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回决议迁都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唐一品最新章节!
第三百九十六回决议迁都
就在金春秋领着苏定方和崔浩然前往庆州金城的时候,而远在中原的大唐王朝,朝堂之上,再次引起了一阵风波,而风波的主导者正是当今天子卢照辞。因为卢照辞在朝堂之上,提出了一个论调,那就是迁都。朝廷要迁都洛阳了。这下好了,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长安乃是三秦故土,自从秦朝开始,有许多国家朝代都立足关中,定都长安,八百里秦川乃是天下王气所凝聚,洛阳虽然也曾经是国都,可是到底是比不上长安这么大气。更为重要的是,长安乃是关中门阀的大本营,而洛阳是什么地方,那里是关东世家的大本营,将都城迁到洛阳,这不是让关东世家胜了一筹了吗?随着崔宏道的囚禁和崔仁师的处斩,崔氏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皇后娘娘也已经很久都没有消息传来了,太子殿下的东宫之位也是摇摇欲坠,关东世家可以说是一盘散沙了,相反,看看关中世家,长孙氏、韦氏、王氏等等世家大族都有崛起的迹象了。作为关中世家的代言人越王殿下已经有问鼎东宫的趋势,关中世家再次崛起,成为天下世家门阀之首了。
如今这下好了,天子要迁都,要迁往洛阳,那繁华的长安城随着都城的迁移,逐渐走向没落,繁华也会逐渐消失。这对于关中世家来说,简直是一个不能接受的损失。所以卢照辞刚刚提出要迁都的意思来,就遭到了大部分的文臣武将的反对。虽然最后,卢照辞只是说暂时不议,但是了解卢照辞的人,都知道除非找到不能迁都的证据,否则得话,迁都一定会进行的。
“陛下,看看,这长安城是多么的繁华啊”长安西市上,勾栏酒肆无数,行走在街道之上,不时的可听见两边商贩的叫卖之声,鼻尖不时的能闻的到酒香。在大街上,行人无数,摩肩擦踵,卢照辞在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两人的陪同下,行走在大街之上,在他们的身后,秦九道领着几个侍卫距离三人有数步之遥,当然在暗地里,还有不少的御林军侍卫护卫其中。
“长孙大人,听说这长安城内的每个犄角旮旯里发生的事情,你可是都知道啊在满朝文武之中,你可是有名的长安通啊”岑文本在一边笑呵呵的说道:“文本可是真是羡慕啊”
“岑兄整日忙于国事,自然对这些东西不在意了。”长孙无忌笑呵呵的朝岑文本点了点头,如今岑文本之女已经许配给卢承烈,在短时间内,两人还是有合作的可能,当然长孙无忌对权力也是十分渴望的,所以两人在合作之中,还是有竞争的时候。
“辅机,一个城市自然是有繁荣的时候,也是有衰弱的时候。这主要看看主政的官府治理的如何。”卢照辞笑呵呵的摆了摆手,道:“长安自从汉朝时期就是国都所在,虽然经过三国之乱后,但是到了前朝,尤其是前隋时期,长安再次繁华起来了。这里是朝廷的中心所在,自然是繁华无比了。”
“只是不知道这种繁华会延续到什么时候?”长孙无忌轻轻的扫了卢照辞一眼,又迅速的低下了头来。就是一边的岑文本也深深的扫了卢照辞一眼,他不能确定卢照辞对迁都的决心是怎么样。然后才能针对卢照辞的心思决定自己下一步行动。
“辅机,你说洛阳如今可有长安繁华?”卢照辞好像没有听懂长孙无忌的话来,只是笑呵呵的问道。
“虽然尚且不如长安,但是也相差不了多少了。”长孙无忌想了想,终于还是决定按照事实说话,毕竟现在的洛阳也是相当繁华的,各地商贩云集在那里,支撑着洛阳,使得洛阳的繁华程度丝毫不下于长安。
“当年前隋杨广的时候,就喜欢洛阳,开通了大运河,勾连南北,臣记得前朝李氏当政的时候,李世民就曾经批判过杨广,说杨广滥用民力,但是实际上,正因为有大运河的存在,所以才使得江南的粮食,江淮的盐都能沿着大运河运送到京师来,所以说,这大运河对天下来说,还是一件好事啊”岑文本接过话来说道。
“呵呵,此事过去已经很久了,不要再提了。”卢照辞看见长孙无忌脸色并不好看,摇了摇头道:“洛阳之所以如此繁荣,其程度丝毫不下于长安,大部分是因为杨广重视的缘故,看看如今的洛阳,宫室等等都是不缺少的,就是朕有些灾荒之年,也要到洛阳去住上一段时间。”
