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四章 关心则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宋王最新章节!
大顺城,雄立在庆州西北四十里的荒原上。
自从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经略西北,在这里修建了城池之后,大顺城便成为西北边境线上极为重要的一个点。
因为他的重要性,必然会成为吸引人注意的焦点。
不只是因为他是庆州的西北门户,是一个战略要地。
先前,因为李复圭构陷林昭一案,使得大顺城成为大宋内部的焦点,备受关注。大顺城李的一千多将士枉死,庆州知州李复圭叛逃,林昭蒙冤,再到太皇太后出面,一切的事情都是围绕庆州展开的。
时间才过去了不过数月时间,大顺城身上的明星光环应该尚未褪去。最近几日,便再次成为焦点。
这一次无疑更为隆重,不只是大宋朝,而是整个西北,整个大陆的东方,各大势力,许多的人都关注着大顺城的局势。
毫无疑问,大顺城战事的结果十分重要,他本身会有很大影响。同时也会促使或者影响很多人做出相关的决定,以及许多人的利益关联。最后是会在无形之中促使整个天下发生些许变动,时代的进程往往就是在这种不经意之间发生变化的。
处于风口浪尖的大顺城太过重要,对于大宋朝而言,几乎是绝对的不容有失。所以大顺城守将,乃至整个西北的将帅们都压力山大。
陕西路宣抚使韩绛得知情况,本来大为着急。准备赶去庆州亲自指挥的。他已经赶来西北主持大局了,要是战局再次恶化。他当真不好向朝廷交待,职责所在所要承受的压力,承担的责任自然就更大了。
不过这个时候权知庆州的的王韶来了一封书信,韩绛看过之后就放心了,放弃了前往庆州的打算,转而继续关注指挥全局。至于庆州和大顺城战事的情况,则是全权交给王韶来处理。
按理说大顺城被猛攻,陕西路宣抚使又交待了如此重要的事情。王韶该焦急不已,忙得焦头难额。
可是在庆州,代理知州王韶似乎就像是没事的人一样,并未立即派人前去救援。
王韶是有担心的,西夏大军猛攻大顺城,荔原堡一线也受到很大压力,为了阻隔援军。全心全意攻陷大顺城,西夏必有伏兵,这种时候贸然前去救援是不理智的行为。
所以王韶采取了按兵不动的应对,也是有些道理的。只是符合了兵法谋略,却不怎么符合民心。
开始的时候似乎有人说三道四,略微有些不敢苟同王韶的作为。各种流言蜚语不断。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斥候探查到了西夏伏兵的痕迹。如此一来,就证明王知州所言不假,众人也都安分了许多。不好意思在多说什么,看来。庆州的一切事情还是听从王知州的指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接下来。王韶一如既往的按兵不动也就没有反对的意见了。可是王韶来庆州的日子到底太短,资历并不是很深厚。也没有立下什么盖世的功勋,镇压李复圭一事并不能让将士们完全信服,故而王韶的威望还是差了一些。
随着时间不断过去,有人开始在怀疑,难不成是王知州的状况和心态。究竟是胸有成竹早有安排,还是无可奈何,束手无策?众人不免对驻守大顺城的将士们有些担心了。
难不成大顺城的将士们又要重蹈覆辙?上次驻守的将士们被李复圭一把火全部烧死,这一次又要死在知州不作为的情况下吗?一下子,在许多庆州人的眼里,大顺城俨然成为一个不祥之地。危险重重不说,还根本不受知州待见。
城中甚至因此流传起了一种谣言,说是因为大顺城守将指挥使林昭得罪了王相公,所以授意王韶故意将林昭安排在大顺城的危险之地,然后故意引起西夏的爆发,然后有意拖延不救援,就是想要借用西夏人之手杀了林昭。
又是一个借刀杀人,公报私仇的案例。
对于这些情况,王韶也是暗暗心惊,完全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了这个地步,谣言的说辞也太惊人了,这一刻他也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作人言可畏。好在是在西北的庆州,在这里他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这些流言蜚语他完全可以不理会,甚至采取非常手段遏制。要是在汴京,遭到这样的怀疑与弹劾,只怕是什么事都干不了了。
是什么人揣测,将自己想的这么不堪?王韶忠于皇帝赵顼,也感激王安石的知遇之恩,可是若说他因此而接受王安石的授意陷害林昭,那绝对是无稽之谈。
承认他特意将林昭安排在大顺城是有目的的,是刻意而为的。可是他的出发点……林昭是今年轻有为的将领,尤其是熟悉河湟情况,对自己来说可以说是个至宝,重用交好还来不及,自己怎么会忍心加害呢?
