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 狼烟起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宋王最新章节!
李复圭与陈桥派出的手下被误导了,自作聪明,张冠李戴,将折文芯当成了林昭。
当所有人的目光紧盯着折文芯的时候,林昭可就逍遥多了。
此时的林少卿并不知道,折七姑娘冒险帮自己引开了追兵,所有的事情意想不到的顺利。
正是因此,林昭与种师道一路畅通无阻,直接靠近了庆州最核心的区域。
之所以带着种师道,一来是相信他的人品,二来也是制造一种平衡。
李复圭在环庆路一手遮天,必须要让种家也参与一点才是,不至于在事实上偏向某一边。同时一个很现实的原因,那就是自己身边缺少帮手。
当然了,这只能是暗中调查的时候,公开场合,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偏颇。一旦立场有偏颇,调查结果的公信力就大为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林昭与种师道前去的目的地是荔原堡,庆州城外的一座重要堡寨。
按照李复圭的说辞,西夏进攻大顺城之后,曾经又继续侵犯了了荔原堡,逼近庆州。
而另外一个说法则称,出战的李信、种咏等人就是从这里出发的。所以判定到底是主动冒进还是被动遭袭,一个很直观的证据就是荔原堡是否遭袭。
于是乎,林昭与种师道直奔荔原堡,一路上他们都很小心,一如既往的顺利。毕竟宋夏边境的堡寨都是军事重镇,弄不好被当成是奸细就麻烦了。即便是轻易泄露了行踪,都将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林昭突然感觉到,明察与暗访都是各有个好处,也各有各的限制。以大理寺少卿的身份直接调查,肯定阻碍全无,方便许多。只是那样一来,自己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真实的荔原堡,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现实。
荔原堡,城垣呈梯形,周长不足两里。宋英宗治平三年九月,当时的知庆州蔡挺修筑,原地名马练坪,宋英宗赐名荔原堡。
虽说就是这么一个周长不足两千米的小地方,却是抵御西夏的重要屏障。仁宗年间,范仲淹在西北抗击西夏,面对纵横的西夏骑兵,宋军无力抵挡。种世衡随即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修筑堡寨,用一个个的堡寨,串联起一条坚固的边防线。
从而避免了西夏骑兵长驱直入,边防形同虚设的尴尬。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是宋军的一道坚固的屏障。
荔原堡是其中一座,但更为著名,更为重要的是丢失的那座大顺城!
庆历元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庆州知州。庆历二年,范仲淹派长子范纯祐与部将赵明率军偷袭西夏,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镇。
马铺镇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但是庆州的门户,同时也是扼守西夏进入关中的要道。占领此地便可以掐断西夏南下的道路,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范仲淹当即冒着重重危险,在与对峙的西夏人眼皮子底下,修建了大顺城。一来是拱卫西北边境,同时也可以起到报讯的作用。消息传到汴京,仁宗皇帝大喜过望,亲自赐名大顺城。
毫无疑问,大顺城是宋朝西北的前哨烽火台,也是钉入西夏的一颗钉子,意义非常重大。
西夏没藏讹庞时代,曾经多次来犯,结果都是铩羽而归。没想到坚守了三十年之久的大顺城,竟然在这次的战事中失守了。
准确地说,大顺城此刻暂时还在宋军手中,但失守是必然的。
也是到了庆州附近,林昭才知道,大顺城里还有少量的宋军将士在坚守。只是堡寨完全被西夏人围困了,宋朝人根本无法援助,失陷只是时间问题。
大顺城的重要军事意义,以及范仲淹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叠加,使得大宋君臣为之震动。这也是为什么此番庆州案如此重要,如此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并非只是李复圭和种咏两人的特殊身份。
种世衡是堡寨修建的提议者,他的孙子种师道对此知之甚详,于是乎,林昭听到了很详细的解释。至少从这一点上而言,带着种师道在身边,还是有好处的。
如今大顺城已经“丢失”,与之相邻的荔原堡就格外重要。作为一个很小的军事边防堡寨,外人想要混进去很难。
对此林昭有些犯难了,可种师道却很会想办法。不知道从哪里,变戏法似的弄出了两件宋军兵服,略微乔装打扮之后,化身为两名斥候。
而今西北局势混乱,西夏人虎视眈眈,环庆路派出大量斥候。派出斥候的将领和机构有很多,彼此之间可能存在互不统属的情况,不至于很快被人插穿。再者,种师道对西军情况相当了解,故而可以很从容地应对一些问题,所以短暂的冒充完全是可以的。
于是乎,两名新鲜出炉的斥候正大光明地奔荔原堡去了。
可事情似乎与他们想想的不一样,等他们刚刚到达荔原堡外,还来不进进去,也来不进被盘问的时候,便见到荔原堡上空燃起了烽火,狼烟冲天而起。
有战事发生?
