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汉家儿郎不言休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寒门称王最新章节!
本章对某些精英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呵呵
~~~~~~~
信都城军营内,鲜血流淌一地,所有反抗后才被迫投降的胡人俘虏,没有获得王烈的宽恕,全部被枭首示众。
不是王烈嗜杀,现在就算他想给这些俘虏一个活命的机会,送他们去幽州当苦力,但也没有这个时间。
而若将他们留在城中,这数千人一旦趁敌人来袭的时候发动兵变,事情将不堪设想。
所以王烈宁愿直接把他们全部处死,也不会给敌人一点机会。
当然,王烈不会浪费一点资源,这些胡人的尸首全部掩埋后,所有割下的人头暂且用石灰腌制装进盒子里,反正现在天气寒冷,不怕*,只待这次事了,以后再垒就京观,震慑敌军。
而那穆萨和的兄弟寒林,则带领那数百名投诚的士兵,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王烈的认同,正式获得了狂澜军的身份。
只待这次战斗结束后,回到幽州就编入狂澜军的军籍,不过暂时他们还要身穿匈奴汉国的军装,以在明日协助狂澜军诓骗来自襄国城的使者,寒林也十分愿意做这种事情。
这个家伙却与他兄长穆萨和一样,都是表面粗豪,心思细密的人,知道自己以投诚者的身份加入狂澜军,就算是王烈因为穆萨和的关系看重他,但也并不能服众,所以能有协助狂澜军立功的事情,他却很愿意去做。
处理好军队的事情。城内的居民也都情绪安定,对狂澜军的到来也表示出了很大的热情。
一直以来,信都由于被当做后方粮食、物资基地的原因,城内百姓并不太多。不过四五千户,三、四万人,和扶柳县却是相当。
但与扶柳县不同,这里因为经历的战乱较少,所以城内居民多是居住了几十年的北地的老户,表面上服从了石勒的管制,但内心却对大晋的忠诚度很高。
甚至在王烈大军刚刚入城时,城内的百姓就自发的组织起来,主动帮助狂澜军将士抓捕流窜到街巷和民居内的胡人残余。
在战斗结束后,王烈却是命人张贴出安民告示。同时将军营内囤积的粮草、物资发放给一干居民。对于协助狂澜军战斗的百姓更是发放了银钱安抚。并连夜在城中县衙接见城中百姓的长者,安慰这些曾经的汉家子民。
对于这些居民来说,能亲眼看见大晋的军队光复自己的城市。却是激动不已。
这种激动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欢迎,更是一种翘首以盼情绪的发泄。
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人,更是不顾年迈,连夜起床,带着家人送来热汤、面饼和被褥犒军。
当他们知道面前站着的这个还带着一脸稚气的少年,就是狂澜军的统领、大晋的镇东将军王烈时,却都拜倒在地,连声称赞王烈是大晋的英雄,是汉家百姓的希望。
王烈忙扶起那些老者,他本是个冷静的性格。可看着这些年纪已经最小都已经五六十岁的老者眼中闪烁的浑浊泪水,和那因为激动而不断颤抖的瘦弱身躯,心下却是感慨不已:“能拥有这样一群心向故土、坚守自己血脉、对大晋不离不弃的百姓,是何等之幸?可就是这样,偏安江左的琅琊王等人竟然还不思北上、内斗不断,甚至还故意打压祖逖这样的志在恢复中原的民族英雄,真是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想到这一点,王烈扶着那老者的手掌也禁不住颤抖起来,他不是扶不住这老者,而是心有愤懑,更怕自己承担不住这些汉家百姓的希望,有愧于他们的寄托。
要知道,不单单是现在,再过几十年,恒温北伐到洛阳,依然还有无数汉家父老,扶老携幼,泪流满面的来拜见朝廷的大军。希望朝廷大军能收服中原,恢复汉家江山。
可是,一旦这些老者老去,他们的子女也慢慢沧桑,新一代的人又不断被胡虏文人和历史所洗脑,那么那些年轻人,也必将不再心属汉家,到时候就算有什么所谓的一代英主、名臣北伐中原,那汉家的血脉也已经消失融合,所光复的其实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些心怀故土的百姓。
而就在这时间无情的流逝中,汉人血脉的内的热血与勇武也正是这样一点点被消磨殆尽,这一点却是王烈绝对不能置之不理的。
后世,已经有太多的卖国贼和所谓精英,迫不及待的用自己所谓的“普世观”来出卖国家和祖宗,或者用什么“爱国不爱d”的说辞来掩饰自己甘为异族走狗、为胡虏摇旗呐喊的真相。
当然,王烈并不是认为后世那些受了这些人蛊惑,对汉家认同渐少的百姓哪里有什么不好。反而他一直认为,这些人之所以被蛊惑,正是一个民族上层统治阶级所造成的,是那些不思进取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贪墨与腐化,不断打消、泯灭着爱国者的激情,扼杀着这个本来擅长骑射,以武立国的民族体内那越来越少的血性。
而正是因为这样,少数出卖祖宗的走狗们,才有机会用他们粉饰出的说辞来欺骗更多的民众,抹杀民众的血性。
而一旦彻底失去这份血性,那么这个民族也就无所谓被谁统治,那些卖国贼与走狗精英就会弹冠相庆,尽管说起来他们其实也不过是异族统治者胯下的一堆狗屎罢了。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如果一个国家真出现这种情况,才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彻底的悲哀!!!
