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到县城安个家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混在大唐最新章节!
此时的武清,在徐北村也是颇有名气,有“神童”之称,当然武清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水分。更让他想不通的是王百诗已经推荐武清去县学读书,只有通过县学、州学成为生徒,而后得到举荐,武清才有机会参加科举成为进士,当然也可以一级一级考过去,自学成为贡生,但武清自认没那实力,只有在武大娘和王百诗的殷切期望下说是考虑下。
可是武清并没有这样的打算,他很清楚武则天时代的文人是多么悲哀,更何况中了进士就能发家致富?虽然唐朝等级制度森严,士农工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可商人的生活也是非常滋润的。更何况他这个穿越者,有的是办法致富,乐得一个逍遥自在,何必去在官场上争个你死我活,最后尸骨无存。这不符合**丝男武清的认知,可世事难料,身在江湖,恐怕也是难由己身。
小苹果树,按照唐朝的叫法,叫柰子。武清知道大个儿苹果那已经到了明清时期才引进了西方的苹果品种才普及的。此时这种小苹果也只能算是西域的品种。如今大唐帝国国富民安,气象万千,虽没有遥远的西方传教士,但与西域诸国来往密切,可惜这些商人都在都城长安和洛阳,还有就是杭州和泉州。至于并州文水,不,应该是太原府文水县,(前几年高宗皇帝已经改了。)那肯定是看不到的,改良苹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武清只好作罢。
徐北村太小了,这里根本不适合做生意!
武大娘这几年生活稍微好了点,身体变得匀称起来,脸上也多了几分红润,不得不说武大娘是一个美妇。看到武清在院子里发呆,不禁笑道:“娘的小神童哎,娘跟你说的事,你答应不答应?”
武清知道是去县学的事情,武清不想去县学,可想到文水县城去。只是如果不去县学,王百诗也不会支助,更何况武大娘也不会去。只有自己进了县学,武大娘才愿意去县城。
“娘,我答应了。”
武大娘走近搂住了武清,流着泪说道:“我儿进入县学,当好生读书,他日若能中得进士,为娘就是死也能含笑九泉了。”
武清很不明白武大娘为何如此感性,不过还是被这份真挚哺育之情打动,活出第二世的他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娘,我不会让娘失望的。”
唐朝的教育自唐初以来制度还是很完善,为了鼓励寒门子弟读书唐太宗设立了各级学府,朝廷设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六学。地方上设立州学、县学,进入这两级学堂的称之为生徒,优秀者便可推荐参加科举考试。
这个时期的科举一般有两种,即常举和制举。其中常举每年举办一次,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另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常举的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府举荐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应考者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因为这两科能够成为朝廷直接选拔官员的后备人选之一。至于制举则是为了搜集非常人才而特设的考试,一般几年举办一次。
自隋朝创立科举以来,到高宗皇帝和皇后武媚娘当政以来,利用科举大规模选拔人才。但是自高宗皇帝常居东都洛阳以来,各级教育几乎停滞。除了每一年有明经和进士两科依旧举办外,其他科目都基本上名存实亡了。
武清因为“神童”光环被王百诗看中,并愿意支助武清到县城安家,并举荐进入县学,成为生徒。这对于这个时代的寒门子弟来说,进入县学成为生徒,那是非常难得的机遇。
