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节 狂飙突击秋明州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非和平崛起最新章节!
在整个库尔斯克战役中,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9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21个德国师和3个匈牙利师,33.5万人,其中有6个坦克师,共有590辆坦克,424门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军,9.6万人,他们在这个攻势中,将起辅助作用,主要任务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军间的联系。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包括霍特将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第4装甲集团军下辖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第2党卫装甲军共22.4万人,925辆坦克,704门火炮;右翼的肯普夫集群,拥有10个师,12.6万人,344辆坦克和25门火炮。
此外,还有约20个师部署在上述各突击集团的翼侧。第4、第6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陆军。这样德军的进攻总兵力达到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700辆,飞机2050架。德军为这次进攻还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和“费迪南重型突击炮”(sturmg/2)以及“胡蜂”等自行火炮,以及“福克沃尔夫190a”(fw-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he-129)”式攻击机。算得上下了重注的德军,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战果,这主要是红俄方面也做了充分准备。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正对着德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包括第70、第13、第48、第60、第65集团军以及第2坦克集团军,总兵力达71.1万人,1.1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78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由于红俄军认为强大的德中央集团军群会担当此次德军的主攻,红俄军在这个方向的力量也是最强的,朱可夫元帅也亲自在此坐镇指挥。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面对德南方集团军群的是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下辖第6、第7近卫集团军、第40、第38、第69集团军、第1坦克集团军以及步兵第35军,总兵力62.5万人,8,718门大炮和迫击炮,1,70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而且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它的任务是两个方面军形势吃紧时,向它们提供增援,而一旦库尔斯克防线被德军突破,它将成为最后一道防线,而当红俄军转入反攻时,它将是一支生力军。该方面军辖近卫第4、第5集团军、第27、第47、第53集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近卫第3、第5、第7骑兵军、近卫第4坦克军、近卫第1、第3机械化军。总兵力为57.3万人,8,510门大炮和迫击炮,1,6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根据中国社会调查部的一份有关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秘密文件,一些专家认为,对这场战斗的描述并不准确。这份资料显示,首先,第2装甲军并非像史料所记载的那样拥有700余辆坦克,即使是在战役开始之前,第2装甲军有211辆具备完全战斗力的坦克。其次,在战斗中,第2装甲军的确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损失少。根据一份德军太初二十二年7月13日的内部统计,第2装甲军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战斗的坦克,损失了48辆。这同红俄军第5装甲军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另据情报,红俄第5装甲军在12日的战斗后需要大修的坦克只有350辆。尽管书中并没有记载红俄军损失的坦克数量,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红俄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些红俄时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这样的文字:“第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遭遇战中损失约1500辆坦克。”
根据这些解密的材料,史学家们对那场发生在55年前的战斗进行了重新描述:党卫军第2装甲军元首近卫师的阵地附近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坦克马达轰鸣声,这表明,正有一支红俄军装甲部队向这里进发。早晨5点钟左右,数百辆红俄军坦克出现在阵地前沿,这些坦克多为苏t-34坦克和t-70坦克,分成40至50组铺天盖地向德军阵地冲来,坦克上还运载着步兵。见此情景,德军立即投入了战斗。顿时,火炮、穿甲弹在双方阵地中爆炸,硝烟笼罩了整个大地。战斗一开始,红俄军t-34坦克就径直杀向敌阵。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口径火炮在远距离无法击中德军坦克,因此,大量红俄军坦克在接近敌人之前就已经被德“虎”式坦克击毁。战斗结束后,战场上红俄军坦克的残骸数以百计,苏181坦克团在战斗中全体阵亡。
如果情景的确如此,那么有关欧洲东线作战的历史应该重新撰写,战斗也将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整个战役的分水岭,更不是德军南线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战斗后,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围了红俄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军最终在南线放弃进攻,全军撤退的呢?专家们认为,导致德军率先撤出战场的原因恰恰是德军已经无力支撑之后的反击作战,从而把这场战争拖入无谓的消耗战中。