所以,看着眼前的汉家百姓,王烈心中却明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不像后世那般快要病入膏,至少那些卖国贼和精英还要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自己的真正目的,还不敢肆意践踏这个民族的血性与尊严。
而王烈,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这份难得的底线。
眼见王烈面色激动。似有落泪的景象,那几十个老者也是哭的愈发哀恸。
王烈却是忙亲手、一个个扶起那些跪地的父老,然后叫狂澜军的士兵扶好这些百姓,自己和段末坯等军官,面对他们,庄重的行了一个半跪的军礼。
这军礼,是为在困境和黑暗中依然坚守自己信仰的百姓所敬。
这一刻,王烈心情激荡,就连段末坯也是心有感慨,暗叹汉家的凝聚力之强。心下也更坚定一定要让鲜卑。至少是自己的段氏鲜卑汉化。成为这个值得骄傲的民族的一份子。
那几十个老者眼见王烈他们如此,却连忙哭着再次拜倒,口称:“将军大义。我等不能受你一礼。只盼你能早日克复中原,还我汉家朗朗江山。”
王烈再次扶起他们,然后认真道:“诸位长者,不要如此客气,今日我狂澜军来此,代表的是朝廷,更代表的是我北地诸民,所以你们是我们的父老,是我们的亲人,而我和这些人都是你们的子弟。子弟兵!自家父老亲人怎可拜自己的子弟呢?
诸位父老心中所想,烈亦知道,而烈既然敢带着健儿深入虎穴,就是为解救诸位父老而来。我们虽然要面对胡虏残暴,但却永远不会低头屈服,我们就是要让那些偏安的士族豪强们看一看,似我王烈这等小卒,也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而诸位父老,就是我王烈,和我身后这般士兵,坚持到底的勇气!”
众人一听此话,只觉得体内热血澎湃,什么叫男儿,什么叫质朴的豪言,王烈这番话却让身后那些自命硬汉的狂澜军骑士都忍不住心头一软、泪洒战袍。
是啊,这一刻,他们的中很多人才真正明白了自己当兵的意义。
当兵,不只是为自己活下去,还要保护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父母妻儿,还有这些沦陷在敌穴一直期待他们的汉家父老。
如此,才不愧是好男儿,才对的起这八尺男儿之身。
眼看着一脸坚定的王烈,和他身后意气风发的狂澜军健儿,那几十个老者更是哭的不能自抑,这泪水却不再只是软弱,而是期盼,更是一个民族奋起时的哀恸!
片刻,其中一个最有名望的长者握着王烈的手道:“自信都沦陷敌手,先后数次易主,我等苦盼朝廷大军前来,没有为国尽忠,就是等待这一日。而且,这些年来,我唯恐看不到这一日,夜夜垂泪,今日终得偿夙愿。否则,我就算入土也难心安。
今日,有幸得见将军,更听得这般壮语,我等就算即刻死了,也是心甘,这小子却是是我的幼子,也是我唯一的儿子,今年已经十八之龄,也算是身强体壮,自幼随我念书,也算是识文断字,今日我就把他交给将军你,请将军您一定收下他,让他为您马前之卒,为光复我汉家河山尽忠。”
说完,拉过来一个高大结实的少年,对那少年道:“痴儿,还不快跪下见过你主公!”
