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清洗风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狙击南宋最新章节!
div lign="ener">
(一如往常,拜谢大盟!还见到了几位粉丝榜上的熟面孔,俱以打赏或月票支持,很开心。)
~~~~~~~~~~~~~~~~~~~~~~~~~~~~~~~~~~~~~~~~~~~~
华王新婚遇刺,刺客竟是信王赵榛!
这个爆炸性消息,引发了长安,乃至天枢势力的一场地震。
王之遇刺,常常预示着一场政治阴谋,而阴谋破产,也将昭示接下来会有一场大清洗。
当所有人都在惶恐不安时,华王果然采取行动了。
不过,与众人想像中的那种城门封闭、大肆搜捕、锁拿枷号、家家泣号的白色恐怖场面不同,搜捕行动,非常低调而克制。
正出使长安的金国使臣乌陵思谋,亲历了天枢势力这一场政治动荡,并将其目睹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回国之后,交与国主参要。在这篇名为《天枢乱》的半日记式文章里,乌陵思谋详细描绘了他的所见所闻:
“……猝见数名天枢保密局密探,率万年县(长安治县)衙役十余人,驱厢车至某官员府邸。趋大堂,宣罪状,定逆名。官员伏罪,除官服,着素衣,与家人别。未枷锁,请入厢车,载之而去。家眷悲泣,邻里问之,言道未曾有冤……”
“……此搜捕行动,持续五日则止,动如雷霆,收如聚雨,目标异常明确,几无滥捕滥杀之事。显示华王在遇刺之前。对属下官员忠逆,洞若观火。最令人击节之事,莫过于拘捕手段,温文有礼,颇得古人之‘刑不上大夫’之真髓。所系人犯及其家眷,亦因此未出现过激之举,配合入彀。此实为我朝可师范之举……”
正如乌陵思谋所见,狄烈首次展示了汲取自后世的文明执法理念。
从大局上说,天枢势力正处在欣欣向荣的转折时期。这个时候,绝不宜因为一次未遂的刺杀事件。大肆捕杀。搞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从个人而言,那种锁拿枷号、系于囚笼、巡街示众的彻底践踏人格的行为。既是侮辱这些曾经的天枢官员。又何尝不是在侮辱狄烈这位天枢最高领袖?
说白了。这些宗室官员只是政治犯,不是穷凶极恶之徒,没有必要带枷上锁。以相对文明的方式。请入密闭的厢车,保住其颜面,一路直入州府大牢。以此方式拘捕,无论被捕官员是否觉得冤屈,都不至于产生强烈对抗情绪,为下一步审讯,打下良好基础。
刺杀事件发生后,狄烈很快调查清楚,这是赵榛的个人行为,所以不宜打击扩大化。目前与赵榛颇有往来的只有几名五马师军官,是否参与此事,不得而知,但就凭着他们与赵榛的亲近,就必须拿下,革除军籍,以防万一。
早在建炎二年,传国玉玺事件之时,就有不少宗室与官员士子跳出来,认为应将玉玺送还建炎朝。结果弄得狄烈很被动,之后一直雪藏玉玺,都不敢用。从那时起,保密局就开始设立黑名单,阿术一手主抓负责,为文武官员及宗室设立评价等级。
这个星级评定,狄烈亲自拟定的,共分五级,由五星到一星:五星最忠诚、四星亦可靠、三星算中立,二星以下,居心叵测,拉入黑名单。
星级评定的方式,由阿术动用保密局密探,通过收买、用间、监视等手段,大量收集文武官员与宗室们的言行举动,汇集成材料,然后初审评定。之后,将初审评定并附上精选出的材料,一并呈交狄烈终审。最后由狄烈定下每一位武将与官员的最终星级。
如此一来,狄烈对天枢势力中所有文臣武将与宗室的忠诚情况,以及个人学识能力了然于胸,并且据此在任免官员、升降武将时,做为重要指标参数考量。这才保证了在天枢势力的重要岗位上,多为对狄烈忠心且有能力的可靠将官。
这个星级评定,属最高机密,若大一个天枢势力,能接触到这个核心的,唯有狄烈、阿术及保密局寥寥几个负责初审的官员而已。
在这个评定体系中,天诛军九成以上的武将,都得到了五星评定,其中包括赵梃;赵能为四星;赵邦杰最初为三星,近期升至四星;其余岳飞、王贵、徐庆、关胜、折彦文、张用、丁进等人,亦由三星升至四星。西军诸将帅、晋宁军、折家军、陕州军、王屋山寨亦正式开始纳入评定。
