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番薯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福建的粮食产量,是很难满足本省消耗的,每年都要从临省或是南洋购买一批,今岁居然自足了,这就让王彦感觉到稀奇了。
“唐王,福建这份奏报怎么回事?”
虽然王彦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了解情况,但是现在他的好奇之心起来,因而直接询问一句。
唐王心中一懔,以为王彦要挑他的毛病,自从宗藩迁台后,他心里便有些提防起来,怕王彦再抓他的把柄,“不知道是哪里有问题?”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粮食难以自足,但是今岁从六月开始,便未从临省调粮,这是怎么回事?”王彦站起来,走到桌案前,将折子铺开,唐王听了不是找他麻烦,心中松了口气,忙起身过来,王彦则将其中一段话,只给他看。
鲁王听了眉头一挑,将手中一份奏折放在一边,也起身走了而过来,看了之后不禁抬头将目光投向唐王。
一个缺粮的省份,是如何做到粮食自足的,难道是之前有足够的存粮,所以今岁没有调粮。
唐王见两人看着他,一时间却想不起来,他沉思了一会儿,忽然拍了下脑门记了起来,福建布政使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好像是要在福建推广什么作物。
“四月间的时候,福建布政使曾樱上过一书,说是要在八闽山中推广番薯,不知道是否与此事有关?”
唐王位居中央,对于地方的事情,也不能全部了解,因而不太确定的说道。
番薯、玉米都是高产之物,原产于美洲,后被西班牙人带到了吕宋,于一五九三年,被福建商人陈振龙和儿子陈经纶,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躲过殖民当局的搜查,秘密带回国内。
其实在古代,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很注重保护本国优势的,丝绸贸易兴起之时,桑子蚕种便基本不出边境,历代皇帝都有明文规定,谁要是敢将蚕种带出玉门关,查到立刻杀头,最后是东罗马传教士在梁朝时,将蚕种藏在手杖中,才将蚕种带到西方。
在吕宋的西班牙人对于番薯同样是严查保密的态度,不过“薯芽”虽然带回了福建,收成也远远高于粮食,但是这东西偶尔吃还行,天天吃却不及米饭好吃,一开始只是富人偶尔享用的稀奇之物,并没有引起官府的重视,再加上中国古代社会封闭,所以番薯在明朝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番薯收一季,可抵半年粮,远超黍稷,关键它还不挑地,使得原来不能耕种的山地也可以种植,而且产量可观,清朝运气实在太好,清代人口增长,与番薯、玉米等适合山地种植的作物传入有直接关系,否则没那么多粮食,哪里能养那么多人,清朝早就崩溃了。
王彦想起来,似乎之前有人对他说过此事,但他也没有在意,毕竟吃了那么多年大米,突然有人冒出来说吃番薯可以解决粮食问题,怎么看都不靠谱,所以他当时也就没放在心上。
现在福建种植真的解决了一省缺粮的问题,王彦虽然对于番薯并不了解,但他对此事却上了心,“如果真与这番薯有关,那朝廷必须要在其他省份的山区进行推广,除此之外,各个关卡必须严查,禁止任何人将番薯贩运到北方!还有招曾樱入朝,孤与内阁要对此事进行询问!”
王彦正苦恼粮田改棉,改桑,甚至种烟的情况在各省进一步发酵,而规定商号每年必须向朝廷提供粮食,来换取贸易份额的改革,才刚刚试行,未见成效,王彦正为粮食产量变少而担心,就多出了这样一条路,他立刻在心中将此事列为重中之重。
中国历代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就是粮食的矛盾,这片土地能养活的人口就那么多,每当人口增长,加上土地兼并到一定程度后,政府若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社会必然会陷入一个乱世,而乱世消耗大量人口,人地矛盾缓解后,又会进入一个长期的治世,直到人口增长到一定限度后,又一次发生混乱。
如果番薯的产量真那么高,又可以在山地丘陵种植,那耕地面积便一下大幅度增长,不说为明朝解决人地矛盾,但至少可以将人地矛盾压下去几十年,甚至近百年。
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唐王和鲁王不经意之间,对视一眼,却从各自眼中看到了一丝惊慌。
王彦对此并未察觉,他唤来小吏,写下一份手令,让他送到吏部。
这时,小吏刚走,礼部一名主事便进来禀报,“三位殿下,参与议事的官员到齐了。”
“既然到齐了,那我们也出去吧!”听了禀报,王彦随即站起身来,对唐、鲁两王笑着说道。
说完王彦便提起步子离开了偏厅,两王爷紧随着跟了出去。
这次议事将进行半个多月的时间,有多场议事要连续举行,相比与以前效率似乎低了些,多了不少扯皮的事情,但是许多事情也因此做得更细,更好,说不上好坏。
这时在议事堂内,来参加议事的朝廷官员和地方大员都到了,除了内阁,六部,大理寺,都察院和地方大员之外,这次还引入了十多名勋贵进来。
议事堂内,众多官员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正谈论着各种问题,这时议事堂外侍卫忽然高声一喊,“楚王殿下,唐王殿下,鲁王殿下驾到!”
议事堂内的官员听了,立时安静下,纷纷起身,恭迎理政三王进来。
王彦三人到了自己的位置,随即便摆了摆手,请众人坐下。
这时负责主持议事的礼部尚书顾元镜,等三王和大臣们都入座,小吏们备上茶点全都退出后,便拿起小槌,轻轻敲了一下挂着他座位旁的响板,等议事堂安静下来,然后朗声说道:“好,人都到齐,今天的议事便正式开始。按着议事安排,今天主要是各地总督,给议事堂做年报。去年纳税最多的两广总督陈大人,因为西南战事不能到场,便请湖广总督吴大人上前来,先陈述湖广去年的情况,并做来年的预议!”
