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下第一都城1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春秋小领主最新章节!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下第一都城1
叔向在春秋时代,嘴上功夫的名声只比子产略低,而子产的嘴,是连赵武都不敢轻易招惹的。季札说穿了,也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不负责任的贵族公子,遇上叔向这样滔滔不绝的雄辩家,他还能说什么?
他只能默默点头。
叔向的话让旁边的子产也引起了共鸣:“晋国可以让我们学习的实在太多了,除了对刑法的变革外,还有领主对领民的宽厚,可惜这一点,有时候,我们想学都是学不会的。”
面对晋国的强大,子产这时也产生了类似晏婴的无力感:你知道它为什么强大,但你永远无法效仿,无法追赶。
子产无法效仿的原因与晏婴类似,郑国贵族阶层势力雄厚,而国土扩张的余地不大。反观晋国,这几年,这个军国主义国家,扩张的国土面积何止一倍,它有充足的土地供给可以用来封赏功臣,提拔新贵族,以稳固自己的统治,并树立一个新兴的阶层,从而保持蓬勃向上的活力,但郑国与齐国都做不到这点。
这两国感到无力的原因,如果让赵武解释,那就是:强势经济的掠夺效应。
强势经济依靠自己强大的国力以及产品的输出,将周围国家、周围地区的财富全部吸引过来,以至于强者越强,弱者被剥夺一切——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马太效应”。
这是科学原理,别人想违反,都做不到!
乐曲进行到这里,赵武所期望的目的都已经达到——各国名臣当中,晏婴、子产、叔孙豹、向戎、子罕心中都充满了无力感,充满了对晋国强大的无可奈何。就这样,他们心中怀着深深的挫折感,一直等到宴会终止。
盟会结束,郑国军队首先告辞,宋国军队决定与郑国军队结伴南下,也尾随告辞。其后,鲁国军队告辞了,卫献公也胆战心惊的跟在鲁国国君之后,表明了自己的回国欲望,对此,赵武爽快的答应了。
最后来告辞的是晏婴,这其实是他第三次来告辞。第一次,他是在鲁国军队回国之前告辞,被赵武拒绝了;第二次是在宋国郑国军队告辞之后,也被赵武拒绝。赵武对齐国表现出足够的警惕,然后等到鲁国军队开拔后,朱旭了晏婴的第三次告辞,让齐国军队得以离开。
六天之后,几个大国都已经离开了,只剩下晋国直属的一些小国。参与盟会的许悼公有点身体不适,他请求在虎牢城度过冬天,等春天身体恢复了,再返回国内。赵武也同意了。随后,赵武带领小许悼公,曹伯,以及一些其他小国君主返回国内,中途拜访了周王室,接受了周灵王的款待,而后继续北上。
周灵王以前与范匄有别扭,连带着想在晋国背后捣乱,因此扶持了齐灵公,结果齐灵公,以及齐灵公的儿子齐庄公,接连败给齐国本国臣子所杀,并当作讨好晋国的礼物。面对晋国这种强大,周灵王有点恐惧。而赵武当政以后,曾派韩起过来致词慰问,周灵王感受到赵武示好的善意,他对晋国的态度也开始转变,所以这次招待晋平公,他唯恐有所怠慢,晋军告辞的时候,周天王还亲自送到宫城门口。
因此,回城的时候,晋平公也非常满意,他笑着对赵武说:“赵卿,寡人今天才感觉到身为霸主的荣耀,以前范匄做执政的时候,周天王可没有如此礼敬,列国诸侯也没有如此心服口服,这下子,我晋国的霸业稳固了吧。”
赵武子看了看闷闷不乐的范鞅,提醒:“君上,我晋国有今天,是无数先辈们奋斗的结果。至于范宣子(范匄)嘛,他当政以来,也算是东征西讨,并且压服了各国,才奠定今日的霸业。没有范宣子当初的努力,齐国哪那么容易屈服?列国怎会如此尽心的帮助我们度过灾荒?所以,君上作为君王,切不可忘记前贤——错误归错误,成绩归成绩。为君者评价臣下,要中正啊!”