文臣方面,就比武将逊色多了,得五星者不及一半,多以早期追随者为主,譬如张角、侯方镜、刘二平、王友植及军工司那群大匠;四星亦不少,陈规、马扩、赵偲俱为此类;三星最多,天枢势力中,这类官员及宗室为主流。狄烈强势,他们自然乖乖的;狄烈倒了,他们也会顺风倒向新势力。二星以下官员,就是这场清洗的重点。
评定为二星的宗室与官员,或多或少,都曾在公开或私下里表示过对狄烈、对天枢势力的不认同;评定为一星的宗室与官员,更有公然指责狄烈“目无君上”,并且强烈反对狄烈封王。
宗室人物里,原济王赵栩、永安县公赵儆、项城伯赵供等人,便属此类;其中信王赵榛,更是一星级人物。这些人,都属于保密局重点监控的人物。赵榛在皇宫活动时,密探无法进入监控,故而未能掌握他的行踪。而赵榛被监控了近一年,再笨也能察觉到,故而在行动当夜,猝然发难,与仆役小厮一起,将监视他的密探击倒。
由于狄烈大婚,长安城聚集了天枢势力内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文臣武将,这使得保密局的工作量剧增。人手短缺,顾此失彼。结果等保密局这密探失踪,费好一番手脚找到密探尸体时,一切都已晚了……
在八月份时,狄烈曾下达了可自由返回南朝的开禁令,二星以下的宗室与官员,甚至包括部分三星官员,大部分选择离开天枢南归。但无论在时代,总有这样的人——不认同你的理念,不认可你这个上司。却又舍不下手里的饭碗。该走不走,怪话不断,最终成为一锅好汤中的老鼠屎。
狄烈给阿术下达的命令非常明确:不扩大、不株连、不枉不纵、有礼有节,将二星以下的老鼠屎一锅端。正好。名单上大多数人正齐聚长安祝贺。都不用缇骑四出。直接拿人就行。
这群上了黑名单的家伙,那个没有一屁股的屎?保密局的档案室里,随便都可以抽出一沓沓这些人曾经攻击狄烈本人与天枢城政策的罪状。只是大宋向来不因言获罪。天枢势力也讲究言论自由,缺乏一个适合的籍口,不便动手而已。
如今,赵榛刺王事件,正可成为清洗天枢政坛的最好籍口。
先从与信王有关的二星以下宗室与官员下手,所有平日对狄烈不满的言辞,在这非常时期,全部成为心怀怨望、图谋不轨的证据。罪证上交,引起渊圣皇后与军方的极大愤概,朝野上下,极力要求严惩不贷。
保密局趁热打铁,不断将范围扩大,网越收越紧,逐一将二星以下宗室官员全部囊括进来,一网打尽。仅仅只用了五天,就完成了狄烈要求的“大扫除”。最难得的是,没有引发朝局与军队的大动荡,甚至连长安城都没戒严,百姓生活如常,没有受到影响。
放在任何一个朝代,象这样满城抓捕近百名官员,早已闹得满城风雨,观者如潮,人心惶惶了。而狄烈采取的人性化逮捕行动,则将这种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行动结束,人心犹安。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斐然成效,除了保密局资料齐备、证据确凿,确保了抓捕的准确即时,更重要的是狄烈做为一个后来者,有太多的历史经验教训可借鉴——往后推三百年,厂卫鹰犬之害;再推八百年,有整风之痛。这些,都是深刻的教训,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保密局虽然好用,却是一把双刃剑。战争时期,不得以而用之;到了和平时期,就得使用,以免伤人伤己。所以狄烈始终未授予保密局执法权。换而言之,保密局的密探,只有侦查权,无执法权。若要执法,只有两个途径:秘密执法,须狄烈亲自签署命令,狄烈若不在帝都,则由张角与阿术联名签署;公开执法,则请长安府县衙门配合,出动衙役。
如此次大搜捕,便是保密局与长安府县各衙门联合行动的结果。
打击一批,震慑一批,不扩大、不株连——也就相当于给保密局这把利剑套上了鞘,以免乱斩乱刺,割除了腐肉的同时,也伤害了好皮肉。
从结果看来,行动很成功,狄烈还算满意。
宗室文臣的处理很痛快、很迅速,但涉及到军队的,就不能不慎重了。
十一月初,两名身负特殊使命的使者,从长安出发,前往驻守于延安府的五马师师部,以及驻守于临潼的第五整编师师部。
