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结缡(五)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金枝恨最新章节!
孟雅春在解扉娘的脚布,动作因郑重而缓慢,因怜惜而轻柔,那四寸窄窄金莲,被隐匿于深处,隐秘而矜贵,一圈圈慢慢绕开,如剥嫩笋皮,似解处子衣,这是怎样一种香艳与新奇。
脚布很长,可他不急,过程似乎总比结果来得更美妙,让人有期待的愉悦……直到那一双莲足赤lu横陈,扉娘嘤咛一声,唇角逸出梦呓般的呻吟,青涩的身体有一种隐秘的快乐从足尖流窜上来,然后,又嘎然而止。扉娘的心瞬间冷下来,还是太小了么?
“春郎,我还没有及笄……”扉娘声若蚊蚋。
孟雅春点头,双掌怜惜地包裹上那一双纤纤新笋。
孟府前院宾朋未散,灯火煌然,相较之下,文魁院中静谧祥和,龙凤喜烛映红了少年男女含羞的面孔。
翌日清早,两个妇人进了喜房,一个为新妇开脸,另一个径直走到床边,娴熟地拎起新床上的垫单,雪白的绫被浑然一色,妇人惊愕了地张了张嘴,望一眼泰然自若的一对新人,一声不吭地出去了。
敬茶的时候,孟积珍笑眯眯地接过茶盅,瞟一眼扉娘,那眼神不像是看新妇,倒像是在看一个命定的弃妇,有几分施舍的同情。
孟田氏并不明白其中关窍,她惦记的是那条床单,想到那条纤尘不染白得耀目的床单,她心里就憋得慌,脸色也不太好。她不接茶盅,眼睛直直望向儿子:“二子,给你娶媳妇是为了啥子?”
“传宗接代,承祧香火。”孟雅春张口就答,答完就明白母亲话中所指,笑道:“扉娘年岁还小,等出了这个年,行了笄礼,也就两三个月光景,等一等无妨。”
孟田氏面色稍霁,接了扉娘手中的茶盅,余光一扫,地下站立的新妇身子单薄不说,连个头都没长足,横的竖的都没全长开,的确不是生养的好时候,便不再多言。
孟积珍喝完一盅茶,依旧笑眯眯地望着一对如璧衬珠的新人,绞尽脑汁,才冒出一句“佳儿佳妇也”。昨夜席间,他是赚足了风头,捞尽了脸面,县令千金下嫁的荣耀着实让他飘上了云端,亲族戚友、乡老四邻不遗余力的恭贺、称羡,那些喧哗的声音现在还在脑子里嗡嗡的响。看来,娶回个县令千金,倒也不是坏事嘛
“这几日雅春就不必上书院里去了,好好乐呵几天吧也不必晨昏定省了”孟积珍略带几分慈情的望望扉娘,然后对儿子说道。
孟雅春牵着扉娘的手回到自己的小院,这一进去,出来时已是三日之后了。
两人携手出了小院,立在门口,孟雅春舒了舒腰身,长长叹道:“这三日辰光,过得怎么这般快呀”
扉娘掩口轻笑。
“你快活似神仙,自然觉得快,哥哥我在书院里可是度日如年哪”孟宜春声到人到,突兀地出现在二人面前。
扉娘飞快地划了自己的大伯一眼,就是这张脸,令懵然的自己在秋千上凝眸多日,就是现在,若非春郎就在身侧,几乎要再次错认。扉娘脸孔微红:“我在前边等你。”
“你真的日日在书院用功?没有偷窥?”孟雅春不信。
“刚一走到门边,就被你的好奴才拦住了,说是你的吩咐,三日之内,连一条狗都不许放进来。敢情你拿哥哥我当狗了?”孟宜春愤愤地道。
孟雅春要陪扉娘回门,不愿多说:“现在你可以进去了……”说完大步朝前走了。
“院子都空了,进去看什么?”孟宜春不满的撇嘴,突然眼里有光一闪,朝立在门口的孟饭儿挤挤眼:“想不想进去瞧瞧?看这几日神仙怎么过日子的?”孟饭儿精神大振,能偷窥主子的隐私,是无聊日子中的一点作料。
于是两个少年不分尊卑地抢进院中去猎奇。好奇归好奇,他们还是谨守分寸的没有踏足新房正寝,而是走进次间的小书房。
书案角上有一张薛涛笺,上面题着一首小诗:
寄春郎
垂髫出闺中,结发承郎恩,
芳丛绽新蕊,此物恋春风。
书案正中摊着一摞画卷,每一幅都是实景。最上面一幅画的是小院东南角,梧桐树下一琴一几,一个韶龄女子高挽发髻坐于几前,露出一段优雅的脖颈,素色月华裙,流云袖里皓腕如雪,屈指作抚琴状,半垂的眼眸含羞带涩,有醉人的柔光莹莹。
第二幅取景于小院另一角,尚余残绿的老树下,大红衣裙的少女在烹茶煮茗,炭炉银铫,少女怡然含笑,一身鲜艳的衣裙与周遭黄土衰草一衬,分外鲜活灵动,呼之欲出。
“红配绿,俗不可耐呀”孟宜春摇头,心里却称奇,弟弟的画技什么时候这般长进了。
“我觉着挺耐看,红配绿是俗气,可在少爷这纸上,却一点也不俗,正合适。”孟饭儿为主人帮腔。
“每干一件事都画一张,真真的闲情逸致啊”看完画,孟宜春将它们顺好。
孟饭儿又摇头:“不对不对,少爷有件事干了却没画。”
“哪件?”
