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河西的军户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名门最新章节!
第一百七十四章 河西的军户
在吐蕃人和吐谷浑人的游骑数次窥探后,便再也没有消息,会西堡数度派人去河湟地区潜察,也没有发现河湟地区有大规模兵力集结的情况,似乎吐蕃人对会西堡的修建并没有什么太敏感,或许他们目标只是东进,而并非北上,此事也就渐渐地被淡忘了。
天也一天热似一天,五月初,流沙河那边送来了三次金砂,张焕特命工匠将它们按大唐标准二十五两一只铸造成锭,去掉杂质后,得到了纯度极高的金块,其纯度甚至还超过了朝廷少府寺所铸造的金锭。
这一天,张焕前往天宝县视察土地重配进度,天宝县是安置陇右军户较多的一县,约二千余户,同时它也是武威郡各县中驻军仅次于会西堡的县份,有驻军三千人,主要是防御从张掖那边过来的吐蕃人。
天宝县是武威郡中草场面积最大的一县,一条百里的石羊河贯穿全县,又有数十条小支流注入其中,一直深入到北方的腾格里沙漠之中,在石羊河的两岸是方圆数十里的草场。
五月是牧草最肥美的季节,纯净如蓝宝石一般的天穹下,大群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闲漫步,不时可看见一群军马在草原上尽情奔驰,远方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脉。
行了一百余里,天宝县斑驳的城墙已经依稀可见,事先得到禀报的天宝县新任县令远远赶来赶来迎接,新任县令姓黄,年纪约五十岁,他原是陇右的一名县丞,在前年回纥人偷袭开阳郡后,在韦谔随后的大规模官场清洗中被罢免回家,因他的一个儿子在河西从军,他索性也充作军户,被迁移到了河西,随即便被人才奇缺的张焕任命为天宝县丞,原来的李县令升迁后,他便被顺升为县令。
张焕对天宝县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而且天宝县的百姓对他也十分怀念,一路之上,不时有牧民赶来向他见礼,进县城后,更有大群大群的儿童和妇女从家中跑出来迎接,到处是红扑扑的笑脸,不少士兵们还把孩子们抱上马,数十条土狗在战马前后撒欢,笑语喧阗。
天宝县城属于中等规模,原来城内住有一千余户百姓,七、八千人,大多集中在城东一条窄窄的街道两旁,而城西和城北则是大片空地,在张焕的记忆中,那里分布着一人多高的荒草,常有毒虫出没,可现在已经变成了成片整齐的木屋,成了集中安置军户之地。
张焕没有去县衙,而是径直去了安置军户的城西。
“这条河被加宽了吗?”张焕指着一条约五丈宽的河流诧异地问道,在他记忆中,这条叫盘禾水的小河原来仅有一丈宽,现在居然变成了五丈宽。
黄县令苦笑一声道:“这是军户们刚迁来时自己动手拓宽的。”
“为何?”
“他们担心被当地人袭击,出于自我保护,便把河加宽了。”黄县令说着,又指一座宽平的木桥道:“都督看见没有,这座桥还是三月初时由军户们自己动手修建的,在此之前,城东和城西被一条河隔绝,各不相往来,李县令也害怕出事,命令城西的百姓不准到城东去,使天宝县就像变成了两个县似的。”
张焕下马,拍了一下结实的木桥,微微笑道:“那现在怎么又修桥了?是不是戒心消除了。”
黄县令点了点头,也笑道:“其实当地民风淳朴,这里的人当真不错,经常隔河扔一些羊过来,孩子们也偷偷游过河一齐玩耍,大家处久了,军户们也就主动修了这座桥,以方便来往。”
他刚说完,便见一大群七、八岁的孩子远远跑来,他们都拿着木制刀剑,欢呼着冲过了木桥,而对面也有一群孩子,蹦跳着准备迎战。
见此情形,张焕心中着实欣慰,河西地区民族复杂,一半左右的人都是羌、突厥、吐蕃、回纥等民族,民风粗犷彪悍,他最担心是陇右的军户们来河西后与当地人发生冲突,造成局面混乱,现在看来,情况远远比他想的要好得多。
黄县令仿佛知道张焕的心思,他由衷地赞叹道:“其实这主要得宜于都督的土地策略,都督剥夺了大户的土地,虽然城中那几家大户闹得要死要活,但城中的普通百姓却得益了,除了分配给军户以及直属军队的耕地外,还有一些土地也分配给了有子弟参军的当地人,军队又雇佣原来的佃户,降低田租,大家皆大欢喜,所以本来应该有的生存矛盾也就消弭于无形,都督这一手真是高啊!”
