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警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宫女千岁最新章节!
午膳时间结束,常乐带着御膳房的小太监们退出考场。
回到大庆宫,她将赵容毅的吩咐告诉给了赵晟。
赵晟并没有立即说什么,而是先沉思了一会儿,才道:“你可记得那几个考生的名字?”
“奴婢都记得。”
赵晟道:“先写下来。”
“是。”常乐拿了笔墨纸张,将自己记得的几个考生的名字默写出来。
赵晟将名单拿在手里看了看,点手叫了顾太平:“叫傅腾去查一下这几个人,两日内务必回报。”
顾太平拿了名单,自去找御林军左统领傅腾。
到了傍晚,殿试结束,贡生们〖自〗由鸿胪寺的官员带领离开皇宫,而试卷则全部收集起来,由阅卷大臣开始了忙碌的阅卷过程。
阅卷需两天,由礼部、吏部两位尚书领衔,共九位阅卷官,赵容毅这个主考官却是不在阅卷之列的。
殿试结束第三天的晚上,按照推算,阅卷应该是要结束了,不过最后呈送御览的前十二名的试卷却还得明天才能拿出来。
当天夜里,赵晟留了赵容毅在大庆宫过夜。
三位皇子至今尚未赐府邸,赵容止、赵容毅、赵梓真都是仍旧住自己家里,赵晟想留个儿子陪陪自己合情合理。
父子两个便秉烛夜谈,在灯下摆起了围棋。
常乐和顾太平在旁边伺候,黑白子玄机奥妙,以他们俩的水平,都是看不懂的,不过顾太平功夫深厚,即便看得犯困,面上依旧精神,常乐却是打起哈欠来。
就在这时,童小言进来禀报:“皇上,傅统领来了。”
常乐登时精神一震。
赵晟也将手中白子放下,笑道:“看来这一局,今晚是下不完了。”
赵容毅便道:“父皇若有兴致,留到明日再接着下也不迟。”
赵晟笑了笑,对童小言道:“宣。”
童小言应声而出,赵晟和赵容毅也就坐起来,转移到椅子上坐了。
很快,傅腾进来,行过礼之后道:“皇上吩咐微臣的事情,微臣已经全部查明,结果在此,请皇上御览。”
他从怀里取出一卷纸张,双手递上。顾太平接过,呈送到赵晟手里。
赵晟在灯光下,将这一卷纸上的东西全部都看了一遍,露出一丝早有预料的冷笑。
“果然不出你所料。”
他将这一卷纸又递给赵容毅,赵容毅同样仔细看了,父子俩对视,会心一笑。
“本次殿试阅卷由七位官员组成,只要有两人给出的考评不是最优,考生的名次就至少得落到二甲里。这几个考生虽然与靳王府有纠葛,但此时只是咱们的猜测,还得看明日呈送御览的卷子,才能最后下定论。”
赵晟点头:“只看明日。”
顾太平和傅腾并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是什么,但是常乐有参与其中,已经猜到可能跟科场舞弊有关。
赵晟对傅腾道:“你做得很好,此事切不可张扬。”
傅腾忙道:“微臣明白。”
赵晟便摆手,让他退出去了。
傅腾走后,赵晟和赵容毅也并没有说什么,棋也没有接着下,父子两人随意说了一些,赵容毅便告退,各自安睡罢了。
到了第二日早上,礼部、吏部两位尚书将他们阅卷的前十二名考卷呈送到大庆宫。
赵晟和赵容毅共同看了十二名考生的名字,果然看到有一两个考生的名字在里面,而有一两个考生则榜上无名。
放下了考卷,赵晟并不说话,只将手搭在桌面上,用中指一下一下地扣着桌面。
而自赵容毅以下,顾太平、常乐等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一语不发,屋内顿时安静得厉害。
时间一长,礼部尚书的额头慢慢地便见了汗了。
与礼部尚书不同,吏部尚书并非赵容止一方的人,本次阅卷的时候也发现了礼部尚书等人的猫腻,因为阅卷时不糊名,所以阅卷官们对于自己认识的考生阅卷时难免会有所主观。当然,对于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预防,考卷是从品级最高的阅卷官开始披阅的,前面的阅卷官批了等级之后,后面阅卷官的批示就不能与第一阅卷官相差超过两个等级(包括两个以内),以免出现因阅卷官主观而出现失当的批示。
因为共有九名阅卷官,所以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因为个人主观产生的不公平,当然在关键的前三甲名次上,一分之差也很关键,这却不是可以完全杜绝的。
这次阅卷以吏部尚书为首,他是第一阅卷官,有几份他觉得十分优秀的卷子,到了礼部尚书的手里,等级便低了一级,这种情况下,后面每每还会有一两个阅卷官的批示等级跟礼部尚书相同,这就造成这份卷子的名次只能靠后。与此相反,有几份他觉得只能算还可以算不得最优异的,却得到了礼部尚书不错的评价。
当然,这也没办法指责礼部尚书阅卷不公,因为大家意见不同是很正常的,又不是一个说很好一个说很差,只是一个等级之差罢了,指责不出什么来。
但是这样一来,名次上的差异却仍是体现出来了。
此时皇帝看完他们呈送的卷子后不说话,已经表达出一种态度。吏部尚书便对礼部尚书暗中腹诽:蠢货,早早地跟着赵容止站队有什么好,皇上就算病的快死了,脑子也还没糊涂,二十多年的皇帝,你们这些小动作还能瞒得过他。
赵晟见礼部尚书已经出汗了,这才淡淡道:“朕听说有位考生,才学很是不错,乃是去年秋闱的会元,怎么连前十二都没进。朕隐约记得他姓陶,叫什么来着……”
赵容毅在旁边道:“去年秋闱的会元,乃是泸州陶林。”
赵晟点头:“正是陶林,怎么?他殿试的成绩,竟是这般差劲?”