那少年却立刻拜倒道:“见过主公,请主公收留!”
王烈忙扶起那少年道:“很好,可是参军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而且我狂澜军军纪严明,将来上战场没有命令决不能后退,稍有闪失就会丢掉性命,你就不怕么?”
其实王烈也是听这少年是家中独子,心里不忍让这长者有老年丧子、断了香火的危险,但又不好直接婉拒长者的热情,这才如此说,想让这少年自己知难而退。
却没想到这少年道:“死?我当然怕死,可是我有信心活下来,我也下过功夫学过武功,而且主公您这些手下,哪一个不是一样,我又有何惧?”
听见少年这话,在一瞬间,王烈脑子里嗡了一下,看着那一脸坚定的少年,王烈似乎看见了曾经的自己,那个单骑去蓟城投军,怀着博取一个好出身,带领青山村的兄弟姐妹在这乱世闯荡出一片天地的想法。
那个一样无所畏惧的少年。在面对招募军卒的段阙时,不也是一样的回答?
当日的幽州蓟城,段阙看着年少英武的王烈,却笑着问他:“少年郎。你多大了?”
王烈牵着黑龙,也是一脸自豪微笑:“十六……但马上就过十七岁生日了。”
段阙见他这般模样,却叹息道:“这么小怎么就来当兵,也真是难为你了,唉……不过也是,当兵起码能吃饱饭……”
片刻才道:“我且问你,少年郎,你可怕死么?”
王烈一咧嘴,笑道:“我怕死!所以我会好好活下来!”
为了能在这乱世活命,他学得一身的骑射,脑子里更带着那多少有些幼稚的开天辟地的理想。
段阙抬头看了一眼面前目光坚定的少年。忽然笑了起来:“每个人都想活下来。我老段也想活下来。可是活下来不是吹吹牛皮就行的。不过没哪个新兵敢对我段阙说他怕死,你还是第一个呢!好小子,我到看你是个汉子。你就来我这一队吧!”
转眼间,数年过去,段阙已经英勇牺牲,王烈践行了自己的话语,好好的活了下来,但他却知道,有多少人,已经为,或者正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死去!
而面前这个同样自信满满的少年,不正如他当日一般?王烈却是心有所感。拍了拍少年的肩膀道:“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忙道:“我叫杨彦之。”
王烈点点头道:“好,彦之,你是第一个敢告诉我你拍死的士兵,不过这很好,怕死才能围殴好好的活着而努力,你就跟着我,当我的亲卫吧!”
少年杨彦之大喜,拜倒在地。
~~~~~~~
晋建兴四年二月初,大晋冀州长乐郡治下信都。
是夜,王烈正在营中与段末坯依旧没有入眠,而是秉烛夜谈,商议明日“迎接”石勒使者的事宜,却听得门外有人道:“主公,荆展求见。”
因为刚刚过去的半夜一直在忙着处理城内各项事宜,王烈还没来得及表彰荆展和那些此战有功人员的功勋。
此刻听见荆展在外,却是忙让他进来,一见荆展,王烈就赞道:“此战辽西公与荆兄弟出力最大,你们都当记首功。”
荆展却忙道:“展只是尽我所命,不敢居功;主公,辽西公,这里有幽州的急报,请签阅!”
王烈一听,忙道:“拿来我看。”
荆展从怀中掏出一羽信鸽,现在狂澜军的暗线已经随着王烈的军力扩展,还有岑氏商行的行商,密布北地。
就算是王烈这次奔袭,每到新的一地,尽管在表面上大军已经悉数撤走,但却都会在暗中留下数个暗线和飞奴,以备传递消息只需。
因此,就算现在王烈身在信都,只要有懂得收发飞奴信鸽的密探在身边,就一样可以及时了解到远在数百里外的幽州的最新情报。
见王烈接过情报,荆展已经自觉退出,站立在门外的风雪中,为两人放哨。
段末坯却是赞许的看着门外荆展挺拔的身影,对王烈道:“明扬,此子可担大任!”
王烈点点头,手指安抚好那信鸽的情绪,然后从信鸽的腿上解下竹筒,抽出丝帛,把信鸽放在身边的鸽笼里,随即展开情报一看,却是脸色微变道:“上党郡出事了。”
段末坯也是一愣,刚刚还振奋的精神瞬间一沉,忙道:“何事?”