“臣等罪过。”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两人闻言,脸色一愣,赶紧低着脑袋说道。随着长安城的日益繁华,在长安城居住的人口也是越来越多,这些人口居住在这里,每天就要耗费大量的粮食,这是不争的事实。长安城的粮食多吗?多,是很多,长安城周围的粮仓也同样是很多的,可是关键是长安城的人口更多,军队、官吏、商人等人都是云集在长安,这些人都是不生产粮食的,更为重要的是,当年八百里秦川,如今所能生产出来的粮食根本就不能够供应长安,弄的长安城内在粮荒的季节严重缺粮,若是在平常还很好,但是若是到了灾荒之年,长安城的粮价就会飞涨,无论朝廷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能阻止粮价的暴涨。有的时候,卢照辞不得不领着宗室、大臣前往洛阳就食,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登基近十年来,也只有一两次而已,但是这足以给卢照辞提了个醒,在历史上,唐高宗、武则天两个人在洛阳呆的时间远超长安。卢照辞之所以想迁都长安,实在是因为长安城的粮食危机已经出现,而且可以想象的是,随着国都在关中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关中的植被环境将会被持续破坏,这对一个王朝的持续发展史不利的。而且,可以想象的是,日后随着卢承烈登基称帝,关中门阀的势力将会重新崛起,掌控朝政,这对一个王朝的统治也是不利的。所以无论是从政治角度,或者是从经济角度考虑,迁都都是必然的,是大势所趋。丝毫不会因为他人的想法而有本书整理整理任何改变的。
对于两位重臣,甚至满朝文武的心思他们都是了解的。可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卢照辞迁都的决心。
“陛下,虽然如此,但是若是贸然迁都,恐怕对大唐江山不利啊”岑文本扫了长孙无忌一眼,还是轻轻的说道。
“陛下,长安龙脉在此,很是坚固,远非洛阳可以与之比拟的。秦有山川之险,当年周舍秦川而就洛阳,立马衰败,秦据有秦川,而有天下,汉定长安,驱逐匈奴,所以才有了汉族之称,刘秀迁都洛阳,才有了东汉之祸,杨广重视洛阳,号为东都,所以二世而亡,陛下,这些都是前车之鉴啊。还望陛下明察。”长孙无忌又据理力争道。连龙脉之说都讲了出来。
“龙脉之说荒谬而飘渺。辅机也是饱诗书之人,要知道君子不言怪力乱神之事。”卢照辞皱着眉头摆了摆手,说道:“至于你所说的那些例子,更是站不住道理了。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可能存在万万年年的,任何一个帝王期盼着他的王朝能万万年,那这个王朝灭亡的时间就不短了。”一边的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二人闻言都是默然不语,虽然这些话他们是不敢说出来的,但是并不代表着这两位智者不知道这种事情,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
“朝廷必须迁都,否则得话,莫说是朕,就是你们无奈之下,也只得跟随朕一起,到洛阳去,每年都必须行走在长安和洛阳之间,你们以为这样的情况好吧”卢照辞冷笑道:“朕每次出巡,都会耗费大量的金钱,迁都虽然也同样是耗费大量的金钱,可是却只是一次性的输出而已,朝廷刚刚从突厥那里得到大量的金钱,这个时候不用,更待何时?让那些钱烂在府库中不成?”卢照辞冷笑道:“那些阻拦朕迁都的人,恐怕都是另有目的的,或为家族,或为自己。朕可是知道,虽然朕屡次下令禁止圈禁土地,可是在朝廷之中,仍然有些官员忙着圈占土地吧一旦离开长安,前往洛阳,他们平生的积蓄就会缩水不少。而那些关中的世家门阀,自以为长安才是关中门阀的聚居地,而洛阳是属于关东的。京师一旦迁往洛阳,这也就说明着朝廷准备重视关东世家门阀了。辅机,朕说的可是有理?”