礼部尚书冒汗更多了,不过好在也并不是全无准备,答道:“启禀皇上,阅卷时间有限,除了优异出众的文章,其他卷子的评阅难免略粗一点,或有遗漏,但不至于差次太多。”
他这么说也算是应对得体了,一般来说,皇帝对于阅卷官呈送上来的卷子都不会驳斥,除非有皇帝早就记在心里的考生意外得了高名次或者意外落选;但是这种情况也不多见,因为能够被皇帝记住的考生,阅卷官也都心中有数,大家都是在天子手下当差的,揣度圣意是第一要务。
本次殿试,皇帝并没有任何特殊吩咐,礼部尚书便以为自己这样利用阅卷漏洞做出的举动,可以过关。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并不是作弊,只是让考生的名次往前一点或者往后一点,能进入殿试的考生水平本来就在伯仲之间,很难绝对地说谁高谁低。
然而,赵晟却抓住了他语句里的漏洞,道:“既然难免有遗漏,那就复查一遍吧,科举是国家抡才大典,若是遗漏了优秀的人才,或是因阅卷官一念之差造成了不公平,也辜负了朕为国选才的美意。”
礼部尚书顿时连手心都出汗了。
所谓阅卷官一念之差,可不是客气话啊。
没等礼部尚书回答,吏部尚书已经一口答应道:“皇上所虑甚是,本次阅卷过于仓促,臣也认为理该复查。”
赵晟满意地笑道:“既然如此,就再辛苦众卿了。”
第一阅卷官都同意复查了,受了警告的礼部尚书哪敢多说什么,只得拿了卷子回去。
等到他们都退出去了,赵晟才转脸对赵容毅微笑道:“看出什么了?”
赵容毅道:“儿臣受教了,父皇这是在教儿臣为君之道。”
“哦?说说看,你觉得什么是为君之道?”
赵容毅道:“对于君王来说,什么时候展示雷霆之怒什么时候展示怀柔手段,时机的拿捏是最重要的。如礼部尚书这次的行为,虽然并不是舞弊,但是仍然破坏了殿试的公平,对于受他们拉拢的考生加以扶持,对于不受他们拉拢的考生却进行打压。但父皇如果直接加以指责,便会将事件扩大化,一来并没有真正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礼部尚书所为不公,因为考生水平相近,评阅高低没有绝对标准;二来也伤了礼部尚书的体面,他毕竟是多年老臣;三来若考生们知道本次殿试不公,难免生出事端。而父皇只是轻轻提点,让礼部尚书自己明白事情不可为,令他自行改正,既警告了他,又为考生主持了公道,不需多费任何力气,便可以将一场事端化于无形。这才是君王之道。”
赵晟面露赞许,点头道:“不错,你果然很有慧根。君王之道,在于平衡二字,须知水至清则无鱼,嫉恶如仇在臣子来说是清官能吏,但在皇帝来说,却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为君者,最重要的便是平衡势力,将所有原本有利不利的元素,都转化为你可以利用的力量,为你所用。”
赵容毅受教。
说话间,岫岩进来,向赵晟请求道:“奴婢家中托人捎信来,说是母亲明日想进宫探视奴婢,有家中事商量。”
赵晟素来宽和,这种事情自然是不会阻拦的,便随口批了她明天的假。
与殿试相比,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赵晟也好、赵容毅也好,都转头便抛在了脑后。
(有读者指出79章探视傅府的时候,赵容毅怎么不路痴了,陶苏也发现是失误,所以今天做了修改,修改不多,并不影响故事发展。在此说明)(未完待续
午膳时间结束,常乐带着御膳房的小太监们退出考场。
回到大庆宫,她将赵容毅的吩咐告诉给了赵晟。
赵晟并没有立即说什么,而是先沉思了一会儿,才道:“你可记得那几个考生的名字?”