王烈把那丝帛递给段末坯,段末坯一看,上边却写着:“上党郡有变,拓跋六修五日前退兵平城,石勒人马迅速入住,已经控制上党大部!”
这些字,字字惊心,顿时让段末坯脸色一变,怒道:“拓跋六修,你这厮平日总自称是鲜卑的英雄,可今日怎么为了些许小利,就听信石勒传言,退兵平城呢?”
王烈却是皱眉道:“拓跋六修为人重利轻义,前些日子谢艾已经提醒过我,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没想到还是没有让他醒悟过来。
段末坯又道:“明扬,如此一来,石勒岂不是可从上党威胁我常山、高阳等郡侧翼?”
王烈摇摇头:“其实,上党郡丢了我也不可惜,就算面对石勒大军想要入住上党,从那边威胁我幽州也无大碍,我唯一担忧的是,石勒若是因为夺回上党,就自觉无忧,不肯再犯险亲自带兵来与我对战,那样我军又该如何引出石勒,此战的目标又如何实现呢?”
段末坯也是一愣,却道:“那现在已经失了上党,又当如何?”
王烈想了想:“不急,关于石勒的抉择还是我的猜测,明日一定要抓几个活口,尤其那个刁膺,也算是石勒的亲信,让荆展撬开他的嘴问个明白,弄清楚石勒的意向再做计较,否则我们就算想破脑袋,最后也还是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段末坯道:“正当如此,明日你我兵分两路,一定不放跑他们一个。”
一夜再无话,第二日一早,睡了不到两个时辰的王烈,就已经起床布置一切。
其实大部分的事宜都已经在前夜布置完毕,王烈早起只是为了再亲自检查一遍,看是否有纰漏,他做事事前小心谨慎,事后才会绝不后悔。
很快,接近午时,有探马飞报,说五里外出现大队人马,打着石勒旗号,正迤逦而来。
王烈点点头,发下令牌,命众军立刻做好准备,迎接这信使进城。
而信都城的城头依旧插满了匈奴汉国的旌旗,士兵也都着匈奴汉国的土褐色铠甲,就连城门口的守卫,都是昨日刚投诚过来的,穆萨和的兄弟寒林,一切似乎都和昨日王烈他们来道前并无区别,但暗中却是激流涌动,只待敌人入瓮。
本章对某些精英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呵呵
~~~~~~~
信都城军营内,鲜血流淌一地,所有反抗后才被迫投降的胡人俘虏,没有获得王烈的宽恕,全部被枭首示众。
不是王烈嗜杀,现在就算他想给这些俘虏一个活命的机会,送他们去幽州当苦力,但也没有这个时间。
而若将他们留在城中,这数千人一旦趁敌人来袭的时候发动兵变,事情将不堪设想。
所以王烈宁愿直接把他们全部处死,也不会给敌人一点机会。
当然,王烈不会浪费一点资源,这些胡人的尸首全部掩埋后,所有割下的人头暂且用石灰腌制装进盒子里,反正现在天气寒冷,不怕*,只待这次事了,以后再垒就京观,震慑敌军。
而那穆萨和的兄弟寒林,则带领那数百名投诚的士兵,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王烈的认同,正式获得了狂澜军的身份。
只待这次战斗结束后,回到幽州就编入狂澜军的军籍,不过暂时他们还要身穿匈奴汉国的军装,以在明日协助狂澜军诓骗来自襄国城的使者,寒林也十分愿意做这种事情。
这个家伙却与他兄长穆萨和一样,都是表面粗豪,心思细密的人,知道自己以投诚者的身份加入狂澜军,就算是王烈因为穆萨和的关系看重他,但也并不能服众,所以能有协助狂澜军立功的事情,他却很愿意去做。
处理好军队的事情。城内的居民也都情绪安定,对狂澜军的到来也表示出了很大的热情。
一直以来,信都由于被当做后方粮食、物资基地的原因,城内百姓并不太多。不过四五千户,三、四万人,和扶柳县却是相当。
但与扶柳县不同,这里因为经历的战乱较少,所以城内居民多是居住了几十年的北地的老户,表面上服从了石勒的管制,但内心却对大晋的忠诚度很高。
甚至在王烈大军刚刚入城时,城内的百姓就自发的组织起来,主动帮助狂澜军将士抓捕流窜到街巷和民居内的胡人残余。
在战斗结束后,王烈却是命人张贴出安民告示。同时将军营内囤积的粮草、物资发放给一干居民。对于协助狂澜军战斗的百姓更是发放了银钱安抚。并连夜在城中县衙接见城中百姓的长者,安慰这些曾经的汉家子民。
对于这些居民来说,能亲眼看见大晋的军队光复自己的城市。却是激动不已。
这种激动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欢迎,更是一种翘首以盼情绪的发泄。
