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施粥救民(各位大大,跪求一票)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混在大唐最新章节!
回到家中,武清倒头就睡,心中烦闷,只好暂时用睡觉来忘记,前世他就是这么干的。
武大娘本来在作坊,当看到闷闷不乐的武清,便来到寝室,看到儿子躺在床上,便轻轻地坐了下来。
“我儿今日为何闷闷不乐?”
武清叹息一声,坐起身,眼中出现一抹不合年纪的忧伤,说道:“母亲有所不知,蜀中、关内大旱,来到这里逃难的百姓很多,那张记米行不说赈济百姓就算了,可他们竟然调高米价,前日我记得大米也不过三十文,今日我去米行,看到已经涨到七十文,如此下去,官府再不赈济,那些难民怕不是要饿死了。”
武大娘还以为是什么事,原来是这么一件事情,这孩子从小就有爱心,而且那种爱心是很真切的,眼睛里时常流露出那种忧伤,让她都不忍拒绝,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对儿子是百依百顺。
“我儿是一副菩萨心肠,咱家米也不多,我再去买些豆面,豆面可以做成豆饼,咱家的米可以熬成粥,让那些路过咱家的逃难百姓吃上一口,你说好不好?”
武清是真心想为那些逃难的百姓做点什么,因为前世的他小时候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在那场地震中他亲眼目睹了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是何等的绝望,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失去生命的孩子,也没有办法,曾经让他很伤感。
爱,应该是一种无私的,纵使是为了赚取声望,但出发点也是好的。
武家距离西城门口也就一条街而已,从门口路过的难民也是有那么些的。当武清母子支起了一个简易的篷子,在邻居和过路百姓驻足围观的时候,一大木桶米粥推出了门,放在了篷子下面,而后紧接着武大娘取出了一大箩筐豆饼,还有一个被白叠布包裹地严实的大木箱。
大木箱里是冰棍,本来自开卖后,本应该每日都会去卖的,可是拿了那游侠的钱,只好专给他做了,没想到到如今人也寻不到,冰棍的名气也没有打开,施粥也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措施。这也是武清没办法的,刷声望要做,自己也得生活不是。
武清看到几个小屁孩在玩耍,有几个甚至盯着自己的冰棍箱子,大声说道:“你们几个小子,听好了,你们现在出去大喊,就说武家门前有粥喝有饼吃,还有非常便宜的冰棍解渴消暑。等有人来了,我给你们一支冰棍。”
几个小屁孩一哄而散,一路上像是唱儿歌一般,把那一句散播了出去。
“武家门前有粥喝,有饼吃,还有那非常便宜的冰棍喽。”
一时间整个城西的大街上,被这样一句貌似儿歌的内容给吸引了不少人,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有人施粥的。而且还貌似有那前几天出现过一次的新鲜玩意儿冰棍。
不管是难民还是城西百姓,还是本着看热闹的人,都向着武家而来。
武清从外表看也不过是一个六七岁孩童,但从他眼睛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孩童,他内敛含蓄,从不做出格的事情,但他又不失调皮,从他那双充满智慧的眸子里可以看出,他有很多孩童都难以企及的睿智。
当第一个难民或者说是乞丐走近粥篷后,武清低声说道:“娘,今日要辛苦了。”
武大娘慈爱地一笑,让人心中暖暖的,说道:“为娘曾经也经历过苦难,做这些是应该的,更何况有我儿作陪,为娘很是欣慰。”