“奴婢都记得。”
赵晟道:“先写下来。”
“是。”常乐拿了笔墨纸张,将自己记得的几个考生的名字默写出来。
赵晟将名单拿在手里看了看,点手叫了顾太平:“叫傅腾去查一下这几个人,两日内务必回报。”
顾太平拿了名单,自去找御林军左统领傅腾。
到了傍晚,殿试结束,贡生们〖自〗由鸿胪寺的官员带领离开皇宫,而试卷则全部收集起来,由阅卷大臣开始了忙碌的阅卷过程。
阅卷需两天,由礼部、吏部两位尚书领衔,共九位阅卷官,赵容毅这个主考官却是不在阅卷之列的。
殿试结束第三天的晚上,按照推算,阅卷应该是要结束了,不过最后呈送御览的前十二名的试卷却还得明天才能拿出来。
当天夜里,赵晟留了赵容毅在大庆宫过夜。
三位皇子至今尚未赐府邸,赵容止、赵容毅、赵梓真都是仍旧住自己家里,赵晟想留个儿子陪陪自己合情合理。
父子两个便秉烛夜谈,在灯下摆起了围棋。
常乐和顾太平在旁边伺候,黑白子玄机奥妙,以他们俩的水平,都是看不懂的,不过顾太平功夫深厚,即便看得犯困,面上依旧精神,常乐却是打起哈欠来。
就在这时,童小言进来禀报:“皇上,傅统领来了。”
常乐登时精神一震。
赵晟也将手中白子放下,笑道:“看来这一局,今晚是下不完了。”
赵容毅便道:“父皇若有兴致,留到明日再接着下也不迟。”
赵晟笑了笑,对童小言道:“宣。”
童小言应声而出,赵晟和赵容毅也就坐起来,转移到椅子上坐了。
很快,傅腾进来,行过礼之后道:“皇上吩咐微臣的事情,微臣已经全部查明,结果在此,请皇上御览。”
他从怀里取出一卷纸张,双手递上。顾太平接过,呈送到赵晟手里。
赵晟在灯光下,将这一卷纸上的东西全部都看了一遍,露出一丝早有预料的冷笑。
“果然不出你所料。”
他将这一卷纸又递给赵容毅,赵容毅同样仔细看了,父子俩对视,会心一笑。
“本次殿试阅卷由七位官员组成,只要有两人给出的考评不是最优,考生的名次就至少得落到二甲里。这几个考生虽然与靳王府有纠葛,但此时只是咱们的猜测,还得看明日呈送御览的卷子,才能最后下定论。”
赵晟点头:“只看明日。”
顾太平和傅腾并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是什么,但是常乐有参与其中,已经猜到可能跟科场舞弊有关。
赵晟对傅腾道:“你做得很好,此事切不可张扬。”
傅腾忙道:“微臣明白。”
赵晟便摆手,让他退出去了。
傅腾走后,赵晟和赵容毅也并没有说什么,棋也没有接着下,父子两人随意说了一些,赵容毅便告退,各自安睡罢了。
到了第二日早上,礼部、吏部两位尚书将他们阅卷的前十二名考卷呈送到大庆宫。
赵晟和赵容毅共同看了十二名考生的名字,果然看到有一两个考生的名字在里面,而有一两个考生则榜上无名。
放下了考卷,赵晟并不说话,只将手搭在桌面上,用中指一下一下地扣着桌面。
而自赵容毅以下,顾太平、常乐等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一语不发,屋内顿时安静得厉害。
时间一长,礼部尚书的额头慢慢地便见了汗了。
与礼部尚书不同,吏部尚书并非赵容止一方的人,本次阅卷的时候也发现了礼部尚书等人的猫腻,因为阅卷时不糊名,所以阅卷官们对于自己认识的考生阅卷时难免会有所主观。当然,对于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预防,考卷是从品级最高的阅卷官开始披阅的,前面的阅卷官批了等级之后,后面阅卷官的批示就不能与第一阅卷官相差超过两个等级(包括两个以内),以免出现因阅卷官主观而出现失当的批示。
因为共有九名阅卷官,所以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因为个人主观产生的不公平,当然在关键的前三甲名次上,一分之差也很关键,这却不是可以完全杜绝的。
这次阅卷以吏部尚书为首,他是第一阅卷官,有几份他觉得十分优秀的卷子,到了礼部尚书的手里,等级便低了一级,这种情况下,后面每每还会有一两个阅卷官的批示等级跟礼部尚书相同,这就造成这份卷子的名次只能靠后。与此相反,有几份他觉得只能算还可以算不得最优异的,却得到了礼部尚书不错的评价。
当然,这也没办法指责礼部尚书阅卷不公,因为大家意见不同是很正常的,又不是一个说很好一个说很差,只是一个等级之差罢了,指责不出什么来。
但是这样一来,名次上的差异却仍是体现出来了。
此时皇帝看完他们呈送的卷子后不说话,已经表达出一种态度。吏部尚书便对礼部尚书暗中腹诽:蠢货,早早地跟着赵容止站队有什么好,皇上就算病的快死了,脑子也还没糊涂,二十多年的皇帝,你们这些小动作还能瞒得过他。
赵晟见礼部尚书已经出汗了,这才淡淡道:“朕听说有位考生,才学很是不错,乃是去年秋闱的会元,怎么连前十二都没进。朕隐约记得他姓陶,叫什么来着……”
赵容毅在旁边道:“去年秋闱的会元,乃是泸州陶林。”
赵晟点头:“正是陶林,怎么?他殿试的成绩,竟是这般差劲?”
