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南洋见闻录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远东帝国最新章节!
第五百零四章南洋见闻录
其实,有轨电车在1881年的时候,德国工程师维尔纳.冯.西门子年在柏林近郊铺设的第一条电车轨道,靠一条铁轨通电,另一条铁轨作回路.1884年,美国人c.j.范德波尔在多伦多农业展览会上试用电车运载乘客.
而到了1888年,美国人斯波拉格对车辆的集电装置,控制系统,电动机的悬挂方法及驱动方式作了改进,于是出现了现代有轨电车.
1890~1920年是有轨电车在世界范围大发展的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有轨电车.
而中国,也是在1908年3月从上海英租界静安寺外滩,开出了第一辆有轨电车.
当然了,虽然现在只是1886年,但是得益于中美战争,曾经改进出了现代化有轨电车的美国人斯波拉格,在两年前就霍家军给劫掠到了南洋,凭借着霍家军科学院在电力研发和使用上的先进性,很快成熟的电力机车便被制造出来,而且凭借着特斯拉研发出来的动力更强的电动机,有轨电车比起前世要更加成熟.
现在,在霍山的干预之下,坤甸和马辰都已经建成了有轨电车的路网.等到运用成熟,并积累足够的经验之后,就将会大规模的在整个霍家军领地进行建设.
而有轨电车的建设,也是政务院交通部第二个五年建设规划的重点.
惊愣了半响,直到有轨电车的身影消失在坤甸鳞次栉比的重重建筑之后,王文斌和卢家成才回过神来.
相互看了一眼后,不由相顾摇头,自从来到这南洋之后,他们两个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什么都不懂,看什么都新鲜.
"两位.行李都放好了,我们走吧!"
虽然这两个从清朝来的人,论见识还比不上自己这边的普通农民,但这样的人他也见得多了.几乎每个第一次从清朝过来的人都是如此.再加上人家是自己的雇主,所以中年车主也没有嘲笑的意思.
"嗯,走吧!"闻言之后,王卢二人点了点头后,便从车厢中间的门户当中走了进去.
至于跟两人同来的家仆又找了另一辆马车.
"两位准备去哪?"
马车车厢靠近车夫一侧的箱体上有一个方形的小窗户,便于车夫跟车内乘客的交流.
"我们去婆罗大学!"
原本他们是打算先找个地方住下,然后再去婆罗大学找自家那两个一年前翘家出走,来到南洋求学的王玮和卢栋.但是对于南洋的陌生,却让两人不约而同的改变了想法,决定还是先找到两人.最起码他们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对南洋,对南洋的中国人民军的了解,要比自己两人多了多了.
倒是,倒也生了二人像个蒙头苍蝇一样在这里乱撞.省的触犯了什么忌讳.毕竟这里也算是异国他乡了,两家的势力虽然在大清属于顶尖,但是在这里却一点影响力都没有.
这也让两个阅历丰富的人谨慎了很多.
"婆罗大学?"车主愣了一下,"两位有家人或者朋友在婆罗大学读书?"
"你怎么知道?"王文斌诧异道.
"呵呵,我在这码头上赶马车,赶了四年了,像你们这样的人我见多了!"车夫笑道.
"哦.这么说,这婆罗大学还不错,居然能够吸引这么多人来这里求学!"卢家成愣了一下后说道.
"嗬,还不错?何止不错啊,我们坤甸的婆罗大学那是整个中国人民军内部所有大学当中排名第三的学校,虽然论综合实力还比不上台北的台湾大学.以及建立在马辰的东方大学,但是单论物理系和机械工程系那在整个中国人民军所有大学当中都是排名第一的,甚至很多洋人都在那里上学!"
其实,婆罗大学的物理系和机械工程系之所以这么有名,甚至拍在霍家军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六十多所大学中排名第一.关键还是得益于德国的哥根廷大学.
当初.霍家军把机枪和新式步枪的技术交给德国的时候,没有要其他任何条件,唯一的就是让德国派遣大学教师,支援霍家军的教育发展.
而婆罗大学就承接了来自德国哥根廷大学的一批教授学者.因此继承了哥根廷在物理系和机械工程系上的优势,也传承了德国人在学术上的严谨.
