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世上唯一的“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春秋小领主最新章节!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世上唯一的“王”
张趯与祈午现在想到这些,是因为智氏家族被转封。如此一来,远离国内政治的智氏就兼顾不上国内事务了,那么下一步,赵武必要从中小家族中提拔一人,补充智氏留下的政治空缺,而祈氏与张氏就是当下最好的的选择。这两位家族原本就是大夫阶层,这几年追随赵武出战,要军功有军功,要人脉有人脉。可以说:下一位正卿不是出自祈氏,必定出自于张氏。
想通了这点,祈午与张趯相互目光一碰,马上又躲避开来,两人心潮动荡不安,充满着阵阵狂喜:我们家族经过这么多年奋斗,终于有望进入卿的行列了。长久以来,晋国的卿位都是当初追随文公出奔的那几个家族把持着,如今,轮也轮到我们家族了。
此刻,良霄心中也在思索着赵武的话:公平,郑国能够寻求公平吗?
这场夜宴在众人各怀心思中接近尾声,智盈在舞蹈结束后,恭敬的上前向赵武行礼:“姑父,我智氏感谢姑父的照顾,能够获封于这块土地,诚如姑父所言,这块土地肥沃的令人难以想象,先不说稻谷两年三熟使得粮产丰富,光是做为南下货物的中转地,我智氏的商业交易税,这一年就收取的让我感到震惊……侄儿在此拜谢姑父的照顾,还请姑父对智氏今后的发展做出指导。”
所谓“做出指导”是婉转的说法,实际的意思是请求帮助。
智氏的领地孤悬于晋国之外,虽然楚国一二十年内无法再发动战争,但作为一个小小的领主,要独自面对庞然大物般的楚国,想到这点,智盈心里就发怵。
赵武微笑的摆摆手,家臣东郭离得到赵武暗示,从怀中取出一个木匣,随即招呼仆人用琉璃盏盛过来几碗清水。在高台跳动的灯火下,琉璃盏内的水呈现出琥珀色,赵武端起碗来,稍微端详了一阵,将碗端到唇边,举手示意其余的人共饮。
碗中的水很甜蜜,众人喝了之后,神情疑惑。智盈知道赵武的习惯,赶紧打开东郭离递上的木匣,端详着匣内那说不出的物体。
一名智氏家臣凑上来,小声解释:“这是楚国的柘,原来我们刚才喝的是柘浆(甘蔗榨出来的甜汁)。”
赵武点头:“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啊,怎能缺少其中一项。昔日管仲把持了一个咸字,搞了个‘食盐专卖’控制了各国的钱袋。我这次南征,最大的收获不是土地与俘虏,而是发现了柘。诸位还记得管仲是如何利用收购鹿皮的手段,打击楚国的吗?”
等智盈回味一番后,赵武继续说:“甜也是人生一味,目前这种植物只有在南方生长,十根甘蔗里面榨出的甜汁,几乎相当于一窝蜜蜂一年的产量——但一亩农田不止能收获十根甘蔗。所以栽培甘蔗控制天下甜味输出,就是一项大利益,你这片新领地邻近南方,原本就是楚地,所以我建议你,不妨钻研一下对甘蔗汁的提纯与利用手段,然后向天下销售你的‘甜蜜’。
一切源于技术,我赵氏的兴起源于技术的进步。一旦你能够掌握了甘蔗汁的提纯手段,你甚至无需自己去栽种甘蔗,只管收购楚人种植的甘蔗树,就能像管仲一样控制楚国的生产方向,并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我给你提个醒,我听说木炭能吸附杂物,你试着将柘浆稀释后,用木炭过滤一下……”
明清时代,中国曾经研究出用黄泥水吸附杂物的方法,制作出洁白如雪的“霜糖”。但黄泥水并不是最好的吸附物,现代工艺认为,活性炭才是最好的吸附物。
木炭制备工艺这时代已经有了,赵武提出的这一技术,直接跳过了黄泥水的阶段,让甘蔗水的提纯进入了近代化……当然,他对具体提纯方法说的很含糊,只是指出方向,剩下的,就靠智氏自己研究了。
智盈脸上惊喜交加,停了一会儿,他想起一件事,小心的问:“姑父搜集这截甘蔗,是不是也想自己动手栽培?”
