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五雷轰顶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风雷幽明水云闲最新章节!
杜文锦这个人实在很有意思,在通过文试比赛后又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地中了武举后,他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事情。原来的金吾左卫指挥使知道他中了武举后非常高兴和得意,正要提拔他为小旗,杜文锦却当场拿出了调令,不客气地说:他要去府军前卫任职了。把正等着杜文锦露出感激涕零表情的指挥使气得脸色发青,差点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忘恩负义没有良心。被周围人急忙拉住了才罢手。事后有人劝杜文锦没必要这样让人下不来台。杜文锦憨憨地问:那我该什么时候把调令拿出来指挥使不会生气?那人哑口无言。话题如果到此为止也就没有什么事了。杜文锦偏偏又多加了一句:良禽择木而栖,自己没有好环境能留住人,就怨不得下面的人想走。意思是说指挥使对他不够器重,他有更好的机会了自然就毫不恋栈。话里话外就多了许多的怨气和报复的快感。指挥使听说后恨得咬牙,大骂杜文锦是只白眼狼,翻脸无情。当初怎么满意他在自己面前的奉承巴结,如今就怎么恨他的虚伪和狡诈。
杜刚尧当然对自己二儿子的跳槽非常支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眼下正是杜家风头最旺的时候,不好好利用一下那就是傻子。自从杜文锦通过文试就有许多官员和朋友主动向他表示愿意接受杜文锦到他们那里任职,都还是些京城里炙手可热的部门,职位也比现在起码升了两级。是你金吾左卫指挥使自己反应太慢了,还扣扣索索只给了一个小旗的职位能够怨谁呢?但他没想到的是,老二最后没有选择去他最属意的腾骧左卫,却选择了去府军前卫,如今一个颇为冷落的部门。要知道,上十二卫军早已今非昔比,如今腾骧营才是最好的选择啊。
正统十四年,英宗皇帝朱祁镇率领号称五十万人之重的军队亲征瓦剌,结果几乎全军覆灭,英宗本人也被瓦剌军俘虏。瓦剌军乘胜南下准备进攻京城。当时的亲军二十六卫有一半随皇帝亲征,一半的人留守京城,仍留守的军士就全部被征召起来,在兵部侍郎于谦的统一指挥下投入了京城保卫战。所幸的他们成功地打退了瓦剌人的进攻,保卫住了京城。但此后也带来了一个后果,上十二卫仅剩锦衣卫继续由皇帝亲自指挥。亲军其余各卫已混同于京营普通部队,虽然名目未改,但已改为由兵部管理,不再是皇帝亲自指挥的禁卫军。他们的职责也从保护皇帝,守备皇城,变为防火、防盗、防寇了。而实际继续负担皇城内守卫侍卫职责的,仅有御马监所属的四卫营,即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
府军前卫在亲军上十二卫中位居第三位,原来是一支特别的侍卫禁军,早在创建卫队之初,便特设带刀舍人。在皇帝面前能够带刀,说明他们都是皇帝最亲信的人,本身就具有无上的光荣。然后土木堡之变后,府军前卫也一样式微了,里面的人员也不再清一色的都是贵族,人员素质也良莠不齐的,不像腾骧营里面的侍卫,不仅出生良好,还形象特别好,高大健壮、英武强悍,又能经常在皇帝面前露脸,是所有亲军人员打破头都想挤进去的部门,而杜文锦却偏偏选择不去,这是什么道理?
