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大家一起来坑约翰牛(上)
推荐阅读: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城管无敌最新章节!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还有一句俗话,叫做:“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而这也是英国人在二战之后,国运日薄西山,沿着快车道一路滑坡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大英帝国依然相信自己正处于帝国的黄金时期,相信自己依然是统治万顷波涛的海上女王——在二战爆发之前,伦敦的白厅控制着全世界二百多个殖民地、属国与属地,土地总面积超过一千一百万平方英里。这个帝国的版图上栖息着太平洋海岛上的波利尼西亚土著与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分布着非洲古国的后裔与莫卧儿王朝的遗址,生活着澳大利亚的农夫与南非的金矿矿工。飘扬的米字旗从苏格兰的高地一直延伸到南极的冰原,从魁北克的法语伐木场一直延伸到中东的清真寺。对于一个本土人口当时只有不到五千万的岛国来说,这简直是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令人羡慕的伟大奇迹。
所以,在那个时代,“日不落帝国”的说法不是文学修辞,而是铁板钉钉的事实。甚至直到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英国人也依然沉浸在浓厚的帝国情结当中。学校里挂的是满眼飘红的殖民地分布图,历史课上教授的是克莱武的征服印度之战以及英国传教士在非洲的成就,儿童百科全书中记述的是南亚次大陆上的染色棉布工业和马来亚的橡胶树资源。一个世界帝国的痕迹无处不在,从英国人的家里到屋外,从街道的名称与竖立在公园的雕像,从印度进口的异域挂饰到非洲大象皮革制成的雨伞托;从喜马拉雅山区运来的杜鹃花,到进入日常英语中的印度方言;从博物馆的埃及木乃伊军团到无数的古希腊雕像……还有竖立在不知道多少港口城市的米字旗和维多利亚女王雕像,似乎全都在向世人诉说着不列颠的辉煌与伟大。
可是,无论昔日大英帝国征服七海的赫赫武功,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万顷波涛的豪迈霸权,是多么的令人叹为观止。但毕竟自从二战结束之后,英国的实力就在一直不断地下跌,只是时快时慢而已。
要知道,英国在近代史上能够称霸世界的根本原因,就是它拥有遍及全世界各大陆的庞大殖民地,可以为这个岛国提供无穷无尽的市场和资源;又有世界第一的无敌舰队组成强悍的钢铁之网,将众多截然不同的土地与居民联系在了一起——海军舰队之于英国的战略意义,就如同道路与军团之于古罗马一样。
然而,在二战胜利之后,这一切构成了大英帝国全球霸业的各项资本,却全都土崩瓦解了。
——二战给英国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以至于全世界的观察家和学者,都将二战后的英国与战前的那个世界帝国来了个一刀两断的彻底切割:爱尔兰、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马来亚、非洲、香港……一块块殖民地全都相继脱离而去,让统治全球四分之一陆地的大英帝国,变成了有名无实的英联邦。当1956年夺回苏伊士运河的努力失败之后,当时的英国首相已经在哀叹这是“垂死大国的最后喘息”。
再接下来,“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当政,北海油田的开发和马岛战争的胜利,总算是给这个急速衰颓的老朽帝国注入了一剂宝贵的强心针。而冷战的胜利和苏联的瓦解,更是让英国获得了一种虚幻的自豪感。
但是,在这短暂的回光返照之后,这个死撑着帝国架子的衰颓国度,依然在不可遏制地继续坠落深渊——如果说在撒切尔夫人的时代,英国人在仔细搜刮家底之后,还能凑出一点余力,跨越大西洋和“准发达国家”阿根廷扳一下手腕的话。那么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不受欧盟见待的英国,就只能给美国当小跟班了。而在全球金融风暴发生之后,产业高度空心化的英国人,更是连最后一丝力气也已经随风而逝。
