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主力决战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征服之全面战争最新章节!
卡尔森将军希望能圆满的完成林皓达交待的围歼英军登陆主力的作战任务,而登陆的英军精锐也希望用一场决定性战役胜利,打破快速赶来的帝国警卫队和青年近卫军的封锁,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选择了有利于这个时代大规模战役的平原战场。
在排队枪毙时代,由于战列线和横队方阵战术的普及,正面对决能力强悍的国家正规军,往往都会尽可能的避免地形复杂狭窄的森林或是山川地形。
因为在平原上决战可以最大可能的用骑兵追击敌军,扩大战果,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要是在森林山川等地带会战,击溃敌人或许不难,但想要在胜利后追击敌人,那可就不容易了,众所周知,逃跑的步兵永远比追击的步兵速度快,只要战败一方大面积的溃逃,胜利一方想要抓俘虏和杀人可就费事了!
毕竟排队枪毙时代不像一战时期,拥有威力巨大的远程火炮和屠杀利器——机枪,步枪射程顶天也就2、3百米,坑爹的滑膛枪的准确性,基本上超过了百米距离命中率就完全靠运气了……
远超火力杀伤距离的限制,导致获胜方追杀的效率并不高,基本上没有骑兵部队,很难对战败方造成重大伤亡。
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士气越高打的越久的部队,在战败后伤亡比例越高,反倒是那些士气不咋地一触即溃的部队,虽然屡战屡败,但实则每一战死伤的人数真心少得可怜。
八里桥战役中清军之所以死伤惨重,正因为当时的满清帝国派出的是硕果仅存的八旗精锐和满蒙铁骑,可以说是当时满清帝国最后能搜刮出来的铁杆精锐部队了,先不提这些八旗精锐的战术多么落后,至少有一点他们比起京城里提着鸟笼子遛弯的八旗子弟,无愧于丰厚的铁杆庄稼——他们不怕死!
然后,在八里桥战役中,这群不怕死的满清最后精锐铁骑,成片成片的用落后的骑射战术在英法联军的枪炮面前集群扑街,如同上刑场一般一批一批毫无价值的死在枪弹和榴霰弹的爆炸声中!
这就是八里桥战役伤亡比例如此巨大的缘由,大多数惨烈的战役都是满清铁骑无脑冲锋,英法联军排着整齐的队列玩屠杀游戏。
结果一个八里桥结束,满清最后那点家底也拼光了,剩下的八旗子弟虽然还有很多,但基本上都是无用的吃货,真正的血勇之士基本上都死在了八里桥战役中。
恰恰相反的例子,当年拿破仑进攻意大利半岛的时候,屡战屡胜却很少有大面积击杀敌人有生力量的时候,反倒是攻击普鲁士的时候,将整个普鲁士的精锐军团一扫而空,那时候虽然还没有意大利王国这个概念,但生活在后世意大利国土上的民族,已经表现出了他们打仗有多么坑爹的本性,罗马时代的光荣早已在中世纪日耳曼人的洪流中,消散无踪。
林皓达屡战屡胜的过往,让全面战争系统出产的帝国警卫队充满了骄傲,他们自认为对上人数远少于自身的英军,主动出击就可以将其灭掉。
而英国精锐陆军打遍全世界殖民土著的傲气,自然也不会龟缩不前,这么俩只各有各的傲气的部队,在野外面对面举行大规模主力会战,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无论是卡尔森还是对面的英军精锐指挥官,采用的都是中规中矩的战术,卡尔森将军希望用优势的兵力直接正面击溃英军精锐,然后用自身多出来的骑兵优势,展开千里大追杀将战败的英军精锐彻底赶下海,或者是永远留在法国土地上。
因此,卡尔森将军只在自己俩翼布下了人数单薄的一万名青年近卫军,也就是左翼或右翼只是各有5000人驻守,这点人在数万人的会战中,已经算是相当薄弱的了,不过卡尔森将军对帕金森将军带领的青年近卫军的作战意志非常有自信。
要说帝国警卫队的士气还属于这个时代欧洲各国普通正规军的标准,青年近卫军则已经朝着非人的方向进化,自从青年近卫军出现以来,即便林皓达不亲临战场,也能忍受到伤亡比例达到八成的骇人地步!