中国国防军总参谋部评价德军的损失约为360,000人阵亡,受伤,失踪,被俘,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1,030架飞机被击毁。而相应的红俄军方面一共863,303人阵亡、受伤或被俘(库尔斯克防御战177,847人,奥廖尔进攻战役429,890人,彼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255,566人),6,7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2,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这样的损失让双方都很难承受,即使没有中国在东线开战,俄德两国也不可能继续这种高烈度的鏖战。中国国防军选择的开战时机恰好是红俄军队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人员装备损失惨重,而且师老兵疲,主力又远离东线的时机。三十多万人的东方面军其实不过是二线部队和一些劳改分子组成的所谓冲锋营,缺乏重武器,特别是防空火炮和远程反装甲火力弱的可怜。别说成建制的装甲兵,连能用来机动的汽车都很少,唯一不算缺乏的就是3万多人马的哥萨克骑兵,但是在正面战场上这种古老的兵种无法和中国的空中骑兵对抗。
从鄂木斯克到纳济瓦耶夫斯克,然后是伊西姆、戈雷什马诺沃,第12集团军仅仅用了4天就跨域了700公里的攻击距离,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迅速向秋明地区攻击前进,途中的俄军防线连开火的机会都不多,只要是伪装不到位的都成了空中打击的靶子,没有小口径高射炮的威胁,攻击直升机更是作为装甲集群的前锋使用,往往等中国国防军第12集团军的装甲兵一丝不苟的排成楔形进攻队形,然后向着敌人的既设阵地冲锋的时候,能发现的目标多是一些被震得晕晕乎乎,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红俄步兵满世界逛游。偶尔一两门37毫米战防炮都成了“雪豹”坦克的大餐,让跟在后面的步兵战车连开荤的机会都没有。步兵们更是窝在装甲输送车里,架着冲锋枪却找不到几个能射击的目标,整个装甲集群更像是移动的物资回收公司,外带客串一把收尸队的干活。俄军在东线仅存的四百多架战斗机连升空的机会都没有,分撒藏在树林里山洞里,最后很多成了中国国防军的战利品,导致后来很多中国城市的广场上都有刷着红五星的红俄战机做景观。
8月24日,秋明的枪炮声平息了下来,仅仅一个十一万人的b级集团军,就让红俄的东方面军损失了二十多个师,十几万部队。最让红俄最高统帅部不能接受的还是这个集团军里面有四个外籍摩托化步兵师,而其中战绩最为出色的居然是白俄二代组成的第52摩步师。
“让布琼尼那个老混蛋滚回来,我不相信三十万红俄战士还消灭不了一万人的白俄杂碎。他简直是我们红俄军的耻辱,让铁木辛哥元帅去替换他,告诉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同志,无论如何必须坚守叶卡捷琳堡防线,不能让中国人翻越乌拉尔山脉。”大胡子在他的地下掩体里咆哮着,朱可夫明白最高统帅的意思,如果让中国击穿了乌拉尔防线,德军一定会全力向南方增兵,突破顿河防线,东西对进,一旦会师就将切断俄国的南北交通,那红俄的命运就要让万能的上帝来裁决了,显然眼前这位格鲁吉亚大胡子同志还不打算把这个权利让渡给上帝他老人家。
但是临阵换将真能有奇效吗?朱可夫对此也不敢肯定,虽然布琼尼打的偏于保守,基本上是依托防线在节节抵抗,严防死守,一副乌龟壳硬任你砸的样子。但是在朱可夫的印象里东方面军一直与中**队进行对峙,大小冲突不断,应该是最了解中国国防军的军队,怎么会被打的如此周章狼狈?换上自己去,只怕也就是能挽回点损失,至于面对机械化部队进行分割包围,将那个白俄师歼灭,这难度丝毫不比干掉赫斯的难度小。
在整个库尔斯克战役中,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9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21个德国师和3个匈牙利师,33.5万人,其中有6个坦克师,共有590辆坦克,424门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军,9.6万人,他们在这个攻势中,将起辅助作用,主要任务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军间的联系。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包括霍特将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第4装甲集团军下辖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第2党卫装甲军共22.4万人,925辆坦克,704门火炮;右翼的肯普夫集群,拥有10个师,12.6万人,344辆坦克和25门火炮。
此外,还有约20个师部署在上述各突击集团的翼侧。第4、第6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陆军。这样德军的进攻总兵力达到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700辆,飞机2050架。德军为这次进攻还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和“费迪南重型突击炮”(sturmg/2)以及“胡蜂”等自行火炮,以及“福克沃尔夫190a”(fw-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he-129)”式攻击机。算得上下了重注的德军,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战果,这主要是红俄方面也做了充分准备。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正对着德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包括第70、第13、第48、第60、第65集团军以及第2坦克集团军,总兵力达71.1万人,1.1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78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由于红俄军认为强大的德中央集团军群会担当此次德军的主攻,红俄军在这个方向的力量也是最强的,朱可夫元帅也亲自在此坐镇指挥。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面对德南方集团军群的是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下辖第6、第7近卫集团军、第40、第38、第69集团军、第1坦克集团军以及步兵第35军,总兵力62.5万人,8,718门大炮和迫击炮,1,70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而且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它的任务是两个方面军形势吃紧时,向它们提供增援,而一旦库尔斯克防线被德军突破,它将成为最后一道防线,而当红俄军转入反攻时,它将是一支生力军。