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遍植党羽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宋阀最新章节!
第七百一十三章 遍植党羽
“嫂子还好吧?”徐卫问道,因为徐王氏近年岁数大了,身体一直不太好。
徐胜微微摇头:“快五十岁的人,能好到哪去?只能说遵医嘱,在家多休养。”
徐卫听到这话更加郁闷,他一家子都是河北人,江南纵然山川秀丽,繁荣富庶,但上了年纪身体又不好的人恐怕难免水土不服。可这事朝廷已经作了决定,没法更改。
“四哥,我刚才收到了杭州来的省札,是六哥亲笔写的。”徐卫说着,便把札子取出来,起身上前递到徐四手里。
“老六来的?什么事?嘉奖西军战功?”徐胜笑问道。见弟弟一脸严肃,他也收起笑容,取过省札翻开来看。先看到朝廷恢复九弟“便宜黜陟”的权力时,他挺高兴,但往看,发现朝廷指名道姓要自己去杭州献俘,又不禁意外。
他当然知道能去行在献俘,这是件优差,少不得要加官晋爵,赏赐钱物。但这素来是下级和晚辈作的事,指定自己去,这有些不合适吧?一念至此,向弟弟道:“老九,朝廷让我去?”
徐卫坐在他身旁,默默点头。
“这倒怪了,怎么说也不该我去,这得几时动身?”徐胜疑惑道。
“不会太晚,最近就得开始准备。”徐卫答道。
徐胜沉默片刻,似乎没有发觉个中的蹊跷,道:“罢,去就去,正好借这个机会去拜见三婶,也跟老六见个面。”
徐卫听在耳里,叹道:“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嗯?怎么说?”徐胜一边问着,又低头看起那道札子来。
“据我估计,朝廷这次让你去行在。献俘倒是其次,很有可能会把你留在江南。”徐卫终于捅破这层窗户纸。
徐胜吃了一惊,失声道:“什么?留我在江南?为何?”
徐卫拍拍自己心口:“因为我,因为我们徐家。”
眉头拧成一团,徐胜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绝对不是件小事,他是河北人,因为父亲徐彰的缘故,荫补军职,最先在大名府路安抚司任职,参加过攻辽之战,勤王之役,再后来入陕西,跟徐卫一起征战,也是一步一步升起来,作到如今的两兴安抚副使,在陕西已经多年。现在突然之间说要到南方去……
“会不会是你想错了?朝廷只是想……”徐胜还有些不相信。
“四哥,我肯定不希望你去。但有据我分析,恐怕错不了。”徐卫道。“你想想,这十几年来,我们徐家在陕西逐渐壮大。我亲掌秦凤,五哥坐镇鄜延,大伯和大哥经营几十年的泾原现在虽说是王禀挂帅,但徐成徐严两兄弟都身居要职,此外,还有你担任着两兴安抚副使。西军兵权,大半握在我们徐家手里。”
徐胜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实情。
“光是这一点还不算,尤其是我本人,宣抚川陕,你说朝廷会不会担心?派万俟卨来作宣抚判官,前些时候又收了我的‘便宜黜陟’之权,就是为了牵制。此番,朝廷虽然不得不重新把权力下放,然同时召你去行在,这几乎可以肯定,就是要把你留在行在。”徐卫合盘托出。
徐胜思索着弟弟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一阵之后,他问道:“那我去行在以后,朝廷会怎样?”
“要么就是留在中枢,安置枢密院三衙之类,要么就是两浙宣抚司供职,应该不会有其他安排。”徐卫猜测道。
徐胜听罢,默然无语,这么看来,事情应该是不离十了。自己倒无所谓,只是一去江南,浑家肯定也免不了,但儿女怎么办?当他拿这个问题去问弟弟时,徐卫反问道:“四哥你想怎么办?”
