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陈于泰和吴伟业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明政客最新章节!
董昌离开之后,苏天成想到了很多,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董昌既然是锦衣卫的都督佥事,也就是直接为朝廷服务的,尽管自己的表现不错,尽管说董昌赏识自己,但这些都是有着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自己必须要效忠皇上。
锦衣卫和内阁之间,联系未必有那么的紧密,也不可能亲密无间,要不然皇上就不舒服了,可锦衣卫和司礼监之间,联系就不同于一般了,说起来,这两个机构,都是皇上忠实的鹰犬,配合紧密之后,能够抗衡内阁和满朝的文武大臣。
董昌说到的曹化淳、王承恩两个太监,都是明末鼎鼎有名的太监,至于说那个秦三德,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身在司礼监,肯定是不简单的。
处理好与锦衣卫和太监的关系,对于苏天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没有那些正义的想法,什么太监误国,什么锦衣卫凶残无耻等等,既然认为锦衣卫和司礼监,都是皇上的鹰犬,那么,这两个部门,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就在于掌控鹰犬的人了。
朝廷大臣之间的党争,如此的厉害,可以说找不到一方的净土,那么,依靠皇上身边的太监和锦衣卫,不失为一条明智的选择,苏天成想到的,也仅仅是依靠,绝不会卖身求荣。
想清楚这些道理之后,他隐隐的看到了一条道路,发展壮大的道路。
既然新科会元变成了自己,历史已经开始出现改变,那就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开始。
第一个到高升客栈来拜访的贡生,居然是陈于泰。
陈于泰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崇祯五年的殿试状元,与内阁首辅周延儒,有着姻亲关系,史料记载,也正是因为这一层的关系,得以高中状元。可惜陈于泰因为身份的作用,陷于党争之中,没有得到重用,在周延儒被迫辞职之后,也灰溜溜的离开了朝廷,最终都没有能够进入官场了。
陈于泰长得高高的,有些偏瘦,虽说来拜访苏天成,但脸上还是有些志得意满的表情。
陈于泰出生于万历二十四年,按照年龄来说,刚好是三十六岁。
三十六岁的人,应该不年轻了,发现了陈于泰这样的表情,苏天成暗暗有些叹气,这大概是家庭条件太好了。陈于泰的父亲是进士,族兄陈于廷,更是了不得,都察院的左都御使,本身和内阁首辅周延儒有着姻亲关系,这已经是逆天的关系了。
“苏兄如此年轻,就高中山西乡试解元,会试会元,两元及第,在下真的是佩服之至啊。”
“感谢陈兄的褒奖,陈兄书香门第,在下才是真正的佩服啊。”
家族的荣耀,任谁说到,都是高兴的。
看见苏天成这样的会说话,陈于泰收起了小觑的心态。得知会元竟然是山西乡试解元,他是有些不服气的,这么多年的会试,会元几乎都是南方学子包下了,来拜访苏天成,也是带着一种挑衅的心态的。
“苏兄是名副其实啊,人生若只如初见,传到了南方,几乎是人人都会背诵了,如此高压绝伦的诗词,在下是望尘莫及的。”
苏天成有些尴尬,这读书人之间,总是喜欢讨教学问的,要是陈于泰想着和自己对诗,那才真的是恼火的事情,看样子,必须要转移话题。
“见笑了,见笑了,想我大明江山,遭遇后金sāo扰,流寇也趁火打劫,如此情景之下,我等读书人,都是想着报效家国,效忠皇上,恨不能披甲上阵,亲手杀敌,些许的诗词,不登大雅之堂。”
“哎呦,想不到苏兄也有这样的想法,我等参加会试的读书人,一直都在关注朝廷大事啊,不过在下的认识,还是有些不同,后金sāo扰,疥癣之患,无伤大雅,流寇作乱,除之乃举手之劳,无需过分cāo劳,这些都不是大事,重要的还是整顿吏治,我等读书人,要是能够进入朝廷,定要励jīng图治,指点江山,为振兴我大明,呕心沥血啊。”
苏天成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
这样的大话,他还是第一次听见,恐怕你陈于泰,就算是状元,到北边去,也干不过一个后金的小兵。
“陈兄气魄,在下佩服啊。”