后来杜文锦被自己老爹逼得受不了了终于扛不住才吐露了实情,原来他看重的是府军前卫能掌控统领幼军的职能,他说:他如果去腾骧营,只不过是给皇帝站站岗,是一个靠自己体力吃饭的劳力者。即使以后很幸运能一步步提拔上去,升到最高级也是要受御马监太监的领导,那没什么意思。还不如他直接去府军前卫,他会积极表现争取去掌管幼军,到将来的皇太子身边服务,皇太子有一天登基后,他说不定就是皇帝身边的最信任的人。那时候荣华富贵光庭耀祖就不在话下了。杜文锦不敢说他是受到刘瑾事迹启发获此灵感的。刘瑾原来不过是贫困人家的小子最后能权倾朝野靠的是什么?还不是皇上的信任。皇上的信任又怎么来的,还不是当年在太子府积攒下的感情嘛。人越小的时候越容易培养起感情来。当然了,即使以后他发达了,他也不会那么傻那么嚣张,不仅贪污巨大,还飞扬跋扈的,弄得人神共愤的,结果被人同仇敌忾给弄死了。
杜刚尧疑虑地看着杜文锦,他没想到自家老二憨厚的外表下竟然隐藏着这么大的志向,他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不知哪里不对,想了想还是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去吧。
杜玉清自然不知道三哥背后有这么深的心思,只觉得三哥中举后整个人都变了,这个变化不是在他的外表上,他见到杜玉清时还是会照样热情地打招呼,但杜玉清觉得他的神态变得矜持,眼神也没有了往日的真诚。倒是另一个武举高西城则态度诚恳多了。
这天杜家为杜文锦举行了小小的庆功宴会,高西城出乎意料地不请自来了,他还特地寻了一个机会让杜文智转告杜玉清说:他现在已经是陕西总兵程炫君的侍卫长,他马上就要回陕西去,此次是特地来向杜家人告别的,欢迎他们兄弟今后有时间去陕西玩。
九月,杜三夫人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母子平安。杜家上下都很高兴。杜渊之也很高兴,还特点派了常胜带了好多礼物回来慰问。杜玉清这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着一个婴儿,看着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儿闭着眼睛打哈欠,举着拳头睡觉,看着他哇哇地哭,她的心里温柔如水,生命是如此的不可思议,让她充满了敬畏。
腊月时杨应宁被召还朝,拜为户部尚书,此前朝廷已经嘉奖他为太子少保,并赏赐了千两金锭。杜文斌没有和他一起回来,他因为他平乱有功,被朝廷嘉奖为游击将军,现在仇钺手下听命。本朝在军事上实行九边镇军的编制,领军镇守一方的自然是总兵官,他下面是几个副总兵。总兵和副总兵下面是实际带兵的统兵大将参将军,接着是游击、守备、操守……等各级将军。明眼人看出来了,这游击将军不仅比杜文斌原来在京城的官衔足足提升了三级,还是个实权职位,而且凭着他和仇钺曾经并肩战斗过,是共同患难过的战友,上面又有杨应宁的人情照应着,今后只要杜文斌没有放下什么大错,他以后的仕途必然会一路顺风。很多京城权贵子弟不由得心生羡慕,但羡慕归羡慕,真正下决心愿意跟着学的人没有几个,宁夏是个艰苦的地方,让这些公子哥儿跟杜文斌一样去那里风吹日晒,在黄沙漫漫中过着贫瘠的生活,有的人真是宁可死了。所以家长们只能怒其不争却也无可奈何,除了羡慕还只能只是羡慕了。
年底,吏部颁布了新一年的官员调任名单,其中有现在的杭州同知杜渊之因为官评优异,被升任为福建泉州府知府。这下所有人都惊呼了,杜家最近可真是好事连连,势头太旺了。可是让众人惊讶的是杜家却没有什么异常,杜凌老爷子还是那么谦和低调,杜家孩子还是那么谦恭有礼,杜家人似乎都没有受到这些事的影响,该干嘛干嘛,平静地过日子。
准备过年的时候,杜玉清突然听说了一个让她感到五雷轰顶的消息。
早些陕西副总兵郑挺秘密上书朝廷,状告总兵程炫君是宁化王余同党,如今朝廷已经初步查明郑挺所报不虚,已经派人把程炫君从陕西押解到了京城,他的家人亦全部被抓,就等都察院核查后,皇帝的朱笔一挥,就满们抄斩了。
杜玉清着急的不得了,赶紧让范斯远去打探事情的原委。
原来郑挺状告程炫君是宁化王余同党的证据有二,一是程炫君当初亲率三千精锐快马北上抵达宁夏和陕西交界的青铜峡,实际上并不是为了抗敌,而是已经和宁化王密谋好一起造反,后来是因为仇钺出其不意迅速地抓住了安化王,才打乱了他们原来的计划,使得程炫君不得不立刻见风使舵做出一副带兵前来平叛的姿态,实际上他早已包藏祸心,随时可能东山再起。二,郑挺手上有一封宁化王在起兵的时候给程炫君的一封亲笔信。信中宁化王感谢程炫君对他的支持,许诺他登基后即封程炫君为西北王。
平定宁化王叛军后,朝廷对宁化王叛乱的事情进行过评估。宁夏这种边镇地方,既没有丰厚的物产,也没有繁荣的商业,他宁化王靠什么起兵?打仗可是要钱的。像安化王手上有两万多兵力,每打一天仗就需要付出一万两白银。而本朝实行的是军户制度,士兵是没有军饷的。朝廷划拨的军费只包括铠甲器械,战马等物资,而士兵平日的吃喝用度,则要依靠他们自己在军屯的劳动。问题是军屯也要付税,军官们还得从中克扣一道,所以一年耕作下来,士兵们往往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有钱发了。所以,一旦边境有战事发生,要让士兵去打战了,士兵们都会伸手要钱,不见到钱,大家也不肯上去拼命。如此一来,军队开拔要有开拔银,作战时要有敢死银,死了要有抚恤银,军功要有犒赏银。战争结束,军队回家了还得发一笔遣散银,方方面面都要有银子,否则士兵根本指挥不动。
那宁化王朱寘鐇想靠什么打仗呢?