两日后,第五整编师第十四混成旅旅长、车骑中郎将赵能,以家中高堂年事已高,汤药难进,身为人子,当于榻前尽孝为由,向天诛军部提出辞呈。
十一月中,五马师师长、骠骑将军赵邦杰,以旧创复发,无法统军为由,向天诛军部提出辞呈。
狄烈一概批准,同时签署命令,将二将一齐调入天诛军参谋部,分别担任副总参谋长。这个职位此前只有凌远担任过,无论对赵邦杰还是赵能而言,都算是高升,只是不再掌握军权而已。
狄烈这二人与赵榛之事,绝无牵联,但在权力这个框架内,没有绝对信任,只有相对制衡。二将只有将军权交出,才能消除包括狄烈在内的军方心结——不是怀疑你有这个心思,而是因为你有能力起这个心思。
同日,调白马师副师长王忠植任五马师师长。王忠植是五星级将领,忠心无虑,同时又是太行山寨出身,与五马师同出一源,容易为五马师将士接纳。加上王忠植昔日在太行山的名声并不在赵邦杰之下,这威望也足以压制五马师的老人。而五马师的中层军官,基本上都被太原军校一期毕业生垄断。上下一合力,原五马山寨那批老人就成了夹心层,再蹦哒不起来。
至于第十四混成旅,则是狄烈的嫡系部队,不存在山头主义,旅长的调换丝毫不会引起半点波澜。
至十一月底,密探回报,五马师与第十四混成旅军心稳定。至此,军方的问题也顺利解决。
随后,天枢势力内,最后一位大宋皇子赵梃,也要求解职,不过却被狄烈驳回——一个百人长而已,难有作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放在军队里,还可以起到与前朝皇室联合的良好政治意义。
岳云也提出受刑要求,同样被狄烈驳回,但解除了他的护卫身份,将其贬入第一整编师当一普通小兵——这位未来的猛将虚岁十四了,也是时候让他用手中的刀枪,为搏取功名前程了。
一件原本足以掀起惊天巨浪的重大政治事件,被狄烈快刀斩乱麻解决。并且借机发难,变坏事为好事,荡涤朝堂,清洗扫除,终于将天枢势力内的异己份子剔除干净。
狄烈,距离那个位子,又稳稳踏近了一步。(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二章 清洗风暴
第四百一十二章 清洗风暴是 由】.
div lign="ener">
(一如往常,拜谢大盟!还见到了几位粉丝榜上的熟面孔,俱以打赏或月票支持,很开心。)
~~~~~~~~~~~~~~~~~~~~~~~~~~~~~~~~~~~~~~~~~~~~
华王新婚遇刺,刺客竟是信王赵榛!
这个爆炸性消息,引发了长安,乃至天枢势力的一场地震。
王之遇刺,常常预示着一场政治阴谋,而阴谋破产,也将昭示接下来会有一场大清洗。
当所有人都在惶恐不安时,华王果然采取行动了。
不过,与众人想像中的那种城门封闭、大肆搜捕、锁拿枷号、家家泣号的白色恐怖场面不同,搜捕行动,非常低调而克制。
正出使长安的金国使臣乌陵思谋,亲历了天枢势力这一场政治动荡,并将其目睹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回国之后,交与国主参要。在这篇名为《天枢乱》的半日记式文章里,乌陵思谋详细描绘了他的所见所闻:
“……猝见数名天枢保密局密探,率万年县(长安治县)衙役十余人,驱厢车至某官员府邸。趋大堂,宣罪状,定逆名。官员伏罪,除官服,着素衣,与家人别。未枷锁,请入厢车,载之而去。家眷悲泣,邻里问之,言道未曾有冤……”
“……此搜捕行动,持续五日则止,动如雷霆,收如聚雨,目标异常明确,几无滥捕滥杀之事。显示华王在遇刺之前。对属下官员忠逆,洞若观火。最令人击节之事,莫过于拘捕手段,温文有礼,颇得古人之‘刑不上大夫’之真髓。所系人犯及其家眷,亦因此未出现过激之举,配合入彀。此实为我朝可师范之举……”
正如乌陵思谋所见,狄烈首次展示了汲取自后世的文明执法理念。
从大局上说,天枢势力正处在欣欣向荣的转折时期。这个时候,绝不宜因为一次未遂的刺杀事件。大肆捕杀。搞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从个人而言,那种锁拿枷号、系于囚笼、巡街示众的彻底践踏人格的行为。既是侮辱这些曾经的天枢官员。又何尝不是在侮辱狄烈这位天枢最高领袖?
