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进度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韩琦很满意,他满意的不是桥梁的修筑,桥梁的修筑,不过是一个热闹,对于修建桥梁,他并不懂得,可是其他方面他懂得不少。
在观测这个铁路的时候,居然还有起重机这样的意外收获,哪怕是简单的了解,也知道,可以节约棱堡三分之一的时间,这对于已经认识到了棱堡的好处的韩琦非常重要,在肯定的回答了韩琦,关于预制件的问题,给棱堡的修筑,提供一些预制件的支持之后,赵信还提出的另外一个解决的方案。
之前,赵信给韩琦的,是一个完整版的棱堡,甚至,跨过了棱堡从雏形到成熟的过程,直接给的就是最成熟的棱堡。
哪怕经过了一些调整和统筹,极大的降低了修建的难度,在完成一个棱堡的修建,都需要三四十天,如果天公不作美,浪费个十几二十天的时间,也算是正常的。
韩琦之前提出了预制件,这让赵信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给出了一个半成品的棱堡。
这种半成品的棱堡,就是把一些不必要的地方,都给去掉,不考虑内部的一些设置,用最简单,甚至是临时木板的结构,而不是防护性的东西,构筑棱堡内部。
外侧,只是修建墙体就好了,这样下来的棱堡简称的速度,甚至可以提升一倍,最多15天时间,就可以完工。
这种半成品,他们的防护程度会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可是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棱堡的强大是全方位的,精巧的设计,内部的空间,还有灵活多变防守方法,都是棱堡的强大之地,可是真正树立棱堡的强悍的,永远是在棱堡的城墙上面。
一个25米以上高度的城墙,是棱堡强悍的原因之一,哪怕没有内部的布置,不能够灵活的运用,可单凭的城墙,就足以让棱堡拥有强大的防护能力。
不过少了内部的布置,单纯只有城墙的话,棱堡的防御能力,最少减少了三分之二,也不是永远无法攻占的,
那又什么问题,再怎么简化的棱堡,也不是10倍,甚至20倍能够简单攻下的的,单纯攻占城墙来说,就需要付出守军5被,甚至是10倍伤亡,才有可能攻占下来棱堡。
赵信不过是随口一说,既然韩琦都想要用预制件来简化棱堡的修建过程了,那不如再简化一些,在关键地方,这种半成品的棱堡,可以很快的发挥作用,在战场上面,起到不小的战术作用。
可是在他详细的跟韩琦一说的时候,却没想到,韩琦的眼直接亮了。
不同于赵信的不同军务,韩琦可是从沙场上面,走出来的文官,大大小小参加过的战争,不知道凡几。
棱堡很强大,这一点,在西北之战,已经着实的见证过,可是隐隐,韩琦总感觉有些浪费。
一个永远无法攻破的堡垒,在防御作战上面,是不错,可是这样的防御,对于战术上面,就不太适合了,命名知道无法攻陷的堡垒,又有多少人会去攻击呢?
可是这么一个半成品,看起来,防御是下降了,可是战术作用,却提升了。
一个棱堡,500人标准,最少消耗的2500人,真的布置了10个棱堡,这就是2.5万人,这些可不是简单的炮灰,这些全部是精锐,哪怕是三国之中最强的,辽国,也不可能面部改色的,让大量精锐,就这么消耗。
同样的,修建速度快,减少了内部布置,耗费也减少了很多,单纯外墙,可能投入只有1500贯,甚至因为节约的问题,未来要形成完整版的,会浪费个300到500贯,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浪费的行为的,效率提升了的,效果也提升了,韩琦这样的统帅,从来不认为,永远无法攻陷的最好。
在实际应用之中,两军对垒的时候,考验指挥官的,就是如何更加精准的利用军队。
慈不掌兵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真正能够成为统帅的,从来都不会惧怕牺牲,在关键的时刻的,甚至可以牺牲一部分人。
一将成功万骨枯,用一部分的军队,消耗对手,这才是统帅应该干的,一比二都有人愿意了,更别说一比五。
500消耗2500人,甚至更多,任何一个统帅都会做出这样的兑换的的,除非是一些关键性的地方,一旦放弃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的。
听完了韩琦的讲述之后,赵信忍不住叹息一声,果然,他不适合当统帅,这么冷血的布置,他真的做不出来,可是仔细一想的,韩琦所说的非常有道理。
用一些虽然强大,却不是攻占不了的防护,来吸引对方来攻,防御战,永远是防守者比较轻松,一个永远无法攻占的防御,对方也会想尽千方百计的,绕过这些。
可是用一层层的防御,层层削弱对方的攻击,当真的到决战战场的时候,敌人已经被消耗到了极点了,当然战无不胜了。
