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见清流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锦衣当国最新章节!
都察院的御史,那可是实打实的清流,天下间有个风气,科举成功,跃过龙门成了进士,都要在京师做个清流。
能进翰林院自然最好,不过那个是极少数人的福气,其余的人,都是朝着六科和都察院走,进去之后做个给事中,做个御史,再次一等的就是去六部做实在差事了,主事之类的。
按照老百姓的想法,千里做官为发财,好不容易有了做官的机会,还不外放到地方上做个知县什么的,好好发一笔。
而且百姓们猜的也没什么错,这给事中、御史和主事之类的官职,仅仅是清贵罢了,真要论好处,也就是六部那边有几个肥差而已,其余的都很是清苦,没什么好处的,京师那里那么多给京官放贷的,可不就是因为这个才在的。
清苦归清苦,大家也都不傻,为什么留京做清流才是首选,因为在京师升官快,飞黄腾达的机会多,可以没有任何成本的胡言乱语给自己扬名,然后好处多多。
宋朝的宰相讲究要做过地方上的知州,有地方上的经验才能入中枢,但在大明讲究不出京师,一名进士运气好,二十五年可以熬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上,那次一等的,二十几年也能混个侍郎之类的位置,更次一等,十年左右或许能外放巡抚、布政使、兵备道什么的。
这可都是标准的捷径,如果去了地方,一个七品知县熬二十年能到巡抚已经是烧了高香,更不要入中枢了,谭纶能做兵部尚书,也是因为赶上了倭患,他一个地方官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才一步步的上来。
现在天下太平,自然不会再有这等坏规矩的事情出来,大家只有做清流在京师熬资历一步步向上走,想在地方上做实事提拔到高位,做梦去吧!
但那些入内阁的,做尚书侍郎的,外放出去做巡抚、布政使、兵备道,以及种种实权差事的幸运儿毕竟是部分,剩下的在京师按部就班的苦熬,到最后出去做一任地方官,也就是一辈子了。
人人都想要上进,这些京官上进依靠的是什么,上疏故作惊人之语是一条,如果能把天子弄火了,骗一顿廷杖,那就扬名天下,日后吃用不尽,不过这一招不太好用了,因为王通在京师,有这个凶神在,到时候未必是屁股挨板子,没准是脖子挨刀子,丢了性命那就太不值得了。
是有背景,有背景什么都不愁了,可不是人人都有背景,再说了,京师官不值钱,背景不是大到一定程度,一点用处也没有,第三条就是找靠山,京师中就那么几处山头,他自己的门生故旧还照顾不过来,你倒是有心过去投靠,问题是对方未必有心理会。
所以大部分清流官员都是在熬,等着机会,只不过这机会不那么容易等到是真的,但京师清流,只要不是那读书读坏脑子的,各个都是双眼发光,竖起耳朵,寻找着机会的出现。
定北侯、锦衣卫都指挥使,这两个名号有其中之一,那就可以在京师算个山头了,王通有那么大的功勋,有被万历皇帝如此的信任,现在更是在京师的位置站的稳当,这已经不是个山头,而是座山了。
他在这边,想投靠的人车载斗量,但王通和文臣们的恶劣关系实在是尽人皆知,文武本就是隐约对立的两个团体,王通和文人士子已经是势不两立的姿态,谁还敢上门去折腾。
万一上门表态拜见,王通不见,投靠不成还好说,可投靠王通不成,回头连个退路都没有,那就是大麻烦,成了京师文人的众矢之的,那连个退路都没了。
不过那几名举人登门拜见,却让很多人发现了机会,原来王大人也是待见士子的,又有人想到,王大人身边武人和生意人不少,文人却是有数的几个,而且还都是举人。
可这举人都已经混大发了,有做到参政的,有做到顺天府丞的,身边那杨思尘倒是没个出身,可这个没身份的举人在京师里的权势比个侍郎也丝毫不差了,要是趁早过去巴结,没准还有更大的好处呢!