如果真是不救援借刀杀林昭的话,意味着大顺城也会有危险,甚至城破人亡,大顺城也是要失守的。自己堂堂正正的汉家男儿,一个饱读圣贤书的忠义之士,岂能于国家利益不顾?于袍泽生命于不顾?怎么会坐着等龌龊之事呢?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大顺城失守了,对于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王韶觉得很冤,他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才散播出这等谣言?将自己陷入如此不忠不义的地步,当真是麻烦。不过眼下,绝对不能被谣言左右,却也不能多解释什么。
也罢,自己行得正走得直,身正不怕影子斜,且先等着就走了。事情现在的表象并不能说明什么,最终的结果才能说明问题。相信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自己清白与否大家都能看个明白。
很多时候不解释是最好的解释。事实和时间会是最好的证人。
于是乎王韶继续心安理得地按兵不动,完全是处于一种蛰伏状态。蛰伏只为等待机会!
~~~~~~~~~~~~~~~~~~~~~~~~~~~~~~~~~
府州,折府!
折文芯从汴京返回,在关中与林昭分手之后,便直接回到了府州。汴京的大事了结,然后又直接成婚,发生了诸多事情自然是要回来告诉兄长,禀报家族的。
虽说是林夫人了,但目前折文芯身上折家姑娘的标签依旧很明显。很重要。
再者,夫郎林昭在庆州前线,家眷是不允许随军而行的,所以折文芯只要暂时别离,独自回到府州,等待着夫妻团聚之日。
一回到府州,折文芯立即成为折家的焦点人物。
原因有两点。一个是因为折文芯的正确决策的以及贸然行动,使得折家免去了一场劫难,从容地渡过了一次危机。上次战马的事情着实让他们十分尴尬,许多人也提心吊胆了许久。从这个角度来讲,折文芯是折家的功臣。尤其是看到王韶在庆州的一系列作为之后,折家人更是深有体会。
第二个原因便是折文芯嫁人了。而且是太皇太后赐婚,这可是折家从来不曾有过的荣耀,自然而然备受关注。
所以折文芯一回来,便有一圈亲近之人便围了上来。
“七妹啊,想不到你出门一趟会已经嫁做人妇了。当真是快啊!”
“是啊,我们心高气傲的七姑娘嫁人了。怎么听着如此不真实呢?”
说话的是折文芯的几个姐妹,有的虽然年岁比她还要大却不曾婚配,故而已经成婚的折文芯格外好奇,尤其是关于婚姻和夫婿的事情。
“好了,要不了多久,你们也是要嫁人的。”折文芯已经有些招架不住,故而只得如此搪塞。
“新姑爷呢?我还等着他与你一道回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勾走了我们七姑娘的心,为了他竟然敢不顾家族,翘家而去!”
说起此事,折家人略微有些不太自然。嗯当初折文芯离家出走的时候,他们也是多有怨言,甚至指责不断。可是最终的结局证明了折文芯的决策是正确的,为折家排除了一个隐患,当初那些反对的人无疑都脸上无光,提及此事难免有些愧疚和尴尬。
“他呀,现在奉命去了庆州,等到战事结束,会来府州和大家见面的。”折文芯不由自主地有些小幸福。夫君很有本事,而且英俊潇洒,一表人才,完全拿得出手,来府州完全是给她长脸,最重要是彼此感情深厚。有这样的好夫郎,拿出来炫耀炫耀完全是可以的。
“是吗?如此说来,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见到新姑爷了?”