“臣不敢评论。”长孙无忌面色一变,脑袋低的更低了。他这段时间借着卢承烈的名声,已经整合了不少的关中时间,可以说长孙氏已经是关中世家的领头羊了。而他长孙无忌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真的是不敢评论?”卢照辞冷笑道:“天下是属于大唐的,而不是那些世家们的,辅机,你要想名流千古,就必须记住这一点,都说只有千年的世家而没有千年的王朝,可是实际上,世上是没有千年的王朝,同样也是没有千年的世家的。历史的车轮是向前发展的。自从有了科举制度,世家再也没有什么优势了。辅机若是抱着世家的念头不放,你的成就也就是到此为止了。看看,迁都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不但可以解决朝廷的粮荒,更为重要的是,能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如此好事,居然还有人反对,真是让朕不明白。”
“陛下,非是臣等反对,实际上,贸然迁都,就是长安的百姓也是不会赞同的。”岑文本有些担心的说道:“在关中的常备军多是来自关中各道,御林军也是如此,若是贸然迁都,浙西士兵有可能会想念故土,还请陛下三思。”
“嘿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不可能让他们一生都当兵,若是有人愿意退役的话,就给了银钱给他们,再在大唐百万士兵中选取精锐之师就是了。”卢照辞根本就没有将岑文本的话放在心中,只是笑道:“当年汉朝的时候,军队分南宫和北宫,基本上都是来自各地的郡兵,调入长安来,是用来护卫皇宫的,他们同样是远离故土,难道他们就不会前来守卫他们的帝王?先生所说的这些,都不过是自己的担心而已,朕相信自己的士兵,他们会前往洛阳的,因为朕在哪里,他们就会在哪里。”卢照辞是有这个信心的,因为他的威望在军中是无人能及的,哪怕是李靖也是一样。
“大将军最近如何?”卢照辞一想到李靖,忽然问道。自从定襄战争的结束,徐世绩和秦勇二人北上取代李靖,李靖就班师还朝了。他并没有得到许多的封赏,只是被加了五千户的食邑而已,在爵位上并没有像其他人所想象的那样成为亲王。这也是预示着,大唐自卢照辞开始,到大唐灭亡的时候,外姓最多能封个郡王,而且还必须是有像李靖那么大的军功才行。而李靖自那以后,也开始赋闲在家中,虽然仍然兼着大将军的职位,可是他知道,他这个大将军是卢照辞看在昔日的情分上仍然留给他的而已。
“大将军年纪大了,听说足疾又犯了。精神头也不大好。”岑文本闻言没有轻轻的皱了皱眉头,摇了摇头,小心翼翼的说道。而长孙无忌也不再说话了。对于李靖,他长孙无忌只有尊敬,而没有其他。
“走,去看看。”卢照辞深深的叹了口气,脸上的神色顿时变冷了起来,对身边的两个人说道。在整个大唐之中,真正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只有那么几个人,而李靖在他们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虽然是臣子,但是实际上却是如同兄长一般,给予了卢照辞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李靖的军事才能是卢照辞很赞赏的,可是他的人品更是让卢照辞称道的。在历史上,卢照辞并不知道李靖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但是他也知道李靖这几年十分的辛劳,为了北伐之事,他是呕心沥血,放弃大将军之尊,居然在三原那个地方养马,为朝廷培养了大量的骑兵,可以说是劳苦功高。
“臣遵旨。”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两人相互望了一眼,实际上,这两个人得到的消息远比刚才说的还要详细的多,李靖到底是年事已高,腿脚又不好,为了北伐之事劳心劳力,已经病倒在榻上了,能不能过的去,还不知道呢
卢照辞点了点头,当下一行人径自朝李靖家中走去,一行人正准备出西市,忽然卢照辞朝旁边的一家店铺走去,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二人望去,却见是一个卖拐杖的地方。二人正在惊讶之时,就见卢照辞选了一副灵寿杖,而秦九道赶紧付了银钱。