“这没什么。”张焕淡淡一笑道:“安置军户无非是利益再分配,有人得就有人失,没有什么两全之事,所以与其一路哭不如一家哭。”
黄县令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在陇右为官多年,当初韦谔与党项人发生矛盾时,采取的就是屠杀的办法,使至今党项人与汉人的矛盾尖锐,就是源于没有能妥善处理好民族矛盾。
“都督能善待这些非汉人,这确实是走对了路。”
张焕瞥了他一眼,却摇摇头道:“事情也并非你想的那样,不能一味行善,这也须区别对待,普通和汉人杂居的良善百姓我自然不会为难他们,但是有一点,这些民族不能形成部落或政权,一旦他们有了自立之心,迟早会是我中原的大敌,这种情况下决不能手软,在刚生苗头时就得彻底消灭。”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便来到了军户聚居之处,这里居住着两千军户,几乎占去县城的一半,和城东的脏乱无绪完全不同,这里的屋子都是军队统一用木头成片修建,整齐划一,道路也十分宽阔,皆用泥土夯实,路上寸草不生,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庭院,越过齐人肩膀高的院墙,可以看见院子里有的种着菜蔬,有的养了一院的鸡鸭,而且几乎每个院子里都种着一棵树,看起来十分温馨舒适。
现在已快到中午,整个军户区都十分安静,张焕见不少妇人都拿着陶罐准备出门,便回头向黄县令望去。
黄县令忙笑道:“她们这是去给自己的男人送饭,大家都在地头上呢!”
“反正无事,那咱们去看一看吧!”
......
天宝县的可耕地不多,约三百余顷,主要集中在县城东面,分布在一条叫桑树河两岸,这里土质肥沃,水源和阳光充足,大片的麦田一望无际,麦田之间布满了沟渠。
为了不惊扰百姓,张焕命士兵暂驻在城外军营内,自己在十几名亲兵和黄县令的陪伴下来到了麦田。
此时正是五月,麦田里一片金黄,微风拂过,金色的麦浪在蓝天下翻滚,此时正值田间看护的关键时候,田埂上坐满了正在吃午饭的农夫。
张焕忽然发现二里外的河边有一座巨大的风车状物体,不由好奇心大增,他快步跑去,来到近前才发现这竟是一架巨大的筒车,利用水力和粗竹筒,源源不断地将河水送入水渠,这种筒车张焕在太原时见过,但在河西地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时一群农夫正坐在筒车下吃饭,他们见张焕望着筒车发怔,一名老者便走过来有些自豪地笑道:“官爷,这座筒车是草民造的。”
张焕手背在身后做了个手势,示意黄县令和亲兵们暂时不要过来,他笑着点了点头道:“老丈贵姓?是哪里人?”
杨老者见张焕态度亲切,人又年轻,还穿着簇新的官服,估计是新科进士之类的,分到县里当了个小官,刚开始的一点胆怯也慢慢消失,他带着一丝长者的口吻笑道:““我姓杨,河东汾阳郡人,在老家是佃户,在这里我却有二十亩上田,小友是哪里人?”
“老丈原来是河东汾阳郡人”张焕拉他坐了下来,笑道:“我姓张是河东太原人,说起来咱们还是老乡呢!老丈可是有两个儿子从军?”
“原来小哥也是河东人啊!那咱们真是有缘了。”杨老者一时竟没有反应过来,太原张姓的特殊,他脸上带着些得意笑道:“我大儿子可是随张都督打过回纥,后来又随他进京,再到了河西,年初他写信告诉我可以分得十亩地,让我过来,我便带走一大家子人来了,见真有土地,便让二儿子也从军,结果便得了二十亩土地,我种了一辈子地,居然还是第一次得到自己的土地。”
“杨老丈,我先去了。”一名黑壮的男子向他打个招呼。
杨老者连忙站起来,扯开嗓子喊道:“今晚上我睡地里,你就回家吧!”