关于军事上面,赵信没有多少的发言权,他最多只能够建议,韩琦既然觉得这样做很好,那就这么做的,反正不管现在,北宋怎么发展,都不会出现问题的,有长弓和棱堡打底,就算是最强悍的蒙古打过来都不怕,更别说远远不如的辽国。
一座比较咽喉,却不算很重要的桥梁,就在赵信和韩琦的眼皮底下,开始慢慢的完工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工地,在整个应天府到汴粱的300多里范围之中,类似的工地还有很多。
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就是因为,这他是最适合繁衍的地方,有城市的地方,必然有水,必然有河流,中原因为黄河的出现,水网密集程度不如的江南的那么的发达,可是在一条直线上面,每隔三五里,就有一条河道,这也算是正常的,有些时候,甚至会近到一两里。
在整个铁路施工的路线上面,大大小小的河流,最长的和最短的,甚至差了10倍以上的距离。
这些提前施工的,将会决定了整个工期的进行程度,而在春节过后,伴随着一座座的桥梁的逐步完工,铁轨的铺设工作也已经开始了。
在300里的距离之中,一共被分成了10个标段,每一个标段不过是30里的距离,然后招募了大量的壮年劳力,进行施工。
修建铁路,在这个时代,几乎全部是要劳力来执行。
铁路最重要的就是各种的建筑材料,枕木,还是有铁轨,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是有便利的交通状况,单独的铁轨并不沉重,按照后世的标准,12米一根的铁轨,平均每米的重量在25公斤左右,也就是说,一节12米的铁轨,也就是300公斤,这基本上一个两轮马车,可以拉起两根。
四轮马车,可以拉的更多,差不多能够拉起六七跟,只不过那样马车,对于道路的要求非常的高,按照之前的计划,整个工程部门,大量征集的马和马车开启了原料的运输。
能够本地解决的就本地解决,比如说,就近开设了沙场和石头场,甚至一部分的砖厂,为此,甚至泄露了一些技术,让红砖开始逐步的出现在在北宋。
对于这些,赵信基本上是不在意的,实际上,类似水泥,砖头这样的基础建筑材料,如果当运输的成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根本无法占据市场,一般水泥厂的辐射范围有几百里,不超过1000里,可是砖厂,就基本上是城市的附近了。
一块几分钱,甚至更少的利润,当运输成本激增的前提下,直接会让这个厂黄掉。
类似水泥和砖头这样的基础的建筑材料,在逐步的发展之中,赵信是准备放开的,比如说,水泥的配方,就已经交给了北宋,逐步放开这个配方,只是专注于高端。
铁路的修建,除了水泥砖头和枕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铁轨了,这个,是没办法放开的,也只有丁海军的钢铁厂,才能够生产铁轨。
这些铁轨需要通过水运,从丁海军运送过来,其中会在洪泽湖进行中转。
应天府到汴粱的铁路,通过的河流不少,可是能够通行的,只有汴河和少数大一点的支流。
汴河属于是的北宋京杭大运河体系的一员,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遏制住咽喉的,这一条铁路的修建,就是为了缓解这一切。
刚刚过了春节,寒冷的北国,冰雪还没有完全的融化,可是在破冰船的帮助下,汴河已经可以保持通航了。
这倒是帮助了这个铁路的建设,汴河在除了冬季之外的其他季节,都是繁忙无比的,到处都挤满了船只,要想在中间运送铁轨和其他的建筑物资,是非常困难。
一条150公里长铁路,两根铁轨就是300公里,一米25公斤,公里就是25吨,总共需要铁轨就是7500吨,加上其他的铁器和物资,总共的运输量最少在5万吨以上。
这个运输量,对于本就繁忙的汴河来说,在寻常的时间,简直是噩梦,恐怕要把各种的物资运送上来,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现在,几乎独占的前提下,大量物资,通过水运,运送到了各个港口,以这些港口为节点,建设了大量的仓库,从定海军运输过来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了这些仓库,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约时间,让每一个铁轨从港口运送到工地的距离,不超过50里,这对于整个铁路的兴建,也是一件很有好处的事情。
相对于白天施工,晚上就停下来的其中体系,其他的工程队,几乎是日夜赶工,特别是最简单的土方,他甚至会工作到晚上,在一些马灯的灯光照耀下继续进行。
如果有一个航拍的无人机在的话,就可以看到,300多里的距离之中,无数人员在这里夜以继日的挥洒着汗水,正是他们的努力,一个划时代的工程正在快速的完成。
在这中间,还有一个更大的统筹体系,他们几乎如同润滑油一样,融入到了整个铁路的兴建之中,通过快马,把整条铁路的施工状况,汇总协调所,通过计算和协调,调配整体修建的速度。