孟饭儿脸红了红,一本正经道:“如果每件事都入画,那么这里最多的应该是 ,可其实一张都没有呀”
孟宜春在他头上敲一记,大笑不止:“饭儿呀饭儿,你比我那粥儿可有趣多了……”
四下无人,两人放肆地笑着,出了文魁院。却见院门口孟积珍背负双手瞪着一双眼仰头往上面瞧。
“爹,看什么呢?”孟宜春一面问,自己也仰头望上看。
只见月洞门的门楹上,原先那经了十几年风雨的“文魁院”三个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个墨迹未干的新字,想必是这几日才写上去的。
“铜雀台”,三个草书大字龙飞凤舞,盘踞于高高的门楹上。
看到这几个字,孟宜春哭笑不得,面上一阵抽搐。
“这写的什么?”孟积珍问。
“铜雀台。”孟宜春老老实实说了。
“铜雀台?那是什么台?”孟积珍继续追问,分明就是个院子,乱写
“是千年前一个皇帝养老娱情的地方。”孟宜春把这个合理的解释在肚里转了好几回,终究没说出口。于是岔开话题道:“台么,跟院子意思差不多的,古时候的人跟猴子牲畜一样,挖洞住着,后来嫌潮气重,又在地面上搭屋,到了夏商时候呢,贵族们还是怕潮气,便夯实了土台子,再到土台子上面盖屋,避潮气不说,还显摆,高高在上高人一等,比如说殷纣王的鹿台……”
孟宜春不厌其烦地向父亲灌输了一堆没用的学问,打发走了父亲。自己对着那三个得意洋洋的字望了好一阵,手一挥,向旁边犹自发愣的孟饭儿道:“搬梯子来,刷子笔墨伺候,这字,得改”
是 由】.
孟雅春在解扉娘的脚布,动作因郑重而缓慢,因怜惜而轻柔,那四寸窄窄金莲,被隐匿于深处,隐秘而矜贵,一圈圈慢慢绕开,如剥嫩笋皮,似解处子衣,这是怎样一种香艳与新奇。
脚布很长,可他不急,过程似乎总比结果来得更美妙,让人有期待的愉悦……直到那一双莲足赤lu横陈,扉娘嘤咛一声,唇角逸出梦呓般的呻吟,青涩的身体有一种隐秘的快乐从足尖流窜上来,然后,又嘎然而止。扉娘的心瞬间冷下来,还是太小了么?
“春郎,我还没有及笄……”扉娘声若蚊蚋。
孟雅春点头,双掌怜惜地包裹上那一双纤纤新笋。
孟府前院宾朋未散,灯火煌然,相较之下,文魁院中静谧祥和,龙凤喜烛映红了少年男女含羞的面孔。
翌日清早,两个妇人进了喜房,一个为新妇开脸,另一个径直走到床边,娴熟地拎起新床上的垫单,雪白的绫被浑然一色,妇人惊愕了地张了张嘴,望一眼泰然自若的一对新人,一声不吭地出去了。
敬茶的时候,孟积珍笑眯眯地接过茶盅,瞟一眼扉娘,那眼神不像是看新妇,倒像是在看一个命定的弃妇,有几分施舍的同情。
孟田氏并不明白其中关窍,她惦记的是那条床单,想到那条纤尘不染白得耀目的床单,她心里就憋得慌,脸色也不太好。她不接茶盅,眼睛直直望向儿子:“二子,给你娶媳妇是为了啥子?”
