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庆历七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铁路占据了巨大的资金,不但是北宋的财政资金,还有大量其他的权贵的资金,差不多就是四五千万贯,这基本上把北宋财政和大家族的的资金,基本上都被囊括在其中了。
可是相对于追逐利益的大家族的资金,北宋三司的钱,并不是全部的投入到了铁路建设之中。
铁路建设虽然重要,获利也相当的丰厚,可是这个铁路兴建,并不是全部,利益只是一个方面,对于三司来说,北宋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剩余的为数不多的资金,没有浪费,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之中,确切的说是农业的改革上面。
定海军已经在西北,实现了粮食亩产的倍增,虽然有农田水利的关系,可是更多的是良种和肥料,合理的种植方式,也是提升亩产的关键的。
西北普及农业生产,那是天时地利的事情,西北本身就属于是新占的土地,这个土地上面的所有权人,或者就是西夏权贵,在辽夏之战之中,早就被杀的干干净净了,或者,就是被俘虏的普通人,那些人,基本上都处于最底层,连自身的安全都没办法保证,更别说是土地了。
西北所处的独特的环境,让西北几乎是一片的白纸,在这个白纸上面书画的东西,永远比一个画满了各种图案的纸上面容易的多,也因此,产生了非常惊人的效果。
别的不说,全部3000亩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是新开启的土地,这样的土地上面,平均的亩产达到了4.5石,这个太不科学了。
4.5石,听起来不多,折合成后世的数据,大概也就是在400多斤的样子,别说是吨粮田,就算是普通的产量,也足以碾压他们。
可是在北宋,在这个农业基础还处于愚昧的状态,大部分都是靠天吃饭的时刻,这个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成绩。
要知道,就算是农耕比较发达的地方,通过了多年的培育的,土地也分成了不同的种类,上等水田,永远是最贵的,也是最少的,平均的亩产可以达到3石以上,同样的,经过了两季的话,可以达到5石以上,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古代的农田水利并不完备,再加上一些独特的原因,真正保证可以是上等的水田的,几乎非常的少的,这些也会成为家族传承的关键,在一些家庭出现问题,首先考虑的,往往是销售中下田,上等水田,那是在绝望,或者是彻底的破败的时候的选择。
中下田永远是所有土地之中最多的,中田还可以承受,两季的话,可能收获就是在3石左右,下田就不是一般的差了,除非是真的过不下去了,或者只有下田,否则一般的农夫会的随便的弄一弄,一亩地收个几十斤都算是正常。
可就算是用心来做的下田,他们的产量也会超过一石半,这样的产量,真的不是一般的少。
在西北却可以平均4.5石,或许有农田水利的作用个,可是种植的方法,还有其中使用的一些技术,才是关键。
对于北宋而言,数量最多的,永远是中下等的田,特别是在南方,水并不是问题的前提下,肥料和种植方法就尤为重要,别的不说的,只要亩产能够提升一点点,对于整个北宋的好处就是巨大的。
哪怕到了现在,北宋的粮食生产,迈上了几个台阶,可是对于北宋而言,谁都不会嫌粮食太多了,越多粮食越好,越多粮食,就越稳定。
土地掌握在了民众的手中,虽然大部分都是大户和地主,可是这些人,绝对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哪怕一件事情真的好,也需要一定的好处才可以。
这个扣子不能放,北宋政府不会给他们更多的好处,因为这是无底洞,甚至某种情况下,给了他们好处,这个好处到底有多少,能够落到实处,这就不知道了。
北宋之前是没有钱,好容易挤出来的钱,大部分都会支持一些农田水利建设,这就如同叶清臣那样,在从赵信哪里获得了足够的资金之后,直接就投入了北方农田水利建设。
这样的投入,或许最大的好处,是落到了大地主的身上,可是普通的民众也可以获利,最关键的是,这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一个农田水利的修缮,最少可以坚持很长的时间,比如说几年的时间,同样的,对于自然灾害,也是一个缓解。
现在,水利工程的修建,到了一定的程度,再修建,也没有太多的好处,反而耗费巨大,这种情况下,这些钱就可以投入到补贴的领域,这个领域必须要刻意的控制,比如说,多放在最底层的身上。
扶植和支持底层的民众,一亩地不用多了,几十文的样子,就可以产生效果,200万贯,就可以支持最少4000万亩的土地,哪怕这些土地,能够增加半石的产量,对于整个北宋来说,也是一个促进。
