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应对大饥荒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明政客最新章节!
已经是三月初了,江宁营终于圆满完成了剿灭流寇的任务。
战果是辉煌的,进入山西境内的五万流寇,已经不复存在,被火炮和燧发枪消灭的流寇,足足有五千人以上,将士发起冲锋之后,斩杀的流寇,亦有几千人,贺人龙带领的军士,下手毫不留情,杀了不少的流寇。
这是一次值得认真总结的战斗,火炮和燧发枪彻底打灭了流寇的斗志,令流寇失去了抵抗的信心,令江宁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接近一个月的征战,江宁营损失的将士,不足五百人,流寇首领张献忠被活捉,江宁营擒获的俘虏达到两万人以上。
逃走的流寇还是有一些的,这些人,苏天成不会去关注了,这些人本是流民,迫不得已加入到流寇的队伍里面,就算是徒步逃回到陕西,内心也是充满恐惧的,恐怕不会继续加入到流寇队伍里面,需要想办法另谋生路了。
问题还是存在的,陕西和山西境内的一些官府,对待百姓的态度是粗暴的,不关心老百姓的死活,视流民为洪水猛兽,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面,逼迫流民加入到流寇队伍里面。
这样的事情,苏天成暂时没有办法解决,他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如何处理俘虏的问题,新的问题爆发出来了。
崇祯七年,山西大部分的地区遭遇旱灾,崇祯八年,遭受蝗虫灾害,几乎是颗粒无收,到了今年。所有的恶果都出来了。
一些地方的饥民,没有粮食,只能够啃食树皮、草叶,到了二月底的三月初,树皮草叶所剩无几。饥民已经陷入到崩溃的边缘了。
太原府、璐安府、辽州、汾州、沁州的情况特别突出。
平阳府稍微好一些,不少的百姓,到河南府去参加疏通黄河的工程,赚到了银子,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
江宁营的将士,开始撤离沁州。准备回到河南府去。
沿途,苏天成看见了触目惊心的景象。
成群结队的饥民,行走在官道上面,随时都有人因为体力不支倒下,官道上随时可以看见人的尸体,这些尸体没有人理睬。无人收殓。
苏天成下令,江宁营的将士,沿途赈济百姓,收敛尸体。
这个消息,飞速的传开了。
蜂拥而至的饥民,令江宁营寸步难行了。
跟在队伍后面的饥民越来越多,江宁营携带的粮食。根本无法维持了。
孙传庭、毕懋康和熊子健等人,看见这样的情形,纷纷进言了,意思是说,江宁营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山西那么多的地方遭遇灾害,凭着江宁营的力量,是无法救济的,按照目前这样的情况,拖延下去。江宁营也要出现粮食危机了。
他们的建议,江宁营还是回到河南府去,这里的饥民,让当地官府来处理。
苏天成冷静的听众人说完之后,果断的摇头。
“诸位。我们到山西来剿灭流寇,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老百姓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看看眼前的情形,这些百姓还有活路吗,若是官府能够关心他们,会是这样的情况,我们离开了,不管了,这些百姓的出路是什么,他们只能够加入到流寇的队伍里面,烧杀劫掠,勉强活下去,这等的事情,江宁营必须要管。”
众人看着苏天成,不说话了,他们的意思不是不管,而是江宁营管不了的。
“熊子健,你带领一千将士,迅速赶到太原府城,找到晋王,这是我写给晋王的信函,请晋王在太原府一带,设立专门的救济场所,帮助饥民度过灾荒。”
“刘铁汉,你带领五百将士,迅速赶到平阳府城,这是我写给父亲大人的信函,请父亲大人设立粥棚,专门救济灾民。”
“孙元坤,你携带黄金白银,到沿途的县城,大量的购买粮食,凡是跟随江宁营的饥民,不能够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征战结束了,所有的将士,尽量节约粮食,能够多救助一些饥民,诸位好好想想,这些饥民,若是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
“孙大人,这是我写给山西巡抚大人的信函,麻烦你直接呈给巡抚大人,请他开仓赈济百姓,到了这样的时候,若还是严守粮仓,老百姓就没有活路了。”
苏天成提出来的办法,迅速传开了,跟随江宁营的饥民,很快知道了消息。
这样的举措,能够稳定饥民的心,但更大的问题也来了,江宁营身后的饥民越来越多,短短几天时间,已经接近十万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
