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下向越后的事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武家栋梁最新章节!
前些日子元祀发了张帖子,总算是能说说当初写这本书的原因了。
早在他写《土佐》的时候就和我说过,要不写一本试试看,当时我说我很懒写不出来,而且我当时觉得写日本战国也被前面几本书写的差不多了,该写的都有类似的题材,硬写也很难超越前者。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开始写点东西去小站试了试效果不太好,正在迷茫的时候,五六月份元祀又建议我写日本战国。
我当时想了想,就决定写出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当时我到没怎么细看那本小说,等选好角色内容之后,才发觉好像和堀越贞朝还有那么点联系。
我写的是三河吉良,元祀那本是关东吉良,而且上本《土佐》还是土佐吉良,最后让我有点尴尬了,总不能真写个《吉良物语》了吧?那样的话本书的《土佐》痕迹就太明显了。
所以在6、7月份的时候,我就一边充实大纲一边猛翻资料,翻吉良家、足利家的黑历史,然后找到南北朝、镰仓、源平那条线去了,发觉好像不太对劲,这怎么和战国那一段不太一样呢?
越仔细查发现的东西越多,然后我的脑子就有新的想法,不在是一本日本战国小说,而是尽力诠释源氏武家的一个故事。
选好书名的时候我到是犹豫了很久,有朋友建议我选个《战国之XXX》,元祀也觉得这个书名不太大众,最后犹豫好几天才决定坚持这个名字,以后尽量对应主题就好。
最初的构思就是一条线,但三河吉良实在贫弱不堪,自家领地都守不住怎么去外边打拼?
主角必须要有一个外力逼迫他出去,而这个外力历史上恰好就有,在三河武士眼中堪称“军神”的太原雪斋。
主角那八百足轻肯定打不过可以动员两万大军的太原雪斋,那么离开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主角也需要一个舞台给他晋身的机会,所以就有了京都卷。
京都卷我是准备的很充分,主要体现的是战争、种田、扩张,再战争,再种田,扩张不能的过程,最后必须作出选择的主题。
有些书友可能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到京都能打赢十河一存,在三河就干不过太原雪斋……
这个问题,你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类比一下两人在信野里的属性,你就知道差距在哪。
十河一存是猛将,是三好家的重要一环,失去他对三好家的打击是很大的,同时主角也被逼上死路,只要在京都就始终被三好长庆盯上,同时这也是为离开埋下一部分伏笔。
选坂本这个地方也是考虑了很久,既能发挥经济优势,又会遇到必然绕不过的发展瓶颈,不扩张无法支撑日益庞大的威望和家臣团的欲望,逼迫吉良义时作出应对。
这个应对也就是新的一卷,越后卷。
不是畿内不好,也不是舍掉基业不要,以畿内的情形,留着主角就是浪费,坂本城下町基本做到极限了,再发展也就和堺町类似的情况,绝对不会再有三个月一个小变样,一年一个大变样的景象。
在畿内留下来明显是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在阴谋以及救火中徘徊,畠山六角战三好,你不去行吗?去打合战赢了不见得给你多少,输了把自己给搭进去。
最后就只能学六角家那样离远点打酱油,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主角跑远点,将军叫坂本出兵,就以主角的命令为借口,只卫戍京都其余不问,打生大死与两郡何干?