对朱寘鐇的审讯结果让都察院的官员们啼笑皆非了。原来安化王想像自己是成祖,幻想着自己檄文一出,就像什么盖世英雄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各地官员百姓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他就一路顺风顺水地杀进京城。
他也不想想当年成祖靖难的时候,除了他手上有一支百战雄师之外,他老人家已经控制燕京十多年,整个地区的税收都归他支配,手上的银子海了去,又有蒙古人支持,又有高人的指点,所以可以势如破竹。而安化王同成祖这个祖先相比,不仅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穷得简直就是一个叫花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还敢痴心妄想造反后能打到京城?
如今郑挺送来的这封信补上了这个缺口,解释了宁化王造反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之所以敢造反是因为有了程炫君的支持,因为有了程炫君的支持他就能得到富庶的关中平原的财力支持,还有陕西的三万兵强马壮的军队,有钱有人,什么事情不能做?所以宁化王才有底气起兵。
杜玉清心里一紧,从这些消息来看,程炫君是安化王同党的事情似乎是证据确凿的事实了。难道无辜的程羲和因此就要受到连累,随他的父亲一同被杀头吗?想到这里她心如刀绞。
她该怎么办?她该怎么办?到底怎样才能救出程羲和?她一时心里大乱,没有了主意。
杜文锦这个人实在很有意思,在通过文试比赛后又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地中了武举后,他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事情。原来的金吾左卫指挥使知道他中了武举后非常高兴和得意,正要提拔他为小旗,杜文锦却当场拿出了调令,不客气地说:他要去府军前卫任职了。把正等着杜文锦露出感激涕零表情的指挥使气得脸色发青,差点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忘恩负义没有良心。被周围人急忙拉住了才罢手。事后有人劝杜文锦没必要这样让人下不来台。杜文锦憨憨地问:那我该什么时候把调令拿出来指挥使不会生气?那人哑口无言。话题如果到此为止也就没有什么事了。杜文锦偏偏又多加了一句:良禽择木而栖,自己没有好环境能留住人,就怨不得下面的人想走。意思是说指挥使对他不够器重,他有更好的机会了自然就毫不恋栈。话里话外就多了许多的怨气和报复的快感。指挥使听说后恨得咬牙,大骂杜文锦是只白眼狼,翻脸无情。当初怎么满意他在自己面前的奉承巴结,如今就怎么恨他的虚伪和狡诈。
杜刚尧当然对自己二儿子的跳槽非常支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眼下正是杜家风头最旺的时候,不好好利用一下那就是傻子。自从杜文锦通过文试就有许多官员和朋友主动向他表示愿意接受杜文锦到他们那里任职,都还是些京城里炙手可热的部门,职位也比现在起码升了两级。是你金吾左卫指挥使自己反应太慢了,还扣扣索索只给了一个小旗的职位能够怨谁呢?但他没想到的是,老二最后没有选择去他最属意的腾骧左卫,却选择了去府军前卫,如今一个颇为冷落的部门。要知道,上十二卫军早已今非昔比,如今腾骧营才是最好的选择啊。
正统十四年,英宗皇帝朱祁镇率领号称五十万人之重的军队亲征瓦剌,结果几乎全军覆灭,英宗本人也被瓦剌军俘虏。瓦剌军乘胜南下准备进攻京城。当时的亲军二十六卫有一半随皇帝亲征,一半的人留守京城,仍留守的军士就全部被征召起来,在兵部侍郎于谦的统一指挥下投入了京城保卫战。所幸的他们成功地打退了瓦剌人的进攻,保卫住了京城。但此后也带来了一个后果,上十二卫仅剩锦衣卫继续由皇帝亲自指挥。亲军其余各卫已混同于京营普通部队,虽然名目未改,但已改为由兵部管理,不再是皇帝亲自指挥的禁卫军。他们的职责也从保护皇帝,守备皇城,变为防火、防盗、防寇了。而实际继续负担皇城内守卫侍卫职责的,仅有御马监所属的四卫营,即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
府军前卫在亲军上十二卫中位居第三位,原来是一支特别的侍卫禁军,早在创建卫队之初,便特设带刀舍人。在皇帝面前能够带刀,说明他们都是皇帝最亲信的人,本身就具有无上的光荣。然后土木堡之变后,府军前卫也一样式微了,里面的人员也不再清一色的都是贵族,人员素质也良莠不齐的,不像腾骧营里面的侍卫,不仅出生良好,还形象特别好,高大健壮、英武强悍,又能经常在皇帝面前露脸,是所有亲军人员打破头都想挤进去的部门,而杜文锦却偏偏选择不去,这是什么道理?
