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岳飞的历史评价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惊宋最新章节!
一、岳飞在抗金战争中的地位
宋朝是当时全世界最高度发展的农业文明社会,其农业以租佃制为主。宋代文明大大超过唐代文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宏大的进展。近代史家从宋代文明中发现若干近代文明的原始征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宋代文明已经接近,或者行将蜕变为近代文明。相反,从主流方面看,宋代文明正是传统文明的延续、深化和堆积。一种文明愈是发展得过于成熟,则蜕变为一种新的更高的文明,似乎就愈是积重难返,步履维艰。
在宋代文明的正常发展中,受到了两次严重的冲击和破坏,第一次是公元十二世纪女真人的南下,第二次是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的南下。
发生于公元十二世纪的宋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范围很广、持续很久的民族战争。在岳飞生前,酷烈的战祸遍及宋朝除四川、广南和福建以外的各路,对经济和文化造成很严重的破坏。即使岳飞身后的近一百年,自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广阔地域,大多人口稀少,经济凋敝,没有恢复到北宋末年的水平。1南北分裂的局面,严重地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各族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难。
女真族侵入中原,吸收了先进的汉族文明,固然使本民族取得了飞跃的进步。但是,这却是以先进文明被严重摧残,出现大破坏和大倒退为代价的。
特别是在岳飞生前,即女真族南侵之初,乃是汉族文明遭受劫难最主要的、最惨重的阶段。除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外,对汉人民族意识刺激最深者,一是对汉族男子强行“剃头辫发”,二是强制推行奴隶制。宋朝的民间奴婢,大多“本佣雇良民”,“雇卖与人”,2他们与主人之间虽有身份差别,其实已是原始的雇佣关系。金元之际,中国北方社会奴隶制成分的扩张,当然是严重的倒退。岳飞被害三十年后,范成大出使金朝,看到一个女婢颊刺“逃走”两字,写诗说:“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3他从汉文明的高度,看不惯此种野蛮行为,表示义愤。
在金朝女真贵族的侵掠、屠杀和奴役之下,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民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其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持续之久,在中国古代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中国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4在抗金战争中,这样的猛士,无论是留名后世的,或者是没有留名后世的,何止成千上万。正是这些猛士们的奋斗牺牲,保卫了当时最先进的文明,也促进了女真族的进步和汉化。南宋初期,作为抗金的中心人物,前后有四位。第一位是李纲,他在朝廷掌政,却仅任相七十五日。第二位是宗泽,他以东京留守、开封尹的身份,虽未被授予全权,事实上却主持了前沿军务一年。第三位是吴玠,他作为战区统帅,自绍兴元年至绍兴四年,在川陕交界率军独立抗击金军主力。第四位是岳飞,他也是战区统帅,从绍兴四年克复襄汉,到绍兴十一年遇害的八年间,
一直是南宋抗金的主角。当然,就后世的名望和影响而言,岳飞又超出了前面的三位。
这四人的共同命运,是必须受制于朝廷,特别是受制于作为降金主角的宋高宗。吴玠专事自守,与宋高宗尚无多少冲突,而李纲、宗泽和岳飞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以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的打击和迫害,其中以岳飞的下场最为悲惨。故陆游诗说: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5
岳飞本是扶犁握锄的农家子,他投身抗金,最初也不过是一员偏裨小将,却很快地崭露头角,从靖康元年至绍兴三年的八年之间,便跃升为战区统帅。岳飞许身和效命抗金战场十六年,后八年是其生平业绩的主要阶段。尽管他是南宋四五支大军的统帅之一,论官位,他也一直低于刘光世、韩世忠和张俊,但是,岳家军作为南宋抗金的主力和中坚,却是举世公认的事实。故宋孝宗后来也对岳霖说: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6
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维护文明和进步,岳飞不屈不挠地奋斗了后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尽忠报国”的誓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他作为一位历史伟人,受到中国人世代的尊崇和纪念,是理所当然的。