转移了话题,苏天成就达到目的了,至于说陈于泰指点江山,或者是纸上谈兵,那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人家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
可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如果说大明的大部分读书人,都是如此的不了解情况,如此的狂妄自大,那就是朝廷最大的悲哀了。
两人足足聊了半个多时辰,陈于泰的兴致很高,有些找到了知音的感觉。
苏天成说话是很注意的,陈于泰的身份不同了,背后站着周延儒、陈于廷,谁知道他到自己这里来,是不是有着其他的目的啊。
如果说陈于泰和自己是同样的年纪,那好说一些,可惜还没有步入朝廷的读书人,居然说到了吏治的问题,这是不是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滋味。
陈于泰喝酒是在是一般,为了让陈于泰早点住嘴,苏天成毫不客气的灌酒了,几大杯酒下了肚子,陈于泰干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了。
吴伟业来拜访的时候,苏天成更加的小心。
这个吴伟业,比陈于泰有出息很多的,主要心思,没有在朝政上面,甚至有些轻视当官的想法了,写的一手的好诗词。
果然,吴伟业来拜访,首先就说到了《木兰花令》和《蝶恋花》;两首诗词。
“苏兄才华,在下佩服之至,人生若只如初见,绝佳境界,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绝佳的品味,在下长苏兄四岁,绝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今rì见到苏兄,自觉惭愧啊,以前的那些癫狂,都是笑话了。”
苏天成眨了眨眼睛,尼玛的,我这是抄袭的,你吴伟业才真的是有本事,要不是被陈于泰算计了,会试会元、殿试状元,肯定是闻名天下了。
“不敢不敢啊。”
“苏兄万万不要谦虚,在下已经打听过了,苏兄到了京城,刻意低调,从不张扬,就是这份气度,在下也是自愧不如的,今rì在下来拜访,是想着和苏兄探讨一番的,在苏兄面前,在下不敢谈及诗词,只是想着,讨得一首佳句,万望苏兄莫要推辞啊。”
苏天成脑门上冒出了汗滴。
人家吴伟业是大诗人,也是戏剧创作家,自己这样的抄袭者,来指导人家大师级别的人
物,真的是不伦不类了。
看见苏天成为难的神态,吴伟业站起身来,深深的作揖。
“苏兄千万不要推辞啊,在下是抱着满腔希望前来的。”
苦笑的心情都没有了,无奈之下,苏天成只好开口了。
“吴兄大才,如此的殷勤,在下若是故作推辞,也对不起吴兄了,在下居于家中之时,曾经与护院探讨兵戎之事,颇有一些感触,之后出去游历,见识了一些,抒发心中感慨,作一首长相思,还请吴兄斧正。”
吴伟业喜出望外,站的规规矩矩的,看着苏天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苏天成念完之后,眨了眨眼睛,没有看着吴伟业。
吴伟业默默念叨,品味这首《长相思》。
不过两分钟时间,吴伟业一揖到底。
“苏兄才学,冠绝古今,这首长相思,道尽军士相思,意境悠远,语句平实,乃是在下见到的绝佳诗句了,若是苏兄不嫌弃,在下rì后定当时常讨教啊。”
“不敢不敢,在下还要向吴兄学习的。”
吴伟业毕竟只有二十三岁,爽快很多,虽然也显得志得气满,不论是说话,还是讨教,显得很是恭敬,有着一种不如你就服气的感觉,这样的胸襟,还是很不错的。
两人喝酒的时候,吴伟业很是恭敬,这种态度,是从骨子里面表现出来的,是对于有本事有能力人的一种崇拜。
吴伟业也喝醉了,趴下之前,依旧在念叨这首《长相思》。
比较陈于泰和吴伟业两人,苏天成还是有着不同感受的。
他的印象,吴伟业明显要强一些的,这也难怪,吴伟业后来,能够成为著名的诗人,有着一番作为,至少人家的气质是低调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陈于泰和吴伟业,两人如果同朝为官,陈于泰的成就,肯定会高于吴伟业,官场上,可不是依靠的书本知识,重点还是要看你的xìng格。
历史上,陈于泰挤掉了吴伟业,成为了殿试状元,吴伟业屈居榜眼,要不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看了吴伟业的试卷,估计就掉到三甲去了。
官场上,肯定是残酷的,特别是在明末的官场上面,一味的硬骨头,肯定会摔得很惨,轻者被排斥出官场,重者甚至会丢掉xìng命。吴伟业太年轻了,需要磨砺,他是不能够和陈于泰比较的,这就是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T