“哈哈,我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人让七姑姑丢了魂似的。”说话的是折文芯的侄女折美凤,不过已经十三四岁的年纪了。
“对了,听说七妹的婚事是太皇太后赐婚的,当真是无限荣耀啊!”许久,折家都没有把自己与皇室扯上关系,折文芯这是破天荒第一遭。
“是啊,七妹的面子果然不一般。”
折文芯摇头道:“哪里,太皇太后是冲着柴姐姐的面子,只不过是连带着成全我们罢了。”对于自己为平妻的事情,她直言不讳并不隐瞒,这种事情隐瞒完全是无用。折文芯也并不觉得做平妻有什么丢人的,故而并不以为意。
“原来如此,能让七姑娘甘愿屈居人后的女子想必非同一般吧!”
“听说是曹国舅的义女,还是汴京第一美人……”
折家人本来还有些许愤愤不平,折家嫡出的女儿不能为正妻,似乎很委屈。不过得知了柴敏言的身份之后,也都黯然不语了。何况人家折文芯自己乐意,所以有什么好说的呢?
折家人七嘴八舌,重点都是围绕着林昭,各种聊天打趣,让折文芯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含羞应答一阵,着实招架不住了,便找个理由落荒而逃了。
刚刚走到前院,边有人来呼喊:“七姑娘,大爷有请,庆州有消息送来。”
庆州?
折文芯顿时眼前一亮,大哥折克行的面子没这么大,关键是庆州消息对她太有吸引力,故而三步并作两步,立即冲进了书房。
“大兄,庆州有消息了?”折文芯一进门,第一句话匆匆询问。
折克行不由哑然失笑道:“人说女生外向,果然如此啊,才嫁过去几天,心里便只有夫郎,没有兄长了!”
“大兄!”折文芯顿时有些脸红,羞羞答答撒个娇。
那边折克行继续笑道:“看来我这位妹夫果然不一般,没几天时间已经让你学会撒娇了,当真是少见,不容易啊!”
“大兄,庆州到底发生了什么?”折文芯娇羞不已,只得嘟起小嘴,佯装不悦的表达不满。
折克行这才道:“好了好了,为兄不说了就走了。如你所愿,庆州那边有消息传来,其中就有妹夫的消息。”
“哦!”折文芯也不客气,也不需要那么多不必要的矜持,立即上前接过信函。
她一边看,折克行便解释道:“王韶任命他为大顺城副将,而今已经去了大顺城,只是西夏的反应有些麻烦……”
那边折文芯已经看完了军报,不由大惊失色。
西夏国相梁乙埋亲自率领大军猛攻大顺城!他有危险,折文芯脑子里突然就有些懵了。所谓关心则乱,折文芯明知道林昭来西北是在军中作战的,很可能会遭遇到危险。
之前心情似乎也相对很坦然,可是真正得知情况的时候,尤其是这么危急的情况,顿时就有些着急了。
“文芯,先不要着急。”折克行本来不想告诉小妹的,不过他知道小妹很牵挂夫郎,即便是不告诉她,她也迟早会知道,索性直接让她有个心理准备。
“大顺城的情况如何,王韶派人前去救援了吗?”折文芯本身在军事谋略方面便是很有造诣的,故而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直接开口询问。
“暂时没有,庆州那边按兵不动,毫无动静。据说是西夏人为了围困大顺城,在外围布置了伏兵,庆州方面不敢贸然出兵。”
“这样啊,可是西夏国相梁乙埋率领了十倍的兵力进攻大顺城,林郎那边的处境怕是很不妙啊!”