说到底,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荣耀和伟大之后,一切繁华尽皆散去的不列颠,终究还是没能摆脱偏僻岛国的尴尬身份,待到短暂的辉煌全部结束,最终还是要回归他们原本的历史地位。
非常遗憾的是,保守、固执而又傲慢的英国人,还没有完全从超级大国的梦中醒来,不甘心沦为二流国家,不愿意承认失败,更不肯放下身段,成为欧罗巴诸国之中的普通一员,而是不自量力地继续谋求欧洲领导者的宝座,依靠美国这个最强大的外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欧盟内部充当搅屎棍。
这种吃里扒外、站在欧洲反欧洲的做法,确实是给英国取得了一些短期利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把这个岛国一步步推到了欧洲公敌的地步,而且也是一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错误做法——欧洲各国政治领袖热衷的一体化可不是什么纸上谈兵,而是欧洲历史演进的必然产物,也是现实政治进程的无奈选择。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正是欧盟的诞生,才使得欧洲人直到二十一世纪还能在国际上保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英国这个带路党和南欧一堆猪队友,协助美国人不断进行的内部破坏,才让原本寄托了欧洲复兴希望的欧盟,变得先天不足,随时都有沦为联合国的可能——也就是变成一个摆设。
在欧洲人的眼中,英国人这种自私自利的举动,简直就跟中国人眼中的台独势力没什么两样。
如果英国依然拥有能够单挑全欧洲的强悍势力,压制得所有人得不敢吭声,这种做法或许还没有什么大碍,可惜事实并非如此——确实,尽管帝国已经崩溃,但英国人依旧长期保持着世界第四的国防预算,仅次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把原本可以花在教育、工业或者基础设施上的经费变成了航母和核潜艇,以此来让英国继续保持世界级玩家的地位。但残酷的现实却是,在几乎每一场战争中,不列颠都只是在美国的阴影笼罩下作战。既不为世人关注,也没有取得多少利益,仿佛一个自备干粮找苦吃的白痴小跟班。
而就连这支耗尽了国力才建设起来的强大军队,最终也随着经济的衰退和内部的贪腐,而开始逐步地崩溃,以至于最后闹到了女王的阅舰式搞成划艇比赛,治安作战要依靠雇佣兵的程度。
可想而知,面对着这样一个外强中干、犹如纸糊一般的衰朽帝国,有谁愿意屈居其下、任凭摆布?
所以,眼看着不列颠明明已经没有了世界帝国的实力,却依然保持着地球霸主的强硬、贪婪和傲慢,它的仇敌们终于联合了起来,开始策划起了踢开这颗绊脚石的秘密作战……
——————————————————————————
“……虽然整个计划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出什么岔子。但我们这一次筹集的兵力实在是有点少……”
法国加莱海岸的指挥部里,黑发微卷,留着络腮胡子的巴纳扎尔上校,一边吸着手中的古巴雪茄烟,一边望着墙上标注着敌我双方兵力布置的英吉利海峡电子地图,略带忧郁地叹息道,“……就是在黑暗中世纪的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从法国渡海征服英格兰,打响黑斯廷斯战役的时候,他的身边也带了至少七千军队。可我们这一次的欧洲联合行动,却只在加莱地区集结了不到五千人……”
——虽然英国在二战之后,军事实力衰退得相当厉害,但其他欧洲国家十有八九也是半斤八两。
事实上,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几乎所有西欧国家的常备军数量全都少得可怜。别说打什么打仗了,就是出个地区冲突都搞不定。跟一战二战时期,动辄几百万兵马浴血厮杀的场面根本无法相比。比如说,现代德军就跟昔日那支铁血之旅完全不是一回事,全部兵力加起来也不过10万,士兵的服役时间只有十个月,还不够完成作战训练。而且一个个全都被啤酒和火腿滋养得饮食过量,普遍肥胖到了跑不动路的地步。
所以,当年在阿富汗打仗的时候,这帮胖得走不动路的德国汉斯们就闹了不少笑话。而在北约的历次军事演习之中,德军装甲部队更是屡屡惨败于意大利步兵师,让这个昔日根本看不上眼的“面条国”揍得好惨。最扑街的情况则发生在智利,居然闹出了九个德国大兵被五个未成年小流氓绑票为人质的荒唐事。
哎,如果希特勒和俾斯麦能够在地下得知此事的话,恐怕一定会被气得在坟墓里打滚吧!