该方面军辖近卫第4、第5集团军、第27、第47、第53集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近卫第3、第5、第7骑兵军、近卫第4坦克军、近卫第1、第3机械化军。总兵力为57.3万人,8,510门大炮和迫击炮,1,6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根据中国社会调查部的一份有关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秘密文件,一些专家认为,对这场战斗的描述并不准确。这份资料显示,首先,第2装甲军并非像史料所记载的那样拥有700余辆坦克,即使是在战役开始之前,第2装甲军有211辆具备完全战斗力的坦克。其次,在战斗中,第2装甲军的确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损失少。根据一份德军太初二十二年7月13日的内部统计,第2装甲军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战斗的坦克,损失了48辆。这同红俄军第5装甲军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另据情报,红俄第5装甲军在12日的战斗后需要大修的坦克只有350辆。尽管书中并没有记载红俄军损失的坦克数量,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红俄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些红俄时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这样的文字:“第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遭遇战中损失约1500辆坦克。”
根据这些解密的材料,史学家们对那场发生在55年前的战斗进行了重新描述:党卫军第2装甲军元首近卫师的阵地附近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坦克马达轰鸣声,这表明,正有一支红俄军装甲部队向这里进发。早晨5点钟左右,数百辆红俄军坦克出现在阵地前沿,这些坦克多为苏t-34坦克和t-70坦克,分成40至50组铺天盖地向德军阵地冲来,坦克上还运载着步兵。见此情景,德军立即投入了战斗。顿时,火炮、穿甲弹在双方阵地中爆炸,硝烟笼罩了整个大地。战斗一开始,红俄军t-34坦克就径直杀向敌阵。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口径火炮在远距离无法击中德军坦克,因此,大量红俄军坦克在接近敌人之前就已经被德“虎”式坦克击毁。战斗结束后,战场上红俄军坦克的残骸数以百计,苏181坦克团在战斗中全体阵亡。
如果情景的确如此,那么有关欧洲东线作战的历史应该重新撰写,战斗也将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整个战役的分水岭,更不是德军南线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战斗后,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围了红俄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军最终在南线放弃进攻,全军撤退的呢?专家们认为,导致德军率先撤出战场的原因恰恰是德军已经无力支撑之后的反击作战,从而把这场战争拖入无谓的消耗战中。
中国国防军总参谋部评价德军的损失约为360,000人阵亡,受伤,失踪,被俘,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1,030架飞机被击毁。而相应的红俄军方面一共863,303人阵亡、受伤或被俘(库尔斯克防御战177,847人,奥廖尔进攻战役429,890人,彼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255,566人),6,7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2,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这样的损失让双方都很难承受,即使没有中国在东线开战,俄德两国也不可能继续这种高烈度的鏖战。中国国防军选择的开战时机恰好是红俄军队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人员装备损失惨重,而且师老兵疲,主力又远离东线的时机。三十多万人的东方面军其实不过是二线部队和一些劳改分子组成的所谓冲锋营,缺乏重武器,特别是防空火炮和远程反装甲火力弱的可怜。别说成建制的装甲兵,连能用来机动的汽车都很少,唯一不算缺乏的就是3万多人马的哥萨克骑兵,但是在正面战场上这种古老的兵种无法和中国的空中骑兵对抗。
从鄂木斯克到纳济瓦耶夫斯克,然后是伊西姆、戈雷什马诺沃,第12集团军仅仅用了4天就跨域了700公里的攻击距离,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迅速向秋明地区攻击前进,途中的俄军防线连开火的机会都不多,只要是伪装不到位的都成了空中打击的靶子,没有小口径高射炮的威胁,攻击直升机更是作为装甲集群的前锋使用,往往等中国国防军第12集团军的装甲兵一丝不苟的排成楔形进攻队形,然后向着敌人的既设阵地冲锋的时候,能发现的目标多是一些被震得晕晕乎乎,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红俄步兵满世界逛游。偶尔一两门37毫米战防炮都成了“雪豹”坦克的大餐,让跟在后面的步兵战车连开荤的机会都没有。步兵们更是窝在装甲输送车里,架着冲锋枪却找不到几个能射击的目标,整个装甲集群更像是移动的物资回收公司,外带客串一把收尸队的干活。俄军在东线仅存的四百多架战斗机连升空的机会都没有,分撒藏在树林里山洞里,最后很多成了中国国防军的战利品,导致后来很多中国城市的广场上都有刷着红五星的红俄战机做景观。
8月24日,秋明的枪炮声平息了下来,仅仅一个十一万人的b级集团军,就让红俄的东方面军损失了二十多个师,十几万部队。最让红俄最高统帅部不能接受的还是这个集团军里面有四个外籍摩托化步兵师,而其中战绩最为出色的居然是白俄二代组成的第52摩步师。
“让布琼尼那个老混蛋滚回来,我不相信三十万红俄战士还消灭不了一万人的白俄杂碎。他简直是我们红俄军的耻辱,让铁木辛哥元帅去替换他,告诉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同志,无论如何必须坚守叶卡捷琳堡防线,不能让中国人翻越乌拉尔山脉。”大胡子在他的地下掩体里咆哮着,朱可夫明白最高统帅的意思,如果让中国击穿了乌拉尔防线,德军一定会全力向南方增兵,突破顿河防线,东西对进,一旦会师就将切断俄国的南北交通,那红俄的命运就要让万能的上帝来裁决了,显然眼前这位格鲁吉亚大胡子同志还不打算把这个权利让渡给上帝他老人家。
但是临阵换将真能有奇效吗?朱可夫对此也不敢肯定,虽然布琼尼打的偏于保守,基本上是依托防线在节节抵抗,严防死守,一副乌龟壳硬任你砸的样子。但是在朱可夫的印象里东方面军一直与中**队进行对峙,大小冲突不断,应该是最了解中国国防军的军队,怎么会被打的如此周章狼狈?换上自己去,只怕也就是能挽回点损失,至于面对机械化部队进行分割包围,将那个白俄师歼灭,这难度丝毫不比干掉赫斯的难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