说白了。这些宗室官员只是政治犯,不是穷凶极恶之徒,没有必要带枷上锁。以相对文明的方式。请入密闭的厢车,保住其颜面,一路直入州府大牢。以此方式拘捕,无论被捕官员是否觉得冤屈,都不至于产生强烈对抗情绪,为下一步审讯,打下良好基础。
刺杀事件发生后,狄烈很快调查清楚,这是赵榛的个人行为,所以不宜打击扩大化。目前与赵榛颇有往来的只有几名五马师军官,是否参与此事,不得而知,但就凭着他们与赵榛的亲近,就必须拿下,革除军籍,以防万一。
早在建炎二年,传国玉玺事件之时,就有不少宗室与官员士子跳出来,认为应将玉玺送还建炎朝。结果弄得狄烈很被动,之后一直雪藏玉玺,都不敢用。从那时起,保密局就开始设立黑名单,阿术一手主抓负责,为文武官员及宗室设立评价等级。
这个星级评定,狄烈亲自拟定的,共分五级,由五星到一星:五星最忠诚、四星亦可靠、三星算中立,二星以下,居心叵测,拉入黑名单。
星级评定的方式,由阿术动用保密局密探,通过收买、用间、监视等手段,大量收集文武官员与宗室们的言行举动,汇集成材料,然后初审评定。之后,将初审评定并附上精选出的材料,一并呈交狄烈终审。最后由狄烈定下每一位武将与官员的最终星级。
如此一来,狄烈对天枢势力中所有文臣武将与宗室的忠诚情况,以及个人学识能力了然于胸,并且据此在任免官员、升降武将时,做为重要指标参数考量。这才保证了在天枢势力的重要岗位上,多为对狄烈忠心且有能力的可靠将官。
这个星级评定,属最高机密,若大一个天枢势力,能接触到这个核心的,唯有狄烈、阿术及保密局寥寥几个负责初审的官员而已。
在这个评定体系中,天诛军九成以上的武将,都得到了五星评定,其中包括赵梃;赵能为四星;赵邦杰最初为三星,近期升至四星;其余岳飞、王贵、徐庆、关胜、折彦文、张用、丁进等人,亦由三星升至四星。西军诸将帅、晋宁军、折家军、陕州军、王屋山寨亦正式开始纳入评定。
文臣方面,就比武将逊色多了,得五星者不及一半,多以早期追随者为主,譬如张角、侯方镜、刘二平、王友植及军工司那群大匠;四星亦不少,陈规、马扩、赵偲俱为此类;三星最多,天枢势力中,这类官员及宗室为主流。狄烈强势,他们自然乖乖的;狄烈倒了,他们也会顺风倒向新势力。二星以下官员,就是这场清洗的重点。
评定为二星的宗室与官员,或多或少,都曾在公开或私下里表示过对狄烈、对天枢势力的不认同;评定为一星的宗室与官员,更有公然指责狄烈“目无君上”,并且强烈反对狄烈封王。
宗室人物里,原济王赵栩、永安县公赵儆、项城伯赵供等人,便属此类;其中信王赵榛,更是一星级人物。这些人,都属于保密局重点监控的人物。赵榛在皇宫活动时,密探无法进入监控,故而未能掌握他的行踪。而赵榛被监控了近一年,再笨也能察觉到,故而在行动当夜,猝然发难,与仆役小厮一起,将监视他的密探击倒。
由于狄烈大婚,长安城聚集了天枢势力内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文臣武将,这使得保密局的工作量剧增。人手短缺,顾此失彼。结果等保密局这密探失踪,费好一番手脚找到密探尸体时,一切都已晚了……
在八月份时,狄烈曾下达了可自由返回南朝的开禁令,二星以下的宗室与官员,甚至包括部分三星官员,大部分选择离开天枢南归。但无论在时代,总有这样的人——不认同你的理念,不认可你这个上司。却又舍不下手里的饭碗。该走不走,怪话不断,最终成为一锅好汤中的老鼠屎。
狄烈给阿术下达的命令非常明确:不扩大、不株连、不枉不纵、有礼有节,将二星以下的老鼠屎一锅端。正好。名单上大多数人正齐聚长安祝贺。都不用缇骑四出。直接拿人就行。
这群上了黑名单的家伙,那个没有一屁股的屎?保密局的档案室里,随便都可以抽出一沓沓这些人曾经攻击狄烈本人与天枢城政策的罪状。只是大宋向来不因言获罪。天枢势力也讲究言论自由,缺乏一个适合的籍口,不便动手而已。
如今,赵榛刺王事件,正可成为清洗天枢政坛的最好籍口。
先从与信王有关的二星以下宗室与官员下手,所有平日对狄烈不满的言辞,在这非常时期,全部成为心怀怨望、图谋不轨的证据。罪证上交,引起渊圣皇后与军方的极大愤概,朝野上下,极力要求严惩不贷。