鉴于上述丢脸的现状,德国人这一次并没有大规模出兵,只是动员了少量特种部队和超自然武装力量。
法兰西军队的情况稍微要好一点,毕竟法国还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不像战败国德国那样处处受压制,又有一个经常在非洲打仗出风头的法国外籍军团,作战经验和战斗力在欧洲范围内也还算不错……可惜,法国的军队虽然比较能打,但法国在非洲的海外利益也比较多,必须在非洲保持一支强大的机动部队以防万一,还有一部分兵力被拖在中东拔不出来。而法国的常备陆军总兵力,其实也不算很多——所以,巴纳扎尔上校麾下的各种部队零零星星汇总起来,也不过四千多人而已。更要命的是,这些部队还是临时从全世界各地空运到加莱集结起来的,组织度和配合默契都非常地成问题。
当然,像这样规模的军事力量,放在非洲已经足够灭亡一个小国了。但问题是,这一次他们将要对付的敌人,并不是黑非洲那些野蛮落后的部族武装,而是威压欧陆近三百年的大英帝国!
——不管英国佬在二战之后的历史中混得如何扑街,如今毕竟还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核武器俱乐部的成员,以及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而不是那些连名字都没人听说过的非洲小国。
这不能不让巴纳扎尔上校感到有些忧虑。作为身在海峡第一线的作战指挥官,他实在是没有信心用这样单薄的兵力征服不列颠——虽然不是没有后续部队,但那也是要在第一阶段作战顺利之后才能投入的。
“……只靠四千多人的法国陆军,当然是很难一下子征服不列颠的。可如今已经不是世界大战的年月了,总不能让德国和法国再次发布一道总动员令吧!那样的话,全世界都会知道我们的打算了!”
金发碧眼的德国女巫达绮芬妮伸手打了个响指,姿态慵懒地说道,“……幸好,英国人在这段时间招惹的仇人,也实在是太多了一些:中国、俄国、冰岛、加拿大……爱尔兰人甚至愿意给我们提供后勤补给和离岸基地,还答应派出一支部队登陆威尔士。再加上不列颠内部的动乱,他们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
听了这话,巴纳扎尔上校不由得微微点头:以欧盟各国之间面和心不合、一盘散沙的状况,如果不是英国人在近期里的一系列行为堪称作死到了奇葩的程度,德国和法国恐怕还生不出军事干涉的决心。
首先,在下一阶段的欧盟整合工作之中,英国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漫天要价和添乱,站在欧盟内部试图搞垮欧盟。他们在谈判中不断提出各式各样堪称离谱的利益要求,却拒绝承担任何相应的义务,还要不停地制造混乱和挑拨离间,被法国人气得大骂是“一脸傲慢地来参加换.妻俱乐部,却没带上自家老婆”!
然后,在追随美军屡屡鏖战中东和北非,镇压各国穆斯林的过程之中,英国人没吃到羊肉却惹来一身骚,不仅未能分享到预期的石油利益,反而成功地拉到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深仇大恨。
俄国人和英国人已经在欧洲博弈了好几个世纪,对于老对手的倒霉只会乐见其成,甚至还会火上浇油。更别提最近英国人还又一次煽动了广场运动,搅黄了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再统合计划。
至于中国么……最近这些年,英国人先是在香港煽动骚乱,又在西藏问题上给北京拼命添堵,最后还在北极航道问题上向中国漫天要价,却完全忘了自己的国土似乎并不跟北冰洋接壤,还隔着一个冰岛呢!