只是武清很清楚自己能有几分能耐,对于儒家那些经典,说真的看着就头疼,更不要说去理解了,而明经科考的就是对儒家经典的记忆,至于进士科,武清更是摇头,除非他剽窃往后千年来那些经典诗歌,不然要他写首诗,那是很不现实的东西,更何况还有策论,策论是这个时代对于治国理念和为官之道的论文。武清虽然知道唐朝一些大概的历史,但对于这一时期的士族思想了解真不多。只是身处这个时代,感受到武大娘的殷切期盼,他是不是应该也去尝试一下呢。
于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背着老兵张兴三百两银子的遗产,外加王百诗支助的一百两银子,怀揣着一份王百诗写给县学夫子王夫子的举荐信便走进了文水县城。
看着近在咫尺的文水县城,除了城墙足足有七八米高显得雄伟之外,踏上街道后,武清心中彻底鄙视了一番,根本没法跟一千多年后的县城相比,街道狭窄不说,而且坑坑洼洼,人流也不多,很多百姓都穿得破破烂烂的,偶尔走过几个衣着光鲜的,也就那个样子。原本以为县城有多繁华,看来大唐的繁华也只是相对而言了。
唐朝一般通用货币是开元通宝,武清手里的是银饼子,只能先到一些邸店换成开元通宝才能使用。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银饼子让武清心中一愣,没有像电视里那样精巧好看的样子,就一张饼子的模样,一个银饼子二十五两,像武清手里有四百两,武清肯定是背不动的,只有交给了武大娘。
打听了邸店,在邸店伙计白眼下换了二十五贯钱,算是二十五两银子,而后在武清的要求下去了成衣铺,母子二人换了身整洁干净土黄色的衣衫后便走了出来。因为是普通百姓,大唐普通百姓在律法中一般是只许穿土黄色麻布衣衫。这种事情武清也没办法,谁让自己是平头百姓呢,当然也并不是十分严格,只要不穿赤黄色的衣服就行了。
通过牙子,武清母子用每月两百钱的价格租下了城西一处占地三亩的宅院,听说东家急着出租,本来像这样的宅院不下五百钱,正好让武清母子占了便宜,武大娘一个劲儿感谢,而武清则是心里冷笑,很明显他们吃亏了,不过两百钱的价格确实很便宜了,想起原来那个世界的房租,一个单间就是好几百,更不要说这一处拥有两进院子的宅子。
房屋陈旧,家具也陈旧,好在能够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更何况这里一次性付清了一年的的房租。武清心里也是很喜欢的,终于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了。武大娘也是为了不打搅武清读书,不能影响武清学业,便安排了两个的住处,武清住后院,武大娘住前院。
;
此时的武清,在徐北村也是颇有名气,有“神童”之称,当然武清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水分。更让他想不通的是王百诗已经推荐武清去县学读书,只有通过县学、州学成为生徒,而后得到举荐,武清才有机会参加科举成为进士,当然也可以一级一级考过去,自学成为贡生,但武清自认没那实力,只有在武大娘和王百诗的殷切期望下说是考虑下。
可是武清并没有这样的打算,他很清楚武则天时代的文人是多么悲哀,更何况中了进士就能发家致富?虽然唐朝等级制度森严,士农工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可商人的生活也是非常滋润的。更何况他这个穿越者,有的是办法致富,乐得一个逍遥自在,何必去在官场上争个你死我活,最后尸骨无存。这不符合**丝男武清的认知,可世事难料,身在江湖,恐怕也是难由己身。
小苹果树,按照唐朝的叫法,叫柰子。武清知道大个儿苹果那已经到了明清时期才引进了西方的苹果品种才普及的。此时这种小苹果也只能算是西域的品种。如今大唐帝国国富民安,气象万千,虽没有遥远的西方传教士,但与西域诸国来往密切,可惜这些商人都在都城长安和洛阳,还有就是杭州和泉州。至于并州文水,不,应该是太原府文水县,(前几年高宗皇帝已经改了。)那肯定是看不到的,改良苹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武清只好作罢。
徐北村太小了,这里根本不适合做生意!
武大娘这几年生活稍微好了点,身体变得匀称起来,脸上也多了几分红润,不得不说武大娘是一个美妇。看到武清在院子里发呆,不禁笑道:“娘的小神童哎,娘跟你说的事,你答应不答应?”