“大将军劳苦功高,朕要送一副灵寿杖给他。”卢照辞端详着手中的灵寿杖,对二人说道。二人心中却是一动,灵寿杖值不了多少钱,可是如今却是意义重大,乃是贞观天子亲自选送的,整个天下恐怕也只有此一副而已。
“大将军若是知道此灵寿杖乃是陛下亲自选中的,肯定会高兴不已。”岑文本说道。长孙无忌也在一边点了点头。而卢照辞却是摇了摇头,取了灵寿杖,径自走在前头,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二人紧随其后,一行人也没有派人前去通报,好半响,才到了李靖府中,却见李靖府门打开,门口连个看门的都没有。
“大将军还是以前的作风,连个看门的都没有,难道就不怕别人进了府,将他家东西给偷走了。”卢照辞见状,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来,指着李府大门笑呵呵的说道。
“京师乃是首善之区,岂会有作奸犯科之人。更何况,大将军威望甚高,百姓多感其德,岂会上门偷盗?”岑文本在旁边解释说道。
卢照辞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对两人说道:“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贤智,莫相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大将军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大将军雅志,可以为一代楷模了。”
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二人闻言却是默然不语,当年李靖在青少年时曾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看看大将军非大事不出山,就算是做了大将军,也不入朝堂,宁愿在乡下养马就是个例子,这种胸怀非其他人可以比拟的,哪怕是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二人也自认为做不到这一点,视名利如粪土,是何等情操,此人被贞观天子誉为一代楷模也不是虚言。两人在心中也没有任何的嫉妒之心。X
第三百九十六回决议迁都
就在金春秋领着苏定方和崔浩然前往庆州金城的时候,而远在中原的大唐王朝,朝堂之上,再次引起了一阵风波,而风波的主导者正是当今天子卢照辞。因为卢照辞在朝堂之上,提出了一个论调,那就是迁都。朝廷要迁都洛阳了。这下好了,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长安乃是三秦故土,自从秦朝开始,有许多国家朝代都立足关中,定都长安,八百里秦川乃是天下王气所凝聚,洛阳虽然也曾经是国都,可是到底是比不上长安这么大气。更为重要的是,长安乃是关中门阀的大本营,而洛阳是什么地方,那里是关东世家的大本营,将都城迁到洛阳,这不是让关东世家胜了一筹了吗?随着崔宏道的囚禁和崔仁师的处斩,崔氏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皇后娘娘也已经很久都没有消息传来了,太子殿下的东宫之位也是摇摇欲坠,关东世家可以说是一盘散沙了,相反,看看关中世家,长孙氏、韦氏、王氏等等世家大族都有崛起的迹象了。作为关中世家的代言人越王殿下已经有问鼎东宫的趋势,关中世家再次崛起,成为天下世家门阀之首了。
如今这下好了,天子要迁都,要迁往洛阳,那繁华的长安城随着都城的迁移,逐渐走向没落,繁华也会逐渐消失。这对于关中世家来说,简直是一个不能接受的损失。所以卢照辞刚刚提出要迁都的意思来,就遭到了大部分的文臣武将的反对。虽然最后,卢照辞只是说暂时不议,但是了解卢照辞的人,都知道除非找到不能迁都的证据,否则得话,迁都一定会进行的。
“陛下,看看,这长安城是多么的繁华啊”长安西市上,勾栏酒肆无数,行走在街道之上,不时的可听见两边商贩的叫卖之声,鼻尖不时的能闻的到酒香。在大街上,行人无数,摩肩擦踵,卢照辞在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两人的陪同下,行走在大街之上,在他们的身后,秦九道领着几个侍卫距离三人有数步之遥,当然在暗地里,还有不少的御林军侍卫护卫其中。
