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教育续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逐鼎最新章节!
三种教育改革的实施,确实让读书人欣然接受,一些有名望的文人,也不得不佩服这些改革的好处。
但也正如赵询所料,一些搞学问的人,立刻因为这标点的出现,在教授学生之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要知道,一个标点的不同,带来的意思就是截然不同的。以前的古文,自然是没有标点的,靠的就是这些搞学问的人,将其分段,解其意思,然后教授下去。现在,一句话一下子就出现了不同的含义,两方自然各持己见了。
争执的不得开交之后,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说此分句之法乃大都督所创,自然有大都督判定分句之标准。
听到教育司的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他后,赵询顿时傻眼。让他做学问?还分句?能将古典完整的理解就已经不错的。
最后赵询下令,此事有教育司最终裁定,作为统一标准。不是教育司麾下以及骁果军名下的文人,对不起,你呀,还是做你的学问去吧。不为我骁果军之官,却在我们这里胡来,你这不是捣乱么?有这精神,还不如去书院多教授几个学生。
不过,这问题也使得赵询决心对教育方面更加一步的改革。
“余静,你看你干的好事,现在整日都有一些拜访的人!”赵询笑着说道,最近今天,频繁有人投帖,要拜见创出利于天下读书人的赵询。但得知这些对象大多数都是昔日和自己不待见的有名文人后,他连看都懒得看。
“大都督,这又有何妨?和不与他们交流一番,这些可都是幽州、冀州名望不小的文人,大人也可以降服他们,为己所用啊!”
赵询摇了摇头,没有多说。降服他们?为己所用?对于这些只会做学问,其实什么事情也不会,还爱唧唧歪歪的人,赵询对他们,只能是敬而远之。
见赵询没有多言,余静也能猜到一些。这些大文人们,就像昔日的自己一般,爱惜羽毛,而且,这些人也是赵询新法下受损之人。搞学问,没钱什么也别想,一个个是大名鼎鼎,但同样是家财万贯,良田万顷。
赵询私自强占幽北四府,废除原有官吏,没收田地均分给百姓,限制各家私丁,不许编炼私军等,即是违反了朝廷律令,有让这些人利益大损。于是纷纷指责赵询,搞得自己和隐士一样,对于赵询后来的征召,更是嗤之以鼻。
现在好了,骁果军雄霸幽北,连朝廷也承认了赵询的所作所为。而受益的百姓更是对这些昔日声明远扬的大文豪门不屑一顾,甚至暗中辱骂。连带他们的家人也不受待见,下人出门还时常听到他人的鄙视之语。
更重要的是,幽州的士子们,也不再对他们敬若神明,在赵询的治下,百姓生活好了,他们同样如此,此外,他们还能得到骁果军的重用。只要有能力,其他的都不用考虑,地方佐官你就可以去了。
现在这些人后悔了,赵询也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礼贤下士,对他们这些有名望的人,进行招揽,似乎已经忘记了他们。这些人无奈之下,只好借着拜见名声大涨的赵询,来向赵询表示,自己已经臣服。
可惜了,赵询真的看不上这些老顽固了。学识高,但却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国家百姓利益,我要之何用?
“大都督,今日叫我来,是不是又有什么新主意了?”余静一脸好奇的说道。按理说,三旬的余静,平日里都是一副平平淡淡的模样,但最近,脸色的表情多了许多。
赵询摇头说道:“哪有那么多主意,我想将治下的学院划分一下等级。”
在燕国,士子们都是读书后,以成绩划分等级,并没有以书院作为标准。或者说,书院没有明确的教授等级。
“我准备将骁果军治下书院划分为蒙学、乡学、县学、府学,每等三级,学满三年,考试,考试过着,可入上一级。各书院可有商人或者私人筑建,但先生和教授内容,则有教育司统一规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材。”
“此外,府学之后的学生,才有入地方做佐官的权利。蒙学可随意,乡学、县学学院,可有私人建立,但必须报备教育司备案,有教育司统一配备先生,配备教材以及管理人员。府学有教育司直接承建,有教育司管辖。”
半晌,余静皱眉道:“这种方式是好,但现在编制教材就是个大问题,先不说什么才是标准,才是适合。就是现在外面争论的一般,谁也说服不了谁啊!”
