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大场景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明政客最新章节!
江宁县兴修水利和整修官田的事情,已经开始启动了,户房和工房的吏员,彻夜加班,拿出来了整体的方案,有银子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办好的。
以往出现这样大型的工程,主办人就要动歪心思了,想着从中间贪墨一些银子,大贪是不敢的,从中间摸几个碎银子,还是没有问题的,经办人是不少的,大家都想着贪墨银子,最终落到实处,能够做事情的银两,就不多了。
但这一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户房司吏苏平阳,拿出来了明确的方案,所有的开支,都是要公开的,哪一个地方用了多少的银子,都是有细目的,便于审核。他还依据在、苏天成的要求,提出来了一个名目,具体办事情的书吏,下去办事情的时候,每日都有五钱银子的补助,主要是用于解决生活开支,很好的解决了扰民的事情,五钱银子是用不完的。
经济刺激的力量是无穷的。
县衙的官吏,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份了,为了这份俸禄,也要拼命做事情了。
以前的俸禄太少了,若不想办法增加一些收入,真的是无法养家糊口的,老婆孩子都有些养不活,在家里难以有多大的地位。
现在不一样了,每月的常例银子,足够开销,过上富裕的生活。随之而来的,就需要自我约束了,比如说吏房的书办,户房的书办,以前都是肥差。讨好的人多,现在。他们是绝不敢乱来的,丢掉了这份差事,到哪里能够找到啊。
苏天成的注意力,集中到兴修水利和整修官田的事情了。
要求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是尊重了地方上的习俗,进入腊月以后,大家都在准备春节的事情了,在这之前完成任务。农民拿到了银子,自然是要开销的,购置年货,可以最大限度的拉动江宁县的消费。
十月三十日。
县衙的告示,贴出去了。
但应召的农民,寥寥无几,这是有些奇怪的。
在这件事情上面。苏天成想的有些简单,县衙出银子,农民来做事情,两厢情愿,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可半天的时间过去。几乎没有什么人前来,他有些着急了,这是不能够耽误的事情啊。
卢天明进入了二堂。
“卢大人,县衙的告示,已经张贴出去了。为什么没有人应召啊,这是什么情况啊。”
“大人。下官以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民不敢相信,认为这告示说的事情,不足信,若是来了,没有报酬,做事情了,拿不到银子,也不敢和县衙理论的,还不如不来,二是没有动员宗族族长,村里的士绅,里长和甲首,这些人在村里有号召力,若是要招募农民,还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啊。”
苏天成恍然大悟,亏得自己还是穿越人士,这么简单的道理都忘记了,几百年之后,不也是这样的情况吗,村里的书记和村长,号召农民做事情,比政府的作用和效果大很多的,自己不借助这股力量,直接发出去告示,作用肯定大打折扣了。
“这是本官的失误,事情不能耽误,卢大人,你认为该如何办理。”
“下官以为,要求县衙的吏员和衙役,悉数到村里去,找到保长、甲长,说清楚缘由,请他们来组织,只要是每个村都动起来,很快就可以招募到青壮的。”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理,专门列一笔开支,里长和甲首,做了这样的协调工作,没有报酬是不行的,该用银子的地方,千万不要吝啬,此外,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银子每天一结算,务必要发放到位,户房辛苦一些,人手不够,六房都可以抽调书吏。”
县衙的吏员衙役,浩浩荡荡的到村里去了。
村里出现了波动。
县衙不少书吏和衙役,家是在乡村的,这次的兴修水利,以及整修官田,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农民都有些不敢相信,可书吏和衙役下来宣传,事情就是真实的。
县城附近的里长和甲首,聪明很多,他们带着本村的青壮,主动找到了县衙,签下了保证书。
没有什么开工仪式。
十一月一日,整修沟渠和官田的工程,正式动工了,工房的吏员,分布在四周,做具体的指导,当天上工的青壮,只有两千余人。
这些人分布在两万公顷的耕地上,显得寥寥无几,这里面,还有原来的佃户,也参与了整修水渠和改造官田的事宜。
生活是保证的,能够吃饱饭。
这两千多人,在吃饭的同时,也禁不住担心了,县衙保证了生活,难道还会给银子啊。
酉时三刻收工的时候,户房的吏员,早就等候在一边了,兑现银两。