接下来,为了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夺取北极的统治权力,英国人居然一边打压冰岛,鼓吹“*祸论”,以此来干扰中国在冰岛的港口基地建设,一边试图对加拿大重新施行一部分宗主国权利—……结果不仅导致魁北克再次筹备独立公投,还引发了加拿大的社会混乱,以及英联邦成员的人人自危,差点爆发了“退出英联邦”的风潮。而冰岛人眼看着原本能够日进斗金的“北极航线中继站”计划,被英国的“*祸论”搅合得一团糟,两国渔夫们立即就在大西洋上玩起了“碰碰船大战”,有人甚至还给渔船安装了锋利的冲角。
隔海相望、苦大仇深的爱尔兰人更不用想,全欧洲绝对没有哪个国家会比他们更加仇恨英国人了。
而作为英国最大靠山的美国人,此时正在全力部署着夺回日本的计划,一切注意力都在太平洋方向,放在大西洋这边的力量只好自然大为削减,对于英国的种族内乱更是根本不愿意沾手……
最后,双向移民和多元文化政策的失败,以及苏格兰独立运动的兴起,让英国本身也到了支离破碎的地步……总之,目前英国的情况就是天怒人怨、拉仇恨的本事空前绝后,唯一的靠山老大却不给力,自身实力更是犹如纸糊的一般,一戳就破,此时再不制造个借口,对它拉清单算总账,又更待何时?
而且,尽管欧盟第一批先遣部队的兵力略嫌不足,但在指挥层上,有关当局可是做足了功夫。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法兰西军队只有在女人(圣女贞德)和外国人(拿破仑)的指挥下,才能取得辉煌的胜利。”德国女巫达绮芬妮灵活地转着手中的魔杖,同时对皮肤黝黑,身为阿尔及利亚人移民后裔的巴纳扎尔上校调侃说道,“……我是女人,而你是外国人,所以这一仗我们肯定能够得胜!”
“……”对此,最忌讳别人拿自己出身说事的巴纳扎尔上校,只得无奈地翻了个白眼,然后转身望向一名参谋军官,“……中国舰队的位置目前在哪里?他们是否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那名参谋赶紧立正之后一个敬礼,“……报告上校,中国舰队已经驶出摩洛哥的拉巴特港口,正在北大西洋继续向北行驶,预计在明天就能进入比斯开湾,准备参加不列颠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RS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还有一句俗话,叫做:“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而这也是英国人在二战之后,国运日薄西山,沿着快车道一路滑坡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大英帝国依然相信自己正处于帝国的黄金时期,相信自己依然是统治万顷波涛的海上女王——在二战爆发之前,伦敦的白厅控制着全世界二百多个殖民地、属国与属地,土地总面积超过一千一百万平方英里。这个帝国的版图上栖息着太平洋海岛上的波利尼西亚土著与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分布着非洲古国的后裔与莫卧儿王朝的遗址,生活着澳大利亚的农夫与南非的金矿矿工。飘扬的米字旗从苏格兰的高地一直延伸到南极的冰原,从魁北克的法语伐木场一直延伸到中东的清真寺。对于一个本土人口当时只有不到五千万的岛国来说,这简直是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令人羡慕的伟大奇迹。
所以,在那个时代,“日不落帝国”的说法不是文学修辞,而是铁板钉钉的事实。甚至直到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英国人也依然沉浸在浓厚的帝国情结当中。学校里挂的是满眼飘红的殖民地分布图,历史课上教授的是克莱武的征服印度之战以及英国传教士在非洲的成就,儿童百科全书中记述的是南亚次大陆上的染色棉布工业和马来亚的橡胶树资源。一个世界帝国的痕迹无处不在,从英国人的家里到屋外,从街道的名称与竖立在公园的雕像,从印度进口的异域挂饰到非洲大象皮革制成的雨伞托;从喜马拉雅山区运来的杜鹃花,到进入日常英语中的印度方言;从博物馆的埃及木乃伊军团到无数的古希腊雕像……还有竖立在不知道多少港口城市的米字旗和维多利亚女王雕像,似乎全都在向世人诉说着不列颠的辉煌与伟大。
可是,无论昔日大英帝国征服七海的赫赫武功,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万顷波涛的豪迈霸权,是多么的令人叹为观止。但毕竟自从二战结束之后,英国的实力就在一直不断地下跌,只是时快时慢而已。
