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 再掀大案(6)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清山变最新章节!
第123节 再掀大案(6)
崇实是陷于阎敬铭等出京的,走陆路到了通州,弃岸登舟,顺水而下,却全然没有半点新官上任的喜庆之情,脑子中想着的,全然是在京中所见所闻,以及为乃父担惊害怕的惴惴不安。
阎敬铭奉旨办差,名义上是到安徽安庆,办理陈兴邦殴妻致死一案,实际上,这不过是朝廷惯用的借口!即便要查探他的案子,也该兵部或者刑部派人前往,或者将其人押回京中勘问,哪儿有绿营副将,品秩不过五品的官员,要军机大臣亲自出京的?
这还不算,崇实听到消息称,阎敬铭此番到两江去,是为了查探江宁铁路大工之中,有无贪墨情弊的案子而至的。而若是真的查出什么毛病来,只怕当年任职江苏藩司的阿玛,也难逃公道!想到这里,崇实又忆起皇帝在招自己陛见时,着自己向阿玛说的话,凡此种种,都可见皇上的圣意若何,只不过,要阿玛出面首告,老人家会不会答应?不管怎么说,老人家这一次所临的,怕是平生仅有的危难之局了。身为人子,总是要想办法未雨绸缪才是的。
胡思乱想着,官船靠上德州码头,他这一次虽然是出京赴任,但皇上有话着自己转述本省巡抚,故而说是有公务在身,亦无不可。命官船在码头停靠等待,他自己走陆路,直奔济南。到了巡抚衙门,父子相见,崇实大吃一惊,“阿玛,您怎么了?头发……怎么都白了?”
椿寿苦笑摇头,“还不是为了阎敬铭出京办差一事?”
崇实慨然长叹,“果然如此!阿玛,儿子这一次来,正是为此事,阿玛不必惶急,此事并非是没有转机的。”
“哦?这话怎么说?”椿寿盯着儿子的双眸,语气急切的问道。
说来也难怪他心中惊惧,咸丰八年年底前后,奕䜣获罪去职,桂良在任上种种不法行径,开始浮出水面,特别是在轰动天下的铁路大工之中,两江官员上下其手,以国家正用款项,入了私人腰包中的银子,就不下三百万两之多!椿寿厕身其间,自然也不会干净,只是负责募民司一项公务,就为司中僚员得来了二十九万两上下,他所得最多,有十七万左右。
椿寿虽然是旗人,但秉性比之桂良那般的穷凶极恶,还要略好一些,这笔银子拿到手中,连着多日魂梦不安,一直到皇上以自己在江苏藩司任上统筹有方,为大工出力匪浅,改调山东巡抚,这件事就可以永远的瞒下去了,不料时隔数载,皇上终于还是把这件事提了出来,而且看这幅架势,竟有不查个河清见鱼的结果,万万不肯罢手的意思在内?桂良在江宁府城中现在是一副什么样的形容自己不得而知,但椿寿却为此事伤透了脑筋!
偏偏这样的事情能够与闻的人不是很多:劳崇光和自己私交甚好,而且从公务往来,私下拜会的时候,也曾经提及此事,都给他敷衍了过去。毕竟,这样的事情少一个人知道,就少了一份风险,至于能够拖延到几时,就非是一己所能预估的了。
府中的清客唐树义倒是为自己出过几个主意,首先就是要上表辞官——如同开年之初的江宁藩司灵桂那样,回到京中,托请宗室近人,想一个弥补的办法,请皇上看在当年上书房师弟之谊,宗亲亲贵的份上,恕过此劫。但这种办法在灵桂可以,在椿寿却不可行。椿寿年纪不到五旬,身体一贯健朗,用什么借口辞官?
第二个办法就是学上一年的旧例,主动向朝廷坦白其事;椿寿琢磨了几天,还是摆手摇头:这一次不比上回,上一次银子花出去,是为了皇上南幸,也算是公出款项,措辞之间总还能有一个回避;这回要坦诚其非的,却全部是私罪,银子落到自己的口袋中,还能怎么砌词狡辩?