“徐仲已经在军中有所发展,他最好能留在兴元,徐亮和女儿们我想还是一同去南方吧。你嫂子身体不好,需要有儿女照顾。”徐胜道。
徐卫思索片刻:“这个我来安排,没有问题。徐亮年纪也到了,哥哥到江南以后,朝廷若是主动安排自然最好,要不然就让六哥找找路子,我也会写信给他,专门嘱咐这件事情。”
“嗯,九弟,如果事情真是这样,那徐仲我可就托付给你了?”徐胜道。
“这点四哥尽管放心,他是我亲侄子,最迟不过年底,我给他提个统领。再说了,王彦是我老弟兄,一定会照顾他的。”徐九宽慰道。
七月底,徐胜就会同韩常,以及多名投降金军将领离开兴元,启程前往江南。徐卫也知会嫂子和侄儿侄女,早作准备,相信年底之前他们也会动身。
之后,徐卫就开始着手安排河东的人事。此番西军出征,复河东数十州县,需要大批的文武官员前往河东主持局面。徐卫拟定的策略是,从河东本地的义军领袖中,挑选一部分;再从川陕两地的官员中挑选一部分;此外,一些投诚的原金国官员可以酌情留用。通过这三方面,燃眉之急应该可以得到缓解,但要真正配齐河东的班子,恐怕不是一时半儿能够办成的。
而且还有一点,义军中挑选和原金官留用,相信没有什么问题。但要从川陕两地征召,就有些难度了。河东被金人乱搞了十几年,这次又经历了兵祸,条件自然比不上四川和陕西。人家在川陕作官作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大乱之后的河东?这不仅仅是一道命令就能够解决的事情。
徐卫和宣抚处置司的幕僚们商议之后,决定对前往河东任职的官员给予一系列优待。首先就是级别上的。比如按宋代官制,要作知县,最高要求是正七品,比如东京治下的各县;最低要求是从八品,比如外地各州治下的县。
那么,就有针对性地征召一批刚踏入仕途不久,有那么几年历练,正在九品这个级别的官员。只要你肯去河东,直接提一级。
这是政治上的待遇,经济上也有补助。凡是去河东的官员,宣抚处置司另立一个名目,在本俸和津贴之外,另给一笔额外的收入。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好处,那就是凡去河东供职,任满一期,优先转官,任满两朝,只要没有过错,保证晋升。
这些待遇一开出来,还真有不少官员动了心思。尤其是那些在川陕不得志,久久得不到提拔的人,便想着,与其如此,何不去河东走一遭?只要尽职尽责,不用有多大的政绩,但凡没有过错,就能保证得到晋升。
而且这回门槛也低,非常适合那些刚刚通过各种方式踏入仕途,比如受恩荫的,家里出钱出物捐官的。这类人因为不是走科举正途出身,所以他们的全都是最低的九品,而且他们的仕途也不平顺,就算有缺也轮不到他们,既然这样,河东就是个好机会!尽管要冒些风险,比如哪天金军突然南下,要重夺河东之类,但两相比较,还是值得一试。不过,走科举正途,有进士出身的人,对这事就不那么感兴趣了。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徐卫就征召到六十多名官员,先由宣抚处置司的幕僚筛选,然后由他和张浚等人面试,剔除其中实在上不了台面的,比如大字不识这种,然后直接到宣抚处置司领取一张徐卫亲笔签发的“告身”,就可以到河东走马上任了。
一时之间,把守风陵渡的西军官兵,天天都能看到出示“告身”,要求安排过河的官员,最低都是县丞县尉之类,甚至有人“告身”一亮,不得了,知州。
当然,这种难逢难遇的机会,徐卫的部将下属们自然不会放过。千方百计地找门路,希望能给自己的子侄亲属谋个出路。不过,高级官员都有荫补子孙的资格,所以他们不用操这个心,干这事的,多半都是中下级官员,而且他们又没有资格直接见徐卫请托,遂请求自己的长官出面打招呼,递。