要知道,英国在近代史上能够称霸世界的根本原因,就是它拥有遍及全世界各大陆的庞大殖民地,可以为这个岛国提供无穷无尽的市场和资源;又有世界第一的无敌舰队组成强悍的钢铁之网,将众多截然不同的土地与居民联系在了一起——海军舰队之于英国的战略意义,就如同道路与军团之于古罗马一样。
然而,在二战胜利之后,这一切构成了大英帝国全球霸业的各项资本,却全都土崩瓦解了。
——二战给英国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以至于全世界的观察家和学者,都将二战后的英国与战前的那个世界帝国来了个一刀两断的彻底切割:爱尔兰、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马来亚、非洲、香港……一块块殖民地全都相继脱离而去,让统治全球四分之一陆地的大英帝国,变成了有名无实的英联邦。当1956年夺回苏伊士运河的努力失败之后,当时的英国首相已经在哀叹这是“垂死大国的最后喘息”。
再接下来,“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当政,北海油田的开发和马岛战争的胜利,总算是给这个急速衰颓的老朽帝国注入了一剂宝贵的强心针。而冷战的胜利和苏联的瓦解,更是让英国获得了一种虚幻的自豪感。
但是,在这短暂的回光返照之后,这个死撑着帝国架子的衰颓国度,依然在不可遏制地继续坠落深渊——如果说在撒切尔夫人的时代,英国人在仔细搜刮家底之后,还能凑出一点余力,跨越大西洋和“准发达国家”阿根廷扳一下手腕的话。那么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不受欧盟见待的英国,就只能给美国当小跟班了。而在全球金融风暴发生之后,产业高度空心化的英国人,更是连最后一丝力气也已经随风而逝。
说到底,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荣耀和伟大之后,一切繁华尽皆散去的不列颠,终究还是没能摆脱偏僻岛国的尴尬身份,待到短暂的辉煌全部结束,最终还是要回归他们原本的历史地位。
非常遗憾的是,保守、固执而又傲慢的英国人,还没有完全从超级大国的梦中醒来,不甘心沦为二流国家,不愿意承认失败,更不肯放下身段,成为欧罗巴诸国之中的普通一员,而是不自量力地继续谋求欧洲领导者的宝座,依靠美国这个最强大的外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欧盟内部充当搅屎棍。
这种吃里扒外、站在欧洲反欧洲的做法,确实是给英国取得了一些短期利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把这个岛国一步步推到了欧洲公敌的地步,而且也是一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错误做法——欧洲各国政治领袖热衷的一体化可不是什么纸上谈兵,而是欧洲历史演进的必然产物,也是现实政治进程的无奈选择。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正是欧盟的诞生,才使得欧洲人直到二十一世纪还能在国际上保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英国这个带路党和南欧一堆猪队友,协助美国人不断进行的内部破坏,才让原本寄托了欧洲复兴希望的欧盟,变得先天不足,随时都有沦为联合国的可能——也就是变成一个摆设。
在欧洲人的眼中,英国人这种自私自利的举动,简直就跟中国人眼中的台独势力没什么两样。
如果英国依然拥有能够单挑全欧洲的强悍势力,压制得所有人得不敢吭声,这种做法或许还没有什么大碍,可惜事实并非如此——确实,尽管帝国已经崩溃,但英国人依旧长期保持着世界第四的国防预算,仅次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把原本可以花在教育、工业或者基础设施上的经费变成了航母和核潜艇,以此来让英国继续保持世界级玩家的地位。但残酷的现实却是,在几乎每一场战争中,不列颠都只是在美国的阴影笼罩下作战。既不为世人关注,也没有取得多少利益,仿佛一个自备干粮找苦吃的白痴小跟班。
而就连这支耗尽了国力才建设起来的强大军队,最终也随着经济的衰退和内部的贪腐,而开始逐步地崩溃,以至于最后闹到了女王的阅舰式搞成划艇比赛,治安作战要依靠雇佣兵的程度。
可想而知,面对着这样一个外强中干、犹如纸糊一般的衰朽帝国,有谁愿意屈居其下、任凭摆布?