后来杜文锦被自己老爹逼得受不了了终于扛不住才吐露了实情,原来他看重的是府军前卫能掌控统领幼军的职能,他说:他如果去腾骧营,只不过是给皇帝站站岗,是一个靠自己体力吃饭的劳力者。即使以后很幸运能一步步提拔上去,升到最高级也是要受御马监太监的领导,那没什么意思。还不如他直接去府军前卫,他会积极表现争取去掌管幼军,到将来的皇太子身边服务,皇太子有一天登基后,他说不定就是皇帝身边的最信任的人。那时候荣华富贵光庭耀祖就不在话下了。杜文锦不敢说他是受到刘瑾事迹启发获此灵感的。刘瑾原来不过是贫困人家的小子最后能权倾朝野靠的是什么?还不是皇上的信任。皇上的信任又怎么来的,还不是当年在太子府积攒下的感情嘛。人越小的时候越容易培养起感情来。当然了,即使以后他发达了,他也不会那么傻那么嚣张,不仅贪污巨大,还飞扬跋扈的,弄得人神共愤的,结果被人同仇敌忾给弄死了。
杜刚尧疑虑地看着杜文锦,他没想到自家老二憨厚的外表下竟然隐藏着这么大的志向,他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不知哪里不对,想了想还是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去吧。
杜玉清自然不知道三哥背后有这么深的心思,只觉得三哥中举后整个人都变了,这个变化不是在他的外表上,他见到杜玉清时还是会照样热情地打招呼,但杜玉清觉得他的神态变得矜持,眼神也没有了往日的真诚。倒是另一个武举高西城则态度诚恳多了。
这天杜家为杜文锦举行了小小的庆功宴会,高西城出乎意料地不请自来了,他还特地寻了一个机会让杜文智转告杜玉清说:他现在已经是陕西总兵程炫君的侍卫长,他马上就要回陕西去,此次是特地来向杜家人告别的,欢迎他们兄弟今后有时间去陕西玩。
九月,杜三夫人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母子平安。杜家上下都很高兴。杜渊之也很高兴,还特点派了常胜带了好多礼物回来慰问。杜玉清这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着一个婴儿,看着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儿闭着眼睛打哈欠,举着拳头睡觉,看着他哇哇地哭,她的心里温柔如水,生命是如此的不可思议,让她充满了敬畏。
腊月时杨应宁被召还朝,拜为户部尚书,此前朝廷已经嘉奖他为太子少保,并赏赐了千两金锭。杜文斌没有和他一起回来,他因为他平乱有功,被朝廷嘉奖为游击将军,现在仇钺手下听命。本朝在军事上实行九边镇军的编制,领军镇守一方的自然是总兵官,他下面是几个副总兵。总兵和副总兵下面是实际带兵的统兵大将参将军,接着是游击、守备、操守……等各级将军。明眼人看出来了,这游击将军不仅比杜文斌原来在京城的官衔足足提升了三级,还是个实权职位,而且凭着他和仇钺曾经并肩战斗过,是共同患难过的战友,上面又有杨应宁的人情照应着,今后只要杜文斌没有放下什么大错,他以后的仕途必然会一路顺风。很多京城权贵子弟不由得心生羡慕,但羡慕归羡慕,真正下决心愿意跟着学的人没有几个,宁夏是个艰苦的地方,让这些公子哥儿跟杜文斌一样去那里风吹日晒,在黄沙漫漫中过着贫瘠的生活,有的人真是宁可死了。所以家长们只能怒其不争却也无可奈何,除了羡慕还只能只是羡慕了。
年底,吏部颁布了新一年的官员调任名单,其中有现在的杭州同知杜渊之因为官评优异,被升任为福建泉州府知府。这下所有人都惊呼了,杜家最近可真是好事连连,势头太旺了。可是让众人惊讶的是杜家却没有什么异常,杜凌老爷子还是那么谦和低调,杜家孩子还是那么谦恭有礼,杜家人似乎都没有受到这些事的影响,该干嘛干嘛,平静地过日子。
