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一个时代,一个现象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民国第一军阀最新章节!
东北,这里是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生产兵团基地之一,自年初以来,大部分生产兵团已经转为正规军。
在绥化北大荒地区,有一个‘专治各种不服’的大型农场,上千名青年学生正在这里忙碌的进行着农业生产。
曹远辉,他是这些劳动改造的学生当中的一员,他来到这个农场已经七年了,七年来这个农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开始只有拖拉机等简单的农机,到现在,农场已经用上了大型的大豆联合收割机,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农场的生活比较单调,却很宁静。
这里没有那些是是非非,也没有城市的喧嚣,更没有满大街喊口号的现象,每天就是吃饭、睡觉、劳动、看书、看报,并听听音乐,时不时来点军训什么的。
这是星期天,这天一早曹远辉就来到了农场门口等待。不一会,一辆摩托车拖着‘呼噜噜’的声音呼啸而来,摩托车后面的架子上放着满满的书信。
摩托车在农场门口停了下来,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邮递员提着一堆书信走进农场。
“老张,有没有我的信?”曹远辉连忙迎上去问道,这位邮递员姓张,在县里邮政局工作,每个星期会来送一次信,曹远辉他们亲切的称他为‘老张’。
“有,在这呢!”送信的老张抽出一封信递给曹远辉,曹远辉欣喜的接过信,连忙鞠躬说道:“谢谢张哥。”
“没啥!来给你们送信的机会估计不多了。”老张笑了笑。
“啊?为什么?”曹远辉惊讶的问道。
“你不知道啊?现在全国的生产兵团都差不多撤了,说不定你们不用多久就能回家了。”
“呃……是吗?”
曹远辉有些愕然,回头看了一眼农场,他在这里渡过了七年的时光,想到如果自己要离开,顿时心里有有些不舍。
“别想那么多了,回家好啊!回家娶个女人,生几个娃娃。不要整天想着和江大帅过不去了。”老张拍了拍曹远辉的肩膀,他心里很不理解曹远辉这些人,为啥要和搞什么倒江?
老张语重心长的说道:“哥哥我虽然不比你大几岁,也没你们有文化,但咱看得明白,我们国家当初那么穷,地方上乱得要命,还有洋人来欺负我们,确实是非常不容易,江大帅还要和俄国人、日本人打仗,哪有那么多闲工夫跟你们扯皮,把你们关进来也是权宜之举。现在这些都过去了,俄国人完蛋了,日本人也完蛋了,我们民国现在到了走向汉唐盛世的时候,正是用人的时候,你们有文化,好好为国家出力肯定有大作为的。”
“嗯!我知道。”曹远辉用力的点了点头,在农场里劳动改造了七年,他已不是当初那个头脑简单,随便被人一鼓动就走上大街闹罢课的热血学生了。
壬子年,中俄战争打响的那一年,曹远辉刚来到农场,当他听闻对俄战争胜利后,第一次动摇了他的坚持。
倒不倒江,真的那么重要吗?
甲寅年,中日战争打响那一年,曹远辉听闻对日战争胜利,整个人都陷入了无比激动的情绪当中。
然而这场战争,同样是江渝带领国防军打赢的。这让曹远辉彻底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被人当枪使了?