福建的粮食产量,是很难满足本省消耗的,每年都要从临省或是南洋购买一批,今岁居然自足了,这就让王彦感觉到稀奇了。
“唐王,福建这份奏报怎么回事?”
虽然王彦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了解情况,但是现在他的好奇之心起来,因而直接询问一句。
唐王心中一懔,以为王彦要挑他的毛病,自从宗藩迁台后,他心里便有些提防起来,怕王彦再抓他的把柄,“不知道是哪里有问题?”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粮食难以自足,但是今岁从六月开始,便未从临省调粮,这是怎么回事?”王彦站起来,走到桌案前,将折子铺开,唐王听了不是找他麻烦,心中松了口气,忙起身过来,王彦则将其中一段话,只给他看。
鲁王听了眉头一挑,将手中一份奏折放在一边,也起身走了而过来,看了之后不禁抬头将目光投向唐王。
一个缺粮的省份,是如何做到粮食自足的,难道是之前有足够的存粮,所以今岁没有调粮。
唐王见两人看着他,一时间却想不起来,他沉思了一会儿,忽然拍了下脑门记了起来,福建布政使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好像是要在福建推广什么作物。
“四月间的时候,福建布政使曾樱上过一书,说是要在八闽山中推广番薯,不知道是否与此事有关?”
唐王位居中央,对于地方的事情,也不能全部了解,因而不太确定的说道。
番薯、玉米都是高产之物,原产于美洲,后被西班牙人带到了吕宋,于一五九三年,被福建商人陈振龙和儿子陈经纶,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躲过殖民当局的搜查,秘密带回国内。
其实在古代,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很注重保护本国优势的,丝绸贸易兴起之时,桑子蚕种便基本不出边境,历代皇帝都有明文规定,谁要是敢将蚕种带出玉门关,查到立刻杀头,最后是东罗马传教士在梁朝时,将蚕种藏在手杖中,才将蚕种带到西方。
在吕宋的西班牙人对于番薯同样是严查保密的态度,不过“薯芽”虽然带回了福建,收成也远远高于粮食,但是这东西偶尔吃还行,天天吃却不及米饭好吃,一开始只是富人偶尔享用的稀奇之物,并没有引起官府的重视,再加上中国古代社会封闭,所以番薯在明朝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番薯收一季,可抵半年粮,远超黍稷,关键它还不挑地,使得原来不能耕种的山地也可以种植,而且产量可观,清朝运气实在太好,清代人口增长,与番薯、玉米等适合山地种植的作物传入有直接关系,否则没那么多粮食,哪里能养那么多人,清朝早就崩溃了。
王彦想起来,似乎之前有人对他说过此事,但他也没有在意,毕竟吃了那么多年大米,突然有人冒出来说吃番薯可以解决粮食问题,怎么看都不靠谱,所以他当时也就没放在心上。
现在福建种植真的解决了一省缺粮的问题,王彦虽然对于番薯并不了解,但他对此事却上了心,“如果真与这番薯有关,那朝廷必须要在其他省份的山区进行推广,除此之外,各个关卡必须严查,禁止任何人将番薯贩运到北方!还有招曾樱入朝,孤与内阁要对此事进行询问!”
王彦正苦恼粮田改棉,改桑,甚至种烟的情况在各省进一步发酵,而规定商号每年必须向朝廷提供粮食,来换取贸易份额的改革,才刚刚试行,未见成效,王彦正为粮食产量变少而担心,就多出了这样一条路,他立刻在心中将此事列为重中之重。
中国历代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就是粮食的矛盾,这片土地能养活的人口就那么多,每当人口增长,加上土地兼并到一定程度后,政府若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社会必然会陷入一个乱世,而乱世消耗大量人口,人地矛盾缓解后,又会进入一个长期的治世,直到人口增长到一定限度后,又一次发生混乱。
如果番薯的产量真那么高,又可以在山地丘陵种植,那耕地面积便一下大幅度增长,不说为明朝解决人地矛盾,但至少可以将人地矛盾压下去几十年,甚至近百年。
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唐王和鲁王不经意之间,对视一眼,却从各自眼中看到了一丝惊慌。
王彦对此并未察觉,他唤来小吏,写下一份手令,让他送到吏部。
这时,小吏刚走,礼部一名主事便进来禀报,“三位殿下,参与议事的官员到齐了。”
“既然到齐了,那我们也出去吧!”听了禀报,王彦随即站起身来,对唐、鲁两王笑着说道。
说完王彦便提起步子离开了偏厅,两王爷紧随着跟了出去。
这次议事将进行半个多月的时间,有多场议事要连续举行,相比与以前效率似乎低了些,多了不少扯皮的事情,但是许多事情也因此做得更细,更好,说不上好坏。
这时在议事堂内,来参加议事的朝廷官员和地方大员都到了,除了内阁,六部,大理寺,都察院和地方大员之外,这次还引入了十多名勋贵进来。
议事堂内,众多官员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正谈论着各种问题,这时议事堂外侍卫忽然高声一喊,“楚王殿下,唐王殿下,鲁王殿下驾到!”
议事堂内的官员听了,立时安静下,纷纷起身,恭迎理政三王进来。
王彦三人到了自己的位置,随即便摆了摆手,请众人坐下。
这时负责主持议事的礼部尚书顾元镜,等三王和大臣们都入座,小吏们备上茶点全都退出后,便拿起小槌,轻轻敲了一下挂着他座位旁的响板,等议事堂安静下来,然后朗声说道:“好,人都到齐,今天的议事便正式开始。按着议事安排,今天主要是各地总督,给议事堂做年报。去年纳税最多的两广总督陈大人,因为西南战事不能到场,便请湖广总督吴大人上前来,先陈述湖广去年的情况,并做来年的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