“长孙大人,听说这长安城内的每个犄角旮旯里发生的事情,你可是都知道啊在满朝文武之中,你可是有名的长安通啊”岑文本在一边笑呵呵的说道:“文本可是真是羡慕啊”
“岑兄整日忙于国事,自然对这些东西不在意了。”长孙无忌笑呵呵的朝岑文本点了点头,如今岑文本之女已经许配给卢承烈,在短时间内,两人还是有合作的可能,当然长孙无忌对权力也是十分渴望的,所以两人在合作之中,还是有竞争的时候。
“辅机,一个城市自然是有繁荣的时候,也是有衰弱的时候。这主要看看主政的官府治理的如何。”卢照辞笑呵呵的摆了摆手,道:“长安自从汉朝时期就是国都所在,虽然经过三国之乱后,但是到了前朝,尤其是前隋时期,长安再次繁华起来了。这里是朝廷的中心所在,自然是繁华无比了。”
“只是不知道这种繁华会延续到什么时候?”长孙无忌轻轻的扫了卢照辞一眼,又迅速的低下了头来。就是一边的岑文本也深深的扫了卢照辞一眼,他不能确定卢照辞对迁都的决心是怎么样。然后才能针对卢照辞的心思决定自己下一步行动。
“辅机,你说洛阳如今可有长安繁华?”卢照辞好像没有听懂长孙无忌的话来,只是笑呵呵的问道。
“虽然尚且不如长安,但是也相差不了多少了。”长孙无忌想了想,终于还是决定按照事实说话,毕竟现在的洛阳也是相当繁华的,各地商贩云集在那里,支撑着洛阳,使得洛阳的繁华程度丝毫不下于长安。
“当年前隋杨广的时候,就喜欢洛阳,开通了大运河,勾连南北,臣记得前朝李氏当政的时候,李世民就曾经批判过杨广,说杨广滥用民力,但是实际上,正因为有大运河的存在,所以才使得江南的粮食,江淮的盐都能沿着大运河运送到京师来,所以说,这大运河对天下来说,还是一件好事啊”岑文本接过话来说道。
“呵呵,此事过去已经很久了,不要再提了。”卢照辞看见长孙无忌脸色并不好看,摇了摇头道:“洛阳之所以如此繁荣,其程度丝毫不下于长安,大部分是因为杨广重视的缘故,看看如今的洛阳,宫室等等都是不缺少的,就是朕有些灾荒之年,也要到洛阳去住上一段时间。”
“臣等罪过。”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两人闻言,脸色一愣,赶紧低着脑袋说道。随着长安城的日益繁华,在长安城居住的人口也是越来越多,这些人口居住在这里,每天就要耗费大量的粮食,这是不争的事实。长安城的粮食多吗?多,是很多,长安城周围的粮仓也同样是很多的,可是关键是长安城的人口更多,军队、官吏、商人等人都是云集在长安,这些人都是不生产粮食的,更为重要的是,当年八百里秦川,如今所能生产出来的粮食根本就不能够供应长安,弄的长安城内在粮荒的季节严重缺粮,若是在平常还很好,但是若是到了灾荒之年,长安城的粮价就会飞涨,无论朝廷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能阻止粮价的暴涨。有的时候,卢照辞不得不领着宗室、大臣前往洛阳就食,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登基近十年来,也只有一两次而已,但是这足以给卢照辞提了个醒,在历史上,唐高宗、武则天两个人在洛阳呆的时间远超长安。卢照辞之所以想迁都长安,实在是因为长安城的粮食危机已经出现,而且可以想象的是,随着国都在关中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关中的植被环境将会被持续破坏,这对一个王朝的持续发展史不利的。而且,可以想象的是,日后随着卢承烈登基称帝,关中门阀的势力将会重新崛起,掌控朝政,这对一个王朝的统治也是不利的。所以无论是从政治角度,或者是从经济角度考虑,迁都都是必然的,是大势所趋。丝毫不会因为他人的想法而有本书整理整理任何改变的。
对于两位重臣,甚至满朝文武的心思他们都是了解的。可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卢照辞迁都的决心。
“陛下,虽然如此,但是若是贸然迁都,恐怕对大唐江山不利啊”岑文本扫了长孙无忌一眼,还是轻轻的说道。