折文芯的美眸之中,又多了几分担忧!
大顺城,雄立在庆州西北四十里的荒原上。
自从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经略西北,在这里修建了城池之后,大顺城便成为西北边境线上极为重要的一个点。
因为他的重要性,必然会成为吸引人注意的焦点。
不只是因为他是庆州的西北门户,是一个战略要地。
先前,因为李复圭构陷林昭一案,使得大顺城成为大宋内部的焦点,备受关注。大顺城李的一千多将士枉死,庆州知州李复圭叛逃,林昭蒙冤,再到太皇太后出面,一切的事情都是围绕庆州展开的。
时间才过去了不过数月时间,大顺城身上的明星光环应该尚未褪去。最近几日,便再次成为焦点。
这一次无疑更为隆重,不只是大宋朝,而是整个西北,整个大陆的东方,各大势力,许多的人都关注着大顺城的局势。
毫无疑问,大顺城战事的结果十分重要,他本身会有很大影响。同时也会促使或者影响很多人做出相关的决定,以及许多人的利益关联。最后是会在无形之中促使整个天下发生些许变动,时代的进程往往就是在这种不经意之间发生变化的。
处于风口浪尖的大顺城太过重要,对于大宋朝而言,几乎是绝对的不容有失。所以大顺城守将,乃至整个西北的将帅们都压力山大。
陕西路宣抚使韩绛得知情况,本来大为着急。准备赶去庆州亲自指挥的。他已经赶来西北主持大局了,要是战局再次恶化。他当真不好向朝廷交待,职责所在所要承受的压力,承担的责任自然就更大了。
不过这个时候权知庆州的的王韶来了一封书信,韩绛看过之后就放心了,放弃了前往庆州的打算,转而继续关注指挥全局。至于庆州和大顺城战事的情况,则是全权交给王韶来处理。
按理说大顺城被猛攻,陕西路宣抚使又交待了如此重要的事情。王韶该焦急不已,忙得焦头难额。
可是在庆州,代理知州王韶似乎就像是没事的人一样,并未立即派人前去救援。
王韶是有担心的,西夏大军猛攻大顺城,荔原堡一线也受到很大压力,为了阻隔援军。全心全意攻陷大顺城,西夏必有伏兵,这种时候贸然前去救援是不理智的行为。
所以王韶采取了按兵不动的应对,也是有些道理的。只是符合了兵法谋略,却不怎么符合民心。
开始的时候似乎有人说三道四,略微有些不敢苟同王韶的作为。各种流言蜚语不断。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斥候探查到了西夏伏兵的痕迹。如此一来,就证明王知州所言不假,众人也都安分了许多。不好意思在多说什么,看来。庆州的一切事情还是听从王知州的指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接下来。王韶一如既往的按兵不动也就没有反对的意见了。可是王韶来庆州的日子到底太短,资历并不是很深厚。也没有立下什么盖世的功勋,镇压李复圭一事并不能让将士们完全信服,故而王韶的威望还是差了一些。
随着时间不断过去,有人开始在怀疑,难不成是王知州的状况和心态。究竟是胸有成竹早有安排,还是无可奈何,束手无策?众人不免对驻守大顺城的将士们有些担心了。
难不成大顺城的将士们又要重蹈覆辙?上次驻守的将士们被李复圭一把火全部烧死,这一次又要死在知州不作为的情况下吗?一下子,在许多庆州人的眼里,大顺城俨然成为一个不祥之地。危险重重不说,还根本不受知州待见。
城中甚至因此流传起了一种谣言,说是因为大顺城守将指挥使林昭得罪了王相公,所以授意王韶故意将林昭安排在大顺城的危险之地,然后故意引起西夏的爆发,然后有意拖延不救援,就是想要借用西夏人之手杀了林昭。
又是一个借刀杀人,公报私仇的案例。
对于这些情况,王韶也是暗暗心惊,完全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了这个地步,谣言的说辞也太惊人了,这一刻他也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作人言可畏。好在是在西北的庆州,在这里他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这些流言蜚语他完全可以不理会,甚至采取非常手段遏制。要是在汴京,遭到这样的怀疑与弹劾,只怕是什么事都干不了了。
是什么人揣测,将自己想的这么不堪?王韶忠于皇帝赵顼,也感激王安石的知遇之恩,可是若说他因此而接受王安石的授意陷害林昭,那绝对是无稽之谈。
承认他特意将林昭安排在大顺城是有目的的,是刻意而为的。可是他的出发点……林昭是今年轻有为的将领,尤其是熟悉河湟情况,对自己来说可以说是个至宝,重用交好还来不及,自己怎么会忍心加害呢?