林昭与种师道对望一眼,都有些惊讶。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便有人呵斥道:“快些回营,准备营地。”
回营?回什么营?
林昭和种师道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裹入大军之中,成为实至名归的宋军将士!
~~~~~~~~~~~~~~~~~~~~~~~~~~~~~
看着荔原堡上空飘起的狼烟,梁乙埋笑了,笑的很阴险,也有些许得意。
毫无疑问,这次的攻势就是他发动的。
在青唐城被宋人驳了面子,梁乙埋一直铭记在心,心里很不是滋味。报复是必然的,加之最大的仇人林昭如今就在庆州,他怎么能放过如此难得的机会呢?
对此,他的姐姐梁太后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其中也有不少的无可奈何。她是要让梁乙埋找回面子,必须找回这个面子。
此番梁乙埋的青唐城的作为,外交失败,和亲是进行了,但是与河湟吐蕃结盟的事情就差的远了。在西夏已经成为一个笑话,使得诸多的党项贵族十分不满,梁乙埋的地位与声望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对梁太后而言,孤儿寡母想要坐稳王位,必须要有亲近之人支持,弟弟梁乙埋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眼前的局势下,梁乙埋绝对不能倒,她必须要尽力将弟弟再次扶持起来。对于崇尚武力的党项人而言,军功无疑是最荣耀的面子,也是东山再起的最好方式。所以梁太后果断让梁乙埋来了庆州边界,主持战事。
梁太后是个很果敢的女子,为了保住自己母子的地位与安危,不惜与宋朝撕破脸皮开战,开战在所不惜。
只有对宋朝的战争才能转移党项贵族们的视线,也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好方式。大顺城的胜利,给了梁太后底气。她坚持西夏人固有的观念,只要战争的规模控制得当,把宋朝人打的越疼,他们就惧怕,西夏从其中获取的利益就更多。
事实上,宋朝的士大夫们确实是这样的想法,即便是花钱买和平,也不愿意打仗。
最为主要的是,此战并非是西夏主动犯边的,在大义上,西夏是占据主动的,不怕与宋朝在外交上扯皮。
正是因此,梁太后无所顾忌,在环庆路宋夏边境线上大打出手。梁乙埋在得到这样的默许和支持下,报复之心更加按捺不住,刚刚到达前线便立即发动了攻势。
西夏军在围困大顺城的同时,立即出击,对荔原堡发动了进攻。目的就是要威胁庆州,让宋朝人惊慌失措,战战兢兢。
按照梁乙埋心中的想法,最好是能直接攻入庆州城,活捉在那里的林昭,找回面子。
只是庆州能否攻陷两说,他的太后姐姐怕是也不许的……
攻陷庆州,那可是与宋朝全面开战的节奏,梁太后未必有这样的准备。
梁乙埋心中幻想着各种春秋大梦,指挥军队进攻荔原堡。他全然不知道,阴差阳错之间,大仇人林昭就在前面不远处,否则一定会更加卖力的。
~~~~~~~~~~~~~~~~~~~~~~~~~~~~~
荔原堡城头出现狼烟,庆州这边马上就注意到了。
李复圭接到消息,大惊失色。他之前认为,西夏人对大顺城的攻势只是一种反击,虽说陈兵边境,虎视眈眈,但他并不认为西夏人会立即发起攻势。
在他看来,毕竟西夏刚刚才接受了皇帝册封,立即动兵不合常理,西夏人未必有这个胆量。想来西夏方面更多的是一种防御,至于原因,他心知肚明。所以出现了一个很奇葩的局面,汴京君臣枕戈待旦,李复圭自己却没当回事。
所以必要的准备也不曾有,没想到西夏此事突然发动进攻,无疑是让他措手不及。故而听到消息的那一刻,顿时有些慌了神!
陈桥在接到李复圭的召唤之后匆匆赶来,刚一进门,李复圭便沉声道:“先生,狼烟起,西夏进攻荔园堡了,该怎么办?如何应对?”