在前世,任何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孝心,为了做表率,当遇到乞讨者的时候,总要拿出一块钱让自己的孩子亲手放到那只破碗里。这个时代也一样,而且更甚,在科举之前,都有举孝廉为官。所以儒家经典里那句“百善孝为先”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考察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也是看看他是否有孝心。一般对父母至孝的人,都会在这个时代被人们夸赞。
更何况是大唐帝国,大唐帝国之所以深入后世人们的内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唐的文明达到了世界的巅峰,无论军事还是文化,让世界望尘莫及,特别那种无与伦比的大气,那种大海一般包容万象的胸怀,那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扯远了。
武清取出一个豆饼,武大娘盛了一碗米粥,都递给了前来的难民,难民也不道谢,拿在手里直接走到一旁蹲下便吃。围观的百姓有些不岔,以为这人也太没礼貌了,人家施粥给你,你总得道声谢把。
“这什么人啊,人家施粥,竟然连声道谢都不说。”
武清一愣,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想想这些人背井离乡的,于是说道:“略微尽下绵薄之力,何足道哉,再说,都身为我大唐子民,理应相互帮助才对,今日我施粥,保不准哪天我和娘落难时,说不定也会有人施舍的。”
围观的百姓见武清这黄口小儿竟然也能说出一番道理,也就不再说什么,毕竟那一句“身为大唐子民”让他们都有些汗颜。
那一旁正吃喝的难民眼中更是爆发出夺人的目光。
随着第一个难民的到来,其他难民也陆陆续续到来,依然是一碗米粥一张巴掌大的豆饼,这对于逃难的难民来说,不啻于给了一次活命的机会。
看着这些千恩万谢的难民,武清丝毫没有因为赚取了声望而高兴,他眼中露出了忧伤,他在这个时代的能力真的很有限,没有庞大的财力,也没有强大的权利,他只能赈济几十个人。而那些高门大户能够赈济千人万人,却根本不会理会这些所谓的“贱民”。
等到天色渐黑,三大木桶的粥也完了,三箩筐的豆饼也完了,可是还有将近几十个难民正在等待。
当最后一碗粥送出后,武清敞开嘶哑的声音说道:“各位父老,各位姐妹,今日家中已无存米,还望诸位能够理解,在下与母亲已经尽力了,在下深感惭愧。”
难民没有发出不满,也没有怒骂,只是唉声叹气,而后面无表情地蹲在了原地。围观的百姓也慢慢散去,他们为武清母子的仁义而感慨,他们是不会救济这些难民的,因为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就在武清和武大娘收拾家伙什的时候,背后传来了一个女童的声音。
“武家哥哥。”
;
回到家中,武清倒头就睡,心中烦闷,只好暂时用睡觉来忘记,前世他就是这么干的。
武大娘本来在作坊,当看到闷闷不乐的武清,便来到寝室,看到儿子躺在床上,便轻轻地坐了下来。
“我儿今日为何闷闷不乐?”
武清叹息一声,坐起身,眼中出现一抹不合年纪的忧伤,说道:“母亲有所不知,蜀中、关内大旱,来到这里逃难的百姓很多,那张记米行不说赈济百姓就算了,可他们竟然调高米价,前日我记得大米也不过三十文,今日我去米行,看到已经涨到七十文,如此下去,官府再不赈济,那些难民怕不是要饿死了。”
武大娘还以为是什么事,原来是这么一件事情,这孩子从小就有爱心,而且那种爱心是很真切的,眼睛里时常流露出那种忧伤,让她都不忍拒绝,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对儿子是百依百顺。
“我儿是一副菩萨心肠,咱家米也不多,我再去买些豆面,豆面可以做成豆饼,咱家的米可以熬成粥,让那些路过咱家的逃难百姓吃上一口,你说好不好?”
