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战争的启动资金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春秋小领主最新章节!
第二百八十一章 战争的启动资金
单婉清唱得是一首婚嫁祝祷诗,类似现代《明天我要嫁给你了》一样的歌。赵蓝儿要出嫁了,单婉清用这首歌祝福赵蓝儿,歌中唱道:“茂盛的桃树枝条娇嫩,花开时分满树艳丽如火(比喻新娘青春年少);
桃花般的姑娘要出嫁,真是宜家旺夫的好姑娘。
茂盛的桃树枝条娇嫩,硕果累累果实丰肥嫣红(比喻新娘善于生养);
桃花般的姑娘要出嫁,真是宜家旺夫的好姑娘。
茂盛的桃树枝条娇嫩,满树的桃叶浓密而光华(比喻新娘擅于经营);
桃花般的姑娘要出嫁,真是宜家旺夫的好姑娘。”
不愧是王室之女,这首诗词,大约就是春秋人常说的“善祷善颂”,赵武听后觉得大张面子,他咧着嘴很开心,大笑说:“好诗啊好湿,咱家喜事连着喜事,眼见得赵氏一片兴旺景象……嗯,既然是喜事,别耽搁了,最近找个好日子办了……”
赵武说这话,是因为乌广身份低微,其父是晋国处死的罪臣。婚礼上南方家人不出现,很有点尴尬,干脆快手快脚,把事情办了,到时候就以时间仓促为理由,替男方解脱……另外,婚礼上祝贺的人不多,也可以避免对贺客蓝儿的猜忌(指赵蓝儿身为执政唯一女儿,却嫁了个破落贵族,贺客会猜忌其未婚先孕)……”
于是,数日后,赵氏又举行了一场婚礼,赵蓝儿带着丰厚的嫁妆,“下”嫁给了乌氏的当家人乌广。对此,赵武自得其乐。婚礼上,赵武醉了,他吟唱着刚从单婉清那里学来的祝福歌:“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唉,春秋啊,义务太重,但我终于让女儿摆脱了沉重的义务,美得很!”
婚礼刚刚结束,中行吴带着晋国第二军——也就是晋国上军——进入邯郸城,佐军佐是赵获。这两人听说赵蓝儿出嫁,赵获一惊,焦灼的摸着身上,念道:“啊呀,蓝儿出嫁了,竟然没有预先通知我,我可没有带什么礼物,这……如何是好?”
中行吴则跺脚,懊恼的说:“赵蓝儿竟然嫁给了一个无名之辈,她怎么能看上乌氏的小子?她怎么敢……?”
春秋时代什么最重要——知识。
下宫之乱后,赵氏只剩下一名“赵氏孤儿”赵武,赵武的崛起,首先是从一部《百器谱》发端的,再以后,赵氏在学术、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一发不可收拾。如今的赵城学宫,各种匪夷所思的专业知识、专业学科层出不穷,其中许多知识都是春秋人闻所未闻的,比如伴随棉花纺织业、羊毛纺织业发展起来的织造机械学;伴随铁器研究而发展起来的锻造业,金属加工业;伴随玻璃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变化之学(化学)”等等。
而伴随着赵氏对专业知识的研究深入,赵氏家族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想当初赵武收回封地时,赵城才有多少农夫?多少产出?多少武士?多少耕地……现如今,赵氏已经不能用田土与武士数量来衡量。它是霸主国的“第一家族”,拥有的土地超过封君的直属封领,武士的数量相当于晋国半数军队——而这一切成就,世人都愿意把它归结成赵氏对经营之术,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那么,赵蓝儿又是谁?