“将军莫要着急,且从长计议!”陈桥先生倒是不疾不徐。RS
李复圭与陈桥派出的手下被误导了,自作聪明,张冠李戴,将折文芯当成了林昭。
当所有人的目光紧盯着折文芯的时候,林昭可就逍遥多了。
此时的林少卿并不知道,折七姑娘冒险帮自己引开了追兵,所有的事情意想不到的顺利。
正是因此,林昭与种师道一路畅通无阻,直接靠近了庆州最核心的区域。
之所以带着种师道,一来是相信他的人品,二来也是制造一种平衡。
李复圭在环庆路一手遮天,必须要让种家也参与一点才是,不至于在事实上偏向某一边。同时一个很现实的原因,那就是自己身边缺少帮手。
当然了,这只能是暗中调查的时候,公开场合,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偏颇。一旦立场有偏颇,调查结果的公信力就大为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林昭与种师道前去的目的地是荔原堡,庆州城外的一座重要堡寨。
按照李复圭的说辞,西夏进攻大顺城之后,曾经又继续侵犯了了荔原堡,逼近庆州。
而另外一个说法则称,出战的李信、种咏等人就是从这里出发的。所以判定到底是主动冒进还是被动遭袭,一个很直观的证据就是荔原堡是否遭袭。
于是乎,林昭与种师道直奔荔原堡,一路上他们都很小心,一如既往的顺利。毕竟宋夏边境的堡寨都是军事重镇,弄不好被当成是奸细就麻烦了。即便是轻易泄露了行踪,都将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林昭突然感觉到,明察与暗访都是各有个好处,也各有各的限制。以大理寺少卿的身份直接调查,肯定阻碍全无,方便许多。只是那样一来,自己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真实的荔原堡,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现实。
荔原堡,城垣呈梯形,周长不足两里。宋英宗治平三年九月,当时的知庆州蔡挺修筑,原地名马练坪,宋英宗赐名荔原堡。
虽说就是这么一个周长不足两千米的小地方,却是抵御西夏的重要屏障。仁宗年间,范仲淹在西北抗击西夏,面对纵横的西夏骑兵,宋军无力抵挡。种世衡随即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修筑堡寨,用一个个的堡寨,串联起一条坚固的边防线。
从而避免了西夏骑兵长驱直入,边防形同虚设的尴尬。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是宋军的一道坚固的屏障。
荔原堡是其中一座,但更为著名,更为重要的是丢失的那座大顺城!
庆历元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庆州知州。庆历二年,范仲淹派长子范纯祐与部将赵明率军偷袭西夏,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镇。
马铺镇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但是庆州的门户,同时也是扼守西夏进入关中的要道。占领此地便可以掐断西夏南下的道路,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范仲淹当即冒着重重危险,在与对峙的西夏人眼皮子底下,修建了大顺城。一来是拱卫西北边境,同时也可以起到报讯的作用。消息传到汴京,仁宗皇帝大喜过望,亲自赐名大顺城。
毫无疑问,大顺城是宋朝西北的前哨烽火台,也是钉入西夏的一颗钉子,意义非常重大。
西夏没藏讹庞时代,曾经多次来犯,结果都是铩羽而归。没想到坚守了三十年之久的大顺城,竟然在这次的战事中失守了。
准确地说,大顺城此刻暂时还在宋军手中,但失守是必然的。
也是到了庆州附近,林昭才知道,大顺城里还有少量的宋军将士在坚守。只是堡寨完全被西夏人围困了,宋朝人根本无法援助,失陷只是时间问题。
大顺城的重要军事意义,以及范仲淹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叠加,使得大宋君臣为之震动。这也是为什么此番庆州案如此重要,如此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并非只是李复圭和种咏两人的特殊身份。
种世衡是堡寨修建的提议者,他的孙子种师道对此知之甚详,于是乎,林昭听到了很详细的解释。至少从这一点上而言,带着种师道在身边,还是有好处的。
如今大顺城已经“丢失”,与之相邻的荔原堡就格外重要。作为一个很小的军事边防堡寨,外人想要混进去很难。
对此林昭有些犯难了,可种师道却很会想办法。不知道从哪里,变戏法似的弄出了两件宋军兵服,略微乔装打扮之后,化身为两名斥候。
而今西北局势混乱,西夏人虎视眈眈,环庆路派出大量斥候。派出斥候的将领和机构有很多,彼此之间可能存在互不统属的情况,不至于很快被人插穿。再者,种师道对西军情况相当了解,故而可以很从容地应对一些问题,所以短暂的冒充完全是可以的。
于是乎,两名新鲜出炉的斥候正大光明地奔荔原堡去了。
可事情似乎与他们想想的不一样,等他们刚刚到达荔原堡外,还来不进进去,也来不进被盘问的时候,便见到荔原堡上空燃起了烽火,狼烟冲天而起。
有战事发生?