赵询冷笑道:“你管他们做什么?教育司制定,必须遵守。有意见?就让他们滚出骁果军治地,要不,就成为骁果军教育司的一员,参与骁果军治下教材的制定。对了,这些教材的修订,让教育司下属的一些有能力的先生们都参与进来,特别是一些有争议之处,不要采取一人之意见,要多人意见的决定。”
“大都督放心,属下决不辜负大都督希望。”余静恭敬的说道。
余静离去之后,赵询则又想起了有号称三大启蒙读物的《百家姓》、《千字文》以及《三字经》来。其中《千字文》本应出现在南北时期的梁朝,其余两本,则是宋朝。但没有某种契机和某些人的缘故,直至大燕,这些均为出现。
这三部书的出现,都给整个名族带来了很深的影响。其中,《三字经》更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虽说《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赵询苦思冥想,对于《三字经》和《千字文》还好些,这两部内容还能写下来,但对于百家姓,自己也就只能记住前面小部分。
于是,赵询又将此项重任交给了教育司来完成,对于这些搞学问的人来说,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只不过赵询知道,这编出出来的百家姓和自己记忆里的百家姓可就不同了。
而《千字文》和《三字经》的出现,则让余静狠狠的震惊了一把,对于赵询,他现在也是雾里看花,越来越模糊了。一两个月下来,赵询接二连三的拿出奇思妙想和两本意义不小的著作来。
对于余静的好奇,赵询还真没的解释,只能是视而未见。否则,以后解释起来,越来越麻烦。
事情交给了教育司,下面的工作自然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了。为了修订教材,赵询让教育司专门成立教材团体,可以邀请非幽州人士参与。因为要在教材之上留名,赵询也相信,会有不少人参加的。
骁果军忙于教材的修订和书院的改革,也使得南北很多人稍微放下了紧张之心。在七月份,赵询依照自己的约定,将万马送与禁卫军,此次没人去抢了,这是赵询和禁卫军之间的协约,不是献与朝廷,只是彼此之间的交易。
幽北的粟末靺鞨部和辽东国战斗正酣,在骁果军武器的支持下,粟末靺鞨部和辽东国诸将持平,辽东国开始损失疆土,当然,相应的,骁果军也增加着疆土。而骁果军跟在在增加的土地上,修建其自己的城池。有了水泥的协助,修建城池方便了许多。就算不怎么坚固,但有就是比没有强。与之对应的是,大队的百姓随即就迁入这些地方,补充这里的人口。
粟末靺鞨部出现了犀利的武器,不用查探就知道,一定是骁果军所谓。辽东国使臣向骁果军强烈的抗议,毕竟骁果军说过,两不相帮的。
杨望清笑着回答,我们本就没有相帮任何一方,但他们向我们购买武器铠甲,只是商业行动的一部分,我们无权干涉。这事,有商业司负责。
辽东国使臣见在杨望清这里找不到突破口,只好转而向杨望清商议同样购买武器铠甲之事。
杨望清哪里会答应,粟末靺鞨部购买,除了既得利益外,还能增加疆土,可是卖给了你们,我们去哪里扩大疆土去?于是直接将武器铠甲购买的权限推到大都督赵询身上,让其和赵询商议。
辽东国损兵折将有丢失疆土的情况下,只好向赵询寻求武器铠甲的购买。
“军火交易,果然是最赚钱的啊!”得到杨望清的奏报后,赵询不由的说道。这些武器卖与粟末靺鞨部,直接翻了好几倍甚至十余倍的价格,更别说那逐渐扩大的疆土。可在卖与辽东国武器铠甲上面,赵询有些难以决定。
“少爷,喝点粥,这是降暑的。”眉头皱在一起的赵询耳边传来一声懦懦的声音。
“我的如玉夫人,你现在可不是以前的丫头了,怎么还是叫我少爷!”赵询笑着抱过如玉,将其拥在怀里,小声说道。对于如玉的这个专属称号,赵询倒也不怎么在意。
“咛……”如玉有点婴儿肥的小脸,霎时通红一片:“少爷,别这样,丫头们还在呢!”