当孙大炮被日本引渡回中国,并认罪之后,昔日曹远辉内心的最神圣的东西崩塌了,彻底的崩塌了。
……
曹远辉拿着信,走到一边,蹲在一块原木上打开信件看了起来,这是一封家信,是他母亲寄来的。
每年母亲都会托人代笔写封信来,说的还是家里的情况。
“最近工资水平又上涨了,娘在工厂上班一个月能到35块钱了。你弟弟去年到俄国打仗,又立了军工,已经升到团长了。家里头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娘在杭州城内买了套房子,你弟弟还用军饷买了辆小汽车,说是留在家给你开。你弟弟娘是不担心了,娘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你了,都怪娘当初没看好你,让你跟着孙大炮那群人到处闹。你在农场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回家,早点娶个媳妇……”
曹远辉是个单亲家庭,父亲早年被官府陷害死在大牢里,全靠母亲带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因为父亲被满清官府迫害而死,所以曹远辉从小就立志要推翻这个腐朽的异族统治,于是加入了同盟会。
每次杭州城搞反清‘诗会’,皆有他的身影。
后来他被国民党吸纳为底层骨干人员,在学校发展了不少成员。
本身曹远辉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好,读书都是靠亲戚接济,不过这几年却是有了巨大的改变。
曹远辉被抓到农场里改造的那一年,他弟弟参军入伍了,作为军人家属,她母亲进了‘江南织造公司’当女工,收入顿时提高了。
随后壬子中俄战争、甲寅中日战争,他弟弟都有参与,中俄战争上战场后作战英勇,杀了三个俄国兵,又因为有文化,从大头兵升为排长。甲寅中日战争表现出色,被送进淮安军校学习,学了三年之后顺利毕业,直接就当了营长。
去年又碰上对俄干涉,到俄国打了一圈回来,立了军功劳。因为陆军改编扩军,所以又升为团长了。
身为团长,一个月军饷300块,收入可谓极高。
曹远辉看完信后十分高兴,不过对于外面的世界,印象还是定格在1912年,根本不知道现在中国的繁荣,是什么样的模样。
就在这时,集合的哨声响了起来。
曹远辉连忙收好家信,站起身快步跑到操场上,不一会,操场上就集合了上千名被抓进农场劳动改造的知识分子们。
“全体立正。”一个穿着迷彩服的教官大声命令道,下面顿时端正身姿。
“稍息。现在我宣布一个重大决定。”那名教官大声宣布道:“根据军部对‘生产兵团’改编方案,很农场不在改编范围,本农场将在半个月后转为民营农场。”
下面顿时一片哗然。
“教官,那我们怎么办?”
“你们,从哪里来的,可以回哪里去。不想回去的可以留在农场,根据中华民国《移民法》,你们每个人可以分配五百亩土地。”那名教官高声宣布道,“这些农机也可以分配给你们,但是作为一个已开垦出来的农场,你们将无法享有免除三年农业税的政策。”
“太好了,可以回家了。”
“我不想回家,我要留在这里……”
这些被‘专治各种不服’的大龄学生们反应不一,有的想回家已经想疯了,有的则适应了农场的宁静生活。
“我还是回家吧!”曹远辉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一样,还是决定回家。尽管留下来的条件也很不错,有分地分农机,但是曹远辉觉得现在是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自己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农场劳动的七年时间里,他并未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好了,尽管你们自由了,但是今天的晨练还是要正常进行,全体都有,向左转……”那名教官这时候大声命令道。
这一天,中国用于劳改那些青年学生的农场改为民营农场,当天,农场的劳改学生们照了一张全体留念照。
第二天一早。
曹远辉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将七年来在农场照的照片小心翼翼的装进一个盒子里,然后背着行囊坐上了前往县城的汽车。
“曹远辉,你回家后想做什么?”一位一起被抓捕过来的同学对曹远辉问道,曹远辉有些茫然的说道:“我也不知道,这七年靠自学看了很多书,但却有上过大学的专业。也许我会先到全国各地去看看吧!”