王大治已经带着苏天成的亲笔信,带人火速赶往洛阳,计划从洛阳掉一部分的粮食,帮助这里的饥民。
饥民跟随,拖住了江宁营的行军的速度。
无奈之下,苏天成只能够要求罗昌带着大部分的将士,返回河南府,自己带着几千将士,留下来照顾众多的饥民。
至于说两万俘虏,大都是身强力壮的青壮,一并押回河南府去,这些俘虏,也只有河南府能够想办法消化和安置,若是交给了沿途的官府,还不知道是什么结局。
杀人太多,总不是什么好的办法。
十天之后,苏天成一行终于走到了岳阳。
江宁营的大营设在这里。
一路跟随来的饥民,还是接近十万人,这些人,已经成为江宁营沉重的负担,沿途购买的粮食,面前能够维持,人数太多了,些许的粮食,根本不够用。
孙元坤、熊子健、刘铁汉等人,已经赶回来,在岳阳大营等候了。
中军帐里面,苏天成皱着眉头。
“巡抚大人接到了信函,可还是说有难度啊,山西的重要职责,是剿灭流寇,仓库里面的粮食,都是军粮,不敢轻易动用的。”
“晋王已经开始设立粥棚,赈济百姓,太原府周围的情况,还是不错的,这是晋王给大人的回信。”
“平阳府城四周设立了粥棚,已经开始救济饥民了。。。”
苏天成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山西巡抚的态度才是最为关键的,官府不能够出面赈济灾民,这是不可能持久的,自己可以给皇上密折专奏,恳请皇上下令山西各级官府,开仓救济灾民,但这样做,也等于越俎代庖,得罪山西的各级官吏了。
苏天成终于将他考虑很久的办法说出来了。
“诸位,江宁营的将士,很多都是未成家的,我看是不是可以在这些饥民中间,为将士找到合适的姑娘,一个将士迎娶一个姑娘,就可以挽救一家人,这样算下来,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饥民的数量,这些日子,我仔细观察过了,饥民中间,有不少的女孩子。”
苏天成说出来这个意见之后,发现众人的神情很是奇怪。
好半天过去,孙传庭才开口说话。
“大人,怎么想到了这样的办法啊,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事恐怕不好安排啊。”
苏天成翻了翻白眼,到这个时候了,还是被这些思想桎梏,刘铁汉的老婆赵喜翠,不也是江宁营在北直隶保定剿灭后金军士的时候,救下来的。江宁营将士在南方的时候,不好找老婆,可到北方来了,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会发生改变的,江宁营的名声已经慢慢出去了,很多的士绅富户都知道了,江宁营的将士,不是军户的身份,每月的俸禄很高,条件是很不错的。
再说了,江宁营的将士,总是要成家的,有些将士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当然,这种大型的婚配,想着能够花前月下,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够是军官出面,征询女孩子的意见,若是可以,就算是成了。
“孙大人,非常时刻,就不要有这些计较了,依我看,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熊子健具体负责操办,我们都是江宁营的军官,看着那么多的兄弟没有成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江宁营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时刻面临征伐,若是就这么去了,也对不起他们的父母啊。”
熊子健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说话,想不到这个任务落到自己的头上来了。
还别说,苏天成想到的这个主意,真的解决了大问题。
连续多年的灾害,农户家的姑娘,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得知嫁给江宁营的将士,能够养活全家,能够跟随到河南府去种地,父母都是忙不迭的答应下来了。
不过也有苏天成没有想到的,他做出来的这个决定,传到朝廷去之后,竟然遭遇了弹劾,信奉儒家思想的诸多朝廷大人,认为此举有伤风化,不管怎么说,苏天成都是殿试榜眼,应该是清楚这些礼仪的。
得知这些弹劾之后,苏天成微笑面对,甚至没有上奏折,为自己辩解。
这没有辩解的必要。
三月下旬,苏天成终于回到了洛阳。
刚刚回到府衙,宫里的太监已经在等候了。
圣旨很是明确,要求苏天成押解张献忠进京。
终于可以回到京城去了,去看看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了,但苏天成并不是很高兴,因为有着一些他已经知晓的情况,而且不是很好的情况。(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T