中美战争开始后,又有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教授加入,让婆罗大学的物理系和机械工程系变得更加突出.
从1882年成立到现在,近五年的时间里,在每年的大学评比当中牢牢的占据了物理系和机械工程系的第一名.而综合实力也排在第三名,从未掉下来过.
听完车夫的话,王卢二人不禁惊异的对视了一眼,相比对婆罗大学教育实力的惊讶,反而是一个最普通的车夫居然就有这样的见识,更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这些消息,你是从那里知道的?"王文斌最后忍不住问了起来.
"当然是报纸上了,几乎每一期的《南洋青年报.[,!]》上都有对各大学校的介绍,而且政务院教育部的一些教育政策,以及南洋教育的发展情况,每年政务院教育部对教育资金的使用和拨付的情况都会在上面刊登出来!"
《南洋青年报》是政务院教育部官办报纸,旨在宣传南洋教育发展的一些情况.
"就像前段时间,教育部就刚刚公布了以后在我们这里孩子上完中小学之前将不用再缴纳任何学杂费,而且早饭和午饭一律免费由学校提供!"说打这里,车主脸上忍不住流露出了感激之色.
他家里有一妻两妾,孩子现在已经有九个了,基本上都在上中小学的年纪,现在这学费一免,外加两餐补助,直接免除了他大半的生活压力.
车夫并不知道自己这一番话,对王文斌和卢康成造成了多么巨大的影响.此刻两人的心中就像烧开了的沸水一样,无论如何都平静不下来.
先不说南洋政务院教育部公开自己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以及让群众监督教育拨款使用情况的魄力.
单说后面减免中小学学生学费和早中饭补助,就不知道花上多少钱.按照现在南洋的人口规模,怕是几千万两白银都挡不住.
相比南洋中国人民军对教育的重视,大清朝的教育发展实在是滞后的太多了.而且相比愚民政策下麻木不仁的清朝人,南洋的民众们才更像一个有思想的国民.
想到这里,王卢二人相顾一眼后,不约而同的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他们都是世家之人,自然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王卢两家之所以能够从南北朝历经千年而不倒,关键的一点就是明白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
"这次回去之后,一定要禀明家主,把家族的中心转移到南洋来."两人心中几乎有了同样的想法.
马车在平坦而又宽阔的柏油路上行驶,不时可以看到旁边疾驰而过的电车,两侧的绿化带姹紫嫣红,交相辉映,让宽阔的街道绽放着美丽,而街道两侧的橱窗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精美的商品,人行横道上多得是衣着各异的逛街人群,而且其中蓝眼睛白皮肤的洋人更是为数不少,不过他们在这里却没有了清朝租界区洋人们趾高气扬的样子,反而跟普通民众一样,遵守着这里的秩序.
这一切都让第一次见识的王卢二人感觉到惊诧.南洋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
"这里怎么没有黄包车?"王文斌小声对自己的同伴问道.
黄包车创制于1870年,因为多为从日本进口到中国,所以也叫‘东洋车’.
1873年法国人引入法租界,并创立‘手拉小车服务机构’之后,黄包车便在清朝内部流行起来.到了现在厩之内已经出现了不少黄包车,对于不少清朝内部的达官显贵们来说黄包车还是一个新鲜玩意.
但是今天在南洋却是一个也没见到.多少让王文斌心中感觉到惊诧.
不过人,让他没想到的是,原本只想说给卢家成的话,倒是被前面正赶车的车主给听了去.
"你说黄包车啊?那玩意自从这电车有了之后,早就没人愿意干了!"车主回头说了一句.
"为什么?"王文斌诧异道.
"当然是不挣钱了!做电车既便宜,而且速度还快,谁还坐黄包车啊!而有钱又不愿意挤电车的,也有马车坐.再说了,在我们这里,一个人只要申请就可以分到五亩上好的田地,一年就可以赚上十几块银元,谁还愿意去苦哈哈的拉黄包车啊!"
"一个人五亩地?"王卢二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要知道在清朝内部,没有什么比土地更值钱了.他们两家都在河北和山西,掌握着大量的好田,而这也是支撑王家和卢家繁荣昌盛的基础.