当斜阳初照,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时,一位摄影师拍下了劳改学生回乡车队的照片,这长照片后来被存入了历史纪念馆。
这张照片,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一个现象,以及现象的结束。
也是中华民国在经过了建国时期的混乱后,走向繁荣与安定的见证。同样也是天下归一的见证,因为天下归一的格局已经确定,所以这些学生才被放了出来。
“呵呵!想不到我们还能拿到五百块钱,看来现在国家是真的富了。刚来那会,每年收上来的粮食都要被收走大部分,我们那时还只能勉强吃饱,现在一出手就是五百块了。”那位同学感慨的说道。
“是啊!苦日子也就是前些年,后来条件也慢慢改善了,种地用上了农机,平日里除了吃饱,还有很多罐头之类的供应,食堂的菜也丰盛了许多。我想,留在农场可能也是一个错的选择,只是这么多年没回家。”曹远辉跟着感慨起来,农场的日子说起来,后面那些年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近两年来。
在前往县城的路上,曹远辉看着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原野,只见原野上种满了大豆,几架飞机从天空掠过,肥料从飞机上播撒了下去。
曹远辉不由期待起来,久违的城市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RS
东北,这里是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生产兵团基地之一,自年初以来,大部分生产兵团已经转为正规军。
在绥化北大荒地区,有一个‘专治各种不服’的大型农场,上千名青年学生正在这里忙碌的进行着农业生产。
曹远辉,他是这些劳动改造的学生当中的一员,他来到这个农场已经七年了,七年来这个农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开始只有拖拉机等简单的农机,到现在,农场已经用上了大型的大豆联合收割机,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农场的生活比较单调,却很宁静。
这里没有那些是是非非,也没有城市的喧嚣,更没有满大街喊口号的现象,每天就是吃饭、睡觉、劳动、看书、看报,并听听音乐,时不时来点军训什么的。
这是星期天,这天一早曹远辉就来到了农场门口等待。不一会,一辆摩托车拖着‘呼噜噜’的声音呼啸而来,摩托车后面的架子上放着满满的书信。
摩托车在农场门口停了下来,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邮递员提着一堆书信走进农场。
“老张,有没有我的信?”曹远辉连忙迎上去问道,这位邮递员姓张,在县里邮政局工作,每个星期会来送一次信,曹远辉他们亲切的称他为‘老张’。
“有,在这呢!”送信的老张抽出一封信递给曹远辉,曹远辉欣喜的接过信,连忙鞠躬说道:“谢谢张哥。”
“没啥!来给你们送信的机会估计不多了。”老张笑了笑。
“啊?为什么?”曹远辉惊讶的问道。
“你不知道啊?现在全国的生产兵团都差不多撤了,说不定你们不用多久就能回家了。”
“呃……是吗?”
曹远辉有些愕然,回头看了一眼农场,他在这里渡过了七年的时光,想到如果自己要离开,顿时心里有有些不舍。
“别想那么多了,回家好啊!回家娶个女人,生几个娃娃。不要整天想着和江大帅过不去了。”老张拍了拍曹远辉的肩膀,他心里很不理解曹远辉这些人,为啥要和搞什么倒江?
老张语重心长的说道:“哥哥我虽然不比你大几岁,也没你们有文化,但咱看得明白,我们国家当初那么穷,地方上乱得要命,还有洋人来欺负我们,确实是非常不容易,江大帅还要和俄国人、日本人打仗,哪有那么多闲工夫跟你们扯皮,把你们关进来也是权宜之举。现在这些都过去了,俄国人完蛋了,日本人也完蛋了,我们民国现在到了走向汉唐盛世的时候,正是用人的时候,你们有文化,好好为国家出力肯定有大作为的。”
“嗯!我知道。”曹远辉用力的点了点头,在农场里劳动改造了七年,他已不是当初那个头脑简单,随便被人一鼓动就走上大街闹罢课的热血学生了。
壬子年,中俄战争打响的那一年,曹远辉刚来到农场,当他听闻对俄战争胜利后,第一次动摇了他的坚持。
倒不倒江,真的那么重要吗?
甲寅年,中日战争打响那一年,曹远辉听闻对日战争胜利,整个人都陷入了无比激动的情绪当中。
然而这场战争,同样是江渝带领国防军打赢的。这让曹远辉彻底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被人当枪使了?