“传宗接代,承祧香火。”孟雅春张口就答,答完就明白母亲话中所指,笑道:“扉娘年岁还小,等出了这个年,行了笄礼,也就两三个月光景,等一等无妨。”
孟田氏面色稍霁,接了扉娘手中的茶盅,余光一扫,地下站立的新妇身子单薄不说,连个头都没长足,横的竖的都没全长开,的确不是生养的好时候,便不再多言。
孟积珍喝完一盅茶,依旧笑眯眯地望着一对如璧衬珠的新人,绞尽脑汁,才冒出一句“佳儿佳妇也”。昨夜席间,他是赚足了风头,捞尽了脸面,县令千金下嫁的荣耀着实让他飘上了云端,亲族戚友、乡老四邻不遗余力的恭贺、称羡,那些喧哗的声音现在还在脑子里嗡嗡的响。看来,娶回个县令千金,倒也不是坏事嘛
“这几日雅春就不必上书院里去了,好好乐呵几天吧也不必晨昏定省了”孟积珍略带几分慈情的望望扉娘,然后对儿子说道。
孟雅春牵着扉娘的手回到自己的小院,这一进去,出来时已是三日之后了。
两人携手出了小院,立在门口,孟雅春舒了舒腰身,长长叹道:“这三日辰光,过得怎么这般快呀”
扉娘掩口轻笑。
“你快活似神仙,自然觉得快,哥哥我在书院里可是度日如年哪”孟宜春声到人到,突兀地出现在二人面前。
扉娘飞快地划了自己的大伯一眼,就是这张脸,令懵然的自己在秋千上凝眸多日,就是现在,若非春郎就在身侧,几乎要再次错认。扉娘脸孔微红:“我在前边等你。”
“你真的日日在书院用功?没有偷窥?”孟雅春不信。
“刚一走到门边,就被你的好奴才拦住了,说是你的吩咐,三日之内,连一条狗都不许放进来。敢情你拿哥哥我当狗了?”孟宜春愤愤地道。
孟雅春要陪扉娘回门,不愿多说:“现在你可以进去了……”说完大步朝前走了。
“院子都空了,进去看什么?”孟宜春不满的撇嘴,突然眼里有光一闪,朝立在门口的孟饭儿挤挤眼:“想不想进去瞧瞧?看这几日神仙怎么过日子的?”孟饭儿精神大振,能偷窥主子的隐私,是无聊日子中的一点作料。
于是两个少年不分尊卑地抢进院中去猎奇。好奇归好奇,他们还是谨守分寸的没有踏足新房正寝,而是走进次间的小书房。
书案角上有一张薛涛笺,上面题着一首小诗:
寄春郎
垂髫出闺中,结发承郎恩,
芳丛绽新蕊,此物恋春风。
书案正中摊着一摞画卷,每一幅都是实景。最上面一幅画的是小院东南角,梧桐树下一琴一几,一个韶龄女子高挽发髻坐于几前,露出一段优雅的脖颈,素色月华裙,流云袖里皓腕如雪,屈指作抚琴状,半垂的眼眸含羞带涩,有醉人的柔光莹莹。
第二幅取景于小院另一角,尚余残绿的老树下,大红衣裙的少女在烹茶煮茗,炭炉银铫,少女怡然含笑,一身鲜艳的衣裙与周遭黄土衰草一衬,分外鲜活灵动,呼之欲出。
“红配绿,俗不可耐呀”孟宜春摇头,心里却称奇,弟弟的画技什么时候这般长进了。
“我觉着挺耐看,红配绿是俗气,可在少爷这纸上,却一点也不俗,正合适。”孟饭儿为主人帮腔。
“每干一件事都画一张,真真的闲情逸致啊”看完画,孟宜春将它们顺好。
孟饭儿又摇头:“不对不对,少爷有件事干了却没画。”
“哪件?”
孟饭儿脸红了红,一本正经道:“如果每件事都入画,那么这里最多的应该是 ,可其实一张都没有呀”
孟宜春在他头上敲一记,大笑不止:“饭儿呀饭儿,你比我那粥儿可有趣多了……”
四下无人,两人放肆地笑着,出了文魁院。却见院门口孟积珍背负双手瞪着一双眼仰头往上面瞧。
“爹,看什么呢?”孟宜春一面问,自己也仰头望上看。
只见月洞门的门楹上,原先那经了十几年风雨的“文魁院”三个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个墨迹未干的新字,想必是这几日才写上去的。
“铜雀台”,三个草书大字龙飞凤舞,盘踞于高高的门楹上。
看到这几个字,孟宜春哭笑不得,面上一阵抽搐。
“这写的什么?”孟积珍问。
“铜雀台。”孟宜春老老实实说了。
“铜雀台?那是什么台?”孟积珍继续追问,分明就是个院子,乱写
“是千年前一个皇帝养老娱情的地方。”孟宜春把这个合理的解释在肚里转了好几回,终究没说出口。于是岔开话题道:“台么,跟院子意思差不多的,古时候的人跟猴子牲畜一样,挖洞住着,后来嫌潮气重,又在地面上搭屋,到了夏商时候呢,贵族们还是怕潮气,便夯实了土台子,再到土台子上面盖屋,避潮气不说,还显摆,高高在上高人一等,比如说殷纣王的鹿台……”
孟宜春不厌其烦地向父亲灌输了一堆没用的学问,打发走了父亲。自己对着那三个得意洋洋的字望了好一阵,手一挥,向旁边犹自发愣的孟饭儿道:“搬梯子来,刷子笔墨伺候,这字,得改”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