(.)U
第五百零四章南洋见闻录
其实,有轨电车在1881年的时候,德国工程师维尔纳.冯.西门子年在柏林近郊铺设的第一条电车轨道,靠一条铁轨通电,另一条铁轨作回路.1884年,美国人c.j.范德波尔在多伦多农业展览会上试用电车运载乘客.
而到了1888年,美国人斯波拉格对车辆的集电装置,控制系统,电动机的悬挂方法及驱动方式作了改进,于是出现了现代有轨电车.
1890~1920年是有轨电车在世界范围大发展的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有轨电车.
而中国,也是在1908年3月从上海英租界静安寺外滩,开出了第一辆有轨电车.
当然了,虽然现在只是1886年,但是得益于中美战争,曾经改进出了现代化有轨电车的美国人斯波拉格,在两年前就霍家军给劫掠到了南洋,凭借着霍家军科学院在电力研发和使用上的先进性,很快成熟的电力机车便被制造出来,而且凭借着特斯拉研发出来的动力更强的电动机,有轨电车比起前世要更加成熟.
现在,在霍山的干预之下,坤甸和马辰都已经建成了有轨电车的路网.等到运用成熟,并积累足够的经验之后,就将会大规模的在整个霍家军领地进行建设.
而有轨电车的建设,也是政务院交通部第二个五年建设规划的重点.
惊愣了半响,直到有轨电车的身影消失在坤甸鳞次栉比的重重建筑之后,王文斌和卢家成才回过神来.
相互看了一眼后,不由相顾摇头,自从来到这南洋之后,他们两个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什么都不懂,看什么都新鲜.
"两位.行李都放好了,我们走吧!"
虽然这两个从清朝来的人,论见识还比不上自己这边的普通农民,但这样的人他也见得多了.几乎每个第一次从清朝过来的人都是如此.再加上人家是自己的雇主,所以中年车主也没有嘲笑的意思.
"嗯,走吧!"闻言之后,王卢二人点了点头后,便从车厢中间的门户当中走了进去.
至于跟两人同来的家仆又找了另一辆马车.
"两位准备去哪?"
马车车厢靠近车夫一侧的箱体上有一个方形的小窗户,便于车夫跟车内乘客的交流.
"我们去婆罗大学!"
原本他们是打算先找个地方住下,然后再去婆罗大学找自家那两个一年前翘家出走,来到南洋求学的王玮和卢栋.但是对于南洋的陌生,却让两人不约而同的改变了想法,决定还是先找到两人.最起码他们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对南洋,对南洋的中国人民军的了解,要比自己两人多了多了.
倒是,倒也生了二人像个蒙头苍蝇一样在这里乱撞.省的触犯了什么忌讳.毕竟这里也算是异国他乡了,两家的势力虽然在大清属于顶尖,但是在这里却一点影响力都没有.
这也让两个阅历丰富的人谨慎了很多.
"婆罗大学?"车主愣了一下,"两位有家人或者朋友在婆罗大学读书?"
"你怎么知道?"王文斌诧异道.
"呵呵,我在这码头上赶马车,赶了四年了,像你们这样的人我见多了!"车夫笑道.
"哦.这么说,这婆罗大学还不错,居然能够吸引这么多人来这里求学!"卢家成愣了一下后说道.
"嗬,还不错?何止不错啊,我们坤甸的婆罗大学那是整个中国人民军内部所有大学当中排名第三的学校,虽然论综合实力还比不上台北的台湾大学.以及建立在马辰的东方大学,但是单论物理系和机械工程系那在整个中国人民军所有大学当中都是排名第一的,甚至很多洋人都在那里上学!"
其实,婆罗大学的物理系和机械工程系之所以这么有名,甚至拍在霍家军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六十多所大学中排名第一.关键还是得益于德国的哥根廷大学.
当初.霍家军把机枪和新式步枪的技术交给德国的时候,没有要其他任何条件,唯一的就是让德国派遣大学教师,支援霍家军的教育发展.
而婆罗大学就承接了来自德国哥根廷大学的一批教授学者.因此继承了哥根廷在物理系和机械工程系上的优势,也传承了德国人在学术上的严谨.