保住淀川、琵琶湖的经济命脉,维护坂本在畿内的经济中心地位最重要,这一点不用主角交代,留守的武士也要看护好,没有这份基业他们就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六角、浅井、比叡山,甚至三好、幕府都有可能来割肉,他们没有卖队友的资本,离开吉良家的大旗,会被贪婪的大鳄吃的连渣滓都不剩。
再说留在近畿附近的问题,足利义辉已经开始堤防、压制主角了,这是他学习权术的开始,安逸而又无法发挥权力的生活很滋生不满情绪。
当年细川晴元自诩是幕府的保护者,六角定赖也自诩是幕府的保护者,让足利义辉的童年过的很不愉快,几乎每次保护他们的人一跑路,被保护的将军就要跟着逃跑。
而且最要命的是细川晴元觉得自己有恩于幕府,事事都想拿捏幕府一下,再加上自己是管领,幕府的事就没有他不能过问的,引起足利义辉极大的逆反心理。
所以历史上足利义辉对三好长庆这个“保护者”充满了憎恨,细川晴元好歹是足利家的亲族,三好家可什么都不是也要来做保护者,这让他怎么能受了。
吉良义时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他很乖顺,让足利义辉觉得自己可以掌握住他,但又对他的军事才能以及谋略感到忧心和堤防,更担心这个上総足利家不会甘心做一个简单的“保护者”。
因为吉良义时对足利义辉多次提出管领代甚至管领的赏格全部予以拒绝,这让足利义辉乃至幕府众很担心他的意图是什么,这就有点像当初的织田信长,管领代不要、管领又不要、副将军还是不要,足利义昭就迟疑了,你到底要什么?是要我脑袋上的位置,还是要我的项上人头?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谋划细川晴元之后,心态的变化逐渐影响他对吉良义时的判断,从全力支持变成有限度支持,再到遇到危机时的狂躁表现等等,都是在有意压制和试探,吉良义时的表现没出差错,可是猜忌的种子生根发芽,已经无法保持彼此亲密的关系。
所以吉良义时不敢留在畿内,如果主动去要个畿内的守护大名,只要不是从属幕府的山城国、近江国,其他的守护肯定会得到足利义辉全力支持,至于发展的怎么样他不会管。
需要他的时候他就得听调听宣,否则他就是对幕府不敬心怀不轨,一句话说出去,整个近畿被得罪过的势力都会跳起来猛踩。
这也就是我在书评区提到的,做一条猛犬,吉良义时发誓要效忠足利义辉,这条狗链子在幕府手里,扯一下就得动一下。
然后再说越后,79章春日山城那一段就已经很明显的了,长尾景虎多了个妹妹,就是未来的女主角,当时没人看出来,我也没提那一茬。
包括这个近卫绝姬的梗,也是借用长尾景虎历史上的一段逸话,当初长尾景虎到京都拜会近卫家,一不小心见到近卫绝姬,然后两人一见钟情,结果有情人没能成眷属,当然那个近卫绝姬的女子史料里没有记载。
但本书把逸话与史料结合在一起了,近卫前久确实有个妹妹出家,也就是光照院尊山秀性,历史上活到1571年病逝,这种小细节在书里还有很多。
然后继续说越后,这一段是早就定下来的,三河、京都、越后三个台阶,一步步往上走,从当初两千多人的队伍小心翼翼的上洛,到现在两万多人声势浩大的下向,这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主角没有因此衰落,反而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C
前些日子元祀发了张帖子,总算是能说说当初写这本书的原因了。
早在他写《土佐》的时候就和我说过,要不写一本试试看,当时我说我很懒写不出来,而且我当时觉得写日本战国也被前面几本书写的差不多了,该写的都有类似的题材,硬写也很难超越前者。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开始写点东西去小站试了试效果不太好,正在迷茫的时候,五六月份元祀又建议我写日本战国。
我当时想了想,就决定写出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当时我到没怎么细看那本小说,等选好角色内容之后,才发觉好像和堀越贞朝还有那么点联系。
我写的是三河吉良,元祀那本是关东吉良,而且上本《土佐》还是土佐吉良,最后让我有点尴尬了,总不能真写个《吉良物语》了吧?那样的话本书的《土佐》痕迹就太明显了。
所以在6、7月份的时候,我就一边充实大纲一边猛翻资料,翻吉良家、足利家的黑历史,然后找到南北朝、镰仓、源平那条线去了,发觉好像不太对劲,这怎么和战国那一段不太一样呢?
越仔细查发现的东西越多,然后我的脑子就有新的想法,不在是一本日本战国小说,而是尽力诠释源氏武家的一个故事。
选好书名的时候我到是犹豫了很久,有朋友建议我选个《战国之XXX》,元祀也觉得这个书名不太大众,最后犹豫好几天才决定坚持这个名字,以后尽量对应主题就好。
最初的构思就是一条线,但三河吉良实在贫弱不堪,自家领地都守不住怎么去外边打拼?