武清知道是去县学的事情,武清不想去县学,可想到文水县城去。只是如果不去县学,王百诗也不会支助,更何况武大娘也不会去。只有自己进了县学,武大娘才愿意去县城。
“娘,我答应了。”
武大娘走近搂住了武清,流着泪说道:“我儿进入县学,当好生读书,他日若能中得进士,为娘就是死也能含笑九泉了。”
武清很不明白武大娘为何如此感性,不过还是被这份真挚哺育之情打动,活出第二世的他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娘,我不会让娘失望的。”
唐朝的教育自唐初以来制度还是很完善,为了鼓励寒门子弟读书唐太宗设立了各级学府,朝廷设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六学。地方上设立州学、县学,进入这两级学堂的称之为生徒,优秀者便可推荐参加科举考试。
这个时期的科举一般有两种,即常举和制举。其中常举每年举办一次,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另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常举的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府举荐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应考者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因为这两科能够成为朝廷直接选拔官员的后备人选之一。至于制举则是为了搜集非常人才而特设的考试,一般几年举办一次。
自隋朝创立科举以来,到高宗皇帝和皇后武媚娘当政以来,利用科举大规模选拔人才。但是自高宗皇帝常居东都洛阳以来,各级教育几乎停滞。除了每一年有明经和进士两科依旧举办外,其他科目都基本上名存实亡了。
武清因为“神童”光环被王百诗看中,并愿意支助武清到县城安家,并举荐进入县学,成为生徒。这对于这个时代的寒门子弟来说,进入县学成为生徒,那是非常难得的机遇。
只是武清很清楚自己能有几分能耐,对于儒家那些经典,说真的看着就头疼,更不要说去理解了,而明经科考的就是对儒家经典的记忆,至于进士科,武清更是摇头,除非他剽窃往后千年来那些经典诗歌,不然要他写首诗,那是很不现实的东西,更何况还有策论,策论是这个时代对于治国理念和为官之道的论文。武清虽然知道唐朝一些大概的历史,但对于这一时期的士族思想了解真不多。只是身处这个时代,感受到武大娘的殷切期盼,他是不是应该也去尝试一下呢。
于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背着老兵张兴三百两银子的遗产,外加王百诗支助的一百两银子,怀揣着一份王百诗写给县学夫子王夫子的举荐信便走进了文水县城。
看着近在咫尺的文水县城,除了城墙足足有七八米高显得雄伟之外,踏上街道后,武清心中彻底鄙视了一番,根本没法跟一千多年后的县城相比,街道狭窄不说,而且坑坑洼洼,人流也不多,很多百姓都穿得破破烂烂的,偶尔走过几个衣着光鲜的,也就那个样子。原本以为县城有多繁华,看来大唐的繁华也只是相对而言了。
唐朝一般通用货币是开元通宝,武清手里的是银饼子,只能先到一些邸店换成开元通宝才能使用。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银饼子让武清心中一愣,没有像电视里那样精巧好看的样子,就一张饼子的模样,一个银饼子二十五两,像武清手里有四百两,武清肯定是背不动的,只有交给了武大娘。
打听了邸店,在邸店伙计白眼下换了二十五贯钱,算是二十五两银子,而后在武清的要求下去了成衣铺,母子二人换了身整洁干净土黄色的衣衫后便走了出来。因为是普通百姓,大唐普通百姓在律法中一般是只许穿土黄色麻布衣衫。这种事情武清也没办法,谁让自己是平头百姓呢,当然也并不是十分严格,只要不穿赤黄色的衣服就行了。
通过牙子,武清母子用每月两百钱的价格租下了城西一处占地三亩的宅院,听说东家急着出租,本来像这样的宅院不下五百钱,正好让武清母子占了便宜,武大娘一个劲儿感谢,而武清则是心里冷笑,很明显他们吃亏了,不过两百钱的价格确实很便宜了,想起原来那个世界的房租,一个单间就是好几百,更不要说这一处拥有两进院子的宅子。
房屋陈旧,家具也陈旧,好在能够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更何况这里一次性付清了一年的的房租。武清心里也是很喜欢的,终于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了。武大娘也是为了不打搅武清读书,不能影响武清学业,便安排了两个的住处,武清住后院,武大娘住前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