三四个随行的侍女们带着笑容将降暑的粥,摆在了桌子上,笑着离去。
“来,我来喂你……”
“不……不用……”
…………
和如玉在一起喝了粥之后,赵询发觉自己烦闷的心,平静了许多。对于辽东国求购武器的要求,赵询没有及时批复。倒不是他觉得这些武器给辽东国就能影响战局。就算卖,也要远远少于粟末靺鞨部,也不能卖出和粟末靺鞨部一样的武器,会减免一些。
只是,赵询担心武器卖与辽东国,会影响粟末靺鞨部的态势。此外,赵询准备让杨望清试试粟末靺鞨部接受的底线,此外,他对粟末靺鞨部能割让疆土给自己,也抱有一些担心。按照粟末靺鞨部最先的强硬态度,战败了还不退让的情景,突然变为为了武器就会割地的情况,赵询还是有些不适应,甚至感到有些担心。
三种教育改革的实施,确实让读书人欣然接受,一些有名望的文人,也不得不佩服这些改革的好处。
但也正如赵询所料,一些搞学问的人,立刻因为这标点的出现,在教授学生之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要知道,一个标点的不同,带来的意思就是截然不同的。以前的古文,自然是没有标点的,靠的就是这些搞学问的人,将其分段,解其意思,然后教授下去。现在,一句话一下子就出现了不同的含义,两方自然各持己见了。
争执的不得开交之后,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说此分句之法乃大都督所创,自然有大都督判定分句之标准。
听到教育司的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他后,赵询顿时傻眼。让他做学问?还分句?能将古典完整的理解就已经不错的。
最后赵询下令,此事有教育司最终裁定,作为统一标准。不是教育司麾下以及骁果军名下的文人,对不起,你呀,还是做你的学问去吧。不为我骁果军之官,却在我们这里胡来,你这不是捣乱么?有这精神,还不如去书院多教授几个学生。
不过,这问题也使得赵询决心对教育方面更加一步的改革。
“余静,你看你干的好事,现在整日都有一些拜访的人!”赵询笑着说道,最近今天,频繁有人投帖,要拜见创出利于天下读书人的赵询。但得知这些对象大多数都是昔日和自己不待见的有名文人后,他连看都懒得看。
“大都督,这又有何妨?和不与他们交流一番,这些可都是幽州、冀州名望不小的文人,大人也可以降服他们,为己所用啊!”
赵询摇了摇头,没有多说。降服他们?为己所用?对于这些只会做学问,其实什么事情也不会,还爱唧唧歪歪的人,赵询对他们,只能是敬而远之。
见赵询没有多言,余静也能猜到一些。这些大文人们,就像昔日的自己一般,爱惜羽毛,而且,这些人也是赵询新法下受损之人。搞学问,没钱什么也别想,一个个是大名鼎鼎,但同样是家财万贯,良田万顷。
赵询私自强占幽北四府,废除原有官吏,没收田地均分给百姓,限制各家私丁,不许编炼私军等,即是违反了朝廷律令,有让这些人利益大损。于是纷纷指责赵询,搞得自己和隐士一样,对于赵询后来的征召,更是嗤之以鼻。
现在好了,骁果军雄霸幽北,连朝廷也承认了赵询的所作所为。而受益的百姓更是对这些昔日声明远扬的大文豪门不屑一顾,甚至暗中辱骂。连带他们的家人也不受待见,下人出门还时常听到他人的鄙视之语。
更重要的是,幽州的士子们,也不再对他们敬若神明,在赵询的治下,百姓生活好了,他们同样如此,此外,他们还能得到骁果军的重用。只要有能力,其他的都不用考虑,地方佐官你就可以去了。
现在这些人后悔了,赵询也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礼贤下士,对他们这些有名望的人,进行招揽,似乎已经忘记了他们。这些人无奈之下,只好借着拜见名声大涨的赵询,来向赵询表示,自己已经臣服。
可惜了,赵询真的看不上这些老顽固了。学识高,但却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国家百姓利益,我要之何用?
“大都督,今日叫我来,是不是又有什么新主意了?”余静一脸好奇的说道。按理说,三旬的余静,平日里都是一副平平淡淡的模样,但最近,脸色的表情多了许多。
赵询摇头说道:“哪有那么多主意,我想将治下的学院划分一下等级。”
在燕国,士子们都是读书后,以成绩划分等级,并没有以书院作为标准。或者说,书院没有明确的教授等级。
“我准备将骁果军治下书院划分为蒙学、乡学、县学、府学,每等三级,学满三年,考试,考试过着,可入上一级。各书院可有商人或者私人筑建,但先生和教授内容,则有教育司统一规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材。”
“此外,府学之后的学生,才有入地方做佐官的权利。蒙学可随意,乡学、县学学院,可有私人建立,但必须报备教育司备案,有教育司统一配备先生,配备教材以及管理人员。府学有教育司直接承建,有教育司管辖。”
半晌,余静皱眉道:“这种方式是好,但现在编制教材就是个大问题,先不说什么才是标准,才是适合。就是现在外面争论的一般,谁也说服不了谁啊!”