比如说,一些小一点桥梁,会放少一些人,慢慢的完成修建,一些大一点的,会多放人。
当然了,其中也有例外的,赵信他们观察的这个桥梁,就是一个例外,这个比较小的桥梁,本身的建筑优先级,远低于的其他的,甚至起重机也会在一周之后抵达,一周之后,才是它建设的高峰。
赵信和韩琦的到来,改变了这个进程,让它提早了也一个星期,不可避免的,对整体的计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一个最长不过是十几米的桥梁,对于全局的影响并不大,先修建就修建了的,只要稍稍的调整,最终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实际上,现在的施工进度,远比计划的更快,较为发达的水运系统,没有阻挡的独立运输,再加上因为出色的待遇和伙食,所激发的劳力们的积极性。
这个时代,普通的农民,还是比较淳朴,要到大城市和繁忙的港口,才能够找到100文一天的工作,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而且伙食的标准还非常的高,这种情况之下,这些淳朴的农民,当然会拼命的工作了。
如果没有统筹的话,这样的拼命工作,根本无法提升效率,每一段都有固定的工期,你这边提升了,那边不提升,也是没有办法,一些桥梁,都是有固定的时间的,不是说调整就可以调整的。
可是有了统筹就不一样了,最少布置了120个统筹人员,在这个工程上面,他们会通过快马,进行联络和数据计算,然后找出最适合的施工方法,甚至有时候,一两天的时间,就会有上千的劳力,调整工作的地点,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整个铁路,分成了十几个段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效率不低的,原定,可能需要的3个月时间,才能够修建完成的铁路,可能不超过2个月的时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修建完成,这样的效率,非常的高。
韩琦很满意,他满意的不是桥梁的修筑,桥梁的修筑,不过是一个热闹,对于修建桥梁,他并不懂得,可是其他方面他懂得不少。
在观测这个铁路的时候,居然还有起重机这样的意外收获,哪怕是简单的了解,也知道,可以节约棱堡三分之一的时间,这对于已经认识到了棱堡的好处的韩琦非常重要,在肯定的回答了韩琦,关于预制件的问题,给棱堡的修筑,提供一些预制件的支持之后,赵信还提出的另外一个解决的方案。
之前,赵信给韩琦的,是一个完整版的棱堡,甚至,跨过了棱堡从雏形到成熟的过程,直接给的就是最成熟的棱堡。
哪怕经过了一些调整和统筹,极大的降低了修建的难度,在完成一个棱堡的修建,都需要三四十天,如果天公不作美,浪费个十几二十天的时间,也算是正常的。
韩琦之前提出了预制件,这让赵信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给出了一个半成品的棱堡。
这种半成品的棱堡,就是把一些不必要的地方,都给去掉,不考虑内部的一些设置,用最简单,甚至是临时木板的结构,而不是防护性的东西,构筑棱堡内部。
外侧,只是修建墙体就好了,这样下来的棱堡简称的速度,甚至可以提升一倍,最多15天时间,就可以完工。
这种半成品,他们的防护程度会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可是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棱堡的强大是全方位的,精巧的设计,内部的空间,还有灵活多变防守方法,都是棱堡的强大之地,可是真正树立棱堡的强悍的,永远是在棱堡的城墙上面。
一个25米以上高度的城墙,是棱堡强悍的原因之一,哪怕没有内部的布置,不能够灵活的运用,可单凭的城墙,就足以让棱堡拥有强大的防护能力。
不过少了内部的布置,单纯只有城墙的话,棱堡的防御能力,最少减少了三分之二,也不是永远无法攻占的,
那又什么问题,再怎么简化的棱堡,也不是10倍,甚至20倍能够简单攻下的的,单纯攻占城墙来说,就需要付出守军5被,甚至是10倍伤亡,才有可能攻占下来棱堡。
赵信不过是随口一说,既然韩琦都想要用预制件来简化棱堡的修建过程了,那不如再简化一些,在关键地方,这种半成品的棱堡,可以很快的发挥作用,在战场上面,起到不小的战术作用。
可是在他详细的跟韩琦一说的时候,却没想到,韩琦的眼直接亮了。
不同于赵信的不同军务,韩琦可是从沙场上面,走出来的文官,大大小小参加过的战争,不知道凡几。
棱堡很强大,这一点,在西北之战,已经着实的见证过,可是隐隐,韩琦总感觉有些浪费。
一个永远无法攻破的堡垒,在防御作战上面,是不错,可是这样的防御,对于战术上面,就不太适合了,命名知道无法攻陷的堡垒,又有多少人会去攻击呢?