赵武点头:“没错,我打算试着在我的领地栽培这些植物,为此我特地搜罗了一些知道甘蔗栽培技术的楚国农夫,但我听说甘蔗这东西,只适合在炎热湿润的南方生长……这样吧,我把那些楚国蔗农给你留下一半,你我同时研究栽培技术。”
赵武的东西从来没有白给的,智盈想了想,咬牙说:“这样啊?那么我智氏留在国内的小块领地,以及留在国内的部分店铺,就拜托姑父的照顾了。”
良霄嚅嗫的插嘴:“甘蔗、南方……执政,不知这东西我郑国能否栽培?”
良霄现在才后悔,虽然郑国在这场战争中也掠夺了不少财富,但他们毗邻楚国,怎就忘了搜集一些南方的植物,也顺手发财呐?刚才赵武点明管仲的食盐专售,如果糖类也想盐类一样采取专售措施,那么郑国还用为缺钱而发愁吗?
想当初,赵武派出人手,四处搜寻南方植物以及矿物,他和宋国人不止一次的背地偷笑,认为赵武这纯粹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的无聊——没想到,植物当中蕴含着如此大的利益。
赵武摇了摇头,难以确定的回答良霄说:“谁知道呢,我也只是想试一试……如果郑国有兴趣,回头再说吧。”
赵武想试一试种植甘蔗,是因为他隐约记得,仿佛春秋时代,齐国、秦国也有种植甘蔗的记录,但这段记忆很模糊了,他不确定是否正确。
古人没有气候变迁的概念,赵武现在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地球气候正处于大变迁的转折点,几年前遭遇的千年大旱就是预兆。而历史上,每次气候大变迁都伴随着朝代变迁,伴随着大屠杀以及连绵不断的生存战争——这或许就是季札所说的“末世”吧。
在这个气候大变迁中,或许赵武还能赶上一个温暖季节的尾巴,在北方成功栽培甘蔗。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方甘蔗种植的历史一定不会长久,甘蔗的生长必将逐渐移向南方。
赵武的态度勉强,良霄级别低,不好再三要求。于是,这场夜宴在众人意犹未尽当中落幕,此后若干年,智氏的领地里都流传着这场夜宴的传说,当然,这场夜宴的流传,也因为在宴会上,赵武对管仲学理论进行了发挥,由此影响深远,世人记录赵武的治国之术时,就不得不提这场宴会。
这场宴会的另一个意外好处是:赵氏生产的琉璃盏也因此名声大振,销遍南方各国数十年。
数日后,赵武抵达郑国。郑国重臣都出来欢迎元帅,所谓郑国的重臣,就是“郑国七穆”。它是指:郑穆公姬兰(前627-前606年在位)的七个公子的家族,即罕氏、驷氏、丰氏、游氏、印氏、国氏、良氏七个大家族。
现在的“七穆”已经是公子们的儿子了。当时的执政是贤臣子展,一代名臣子产位列第四,子大叔位列第五。
此时,郑国的形势正在由混乱走向稳定。但七大家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在这次宴会,赵武邀请郑国的七位重臣一一赋诗(就是吟唱《诗三百》中的篇章)明志,一是增进宴会气氛,更是要借以考察“七穆”的为人。结果,子展(罕氏)、子西(驷氏)、子产(国氏)、子大叔(游氏)、印段(印氏)、公孙段(丰氏)六人得到赵武的当场夸奖。
宴会结束,赵武继续前行,转向了周王室的领地。新王周景王派卿士刘定公在颖(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慰劳,刘定公一见面,首先向赵武告丧——周王的冢宰、赵武的岳父单靖公辞世了,现在周王的管家(宰相)是刘定公。
周景王是新继位的,先周灵王在赵武与楚国交战中途辞世,赵武曾经因为吊丧问题,犹豫着回不回国,但现在,一切问题已经解决了:他取得了罕见的胜利,楚王国第一次俯首称臣,愿意去掉“王”的尊号,准备向周王室纳贡称臣。带着这样的胜利回国,让赵武更加无可指责了,因为不管怎么说,他替王室增加了声望,也增加了贡赋来源,所以先王的葬礼他没有参加,就成了为国事操劳误了钟点——都是无关紧要的小节了。