赵武不在家多年,几个男孩子忙着跟家臣学习政治,学习做官的技巧,学习战场生存技巧,而家族产业的经营,基本上由智娇娇带着长女赵蓝儿负责。更令人垂涎的是:生性懒惰的赵武在设立赵城学宫之后,却没精力天天待在赵城做小领主。赵氏主城迁移至邯郸后,反而是赵蓝儿主管经营赵城,她在赵城学宫拥有很大的声望——维持学宫运营的款项都从她手里走,所以她才会与求学的乌广相识、相爱。
也就是说:赵蓝儿掌握着赵氏知识宝库的钥匙。
这是天下诸侯,天下卿大夫的共识。
多年来,列国诸侯以及卿大夫们总不免在窃想:咱学不成赵氏崛起的速度,学不成赵氏发展的势头,那么,把赵氏知识宝库搬回家,哪怕是获得赵氏知识体系中的一成,对家族的发展也是重大助力。更况且赵武现在是执政,他的女儿二十不嫁,赵武眼中只有溺爱,那么,获得了赵蓝儿,就等于获得了天下第一执政的关注,以及霸主国的政策倾斜。
这样一位女子,简直类比现代的“钻石女郎”。中行吴自身也在求亲队伍当中——当然,他比赵武年纪还大,自己赤膊上阵不合适,但架不住儿子多,所以,中行吴曾替自己的儿子派出了十余位求亲使者,赵蓝儿的不嫁在他看来,只是女儿家的娇宠,心中还没有成型的标准而已……但没想到,赵蓝儿居然谁都看不上,偏偏看上了一位失去封地的无名之辈,这让中行吴想起来,直想以头撞墙。
幸运的是,中行吴还有安慰:“哈哈,赵蓝儿二十不嫁,那头韩须(韩起嫡长子)二十不娶,这下子,我看赵武找谁交代,我看韩须还能娶谁?”
更加幸运的是,赵武嫁出了女儿之后,心情很好。中行吴与赵获两位的求见,没有被耽误片刻,等到这两人穿堂入室后,赵武一身便服,真有点“弱不胜衣”地接见了他们。此后赵武也显得很好说话:“什么,你们的粮食不足?……没关系,我让侯晋就近支援你们。每个士兵每天一斤肉,一斗米的配给,可够?”
中行吴倒显得很不好意思:“按照礼仪,正卿一天的配给是两只鸡、一斗米。所以,士卒们哪敢要求一天一斤肉、一斗米的配给量。执政每天给一斗米,就已经足够了,其它的,我们自己想办法,但,如今武库内军械不足……虽然细论起来,我的士兵手中也有武器,不过他们大多数手持的是青铜武器,而现在武卫师都配备铁制武器、铁制铠甲了,执政如果能够给我们每军一千柄佩剑、三千战戟、以及少许铠甲,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
赵武不以为然的摆手:“代国很富裕,河谷纵横之地,牛羊成群,据说代北开发出的农田一眼望不到边。这些年来北方大旱,却没有旱上代国,所以我给你们的军械粮草,就仿佛一笔启动资金,一旦你们进入代国之后,就进入资金回笼阶段——这是一场灭国之战,那片土地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你们的战利品,包括那片土地本身。
所以,无论你们需要多少启动资金,我都愿意进行投资——你们要不要辅助兵?我赵氏还可以出两到三个师的辅助兵?……不要啊,那么你们要不要商队,我可以组织一支庞大的商队,让你们的战利品迅速变成现金?”
既然赵武这么爽快,中行吴与赵获想了想,前者鼓足勇气,说:“执政既然这么说……现在刚刚结束秋收,想必代国并不缺粮,我们还是多要一点军械——元帅能提供多少军械?”
赵武一招手,伯州平拿着账册走上前来,理直气壮的问:“上军将,别问我们能提供多少军械,你只管说出:你需要多少?”
中行吴眨了眨眼,旁边的赵获多少跟赵氏家族有点生意上的往来,毕竟他也是赵氏旁支,所以他抢先说:“我中山赵氏这次派出了六个旅,其中有四个旅缺乏武器,大多数人还是一身皮甲,若宗主能够提供足够的铠甲,我想把那六个旅的铠甲全部更换一遍。”
稍停,赵获马上又说:“至于武器,虽然我的士兵都带着武器,但既然是进行一场灭国之战,备用武器不能不充足,请执政再为我提供六个旅的武器?”