武清是真心想为那些逃难的百姓做点什么,因为前世的他小时候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在那场地震中他亲眼目睹了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是何等的绝望,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失去生命的孩子,也没有办法,曾经让他很伤感。
爱,应该是一种无私的,纵使是为了赚取声望,但出发点也是好的。
武家距离西城门口也就一条街而已,从门口路过的难民也是有那么些的。当武清母子支起了一个简易的篷子,在邻居和过路百姓驻足围观的时候,一大木桶米粥推出了门,放在了篷子下面,而后紧接着武大娘取出了一大箩筐豆饼,还有一个被白叠布包裹地严实的大木箱。
大木箱里是冰棍,本来自开卖后,本应该每日都会去卖的,可是拿了那游侠的钱,只好专给他做了,没想到到如今人也寻不到,冰棍的名气也没有打开,施粥也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措施。这也是武清没办法的,刷声望要做,自己也得生活不是。
武清看到几个小屁孩在玩耍,有几个甚至盯着自己的冰棍箱子,大声说道:“你们几个小子,听好了,你们现在出去大喊,就说武家门前有粥喝有饼吃,还有非常便宜的冰棍解渴消暑。等有人来了,我给你们一支冰棍。”
几个小屁孩一哄而散,一路上像是唱儿歌一般,把那一句散播了出去。
“武家门前有粥喝,有饼吃,还有那非常便宜的冰棍喽。”
一时间整个城西的大街上,被这样一句貌似儿歌的内容给吸引了不少人,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有人施粥的。而且还貌似有那前几天出现过一次的新鲜玩意儿冰棍。
不管是难民还是城西百姓,还是本着看热闹的人,都向着武家而来。
武清从外表看也不过是一个六七岁孩童,但从他眼睛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孩童,他内敛含蓄,从不做出格的事情,但他又不失调皮,从他那双充满智慧的眸子里可以看出,他有很多孩童都难以企及的睿智。
当第一个难民或者说是乞丐走近粥篷后,武清低声说道:“娘,今日要辛苦了。”
武大娘慈爱地一笑,让人心中暖暖的,说道:“为娘曾经也经历过苦难,做这些是应该的,更何况有我儿作陪,为娘很是欣慰。”
在前世,任何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孝心,为了做表率,当遇到乞讨者的时候,总要拿出一块钱让自己的孩子亲手放到那只破碗里。这个时代也一样,而且更甚,在科举之前,都有举孝廉为官。所以儒家经典里那句“百善孝为先”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考察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也是看看他是否有孝心。一般对父母至孝的人,都会在这个时代被人们夸赞。
更何况是大唐帝国,大唐帝国之所以深入后世人们的内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唐的文明达到了世界的巅峰,无论军事还是文化,让世界望尘莫及,特别那种无与伦比的大气,那种大海一般包容万象的胸怀,那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扯远了。
武清取出一个豆饼,武大娘盛了一碗米粥,都递给了前来的难民,难民也不道谢,拿在手里直接走到一旁蹲下便吃。围观的百姓有些不岔,以为这人也太没礼貌了,人家施粥给你,你总得道声谢把。
“这什么人啊,人家施粥,竟然连声道谢都不说。”
武清一愣,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想想这些人背井离乡的,于是说道:“略微尽下绵薄之力,何足道哉,再说,都身为我大唐子民,理应相互帮助才对,今日我施粥,保不准哪天我和娘落难时,说不定也会有人施舍的。”
围观的百姓见武清这黄口小儿竟然也能说出一番道理,也就不再说什么,毕竟那一句“身为大唐子民”让他们都有些汗颜。
那一旁正吃喝的难民眼中更是爆发出夺人的目光。
随着第一个难民的到来,其他难民也陆陆续续到来,依然是一碗米粥一张巴掌大的豆饼,这对于逃难的难民来说,不啻于给了一次活命的机会。
看着这些千恩万谢的难民,武清丝毫没有因为赚取了声望而高兴,他眼中露出了忧伤,他在这个时代的能力真的很有限,没有庞大的财力,也没有强大的权利,他只能赈济几十个人。而那些高门大户能够赈济千人万人,却根本不会理会这些所谓的“贱民”。
等到天色渐黑,三大木桶的粥也完了,三箩筐的豆饼也完了,可是还有将近几十个难民正在等待。
当最后一碗粥送出后,武清敞开嘶哑的声音说道:“各位父老,各位姐妹,今日家中已无存米,还望诸位能够理解,在下与母亲已经尽力了,在下深感惭愧。”
难民没有发出不满,也没有怒骂,只是唉声叹气,而后面无表情地蹲在了原地。围观的百姓也慢慢散去,他们为武清母子的仁义而感慨,他们是不会救济这些难民的,因为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就在武清和武大娘收拾家伙什的时候,背后传来了一个女童的声音。
“武家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