已经是三月初了,江宁营终于圆满完成了剿灭流寇的任务。
战果是辉煌的,进入山西境内的五万流寇,已经不复存在,被火炮和燧发枪消灭的流寇,足足有五千人以上,将士发起冲锋之后,斩杀的流寇,亦有几千人,贺人龙带领的军士,下手毫不留情,杀了不少的流寇。
这是一次值得认真总结的战斗,火炮和燧发枪彻底打灭了流寇的斗志,令流寇失去了抵抗的信心,令江宁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接近一个月的征战,江宁营损失的将士,不足五百人,流寇首领张献忠被活捉,江宁营擒获的俘虏达到两万人以上。
逃走的流寇还是有一些的,这些人,苏天成不会去关注了,这些人本是流民,迫不得已加入到流寇的队伍里面,就算是徒步逃回到陕西,内心也是充满恐惧的,恐怕不会继续加入到流寇队伍里面,需要想办法另谋生路了。
问题还是存在的,陕西和山西境内的一些官府,对待百姓的态度是粗暴的,不关心老百姓的死活,视流民为洪水猛兽,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面,逼迫流民加入到流寇队伍里面。
这样的事情,苏天成暂时没有办法解决,他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如何处理俘虏的问题,新的问题爆发出来了。
崇祯七年,山西大部分的地区遭遇旱灾,崇祯八年,遭受蝗虫灾害,几乎是颗粒无收,到了今年。所有的恶果都出来了。
一些地方的饥民,没有粮食,只能够啃食树皮、草叶,到了二月底的三月初,树皮草叶所剩无几。饥民已经陷入到崩溃的边缘了。
太原府、璐安府、辽州、汾州、沁州的情况特别突出。
平阳府稍微好一些,不少的百姓,到河南府去参加疏通黄河的工程,赚到了银子,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
江宁营的将士,开始撤离沁州。准备回到河南府去。
沿途,苏天成看见了触目惊心的景象。
成群结队的饥民,行走在官道上面,随时都有人因为体力不支倒下,官道上随时可以看见人的尸体,这些尸体没有人理睬。无人收殓。
苏天成下令,江宁营的将士,沿途赈济百姓,收敛尸体。
这个消息,飞速的传开了。
蜂拥而至的饥民,令江宁营寸步难行了。
跟在队伍后面的饥民越来越多,江宁营携带的粮食。根本无法维持了。
孙传庭、毕懋康和熊子健等人,看见这样的情形,纷纷进言了,意思是说,江宁营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山西那么多的地方遭遇灾害,凭着江宁营的力量,是无法救济的,按照目前这样的情况,拖延下去。江宁营也要出现粮食危机了。
他们的建议,江宁营还是回到河南府去,这里的饥民,让当地官府来处理。
苏天成冷静的听众人说完之后,果断的摇头。
“诸位。我们到山西来剿灭流寇,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老百姓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看看眼前的情形,这些百姓还有活路吗,若是官府能够关心他们,会是这样的情况,我们离开了,不管了,这些百姓的出路是什么,他们只能够加入到流寇的队伍里面,烧杀劫掠,勉强活下去,这等的事情,江宁营必须要管。”
众人看着苏天成,不说话了,他们的意思不是不管,而是江宁营管不了的。
“熊子健,你带领一千将士,迅速赶到太原府城,找到晋王,这是我写给晋王的信函,请晋王在太原府一带,设立专门的救济场所,帮助饥民度过灾荒。”
“刘铁汉,你带领五百将士,迅速赶到平阳府城,这是我写给父亲大人的信函,请父亲大人设立粥棚,专门救济灾民。”
“孙元坤,你携带黄金白银,到沿途的县城,大量的购买粮食,凡是跟随江宁营的饥民,不能够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征战结束了,所有的将士,尽量节约粮食,能够多救助一些饥民,诸位好好想想,这些饥民,若是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
“孙大人,这是我写给山西巡抚大人的信函,麻烦你直接呈给巡抚大人,请他开仓赈济百姓,到了这样的时候,若还是严守粮仓,老百姓就没有活路了。”
苏天成提出来的办法,迅速传开了,跟随江宁营的饥民,很快知道了消息。
这样的举措,能够稳定饥民的心,但更大的问题也来了,江宁营身后的饥民越来越多,短短几天时间,已经接近十万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
王大治已经带着苏天成的亲笔信,带人火速赶往洛阳,计划从洛阳掉一部分的粮食,帮助这里的饥民。