“陛下,长安龙脉在此,很是坚固,远非洛阳可以与之比拟的。秦有山川之险,当年周舍秦川而就洛阳,立马衰败,秦据有秦川,而有天下,汉定长安,驱逐匈奴,所以才有了汉族之称,刘秀迁都洛阳,才有了东汉之祸,杨广重视洛阳,号为东都,所以二世而亡,陛下,这些都是前车之鉴啊。还望陛下明察。”长孙无忌又据理力争道。连龙脉之说都讲了出来。
“龙脉之说荒谬而飘渺。辅机也是饱诗书之人,要知道君子不言怪力乱神之事。”卢照辞皱着眉头摆了摆手,说道:“至于你所说的那些例子,更是站不住道理了。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可能存在万万年年的,任何一个帝王期盼着他的王朝能万万年,那这个王朝灭亡的时间就不短了。”一边的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二人闻言都是默然不语,虽然这些话他们是不敢说出来的,但是并不代表着这两位智者不知道这种事情,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
“朝廷必须迁都,否则得话,莫说是朕,就是你们无奈之下,也只得跟随朕一起,到洛阳去,每年都必须行走在长安和洛阳之间,你们以为这样的情况好吧”卢照辞冷笑道:“朕每次出巡,都会耗费大量的金钱,迁都虽然也同样是耗费大量的金钱,可是却只是一次性的输出而已,朝廷刚刚从突厥那里得到大量的金钱,这个时候不用,更待何时?让那些钱烂在府库中不成?”卢照辞冷笑道:“那些阻拦朕迁都的人,恐怕都是另有目的的,或为家族,或为自己。朕可是知道,虽然朕屡次下令禁止圈禁土地,可是在朝廷之中,仍然有些官员忙着圈占土地吧一旦离开长安,前往洛阳,他们平生的积蓄就会缩水不少。而那些关中的世家门阀,自以为长安才是关中门阀的聚居地,而洛阳是属于关东的。京师一旦迁往洛阳,这也就说明着朝廷准备重视关东世家门阀了。辅机,朕说的可是有理?”
“臣不敢评论。”长孙无忌面色一变,脑袋低的更低了。他这段时间借着卢承烈的名声,已经整合了不少的关中时间,可以说长孙氏已经是关中世家的领头羊了。而他长孙无忌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真的是不敢评论?”卢照辞冷笑道:“天下是属于大唐的,而不是那些世家们的,辅机,你要想名流千古,就必须记住这一点,都说只有千年的世家而没有千年的王朝,可是实际上,世上是没有千年的王朝,同样也是没有千年的世家的。历史的车轮是向前发展的。自从有了科举制度,世家再也没有什么优势了。辅机若是抱着世家的念头不放,你的成就也就是到此为止了。看看,迁都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不但可以解决朝廷的粮荒,更为重要的是,能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如此好事,居然还有人反对,真是让朕不明白。”
“陛下,非是臣等反对,实际上,贸然迁都,就是长安的百姓也是不会赞同的。”岑文本有些担心的说道:“在关中的常备军多是来自关中各道,御林军也是如此,若是贸然迁都,浙西士兵有可能会想念故土,还请陛下三思。”
“嘿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不可能让他们一生都当兵,若是有人愿意退役的话,就给了银钱给他们,再在大唐百万士兵中选取精锐之师就是了。”卢照辞根本就没有将岑文本的话放在心中,只是笑道:“当年汉朝的时候,军队分南宫和北宫,基本上都是来自各地的郡兵,调入长安来,是用来护卫皇宫的,他们同样是远离故土,难道他们就不会前来守卫他们的帝王?先生所说的这些,都不过是自己的担心而已,朕相信自己的士兵,他们会前往洛阳的,因为朕在哪里,他们就会在哪里。”卢照辞是有这个信心的,因为他的威望在军中是无人能及的,哪怕是李靖也是一样。
“大将军最近如何?”卢照辞一想到李靖,忽然问道。自从定襄战争的结束,徐世绩和秦勇二人北上取代李靖,李靖就班师还朝了。他并没有得到许多的封赏,只是被加了五千户的食邑而已,在爵位上并没有像其他人所想象的那样成为亲王。这也是预示着,大唐自卢照辞开始,到大唐灭亡的时候,外姓最多能封个郡王,而且还必须是有像李靖那么大的军功才行。而李靖自那以后,也开始赋闲在家中,虽然仍然兼着大将军的职位,可是他知道,他这个大将军是卢照辞看在昔日的情分上仍然留给他的而已。