赵获口气很大,惊得中行吴张大了嘴,许久,他才反应过来:“按我们以往的战争统计,在单场战斗中,士兵平均要损坏一点四柄武器,赵氏如何能再提供一个半师的备用武器,我中行氏愿意为这批武器付款?”
伯州平点点头,毫不在意的问:“如此说来,上军的将士是打算用代国的牛羊以及粮食来为这批装备付款了?……且让我们先商议一下牛马、粮食的收购价格吧?”
可怜的代国,他们正得意洋洋的骚扰着海边侯晋的囤殖点、盐场、船厂,却没想到,远在邯郸城中,他们的财产已被商定好价格,谈好瓜分比例……
上军在邯郸城稍适休整,中行吴带领大军继续进发,出了城不久,他回身眺望着邯郸,感慨说:“人都说赵氏富裕,连房子的柱子都是用青铜铸造,但任我如何想象,都想象不到赵氏能随意的拿出武装我们整个上军的武器与铠甲。获,早先你开口讨要一个半师的装备的时候,我直担心赵氏拒绝,现在我只担心我们还不起这笔钱。”
赵获神态轻松:“我中山赵氏知道,赵城不仅能拿出武装整个上军的军械物资,他还能拿出武装整个晋国的军械物资,而且这还不是赵氏军械生产的穷尽,我知道,他们生产的军械物资,武装整个北方国家,毫不成问题。”
中行吴吐了半天舌头,又小心的问:“那么匠丽氏呢?我晋国生产军械的可不止赵武一家,我听说匠丽氏的生意也做得很大,照你这么说,仅仅赵氏与匠丽氏,就能将整个天下的军队武装起来。”
赵获哼了一声:“刀、剑、铠甲算什么,这些只是军械物资中的小产品,我知道匠丽氏过去擅长生产铠甲与战车,但现在,他们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成了大型战争器械,比如城墙装的巨型床弩、抛石车,以及新型战车,新型运输车。
而赵氏教给匠丽氏战车生产技术,如今赵氏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了战船,刀剑以及铠甲制造上……其实,我当初想向赵氏讨要几艘战船,有战船沿江护卫,可以保证我们粮草运输安全。但我后来又想,代国河汊纵横,有些地方水浅的都不能游泳,现在又是秋季,马上北方的河道要结冰了,要战船也没有用,所以我没有开口。”
中行吴听到这话,连忙从怀中掏出代国的地图,打量着地形,沉吟的说:“你刚才说的,倒是提醒了我,我们不如改变进攻路线,先是沿着河直接攻击到侯晋的封地,解救侯晋的困境,然后背靠侯晋的封地向代国攻击,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担心人生地不熟了。”
赵获眨巴眨巴眼,回答:“沿河攻击到侯晋的领地,好倒是好,但我担心代国人受到攻击后,会向北方逃窜,直接进入燕国境内,或者逃亡新的中山国。
我听说燕国地广人稀,愿意接纳任何进入国境的部族定居,如果我们从南向北攻击,虽然有了背靠侯晋领地的安全,但恐怕战利品不多,不足以偿付赵氏支付的军械。”
中行吴想了想,叹了口气:“其实,我悄悄计算了一下,赵氏的军械价格太贵,这次战争,如果收获品不多,恐怕我们除了土地,所有的缴获物都要支付给赵氏,以偿还那笔军械款……”
不提中行吴与赵获的烦恼,这两人走后不久,赵武也开始琢磨了:“侯晋属于赵氏,对他的救援应该属于领主责任,属于家族内部的事情,我准备带一支兵马亲自过去看看。”