中美战争开始后,又有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教授加入,让婆罗大学的物理系和机械工程系变得更加突出.
从1882年成立到现在,近五年的时间里,在每年的大学评比当中牢牢的占据了物理系和机械工程系的第一名.而综合实力也排在第三名,从未掉下来过.
听完车夫的话,王卢二人不禁惊异的对视了一眼,相比对婆罗大学教育实力的惊讶,反而是一个最普通的车夫居然就有这样的见识,更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这些消息,你是从那里知道的?"王文斌最后忍不住问了起来.
"当然是报纸上了,几乎每一期的《南洋青年报.[,!]》上都有对各大学校的介绍,而且政务院教育部的一些教育政策,以及南洋教育的发展情况,每年政务院教育部对教育资金的使用和拨付的情况都会在上面刊登出来!"
《南洋青年报》是政务院教育部官办报纸,旨在宣传南洋教育发展的一些情况.
"就像前段时间,教育部就刚刚公布了以后在我们这里孩子上完中小学之前将不用再缴纳任何学杂费,而且早饭和午饭一律免费由学校提供!"说打这里,车主脸上忍不住流露出了感激之色.
他家里有一妻两妾,孩子现在已经有九个了,基本上都在上中小学的年纪,现在这学费一免,外加两餐补助,直接免除了他大半的生活压力.
车夫并不知道自己这一番话,对王文斌和卢康成造成了多么巨大的影响.此刻两人的心中就像烧开了的沸水一样,无论如何都平静不下来.
先不说南洋政务院教育部公开自己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以及让群众监督教育拨款使用情况的魄力.
单说后面减免中小学学生学费和早中饭补助,就不知道花上多少钱.按照现在南洋的人口规模,怕是几千万两白银都挡不住.
相比南洋中国人民军对教育的重视,大清朝的教育发展实在是滞后的太多了.而且相比愚民政策下麻木不仁的清朝人,南洋的民众们才更像一个有思想的国民.
想到这里,王卢二人相顾一眼后,不约而同的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他们都是世家之人,自然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王卢两家之所以能够从南北朝历经千年而不倒,关键的一点就是明白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
"这次回去之后,一定要禀明家主,把家族的中心转移到南洋来."两人心中几乎有了同样的想法.
马车在平坦而又宽阔的柏油路上行驶,不时可以看到旁边疾驰而过的电车,两侧的绿化带姹紫嫣红,交相辉映,让宽阔的街道绽放着美丽,而街道两侧的橱窗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精美的商品,人行横道上多得是衣着各异的逛街人群,而且其中蓝眼睛白皮肤的洋人更是为数不少,不过他们在这里却没有了清朝租界区洋人们趾高气扬的样子,反而跟普通民众一样,遵守着这里的秩序.
这一切都让第一次见识的王卢二人感觉到惊诧.南洋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
"这里怎么没有黄包车?"王文斌小声对自己的同伴问道.
黄包车创制于1870年,因为多为从日本进口到中国,所以也叫‘东洋车’.
1873年法国人引入法租界,并创立‘手拉小车服务机构’之后,黄包车便在清朝内部流行起来.到了现在厩之内已经出现了不少黄包车,对于不少清朝内部的达官显贵们来说黄包车还是一个新鲜玩意.
但是今天在南洋却是一个也没见到.多少让王文斌心中感觉到惊诧.
不过人,让他没想到的是,原本只想说给卢家成的话,倒是被前面正赶车的车主给听了去.
"你说黄包车啊?那玩意自从这电车有了之后,早就没人愿意干了!"车主回头说了一句.
"为什么?"王文斌诧异道.
"当然是不挣钱了!做电车既便宜,而且速度还快,谁还坐黄包车啊!而有钱又不愿意挤电车的,也有马车坐.再说了,在我们这里,一个人只要申请就可以分到五亩上好的田地,一年就可以赚上十几块银元,谁还愿意去苦哈哈的拉黄包车啊!"
"一个人五亩地?"王卢二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要知道在清朝内部,没有什么比土地更值钱了.他们两家都在河北和山西,掌握着大量的好田,而这也是支撑王家和卢家繁荣昌盛的基础.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