周王室现在很困窘了,局促在狭小的领地上,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以前依靠单靖公,在虎牢城做一些转手倒卖的活儿,挣一点小钱,如今单靖公去世了,虽然王室新增加了楚国的贡赋,但刘定公还是希望重新拉上赵氏的线,继续做一些转手贸易。
洛水河边,赵武恭敬地献上楚国战俘,同时将与楚国达成的协议内容转告给周王。这份协议虽然是晋楚之间的协议,但其中牵扯到楚国的臣服、去王号,所以周王室也能在其中获益。因此,周王室上下非常感谢赵武。刘定公为此举行了盛大的酒宴,在洛水河边款待赵武——春秋人认为洛水是神圣的,唯有大的祭祀活动,才在水边举行欢宴。所以刘定公举行的宴会,粗粗一看非常简陋,只是在洛水边铺上几张席子,摆上酒宴就算是典礼了,但这个典礼在春秋时代,却是最高级别的接待规格。
刚刚登位的周景王很年幼,而日薄西山的周王室这次成了整个华夏唯一的“王”,更加自矜自己的身份,他没有像周灵王一样亲自出面接待赵武,而是按照春秋礼法,派自己的宰相接见——就这样,已经是超常待遇了。
赵武的国君是周王的封君;周王的丞相,其级别应该等同于各国国君。刘定公是公爵,是对王位有继承权的王室公爵,由他出面接待晋平公,都已经是超常待遇了,更何况他接待的是晋平公的丞相赵武。
乐声响起……其实,这一刻周景王离酒宴场所并不远,他的仪仗远远的停留在一处小山丘上,从小山丘可以望见河边的宴会场所。
山丘上王旗高展,赵武早已经看到了,但按照礼仪,他必须装作没看到。
刘定公在钟鼎乐声中,代表周王接受赵武的献俘,刘定公身边的侍者在这项仪式结束后,马上奔向了王旗所在的小山丘,向周王汇报献俘的数目,以便周王做出合适的赏赐……稍后,赵武宣读与楚国的盟约,每宣读一句,使者便跑上小山丘,将协议内容告诉周王。
使者穿梭往来,在场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大家都装作不知道——这情景,也许用拉姆斯菲尔德解释对伊拉克战争的那句话,最好说明,他的话是:“我们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一些。我们还知道,我们有些并不知道;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我们还不知道。但是,还有一些,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这些我们不知道的,我们不知道。”
远处山上,周景王看到赵武态度恭敬,一举一动非常符合礼仪要求,他情不自禁说了父亲当初夸奖韩起的话:“这个人言词恭敬,在这个末世还能知道尊卑上下,赵氏将来一定会昌盛。”
周景王这话说对了,他比他父亲要聪明。
战国时代,当王号变得不值钱的时候,周灵王曾夸奖的韩氏后代也是最先称王的那一批人,但列国中唯独赵氏不愿意称王,赵武灵王终身以君自称,他要求自己的国民只称呼自己为“君”,并说“无其实,焉敢有其名?”——“名副其实”这个成语就来自于此。而“赵武灵王”这个称号是后人加给他的……
细究起来,这位赵武灵王其实也是一个“被代表”的可怜人,他本人虽然终生自称“赵武灵公”,但后人“代表”了他自己,改称他为“赵武灵王”。而与此同时,周灵王曾经称赞过的韩氏,却急吼吼的当先称王。
使者奔下山丘,将周景王的夸奖悄悄告诉刘定公,刘定公对着滔滔的江水举杯,突然想到了大禹,感慨说:“禹的功绩真是太伟大了,他的美德真的是流传久远!没有他,现在的我们大约只能象鱼一样生活在水里了吧?我和您现在得以头戴礼帽、身穿礼服,治理民众、管理天下诸侯,也都是全靠当年大禹的力量……您何不远继大禹的功德,广泛地造福于万民呢?”