此时,齐策因为筹备赵蓝儿的婚礼,已经赶回了邯郸城,而赵城那里,也开始培养新一代家臣。齐策放开了新田城那一摊子,重新回到赵武身边,开始负责赵氏的家业,听到赵武的忧虑,他想了想,回答:“主上现在不合适动,如今,今年冬闲的时候,家族要多处开兵,总得把这些工作安排下去,然后看一看上军具体的动作,才好做出下一步军事行动。”
赵武在秋日的午后,摇着小扇子说:“其实我对经营的事情懂得不多,我会的技巧无非是多修路,让各个村落能够畅通的与周围进行沟通,所以今年家族冬闲的时候,仍然以筑路为主,要把家族领地内每一个村落都通上硬化的路面,剩下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吧。
另外还有船队,这几年我已经失去了发明的兴趣,不过我们的船队长宽比例不合适,船太方,太圆,应该加大长宽比例,这样才能让船只引火,你帮我约见一下赵城学宫的人……”
齐策马上又建议说:“船队的事情暂且不说,秦后子那里,还要请主上多多说一说,此人已经成功的修建了三座黄河大桥,我听说智氏已经雇用了他的造桥工程队,打算在自己的境内,所有的河面上都修建大桥。
秦后子与主上关系密切,主上跟他说一说,将他的造桥工程队一分为二,让赵城学宫派人去跟着学习他的造桥技巧,我们领地里也有许多河流,尤其是黄河南岸那块领地,更需要桥梁连接,请主上提前约请秦后子,把这事办了。”
赵武响应:“没错,这是大事,一河之隔往往是两个世界,而发展在于信息与货物的流动,我们领地里需要很多桥梁,秦后子的建筑队忙不过来,是得提前约请。”
齐策接着说:“主上自担任副帅以来,这么多年了,赵氏新进武士的册封,主上再也没有亲自过问,如今少主在国都,无法兼顾这些,今年新武士的册封,主上要亲自料理。
刚才主上还说,已经没有兴趣发明新东西,主上没兴趣不代表赵城学宫没兴趣,我赵氏能不断前进,全在于不断的创新,今年主上必须亲自接见一下赵城学宫的学子,奖赏他们的学术研究,肯定他们的技术创造,如此,才能保证学宫那旺盛的求知欲与创新力。”
赵武点头表示肯定,但他的思绪已经飞了:“这次去海边,我打算坐船去,我听说造船厂正在仿制余皇大舟,策,你替我准备五支余皇大舟,我打算带赵丹,以及赵蓝儿夫妇亲自去河口,视察一下侯晋的工作。”
齐策倒没有对赵武这项行动提出异议:“鼓励垦荒也是我赵氏的一项大策略,侯晋以晋国叛臣的身份入我家族,独自去海口开荒,如今其事业已经起步,今后侯晋的鱼盐之利,将是我赵氏的一大支柱,主上应该过去亲临视察。只是五支余皇大舟远远不够,主上不如带十艘去。”
赵武的余皇大舟与吴国的余皇大舟款式略有不同,吴国的余皇大舟长宽比例在一比二到一比三之间,赵武的余皇大舟长宽比例接近了一比五,船身的长度要超过吴国的款式,但宽度比吴国的船略窄。这种船因为不像吴国船那样大肚子,所以载货量只达到了吴国船的三分之二。但这种船适合航海,在宽阔的海面其转向灵活,操纵方便。
齐策还有补充,他停了一下,补充说:“去年的时候,我听侯晋说,他的一支捕鲸船被风浪吹散,漂流到一片未知的陆地,按照司南所指的方向,这片陆地似乎是海口的东方。船夫们登岸询问了一下,据说是齐国的东海,距离晏婴昔日垂钓的地方不远。
侯晋毕竟胆小,主上这次去不妨多带一点船,拉载一些货物于士兵,若能从海上与齐国沟通,我们就可以将货直接运往齐国的东海,回城的时候可以装满侯晋出产的鱼盐。主上认为如何?”