赵询冷笑道:“你管他们做什么?教育司制定,必须遵守。有意见?就让他们滚出骁果军治地,要不,就成为骁果军教育司的一员,参与骁果军治下教材的制定。对了,这些教材的修订,让教育司下属的一些有能力的先生们都参与进来,特别是一些有争议之处,不要采取一人之意见,要多人意见的决定。”
“大都督放心,属下决不辜负大都督希望。”余静恭敬的说道。
余静离去之后,赵询则又想起了有号称三大启蒙读物的《百家姓》、《千字文》以及《三字经》来。其中《千字文》本应出现在南北时期的梁朝,其余两本,则是宋朝。但没有某种契机和某些人的缘故,直至大燕,这些均为出现。
这三部书的出现,都给整个名族带来了很深的影响。其中,《三字经》更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虽说《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赵询苦思冥想,对于《三字经》和《千字文》还好些,这两部内容还能写下来,但对于百家姓,自己也就只能记住前面小部分。
于是,赵询又将此项重任交给了教育司来完成,对于这些搞学问的人来说,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只不过赵询知道,这编出出来的百家姓和自己记忆里的百家姓可就不同了。
而《千字文》和《三字经》的出现,则让余静狠狠的震惊了一把,对于赵询,他现在也是雾里看花,越来越模糊了。一两个月下来,赵询接二连三的拿出奇思妙想和两本意义不小的著作来。
对于余静的好奇,赵询还真没的解释,只能是视而未见。否则,以后解释起来,越来越麻烦。
事情交给了教育司,下面的工作自然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了。为了修订教材,赵询让教育司专门成立教材团体,可以邀请非幽州人士参与。因为要在教材之上留名,赵询也相信,会有不少人参加的。
骁果军忙于教材的修订和书院的改革,也使得南北很多人稍微放下了紧张之心。在七月份,赵询依照自己的约定,将万马送与禁卫军,此次没人去抢了,这是赵询和禁卫军之间的协约,不是献与朝廷,只是彼此之间的交易。
幽北的粟末靺鞨部和辽东国战斗正酣,在骁果军武器的支持下,粟末靺鞨部和辽东国诸将持平,辽东国开始损失疆土,当然,相应的,骁果军也增加着疆土。而骁果军跟在在增加的土地上,修建其自己的城池。有了水泥的协助,修建城池方便了许多。就算不怎么坚固,但有就是比没有强。与之对应的是,大队的百姓随即就迁入这些地方,补充这里的人口。
粟末靺鞨部出现了犀利的武器,不用查探就知道,一定是骁果军所谓。辽东国使臣向骁果军强烈的抗议,毕竟骁果军说过,两不相帮的。
杨望清笑着回答,我们本就没有相帮任何一方,但他们向我们购买武器铠甲,只是商业行动的一部分,我们无权干涉。这事,有商业司负责。
辽东国使臣见在杨望清这里找不到突破口,只好转而向杨望清商议同样购买武器铠甲之事。
杨望清哪里会答应,粟末靺鞨部购买,除了既得利益外,还能增加疆土,可是卖给了你们,我们去哪里扩大疆土去?于是直接将武器铠甲购买的权限推到大都督赵询身上,让其和赵询商议。
辽东国损兵折将有丢失疆土的情况下,只好向赵询寻求武器铠甲的购买。
“军火交易,果然是最赚钱的啊!”得到杨望清的奏报后,赵询不由的说道。这些武器卖与粟末靺鞨部,直接翻了好几倍甚至十余倍的价格,更别说那逐渐扩大的疆土。可在卖与辽东国武器铠甲上面,赵询有些难以决定。
“少爷,喝点粥,这是降暑的。”眉头皱在一起的赵询耳边传来一声懦懦的声音。
“我的如玉夫人,你现在可不是以前的丫头了,怎么还是叫我少爷!”赵询笑着抱过如玉,将其拥在怀里,小声说道。对于如玉的这个专属称号,赵询倒也不怎么在意。
“咛……”如玉有点婴儿肥的小脸,霎时通红一片:“少爷,别这样,丫头们还在呢!”
三四个随行的侍女们带着笑容将降暑的粥,摆在了桌子上,笑着离去。
“来,我来喂你……”
“不……不用……”
…………
和如玉在一起喝了粥之后,赵询发觉自己烦闷的心,平静了许多。对于辽东国求购武器的要求,赵询没有及时批复。倒不是他觉得这些武器给辽东国就能影响战局。就算卖,也要远远少于粟末靺鞨部,也不能卖出和粟末靺鞨部一样的武器,会减免一些。
只是,赵询担心武器卖与辽东国,会影响粟末靺鞨部的态势。此外,赵询准备让杨望清试试粟末靺鞨部接受的底线,此外,他对粟末靺鞨部能割让疆土给自己,也抱有一些担心。按照粟末靺鞨部最先的强硬态度,战败了还不退让的情景,突然变为为了武器就会割地的情况,赵询还是有些不适应,甚至感到有些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