想是这样想,大家也不敢妄动,还是那句话,万一王通闭门不纳,就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
世上聪明人多,有人注意到登门拜访的是来自天津卫的六个举人,原来是乡土情分,既然这样,那也就有了托辞。
这位上门的都察院御史今年三十一岁,名叫于监汝,也是天津人,四年前得中的进士,他来也是打着同乡拜见的名义过来的,京师里这么多想要上门拜见的官员,也就是这位有这个理由,说起来也是无奈,天津卫这边地方本来就小,举人都出不了几个,这一下子出了六个,都有商户合伙出钱建庙,说是天津卫这等风光,一定是神佛庇佑了。
举人少,进士更是少,天津卫当官的人少,就算是中了进士也都未必能在京里留下,结果这于监汝倒成了个独苗。
平日里一根独苗,无人照应,也只能是在京师里苦熬,这辈子可能也就是个知府的命了,到了现在,这出身天津的事情,可就成了一桩好事。
于监汝虽说找个了不错的切入点,可上门的时候也是忐忑,为了这个,还专门准备了十两银子的门包,谁知道门房好不好打发呢?
不过,这王通府邸的门房却和别处不同,好像是各处的护兵一样,听了这于监汝的话,也没有拿什么架子,要什么门包,直接进去通报,也就是短短的功夫,这门房就出来说道:“我家老爷请于大人入内!”
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进了门,这一切事情就都好说了。
别看于监汝今年三十一岁,面相也要比王通老了很多,可见面之后还是忙不迭的跪下,磕了三个头。
“于御史来京几年了?”
起身落座,王通和颜悦色的问道,王通这个态度,却让这于监汝放下了心,连忙躬身说道:“学生自从在京师中举之后,就一直住在京师,算起来已经有十一年了.....”
说完之后,却连忙补充说了一句:“学生在京多年,却也是第一次知道侯爷这边将天津视为乡土,这才冒昧过来相扰,还望侯爷勿怪!”
若进来之后,王通不给什么好脸色,那于监汝也就没什么可讲的,但王通和颜悦色,那于监汝就要做得周全了,既然用乡亲的名义过来,那位什么从前不走动,王通却不在意,开口笑着说道:“本侯在京师的时间也不短,能有乡亲过来,也是高兴,听于御史这口音,已经没有多少乡音了,若是于御史不说自己是天津人,本侯还真听不出来。”
这就是将话题扯开,大家哈哈一笑,说了两句,这于监汝却起身拜下,磕头说道:“有件事学生本不敢说,却如鲠在喉,难受得紧,朝中数次针对侯爷的言潮攻讦,学生都是跟随上疏,可这些都不是学生的本心,实在是不得不为,要不然就没有办法在同僚中立足,但奏疏上去,学生惭愧之极,夜里辗转不得入睡,好在陛下还了侯爷清白,学生有罪......”
说了两句之后,竟然在那里哽咽起来,也有眼泪流下,戏都是做到了十分,王通笑着伸手抬了抬,开口说道:“于御史且起身,事情已经过去,还提他作甚,本侯和天津卫有乡谊,和于御史算是有缘,今后还要互相照拂才是啊!”
听到这句,于监汝在那里装惭愧的惺惺作态差点就绷不住,险些笑出来,今日就是想过来拉拉关系,却没想到王通居然如此热情,果然是投靠要趁早,这不过是几样薄礼,做了做姿态,王通居然就这样宽待。
他起身刚坐下,却看到王通对着外面打了个手势,管家快步走进,王通对管家吩咐了几声,那管家又是快步离开。
“也是于御史来的巧,本侯这边正好有些话要找人去朝堂上说一说,就请于御史帮忙吧!”
于监汝一愣,双方初次见面,此前没有打过任何交道,定北侯要在朝堂上说的事情,想必是大事,就这么轻易的托付给一名初见之人吗?
正迟疑间,却见到管家拿进来一份文卷,王通笑着递给了于监汝。
才看了几眼,于监汝手一抖,文卷差点掉下去,人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颤声说道:“这如何使得?”
“于御史不想把握这个机会吗?”
王通悠然问道,于监汝顿时是愣住,在那里迟疑了着说道:“侯爷,学生今日来许多人也是看在眼中,再上这个奏疏,只怕不管是京师各处,又或是关外,都知道是侯爷的授意了,这个恐怕是有违侯爷的本意......”