当然了,按照西北的数据,对于上田来说,提升或许不明显,中田提升个1石,下田提升个1石半,也是可以的,这样的提升就非常明显。
北宋看中的不是这些,投入到这些底层农户的资金,更多的是为了穿针引线,如果,整个北宋,超过9亿亩的土地,都可以达到西北的产量,整个北宋的粮食产量,将会上升到一个可怕的高度,而不是现在,平均亩产,恐怕连2石都不到,粮食在很长时间的,成为了北宋的制约。
完全不应该出现在北宋这个时间段的计划,就这么的被三司发扬光大,别说是三司还有沉量资金,就算是没有,集中整个国家的财富,用于时间差,投入到大型的建设之中,对于整个国家的提升也是明显的,这是后世的套路。
历史上,解放之中的中国,就是这么做的,很长一段时间之中,利用工农业的剪刀差,借助着农业补贴工业,然后集中资金开启工业,并且完善了整个中国的基础话工业,为之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宋这样做,只是被动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是实际上,在之后的时间之中,北宋的发展丝毫都不慢,并没有因为定海军的倾销,而走入到停滞之中。
这跟北宋本身比较开放,工商业都非常发达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定海军也没有进行搜刮,他的倾销,是做了一定的考虑,有一定的底线,到了一定的程度,不会肆意扩张的。
高速的发展,带来的是收入的激增,各方面的社会都比较稳定,底层生活不下去的人民,逐步被定海军更高条件给吸引,只要愿意去劳动的,都有一口饭吃,而上层,只要勤劳就会有收益,社会矛盾开始缓和的,因为土地兼并而出现的问题也缓解,特别是幽州的收回,给北宋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以前,如同梦魔一样的辽国,就这么的被打败了,北宋成为了整个东亚第一的势力。
这带来的变化非常的巨大,无论是从实质上面的收益,还是从成就感和国民满意度上面,北宋都是不错的,社会矛盾被明显的改变,再加上一些不错的管理掌握着朝堂,整个朝堂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发展的势头,一直都在延续,在三司做出来报告和计划,准备明年更好的发展之后,很多聪明一点的官员,已经认识到了将来,从事哪一个方面,更加的适合。
时间,就这么的快速的过去了,从高层到地方,整个北宋主流的声音就是建设,无论是农田水利建设,还是各种铁路的建设,总之,只要争取到一个,对于地方的发展就是巨大的,而财富的增加,也带来的商业的继续繁盛,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促进。
庆历七年到来的时候,北宋的各方面的情况都非常好,大量的资金投入进去,并且展现了效果,铁路因为修建的关系,还没有显现,可是之前的铁路,加上农业的投入,已经初见成效,北方和西北,大量的新增土地,造成了收入上面的激增,这些都促进了北宋的各方面向好,有钱了就好办事,不用拆东墙补西墙,不用8个盖子盖10个瓶子,就算是一些庸才,也可以游刃有余的治理,跟别说,北宋的官员,基本上的管理都是在水准之上。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刻,原来,比较经常出现的定海军,却逐步的消失在了主流的视野之中,虽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定海军的产品,可是复制品,还有地方的投资,逐步的出现,开始蚕食定海军的市场,定海军已经不如以前那样了掌控着市场上面的所有的产品了。
是定海军被削弱了,还是定海军在各个方面都被限制了,不是的,定海军实际上,发展的不错,只不过有目的的进行收缩。
对于这些产品,本来占据市场的定海军,逐步的放开了市场,并不代表着定海军的利润在下降。
在工业化的最初级的阶段,一些最简单的工业,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因为最开始,定海军有赵信这么一个穿越者,对于一切的发展都非常的清楚,却也必须要在一点一滴之中,逐步的建设,最终才能够产生效果。
如果全部依靠赵信一个人,就算他是三头六臂的孙悟空,也别想把一切的事情都给办好了。
只要利用后世的理论,用一些流水线,或者是稍稍处理的机器,这些就能够获得巨大的收益,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把人集中到一起,用打工厂替代小型的农户,效率就可以提升很多。