主角必须要有一个外力逼迫他出去,而这个外力历史上恰好就有,在三河武士眼中堪称“军神”的太原雪斋。
主角那八百足轻肯定打不过可以动员两万大军的太原雪斋,那么离开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主角也需要一个舞台给他晋身的机会,所以就有了京都卷。
京都卷我是准备的很充分,主要体现的是战争、种田、扩张,再战争,再种田,扩张不能的过程,最后必须作出选择的主题。
有些书友可能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到京都能打赢十河一存,在三河就干不过太原雪斋……
这个问题,你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类比一下两人在信野里的属性,你就知道差距在哪。
十河一存是猛将,是三好家的重要一环,失去他对三好家的打击是很大的,同时主角也被逼上死路,只要在京都就始终被三好长庆盯上,同时这也是为离开埋下一部分伏笔。
选坂本这个地方也是考虑了很久,既能发挥经济优势,又会遇到必然绕不过的发展瓶颈,不扩张无法支撑日益庞大的威望和家臣团的欲望,逼迫吉良义时作出应对。
这个应对也就是新的一卷,越后卷。
不是畿内不好,也不是舍掉基业不要,以畿内的情形,留着主角就是浪费,坂本城下町基本做到极限了,再发展也就和堺町类似的情况,绝对不会再有三个月一个小变样,一年一个大变样的景象。
在畿内留下来明显是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在阴谋以及救火中徘徊,畠山六角战三好,你不去行吗?去打合战赢了不见得给你多少,输了把自己给搭进去。
最后就只能学六角家那样离远点打酱油,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主角跑远点,将军叫坂本出兵,就以主角的命令为借口,只卫戍京都其余不问,打生大死与两郡何干?
保住淀川、琵琶湖的经济命脉,维护坂本在畿内的经济中心地位最重要,这一点不用主角交代,留守的武士也要看护好,没有这份基业他们就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六角、浅井、比叡山,甚至三好、幕府都有可能来割肉,他们没有卖队友的资本,离开吉良家的大旗,会被贪婪的大鳄吃的连渣滓都不剩。
再说留在近畿附近的问题,足利义辉已经开始堤防、压制主角了,这是他学习权术的开始,安逸而又无法发挥权力的生活很滋生不满情绪。
当年细川晴元自诩是幕府的保护者,六角定赖也自诩是幕府的保护者,让足利义辉的童年过的很不愉快,几乎每次保护他们的人一跑路,被保护的将军就要跟着逃跑。
而且最要命的是细川晴元觉得自己有恩于幕府,事事都想拿捏幕府一下,再加上自己是管领,幕府的事就没有他不能过问的,引起足利义辉极大的逆反心理。
所以历史上足利义辉对三好长庆这个“保护者”充满了憎恨,细川晴元好歹是足利家的亲族,三好家可什么都不是也要来做保护者,这让他怎么能受了。
吉良义时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他很乖顺,让足利义辉觉得自己可以掌握住他,但又对他的军事才能以及谋略感到忧心和堤防,更担心这个上総足利家不会甘心做一个简单的“保护者”。
因为吉良义时对足利义辉多次提出管领代甚至管领的赏格全部予以拒绝,这让足利义辉乃至幕府众很担心他的意图是什么,这就有点像当初的织田信长,管领代不要、管领又不要、副将军还是不要,足利义昭就迟疑了,你到底要什么?是要我脑袋上的位置,还是要我的项上人头?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谋划细川晴元之后,心态的变化逐渐影响他对吉良义时的判断,从全力支持变成有限度支持,再到遇到危机时的狂躁表现等等,都是在有意压制和试探,吉良义时的表现没出差错,可是猜忌的种子生根发芽,已经无法保持彼此亲密的关系。
所以吉良义时不敢留在畿内,如果主动去要个畿内的守护大名,只要不是从属幕府的山城国、近江国,其他的守护肯定会得到足利义辉全力支持,至于发展的怎么样他不会管。
需要他的时候他就得听调听宣,否则他就是对幕府不敬心怀不轨,一句话说出去,整个近畿被得罪过的势力都会跳起来猛踩。
这也就是我在书评区提到的,做一条猛犬,吉良义时发誓要效忠足利义辉,这条狗链子在幕府手里,扯一下就得动一下。
然后再说越后,79章春日山城那一段就已经很明显的了,长尾景虎多了个妹妹,就是未来的女主角,当时没人看出来,我也没提那一茬。
包括这个近卫绝姬的梗,也是借用长尾景虎历史上的一段逸话,当初长尾景虎到京都拜会近卫家,一不小心见到近卫绝姬,然后两人一见钟情,结果有情人没能成眷属,当然那个近卫绝姬的女子史料里没有记载。
但本书把逸话与史料结合在一起了,近卫前久确实有个妹妹出家,也就是光照院尊山秀性,历史上活到1571年病逝,这种小细节在书里还有很多。
然后继续说越后,这一段是早就定下来的,三河、京都、越后三个台阶,一步步往上走,从当初两千多人的队伍小心翼翼的上洛,到现在两万多人声势浩大的下向,这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主角没有因此衰落,反而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