“老丈还雇了人?”张焕见他们似乎是一伙的,不由有些惊异。
“二十亩地还雇什么人,我和小儿子种便足够了。”
杨老者坐了下来,摇摇头道:“他是个羌人,是原来租种我土地的佃户,人家麦子种了一半,土地便换了主,我也没钱给他,便和他商量好,他继续来帮我,收成后麦子分他四成。”
张焕微微一怔,从前佃户的利益他倒没有考虑过,眼看夏收在即,这件事若不妥善处置好,极可能会生出事,他想了想便问道:“你觉得还有什么好法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杨老者沉思一下便道:“我觉得最好由官府定下规矩最好,省得有的人家肯,有的人家不肯。”
张焕点了点头,这件事回去就得着手,还有免三年税赋也需要把这些佃户考虑在内,想到这,张焕便笑了笑岔开话题问道:“老丈既然会做筒车,那会做曲辕犁吗?”
“哪有何难?画张图样让木匠做就是了。”
杨老者见张焕问得挺懂行,而且皮肤黝黑,不像是养尊处优的大户人家子弟,尤其没有半点官架子,不由心中喜欢,他看了一眼远处的黄县令,便拍了拍张焕的肩膀笑道:“张小哥是陪黄县令来巡察吧!离开河东来这里当官,也是难为你们了,不知成亲没有?”
说着,他眼睛向后瞟去,张焕这才发现他身后站着一名年轻女子,约十六、七岁,正在收拾陶罐,估计是杨老者的女儿,模样儿倒也清秀,她听到了杨老者的话,脸上不由一阵绯红,便远远地跑开了。
杨老者呵呵大笑,“这丫头,居然还害羞。”
张焕明白他的意思,只是笑而不语,这时,他看见一名衙役远远跑来,向黄县令禀报什么,黄县令立刻抬头向自己看来,张焕知道是有什么事了,便站了起来,取出一张名刺递给杨老者道:“老丈,我在武威为官,若天宝县的官员们欺负你们,可直接来找我。”
说罢,他拍了拍杨老者的肩膀,快步走了,杨老者捏着名刺,呆呆地看着张焕的背影,他见黄县令向这个张小哥躬身施礼,顿时惊讶得合不拢嘴,他又看了看名刺,可上面的字一个不识,他忽然想起了儿子的来信,说他们张都督也是河东太原人,而且是一个极年轻之人,他这才终于反应过来,不由狠狠地扇了自己一个嘴巴,“老杀贼,你长的是什么眼神!”
第一百七十四章 河西的军户
在吐蕃人和吐谷浑人的游骑数次窥探后,便再也没有消息,会西堡数度派人去河湟地区潜察,也没有发现河湟地区有大规模兵力集结的情况,似乎吐蕃人对会西堡的修建并没有什么太敏感,或许他们目标只是东进,而并非北上,此事也就渐渐地被淡忘了。
天也一天热似一天,五月初,流沙河那边送来了三次金砂,张焕特命工匠将它们按大唐标准二十五两一只铸造成锭,去掉杂质后,得到了纯度极高的金块,其纯度甚至还超过了朝廷少府寺所铸造的金锭。
这一天,张焕前往天宝县视察土地重配进度,天宝县是安置陇右军户较多的一县,约二千余户,同时它也是武威郡各县中驻军仅次于会西堡的县份,有驻军三千人,主要是防御从张掖那边过来的吐蕃人。
天宝县是武威郡中草场面积最大的一县,一条百里的石羊河贯穿全县,又有数十条小支流注入其中,一直深入到北方的腾格里沙漠之中,在石羊河的两岸是方圆数十里的草场。
五月是牧草最肥美的季节,纯净如蓝宝石一般的天穹下,大群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闲漫步,不时可看见一群军马在草原上尽情奔驰,远方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脉。
行了一百余里,天宝县斑驳的城墙已经依稀可见,事先得到禀报的天宝县新任县令远远赶来赶来迎接,新任县令姓黄,年纪约五十岁,他原是陇右的一名县丞,在前年回纥人偷袭开阳郡后,在韦谔随后的大规模官场清洗中被罢免回家,因他的一个儿子在河西从军,他索性也充作军户,被迁移到了河西,随即便被人才奇缺的张焕任命为天宝县丞,原来的李县令升迁后,他便被顺升为县令。
张焕对天宝县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而且天宝县的百姓对他也十分怀念,一路之上,不时有牧民赶来向他见礼,进县城后,更有大群大群的儿童和妇女从家中跑出来迎接,到处是红扑扑的笑脸,不少士兵们还把孩子们抱上马,数十条土狗在战马前后撒欢,笑语喧阗。
天宝县城属于中等规模,原来城内住有一千余户百姓,七、八千人,大多集中在城东一条窄窄的街道两旁,而城西和城北则是大片空地,在张焕的记忆中,那里分布着一人多高的荒草,常有毒虫出没,可现在已经变成了成片整齐的木屋,成了集中安置军户之地。
张焕没有去县衙,而是径直去了安置军户的城西。
“这条河被加宽了吗?”张焕指着一条约五丈宽的河流诧异地问道,在他记忆中,这条叫盘禾水的小河原来仅有一丈宽,现在居然变成了五丈宽。
黄县令苦笑一声道:“这是军户们刚迁来时自己动手拓宽的。”
“为何?”