这话范鞅喜欢,他望着赵武,脸上露出难得的微笑,心说:“执政这句话,说到我心坎里了……嗯,其实赵武子这人不错,为人挺公正的。这点,似乎比我父亲强……”
稍停,范鞅想了想,也说了一句公正话:“岂止比我父亲强,他刚才说的那句话是经典,我简直找不出可以比较的人!”
赵武这话的对象、晋平公却没把赵武的话放在心上。他欣喜第望着晋国的田地,此时,雪已经微微化了,雪地下,田地已经露出微微的绿色,已经有不畏寒冷的小鸟在枝头跳跃,啄着枝头上的寒露,勤快的农夫已经走向田间,开始准备春耕。
晋平公望着这番景象,畅想:“执政去年整修了河道,修建了那么多水利设施,又在大部分田地上竖立了水车,今年即使再有大旱,想必我们的收成也不会如前年那么窘迫。”
司徒魏舒在一旁插话:“我忧虑的是:郑国进攻了陈国,恐怕楚国今年会出兵报复。如果我们今年就与楚国争锋相对,我们的准备还不足,至少军粮是不够的。”
这场阅兵式结束后,晋国在虎牢城两边的小城制城与梧城,留下了武卫军一个师,赵武的心思谁都看得出来,晋国下一步的战略目标转向了南方。
目前,晋国六卿当中只有四卿在现场,中行吴出使齐国未归,程郑出使秦国时,中途病亡。韩起是赵武的跟屁虫,所以魏舒的话没有得到响应——只剩下最后一个正卿范鞅,他现在还不敢在赵武面前开口。
赵武慢悠悠的回答:“今年国君大婚,我们还要安排吴国的送嫁团,国内还要应付灾后的恢复生产,实在是千头万绪,担子沉重啊……但即使如此,楚国一旦进攻,我们也必须争锋相对。我留下武卫军一个师在虎牢,再留一个师在魏地,一旦楚国行动起来,魏氏可否为我出战?”
魏舒想了想,摇头:“只用两个师迎战楚军,我魏舒还没有这个胆量。所以,一旦楚国开始攻击,还是由元帅来应付吧!我魏舒愿意配合元帅作战。”
韩起一咧嘴:“是呀是呀,你们两个都出战了,那我就留守国内。”
晋平公想起程郑的病逝,随口问了一句:“程郑之后,谁来接任?”
赵武回答:“当然是智盈!”
范鞅耸了耸肩膀……无所谓了,三荀当中,程郑原本跟范氏的关系并不密切,换荀盈接替,也算了结先元帅智罂的愿望。所以,身为三荀当中的一支,中行吴一定会赞同的。
所以,在荀盈上台这件事上,范氏没有丝毫说话的权力。
智氏是倾向赵氏的,至少现在还是。这样一来,赵氏当初的三家联盟都个个登上了正卿的舞台,而魏氏现在也开始向赵氏靠拢,中行氏与范氏拉开了距离,如今的范氏,在六卿当中真是孤家寡人,很有点可悲。
此时,齐国国内,执政崔杼正在询问栾鞅关于范氏的问题。这次,崔杼一方面因为绿帽子的问题,担心受到列国的嘲笑;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自己主持齐国朝政的时候,狠狠的触犯了晋国的利益,担心参加盟会的时候被晋国借机报复,所以齐国派出的代表是晏婴。崔杼留在了国内。
崔杼看着络绎不绝送来的盟会消息,他询问逃亡的晋国大夫栾鞅:“这次盟会上,晋国六卿都表现的很不活跃,唯独赵武光彩照人。如今中行吴还在我国,我们就不说了,但晋国其他几位正卿也在盟会上,我却只看到活跃的赵武,以及赵武的亲信叔向,其他几个卿,怎么会默默无闻?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下第一都城1
叔向在春秋时代,嘴上功夫的名声只比子产略低,而子产的嘴,是连赵武都不敢轻易招惹的。季札说穿了,也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不负责任的贵族公子,遇上叔向这样滔滔不绝的雄辩家,他还能说什么?