董昌离开之后,苏天成想到了很多,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董昌既然是锦衣卫的都督佥事,也就是直接为朝廷服务的,尽管自己的表现不错,尽管说董昌赏识自己,但这些都是有着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自己必须要效忠皇上。
锦衣卫和内阁之间,联系未必有那么的紧密,也不可能亲密无间,要不然皇上就不舒服了,可锦衣卫和司礼监之间,联系就不同于一般了,说起来,这两个机构,都是皇上忠实的鹰犬,配合紧密之后,能够抗衡内阁和满朝的文武大臣。
董昌说到的曹化淳、王承恩两个太监,都是明末鼎鼎有名的太监,至于说那个秦三德,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身在司礼监,肯定是不简单的。
处理好与锦衣卫和太监的关系,对于苏天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没有那些正义的想法,什么太监误国,什么锦衣卫凶残无耻等等,既然认为锦衣卫和司礼监,都是皇上的鹰犬,那么,这两个部门,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就在于掌控鹰犬的人了。
朝廷大臣之间的党争,如此的厉害,可以说找不到一方的净土,那么,依靠皇上身边的太监和锦衣卫,不失为一条明智的选择,苏天成想到的,也仅仅是依靠,绝不会卖身求荣。
想清楚这些道理之后,他隐隐的看到了一条道路,发展壮大的道路。
既然新科会元变成了自己,历史已经开始出现改变,那就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开始。
第一个到高升客栈来拜访的贡生,居然是陈于泰。
陈于泰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崇祯五年的殿试状元,与内阁首辅周延儒,有着姻亲关系,史料记载,也正是因为这一层的关系,得以高中状元。可惜陈于泰因为身份的作用,陷于党争之中,没有得到重用,在周延儒被迫辞职之后,也灰溜溜的离开了朝廷,最终都没有能够进入官场了。
陈于泰长得高高的,有些偏瘦,虽说来拜访苏天成,但脸上还是有些志得意满的表情。
陈于泰出生于万历二十四年,按照年龄来说,刚好是三十六岁。
三十六岁的人,应该不年轻了,发现了陈于泰这样的表情,苏天成暗暗有些叹气,这大概是家庭条件太好了。陈于泰的父亲是进士,族兄陈于廷,更是了不得,都察院的左都御使,本身和内阁首辅周延儒有着姻亲关系,这已经是逆天的关系了。
“苏兄如此年轻,就高中山西乡试解元,会试会元,两元及第,在下真的是佩服之至啊。”
“感谢陈兄的褒奖,陈兄书香门第,在下才是真正的佩服啊。”
家族的荣耀,任谁说到,都是高兴的。
看见苏天成这样的会说话,陈于泰收起了小觑的心态。得知会元竟然是山西乡试解元,他是有些不服气的,这么多年的会试,会元几乎都是南方学子包下了,来拜访苏天成,也是带着一种挑衅的心态的。
“苏兄是名副其实啊,人生若只如初见,传到了南方,几乎是人人都会背诵了,如此高压绝伦的诗词,在下是望尘莫及的。”
苏天成有些尴尬,这读书人之间,总是喜欢讨教学问的,要是陈于泰想着和自己对诗,那才真的是恼火的事情,看样子,必须要转移话题。
“见笑了,见笑了,想我大明江山,遭遇后金sāo扰,流寇也趁火打劫,如此情景之下,我等读书人,都是想着报效家国,效忠皇上,恨不能披甲上阵,亲手杀敌,些许的诗词,不登大雅之堂。”
“哎呦,想不到苏兄也有这样的想法,我等参加会试的读书人,一直都在关注朝廷大事啊,不过在下的认识,还是有些不同,后金sāo扰,疥癣之患,无伤大雅,流寇作乱,除之乃举手之劳,无需过分cāo劳,这些都不是大事,重要的还是整顿吏治,我等读书人,要是能够进入朝廷,定要励jīng图治,指点江山,为振兴我大明,呕心沥血啊。”
苏天成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
这样的大话,他还是第一次听见,恐怕你陈于泰,就算是状元,到北边去,也干不过一个后金的小兵。
“陈兄气魄,在下佩服啊。”
转移了话题,苏天成就达到目的了,至于说陈于泰指点江山,或者是纸上谈兵,那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人家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