太恐怖了,在宋国,人那赵武跟周武王相比;在郑国,人拿赵武跟管仲比较,现在刘定公这是拿赵武跟大禹相比,赞扬赵武在这个春秋末世,重新确立了这个世界的规则。
真实的历史上,刚参加完第二次“弭兵大会”的赵武,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了失望,连带着,产生了一种自我憎恶的情绪,他懒洋洋的、冷淡的回答:“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惟恐获罪罢了,哪还能想那么长远的事?我们偷食苟安,早上都不去想晚上的事,至于大禹……您说的也太长远了。”
现在的历史,赵武也感觉到刘定公说的话太遥远了,虽然他用“白马之誓”摧毁奴隶制,用“租庸制”替代“井田制”,颁布军功授爵制,让武士们有了一个公正的竞争环境;他压服楚国,使得整个华夏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这些,确实是一种确立新规则的行为,但远远谈不上比拟大禹。
赵武离席,冷冷的说:“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唯恐获罪罢了。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我的努力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想竭力让自己生活的安稳一些,不会因恐惧而睡不着觉,怎敢去考虑大禹的功业。”
赵武说这话的时候,想起了他与鲁国叔孙豹的对答,当时他说的中心意思是:强盛不是由别人恩赐的,必须自己去努力争取才行。周王室衰弱到这个程度,纯属自己的原因。原本在“马太效应”下,周王国应该强者恒强,利用华夏文明的先进与强势,迅速将楚王国吸纳进入华夏集团,但不公正的制度与环境,让“马太效应”失效了。
如今楚国虽然臣服,周王室虽然多了一份贡赋,但如果自己不振作起来,光想着依靠别人恩赐,来帮助周王室获得意外收入,以及天上掉落的馅饼,那么,王室最终的衰落依然不可避免、不可阻止——现在,“马太效应”已在别人那里了。
刘定公很失望,他用大禹来夸奖赵武,是期望赵武能再接再厉,重新确立周王室王权的至高无上。但赵武冷淡的推辞。这下子,刘定公说不下去了,他举杯借酒遮面,匆匆结束了这场宴席。
侍从本打算将赵武的话汇报给山丘上的周景王,但刘定公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阻止侍者的行为。等赵武告辞离开,刘定公失望的叹了口气,自言自语:“王室不振,礼仪崩塌,这个世界,我到哪里寻找乐土?”
刘定公的喃喃自语中,赵武的仪仗登上了河边的船,船离开了岸向河对岸驶去。船上,随行的晋国大臣面无表情,说实话,这时在场的大臣们已经觉得,自己的国家为王室做得够多的了,赵武的拒绝也算是合情合理。
黄河北岸,叔向领着执政府的官吏迎接了赵武……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世上唯一的“王”
张趯与祈午现在想到这些,是因为智氏家族被转封。如此一来,远离国内政治的智氏就兼顾不上国内事务了,那么下一步,赵武必要从中小家族中提拔一人,补充智氏留下的政治空缺,而祈氏与张氏就是当下最好的的选择。这两位家族原本就是大夫阶层,这几年追随赵武出战,要军功有军功,要人脉有人脉。可以说:下一位正卿不是出自祈氏,必定出自于张氏。
想通了这点,祈午与张趯相互目光一碰,马上又躲避开来,两人心潮动荡不安,充满着阵阵狂喜:我们家族经过这么多年奋斗,终于有望进入卿的行列了。长久以来,晋国的卿位都是当初追随文公出奔的那几个家族把持着,如今,轮也轮到我们家族了。
此刻,良霄心中也在思索着赵武的话:公平,郑国能够寻求公平吗?
这场夜宴在众人各怀心思中接近尾声,智盈在舞蹈结束后,恭敬的上前向赵武行礼:“姑父,我智氏感谢姑父的照顾,能够获封于这块土地,诚如姑父所言,这块土地肥沃的令人难以想象,先不说稻谷两年三熟使得粮产丰富,光是做为南下货物的中转地,我智氏的商业交易税,这一年就收取的让我感到震惊……侄儿在此拜谢姑父的照顾,还请姑父对智氏今后的发展做出指导。”
所谓“做出指导”是婉转的说法,实际的意思是请求帮助。
智氏的领地孤悬于晋国之外,虽然楚国一二十年内无法再发动战争,但作为一个小小的领主,要独自面对庞然大物般的楚国,想到这点,智盈心里就发怵。
赵武微笑的摆摆手,家臣东郭离得到赵武暗示,从怀中取出一个木匣,随即招呼仆人用琉璃盏盛过来几碗清水。在高台跳动的灯火下,琉璃盏内的水呈现出琥珀色,赵武端起碗来,稍微端详了一阵,将碗端到唇边,举手示意其余的人共饮。
碗中的水很甜蜜,众人喝了之后,神情疑惑。智盈知道赵武的习惯,赶紧打开东郭离递上的木匣,端详着匣内那说不出的物体。
一名智氏家臣凑上来,小声解释:“这是楚国的柘,原来我们刚才喝的是柘浆(甘蔗榨出来的甜汁)。”
赵武点头:“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啊,怎能缺少其中一项。昔日管仲把持了一个咸字,搞了个‘食盐专卖’控制了各国的钱袋。我这次南征,最大的收获不是土地与俘虏,而是发现了柘。诸位还记得管仲是如何利用收购鹿皮的手段,打击楚国的吗?”