对于这种事,徐卫不能不管,也不能全管,反正到最后,条件只有一个。只要你不是目不识丁,且身体智力健全,没有作奸犯科,又取得了官员身份,那就“拼爹”吧,如果你爹职位还行,也有功劳,那就有希望,如果你爹恰巧参加了这次河东之役,那几乎不成问题。比如这次立下首功的张宪,他的外甥前些年来投奔,走他的门路,荫补了一个九品小官,一直赋闲没有职事。
这回,张宪亲自给徐卫写信,希望大王能照顾,徐卫就专门指示有关官员,说这厮读过几句书,也有些武艺,给他弄个县尉吧。你想张宪是徐卫的老部下,面子多大?再加上徐郡王亲自打了招呼,于是他这外甥不但弄到了一个县尉的差遣,而且还能自己挑想到哪里任职。
笼络人心,形成利益集团,就是这么干的。
县尉县丞这一类的佐官可以这么干,但知府、知州、知县就不行了,还得从进士出身的官员中仔细挑选,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到了八月中秋的时候,契丹人估计是收到消息,知道徐卫回到了兴元,专门派人来贺中秋,同时探探徐卫的口风。
为什么?当初马扩作为徐卫的全权代表,在与契丹人谈判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瓜分西夏的主张,但契丹人基于种种原因,不同意这么干。结果,留下隐患,而且很快就触发了。这回,如果不是党项人在背后搞鬼,说不定战局不止于此。
契丹人回师河西之后,一来自己也恼火,二来估计徐卫也不高兴,于是在正式遣使之前,先来摸摸情况。徐卫还算遵照礼节给予了接待,但他本人没有出面接见,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
很快,急着解决西夏问题的萧斡里剌,就又派他的儿子萧朵鲁不来了。
“大王,萧朵鲁不已经在厅上等候,是不是……”张庆立在徐卫案桌前请示道。
“你让张浚和马扩先去陪他说会话吧,我手里的事忙完就来。”徐卫头也没抬。张庆走后,徐卫把剩下的公文批完,然后取了幞头扣上,略整衣冠,就出去了。
但他去的,却不是萧朵鲁不所在的花厅,而是直接出了宣抚处置司衙门,骑上他的汗血宝马,投一处所在而去。
到了那里,原来却是徐胜的府邸。此时,那府门前,停了好几辆车,上面已经装好了行礼,一看就是要出远门。徐胜到了行在以后,朝廷举起了的仪式,他本人也受到了皇帝赵谌的“亲切接见”,足实慰劳和表彰了一番,又问西部局势,徐胜的回答颇使皇帝欢心,于是加一镇节度使,赏赐不少钱财。
这献降结束以后,按说徐胜就该回了,但就在第二天,皇帝降下诏书,以徐胜久在西军,多次与金人战,经验丰富,可堪教练为由,免去其“两兴安抚副使”的差遣,改任两浙宣抚判官。
武臣出任“宣抚判官”,这是很少见的。而宣抚判官作为宣抚使的高级幕僚,有一定的权力,但朝廷用徐胜作两浙宣抚判官,一来当然是就近安排,方便控制,二来,也是希望他帮助赵点训练两浙兵。徐胜早有心理准备,因此也不意外,遂请示有司之外,就打算将家人都接到江南来。
所以,才有了徐卫眼前这一幕。
“九官人来了。”徐府的仆人们叫道。
其时,徐王氏,以及徐四次子徐亮,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女儿都已经上了车,就等着徐卫来。张九月也坐在徐王氏的车里话别,徐四徐九的亲姐姐徐秀萍也大老远地从秦州赶过来相送。
这姑嫂几个躲在车里,说不完的话,流不尽的泪,因此徐卫下马时,她们从车里出来,一个个泪流满面,眼睛通红。倒是徐四长子徐仲懂事,引弟弟徐亮上前行礼道:“九叔。”