可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如果说大明的大部分读书人,都是如此的不了解情况,如此的狂妄自大,那就是朝廷最大的悲哀了。
两人足足聊了半个多时辰,陈于泰的兴致很高,有些找到了知音的感觉。
苏天成说话是很注意的,陈于泰的身份不同了,背后站着周延儒、陈于廷,谁知道他到自己这里来,是不是有着其他的目的啊。
如果说陈于泰和自己是同样的年纪,那好说一些,可惜还没有步入朝廷的读书人,居然说到了吏治的问题,这是不是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滋味。
陈于泰喝酒是在是一般,为了让陈于泰早点住嘴,苏天成毫不客气的灌酒了,几大杯酒下了肚子,陈于泰干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了。
吴伟业来拜访的时候,苏天成更加的小心。
这个吴伟业,比陈于泰有出息很多的,主要心思,没有在朝政上面,甚至有些轻视当官的想法了,写的一手的好诗词。
果然,吴伟业来拜访,首先就说到了《木兰花令》和《蝶恋花》;两首诗词。
“苏兄才华,在下佩服之至,人生若只如初见,绝佳境界,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绝佳的品味,在下长苏兄四岁,绝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今rì见到苏兄,自觉惭愧啊,以前的那些癫狂,都是笑话了。”
苏天成眨了眨眼睛,尼玛的,我这是抄袭的,你吴伟业才真的是有本事,要不是被陈于泰算计了,会试会元、殿试状元,肯定是闻名天下了。
“不敢不敢啊。”
“苏兄万万不要谦虚,在下已经打听过了,苏兄到了京城,刻意低调,从不张扬,就是这份气度,在下也是自愧不如的,今rì在下来拜访,是想着和苏兄探讨一番的,在苏兄面前,在下不敢谈及诗词,只是想着,讨得一首佳句,万望苏兄莫要推辞啊。”
苏天成脑门上冒出了汗滴。
人家吴伟业是大诗人,也是戏剧创作家,自己这样的抄袭者,来指导人家大师级别的人
物,真的是不伦不类了。
看见苏天成为难的神态,吴伟业站起身来,深深的作揖。
“苏兄千万不要推辞啊,在下是抱着满腔希望前来的。”
苦笑的心情都没有了,无奈之下,苏天成只好开口了。
“吴兄大才,如此的殷勤,在下若是故作推辞,也对不起吴兄了,在下居于家中之时,曾经与护院探讨兵戎之事,颇有一些感触,之后出去游历,见识了一些,抒发心中感慨,作一首长相思,还请吴兄斧正。”
吴伟业喜出望外,站的规规矩矩的,看着苏天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苏天成念完之后,眨了眨眼睛,没有看着吴伟业。
吴伟业默默念叨,品味这首《长相思》。
不过两分钟时间,吴伟业一揖到底。
“苏兄才学,冠绝古今,这首长相思,道尽军士相思,意境悠远,语句平实,乃是在下见到的绝佳诗句了,若是苏兄不嫌弃,在下rì后定当时常讨教啊。”
“不敢不敢,在下还要向吴兄学习的。”
吴伟业毕竟只有二十三岁,爽快很多,虽然也显得志得气满,不论是说话,还是讨教,显得很是恭敬,有着一种不如你就服气的感觉,这样的胸襟,还是很不错的。
两人喝酒的时候,吴伟业很是恭敬,这种态度,是从骨子里面表现出来的,是对于有本事有能力人的一种崇拜。
吴伟业也喝醉了,趴下之前,依旧在念叨这首《长相思》。
比较陈于泰和吴伟业两人,苏天成还是有着不同感受的。
他的印象,吴伟业明显要强一些的,这也难怪,吴伟业后来,能够成为著名的诗人,有着一番作为,至少人家的气质是低调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陈于泰和吴伟业,两人如果同朝为官,陈于泰的成就,肯定会高于吴伟业,官场上,可不是依靠的书本知识,重点还是要看你的xìng格。
历史上,陈于泰挤掉了吴伟业,成为了殿试状元,吴伟业屈居榜眼,要不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看了吴伟业的试卷,估计就掉到三甲去了。
官场上,肯定是残酷的,特别是在明末的官场上面,一味的硬骨头,肯定会摔得很惨,轻者被排斥出官场,重者甚至会丢掉xìng命。吴伟业太年轻了,需要磨砺,他是不能够和陈于泰比较的,这就是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