他只能默默点头。
叔向的话让旁边的子产也引起了共鸣:“晋国可以让我们学习的实在太多了,除了对刑法的变革外,还有领主对领民的宽厚,可惜这一点,有时候,我们想学都是学不会的。”
面对晋国的强大,子产这时也产生了类似晏婴的无力感:你知道它为什么强大,但你永远无法效仿,无法追赶。
子产无法效仿的原因与晏婴类似,郑国贵族阶层势力雄厚,而国土扩张的余地不大。反观晋国,这几年,这个军国主义国家,扩张的国土面积何止一倍,它有充足的土地供给可以用来封赏功臣,提拔新贵族,以稳固自己的统治,并树立一个新兴的阶层,从而保持蓬勃向上的活力,但郑国与齐国都做不到这点。
这两国感到无力的原因,如果让赵武解释,那就是:强势经济的掠夺效应。
强势经济依靠自己强大的国力以及产品的输出,将周围国家、周围地区的财富全部吸引过来,以至于强者越强,弱者被剥夺一切——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马太效应”。
这是科学原理,别人想违反,都做不到!
乐曲进行到这里,赵武所期望的目的都已经达到——各国名臣当中,晏婴、子产、叔孙豹、向戎、子罕心中都充满了无力感,充满了对晋国强大的无可奈何。就这样,他们心中怀着深深的挫折感,一直等到宴会终止。
盟会结束,郑国军队首先告辞,宋国军队决定与郑国军队结伴南下,也尾随告辞。其后,鲁国军队告辞了,卫献公也胆战心惊的跟在鲁国国君之后,表明了自己的回国欲望,对此,赵武爽快的答应了。
最后来告辞的是晏婴,这其实是他第三次来告辞。第一次,他是在鲁国军队回国之前告辞,被赵武拒绝了;第二次是在宋国郑国军队告辞之后,也被赵武拒绝。赵武对齐国表现出足够的警惕,然后等到鲁国军队开拔后,朱旭了晏婴的第三次告辞,让齐国军队得以离开。
六天之后,几个大国都已经离开了,只剩下晋国直属的一些小国。参与盟会的许悼公有点身体不适,他请求在虎牢城度过冬天,等春天身体恢复了,再返回国内。赵武也同意了。随后,赵武带领小许悼公,曹伯,以及一些其他小国君主返回国内,中途拜访了周王室,接受了周灵王的款待,而后继续北上。
周灵王以前与范匄有别扭,连带着想在晋国背后捣乱,因此扶持了齐灵公,结果齐灵公,以及齐灵公的儿子齐庄公,接连败给齐国本国臣子所杀,并当作讨好晋国的礼物。面对晋国这种强大,周灵王有点恐惧。而赵武当政以后,曾派韩起过来致词慰问,周灵王感受到赵武示好的善意,他对晋国的态度也开始转变,所以这次招待晋平公,他唯恐有所怠慢,晋军告辞的时候,周天王还亲自送到宫城门口。
因此,回城的时候,晋平公也非常满意,他笑着对赵武说:“赵卿,寡人今天才感觉到身为霸主的荣耀,以前范匄做执政的时候,周天王可没有如此礼敬,列国诸侯也没有如此心服口服,这下子,我晋国的霸业稳固了吧。”
赵武子看了看闷闷不乐的范鞅,提醒:“君上,我晋国有今天,是无数先辈们奋斗的结果。至于范宣子(范匄)嘛,他当政以来,也算是东征西讨,并且压服了各国,才奠定今日的霸业。没有范宣子当初的努力,齐国哪那么容易屈服?列国怎会如此尽心的帮助我们度过灾荒?所以,君上作为君王,切不可忘记前贤——错误归错误,成绩归成绩。为君者评价臣下,要中正啊!”