“嗯。”徐卫应了一声,抓住侄儿肩膀拍了拍,目光就落在徐亮身上。RO
第七百一十三章 遍植党羽
“嫂子还好吧?”徐卫问道,因为徐王氏近年岁数大了,身体一直不太好。
徐胜微微摇头:“快五十岁的人,能好到哪去?只能说遵医嘱,在家多休养。”
徐卫听到这话更加郁闷,他一家子都是河北人,江南纵然山川秀丽,繁荣富庶,但上了年纪身体又不好的人恐怕难免水土不服。可这事朝廷已经作了决定,没法更改。
“四哥,我刚才收到了杭州来的省札,是六哥亲笔写的。”徐卫说着,便把札子取出来,起身上前递到徐四手里。
“老六来的?什么事?嘉奖西军战功?”徐胜笑问道。见弟弟一脸严肃,他也收起笑容,取过省札翻开来看。先看到朝廷恢复九弟“便宜黜陟”的权力时,他挺高兴,但往看,发现朝廷指名道姓要自己去杭州献俘,又不禁意外。
他当然知道能去行在献俘,这是件优差,少不得要加官晋爵,赏赐钱物。但这素来是下级和晚辈作的事,指定自己去,这有些不合适吧?一念至此,向弟弟道:“老九,朝廷让我去?”
徐卫坐在他身旁,默默点头。
“这倒怪了,怎么说也不该我去,这得几时动身?”徐胜疑惑道。
“不会太晚,最近就得开始准备。”徐卫答道。
徐胜沉默片刻,似乎没有发觉个中的蹊跷,道:“罢,去就去,正好借这个机会去拜见三婶,也跟老六见个面。”
徐卫听在耳里,叹道:“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嗯?怎么说?”徐胜一边问着,又低头看起那道札子来。
“据我估计,朝廷这次让你去行在。献俘倒是其次,很有可能会把你留在江南。”徐卫终于捅破这层窗户纸。
徐胜吃了一惊,失声道:“什么?留我在江南?为何?”
徐卫拍拍自己心口:“因为我,因为我们徐家。”
眉头拧成一团,徐胜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绝对不是件小事,他是河北人,因为父亲徐彰的缘故,荫补军职,最先在大名府路安抚司任职,参加过攻辽之战,勤王之役,再后来入陕西,跟徐卫一起征战,也是一步一步升起来,作到如今的两兴安抚副使,在陕西已经多年。现在突然之间说要到南方去……
“会不会是你想错了?朝廷只是想……”徐胜还有些不相信。
“四哥,我肯定不希望你去。但有据我分析,恐怕错不了。”徐卫道。“你想想,这十几年来,我们徐家在陕西逐渐壮大。我亲掌秦凤,五哥坐镇鄜延,大伯和大哥经营几十年的泾原现在虽说是王禀挂帅,但徐成徐严两兄弟都身居要职,此外,还有你担任着两兴安抚副使。西军兵权,大半握在我们徐家手里。”
徐胜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实情。
“光是这一点还不算,尤其是我本人,宣抚川陕,你说朝廷会不会担心?派万俟卨来作宣抚判官,前些时候又收了我的‘便宜黜陟’之权,就是为了牵制。此番,朝廷虽然不得不重新把权力下放,然同时召你去行在,这几乎可以肯定,就是要把你留在行在。”徐卫合盘托出。
徐胜思索着弟弟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一阵之后,他问道:“那我去行在以后,朝廷会怎样?”
“要么就是留在中枢,安置枢密院三衙之类,要么就是两浙宣抚司供职,应该不会有其他安排。”徐卫猜测道。
徐胜听罢,默然无语,这么看来,事情应该是不离十了。自己倒无所谓,只是一去江南,浑家肯定也免不了,但儿女怎么办?当他拿这个问题去问弟弟时,徐卫反问道:“四哥你想怎么办?”