等智盈回味一番后,赵武继续说:“甜也是人生一味,目前这种植物只有在南方生长,十根甘蔗里面榨出的甜汁,几乎相当于一窝蜜蜂一年的产量——但一亩农田不止能收获十根甘蔗。所以栽培甘蔗控制天下甜味输出,就是一项大利益,你这片新领地邻近南方,原本就是楚地,所以我建议你,不妨钻研一下对甘蔗汁的提纯与利用手段,然后向天下销售你的‘甜蜜’。
一切源于技术,我赵氏的兴起源于技术的进步。一旦你能够掌握了甘蔗汁的提纯手段,你甚至无需自己去栽种甘蔗,只管收购楚人种植的甘蔗树,就能像管仲一样控制楚国的生产方向,并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我给你提个醒,我听说木炭能吸附杂物,你试着将柘浆稀释后,用木炭过滤一下……”
明清时代,中国曾经研究出用黄泥水吸附杂物的方法,制作出洁白如雪的“霜糖”。但黄泥水并不是最好的吸附物,现代工艺认为,活性炭才是最好的吸附物。
木炭制备工艺这时代已经有了,赵武提出的这一技术,直接跳过了黄泥水的阶段,让甘蔗水的提纯进入了近代化……当然,他对具体提纯方法说的很含糊,只是指出方向,剩下的,就靠智氏自己研究了。
智盈脸上惊喜交加,停了一会儿,他想起一件事,小心的问:“姑父搜集这截甘蔗,是不是也想自己动手栽培?”
赵武点头:“没错,我打算试着在我的领地栽培这些植物,为此我特地搜罗了一些知道甘蔗栽培技术的楚国农夫,但我听说甘蔗这东西,只适合在炎热湿润的南方生长……这样吧,我把那些楚国蔗农给你留下一半,你我同时研究栽培技术。”
赵武的东西从来没有白给的,智盈想了想,咬牙说:“这样啊?那么我智氏留在国内的小块领地,以及留在国内的部分店铺,就拜托姑父的照顾了。”
良霄嚅嗫的插嘴:“甘蔗、南方……执政,不知这东西我郑国能否栽培?”
良霄现在才后悔,虽然郑国在这场战争中也掠夺了不少财富,但他们毗邻楚国,怎就忘了搜集一些南方的植物,也顺手发财呐?刚才赵武点明管仲的食盐专售,如果糖类也想盐类一样采取专售措施,那么郑国还用为缺钱而发愁吗?