要知道,一支部队打到死伤八成的程度,基本上就意味着这支部队的建制已经实质上的消失了。
要是林皓达亲临战场,青年近卫军更是会狂热的战斗到最后一人,这种事情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欧洲白佬土著的理解,一支部队能战斗到最后一人不奇怪,但要是能量产这种部队的话,那就太过惊悚了!
林皓达能屡战屡胜,青年近卫军悍不畏死的作战意志功不可没,哪怕当初被革命思想完全洗脑的死硬武装分子,也在对耗中被青年近卫军彻底击败,可想而知,在同样武器装备同样人数规模的战争中,青年近卫军已经可以堪称无敌的存在了,可惜,战争中最缺乏的就是公平的环境!
真要是实力相当的话,各国首脑反倒是不会轻启战端了,每一次战争都是建立在各国首脑自认为己方实力高于对方才会发动的,要是没有把握胜利的话,除非被逼到不得不打仗的地步,否则,没人愿意拿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小命前程去做一个赌徒。
即便是最喜欢赌博的小日本,鲸吞中国之前,也是派遣了大量的间谍将中国大陆摸个通透,发动珍珠港战役前,也是摸清了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海军实力部属,进行了评估才会发动突袭。
日本人当初唯一失算的不过是美国人的工业实力和抗战决心罢了,日本人发动珍珠港战役前以为美国人没有打下去的决心,甚至做好了体面和解的计划,更没有想到全面爆发的美国工业实力,可以用航母将日本拼尽家底攒出来的舰队轻易碾压!
所以说,错估敌我双方的真正实力,往往会成为战败的致命因素。
卡尔森将军希望能圆满的完成林皓达交待的围歼英军登陆主力的作战任务,而登陆的英军精锐也希望用一场决定性战役胜利,打破快速赶来的帝国警卫队和青年近卫军的封锁,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选择了有利于这个时代大规模战役的平原战场。
在排队枪毙时代,由于战列线和横队方阵战术的普及,正面对决能力强悍的国家正规军,往往都会尽可能的避免地形复杂狭窄的森林或是山川地形。
因为在平原上决战可以最大可能的用骑兵追击敌军,扩大战果,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要是在森林山川等地带会战,击溃敌人或许不难,但想要在胜利后追击敌人,那可就不容易了,众所周知,逃跑的步兵永远比追击的步兵速度快,只要战败一方大面积的溃逃,胜利一方想要抓俘虏和杀人可就费事了!
毕竟排队枪毙时代不像一战时期,拥有威力巨大的远程火炮和屠杀利器——机枪,步枪射程顶天也就2、3百米,坑爹的滑膛枪的准确性,基本上超过了百米距离命中率就完全靠运气了……
远超火力杀伤距离的限制,导致获胜方追杀的效率并不高,基本上没有骑兵部队,很难对战败方造成重大伤亡。
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士气越高打的越久的部队,在战败后伤亡比例越高,反倒是那些士气不咋地一触即溃的部队,虽然屡战屡败,但实则每一战死伤的人数真心少得可怜。
八里桥战役中清军之所以死伤惨重,正因为当时的满清帝国派出的是硕果仅存的八旗精锐和满蒙铁骑,可以说是当时满清帝国最后能搜刮出来的铁杆精锐部队了,先不提这些八旗精锐的战术多么落后,至少有一点他们比起京城里提着鸟笼子遛弯的八旗子弟,无愧于丰厚的铁杆庄稼——他们不怕死!