“徐仲已经在军中有所发展,他最好能留在兴元,徐亮和女儿们我想还是一同去南方吧。你嫂子身体不好,需要有儿女照顾。”徐胜道。
徐卫思索片刻:“这个我来安排,没有问题。徐亮年纪也到了,哥哥到江南以后,朝廷若是主动安排自然最好,要不然就让六哥找找路子,我也会写信给他,专门嘱咐这件事情。”
“嗯,九弟,如果事情真是这样,那徐仲我可就托付给你了?”徐胜道。
“这点四哥尽管放心,他是我亲侄子,最迟不过年底,我给他提个统领。再说了,王彦是我老弟兄,一定会照顾他的。”徐九宽慰道。
七月底,徐胜就会同韩常,以及多名投降金军将领离开兴元,启程前往江南。徐卫也知会嫂子和侄儿侄女,早作准备,相信年底之前他们也会动身。
之后,徐卫就开始着手安排河东的人事。此番西军出征,复河东数十州县,需要大批的文武官员前往河东主持局面。徐卫拟定的策略是,从河东本地的义军领袖中,挑选一部分;再从川陕两地的官员中挑选一部分;此外,一些投诚的原金国官员可以酌情留用。通过这三方面,燃眉之急应该可以得到缓解,但要真正配齐河东的班子,恐怕不是一时半儿能够办成的。
而且还有一点,义军中挑选和原金官留用,相信没有什么问题。但要从川陕两地征召,就有些难度了。河东被金人乱搞了十几年,这次又经历了兵祸,条件自然比不上四川和陕西。人家在川陕作官作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大乱之后的河东?这不仅仅是一道命令就能够解决的事情。
徐卫和宣抚处置司的幕僚们商议之后,决定对前往河东任职的官员给予一系列优待。首先就是级别上的。比如按宋代官制,要作知县,最高要求是正七品,比如东京治下的各县;最低要求是从八品,比如外地各州治下的县。
那么,就有针对性地征召一批刚踏入仕途不久,有那么几年历练,正在九品这个级别的官员。只要你肯去河东,直接提一级。
这是政治上的待遇,经济上也有补助。凡是去河东的官员,宣抚处置司另立一个名目,在本俸和津贴之外,另给一笔额外的收入。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好处,那就是凡去河东供职,任满一期,优先转官,任满两朝,只要没有过错,保证晋升。
这些待遇一开出来,还真有不少官员动了心思。尤其是那些在川陕不得志,久久得不到提拔的人,便想着,与其如此,何不去河东走一遭?只要尽职尽责,不用有多大的政绩,但凡没有过错,就能保证得到晋升。
而且这回门槛也低,非常适合那些刚刚通过各种方式踏入仕途,比如受恩荫的,家里出钱出物捐官的。这类人因为不是走科举正途出身,所以他们的全都是最低的九品,而且他们的仕途也不平顺,就算有缺也轮不到他们,既然这样,河东就是个好机会!尽管要冒些风险,比如哪天金军突然南下,要重夺河东之类,但两相比较,还是值得一试。不过,走科举正途,有进士出身的人,对这事就不那么感兴趣了。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徐卫就征召到六十多名官员,先由宣抚处置司的幕僚筛选,然后由他和张浚等人面试,剔除其中实在上不了台面的,比如大字不识这种,然后直接到宣抚处置司领取一张徐卫亲笔签发的“告身”,就可以到河东走马上任了。
一时之间,把守风陵渡的西军官兵,天天都能看到出示“告身”,要求安排过河的官员,最低都是县丞县尉之类,甚至有人“告身”一亮,不得了,知州。
当然,这种难逢难遇的机会,徐卫的部将下属们自然不会放过。千方百计地找门路,希望能给自己的子侄亲属谋个出路。不过,高级官员都有荫补子孙的资格,所以他们不用操这个心,干这事的,多半都是中下级官员,而且他们又没有资格直接见徐卫请托,遂请求自己的长官出面打招呼,递。