唐树义想出的第三个办法,就是要椿寿捐资国用。这一条也行不通。咸丰八年的时候,椿寿眼见大工之事底定,朝廷并无下文,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斥资在京中购置数处房产,由是大兴购入良田两千余亩,银子已经花得七七八八了,拿什么来捐资国用?几天的时间,椿寿的头发白了大半,故而父子相见,崇实才会惊声呼叫。
听儿子说这件事并非无可挽回,椿寿又惊又喜,儿子已经渐成朝中大员,再不可以童稚视之了,“这话怎么说?”
“儿子这一次进京述职,蒙皇上多番召见、面谕,儿子糊涂,一时间未解其意,不过,随后想想,圣上天语之中多有深意,尤以我父子二人为甚。”崇实说,“阿玛,皇上有话,着儿子转述阿玛。”
椿寿立刻就要起身,转念一想,又坐下了:即便是圣旨,也没有让儿子向父亲传喻的,否则的话,老子拜儿子,成什么话了?只听崇实说道,“皇上说,‘阿玛从山东进献丽人献茗的云雾茶盏,皇上很喜欢。这一次到省赴任,路径山东的时候,着儿子和阿玛说一声,于皇上有忠心,也不必着眼于这样的小节,想想这几年来在江南、在山东任上,有没有什么行差踏错的地方,能够及时补正改过,方是为臣下之道。’”
椿寿眼前一亮,只听崇实继续说道,“皇上还说,‘臣下以公心侍君,便是有一些差错,皇上也断然没有穷追到底的,只不过,若是日后为旁人指摘而出,则十余载的情分,亦当付诸东流了。’”
椿寿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皇上说出这样的话来,保全之意已经非常明显,如今所差的,也只有自己的一份自陈有罪的密折了!而且,从儿子转述的话中来看,即便自己封奏到了御前,皇上也会为自己留一份情面,断然不会如同桂良之流那般痛下杀手的!想通这一节,只觉得浑身上下的毛孔都舒展开来,多日忧惧烦脑,一扫而空。
心境放宽,椿寿笑着问道,“那,你想阿玛几时上折子,向皇上陈明此事呢?”
“儿子以为,此事毋须亟亟。”崇实给阿玛解释道,“说是一定要说,却也要等到合适的时机开口,方能得收奇效。”
“这话怎么说?”
“阿玛认真推详就明白了。阎丹初出京办差,正是为两江上下,贪墨官银一事,若是阿玛这时候奏陈其事,阎丹初之行,岂不成了枉费波折?”
“唔,这话倒也是的,总不好为了我父子自保,夺了阎丹初的功劳,那就平白得罪了朝中的军机大臣,对,这件事可是做不得的。”
“正是此意了。”崇实说道,“不过,也不宜过晚,要是等到两江查案,水落石出之后,阿玛的这份自呈忠悃的折子,到了皇上那里,也没得什么效用,更显得阿玛是被情势所逼,不得不尔,要是那样的话,只怕皇上不但不会宽恕,反倒以为,阿玛是有心取巧,观风察色,就更加糟糕了。”
椿寿大皱其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说说,如何是好?”