如果真是不救援借刀杀林昭的话,意味着大顺城也会有危险,甚至城破人亡,大顺城也是要失守的。自己堂堂正正的汉家男儿,一个饱读圣贤书的忠义之士,岂能于国家利益不顾?于袍泽生命于不顾?怎么会坐着等龌龊之事呢?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大顺城失守了,对于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王韶觉得很冤,他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才散播出这等谣言?将自己陷入如此不忠不义的地步,当真是麻烦。不过眼下,绝对不能被谣言左右,却也不能多解释什么。
也罢,自己行得正走得直,身正不怕影子斜,且先等着就走了。事情现在的表象并不能说明什么,最终的结果才能说明问题。相信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自己清白与否大家都能看个明白。
很多时候不解释是最好的解释。事实和时间会是最好的证人。
于是乎王韶继续心安理得地按兵不动,完全是处于一种蛰伏状态。蛰伏只为等待机会!
~~~~~~~~~~~~~~~~~~~~~~~~~~~~~~~~~
府州,折府!
折文芯从汴京返回,在关中与林昭分手之后,便直接回到了府州。汴京的大事了结,然后又直接成婚,发生了诸多事情自然是要回来告诉兄长,禀报家族的。
虽说是林夫人了,但目前折文芯身上折家姑娘的标签依旧很明显。很重要。
再者,夫郎林昭在庆州前线,家眷是不允许随军而行的,所以折文芯只要暂时别离,独自回到府州,等待着夫妻团聚之日。
一回到府州,折文芯立即成为折家的焦点人物。
原因有两点。一个是因为折文芯的正确决策的以及贸然行动,使得折家免去了一场劫难,从容地渡过了一次危机。上次战马的事情着实让他们十分尴尬,许多人也提心吊胆了许久。从这个角度来讲,折文芯是折家的功臣。尤其是看到王韶在庆州的一系列作为之后,折家人更是深有体会。
第二个原因便是折文芯嫁人了。而且是太皇太后赐婚,这可是折家从来不曾有过的荣耀,自然而然备受关注。
所以折文芯一回来,便有一圈亲近之人便围了上来。
“七妹啊,想不到你出门一趟会已经嫁做人妇了。当真是快啊!”
“是啊,我们心高气傲的七姑娘嫁人了。怎么听着如此不真实呢?”
说话的是折文芯的几个姐妹,有的虽然年岁比她还要大却不曾婚配,故而已经成婚的折文芯格外好奇,尤其是关于婚姻和夫婿的事情。
“好了,要不了多久,你们也是要嫁人的。”折文芯已经有些招架不住,故而只得如此搪塞。
“新姑爷呢?我还等着他与你一道回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勾走了我们七姑娘的心,为了他竟然敢不顾家族,翘家而去!”
说起此事,折家人略微有些不太自然。嗯当初折文芯离家出走的时候,他们也是多有怨言,甚至指责不断。可是最终的结局证明了折文芯的决策是正确的,为折家排除了一个隐患,当初那些反对的人无疑都脸上无光,提及此事难免有些愧疚和尴尬。
“他呀,现在奉命去了庆州,等到战事结束,会来府州和大家见面的。”折文芯不由自主地有些小幸福。夫君很有本事,而且英俊潇洒,一表人才,完全拿得出手,来府州完全是给她长脸,最重要是彼此感情深厚。有这样的好夫郎,拿出来炫耀炫耀完全是可以的。
“是吗?如此说来,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见到新姑爷了?”