1南宋关于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京西南路和荆湖北路地荒人稀的记载很多。范成大《揽辔录》,《攻愧集》卷111《北行日录》记录了金朝河南地区的荒凉景象。《金史》卷47《食货志》也说,即使到金章宗初年,“河南地广人稀”。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4咸平六年四月癸酉,《宋会要》刑法2之148。
3《石湖居士诗集》卷12《清远店》。
4《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5《剑南诗稿)卷25《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6《金佗稡编》卷9《昭雪庙谥》。
二、岳飞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
为说明岳飞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有必要将岳飞与当时的抗金名将作一番比较。
陆游诗说:
“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1
后世提到南宋初抗金名将,也往往韩、岳并称。就坚决抗金的志向而论,韩世忠和岳飞是可以匹配的。若从军事成就而论,则韩世忠不仅次于岳飞,也不及吴玠和刘锜。
吴玠是第一个使金军遭受惨败的南宋将帅,他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然而他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和尚原与仙人关两次大捷,是防御性的战役,而不是进攻性的战役。自绍兴四年以后,川、陕战场大致上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吴玠显然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就,未能大举出师,克复失地,最后以服食丹石,沉湎女色而死。
刘锜原来的地位和声望并不高,顺昌之役,使他一战成名。宋高宗评论说:
“顺昌之胜,所谓置之死地然后生,未为善战也。锜之所长,在于循分守节,危疑之交,能自立不变,此为可取。”2
我们不必因人废言,宋高宗所说是有道理的。顺昌之战是防御性的战役,纵观刘锜的军事生涯,也只有此仗打得出色。往后绍兴十一年柘皋之胜和濠州之败,已大不如前。二十年后,金海陵王大举南侵,刘锜败于淮东,军事声誉更是一落千丈。
韩世忠一生最出名的有两仗,一是黄天荡之战,以八千水师堵截金朝大军,一度使完颜兀术(宗弼)相当狼狈,扭转了宋军望风奔溃的颓势,但最后仍以失利告终;二是大仪镇之战,被撰写神道碑的赵雄和往后的史传夸大为“中兴武功第一”,3其实不过是伏击金军万夫长聂儿孛堇的前锋部队,杀敌数百的小捷。4此后韩世忠率军长期守卫淮东,除曾攻取海州外,屡攻淮阳军不克,在救援濠州时又被战败,无大的战功可言。
在南宋初年的将帅中,如果说吴玠和刘锜是防御型的将帅,岳飞则是进攻型的将帅。
保守和怯弱的宋朝,长期以来形成了消极防守的军事传统,习惯于分兵把守,结果无非是被动挨打。反之,金军在战略上一直居于优势,他们能够集中兵力,统一指挥,并依靠骑兵进行大规模的机动的进攻战。到绍兴年间,尽管宋军素质有了显著提高,非北宋末年可比,而宋金之间在战略指挥上之优劣,却仍无改变。
岳飞比吴玠、刘锜等人高明之处,在于他对宋朝的军事传统有所认识,有所批判,也有所突破。他上奏批评宋高宗和朝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5他“常苦诸军难合”,6力争自己对诸军的统一指挥。尽管他的战略方针受宋高宗和朝廷的阻难,却仍组织了如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那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并且编练了强大的骑兵,在最有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地形和时节,对抗敌人,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南宋初年,具备光复故地的决心和能力的统帅,惟有岳飞一人。
岳飞组织和训练了一支坚不可摧的岳家军,并且保持了“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虏”7的严明军纪,这在中国古代实为罕见和难能可贵,成为两宋三百二十年间最得军心和民心的将帅。
岳飞重视北方民间抗金义军,提出“连结河朔”8的军事思想,发动、联络和支援北方抗金义军,使之与岳家军互相呼应或配合,夹攻金军。这既是先进的军事思想,更是高明的战略部署。岳飞在这方面无疑是受宗泽的熏陶,而其成就却也胜过前人。
在战争史上,不乏好战嗜杀的名将。他们的特点是将战争作为乐趣,草菅人命,动辄杀人盈城,杀人盈野。岳飞却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仁心爱物”。9他英勇善战,却从未将杀人视为乐趣。
“凡出兵,必以广上德为先,歼其渠魁,而释其余党,不妄戮一人”。
这不仅表现在他平定吉、虔州叛乱和对杨么叛军的处置上,即使对金军也不例外,
“是以信义著敌人不疑,恩结于人心,虽虏人、签军,皆有亲爱愿附之意”。10