**************************************************
崇实在济南并未多做停留,只呆了一晚,第二天重又回到德州,解缆南行,部几日,到了江宁。他虽然是奉旨调派上海道,但在出京之前,皇上有过口谕:上海道的差事,暂时不急接掌,在江宁等待阎敬铭一行人到省之后,会同办理两江公事。故而到了江宁,停下脚步,居住在管驿之中,等候阎敬铭的到来。
江宁城中,繁华如旧,便如同前年他随扈南幸时候的一样,不过,城中民情如何,崇实不知道,官场之上,却是一派肃杀之气!例如崇实这样,钦派到省任职的官儿,按照惯例,从来便是地方上第一逢迎的对象,从总督以下,司道府县各级吏员,无不远接高迎,招待得唯恐有半点疏漏处,但自己到省城三天来,只有上元县派人送上一桌鱼翅席,还为自己托词婉拒了回去之外,竟然再也没有第二起的官员到管驿拜访——纵然是如今各省官场表面上以‘力杜浮冒,次昭撙节’为尚,但这样冷落,也可见桂良等人已经为朝廷连下重手,打击得失了常度了。
正如崇实所想,桂良的处境比之椿寿,更加难上三分!奕䜣一旦去朝,桂良并未以为意,江宁铁路竣工之日,皇上亲自南幸承游,又是赏穿黄马褂,又是赏戴花翎,可谓荣光一时无两。在桂良想来,在两江任上再做上几年,日后调京内用——以他这样久历外务的官员,内用必然会入值军机处,到时候,御前奏答多有得体之处,再借机为恭亲王说上几句好话,翁婿二人同时简在帝侧,可算得上是佳话一段!故而,奕䜣在府中幽禁之后,几番给他写信,让他行事之间多加小心,万不可为一时私欲,惹来滔天祸事的文字,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一直到陈兴邦杀妻事发,安庆知府沈葆桢具折拜发,参劾他数款大罪,桂良有点害怕了:陈兴邦在铁路工程之中,最称得力,旁的不提,只是任职备材司主事,负责工程之中民夫食水饮用之物的公务之便,搂进囊中的银子,就足够杀头三次的!具体有多少,连桂良都不记得了。
过年的时候,桂良暂时交卸了任上的差事,赶回京中,一方面遍洒银钱,意图能够从朝中提前知道一些圣心中的打算,另外一边,也想能够得到同僚助力,笔下春风,缓解陈兴邦一事带来的影响。究还是落到了空处:皇帝的打算,通盘了解的只有一个外放山西的肃顺,而肃顺与恭王一脉不合,也是尽人皆知的,对桂良样人,去之唯恐不快,又如何会把君臣两个密议多时的事情,告知桂良?
不过桂良上京,也并不是全无所获,皇上在封衙之前,拨冗传见,君臣两个相谈良久,天语温婉,慰切有加,更传旨赐食,让他带回府中享用。这一番举措,让桂良宽心大放,以为圣眷未衰,陈兴邦一事,怎么也不会牵扯到自己身上。
过年的 时候,奕䜣携福晋到府中拜年,翁婿两个旧事重提,奕䜣一再和他说,圣意如天,未可轻判。更加不要以为今天皇上对老人家褒奖之词不绝于口,就是圣眷未衰的证据——若说起帝眷,还有隆重过肃顺的吗?还不是给皇上一道诏谕,打发到了山西苦寒之地去了?故此,倚仗皇上的宠幸,是万万不足为凭的。
奕䜣说,“岳父,您府中的那个奴才,也该好好的管束一番了,这几年来,随岳父到任上,闹得也实在是太不像话了。不要说殴妻致死,为人深究不放,日后是不了之罪,就是在备材司中种种不法行径,为人所探查出来,难道岳父大人就不担心吗?”
“不妨事的。”桂良说道,“兴邦随我多年,最是忠心无二。王爷就不必为他烦忧了。”他说,“况且说,殴妻致死,论例当处以绞刑,不过也还要分别轻重,实缓办理。想来陈兴邦酒醉无行,终究还是有缓决的口实的吧?到时候,只要人不死,你还担心他敢多说少道的,将过往情事逐一托出吗?那不成了自贻伊戚的傻瓜了吗?”
奕䜣无言以对,想想桂良的话也并非无理,与杀妻之罪比较起来,倒是借公务之便,挪占侵用大工款项的罪名更重一些,陈兴邦但有脑子,也应该明白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而且,酒醉无行,杀妻之罪即便落实下来,还能够有总督大人从旁援手,要是吐露了更多的罪行,只怕连老爷也要折进来,那样的话,就真成了‘一锅烩’了!