可是伴随着产业的升级,特别是机械制造和重工业等的逐步的深入,这样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容易被复制不说,因为大量的产品产生,本身的利润也开始下降。
定海军有无数可以提升效率,获得巨大的收益的,不必纠结于这些方面,同样的,那些最早跟定海军合作,把定海军产品推行到各地的商人,也是定海军支持的对象。
从最初的简单机械,到后面的复杂机械,定海军逐步的从单纯的商品生产,开始产业升级了,主要是提升生产效率,用更少的时间,更低的成本,生产这些产品。
大量更加先进的机械的出现,一些最初级的机械产品,开始的淘汰,并且通过一定的渠道,流入到了北宋,催生了北宋的工业制造和实业的产生。
生产一件机械设备,他所创造的价值,可能是普通商品的成百倍上千倍,而初级的工业产品,在产量更大,同样的机械的效率更高的前提下,开始利润降低。
这也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后世,发达国家转移产能,首先是亚洲四小龙,之后,就是大陆,到了21世纪,伴随着中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在工资和各方面逐步的提升的前提下,又开始向外转移。
本身,这不是正确的发展轨迹,在工业革命开始了之后,可能要成百年之后,才可能出现转移,在最初的时候,工业革命的领军者,一般都会攥紧手中的这些技术,因为这些技术会给他们创造出超额的利润。
专利,似乎也伴随着这个发展而出现,最初,并不是为了传播,而是为了保护,保证先行者的权利,一定程度上面,延缓整个推广的过程。
对于定海军而言,这个过程快了很多,不是按照规律和工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而是跨越性的,只要有一个方面,有突破性的发展,对于整个定海军的发展,都是革命性的,这一点从各种的机器可以看出来,别看只有两三年的时间,定海军的各种产品,最起码更新了六七代,有时候,一个新的机器,用了3个月,就换了,这在后世,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可在定海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就是定海军,这就是跨越式发展的北宋特区,他的发展,本来,就不是以常理能够判断的,他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铁路占据了巨大的资金,不但是北宋的财政资金,还有大量其他的权贵的资金,差不多就是四五千万贯,这基本上把北宋财政和大家族的的资金,基本上都被囊括在其中了。
可是相对于追逐利益的大家族的资金,北宋三司的钱,并不是全部的投入到了铁路建设之中。
铁路建设虽然重要,获利也相当的丰厚,可是这个铁路兴建,并不是全部,利益只是一个方面,对于三司来说,北宋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剩余的为数不多的资金,没有浪费,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之中,确切的说是农业的改革上面。
定海军已经在西北,实现了粮食亩产的倍增,虽然有农田水利的关系,可是更多的是良种和肥料,合理的种植方式,也是提升亩产的关键的。
西北普及农业生产,那是天时地利的事情,西北本身就属于是新占的土地,这个土地上面的所有权人,或者就是西夏权贵,在辽夏之战之中,早就被杀的干干净净了,或者,就是被俘虏的普通人,那些人,基本上都处于最底层,连自身的安全都没办法保证,更别说是土地了。
西北所处的独特的环境,让西北几乎是一片的白纸,在这个白纸上面书画的东西,永远比一个画满了各种图案的纸上面容易的多,也因此,产生了非常惊人的效果。
别的不说,全部3000亩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是新开启的土地,这样的土地上面,平均的亩产达到了4.5石,这个太不科学了。
4.5石,听起来不多,折合成后世的数据,大概也就是在400多斤的样子,别说是吨粮田,就算是普通的产量,也足以碾压他们。
可是在北宋,在这个农业基础还处于愚昧的状态,大部分都是靠天吃饭的时刻,这个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成绩。
要知道,就算是农耕比较发达的地方,通过了多年的培育的,土地也分成了不同的种类,上等水田,永远是最贵的,也是最少的,平均的亩产可以达到3石以上,同样的,经过了两季的话,可以达到5石以上,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古代的农田水利并不完备,再加上一些独特的原因,真正保证可以是上等的水田的,几乎非常的少的,这些也会成为家族传承的关键,在一些家庭出现问题,首先考虑的,往往是销售中下田,上等水田,那是在绝望,或者是彻底的破败的时候的选择。