“他们担心被当地人袭击,出于自我保护,便把河加宽了。”黄县令说着,又指一座宽平的木桥道:“都督看见没有,这座桥还是三月初时由军户们自己动手修建的,在此之前,城东和城西被一条河隔绝,各不相往来,李县令也害怕出事,命令城西的百姓不准到城东去,使天宝县就像变成了两个县似的。”
张焕下马,拍了一下结实的木桥,微微笑道:“那现在怎么又修桥了?是不是戒心消除了。”
黄县令点了点头,也笑道:“其实当地民风淳朴,这里的人当真不错,经常隔河扔一些羊过来,孩子们也偷偷游过河一齐玩耍,大家处久了,军户们也就主动修了这座桥,以方便来往。”
他刚说完,便见一大群七、八岁的孩子远远跑来,他们都拿着木制刀剑,欢呼着冲过了木桥,而对面也有一群孩子,蹦跳着准备迎战。
见此情形,张焕心中着实欣慰,河西地区民族复杂,一半左右的人都是羌、突厥、吐蕃、回纥等民族,民风粗犷彪悍,他最担心是陇右的军户们来河西后与当地人发生冲突,造成局面混乱,现在看来,情况远远比他想的要好得多。
黄县令仿佛知道张焕的心思,他由衷地赞叹道:“其实这主要得宜于都督的土地策略,都督剥夺了大户的土地,虽然城中那几家大户闹得要死要活,但城中的普通百姓却得益了,除了分配给军户以及直属军队的耕地外,还有一些土地也分配给了有子弟参军的当地人,军队又雇佣原来的佃户,降低田租,大家皆大欢喜,所以本来应该有的生存矛盾也就消弭于无形,都督这一手真是高啊!”
“这没什么。”张焕淡淡一笑道:“安置军户无非是利益再分配,有人得就有人失,没有什么两全之事,所以与其一路哭不如一家哭。”
黄县令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在陇右为官多年,当初韦谔与党项人发生矛盾时,采取的就是屠杀的办法,使至今党项人与汉人的矛盾尖锐,就是源于没有能妥善处理好民族矛盾。
“都督能善待这些非汉人,这确实是走对了路。”
张焕瞥了他一眼,却摇摇头道:“事情也并非你想的那样,不能一味行善,这也须区别对待,普通和汉人杂居的良善百姓我自然不会为难他们,但是有一点,这些民族不能形成部落或政权,一旦他们有了自立之心,迟早会是我中原的大敌,这种情况下决不能手软,在刚生苗头时就得彻底消灭。”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便来到了军户聚居之处,这里居住着两千军户,几乎占去县城的一半,和城东的脏乱无绪完全不同,这里的屋子都是军队统一用木头成片修建,整齐划一,道路也十分宽阔,皆用泥土夯实,路上寸草不生,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庭院,越过齐人肩膀高的院墙,可以看见院子里有的种着菜蔬,有的养了一院的鸡鸭,而且几乎每个院子里都种着一棵树,看起来十分温馨舒适。
现在已快到中午,整个军户区都十分安静,张焕见不少妇人都拿着陶罐准备出门,便回头向黄县令望去。
黄县令忙笑道:“她们这是去给自己的男人送饭,大家都在地头上呢!”
“反正无事,那咱们去看一看吧!”
......