“哈哈,我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人让七姑姑丢了魂似的。”说话的是折文芯的侄女折美凤,不过已经十三四岁的年纪了。
“对了,听说七妹的婚事是太皇太后赐婚的,当真是无限荣耀啊!”许久,折家都没有把自己与皇室扯上关系,折文芯这是破天荒第一遭。
“是啊,七妹的面子果然不一般。”
折文芯摇头道:“哪里,太皇太后是冲着柴姐姐的面子,只不过是连带着成全我们罢了。”对于自己为平妻的事情,她直言不讳并不隐瞒,这种事情隐瞒完全是无用。折文芯也并不觉得做平妻有什么丢人的,故而并不以为意。
“原来如此,能让七姑娘甘愿屈居人后的女子想必非同一般吧!”
“听说是曹国舅的义女,还是汴京第一美人……”
折家人本来还有些许愤愤不平,折家嫡出的女儿不能为正妻,似乎很委屈。不过得知了柴敏言的身份之后,也都黯然不语了。何况人家折文芯自己乐意,所以有什么好说的呢?
折家人七嘴八舌,重点都是围绕着林昭,各种聊天打趣,让折文芯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含羞应答一阵,着实招架不住了,便找个理由落荒而逃了。
刚刚走到前院,边有人来呼喊:“七姑娘,大爷有请,庆州有消息送来。”
庆州?
折文芯顿时眼前一亮,大哥折克行的面子没这么大,关键是庆州消息对她太有吸引力,故而三步并作两步,立即冲进了书房。
“大兄,庆州有消息了?”折文芯一进门,第一句话匆匆询问。
折克行不由哑然失笑道:“人说女生外向,果然如此啊,才嫁过去几天,心里便只有夫郎,没有兄长了!”
“大兄!”折文芯顿时有些脸红,羞羞答答撒个娇。
那边折克行继续笑道:“看来我这位妹夫果然不一般,没几天时间已经让你学会撒娇了,当真是少见,不容易啊!”
“大兄,庆州到底发生了什么?”折文芯娇羞不已,只得嘟起小嘴,佯装不悦的表达不满。
折克行这才道:“好了好了,为兄不说了就走了。如你所愿,庆州那边有消息传来,其中就有妹夫的消息。”
“哦!”折文芯也不客气,也不需要那么多不必要的矜持,立即上前接过信函。
她一边看,折克行便解释道:“王韶任命他为大顺城副将,而今已经去了大顺城,只是西夏的反应有些麻烦……”
那边折文芯已经看完了军报,不由大惊失色。
西夏国相梁乙埋亲自率领大军猛攻大顺城!他有危险,折文芯脑子里突然就有些懵了。所谓关心则乱,折文芯明知道林昭来西北是在军中作战的,很可能会遭遇到危险。
之前心情似乎也相对很坦然,可是真正得知情况的时候,尤其是这么危急的情况,顿时就有些着急了。
“文芯,先不要着急。”折克行本来不想告诉小妹的,不过他知道小妹很牵挂夫郎,即便是不告诉她,她也迟早会知道,索性直接让她有个心理准备。
“大顺城的情况如何,王韶派人前去救援了吗?”折文芯本身在军事谋略方面便是很有造诣的,故而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直接开口询问。
“暂时没有,庆州那边按兵不动,毫无动静。据说是西夏人为了围困大顺城,在外围布置了伏兵,庆州方面不敢贸然出兵。”
“这样啊,可是西夏国相梁乙埋率领了十倍的兵力进攻大顺城,林郎那边的处境怕是很不妙啊!”
折文芯的美眸之中,又多了几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