第二百八十一章 战争的启动资金
单婉清唱得是一首婚嫁祝祷诗,类似现代《明天我要嫁给你了》一样的歌。赵蓝儿要出嫁了,单婉清用这首歌祝福赵蓝儿,歌中唱道:“茂盛的桃树枝条娇嫩,花开时分满树艳丽如火(比喻新娘青春年少);
桃花般的姑娘要出嫁,真是宜家旺夫的好姑娘。
茂盛的桃树枝条娇嫩,硕果累累果实丰肥嫣红(比喻新娘善于生养);
桃花般的姑娘要出嫁,真是宜家旺夫的好姑娘。
茂盛的桃树枝条娇嫩,满树的桃叶浓密而光华(比喻新娘擅于经营);
桃花般的姑娘要出嫁,真是宜家旺夫的好姑娘。”
不愧是王室之女,这首诗词,大约就是春秋人常说的“善祷善颂”,赵武听后觉得大张面子,他咧着嘴很开心,大笑说:“好诗啊好湿,咱家喜事连着喜事,眼见得赵氏一片兴旺景象……嗯,既然是喜事,别耽搁了,最近找个好日子办了……”
赵武说这话,是因为乌广身份低微,其父是晋国处死的罪臣。婚礼上南方家人不出现,很有点尴尬,干脆快手快脚,把事情办了,到时候就以时间仓促为理由,替男方解脱……另外,婚礼上祝贺的人不多,也可以避免对贺客蓝儿的猜忌(指赵蓝儿身为执政唯一女儿,却嫁了个破落贵族,贺客会猜忌其未婚先孕)……”
于是,数日后,赵氏又举行了一场婚礼,赵蓝儿带着丰厚的嫁妆,“下”嫁给了乌氏的当家人乌广。对此,赵武自得其乐。婚礼上,赵武醉了,他吟唱着刚从单婉清那里学来的祝福歌:“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唉,春秋啊,义务太重,但我终于让女儿摆脱了沉重的义务,美得很!”
婚礼刚刚结束,中行吴带着晋国第二军——也就是晋国上军——进入邯郸城,佐军佐是赵获。这两人听说赵蓝儿出嫁,赵获一惊,焦灼的摸着身上,念道:“啊呀,蓝儿出嫁了,竟然没有预先通知我,我可没有带什么礼物,这……如何是好?”
中行吴则跺脚,懊恼的说:“赵蓝儿竟然嫁给了一个无名之辈,她怎么能看上乌氏的小子?她怎么敢……?”
春秋时代什么最重要——知识。
下宫之乱后,赵氏只剩下一名“赵氏孤儿”赵武,赵武的崛起,首先是从一部《百器谱》发端的,再以后,赵氏在学术、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一发不可收拾。如今的赵城学宫,各种匪夷所思的专业知识、专业学科层出不穷,其中许多知识都是春秋人闻所未闻的,比如伴随棉花纺织业、羊毛纺织业发展起来的织造机械学;伴随铁器研究而发展起来的锻造业,金属加工业;伴随玻璃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变化之学(化学)”等等。
而伴随着赵氏对专业知识的研究深入,赵氏家族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想当初赵武收回封地时,赵城才有多少农夫?多少产出?多少武士?多少耕地……现如今,赵氏已经不能用田土与武士数量来衡量。它是霸主国的“第一家族”,拥有的土地超过封君的直属封领,武士的数量相当于晋国半数军队——而这一切成就,世人都愿意把它归结成赵氏对经营之术,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那么,赵蓝儿又是谁?