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人,更是不顾年迈,连夜起床,带着家人送来热汤、面饼和被褥犒军。
当他们知道面前站着的这个还带着一脸稚气的少年,就是狂澜军的统领、大晋的镇东将军王烈时,却都拜倒在地,连声称赞王烈是大晋的英雄,是汉家百姓的希望。
王烈忙扶起那些老者,他本是个冷静的性格。可看着这些年纪已经最小都已经五六十岁的老者眼中闪烁的浑浊泪水,和那因为激动而不断颤抖的瘦弱身躯,心下却是感慨不已:“能拥有这样一群心向故土、坚守自己血脉、对大晋不离不弃的百姓,是何等之幸?可就是这样,偏安江左的琅琊王等人竟然还不思北上、内斗不断,甚至还故意打压祖逖这样的志在恢复中原的民族英雄,真是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想到这一点,王烈扶着那老者的手掌也禁不住颤抖起来,他不是扶不住这老者,而是心有愤懑,更怕自己承担不住这些汉家百姓的希望,有愧于他们的寄托。
要知道,不单单是现在,再过几十年,恒温北伐到洛阳,依然还有无数汉家父老,扶老携幼,泪流满面的来拜见朝廷的大军。希望朝廷大军能收服中原,恢复汉家江山。
可是,一旦这些老者老去,他们的子女也慢慢沧桑,新一代的人又不断被胡虏文人和历史所洗脑,那么那些年轻人,也必将不再心属汉家,到时候就算有什么所谓的一代英主、名臣北伐中原,那汉家的血脉也已经消失融合,所光复的其实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些心怀故土的百姓。
而就在这时间无情的流逝中,汉人血脉的内的热血与勇武也正是这样一点点被消磨殆尽,这一点却是王烈绝对不能置之不理的。
后世,已经有太多的卖国贼和所谓精英,迫不及待的用自己所谓的“普世观”来出卖国家和祖宗,或者用什么“爱国不爱d”的说辞来掩饰自己甘为异族走狗、为胡虏摇旗呐喊的真相。
当然,王烈并不是认为后世那些受了这些人蛊惑,对汉家认同渐少的百姓哪里有什么不好。反而他一直认为,这些人之所以被蛊惑,正是一个民族上层统治阶级所造成的,是那些不思进取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贪墨与腐化,不断打消、泯灭着爱国者的激情,扼杀着这个本来擅长骑射,以武立国的民族体内那越来越少的血性。
而正是因为这样,少数出卖祖宗的走狗们,才有机会用他们粉饰出的说辞来欺骗更多的民众,抹杀民众的血性。
而一旦彻底失去这份血性,那么这个民族也就无所谓被谁统治,那些卖国贼与走狗精英就会弹冠相庆,尽管说起来他们其实也不过是异族统治者胯下的一堆狗屎罢了。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如果一个国家真出现这种情况,才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彻底的悲哀!!!
所以,看着眼前的汉家百姓,王烈心中却明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不像后世那般快要病入膏,至少那些卖国贼和精英还要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自己的真正目的,还不敢肆意践踏这个民族的血性与尊严。
而王烈,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这份难得的底线。
眼见王烈面色激动。似有落泪的景象,那几十个老者也是哭的愈发哀恸。
王烈却是忙亲手、一个个扶起那些跪地的父老,然后叫狂澜军的士兵扶好这些百姓,自己和段末坯等军官,面对他们,庄重的行了一个半跪的军礼。
这军礼,是为在困境和黑暗中依然坚守自己信仰的百姓所敬。
这一刻,王烈心情激荡,就连段末坯也是心有感慨,暗叹汉家的凝聚力之强。心下也更坚定一定要让鲜卑。至少是自己的段氏鲜卑汉化。成为这个值得骄傲的民族的一份子。
那几十个老者眼见王烈他们如此,却连忙哭着再次拜倒,口称:“将军大义。我等不能受你一礼。只盼你能早日克复中原,还我汉家朗朗江山。”
王烈再次扶起他们,然后认真道:“诸位长者,不要如此客气,今日我狂澜军来此,代表的是朝廷,更代表的是我北地诸民,所以你们是我们的父老,是我们的亲人,而我和这些人都是你们的子弟。子弟兵!自家父老亲人怎可拜自己的子弟呢?