拿到了一钱银子的农民,感觉是在做梦。
消息飞快的传出去了。
大量的农民在里长和甲首的带领下,赶过来了。
短短两天时间,到达的农民,已经有三万余人,超出了以前的预计了,请示了苏天成之后,苏平阳果断决定,来的农民,都参与做事情,报酬一样。
农民不相信县衙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在他们看来,这整修沟渠和官田,是要出徭役的,县衙出银子保证生活,这好像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可这一切都是真的。
农闲季节,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去卖力挣银子,生活不愁,节约了家里的开销,这样的好事情,谁不做是傻子了。
要说农民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一点都不假。
开始整修沟渠和官田之后,江宁县所有的村都行动起来了,工房的书吏特别的辛苦,必须做具体的指导,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每日里的补助,而是工程必须要符合要求,这沟渠工程,可不是开玩笑的,涉及到农田的灌溉了,若是不合格,那是有大麻烦的。
卢天明和苏平阳估计是最忙碌的,县衙根本就看不到他们的影子,每日都是在工地上。
苏天成也抽空去看了看情况,确实是很不错的,农民特别的卖力,有些地方的公路,过于的泥泞了,也有农民在整修。
难度大一些的,还是水渠、水池和堰塘。
这些需要工房的吏员具体的指导,按照图纸的设计施工。
江宁县城郊出现如此的大场景,惊动了上元县,包括应天府。
相关的情况,江宁县县衙已经给应天府呈报了,府尹王道直初期是没有注意的,觉得匪夷所思了,需要开支如此多的银子,江宁县怎么可能拿出来,再说了,明明是可以动用徭役的,却支付银两,还开出来报酬,怎么看都有些不合适。
十一月一日,开始动工了,王道直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
苏天成做出来的事情,令他都有写不透了。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调整了县衙的吏员,裁撤了绝大部分的衙役,壮大了巡检司的力量,接着是查抄匡思明的府邸,震慑江宁县的盐商,后来又胆大包天,抓住了周顺清,偏偏内阁首辅周延儒什么都没有说,也没有表态。
现在又开始整修官田,兴修水利了。
要说做这样的事情,当然是应该的,农桑是大事情,整修好了官田,能够得到丰收,能够收获更多的粮食,这是利民的事情。
十一月六日,王道直亲自到工地上来看了,苏天成当然是需要陪着的。
看见了热火朝天的大场景,王道直有些感慨,不停的询问了不少的问题,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牵涉到徭役的。
“苏大人,江宁县的农民,都是要承担徭役的,这整修耕地、兴修水利,是好事情啊,为什么没有想到动徭役啊,县衙一下子支出这么多的银子,来源可以保证吗,借盐商的十六万两白银,加盖了县衙的大印,总是要归还的啊。”
“禀报大人,下官已经想到了一些办法的,下官在河南赈灾的时候,就考虑到这样的事情了,县衙雇佣农民做事情,给付一定的报酬,可以帮助农民度过难关的,下官了解到了,去年的时候,江宁县的农民,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灾害了,今年的收成,也不是很好,若是继续征徭役,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整修官田和水渠,包括修建水池堰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终的损失会更大的。”
“恩,本官听说,你赞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办法,是不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让你做出来如此的决定啊。”
“下官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今年改造两万公顷的耕地,只不过是开始,若是效果好,明年准备在全县铺开,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粮食的丰收了。”
“想法是不错的,可这样做,花销了太多的银子,县衙必须要能够承受的,若是银两短缺了,好事变成了坏事,本官也不好替你说话啊。”
苏天成嘴里应承着,没有多说话,他想到的更多,只怕江宁县常例银子的标准正式出台之后,轰动会更大的,还有四天时间,县衙就要发俸禄了,到时候,王道直会过问的,甚至兵部尚书、直浙总督、参赞军务唐世济,镇守太监秦三德,也会过问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T