赵武不在家多年,几个男孩子忙着跟家臣学习政治,学习做官的技巧,学习战场生存技巧,而家族产业的经营,基本上由智娇娇带着长女赵蓝儿负责。更令人垂涎的是:生性懒惰的赵武在设立赵城学宫之后,却没精力天天待在赵城做小领主。赵氏主城迁移至邯郸后,反而是赵蓝儿主管经营赵城,她在赵城学宫拥有很大的声望——维持学宫运营的款项都从她手里走,所以她才会与求学的乌广相识、相爱。
也就是说:赵蓝儿掌握着赵氏知识宝库的钥匙。
这是天下诸侯,天下卿大夫的共识。
多年来,列国诸侯以及卿大夫们总不免在窃想:咱学不成赵氏崛起的速度,学不成赵氏发展的势头,那么,把赵氏知识宝库搬回家,哪怕是获得赵氏知识体系中的一成,对家族的发展也是重大助力。更况且赵武现在是执政,他的女儿二十不嫁,赵武眼中只有溺爱,那么,获得了赵蓝儿,就等于获得了天下第一执政的关注,以及霸主国的政策倾斜。
这样一位女子,简直类比现代的“钻石女郎”。中行吴自身也在求亲队伍当中——当然,他比赵武年纪还大,自己赤膊上阵不合适,但架不住儿子多,所以,中行吴曾替自己的儿子派出了十余位求亲使者,赵蓝儿的不嫁在他看来,只是女儿家的娇宠,心中还没有成型的标准而已……但没想到,赵蓝儿居然谁都看不上,偏偏看上了一位失去封地的无名之辈,这让中行吴想起来,直想以头撞墙。
幸运的是,中行吴还有安慰:“哈哈,赵蓝儿二十不嫁,那头韩须(韩起嫡长子)二十不娶,这下子,我看赵武找谁交代,我看韩须还能娶谁?”
更加幸运的是,赵武嫁出了女儿之后,心情很好。中行吴与赵获两位的求见,没有被耽误片刻,等到这两人穿堂入室后,赵武一身便服,真有点“弱不胜衣”地接见了他们。此后赵武也显得很好说话:“什么,你们的粮食不足?……没关系,我让侯晋就近支援你们。每个士兵每天一斤肉,一斗米的配给,可够?”
中行吴倒显得很不好意思:“按照礼仪,正卿一天的配给是两只鸡、一斗米。所以,士卒们哪敢要求一天一斤肉、一斗米的配给量。执政每天给一斗米,就已经足够了,其它的,我们自己想办法,但,如今武库内军械不足……虽然细论起来,我的士兵手中也有武器,不过他们大多数手持的是青铜武器,而现在武卫师都配备铁制武器、铁制铠甲了,执政如果能够给我们每军一千柄佩剑、三千战戟、以及少许铠甲,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
赵武不以为然的摆手:“代国很富裕,河谷纵横之地,牛羊成群,据说代北开发出的农田一眼望不到边。这些年来北方大旱,却没有旱上代国,所以我给你们的军械粮草,就仿佛一笔启动资金,一旦你们进入代国之后,就进入资金回笼阶段——这是一场灭国之战,那片土地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你们的战利品,包括那片土地本身。
所以,无论你们需要多少启动资金,我都愿意进行投资——你们要不要辅助兵?我赵氏还可以出两到三个师的辅助兵?……不要啊,那么你们要不要商队,我可以组织一支庞大的商队,让你们的战利品迅速变成现金?”
既然赵武这么爽快,中行吴与赵获想了想,前者鼓足勇气,说:“执政既然这么说……现在刚刚结束秋收,想必代国并不缺粮,我们还是多要一点军械——元帅能提供多少军械?”
赵武一招手,伯州平拿着账册走上前来,理直气壮的问:“上军将,别问我们能提供多少军械,你只管说出:你需要多少?”
中行吴眨了眨眼,旁边的赵获多少跟赵氏家族有点生意上的往来,毕竟他也是赵氏旁支,所以他抢先说:“我中山赵氏这次派出了六个旅,其中有四个旅缺乏武器,大多数人还是一身皮甲,若宗主能够提供足够的铠甲,我想把那六个旅的铠甲全部更换一遍。”
稍停,赵获马上又说:“至于武器,虽然我的士兵都带着武器,但既然是进行一场灭国之战,备用武器不能不充足,请执政再为我提供六个旅的武器?”
