英学子,还是和以前那样,让他们上各省预科学校,然后报考入读国子监、金陵、江南大学等正规的大学。
而这样的正规大学,目前整个帝国只有区区八所,而且短时间内,李轩不准备增加太多,到时候,顶多就是十来所而已。
李轩想要办技术类的学校,下面的官员们自然是迎合上意,这会试刚结束,礼部方面就是提交了一份关于筹办技术类学校的发展规划!
这个计划不小,一张嘴就是建立百所技术学校,奠定百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