中下田永远是所有土地之中最多的,中田还可以承受,两季的话,可能收获就是在3石左右,下田就不是一般的差了,除非是真的过不下去了,或者只有下田,否则一般的农夫会的随便的弄一弄,一亩地收个几十斤都算是正常。
可就算是用心来做的下田,他们的产量也会超过一石半,这样的产量,真的不是一般的少。
在西北却可以平均4.5石,或许有农田水利的作用个,可是种植的方法,还有其中使用的一些技术,才是关键。
对于北宋而言,数量最多的,永远是中下等的田,特别是在南方,水并不是问题的前提下,肥料和种植方法就尤为重要,别的不说的,只要亩产能够提升一点点,对于整个北宋的好处就是巨大的。
哪怕到了现在,北宋的粮食生产,迈上了几个台阶,可是对于北宋而言,谁都不会嫌粮食太多了,越多粮食越好,越多粮食,就越稳定。
土地掌握在了民众的手中,虽然大部分都是大户和地主,可是这些人,绝对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哪怕一件事情真的好,也需要一定的好处才可以。
这个扣子不能放,北宋政府不会给他们更多的好处,因为这是无底洞,甚至某种情况下,给了他们好处,这个好处到底有多少,能够落到实处,这就不知道了。
北宋之前是没有钱,好容易挤出来的钱,大部分都会支持一些农田水利建设,这就如同叶清臣那样,在从赵信哪里获得了足够的资金之后,直接就投入了北方农田水利建设。
这样的投入,或许最大的好处,是落到了大地主的身上,可是普通的民众也可以获利,最关键的是,这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一个农田水利的修缮,最少可以坚持很长的时间,比如说几年的时间,同样的,对于自然灾害,也是一个缓解。
现在,水利工程的修建,到了一定的程度,再修建,也没有太多的好处,反而耗费巨大,这种情况下,这些钱就可以投入到补贴的领域,这个领域必须要刻意的控制,比如说,多放在最底层的身上。
扶植和支持底层的民众,一亩地不用多了,几十文的样子,就可以产生效果,200万贯,就可以支持最少4000万亩的土地,哪怕这些土地,能够增加半石的产量,对于整个北宋来说,也是一个促进。
当然了,按照西北的数据,对于上田来说,提升或许不明显,中田提升个1石,下田提升个1石半,也是可以的,这样的提升就非常明显。
北宋看中的不是这些,投入到这些底层农户的资金,更多的是为了穿针引线,如果,整个北宋,超过9亿亩的土地,都可以达到西北的产量,整个北宋的粮食产量,将会上升到一个可怕的高度,而不是现在,平均亩产,恐怕连2石都不到,粮食在很长时间的,成为了北宋的制约。
完全不应该出现在北宋这个时间段的计划,就这么的被三司发扬光大,别说是三司还有沉量资金,就算是没有,集中整个国家的财富,用于时间差,投入到大型的建设之中,对于整个国家的提升也是明显的,这是后世的套路。
历史上,解放之中的中国,就是这么做的,很长一段时间之中,利用工农业的剪刀差,借助着农业补贴工业,然后集中资金开启工业,并且完善了整个中国的基础话工业,为之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宋这样做,只是被动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是实际上,在之后的时间之中,北宋的发展丝毫都不慢,并没有因为定海军的倾销,而走入到停滞之中。
这跟北宋本身比较开放,工商业都非常发达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定海军也没有进行搜刮,他的倾销,是做了一定的考虑,有一定的底线,到了一定的程度,不会肆意扩张的。
高速的发展,带来的是收入的激增,各方面的社会都比较稳定,底层生活不下去的人民,逐步被定海军更高条件给吸引,只要愿意去劳动的,都有一口饭吃,而上层,只要勤劳就会有收益,社会矛盾开始缓和的,因为土地兼并而出现的问题也缓解,特别是幽州的收回,给北宋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以前,如同梦魔一样的辽国,就这么的被打败了,北宋成为了整个东亚第一的势力。
这带来的变化非常的巨大,无论是从实质上面的收益,还是从成就感和国民满意度上面,北宋都是不错的,社会矛盾被明显的改变,再加上一些不错的管理掌握着朝堂,整个朝堂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发展的势头,一直都在延续,在三司做出来报告和计划,准备明年更好的发展之后,很多聪明一点的官员,已经认识到了将来,从事哪一个方面,更加的适合。