赵获口气很大,惊得中行吴张大了嘴,许久,他才反应过来:“按我们以往的战争统计,在单场战斗中,士兵平均要损坏一点四柄武器,赵氏如何能再提供一个半师的备用武器,我中行氏愿意为这批武器付款?”
伯州平点点头,毫不在意的问:“如此说来,上军的将士是打算用代国的牛羊以及粮食来为这批装备付款了?……且让我们先商议一下牛马、粮食的收购价格吧?”
可怜的代国,他们正得意洋洋的骚扰着海边侯晋的囤殖点、盐场、船厂,却没想到,远在邯郸城中,他们的财产已被商定好价格,谈好瓜分比例……
上军在邯郸城稍适休整,中行吴带领大军继续进发,出了城不久,他回身眺望着邯郸,感慨说:“人都说赵氏富裕,连房子的柱子都是用青铜铸造,但任我如何想象,都想象不到赵氏能随意的拿出武装我们整个上军的武器与铠甲。获,早先你开口讨要一个半师的装备的时候,我直担心赵氏拒绝,现在我只担心我们还不起这笔钱。”
赵获神态轻松:“我中山赵氏知道,赵城不仅能拿出武装整个上军的军械物资,他还能拿出武装整个晋国的军械物资,而且这还不是赵氏军械生产的穷尽,我知道,他们生产的军械物资,武装整个北方国家,毫不成问题。”
中行吴吐了半天舌头,又小心的问:“那么匠丽氏呢?我晋国生产军械的可不止赵武一家,我听说匠丽氏的生意也做得很大,照你这么说,仅仅赵氏与匠丽氏,就能将整个天下的军队武装起来。”
赵获哼了一声:“刀、剑、铠甲算什么,这些只是军械物资中的小产品,我知道匠丽氏过去擅长生产铠甲与战车,但现在,他们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成了大型战争器械,比如城墙装的巨型床弩、抛石车,以及新型战车,新型运输车。
而赵氏教给匠丽氏战车生产技术,如今赵氏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了战船,刀剑以及铠甲制造上……其实,我当初想向赵氏讨要几艘战船,有战船沿江护卫,可以保证我们粮草运输安全。但我后来又想,代国河汊纵横,有些地方水浅的都不能游泳,现在又是秋季,马上北方的河道要结冰了,要战船也没有用,所以我没有开口。”
中行吴听到这话,连忙从怀中掏出代国的地图,打量着地形,沉吟的说:“你刚才说的,倒是提醒了我,我们不如改变进攻路线,先是沿着河直接攻击到侯晋的封地,解救侯晋的困境,然后背靠侯晋的封地向代国攻击,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担心人生地不熟了。”
赵获眨巴眨巴眼,回答:“沿河攻击到侯晋的领地,好倒是好,但我担心代国人受到攻击后,会向北方逃窜,直接进入燕国境内,或者逃亡新的中山国。
我听说燕国地广人稀,愿意接纳任何进入国境的部族定居,如果我们从南向北攻击,虽然有了背靠侯晋领地的安全,但恐怕战利品不多,不足以偿付赵氏支付的军械。”
中行吴想了想,叹了口气:“其实,我悄悄计算了一下,赵氏的军械价格太贵,这次战争,如果收获品不多,恐怕我们除了土地,所有的缴获物都要支付给赵氏,以偿还那笔军械款……”
不提中行吴与赵获的烦恼,这两人走后不久,赵武也开始琢磨了:“侯晋属于赵氏,对他的救援应该属于领主责任,属于家族内部的事情,我准备带一支兵马亲自过去看看。”