言官上疏,唆使言官上疏的人都是不会在前台露面,可如果按照王通的套路来,外人肯定是知道来龙去脉了。
“无妨,就是要让旁人知道是本侯策动。”
王通笑着说道。
都察院的御史,那可是实打实的清流,天下间有个风气,科举成功,跃过龙门成了进士,都要在京师做个清流。
能进翰林院自然最好,不过那个是极少数人的福气,其余的人,都是朝着六科和都察院走,进去之后做个给事中,做个御史,再次一等的就是去六部做实在差事了,主事之类的。
按照老百姓的想法,千里做官为发财,好不容易有了做官的机会,还不外放到地方上做个知县什么的,好好发一笔。
而且百姓们猜的也没什么错,这给事中、御史和主事之类的官职,仅仅是清贵罢了,真要论好处,也就是六部那边有几个肥差而已,其余的都很是清苦,没什么好处的,京师那里那么多给京官放贷的,可不就是因为这个才在的。
清苦归清苦,大家也都不傻,为什么留京做清流才是首选,因为在京师升官快,飞黄腾达的机会多,可以没有任何成本的胡言乱语给自己扬名,然后好处多多。
宋朝的宰相讲究要做过地方上的知州,有地方上的经验才能入中枢,但在大明讲究不出京师,一名进士运气好,二十五年可以熬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上,那次一等的,二十几年也能混个侍郎之类的位置,更次一等,十年左右或许能外放巡抚、布政使、兵备道什么的。
这可都是标准的捷径,如果去了地方,一个七品知县熬二十年能到巡抚已经是烧了高香,更不要入中枢了,谭纶能做兵部尚书,也是因为赶上了倭患,他一个地方官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才一步步的上来。
现在天下太平,自然不会再有这等坏规矩的事情出来,大家只有做清流在京师熬资历一步步向上走,想在地方上做实事提拔到高位,做梦去吧!
但那些入内阁的,做尚书侍郎的,外放出去做巡抚、布政使、兵备道,以及种种实权差事的幸运儿毕竟是部分,剩下的在京师按部就班的苦熬,到最后出去做一任地方官,也就是一辈子了。
人人都想要上进,这些京官上进依靠的是什么,上疏故作惊人之语是一条,如果能把天子弄火了,骗一顿廷杖,那就扬名天下,日后吃用不尽,不过这一招不太好用了,因为王通在京师,有这个凶神在,到时候未必是屁股挨板子,没准是脖子挨刀子,丢了性命那就太不值得了。
是有背景,有背景什么都不愁了,可不是人人都有背景,再说了,京师官不值钱,背景不是大到一定程度,一点用处也没有,第三条就是找靠山,京师中就那么几处山头,他自己的门生故旧还照顾不过来,你倒是有心过去投靠,问题是对方未必有心理会。
所以大部分清流官员都是在熬,等着机会,只不过这机会不那么容易等到是真的,但京师清流,只要不是那读书读坏脑子的,各个都是双眼发光,竖起耳朵,寻找着机会的出现。
定北侯、锦衣卫都指挥使,这两个名号有其中之一,那就可以在京师算个山头了,王通有那么大的功勋,有被万历皇帝如此的信任,现在更是在京师的位置站的稳当,这已经不是个山头,而是座山了。
他在这边,想投靠的人车载斗量,但王通和文臣们的恶劣关系实在是尽人皆知,文武本就是隐约对立的两个团体,王通和文人士子已经是势不两立的姿态,谁还敢上门去折腾。
万一上门表态拜见,王通不见,投靠不成还好说,可投靠王通不成,回头连个退路都没有,那就是大麻烦,成了京师文人的众矢之的,那连个退路都没了。
不过那几名举人登门拜见,却让很多人发现了机会,原来王大人也是待见士子的,又有人想到,王大人身边武人和生意人不少,文人却是有数的几个,而且还都是举人。
可这举人都已经混大发了,有做到参政的,有做到顺天府丞的,身边那杨思尘倒是没个出身,可这个没身份的举人在京师里的权势比个侍郎也丝毫不差了,要是趁早过去巴结,没准还有更大的好处呢!