时间,就这么的快速的过去了,从高层到地方,整个北宋主流的声音就是建设,无论是农田水利建设,还是各种铁路的建设,总之,只要争取到一个,对于地方的发展就是巨大的,而财富的增加,也带来的商业的继续繁盛,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促进。
庆历七年到来的时候,北宋的各方面的情况都非常好,大量的资金投入进去,并且展现了效果,铁路因为修建的关系,还没有显现,可是之前的铁路,加上农业的投入,已经初见成效,北方和西北,大量的新增土地,造成了收入上面的激增,这些都促进了北宋的各方面向好,有钱了就好办事,不用拆东墙补西墙,不用8个盖子盖10个瓶子,就算是一些庸才,也可以游刃有余的治理,跟别说,北宋的官员,基本上的管理都是在水准之上。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刻,原来,比较经常出现的定海军,却逐步的消失在了主流的视野之中,虽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定海军的产品,可是复制品,还有地方的投资,逐步的出现,开始蚕食定海军的市场,定海军已经不如以前那样了掌控着市场上面的所有的产品了。
是定海军被削弱了,还是定海军在各个方面都被限制了,不是的,定海军实际上,发展的不错,只不过有目的的进行收缩。
对于这些产品,本来占据市场的定海军,逐步的放开了市场,并不代表着定海军的利润在下降。
在工业化的最初级的阶段,一些最简单的工业,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因为最开始,定海军有赵信这么一个穿越者,对于一切的发展都非常的清楚,却也必须要在一点一滴之中,逐步的建设,最终才能够产生效果。
如果全部依靠赵信一个人,就算他是三头六臂的孙悟空,也别想把一切的事情都给办好了。
只要利用后世的理论,用一些流水线,或者是稍稍处理的机器,这些就能够获得巨大的收益,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把人集中到一起,用打工厂替代小型的农户,效率就可以提升很多。
可是伴随着产业的升级,特别是机械制造和重工业等的逐步的深入,这样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容易被复制不说,因为大量的产品产生,本身的利润也开始下降。
定海军有无数可以提升效率,获得巨大的收益的,不必纠结于这些方面,同样的,那些最早跟定海军合作,把定海军产品推行到各地的商人,也是定海军支持的对象。
从最初的简单机械,到后面的复杂机械,定海军逐步的从单纯的商品生产,开始产业升级了,主要是提升生产效率,用更少的时间,更低的成本,生产这些产品。
大量更加先进的机械的出现,一些最初级的机械产品,开始的淘汰,并且通过一定的渠道,流入到了北宋,催生了北宋的工业制造和实业的产生。
生产一件机械设备,他所创造的价值,可能是普通商品的成百倍上千倍,而初级的工业产品,在产量更大,同样的机械的效率更高的前提下,开始利润降低。
这也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后世,发达国家转移产能,首先是亚洲四小龙,之后,就是大陆,到了21世纪,伴随着中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在工资和各方面逐步的提升的前提下,又开始向外转移。
本身,这不是正确的发展轨迹,在工业革命开始了之后,可能要成百年之后,才可能出现转移,在最初的时候,工业革命的领军者,一般都会攥紧手中的这些技术,因为这些技术会给他们创造出超额的利润。
专利,似乎也伴随着这个发展而出现,最初,并不是为了传播,而是为了保护,保证先行者的权利,一定程度上面,延缓整个推广的过程。
对于定海军而言,这个过程快了很多,不是按照规律和工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而是跨越性的,只要有一个方面,有突破性的发展,对于整个定海军的发展,都是革命性的,这一点从各种的机器可以看出来,别看只有两三年的时间,定海军的各种产品,最起码更新了六七代,有时候,一个新的机器,用了3个月,就换了,这在后世,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可在定海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就是定海军,这就是跨越式发展的北宋特区,他的发展,本来,就不是以常理能够判断的,他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