诸位父老心中所想,烈亦知道,而烈既然敢带着健儿深入虎穴,就是为解救诸位父老而来。我们虽然要面对胡虏残暴,但却永远不会低头屈服,我们就是要让那些偏安的士族豪强们看一看,似我王烈这等小卒,也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而诸位父老,就是我王烈,和我身后这般士兵,坚持到底的勇气!”
众人一听此话,只觉得体内热血澎湃,什么叫男儿,什么叫质朴的豪言,王烈这番话却让身后那些自命硬汉的狂澜军骑士都忍不住心头一软、泪洒战袍。
是啊,这一刻,他们的中很多人才真正明白了自己当兵的意义。
当兵,不只是为自己活下去,还要保护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父母妻儿,还有这些沦陷在敌穴一直期待他们的汉家父老。
如此,才不愧是好男儿,才对的起这八尺男儿之身。
眼看着一脸坚定的王烈,和他身后意气风发的狂澜军健儿,那几十个老者更是哭的不能自抑,这泪水却不再只是软弱,而是期盼,更是一个民族奋起时的哀恸!
片刻,其中一个最有名望的长者握着王烈的手道:“自信都沦陷敌手,先后数次易主,我等苦盼朝廷大军前来,没有为国尽忠,就是等待这一日。而且,这些年来,我唯恐看不到这一日,夜夜垂泪,今日终得偿夙愿。否则,我就算入土也难心安。
今日,有幸得见将军,更听得这般壮语,我等就算即刻死了,也是心甘,这小子却是是我的幼子,也是我唯一的儿子,今年已经十八之龄,也算是身强体壮,自幼随我念书,也算是识文断字,今日我就把他交给将军你,请将军您一定收下他,让他为您马前之卒,为光复我汉家河山尽忠。”
说完,拉过来一个高大结实的少年,对那少年道:“痴儿,还不快跪下见过你主公!”
那少年却立刻拜倒道:“见过主公,请主公收留!”
王烈忙扶起那少年道:“很好,可是参军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而且我狂澜军军纪严明,将来上战场没有命令决不能后退,稍有闪失就会丢掉性命,你就不怕么?”
其实王烈也是听这少年是家中独子,心里不忍让这长者有老年丧子、断了香火的危险,但又不好直接婉拒长者的热情,这才如此说,想让这少年自己知难而退。
却没想到这少年道:“死?我当然怕死,可是我有信心活下来,我也下过功夫学过武功,而且主公您这些手下,哪一个不是一样,我又有何惧?”
听见少年这话,在一瞬间,王烈脑子里嗡了一下,看着那一脸坚定的少年,王烈似乎看见了曾经的自己,那个单骑去蓟城投军,怀着博取一个好出身,带领青山村的兄弟姐妹在这乱世闯荡出一片天地的想法。
那个一样无所畏惧的少年。在面对招募军卒的段阙时,不也是一样的回答?
当日的幽州蓟城,段阙看着年少英武的王烈,却笑着问他:“少年郎。你多大了?”
王烈牵着黑龙,也是一脸自豪微笑:“十六……但马上就过十七岁生日了。”
段阙见他这般模样,却叹息道:“这么小怎么就来当兵,也真是难为你了,唉……不过也是,当兵起码能吃饱饭……”
片刻才道:“我且问你,少年郎,你可怕死么?”
王烈一咧嘴,笑道:“我怕死!所以我会好好活下来!”
为了能在这乱世活命,他学得一身的骑射,脑子里更带着那多少有些幼稚的开天辟地的理想。
段阙抬头看了一眼面前目光坚定的少年。忽然笑了起来:“每个人都想活下来。我老段也想活下来。可是活下来不是吹吹牛皮就行的。不过没哪个新兵敢对我段阙说他怕死,你还是第一个呢!好小子,我到看你是个汉子。你就来我这一队吧!”
转眼间,数年过去,段阙已经英勇牺牲,王烈践行了自己的话语,好好的活了下来,但他却知道,有多少人,已经为,或者正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死去!