所以,眼看着不列颠明明已经没有了世界帝国的实力,却依然保持着地球霸主的强硬、贪婪和傲慢,它的仇敌们终于联合了起来,开始策划起了踢开这颗绊脚石的秘密作战……
——————————————————————————
“……虽然整个计划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出什么岔子。但我们这一次筹集的兵力实在是有点少……”
法国加莱海岸的指挥部里,黑发微卷,留着络腮胡子的巴纳扎尔上校,一边吸着手中的古巴雪茄烟,一边望着墙上标注着敌我双方兵力布置的英吉利海峡电子地图,略带忧郁地叹息道,“……就是在黑暗中世纪的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从法国渡海征服英格兰,打响黑斯廷斯战役的时候,他的身边也带了至少七千军队。可我们这一次的欧洲联合行动,却只在加莱地区集结了不到五千人……”
——虽然英国在二战之后,军事实力衰退得相当厉害,但其他欧洲国家十有八九也是半斤八两。
事实上,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几乎所有西欧国家的常备军数量全都少得可怜。别说打什么打仗了,就是出个地区冲突都搞不定。跟一战二战时期,动辄几百万兵马浴血厮杀的场面根本无法相比。比如说,现代德军就跟昔日那支铁血之旅完全不是一回事,全部兵力加起来也不过10万,士兵的服役时间只有十个月,还不够完成作战训练。而且一个个全都被啤酒和火腿滋养得饮食过量,普遍肥胖到了跑不动路的地步。
所以,当年在阿富汗打仗的时候,这帮胖得走不动路的德国汉斯们就闹了不少笑话。而在北约的历次军事演习之中,德军装甲部队更是屡屡惨败于意大利步兵师,让这个昔日根本看不上眼的“面条国”揍得好惨。最扑街的情况则发生在智利,居然闹出了九个德国大兵被五个未成年小流氓绑票为人质的荒唐事。
哎,如果希特勒和俾斯麦能够在地下得知此事的话,恐怕一定会被气得在坟墓里打滚吧!
鉴于上述丢脸的现状,德国人这一次并没有大规模出兵,只是动员了少量特种部队和超自然武装力量。
法兰西军队的情况稍微要好一点,毕竟法国还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不像战败国德国那样处处受压制,又有一个经常在非洲打仗出风头的法国外籍军团,作战经验和战斗力在欧洲范围内也还算不错……可惜,法国的军队虽然比较能打,但法国在非洲的海外利益也比较多,必须在非洲保持一支强大的机动部队以防万一,还有一部分兵力被拖在中东拔不出来。而法国的常备陆军总兵力,其实也不算很多——所以,巴纳扎尔上校麾下的各种部队零零星星汇总起来,也不过四千多人而已。更要命的是,这些部队还是临时从全世界各地空运到加莱集结起来的,组织度和配合默契都非常地成问题。
当然,像这样规模的军事力量,放在非洲已经足够灭亡一个小国了。但问题是,这一次他们将要对付的敌人,并不是黑非洲那些野蛮落后的部族武装,而是威压欧陆近三百年的大英帝国!
——不管英国佬在二战之后的历史中混得如何扑街,如今毕竟还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核武器俱乐部的成员,以及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而不是那些连名字都没人听说过的非洲小国。
这不能不让巴纳扎尔上校感到有些忧虑。作为身在海峡第一线的作战指挥官,他实在是没有信心用这样单薄的兵力征服不列颠——虽然不是没有后续部队,但那也是要在第一阶段作战顺利之后才能投入的。
“……只靠四千多人的法国陆军,当然是很难一下子征服不列颠的。可如今已经不是世界大战的年月了,总不能让德国和法国再次发布一道总动员令吧!那样的话,全世界都会知道我们的打算了!”