江宁县兴修水利和整修官田的事情,已经开始启动了,户房和工房的吏员,彻夜加班,拿出来了整体的方案,有银子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办好的。
以往出现这样大型的工程,主办人就要动歪心思了,想着从中间贪墨一些银子,大贪是不敢的,从中间摸几个碎银子,还是没有问题的,经办人是不少的,大家都想着贪墨银子,最终落到实处,能够做事情的银两,就不多了。
但这一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户房司吏苏平阳,拿出来了明确的方案,所有的开支,都是要公开的,哪一个地方用了多少的银子,都是有细目的,便于审核。他还依据在、苏天成的要求,提出来了一个名目,具体办事情的书吏,下去办事情的时候,每日都有五钱银子的补助,主要是用于解决生活开支,很好的解决了扰民的事情,五钱银子是用不完的。
经济刺激的力量是无穷的。
县衙的官吏,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份了,为了这份俸禄,也要拼命做事情了。
以前的俸禄太少了,若不想办法增加一些收入,真的是无法养家糊口的,老婆孩子都有些养不活,在家里难以有多大的地位。
现在不一样了,每月的常例银子,足够开销,过上富裕的生活。随之而来的,就需要自我约束了,比如说吏房的书办,户房的书办,以前都是肥差。讨好的人多,现在。他们是绝不敢乱来的,丢掉了这份差事,到哪里能够找到啊。
苏天成的注意力,集中到兴修水利和整修官田的事情了。
要求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是尊重了地方上的习俗,进入腊月以后,大家都在准备春节的事情了,在这之前完成任务。农民拿到了银子,自然是要开销的,购置年货,可以最大限度的拉动江宁县的消费。
十月三十日。
县衙的告示,贴出去了。
但应召的农民,寥寥无几,这是有些奇怪的。
在这件事情上面。苏天成想的有些简单,县衙出银子,农民来做事情,两厢情愿,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可半天的时间过去。几乎没有什么人前来,他有些着急了,这是不能够耽误的事情啊。
卢天明进入了二堂。
“卢大人,县衙的告示,已经张贴出去了。为什么没有人应召啊,这是什么情况啊。”
“大人。下官以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民不敢相信,认为这告示说的事情,不足信,若是来了,没有报酬,做事情了,拿不到银子,也不敢和县衙理论的,还不如不来,二是没有动员宗族族长,村里的士绅,里长和甲首,这些人在村里有号召力,若是要招募农民,还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啊。”
苏天成恍然大悟,亏得自己还是穿越人士,这么简单的道理都忘记了,几百年之后,不也是这样的情况吗,村里的书记和村长,号召农民做事情,比政府的作用和效果大很多的,自己不借助这股力量,直接发出去告示,作用肯定大打折扣了。
“这是本官的失误,事情不能耽误,卢大人,你认为该如何办理。”
“下官以为,要求县衙的吏员和衙役,悉数到村里去,找到保长、甲长,说清楚缘由,请他们来组织,只要是每个村都动起来,很快就可以招募到青壮的。”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理,专门列一笔开支,里长和甲首,做了这样的协调工作,没有报酬是不行的,该用银子的地方,千万不要吝啬,此外,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银子每天一结算,务必要发放到位,户房辛苦一些,人手不够,六房都可以抽调书吏。”
县衙的吏员衙役,浩浩荡荡的到村里去了。
村里出现了波动。
县衙不少书吏和衙役,家是在乡村的,这次的兴修水利,以及整修官田,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农民都有些不敢相信,可书吏和衙役下来宣传,事情就是真实的。
县城附近的里长和甲首,聪明很多,他们带着本村的青壮,主动找到了县衙,签下了保证书。
没有什么开工仪式。
十一月一日,整修沟渠和官田的工程,正式动工了,工房的吏员,分布在四周,做具体的指导,当天上工的青壮,只有两千余人。
这些人分布在两万公顷的耕地上,显得寥寥无几,这里面,还有原来的佃户,也参与了整修水渠和改造官田的事宜。
生活是保证的,能够吃饱饭。
这两千多人,在吃饭的同时,也禁不住担心了,县衙保证了生活,难道还会给银子啊。
酉时三刻收工的时候,户房的吏员,早就等候在一边了,兑现银两。
拿到了一钱银子的农民,感觉是在做梦。
消息飞快的传出去了。
大量的农民在里长和甲首的带领下,赶过来了。