因为抱着这样的心思,奕䜣不再多劝,一家人其乐融融,高高兴兴的过了节,各自归去。
第123节 再掀大案(6)
崇实是陷于阎敬铭等出京的,走陆路到了通州,弃岸登舟,顺水而下,却全然没有半点新官上任的喜庆之情,脑子中想着的,全然是在京中所见所闻,以及为乃父担惊害怕的惴惴不安。
阎敬铭奉旨办差,名义上是到安徽安庆,办理陈兴邦殴妻致死一案,实际上,这不过是朝廷惯用的借口!即便要查探他的案子,也该兵部或者刑部派人前往,或者将其人押回京中勘问,哪儿有绿营副将,品秩不过五品的官员,要军机大臣亲自出京的?
这还不算,崇实听到消息称,阎敬铭此番到两江去,是为了查探江宁铁路大工之中,有无贪墨情弊的案子而至的。而若是真的查出什么毛病来,只怕当年任职江苏藩司的阿玛,也难逃公道!想到这里,崇实又忆起皇帝在招自己陛见时,着自己向阿玛说的话,凡此种种,都可见皇上的圣意若何,只不过,要阿玛出面首告,老人家会不会答应?不管怎么说,老人家这一次所临的,怕是平生仅有的危难之局了。身为人子,总是要想办法未雨绸缪才是的。
胡思乱想着,官船靠上德州码头,他这一次虽然是出京赴任,但皇上有话着自己转述本省巡抚,故而说是有公务在身,亦无不可。命官船在码头停靠等待,他自己走陆路,直奔济南。到了巡抚衙门,父子相见,崇实大吃一惊,“阿玛,您怎么了?头发……怎么都白了?”
椿寿苦笑摇头,“还不是为了阎敬铭出京办差一事?”
崇实慨然长叹,“果然如此!阿玛,儿子这一次来,正是为此事,阿玛不必惶急,此事并非是没有转机的。”
“哦?这话怎么说?”椿寿盯着儿子的双眸,语气急切的问道。
说来也难怪他心中惊惧,咸丰八年年底前后,奕䜣获罪去职,桂良在任上种种不法行径,开始浮出水面,特别是在轰动天下的铁路大工之中,两江官员上下其手,以国家正用款项,入了私人腰包中的银子,就不下三百万两之多!椿寿厕身其间,自然也不会干净,只是负责募民司一项公务,就为司中僚员得来了二十九万两上下,他所得最多,有十七万左右。
椿寿虽然是旗人,但秉性比之桂良那般的穷凶极恶,还要略好一些,这笔银子拿到手中,连着多日魂梦不安,一直到皇上以自己在江苏藩司任上统筹有方,为大工出力匪浅,改调山东巡抚,这件事就可以永远的瞒下去了,不料时隔数载,皇上终于还是把这件事提了出来,而且看这幅架势,竟有不查个河清见鱼的结果,万万不肯罢手的意思在内?桂良在江宁府城中现在是一副什么样的形容自己不得而知,但椿寿却为此事伤透了脑筋!
偏偏这样的事情能够与闻的人不是很多:劳崇光和自己私交甚好,而且从公务往来,私下拜会的时候,也曾经提及此事,都给他敷衍了过去。毕竟,这样的事情少一个人知道,就少了一份风险,至于能够拖延到几时,就非是一己所能预估的了。
府中的清客唐树义倒是为自己出过几个主意,首先就是要上表辞官——如同开年之初的江宁藩司灵桂那样,回到京中,托请宗室近人,想一个弥补的办法,请皇上看在当年上书房师弟之谊,宗亲亲贵的份上,恕过此劫。但这种办法在灵桂可以,在椿寿却不可行。椿寿年纪不到五旬,身体一贯健朗,用什么借口辞官?
第二个办法就是学上一年的旧例,主动向朝廷坦白其事;椿寿琢磨了几天,还是摆手摇头:这一次不比上回,上一次银子花出去,是为了皇上南幸,也算是公出款项,措辞之间总还能有一个回避;这回要坦诚其非的,却全部是私罪,银子落到自己的口袋中,还能怎么砌词狡辩?