金发碧眼的德国女巫达绮芬妮伸手打了个响指,姿态慵懒地说道,“……幸好,英国人在这段时间招惹的仇人,也实在是太多了一些:中国、俄国、冰岛、加拿大……爱尔兰人甚至愿意给我们提供后勤补给和离岸基地,还答应派出一支部队登陆威尔士。再加上不列颠内部的动乱,他们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
听了这话,巴纳扎尔上校不由得微微点头:以欧盟各国之间面和心不合、一盘散沙的状况,如果不是英国人在近期里的一系列行为堪称作死到了奇葩的程度,德国和法国恐怕还生不出军事干涉的决心。
首先,在下一阶段的欧盟整合工作之中,英国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漫天要价和添乱,站在欧盟内部试图搞垮欧盟。他们在谈判中不断提出各式各样堪称离谱的利益要求,却拒绝承担任何相应的义务,还要不停地制造混乱和挑拨离间,被法国人气得大骂是“一脸傲慢地来参加换.妻俱乐部,却没带上自家老婆”!
然后,在追随美军屡屡鏖战中东和北非,镇压各国穆斯林的过程之中,英国人没吃到羊肉却惹来一身骚,不仅未能分享到预期的石油利益,反而成功地拉到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深仇大恨。
俄国人和英国人已经在欧洲博弈了好几个世纪,对于老对手的倒霉只会乐见其成,甚至还会火上浇油。更别提最近英国人还又一次煽动了广场运动,搅黄了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再统合计划。
至于中国么……最近这些年,英国人先是在香港煽动骚乱,又在西藏问题上给北京拼命添堵,最后还在北极航道问题上向中国漫天要价,却完全忘了自己的国土似乎并不跟北冰洋接壤,还隔着一个冰岛呢!
接下来,为了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夺取北极的统治权力,英国人居然一边打压冰岛,鼓吹“*祸论”,以此来干扰中国在冰岛的港口基地建设,一边试图对加拿大重新施行一部分宗主国权利—……结果不仅导致魁北克再次筹备独立公投,还引发了加拿大的社会混乱,以及英联邦成员的人人自危,差点爆发了“退出英联邦”的风潮。而冰岛人眼看着原本能够日进斗金的“北极航线中继站”计划,被英国的“*祸论”搅合得一团糟,两国渔夫们立即就在大西洋上玩起了“碰碰船大战”,有人甚至还给渔船安装了锋利的冲角。
隔海相望、苦大仇深的爱尔兰人更不用想,全欧洲绝对没有哪个国家会比他们更加仇恨英国人了。
而作为英国最大靠山的美国人,此时正在全力部署着夺回日本的计划,一切注意力都在太平洋方向,放在大西洋这边的力量只好自然大为削减,对于英国的种族内乱更是根本不愿意沾手……
最后,双向移民和多元文化政策的失败,以及苏格兰独立运动的兴起,让英国本身也到了支离破碎的地步……总之,目前英国的情况就是天怒人怨、拉仇恨的本事空前绝后,唯一的靠山老大却不给力,自身实力更是犹如纸糊的一般,一戳就破,此时再不制造个借口,对它拉清单算总账,又更待何时?
而且,尽管欧盟第一批先遣部队的兵力略嫌不足,但在指挥层上,有关当局可是做足了功夫。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法兰西军队只有在女人(圣女贞德)和外国人(拿破仑)的指挥下,才能取得辉煌的胜利。”德国女巫达绮芬妮灵活地转着手中的魔杖,同时对皮肤黝黑,身为阿尔及利亚人移民后裔的巴纳扎尔上校调侃说道,“……我是女人,而你是外国人,所以这一仗我们肯定能够得胜!”
“……”对此,最忌讳别人拿自己出身说事的巴纳扎尔上校,只得无奈地翻了个白眼,然后转身望向一名参谋军官,“……中国舰队的位置目前在哪里?他们是否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那名参谋赶紧立正之后一个敬礼,“……报告上校,中国舰队已经驶出摩洛哥的拉巴特港口,正在北大西洋继续向北行驶,预计在明天就能进入比斯开湾,准备参加不列颠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