“大将军年纪大了,听说足疾又犯了。精神头也不大好。”岑文本闻言没有轻轻的皱了皱眉头,摇了摇头,小心翼翼的说道。而长孙无忌也不再说话了。对于李靖,他长孙无忌只有尊敬,而没有其他。
“走,去看看。”卢照辞深深的叹了口气,脸上的神色顿时变冷了起来,对身边的两个人说道。在整个大唐之中,真正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只有那么几个人,而李靖在他们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虽然是臣子,但是实际上却是如同兄长一般,给予了卢照辞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李靖的军事才能是卢照辞很赞赏的,可是他的人品更是让卢照辞称道的。在历史上,卢照辞并不知道李靖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但是他也知道李靖这几年十分的辛劳,为了北伐之事,他是呕心沥血,放弃大将军之尊,居然在三原那个地方养马,为朝廷培养了大量的骑兵,可以说是劳苦功高。
“臣遵旨。”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两人相互望了一眼,实际上,这两个人得到的消息远比刚才说的还要详细的多,李靖到底是年事已高,腿脚又不好,为了北伐之事劳心劳力,已经病倒在榻上了,能不能过的去,还不知道呢
卢照辞点了点头,当下一行人径自朝李靖家中走去,一行人正准备出西市,忽然卢照辞朝旁边的一家店铺走去,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二人望去,却见是一个卖拐杖的地方。二人正在惊讶之时,就见卢照辞选了一副灵寿杖,而秦九道赶紧付了银钱。
“大将军劳苦功高,朕要送一副灵寿杖给他。”卢照辞端详着手中的灵寿杖,对二人说道。二人心中却是一动,灵寿杖值不了多少钱,可是如今却是意义重大,乃是贞观天子亲自选送的,整个天下恐怕也只有此一副而已。
“大将军若是知道此灵寿杖乃是陛下亲自选中的,肯定会高兴不已。”岑文本说道。长孙无忌也在一边点了点头。而卢照辞却是摇了摇头,取了灵寿杖,径自走在前头,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二人紧随其后,一行人也没有派人前去通报,好半响,才到了李靖府中,却见李靖府门打开,门口连个看门的都没有。
“大将军还是以前的作风,连个看门的都没有,难道就不怕别人进了府,将他家东西给偷走了。”卢照辞见状,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来,指着李府大门笑呵呵的说道。
“京师乃是首善之区,岂会有作奸犯科之人。更何况,大将军威望甚高,百姓多感其德,岂会上门偷盗?”岑文本在旁边解释说道。
卢照辞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对两人说道:“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贤智,莫相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大将军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大将军雅志,可以为一代楷模了。”
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二人闻言却是默然不语,当年李靖在青少年时曾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看看大将军非大事不出山,就算是做了大将军,也不入朝堂,宁愿在乡下养马就是个例子,这种胸怀非其他人可以比拟的,哪怕是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二人也自认为做不到这一点,视名利如粪土,是何等情操,此人被贞观天子誉为一代楷模也不是虚言。两人在心中也没有任何的嫉妒之心。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