唐树义想出的第三个办法,就是要椿寿捐资国用。这一条也行不通。咸丰八年的时候,椿寿眼见大工之事底定,朝廷并无下文,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斥资在京中购置数处房产,由是大兴购入良田两千余亩,银子已经花得七七八八了,拿什么来捐资国用?几天的时间,椿寿的头发白了大半,故而父子相见,崇实才会惊声呼叫。
听儿子说这件事并非无可挽回,椿寿又惊又喜,儿子已经渐成朝中大员,再不可以童稚视之了,“这话怎么说?”
“儿子这一次进京述职,蒙皇上多番召见、面谕,儿子糊涂,一时间未解其意,不过,随后想想,圣上天语之中多有深意,尤以我父子二人为甚。”崇实说,“阿玛,皇上有话,着儿子转述阿玛。”
椿寿立刻就要起身,转念一想,又坐下了:即便是圣旨,也没有让儿子向父亲传喻的,否则的话,老子拜儿子,成什么话了?只听崇实说道,“皇上说,‘阿玛从山东进献丽人献茗的云雾茶盏,皇上很喜欢。这一次到省赴任,路径山东的时候,着儿子和阿玛说一声,于皇上有忠心,也不必着眼于这样的小节,想想这几年来在江南、在山东任上,有没有什么行差踏错的地方,能够及时补正改过,方是为臣下之道。’”
椿寿眼前一亮,只听崇实继续说道,“皇上还说,‘臣下以公心侍君,便是有一些差错,皇上也断然没有穷追到底的,只不过,若是日后为旁人指摘而出,则十余载的情分,亦当付诸东流了。’”
椿寿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皇上说出这样的话来,保全之意已经非常明显,如今所差的,也只有自己的一份自陈有罪的密折了!而且,从儿子转述的话中来看,即便自己封奏到了御前,皇上也会为自己留一份情面,断然不会如同桂良之流那般痛下杀手的!想通这一节,只觉得浑身上下的毛孔都舒展开来,多日忧惧烦脑,一扫而空。
心境放宽,椿寿笑着问道,“那,你想阿玛几时上折子,向皇上陈明此事呢?”
“儿子以为,此事毋须亟亟。”崇实给阿玛解释道,“说是一定要说,却也要等到合适的时机开口,方能得收奇效。”
“这话怎么说?”
“阿玛认真推详就明白了。阎丹初出京办差,正是为两江上下,贪墨官银一事,若是阿玛这时候奏陈其事,阎丹初之行,岂不成了枉费波折?”
“唔,这话倒也是的,总不好为了我父子自保,夺了阎丹初的功劳,那就平白得罪了朝中的军机大臣,对,这件事可是做不得的。”
“正是此意了。”崇实说道,“不过,也不宜过晚,要是等到两江查案,水落石出之后,阿玛的这份自呈忠悃的折子,到了皇上那里,也没得什么效用,更显得阿玛是被情势所逼,不得不尔,要是那样的话,只怕皇上不但不会宽恕,反倒以为,阿玛是有心取巧,观风察色,就更加糟糕了。”
椿寿大皱其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说说,如何是好?”