短短两天时间,到达的农民,已经有三万余人,超出了以前的预计了,请示了苏天成之后,苏平阳果断决定,来的农民,都参与做事情,报酬一样。
农民不相信县衙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在他们看来,这整修沟渠和官田,是要出徭役的,县衙出银子保证生活,这好像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可这一切都是真的。
农闲季节,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去卖力挣银子,生活不愁,节约了家里的开销,这样的好事情,谁不做是傻子了。
要说农民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一点都不假。
开始整修沟渠和官田之后,江宁县所有的村都行动起来了,工房的书吏特别的辛苦,必须做具体的指导,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每日里的补助,而是工程必须要符合要求,这沟渠工程,可不是开玩笑的,涉及到农田的灌溉了,若是不合格,那是有大麻烦的。
卢天明和苏平阳估计是最忙碌的,县衙根本就看不到他们的影子,每日都是在工地上。
苏天成也抽空去看了看情况,确实是很不错的,农民特别的卖力,有些地方的公路,过于的泥泞了,也有农民在整修。
难度大一些的,还是水渠、水池和堰塘。
这些需要工房的吏员具体的指导,按照图纸的设计施工。
江宁县城郊出现如此的大场景,惊动了上元县,包括应天府。
相关的情况,江宁县县衙已经给应天府呈报了,府尹王道直初期是没有注意的,觉得匪夷所思了,需要开支如此多的银子,江宁县怎么可能拿出来,再说了,明明是可以动用徭役的,却支付银两,还开出来报酬,怎么看都有些不合适。
十一月一日,开始动工了,王道直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
苏天成做出来的事情,令他都有写不透了。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调整了县衙的吏员,裁撤了绝大部分的衙役,壮大了巡检司的力量,接着是查抄匡思明的府邸,震慑江宁县的盐商,后来又胆大包天,抓住了周顺清,偏偏内阁首辅周延儒什么都没有说,也没有表态。
现在又开始整修官田,兴修水利了。
要说做这样的事情,当然是应该的,农桑是大事情,整修好了官田,能够得到丰收,能够收获更多的粮食,这是利民的事情。
十一月六日,王道直亲自到工地上来看了,苏天成当然是需要陪着的。
看见了热火朝天的大场景,王道直有些感慨,不停的询问了不少的问题,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牵涉到徭役的。
“苏大人,江宁县的农民,都是要承担徭役的,这整修耕地、兴修水利,是好事情啊,为什么没有想到动徭役啊,县衙一下子支出这么多的银子,来源可以保证吗,借盐商的十六万两白银,加盖了县衙的大印,总是要归还的啊。”
“禀报大人,下官已经想到了一些办法的,下官在河南赈灾的时候,就考虑到这样的事情了,县衙雇佣农民做事情,给付一定的报酬,可以帮助农民度过难关的,下官了解到了,去年的时候,江宁县的农民,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灾害了,今年的收成,也不是很好,若是继续征徭役,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整修官田和水渠,包括修建水池堰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终的损失会更大的。”
“恩,本官听说,你赞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办法,是不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让你做出来如此的决定啊。”
“下官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今年改造两万公顷的耕地,只不过是开始,若是效果好,明年准备在全县铺开,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粮食的丰收了。”
“想法是不错的,可这样做,花销了太多的银子,县衙必须要能够承受的,若是银两短缺了,好事变成了坏事,本官也不好替你说话啊。”
苏天成嘴里应承着,没有多说话,他想到的更多,只怕江宁县常例银子的标准正式出台之后,轰动会更大的,还有四天时间,县衙就要发俸禄了,到时候,王道直会过问的,甚至兵部尚书、直浙总督、参赞军务唐世济,镇守太监秦三德,也会过问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