对于这种事,徐卫不能不管,也不能全管,反正到最后,条件只有一个。只要你不是目不识丁,且身体智力健全,没有作奸犯科,又取得了官员身份,那就“拼爹”吧,如果你爹职位还行,也有功劳,那就有希望,如果你爹恰巧参加了这次河东之役,那几乎不成问题。比如这次立下首功的张宪,他的外甥前些年来投奔,走他的门路,荫补了一个九品小官,一直赋闲没有职事。
这回,张宪亲自给徐卫写信,希望大王能照顾,徐卫就专门指示有关官员,说这厮读过几句书,也有些武艺,给他弄个县尉吧。你想张宪是徐卫的老部下,面子多大?再加上徐郡王亲自打了招呼,于是他这外甥不但弄到了一个县尉的差遣,而且还能自己挑想到哪里任职。
笼络人心,形成利益集团,就是这么干的。
县尉县丞这一类的佐官可以这么干,但知府、知州、知县就不行了,还得从进士出身的官员中仔细挑选,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到了八月中秋的时候,契丹人估计是收到消息,知道徐卫回到了兴元,专门派人来贺中秋,同时探探徐卫的口风。
为什么?当初马扩作为徐卫的全权代表,在与契丹人谈判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瓜分西夏的主张,但契丹人基于种种原因,不同意这么干。结果,留下隐患,而且很快就触发了。这回,如果不是党项人在背后搞鬼,说不定战局不止于此。
契丹人回师河西之后,一来自己也恼火,二来估计徐卫也不高兴,于是在正式遣使之前,先来摸摸情况。徐卫还算遵照礼节给予了接待,但他本人没有出面接见,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
很快,急着解决西夏问题的萧斡里剌,就又派他的儿子萧朵鲁不来了。
“大王,萧朵鲁不已经在厅上等候,是不是……”张庆立在徐卫案桌前请示道。
“你让张浚和马扩先去陪他说会话吧,我手里的事忙完就来。”徐卫头也没抬。张庆走后,徐卫把剩下的公文批完,然后取了幞头扣上,略整衣冠,就出去了。
但他去的,却不是萧朵鲁不所在的花厅,而是直接出了宣抚处置司衙门,骑上他的汗血宝马,投一处所在而去。
到了那里,原来却是徐胜的府邸。此时,那府门前,停了好几辆车,上面已经装好了行礼,一看就是要出远门。徐胜到了行在以后,朝廷举起了的仪式,他本人也受到了皇帝赵谌的“亲切接见”,足实慰劳和表彰了一番,又问西部局势,徐胜的回答颇使皇帝欢心,于是加一镇节度使,赏赐不少钱财。
这献降结束以后,按说徐胜就该回了,但就在第二天,皇帝降下诏书,以徐胜久在西军,多次与金人战,经验丰富,可堪教练为由,免去其“两兴安抚副使”的差遣,改任两浙宣抚判官。
武臣出任“宣抚判官”,这是很少见的。而宣抚判官作为宣抚使的高级幕僚,有一定的权力,但朝廷用徐胜作两浙宣抚判官,一来当然是就近安排,方便控制,二来,也是希望他帮助赵点训练两浙兵。徐胜早有心理准备,因此也不意外,遂请示有司之外,就打算将家人都接到江南来。
所以,才有了徐卫眼前这一幕。
“九官人来了。”徐府的仆人们叫道。
其时,徐王氏,以及徐四次子徐亮,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女儿都已经上了车,就等着徐卫来。张九月也坐在徐王氏的车里话别,徐四徐九的亲姐姐徐秀萍也大老远地从秦州赶过来相送。
这姑嫂几个躲在车里,说不完的话,流不尽的泪,因此徐卫下马时,她们从车里出来,一个个泪流满面,眼睛通红。倒是徐四长子徐仲懂事,引弟弟徐亮上前行礼道:“九叔。”
“嗯。”徐卫应了一声,抓住侄儿肩膀拍了拍,目光就落在徐亮身上。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