天宝县的可耕地不多,约三百余顷,主要集中在县城东面,分布在一条叫桑树河两岸,这里土质肥沃,水源和阳光充足,大片的麦田一望无际,麦田之间布满了沟渠。
为了不惊扰百姓,张焕命士兵暂驻在城外军营内,自己在十几名亲兵和黄县令的陪伴下来到了麦田。
此时正是五月,麦田里一片金黄,微风拂过,金色的麦浪在蓝天下翻滚,此时正值田间看护的关键时候,田埂上坐满了正在吃午饭的农夫。
张焕忽然发现二里外的河边有一座巨大的风车状物体,不由好奇心大增,他快步跑去,来到近前才发现这竟是一架巨大的筒车,利用水力和粗竹筒,源源不断地将河水送入水渠,这种筒车张焕在太原时见过,但在河西地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时一群农夫正坐在筒车下吃饭,他们见张焕望着筒车发怔,一名老者便走过来有些自豪地笑道:“官爷,这座筒车是草民造的。”
张焕手背在身后做了个手势,示意黄县令和亲兵们暂时不要过来,他笑着点了点头道:“老丈贵姓?是哪里人?”
杨老者见张焕态度亲切,人又年轻,还穿着簇新的官服,估计是新科进士之类的,分到县里当了个小官,刚开始的一点胆怯也慢慢消失,他带着一丝长者的口吻笑道:““我姓杨,河东汾阳郡人,在老家是佃户,在这里我却有二十亩上田,小友是哪里人?”
“老丈原来是河东汾阳郡人”张焕拉他坐了下来,笑道:“我姓张是河东太原人,说起来咱们还是老乡呢!老丈可是有两个儿子从军?”
“原来小哥也是河东人啊!那咱们真是有缘了。”杨老者一时竟没有反应过来,太原张姓的特殊,他脸上带着些得意笑道:“我大儿子可是随张都督打过回纥,后来又随他进京,再到了河西,年初他写信告诉我可以分得十亩地,让我过来,我便带走一大家子人来了,见真有土地,便让二儿子也从军,结果便得了二十亩土地,我种了一辈子地,居然还是第一次得到自己的土地。”
“杨老丈,我先去了。”一名黑壮的男子向他打个招呼。
杨老者连忙站起来,扯开嗓子喊道:“今晚上我睡地里,你就回家吧!”
“老丈还雇了人?”张焕见他们似乎是一伙的,不由有些惊异。
“二十亩地还雇什么人,我和小儿子种便足够了。”
杨老者坐了下来,摇摇头道:“他是个羌人,是原来租种我土地的佃户,人家麦子种了一半,土地便换了主,我也没钱给他,便和他商量好,他继续来帮我,收成后麦子分他四成。”
张焕微微一怔,从前佃户的利益他倒没有考虑过,眼看夏收在即,这件事若不妥善处置好,极可能会生出事,他想了想便问道:“你觉得还有什么好法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杨老者沉思一下便道:“我觉得最好由官府定下规矩最好,省得有的人家肯,有的人家不肯。”
张焕点了点头,这件事回去就得着手,还有免三年税赋也需要把这些佃户考虑在内,想到这,张焕便笑了笑岔开话题问道:“老丈既然会做筒车,那会做曲辕犁吗?”
“哪有何难?画张图样让木匠做就是了。”
杨老者见张焕问得挺懂行,而且皮肤黝黑,不像是养尊处优的大户人家子弟,尤其没有半点官架子,不由心中喜欢,他看了一眼远处的黄县令,便拍了拍张焕的肩膀笑道:“张小哥是陪黄县令来巡察吧!离开河东来这里当官,也是难为你们了,不知成亲没有?”
说着,他眼睛向后瞟去,张焕这才发现他身后站着一名年轻女子,约十六、七岁,正在收拾陶罐,估计是杨老者的女儿,模样儿倒也清秀,她听到了杨老者的话,脸上不由一阵绯红,便远远地跑开了。
杨老者呵呵大笑,“这丫头,居然还害羞。”
张焕明白他的意思,只是笑而不语,这时,他看见一名衙役远远跑来,向黄县令禀报什么,黄县令立刻抬头向自己看来,张焕知道是有什么事了,便站了起来,取出一张名刺递给杨老者道:“老丈,我在武威为官,若天宝县的官员们欺负你们,可直接来找我。”
说罢,他拍了拍杨老者的肩膀,快步走了,杨老者捏着名刺,呆呆地看着张焕的背影,他见黄县令向这个张小哥躬身施礼,顿时惊讶得合不拢嘴,他又看了看名刺,可上面的字一个不识,他忽然想起了儿子的来信,说他们张都督也是河东太原人,而且是一个极年轻之人,他这才终于反应过来,不由狠狠地扇了自己一个嘴巴,“老杀贼,你长的是什么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