这话范鞅喜欢,他望着赵武,脸上露出难得的微笑,心说:“执政这句话,说到我心坎里了……嗯,其实赵武子这人不错,为人挺公正的。这点,似乎比我父亲强……”
稍停,范鞅想了想,也说了一句公正话:“岂止比我父亲强,他刚才说的那句话是经典,我简直找不出可以比较的人!”
赵武这话的对象、晋平公却没把赵武的话放在心上。他欣喜第望着晋国的田地,此时,雪已经微微化了,雪地下,田地已经露出微微的绿色,已经有不畏寒冷的小鸟在枝头跳跃,啄着枝头上的寒露,勤快的农夫已经走向田间,开始准备春耕。
晋平公望着这番景象,畅想:“执政去年整修了河道,修建了那么多水利设施,又在大部分田地上竖立了水车,今年即使再有大旱,想必我们的收成也不会如前年那么窘迫。”
司徒魏舒在一旁插话:“我忧虑的是:郑国进攻了陈国,恐怕楚国今年会出兵报复。如果我们今年就与楚国争锋相对,我们的准备还不足,至少军粮是不够的。”
这场阅兵式结束后,晋国在虎牢城两边的小城制城与梧城,留下了武卫军一个师,赵武的心思谁都看得出来,晋国下一步的战略目标转向了南方。
目前,晋国六卿当中只有四卿在现场,中行吴出使齐国未归,程郑出使秦国时,中途病亡。韩起是赵武的跟屁虫,所以魏舒的话没有得到响应——只剩下最后一个正卿范鞅,他现在还不敢在赵武面前开口。
赵武慢悠悠的回答:“今年国君大婚,我们还要安排吴国的送嫁团,国内还要应付灾后的恢复生产,实在是千头万绪,担子沉重啊……但即使如此,楚国一旦进攻,我们也必须争锋相对。我留下武卫军一个师在虎牢,再留一个师在魏地,一旦楚国行动起来,魏氏可否为我出战?”
魏舒想了想,摇头:“只用两个师迎战楚军,我魏舒还没有这个胆量。所以,一旦楚国开始攻击,还是由元帅来应付吧!我魏舒愿意配合元帅作战。”
韩起一咧嘴:“是呀是呀,你们两个都出战了,那我就留守国内。”
晋平公想起程郑的病逝,随口问了一句:“程郑之后,谁来接任?”
赵武回答:“当然是智盈!”
范鞅耸了耸肩膀……无所谓了,三荀当中,程郑原本跟范氏的关系并不密切,换荀盈接替,也算了结先元帅智罂的愿望。所以,身为三荀当中的一支,中行吴一定会赞同的。
所以,在荀盈上台这件事上,范氏没有丝毫说话的权力。
智氏是倾向赵氏的,至少现在还是。这样一来,赵氏当初的三家联盟都个个登上了正卿的舞台,而魏氏现在也开始向赵氏靠拢,中行氏与范氏拉开了距离,如今的范氏,在六卿当中真是孤家寡人,很有点可悲。
此时,齐国国内,执政崔杼正在询问栾鞅关于范氏的问题。这次,崔杼一方面因为绿帽子的问题,担心受到列国的嘲笑;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自己主持齐国朝政的时候,狠狠的触犯了晋国的利益,担心参加盟会的时候被晋国借机报复,所以齐国派出的代表是晏婴。崔杼留在了国内。
崔杼看着络绎不绝送来的盟会消息,他询问逃亡的晋国大夫栾鞅:“这次盟会上,晋国六卿都表现的很不活跃,唯独赵武光彩照人。如今中行吴还在我国,我们就不说了,但晋国其他几位正卿也在盟会上,我却只看到活跃的赵武,以及赵武的亲信叔向,其他几个卿,怎么会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