当孙大炮被日本引渡回中国,并认罪之后,昔日曹远辉内心的最神圣的东西崩塌了,彻底的崩塌了。
……
曹远辉拿着信,走到一边,蹲在一块原木上打开信件看了起来,这是一封家信,是他母亲寄来的。
每年母亲都会托人代笔写封信来,说的还是家里的情况。
“最近工资水平又上涨了,娘在工厂上班一个月能到35块钱了。你弟弟去年到俄国打仗,又立了军工,已经升到团长了。家里头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娘在杭州城内买了套房子,你弟弟还用军饷买了辆小汽车,说是留在家给你开。你弟弟娘是不担心了,娘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你了,都怪娘当初没看好你,让你跟着孙大炮那群人到处闹。你在农场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回家,早点娶个媳妇……”
曹远辉是个单亲家庭,父亲早年被官府陷害死在大牢里,全靠母亲带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因为父亲被满清官府迫害而死,所以曹远辉从小就立志要推翻这个腐朽的异族统治,于是加入了同盟会。
每次杭州城搞反清‘诗会’,皆有他的身影。
后来他被国民党吸纳为底层骨干人员,在学校发展了不少成员。
本身曹远辉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好,读书都是靠亲戚接济,不过这几年却是有了巨大的改变。
曹远辉被抓到农场里改造的那一年,他弟弟参军入伍了,作为军人家属,她母亲进了‘江南织造公司’当女工,收入顿时提高了。
随后壬子中俄战争、甲寅中日战争,他弟弟都有参与,中俄战争上战场后作战英勇,杀了三个俄国兵,又因为有文化,从大头兵升为排长。甲寅中日战争表现出色,被送进淮安军校学习,学了三年之后顺利毕业,直接就当了营长。
去年又碰上对俄干涉,到俄国打了一圈回来,立了军功劳。因为陆军改编扩军,所以又升为团长了。
身为团长,一个月军饷300块,收入可谓极高。
曹远辉看完信后十分高兴,不过对于外面的世界,印象还是定格在1912年,根本不知道现在中国的繁荣,是什么样的模样。
就在这时,集合的哨声响了起来。
曹远辉连忙收好家信,站起身快步跑到操场上,不一会,操场上就集合了上千名被抓进农场劳动改造的知识分子们。
“全体立正。”一个穿着迷彩服的教官大声命令道,下面顿时端正身姿。
“稍息。现在我宣布一个重大决定。”那名教官大声宣布道:“根据军部对‘生产兵团’改编方案,很农场不在改编范围,本农场将在半个月后转为民营农场。”
下面顿时一片哗然。
“教官,那我们怎么办?”
“你们,从哪里来的,可以回哪里去。不想回去的可以留在农场,根据中华民国《移民法》,你们每个人可以分配五百亩土地。”那名教官高声宣布道,“这些农机也可以分配给你们,但是作为一个已开垦出来的农场,你们将无法享有免除三年农业税的政策。”
“太好了,可以回家了。”
“我不想回家,我要留在这里……”
这些被‘专治各种不服’的大龄学生们反应不一,有的想回家已经想疯了,有的则适应了农场的宁静生活。
“我还是回家吧!”曹远辉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一样,还是决定回家。尽管留下来的条件也很不错,有分地分农机,但是曹远辉觉得现在是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自己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农场劳动的七年时间里,他并未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好了,尽管你们自由了,但是今天的晨练还是要正常进行,全体都有,向左转……”那名教官这时候大声命令道。
这一天,中国用于劳改那些青年学生的农场改为民营农场,当天,农场的劳改学生们照了一张全体留念照。
第二天一早。
曹远辉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将七年来在农场照的照片小心翼翼的装进一个盒子里,然后背着行囊坐上了前往县城的汽车。
“曹远辉,你回家后想做什么?”一位一起被抓捕过来的同学对曹远辉问道,曹远辉有些茫然的说道:“我也不知道,这七年靠自学看了很多书,但却有上过大学的专业。也许我会先到全国各地去看看吧!”
当斜阳初照,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时,一位摄影师拍下了劳改学生回乡车队的照片,这长照片后来被存入了历史纪念馆。
这张照片,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一个现象,以及现象的结束。
也是中华民国在经过了建国时期的混乱后,走向繁荣与安定的见证。同样也是天下归一的见证,因为天下归一的格局已经确定,所以这些学生才被放了出来。
“呵呵!想不到我们还能拿到五百块钱,看来现在国家是真的富了。刚来那会,每年收上来的粮食都要被收走大部分,我们那时还只能勉强吃饱,现在一出手就是五百块了。”那位同学感慨的说道。
“是啊!苦日子也就是前些年,后来条件也慢慢改善了,种地用上了农机,平日里除了吃饱,还有很多罐头之类的供应,食堂的菜也丰盛了许多。我想,留在农场可能也是一个错的选择,只是这么多年没回家。”曹远辉跟着感慨起来,农场的日子说起来,后面那些年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近两年来。
在前往县城的路上,曹远辉看着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原野,只见原野上种满了大豆,几架飞机从天空掠过,肥料从飞机上播撒了下去。
曹远辉不由期待起来,久违的城市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