林昭与种师道对望一眼,都有些惊讶。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便有人呵斥道:“快些回营,准备营地。”
回营?回什么营?
林昭和种师道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裹入大军之中,成为实至名归的宋军将士!
~~~~~~~~~~~~~~~~~~~~~~~~~~~~~
看着荔原堡上空飘起的狼烟,梁乙埋笑了,笑的很阴险,也有些许得意。
毫无疑问,这次的攻势就是他发动的。
在青唐城被宋人驳了面子,梁乙埋一直铭记在心,心里很不是滋味。报复是必然的,加之最大的仇人林昭如今就在庆州,他怎么能放过如此难得的机会呢?
对此,他的姐姐梁太后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其中也有不少的无可奈何。她是要让梁乙埋找回面子,必须找回这个面子。
此番梁乙埋的青唐城的作为,外交失败,和亲是进行了,但是与河湟吐蕃结盟的事情就差的远了。在西夏已经成为一个笑话,使得诸多的党项贵族十分不满,梁乙埋的地位与声望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对梁太后而言,孤儿寡母想要坐稳王位,必须要有亲近之人支持,弟弟梁乙埋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眼前的局势下,梁乙埋绝对不能倒,她必须要尽力将弟弟再次扶持起来。对于崇尚武力的党项人而言,军功无疑是最荣耀的面子,也是东山再起的最好方式。所以梁太后果断让梁乙埋来了庆州边界,主持战事。
梁太后是个很果敢的女子,为了保住自己母子的地位与安危,不惜与宋朝撕破脸皮开战,开战在所不惜。
只有对宋朝的战争才能转移党项贵族们的视线,也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好方式。大顺城的胜利,给了梁太后底气。她坚持西夏人固有的观念,只要战争的规模控制得当,把宋朝人打的越疼,他们就惧怕,西夏从其中获取的利益就更多。
事实上,宋朝的士大夫们确实是这样的想法,即便是花钱买和平,也不愿意打仗。
最为主要的是,此战并非是西夏主动犯边的,在大义上,西夏是占据主动的,不怕与宋朝在外交上扯皮。
正是因此,梁太后无所顾忌,在环庆路宋夏边境线上大打出手。梁乙埋在得到这样的默许和支持下,报复之心更加按捺不住,刚刚到达前线便立即发动了攻势。
西夏军在围困大顺城的同时,立即出击,对荔原堡发动了进攻。目的就是要威胁庆州,让宋朝人惊慌失措,战战兢兢。
按照梁乙埋心中的想法,最好是能直接攻入庆州城,活捉在那里的林昭,找回面子。
只是庆州能否攻陷两说,他的太后姐姐怕是也不许的……
攻陷庆州,那可是与宋朝全面开战的节奏,梁太后未必有这样的准备。
梁乙埋心中幻想着各种春秋大梦,指挥军队进攻荔原堡。他全然不知道,阴差阳错之间,大仇人林昭就在前面不远处,否则一定会更加卖力的。
~~~~~~~~~~~~~~~~~~~~~~~~~~~~~
荔原堡城头出现狼烟,庆州这边马上就注意到了。
李复圭接到消息,大惊失色。他之前认为,西夏人对大顺城的攻势只是一种反击,虽说陈兵边境,虎视眈眈,但他并不认为西夏人会立即发起攻势。
在他看来,毕竟西夏刚刚才接受了皇帝册封,立即动兵不合常理,西夏人未必有这个胆量。想来西夏方面更多的是一种防御,至于原因,他心知肚明。所以出现了一个很奇葩的局面,汴京君臣枕戈待旦,李复圭自己却没当回事。
所以必要的准备也不曾有,没想到西夏此事突然发动进攻,无疑是让他措手不及。故而听到消息的那一刻,顿时有些慌了神!
陈桥在接到李复圭的召唤之后匆匆赶来,刚一进门,李复圭便沉声道:“先生,狼烟起,西夏进攻荔园堡了,该怎么办?如何应对?”
“将军莫要着急,且从长计议!”陈桥先生倒是不疾不徐。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