想当初,赵武派出人手,四处搜寻南方植物以及矿物,他和宋国人不止一次的背地偷笑,认为赵武这纯粹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的无聊——没想到,植物当中蕴含着如此大的利益。
赵武摇了摇头,难以确定的回答良霄说:“谁知道呢,我也只是想试一试……如果郑国有兴趣,回头再说吧。”
赵武想试一试种植甘蔗,是因为他隐约记得,仿佛春秋时代,齐国、秦国也有种植甘蔗的记录,但这段记忆很模糊了,他不确定是否正确。
古人没有气候变迁的概念,赵武现在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地球气候正处于大变迁的转折点,几年前遭遇的千年大旱就是预兆。而历史上,每次气候大变迁都伴随着朝代变迁,伴随着大屠杀以及连绵不断的生存战争——这或许就是季札所说的“末世”吧。
在这个气候大变迁中,或许赵武还能赶上一个温暖季节的尾巴,在北方成功栽培甘蔗。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方甘蔗种植的历史一定不会长久,甘蔗的生长必将逐渐移向南方。
赵武的态度勉强,良霄级别低,不好再三要求。于是,这场夜宴在众人意犹未尽当中落幕,此后若干年,智氏的领地里都流传着这场夜宴的传说,当然,这场夜宴的流传,也因为在宴会上,赵武对管仲学理论进行了发挥,由此影响深远,世人记录赵武的治国之术时,就不得不提这场宴会。
这场宴会的另一个意外好处是:赵氏生产的琉璃盏也因此名声大振,销遍南方各国数十年。
数日后,赵武抵达郑国。郑国重臣都出来欢迎元帅,所谓郑国的重臣,就是“郑国七穆”。它是指:郑穆公姬兰(前627-前606年在位)的七个公子的家族,即罕氏、驷氏、丰氏、游氏、印氏、国氏、良氏七个大家族。
现在的“七穆”已经是公子们的儿子了。当时的执政是贤臣子展,一代名臣子产位列第四,子大叔位列第五。
此时,郑国的形势正在由混乱走向稳定。但七大家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在这次宴会,赵武邀请郑国的七位重臣一一赋诗(就是吟唱《诗三百》中的篇章)明志,一是增进宴会气氛,更是要借以考察“七穆”的为人。结果,子展(罕氏)、子西(驷氏)、子产(国氏)、子大叔(游氏)、印段(印氏)、公孙段(丰氏)六人得到赵武的当场夸奖。
宴会结束,赵武继续前行,转向了周王室的领地。新王周景王派卿士刘定公在颖(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慰劳,刘定公一见面,首先向赵武告丧——周王的冢宰、赵武的岳父单靖公辞世了,现在周王的管家(宰相)是刘定公。
周景王是新继位的,先周灵王在赵武与楚国交战中途辞世,赵武曾经因为吊丧问题,犹豫着回不回国,但现在,一切问题已经解决了:他取得了罕见的胜利,楚王国第一次俯首称臣,愿意去掉“王”的尊号,准备向周王室纳贡称臣。带着这样的胜利回国,让赵武更加无可指责了,因为不管怎么说,他替王室增加了声望,也增加了贡赋来源,所以先王的葬礼他没有参加,就成了为国事操劳误了钟点——都是无关紧要的小节了。
周王室现在很困窘了,局促在狭小的领地上,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以前依靠单靖公,在虎牢城做一些转手倒卖的活儿,挣一点小钱,如今单靖公去世了,虽然王室新增加了楚国的贡赋,但刘定公还是希望重新拉上赵氏的线,继续做一些转手贸易。
洛水河边,赵武恭敬地献上楚国战俘,同时将与楚国达成的协议内容转告给周王。这份协议虽然是晋楚之间的协议,但其中牵扯到楚国的臣服、去王号,所以周王室也能在其中获益。因此,周王室上下非常感谢赵武。刘定公为此举行了盛大的酒宴,在洛水河边款待赵武——春秋人认为洛水是神圣的,唯有大的祭祀活动,才在水边举行欢宴。所以刘定公举行的宴会,粗粗一看非常简陋,只是在洛水边铺上几张席子,摆上酒宴就算是典礼了,但这个典礼在春秋时代,却是最高级别的接待规格。
刚刚登位的周景王很年幼,而日薄西山的周王室这次成了整个华夏唯一的“王”,更加自矜自己的身份,他没有像周灵王一样亲自出面接待赵武,而是按照春秋礼法,派自己的宰相接见——就这样,已经是超常待遇了。
赵武的国君是周王的封君;周王的丞相,其级别应该等同于各国国君。刘定公是公爵,是对王位有继承权的王室公爵,由他出面接待晋平公,都已经是超常待遇了,更何况他接待的是晋平公的丞相赵武。
乐声响起……其实,这一刻周景王离酒宴场所并不远,他的仪仗远远的停留在一处小山丘上,从小山丘可以望见河边的宴会场所。
山丘上王旗高展,赵武早已经看到了,但按照礼仪,他必须装作没看到。
刘定公在钟鼎乐声中,代表周王接受赵武的献俘,刘定公身边的侍者在这项仪式结束后,马上奔向了王旗所在的小山丘,向周王汇报献俘的数目,以便周王做出合适的赏赐……稍后,赵武宣读与楚国的盟约,每宣读一句,使者便跑上小山丘,将协议内容告诉周王。