可是这么一个半成品,看起来,防御是下降了,可是战术作用,却提升了。
一个棱堡,500人标准,最少消耗的2500人,真的布置了10个棱堡,这就是2.5万人,这些可不是简单的炮灰,这些全部是精锐,哪怕是三国之中最强的,辽国,也不可能面部改色的,让大量精锐,就这么消耗。
同样的,修建速度快,减少了内部布置,耗费也减少了很多,单纯外墙,可能投入只有1500贯,甚至因为节约的问题,未来要形成完整版的,会浪费个300到500贯,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浪费的行为的,效率提升了的,效果也提升了,韩琦这样的统帅,从来不认为,永远无法攻陷的最好。
在实际应用之中,两军对垒的时候,考验指挥官的,就是如何更加精准的利用军队。
慈不掌兵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真正能够成为统帅的,从来都不会惧怕牺牲,在关键的时刻的,甚至可以牺牲一部分人。
一将成功万骨枯,用一部分的军队,消耗对手,这才是统帅应该干的,一比二都有人愿意了,更别说一比五。
500消耗2500人,甚至更多,任何一个统帅都会做出这样的兑换的的,除非是一些关键性的地方,一旦放弃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的。
听完了韩琦的讲述之后,赵信忍不住叹息一声,果然,他不适合当统帅,这么冷血的布置,他真的做不出来,可是仔细一想的,韩琦所说的非常有道理。
用一些虽然强大,却不是攻占不了的防护,来吸引对方来攻,防御战,永远是防守者比较轻松,一个永远无法攻占的防御,对方也会想尽千方百计的,绕过这些。
可是用一层层的防御,层层削弱对方的攻击,当真的到决战战场的时候,敌人已经被消耗到了极点了,当然战无不胜了。
关于军事上面,赵信没有多少的发言权,他最多只能够建议,韩琦既然觉得这样做很好,那就这么做的,反正不管现在,北宋怎么发展,都不会出现问题的,有长弓和棱堡打底,就算是最强悍的蒙古打过来都不怕,更别说远远不如的辽国。
一座比较咽喉,却不算很重要的桥梁,就在赵信和韩琦的眼皮底下,开始慢慢的完工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工地,在整个应天府到汴粱的300多里范围之中,类似的工地还有很多。
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就是因为,这他是最适合繁衍的地方,有城市的地方,必然有水,必然有河流,中原因为黄河的出现,水网密集程度不如的江南的那么的发达,可是在一条直线上面,每隔三五里,就有一条河道,这也算是正常的,有些时候,甚至会近到一两里。
在整个铁路施工的路线上面,大大小小的河流,最长的和最短的,甚至差了10倍以上的距离。
这些提前施工的,将会决定了整个工期的进行程度,而在春节过后,伴随着一座座的桥梁的逐步完工,铁轨的铺设工作也已经开始了。
在300里的距离之中,一共被分成了10个标段,每一个标段不过是30里的距离,然后招募了大量的壮年劳力,进行施工。
修建铁路,在这个时代,几乎全部是要劳力来执行。
铁路最重要的就是各种的建筑材料,枕木,还是有铁轨,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是有便利的交通状况,单独的铁轨并不沉重,按照后世的标准,12米一根的铁轨,平均每米的重量在25公斤左右,也就是说,一节12米的铁轨,也就是300公斤,这基本上一个两轮马车,可以拉起两根。
四轮马车,可以拉的更多,差不多能够拉起六七跟,只不过那样马车,对于道路的要求非常的高,按照之前的计划,整个工程部门,大量征集的马和马车开启了原料的运输。
能够本地解决的就本地解决,比如说,就近开设了沙场和石头场,甚至一部分的砖厂,为此,甚至泄露了一些技术,让红砖开始逐步的出现在在北宋。
对于这些,赵信基本上是不在意的,实际上,类似水泥,砖头这样的基础建筑材料,如果当运输的成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根本无法占据市场,一般水泥厂的辐射范围有几百里,不超过1000里,可是砖厂,就基本上是城市的附近了。
一块几分钱,甚至更少的利润,当运输成本激增的前提下,直接会让这个厂黄掉。
类似水泥和砖头这样的基础的建筑材料,在逐步的发展之中,赵信是准备放开的,比如说,水泥的配方,就已经交给了北宋,逐步放开这个配方,只是专注于高端。