饥民跟随,拖住了江宁营的行军的速度。
无奈之下,苏天成只能够要求罗昌带着大部分的将士,返回河南府,自己带着几千将士,留下来照顾众多的饥民。
至于说两万俘虏,大都是身强力壮的青壮,一并押回河南府去,这些俘虏,也只有河南府能够想办法消化和安置,若是交给了沿途的官府,还不知道是什么结局。
杀人太多,总不是什么好的办法。
十天之后,苏天成一行终于走到了岳阳。
江宁营的大营设在这里。
一路跟随来的饥民,还是接近十万人,这些人,已经成为江宁营沉重的负担,沿途购买的粮食,面前能够维持,人数太多了,些许的粮食,根本不够用。
孙元坤、熊子健、刘铁汉等人,已经赶回来,在岳阳大营等候了。
中军帐里面,苏天成皱着眉头。
“巡抚大人接到了信函,可还是说有难度啊,山西的重要职责,是剿灭流寇,仓库里面的粮食,都是军粮,不敢轻易动用的。”
“晋王已经开始设立粥棚,赈济百姓,太原府周围的情况,还是不错的,这是晋王给大人的回信。”
“平阳府城四周设立了粥棚,已经开始救济饥民了。。。”
苏天成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山西巡抚的态度才是最为关键的,官府不能够出面赈济灾民,这是不可能持久的,自己可以给皇上密折专奏,恳请皇上下令山西各级官府,开仓救济灾民,但这样做,也等于越俎代庖,得罪山西的各级官吏了。
苏天成终于将他考虑很久的办法说出来了。
“诸位,江宁营的将士,很多都是未成家的,我看是不是可以在这些饥民中间,为将士找到合适的姑娘,一个将士迎娶一个姑娘,就可以挽救一家人,这样算下来,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饥民的数量,这些日子,我仔细观察过了,饥民中间,有不少的女孩子。”
苏天成说出来这个意见之后,发现众人的神情很是奇怪。
好半天过去,孙传庭才开口说话。
“大人,怎么想到了这样的办法啊,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事恐怕不好安排啊。”
苏天成翻了翻白眼,到这个时候了,还是被这些思想桎梏,刘铁汉的老婆赵喜翠,不也是江宁营在北直隶保定剿灭后金军士的时候,救下来的。江宁营将士在南方的时候,不好找老婆,可到北方来了,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会发生改变的,江宁营的名声已经慢慢出去了,很多的士绅富户都知道了,江宁营的将士,不是军户的身份,每月的俸禄很高,条件是很不错的。
再说了,江宁营的将士,总是要成家的,有些将士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当然,这种大型的婚配,想着能够花前月下,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够是军官出面,征询女孩子的意见,若是可以,就算是成了。
“孙大人,非常时刻,就不要有这些计较了,依我看,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熊子健具体负责操办,我们都是江宁营的军官,看着那么多的兄弟没有成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江宁营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时刻面临征伐,若是就这么去了,也对不起他们的父母啊。”
熊子健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说话,想不到这个任务落到自己的头上来了。
还别说,苏天成想到的这个主意,真的解决了大问题。
连续多年的灾害,农户家的姑娘,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得知嫁给江宁营的将士,能够养活全家,能够跟随到河南府去种地,父母都是忙不迭的答应下来了。
不过也有苏天成没有想到的,他做出来的这个决定,传到朝廷去之后,竟然遭遇了弹劾,信奉儒家思想的诸多朝廷大人,认为此举有伤风化,不管怎么说,苏天成都是殿试榜眼,应该是清楚这些礼仪的。
得知这些弹劾之后,苏天成微笑面对,甚至没有上奏折,为自己辩解。
这没有辩解的必要。
三月下旬,苏天成终于回到了洛阳。
刚刚回到府衙,宫里的太监已经在等候了。
圣旨很是明确,要求苏天成押解张献忠进京。
终于可以回到京城去了,去看看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了,但苏天成并不是很高兴,因为有着一些他已经知晓的情况,而且不是很好的情况。(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