想是这样想,大家也不敢妄动,还是那句话,万一王通闭门不纳,就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
世上聪明人多,有人注意到登门拜访的是来自天津卫的六个举人,原来是乡土情分,既然这样,那也就有了托辞。
这位上门的都察院御史今年三十一岁,名叫于监汝,也是天津人,四年前得中的进士,他来也是打着同乡拜见的名义过来的,京师里这么多想要上门拜见的官员,也就是这位有这个理由,说起来也是无奈,天津卫这边地方本来就小,举人都出不了几个,这一下子出了六个,都有商户合伙出钱建庙,说是天津卫这等风光,一定是神佛庇佑了。
举人少,进士更是少,天津卫当官的人少,就算是中了进士也都未必能在京里留下,结果这于监汝倒成了个独苗。
平日里一根独苗,无人照应,也只能是在京师里苦熬,这辈子可能也就是个知府的命了,到了现在,这出身天津的事情,可就成了一桩好事。
于监汝虽说找个了不错的切入点,可上门的时候也是忐忑,为了这个,还专门准备了十两银子的门包,谁知道门房好不好打发呢?
不过,这王通府邸的门房却和别处不同,好像是各处的护兵一样,听了这于监汝的话,也没有拿什么架子,要什么门包,直接进去通报,也就是短短的功夫,这门房就出来说道:“我家老爷请于大人入内!”
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进了门,这一切事情就都好说了。
别看于监汝今年三十一岁,面相也要比王通老了很多,可见面之后还是忙不迭的跪下,磕了三个头。
“于御史来京几年了?”
起身落座,王通和颜悦色的问道,王通这个态度,却让这于监汝放下了心,连忙躬身说道:“学生自从在京师中举之后,就一直住在京师,算起来已经有十一年了.....”
说完之后,却连忙补充说了一句:“学生在京多年,却也是第一次知道侯爷这边将天津视为乡土,这才冒昧过来相扰,还望侯爷勿怪!”
若进来之后,王通不给什么好脸色,那于监汝也就没什么可讲的,但王通和颜悦色,那于监汝就要做得周全了,既然用乡亲的名义过来,那位什么从前不走动,王通却不在意,开口笑着说道:“本侯在京师的时间也不短,能有乡亲过来,也是高兴,听于御史这口音,已经没有多少乡音了,若是于御史不说自己是天津人,本侯还真听不出来。”
这就是将话题扯开,大家哈哈一笑,说了两句,这于监汝却起身拜下,磕头说道:“有件事学生本不敢说,却如鲠在喉,难受得紧,朝中数次针对侯爷的言潮攻讦,学生都是跟随上疏,可这些都不是学生的本心,实在是不得不为,要不然就没有办法在同僚中立足,但奏疏上去,学生惭愧之极,夜里辗转不得入睡,好在陛下还了侯爷清白,学生有罪......”
说了两句之后,竟然在那里哽咽起来,也有眼泪流下,戏都是做到了十分,王通笑着伸手抬了抬,开口说道:“于御史且起身,事情已经过去,还提他作甚,本侯和天津卫有乡谊,和于御史算是有缘,今后还要互相照拂才是啊!”
听到这句,于监汝在那里装惭愧的惺惺作态差点就绷不住,险些笑出来,今日就是想过来拉拉关系,却没想到王通居然如此热情,果然是投靠要趁早,这不过是几样薄礼,做了做姿态,王通居然就这样宽待。
他起身刚坐下,却看到王通对着外面打了个手势,管家快步走进,王通对管家吩咐了几声,那管家又是快步离开。
“也是于御史来的巧,本侯这边正好有些话要找人去朝堂上说一说,就请于御史帮忙吧!”
于监汝一愣,双方初次见面,此前没有打过任何交道,定北侯要在朝堂上说的事情,想必是大事,就这么轻易的托付给一名初见之人吗?
正迟疑间,却见到管家拿进来一份文卷,王通笑着递给了于监汝。
才看了几眼,于监汝手一抖,文卷差点掉下去,人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颤声说道:“这如何使得?”
“于御史不想把握这个机会吗?”
王通悠然问道,于监汝顿时是愣住,在那里迟疑了着说道:“侯爷,学生今日来许多人也是看在眼中,再上这个奏疏,只怕不管是京师各处,又或是关外,都知道是侯爷的授意了,这个恐怕是有违侯爷的本意......”
言官上疏,唆使言官上疏的人都是不会在前台露面,可如果按照王通的套路来,外人肯定是知道来龙去脉了。
“无妨,就是要让旁人知道是本侯策动。”
王通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