铁路的修建,除了水泥砖头和枕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铁轨了,这个,是没办法放开的,也只有丁海军的钢铁厂,才能够生产铁轨。
这些铁轨需要通过水运,从丁海军运送过来,其中会在洪泽湖进行中转。
应天府到汴粱的铁路,通过的河流不少,可是能够通行的,只有汴河和少数大一点的支流。
汴河属于是的北宋京杭大运河体系的一员,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遏制住咽喉的,这一条铁路的修建,就是为了缓解这一切。
刚刚过了春节,寒冷的北国,冰雪还没有完全的融化,可是在破冰船的帮助下,汴河已经可以保持通航了。
这倒是帮助了这个铁路的建设,汴河在除了冬季之外的其他季节,都是繁忙无比的,到处都挤满了船只,要想在中间运送铁轨和其他的建筑物资,是非常困难。
一条150公里长铁路,两根铁轨就是300公里,一米25公斤,公里就是25吨,总共需要铁轨就是7500吨,加上其他的铁器和物资,总共的运输量最少在5万吨以上。
这个运输量,对于本就繁忙的汴河来说,在寻常的时间,简直是噩梦,恐怕要把各种的物资运送上来,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现在,几乎独占的前提下,大量物资,通过水运,运送到了各个港口,以这些港口为节点,建设了大量的仓库,从定海军运输过来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了这些仓库,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约时间,让每一个铁轨从港口运送到工地的距离,不超过50里,这对于整个铁路的兴建,也是一件很有好处的事情。
相对于白天施工,晚上就停下来的其中体系,其他的工程队,几乎是日夜赶工,特别是最简单的土方,他甚至会工作到晚上,在一些马灯的灯光照耀下继续进行。
如果有一个航拍的无人机在的话,就可以看到,300多里的距离之中,无数人员在这里夜以继日的挥洒着汗水,正是他们的努力,一个划时代的工程正在快速的完成。
在这中间,还有一个更大的统筹体系,他们几乎如同润滑油一样,融入到了整个铁路的兴建之中,通过快马,把整条铁路的施工状况,汇总协调所,通过计算和协调,调配整体修建的速度。
比如说,一些小一点桥梁,会放少一些人,慢慢的完成修建,一些大一点的,会多放人。
当然了,其中也有例外的,赵信他们观察的这个桥梁,就是一个例外,这个比较小的桥梁,本身的建筑优先级,远低于的其他的,甚至起重机也会在一周之后抵达,一周之后,才是它建设的高峰。
赵信和韩琦的到来,改变了这个进程,让它提早了也一个星期,不可避免的,对整体的计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一个最长不过是十几米的桥梁,对于全局的影响并不大,先修建就修建了的,只要稍稍的调整,最终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实际上,现在的施工进度,远比计划的更快,较为发达的水运系统,没有阻挡的独立运输,再加上因为出色的待遇和伙食,所激发的劳力们的积极性。
这个时代,普通的农民,还是比较淳朴,要到大城市和繁忙的港口,才能够找到100文一天的工作,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而且伙食的标准还非常的高,这种情况之下,这些淳朴的农民,当然会拼命的工作了。
如果没有统筹的话,这样的拼命工作,根本无法提升效率,每一段都有固定的工期,你这边提升了,那边不提升,也是没有办法,一些桥梁,都是有固定的时间的,不是说调整就可以调整的。
可是有了统筹就不一样了,最少布置了120个统筹人员,在这个工程上面,他们会通过快马,进行联络和数据计算,然后找出最适合的施工方法,甚至有时候,一两天的时间,就会有上千的劳力,调整工作的地点,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整个铁路,分成了十几个段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效率不低的,原定,可能需要的3个月时间,才能够修建完成的铁路,可能不超过2个月的时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修建完成,这样的效率,非常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