礼部尚书冒汗更多了,不过好在也并不是全无准备,答道:“启禀皇上,阅卷时间有限,除了优异出众的文章,其他卷子的评阅难免略粗一点,或有遗漏,但不至于差次太多。”
他这么说也算是应对得体了,一般来说,皇帝对于阅卷官呈送上来的卷子都不会驳斥,除非有皇帝早就记在心里的考生意外得了高名次或者意外落选;但是这种情况也不多见,因为能够被皇帝记住的考生,阅卷官也都心中有数,大家都是在天子手下当差的,揣度圣意是第一要务。
本次殿试,皇帝并没有任何特殊吩咐,礼部尚书便以为自己这样利用阅卷漏洞做出的举动,可以过关。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并不是作弊,只是让考生的名次往前一点或者往后一点,能进入殿试的考生水平本来就在伯仲之间,很难绝对地说谁高谁低。
然而,赵晟却抓住了他语句里的漏洞,道:“既然难免有遗漏,那就复查一遍吧,科举是国家抡才大典,若是遗漏了优秀的人才,或是因阅卷官一念之差造成了不公平,也辜负了朕为国选才的美意。”
礼部尚书顿时连手心都出汗了。
所谓阅卷官一念之差,可不是客气话啊。
没等礼部尚书回答,吏部尚书已经一口答应道:“皇上所虑甚是,本次阅卷过于仓促,臣也认为理该复查。”
赵晟满意地笑道:“既然如此,就再辛苦众卿了。”
第一阅卷官都同意复查了,受了警告的礼部尚书哪敢多说什么,只得拿了卷子回去。
等到他们都退出去了,赵晟才转脸对赵容毅微笑道:“看出什么了?”
赵容毅道:“儿臣受教了,父皇这是在教儿臣为君之道。”
“哦?说说看,你觉得什么是为君之道?”
赵容毅道:“对于君王来说,什么时候展示雷霆之怒什么时候展示怀柔手段,时机的拿捏是最重要的。如礼部尚书这次的行为,虽然并不是舞弊,但是仍然破坏了殿试的公平,对于受他们拉拢的考生加以扶持,对于不受他们拉拢的考生却进行打压。但父皇如果直接加以指责,便会将事件扩大化,一来并没有真正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礼部尚书所为不公,因为考生水平相近,评阅高低没有绝对标准;二来也伤了礼部尚书的体面,他毕竟是多年老臣;三来若考生们知道本次殿试不公,难免生出事端。而父皇只是轻轻提点,让礼部尚书自己明白事情不可为,令他自行改正,既警告了他,又为考生主持了公道,不需多费任何力气,便可以将一场事端化于无形。这才是君王之道。”
赵晟面露赞许,点头道:“不错,你果然很有慧根。君王之道,在于平衡二字,须知水至清则无鱼,嫉恶如仇在臣子来说是清官能吏,但在皇帝来说,却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为君者,最重要的便是平衡势力,将所有原本有利不利的元素,都转化为你可以利用的力量,为你所用。”
赵容毅受教。
说话间,岫岩进来,向赵晟请求道:“奴婢家中托人捎信来,说是母亲明日想进宫探视奴婢,有家中事商量。”
赵晟素来宽和,这种事情自然是不会阻拦的,便随口批了她明天的假。
与殿试相比,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赵晟也好、赵容毅也好,都转头便抛在了脑后。
(有读者指出79章探视傅府的时候,赵容毅怎么不路痴了,陶苏也发现是失误,所以今天做了修改,修改不多,并不影响故事发展。在此说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