保密局趁热打铁,不断将范围扩大,网越收越紧,逐一将二星以下宗室官员全部囊括进来,一网打尽。仅仅只用了五天,就完成了狄烈要求的“大扫除”。最难得的是,没有引发朝局与军队的大动荡,甚至连长安城都没戒严,百姓生活如常,没有受到影响。
放在任何一个朝代,象这样满城抓捕近百名官员,早已闹得满城风雨,观者如潮,人心惶惶了。而狄烈采取的人性化逮捕行动,则将这种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行动结束,人心犹安。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斐然成效,除了保密局资料齐备、证据确凿,确保了抓捕的准确即时,更重要的是狄烈做为一个后来者,有太多的历史经验教训可借鉴——往后推三百年,厂卫鹰犬之害;再推八百年,有整风之痛。这些,都是深刻的教训,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保密局虽然好用,却是一把双刃剑。战争时期,不得以而用之;到了和平时期,就得使用,以免伤人伤己。所以狄烈始终未授予保密局执法权。换而言之,保密局的密探,只有侦查权,无执法权。若要执法,只有两个途径:秘密执法,须狄烈亲自签署命令,狄烈若不在帝都,则由张角与阿术联名签署;公开执法,则请长安府县衙门配合,出动衙役。
如此次大搜捕,便是保密局与长安府县各衙门联合行动的结果。
打击一批,震慑一批,不扩大、不株连——也就相当于给保密局这把利剑套上了鞘,以免乱斩乱刺,割除了腐肉的同时,也伤害了好皮肉。
从结果看来,行动很成功,狄烈还算满意。
宗室文臣的处理很痛快、很迅速,但涉及到军队的,就不能不慎重了。
十一月初,两名身负特殊使命的使者,从长安出发,前往驻守于延安府的五马师师部,以及驻守于临潼的第五整编师师部。
两日后,第五整编师第十四混成旅旅长、车骑中郎将赵能,以家中高堂年事已高,汤药难进,身为人子,当于榻前尽孝为由,向天诛军部提出辞呈。
十一月中,五马师师长、骠骑将军赵邦杰,以旧创复发,无法统军为由,向天诛军部提出辞呈。
狄烈一概批准,同时签署命令,将二将一齐调入天诛军参谋部,分别担任副总参谋长。这个职位此前只有凌远担任过,无论对赵邦杰还是赵能而言,都算是高升,只是不再掌握军权而已。
狄烈这二人与赵榛之事,绝无牵联,但在权力这个框架内,没有绝对信任,只有相对制衡。二将只有将军权交出,才能消除包括狄烈在内的军方心结——不是怀疑你有这个心思,而是因为你有能力起这个心思。
同日,调白马师副师长王忠植任五马师师长。王忠植是五星级将领,忠心无虑,同时又是太行山寨出身,与五马师同出一源,容易为五马师将士接纳。加上王忠植昔日在太行山的名声并不在赵邦杰之下,这威望也足以压制五马师的老人。而五马师的中层军官,基本上都被太原军校一期毕业生垄断。上下一合力,原五马山寨那批老人就成了夹心层,再蹦哒不起来。
至于第十四混成旅,则是狄烈的嫡系部队,不存在山头主义,旅长的调换丝毫不会引起半点波澜。
至十一月底,密探回报,五马师与第十四混成旅军心稳定。至此,军方的问题也顺利解决。
随后,天枢势力内,最后一位大宋皇子赵梃,也要求解职,不过却被狄烈驳回——一个百人长而已,难有作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放在军队里,还可以起到与前朝皇室联合的良好政治意义。
岳云也提出受刑要求,同样被狄烈驳回,但解除了他的护卫身份,将其贬入第一整编师当一普通小兵——这位未来的猛将虚岁十四了,也是时候让他用手中的刀枪,为搏取功名前程了。
一件原本足以掀起惊天巨浪的重大政治事件,被狄烈快刀斩乱麻解决。并且借机发难,变坏事为好事,荡涤朝堂,清洗扫除,终于将天枢势力内的异己份子剔除干净。
狄烈,距离那个位子,又稳稳踏近了一步。(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二章 清洗风暴
第四百一十二章 清洗风暴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