**************************************************
崇实在济南并未多做停留,只呆了一晚,第二天重又回到德州,解缆南行,部几日,到了江宁。他虽然是奉旨调派上海道,但在出京之前,皇上有过口谕:上海道的差事,暂时不急接掌,在江宁等待阎敬铭一行人到省之后,会同办理两江公事。故而到了江宁,停下脚步,居住在管驿之中,等候阎敬铭的到来。
江宁城中,繁华如旧,便如同前年他随扈南幸时候的一样,不过,城中民情如何,崇实不知道,官场之上,却是一派肃杀之气!例如崇实这样,钦派到省任职的官儿,按照惯例,从来便是地方上第一逢迎的对象,从总督以下,司道府县各级吏员,无不远接高迎,招待得唯恐有半点疏漏处,但自己到省城三天来,只有上元县派人送上一桌鱼翅席,还为自己托词婉拒了回去之外,竟然再也没有第二起的官员到管驿拜访——纵然是如今各省官场表面上以‘力杜浮冒,次昭撙节’为尚,但这样冷落,也可见桂良等人已经为朝廷连下重手,打击得失了常度了。
正如崇实所想,桂良的处境比之椿寿,更加难上三分!奕䜣一旦去朝,桂良并未以为意,江宁铁路竣工之日,皇上亲自南幸承游,又是赏穿黄马褂,又是赏戴花翎,可谓荣光一时无两。在桂良想来,在两江任上再做上几年,日后调京内用——以他这样久历外务的官员,内用必然会入值军机处,到时候,御前奏答多有得体之处,再借机为恭亲王说上几句好话,翁婿二人同时简在帝侧,可算得上是佳话一段!故而,奕䜣在府中幽禁之后,几番给他写信,让他行事之间多加小心,万不可为一时私欲,惹来滔天祸事的文字,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一直到陈兴邦杀妻事发,安庆知府沈葆桢具折拜发,参劾他数款大罪,桂良有点害怕了:陈兴邦在铁路工程之中,最称得力,旁的不提,只是任职备材司主事,负责工程之中民夫食水饮用之物的公务之便,搂进囊中的银子,就足够杀头三次的!具体有多少,连桂良都不记得了。
过年的时候,桂良暂时交卸了任上的差事,赶回京中,一方面遍洒银钱,意图能够从朝中提前知道一些圣心中的打算,另外一边,也想能够得到同僚助力,笔下春风,缓解陈兴邦一事带来的影响。究还是落到了空处:皇帝的打算,通盘了解的只有一个外放山西的肃顺,而肃顺与恭王一脉不合,也是尽人皆知的,对桂良样人,去之唯恐不快,又如何会把君臣两个密议多时的事情,告知桂良?
不过桂良上京,也并不是全无所获,皇上在封衙之前,拨冗传见,君臣两个相谈良久,天语温婉,慰切有加,更传旨赐食,让他带回府中享用。这一番举措,让桂良宽心大放,以为圣眷未衰,陈兴邦一事,怎么也不会牵扯到自己身上。
过年的 时候,奕䜣携福晋到府中拜年,翁婿两个旧事重提,奕䜣一再和他说,圣意如天,未可轻判。更加不要以为今天皇上对老人家褒奖之词不绝于口,就是圣眷未衰的证据——若说起帝眷,还有隆重过肃顺的吗?还不是给皇上一道诏谕,打发到了山西苦寒之地去了?故此,倚仗皇上的宠幸,是万万不足为凭的。
奕䜣说,“岳父,您府中的那个奴才,也该好好的管束一番了,这几年来,随岳父到任上,闹得也实在是太不像话了。不要说殴妻致死,为人深究不放,日后是不了之罪,就是在备材司中种种不法行径,为人所探查出来,难道岳父大人就不担心吗?”
“不妨事的。”桂良说道,“兴邦随我多年,最是忠心无二。王爷就不必为他烦忧了。”他说,“况且说,殴妻致死,论例当处以绞刑,不过也还要分别轻重,实缓办理。想来陈兴邦酒醉无行,终究还是有缓决的口实的吧?到时候,只要人不死,你还担心他敢多说少道的,将过往情事逐一托出吗?那不成了自贻伊戚的傻瓜了吗?”
奕䜣无言以对,想想桂良的话也并非无理,与杀妻之罪比较起来,倒是借公务之便,挪占侵用大工款项的罪名更重一些,陈兴邦但有脑子,也应该明白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而且,酒醉无行,杀妻之罪即便落实下来,还能够有总督大人从旁援手,要是吐露了更多的罪行,只怕连老爷也要折进来,那样的话,就真成了‘一锅烩’了!
因为抱着这样的心思,奕䜣不再多劝,一家人其乐融融,高高兴兴的过了节,各自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