然后,在八里桥战役中,这群不怕死的满清最后精锐铁骑,成片成片的用落后的骑射战术在英法联军的枪炮面前集群扑街,如同上刑场一般一批一批毫无价值的死在枪弹和榴霰弹的爆炸声中!
这就是八里桥战役伤亡比例如此巨大的缘由,大多数惨烈的战役都是满清铁骑无脑冲锋,英法联军排着整齐的队列玩屠杀游戏。
结果一个八里桥结束,满清最后那点家底也拼光了,剩下的八旗子弟虽然还有很多,但基本上都是无用的吃货,真正的血勇之士基本上都死在了八里桥战役中。
恰恰相反的例子,当年拿破仑进攻意大利半岛的时候,屡战屡胜却很少有大面积击杀敌人有生力量的时候,反倒是攻击普鲁士的时候,将整个普鲁士的精锐军团一扫而空,那时候虽然还没有意大利王国这个概念,但生活在后世意大利国土上的民族,已经表现出了他们打仗有多么坑爹的本性,罗马时代的光荣早已在中世纪日耳曼人的洪流中,消散无踪。
林皓达屡战屡胜的过往,让全面战争系统出产的帝国警卫队充满了骄傲,他们自认为对上人数远少于自身的英军,主动出击就可以将其灭掉。
而英国精锐陆军打遍全世界殖民土著的傲气,自然也不会龟缩不前,这么俩只各有各的傲气的部队,在野外面对面举行大规模主力会战,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无论是卡尔森还是对面的英军精锐指挥官,采用的都是中规中矩的战术,卡尔森将军希望用优势的兵力直接正面击溃英军精锐,然后用自身多出来的骑兵优势,展开千里大追杀将战败的英军精锐彻底赶下海,或者是永远留在法国土地上。
因此,卡尔森将军只在自己俩翼布下了人数单薄的一万名青年近卫军,也就是左翼或右翼只是各有5000人驻守,这点人在数万人的会战中,已经算是相当薄弱的了,不过卡尔森将军对帕金森将军带领的青年近卫军的作战意志非常有自信。
要说帝国警卫队的士气还属于这个时代欧洲各国普通正规军的标准,青年近卫军则已经朝着非人的方向进化,自从青年近卫军出现以来,即便林皓达不亲临战场,也能忍受到伤亡比例达到八成的骇人地步!
要知道,一支部队打到死伤八成的程度,基本上就意味着这支部队的建制已经实质上的消失了。
要是林皓达亲临战场,青年近卫军更是会狂热的战斗到最后一人,这种事情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欧洲白佬土著的理解,一支部队能战斗到最后一人不奇怪,但要是能量产这种部队的话,那就太过惊悚了!
林皓达能屡战屡胜,青年近卫军悍不畏死的作战意志功不可没,哪怕当初被革命思想完全洗脑的死硬武装分子,也在对耗中被青年近卫军彻底击败,可想而知,在同样武器装备同样人数规模的战争中,青年近卫军已经可以堪称无敌的存在了,可惜,战争中最缺乏的就是公平的环境!
真要是实力相当的话,各国首脑反倒是不会轻启战端了,每一次战争都是建立在各国首脑自认为己方实力高于对方才会发动的,要是没有把握胜利的话,除非被逼到不得不打仗的地步,否则,没人愿意拿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小命前程去做一个赌徒。
即便是最喜欢赌博的小日本,鲸吞中国之前,也是派遣了大量的间谍将中国大陆摸个通透,发动珍珠港战役前,也是摸清了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海军实力部属,进行了评估才会发动突袭。
日本人当初唯一失算的不过是美国人的工业实力和抗战决心罢了,日本人发动珍珠港战役前以为美国人没有打下去的决心,甚至做好了体面和解的计划,更没有想到全面爆发的美国工业实力,可以用航母将日本拼尽家底攒出来的舰队轻易碾压!
所以说,错估敌我双方的真正实力,往往会成为战败的致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