这种“以仁为本”,珍视人命的军事观,即杜甫诗中所谓“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也是十分难得的,是中华军事学上一种值得珍视,并应发扬光大的好传统。
《孙子》兵法是古代一部天才的军事著作,它标志着中国当时军事理论的高度发展,实为盖世无双。然而自此部兵书问世后,尽管中国历代名将辈出,军事理论上却无重大突破和更新。在这种前提下,岳飞反对防守,主张进攻的方针,严明军纪的实践,“连结河朔”的策略以及“以仁为本”的军事观,无疑是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四项重要贡献。
当然,岳飞作为一个战区统帅,非但不能改变宋廷的战略,还只能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宋廷的战略。此外,他在某些具体的军事指挥中,也同样未完全摆脱宋朝军事传统的束缚。对宋军说来,“兵贵神速”多半足句空话,这也不单纯是以步兵为主的缘故。例如建炎四年援楚州,绍兴元年救江州,岳家军因携带家眷,行动迟缓,而贻误战机。在绍兴十年北伐的决战阶段,岳飞似并未乘完颜兀术(宗弼)大军倾巢而出之机,乘虚直入开封府,迫使金人撤退,而掩击其归师,或组织张宪和王贵两军夹击临颍县的金方大军。最后是张宪一军未能在临颍县与敌决战,而王贵一军,则在颍昌府于同日与敌进行以少击众的苦战。如若两军会合,战果肯定会更大。以上评论,也许是今人对岳飞不适当的苛求。
总的说来,岳飞是南宋初年出类拔萃的名将,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同其他朝代的名将相比,必须考虑到宋朝文官政治下根深蒂固的抑武传统,对尚武精神的摧残等不利条件,其成就和贡献更是难能可贵。
1《剑南诗稿》卷34《感事》(其二)。
2《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二月丁丑。
3《会编》卷217,《琬琰集删存》卷l,《江苏金石志》卷12。《宋朝南渡十将传》卷5《韩世忠传》和《宋史》卷364《韩世忠传》沿用此说。
4《会编》卷162《绍兴甲寅通和录》,卷164,《要录》卷81绍兴四年十月戊子。
5《金佗稡编》卷12《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
6《金佗稡编》卷3高宗手诏。
7《金佗稡编》卷9《遗事》。
8《金佗续编》卷1o《令措置河北河东京东三路忠义军马省札》。
9《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
10《金佗稡编》卷9《遗事》。
三、岳飞的爱国主义和忠君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大致是自秦汉以来,由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而长期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但是,在岳飞所处的时代,爱国主义不可避免地与保卫赵宋家天下、忠君思想融合为一。须知祖国、国家和君主,乃是现代人的不同概念。但是,忠君思想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愚忠。
后世人对岳飞“愚忠”的印象,其实并非真正得自于准确的历史记载。岳珂编写祖父岳飞的传记,即《鄂国金佗稡编》的《鄂王行实编年》,固然竭力讳避和抹煞岳飞与宋高宗的矛盾,但强调、渲染和虚构岳飞的“愚忠”形象,还是更晚的事。清朝乾隆皇帝为使臣僚对自己尽忠,有意将岳飞渲染为对皇帝“愚忠”的楷模。他称赞岳飞“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搆,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1
此段评论并不符合史实,岳飞为抗金成功,并未回避久握军权之嫌,绍兴十年班师时,他也未料想会遭秦桧的毒手。当然,给人印象最探者,还是《说岳全传》、戏曲之类的艺术虚构。如在清人钱彩的《说岳全传》中,岳飞死到临头,仍对宋高宗感恩戴德,忠心不二,他亲自捆缚企图造反的岳雲和张宪,引颈受戮。
其实,宋人尽管一般都肯定岳飞,却并未将他作为忠君道德的楷模,更无人认为他有今人所谓的“愚忠”思想。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在肯定岳飞“忠勇”的同时,又认为岳飞“有些毛病”。“毛病”之一是“骄横”,“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毛病”之二,是“恃才不自晦”,锋芒毕露,不行韬晦保身之计。2
如今看来,朱熹的一些指责,倒恰好是岳飞的一些优点。例如他在绍兴七年愤慨辞职,绍兴十年违诏出师,说明他对皇帝并非是绝对服从,而毫无怨尤。
研究问题忌带表面性,若仅从今存宋高宗手诏和岳飞奏议着眼,总不免有表面应酬的官样文章。人们摘引此类文词,说明君爱臣,臣忠君,自然并不困难,却不足以说明实质性的问题。