使者穿梭往来,在场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大家都装作不知道——这情景,也许用拉姆斯菲尔德解释对伊拉克战争的那句话,最好说明,他的话是:“我们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一些。我们还知道,我们有些并不知道;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我们还不知道。但是,还有一些,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这些我们不知道的,我们不知道。”
远处山上,周景王看到赵武态度恭敬,一举一动非常符合礼仪要求,他情不自禁说了父亲当初夸奖韩起的话:“这个人言词恭敬,在这个末世还能知道尊卑上下,赵氏将来一定会昌盛。”
周景王这话说对了,他比他父亲要聪明。
战国时代,当王号变得不值钱的时候,周灵王曾夸奖的韩氏后代也是最先称王的那一批人,但列国中唯独赵氏不愿意称王,赵武灵王终身以君自称,他要求自己的国民只称呼自己为“君”,并说“无其实,焉敢有其名?”——“名副其实”这个成语就来自于此。而“赵武灵王”这个称号是后人加给他的……
细究起来,这位赵武灵王其实也是一个“被代表”的可怜人,他本人虽然终生自称“赵武灵公”,但后人“代表”了他自己,改称他为“赵武灵王”。而与此同时,周灵王曾经称赞过的韩氏,却急吼吼的当先称王。
使者奔下山丘,将周景王的夸奖悄悄告诉刘定公,刘定公对着滔滔的江水举杯,突然想到了大禹,感慨说:“禹的功绩真是太伟大了,他的美德真的是流传久远!没有他,现在的我们大约只能象鱼一样生活在水里了吧?我和您现在得以头戴礼帽、身穿礼服,治理民众、管理天下诸侯,也都是全靠当年大禹的力量……您何不远继大禹的功德,广泛地造福于万民呢?”
太恐怖了,在宋国,人那赵武跟周武王相比;在郑国,人拿赵武跟管仲比较,现在刘定公这是拿赵武跟大禹相比,赞扬赵武在这个春秋末世,重新确立了这个世界的规则。
真实的历史上,刚参加完第二次“弭兵大会”的赵武,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了失望,连带着,产生了一种自我憎恶的情绪,他懒洋洋的、冷淡的回答:“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惟恐获罪罢了,哪还能想那么长远的事?我们偷食苟安,早上都不去想晚上的事,至于大禹……您说的也太长远了。”
现在的历史,赵武也感觉到刘定公说的话太遥远了,虽然他用“白马之誓”摧毁奴隶制,用“租庸制”替代“井田制”,颁布军功授爵制,让武士们有了一个公正的竞争环境;他压服楚国,使得整个华夏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这些,确实是一种确立新规则的行为,但远远谈不上比拟大禹。
赵武离席,冷冷的说:“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唯恐获罪罢了。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我的努力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想竭力让自己生活的安稳一些,不会因恐惧而睡不着觉,怎敢去考虑大禹的功业。”
赵武说这话的时候,想起了他与鲁国叔孙豹的对答,当时他说的中心意思是:强盛不是由别人恩赐的,必须自己去努力争取才行。周王室衰弱到这个程度,纯属自己的原因。原本在“马太效应”下,周王国应该强者恒强,利用华夏文明的先进与强势,迅速将楚王国吸纳进入华夏集团,但不公正的制度与环境,让“马太效应”失效了。
如今楚国虽然臣服,周王室虽然多了一份贡赋,但如果自己不振作起来,光想着依靠别人恩赐,来帮助周王室获得意外收入,以及天上掉落的馅饼,那么,王室最终的衰落依然不可避免、不可阻止——现在,“马太效应”已在别人那里了。
刘定公很失望,他用大禹来夸奖赵武,是期望赵武能再接再厉,重新确立周王室王权的至高无上。但赵武冷淡的推辞。这下子,刘定公说不下去了,他举杯借酒遮面,匆匆结束了这场宴席。
侍从本打算将赵武的话汇报给山丘上的周景王,但刘定公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阻止侍者的行为。等赵武告辞离开,刘定公失望的叹了口气,自言自语:“王室不振,礼仪崩塌,这个世界,我到哪里寻找乐土?”
刘定公的喃喃自语中,赵武的仪仗登上了河边的船,船离开了岸向河对岸驶去。船上,随行的晋国大臣面无表情,说实话,这时在场的大臣们已经觉得,自己的国家为王室做得够多的了,赵武的拒绝也算是合情合理。
黄河北岸,叔向领着执政府的官吏迎接了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