而面前这个同样自信满满的少年,不正如他当日一般?王烈却是心有所感。拍了拍少年的肩膀道:“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忙道:“我叫杨彦之。”
王烈点点头道:“好,彦之,你是第一个敢告诉我你拍死的士兵,不过这很好,怕死才能围殴好好的活着而努力,你就跟着我,当我的亲卫吧!”
少年杨彦之大喜,拜倒在地。
~~~~~~~
晋建兴四年二月初,大晋冀州长乐郡治下信都。
是夜,王烈正在营中与段末坯依旧没有入眠,而是秉烛夜谈,商议明日“迎接”石勒使者的事宜,却听得门外有人道:“主公,荆展求见。”
因为刚刚过去的半夜一直在忙着处理城内各项事宜,王烈还没来得及表彰荆展和那些此战有功人员的功勋。
此刻听见荆展在外,却是忙让他进来,一见荆展,王烈就赞道:“此战辽西公与荆兄弟出力最大,你们都当记首功。”
荆展却忙道:“展只是尽我所命,不敢居功;主公,辽西公,这里有幽州的急报,请签阅!”
王烈一听,忙道:“拿来我看。”
荆展从怀中掏出一羽信鸽,现在狂澜军的暗线已经随着王烈的军力扩展,还有岑氏商行的行商,密布北地。
就算是王烈这次奔袭,每到新的一地,尽管在表面上大军已经悉数撤走,但却都会在暗中留下数个暗线和飞奴,以备传递消息只需。
因此,就算现在王烈身在信都,只要有懂得收发飞奴信鸽的密探在身边,就一样可以及时了解到远在数百里外的幽州的最新情报。
见王烈接过情报,荆展已经自觉退出,站立在门外的风雪中,为两人放哨。
段末坯却是赞许的看着门外荆展挺拔的身影,对王烈道:“明扬,此子可担大任!”
王烈点点头,手指安抚好那信鸽的情绪,然后从信鸽的腿上解下竹筒,抽出丝帛,把信鸽放在身边的鸽笼里,随即展开情报一看,却是脸色微变道:“上党郡出事了。”
段末坯也是一愣,刚刚还振奋的精神瞬间一沉,忙道:“何事?”
王烈把那丝帛递给段末坯,段末坯一看,上边却写着:“上党郡有变,拓跋六修五日前退兵平城,石勒人马迅速入住,已经控制上党大部!”
这些字,字字惊心,顿时让段末坯脸色一变,怒道:“拓跋六修,你这厮平日总自称是鲜卑的英雄,可今日怎么为了些许小利,就听信石勒传言,退兵平城呢?”
王烈却是皱眉道:“拓跋六修为人重利轻义,前些日子谢艾已经提醒过我,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没想到还是没有让他醒悟过来。
段末坯又道:“明扬,如此一来,石勒岂不是可从上党威胁我常山、高阳等郡侧翼?”
王烈摇摇头:“其实,上党郡丢了我也不可惜,就算面对石勒大军想要入住上党,从那边威胁我幽州也无大碍,我唯一担忧的是,石勒若是因为夺回上党,就自觉无忧,不肯再犯险亲自带兵来与我对战,那样我军又该如何引出石勒,此战的目标又如何实现呢?”
段末坯也是一愣,却道:“那现在已经失了上党,又当如何?”
王烈想了想:“不急,关于石勒的抉择还是我的猜测,明日一定要抓几个活口,尤其那个刁膺,也算是石勒的亲信,让荆展撬开他的嘴问个明白,弄清楚石勒的意向再做计较,否则我们就算想破脑袋,最后也还是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段末坯道:“正当如此,明日你我兵分两路,一定不放跑他们一个。”
一夜再无话,第二日一早,睡了不到两个时辰的王烈,就已经起床布置一切。
其实大部分的事宜都已经在前夜布置完毕,王烈早起只是为了再亲自检查一遍,看是否有纰漏,他做事事前小心谨慎,事后才会绝不后悔。
很快,接近午时,有探马飞报,说五里外出现大队人马,打着石勒旗号,正迤逦而来。
王烈点点头,发下令牌,命众军立刻做好准备,迎接这信使进城。
而信都城的城头依旧插满了匈奴汉国的旌旗,士兵也都着匈奴汉国的土褐色铠甲,就连城门口的守卫,都是昨日刚投诚过来的,穆萨和的兄弟寒林,一切似乎都和昨日王烈他们来道前并无区别,但暗中却是激流涌动,只待敌人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