准备过年的时候,杜玉清突然听说了一个让她感到五雷轰顶的消息。
早些陕西副总兵郑挺秘密上书朝廷,状告总兵程炫君是宁化王余同党,如今朝廷已经初步查明郑挺所报不虚,已经派人把程炫君从陕西押解到了京城,他的家人亦全部被抓,就等都察院核查后,皇帝的朱笔一挥,就满们抄斩了。
杜玉清着急的不得了,赶紧让范斯远去打探事情的原委。
原来郑挺状告程炫君是宁化王余同党的证据有二,一是程炫君当初亲率三千精锐快马北上抵达宁夏和陕西交界的青铜峡,实际上并不是为了抗敌,而是已经和宁化王密谋好一起造反,后来是因为仇钺出其不意迅速地抓住了安化王,才打乱了他们原来的计划,使得程炫君不得不立刻见风使舵做出一副带兵前来平叛的姿态,实际上他早已包藏祸心,随时可能东山再起。二,郑挺手上有一封宁化王在起兵的时候给程炫君的一封亲笔信。信中宁化王感谢程炫君对他的支持,许诺他登基后即封程炫君为西北王。
平定宁化王叛军后,朝廷对宁化王叛乱的事情进行过评估。宁夏这种边镇地方,既没有丰厚的物产,也没有繁荣的商业,他宁化王靠什么起兵?打仗可是要钱的。像安化王手上有两万多兵力,每打一天仗就需要付出一万两白银。而本朝实行的是军户制度,士兵是没有军饷的。朝廷划拨的军费只包括铠甲器械,战马等物资,而士兵平日的吃喝用度,则要依靠他们自己在军屯的劳动。问题是军屯也要付税,军官们还得从中克扣一道,所以一年耕作下来,士兵们往往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有钱发了。所以,一旦边境有战事发生,要让士兵去打战了,士兵们都会伸手要钱,不见到钱,大家也不肯上去拼命。如此一来,军队开拔要有开拔银,作战时要有敢死银,死了要有抚恤银,军功要有犒赏银。战争结束,军队回家了还得发一笔遣散银,方方面面都要有银子,否则士兵根本指挥不动。
那宁化王朱寘鐇想靠什么打仗呢?
对朱寘鐇的审讯结果让都察院的官员们啼笑皆非了。原来安化王想像自己是成祖,幻想着自己檄文一出,就像什么盖世英雄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各地官员百姓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他就一路顺风顺水地杀进京城。
他也不想想当年成祖靖难的时候,除了他手上有一支百战雄师之外,他老人家已经控制燕京十多年,整个地区的税收都归他支配,手上的银子海了去,又有蒙古人支持,又有高人的指点,所以可以势如破竹。而安化王同成祖这个祖先相比,不仅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穷得简直就是一个叫花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还敢痴心妄想造反后能打到京城?
如今郑挺送来的这封信补上了这个缺口,解释了宁化王造反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之所以敢造反是因为有了程炫君的支持,因为有了程炫君的支持他就能得到富庶的关中平原的财力支持,还有陕西的三万兵强马壮的军队,有钱有人,什么事情不能做?所以宁化王才有底气起兵。
杜玉清心里一紧,从这些消息来看,程炫君是安化王同党的事情似乎是证据确凿的事实了。难道无辜的程羲和因此就要受到连累,随他的父亲一同被杀头吗?想到这里她心如刀绞。
她该怎么办?她该怎么办?到底怎样才能救出程羲和?她一时心里大乱,没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