此时,齐策因为筹备赵蓝儿的婚礼,已经赶回了邯郸城,而赵城那里,也开始培养新一代家臣。齐策放开了新田城那一摊子,重新回到赵武身边,开始负责赵氏的家业,听到赵武的忧虑,他想了想,回答:“主上现在不合适动,如今,今年冬闲的时候,家族要多处开兵,总得把这些工作安排下去,然后看一看上军具体的动作,才好做出下一步军事行动。”
赵武在秋日的午后,摇着小扇子说:“其实我对经营的事情懂得不多,我会的技巧无非是多修路,让各个村落能够畅通的与周围进行沟通,所以今年家族冬闲的时候,仍然以筑路为主,要把家族领地内每一个村落都通上硬化的路面,剩下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吧。
另外还有船队,这几年我已经失去了发明的兴趣,不过我们的船队长宽比例不合适,船太方,太圆,应该加大长宽比例,这样才能让船只引火,你帮我约见一下赵城学宫的人……”
齐策马上又建议说:“船队的事情暂且不说,秦后子那里,还要请主上多多说一说,此人已经成功的修建了三座黄河大桥,我听说智氏已经雇用了他的造桥工程队,打算在自己的境内,所有的河面上都修建大桥。
秦后子与主上关系密切,主上跟他说一说,将他的造桥工程队一分为二,让赵城学宫派人去跟着学习他的造桥技巧,我们领地里也有许多河流,尤其是黄河南岸那块领地,更需要桥梁连接,请主上提前约请秦后子,把这事办了。”
赵武响应:“没错,这是大事,一河之隔往往是两个世界,而发展在于信息与货物的流动,我们领地里需要很多桥梁,秦后子的建筑队忙不过来,是得提前约请。”
齐策接着说:“主上自担任副帅以来,这么多年了,赵氏新进武士的册封,主上再也没有亲自过问,如今少主在国都,无法兼顾这些,今年新武士的册封,主上要亲自料理。
刚才主上还说,已经没有兴趣发明新东西,主上没兴趣不代表赵城学宫没兴趣,我赵氏能不断前进,全在于不断的创新,今年主上必须亲自接见一下赵城学宫的学子,奖赏他们的学术研究,肯定他们的技术创造,如此,才能保证学宫那旺盛的求知欲与创新力。”
赵武点头表示肯定,但他的思绪已经飞了:“这次去海边,我打算坐船去,我听说造船厂正在仿制余皇大舟,策,你替我准备五支余皇大舟,我打算带赵丹,以及赵蓝儿夫妇亲自去河口,视察一下侯晋的工作。”
齐策倒没有对赵武这项行动提出异议:“鼓励垦荒也是我赵氏的一项大策略,侯晋以晋国叛臣的身份入我家族,独自去海口开荒,如今其事业已经起步,今后侯晋的鱼盐之利,将是我赵氏的一大支柱,主上应该过去亲临视察。只是五支余皇大舟远远不够,主上不如带十艘去。”
赵武的余皇大舟与吴国的余皇大舟款式略有不同,吴国的余皇大舟长宽比例在一比二到一比三之间,赵武的余皇大舟长宽比例接近了一比五,船身的长度要超过吴国的款式,但宽度比吴国的船略窄。这种船因为不像吴国船那样大肚子,所以载货量只达到了吴国船的三分之二。但这种船适合航海,在宽阔的海面其转向灵活,操纵方便。
齐策还有补充,他停了一下,补充说:“去年的时候,我听侯晋说,他的一支捕鲸船被风浪吹散,漂流到一片未知的陆地,按照司南所指的方向,这片陆地似乎是海口的东方。船夫们登岸询问了一下,据说是齐国的东海,距离晏婴昔日垂钓的地方不远。
侯晋毕竟胆小,主上这次去不妨多带一点船,拉载一些货物于士兵,若能从海上与齐国沟通,我们就可以将货直接运往齐国的东海,回城的时候可以装满侯晋出产的鱼盐。主上认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