如果进行由表及里的探究,就不难发现,绍兴七年是宋高宗和岳飞君臣关系发生转折的一年。自绍兴元年到七年初,宋高宗需要擢用良将,安内攘外,以保全皇位。岳飞升迁最快,后来居上,一时成为宋高宗最器重的武将,甚至准备授以全国大部兵力的指挥权。岳飞在上奏中非常感激皇帝的破格提拔,渴望抗金功成,以为报答。但是,自宋高宗取消兼统淮西行营左护军的成命,岳飞愤而辞职以后,围绕着设立皇储,要求增兵,对金和战等问题,君臣之间的裂痕愈来愈深。宋高宗最后使用屠刀,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岳飞的悲剧在于既要爱国,又须忠君,事实上两者不可兼得。他在生前最后几年中,既对皇帝愈来愈不满,却又不能摆脱忠君道德的束缚。最后则是宋高宗对这个根本没有野心的将帅下毒手。人们不能苛求岳飞具有反对专制政治的超前意识,岳飞的才能、品格和风骨尽管堪称是古代武将的典范,却反而不容于世,成为专制腐败政治的典型牺牲品。
在中华四千年的悠久历史巾,对后世子孙起着巨大精神影响的历史伟人,为数并不多,而岳飞则是其中的—位。岳飞“尽忠报国”的精神,他的高风亮节,不仅为表率于宋代,3也激励着后世。
残酷的宋金战争早已成为历史陈迹,金朝的女真人逐渐融合在汉族之中,其后裔也已成为汉人的一部分,仅有少量留在东北的女真人,成为后来满族的祖先。然而岳飞的崇高爱国精神,却长久地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神魂,砥砺着我们民族的志节。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也长久地震撼着我们民族的心灵。
一个伟大的、而又多灾多难的文明古国,她之所以能屡仆而屡兴,千百年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柱,无疑是发挥着重大作用的。每当祖国蒙受耻辱,遭遇劫难,濒临危亡之际,总是有大批大批的爱国志士,甘愿为她的荣辱、兴衰、存亡而献身。岳飞等先烈的榜样,鞭策着后人;而后人的奋斗业绩,也可超越前人。
时至今日,中华大地仍处在文明重建阶段。中华民族是有强韧生命力的民族,中华民族不甘永远落人之后,也不会永远落人之后。建设新文明,并不意味着必须彻底毁灭旧传统。特别是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必将发扬光大本民族优秀的、有价值的旧传统,而摈弃坏的、不适用的旧传统,以滋养和建设崭新的文明。
1《岳庙志略》卷首《岳武穆论》。
2《朱子语类)卷13l,卷132.
3如《宋史》卷451《徐应镳传》载,南宋亡时,太学生徐应镳在原是岳飞故宅的太学,祭奠岳飞祠,然后全家**。
一、岳飞在抗金战争中的地位
宋朝是当时全世界最高度发展的农业文明社会,其农业以租佃制为主。宋代文明大大超过唐代文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宏大的进展。近代史家从宋代文明中发现若干近代文明的原始征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宋代文明已经接近,或者行将蜕变为近代文明。相反,从主流方面看,宋代文明正是传统文明的延续、深化和堆积。一种文明愈是发展得过于成熟,则蜕变为一种新的更高的文明,似乎就愈是积重难返,步履维艰。
在宋代文明的正常发展中,受到了两次严重的冲击和破坏,第一次是公元十二世纪女真人的南下,第二次是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的南下。
发生于公元十二世纪的宋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范围很广、持续很久的民族战争。在岳飞生前,酷烈的战祸遍及宋朝除四川、广南和福建以外的各路,对经济和文化造成很严重的破坏。即使岳飞身后的近一百年,自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广阔地域,大多人口稀少,经济凋敝,没有恢复到北宋末年的水平。1南北分裂的局面,严重地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各族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难。
女真族侵入中原,吸收了先进的汉族文明,固然使本民族取得了飞跃的进步。但是,这却是以先进文明被严重摧残,出现大破坏和大倒退为代价的。
特别是在岳飞生前,即女真族南侵之初,乃是汉族文明遭受劫难最主要的、最惨重的阶段。除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外,对汉人民族意识刺激最深者,一是对汉族男子强行“剃头辫发”,二是强制推行奴隶制。宋朝的民间奴婢,大多“本佣雇良民”,“雇卖与人”,2他们与主人之间虽有身份差别,其实已是原始的雇佣关系。金元之际,中国北方社会奴隶制成分的扩张,当然是严重的倒退。岳飞被害三十年后,范成大出使金朝,看到一个女婢颊刺“逃走”两字,写诗说:“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3他从汉文明的高度,看不惯此种野蛮行为,表示义愤。
在金朝女真贵族的侵掠、屠杀和奴役之下,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民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其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持续之久,在中国古代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中国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4在抗金战争中,这样的猛士,无论是留名后世的,或者是没有留名后世的,何止成千上万。正是这些猛士们的奋斗牺牲,保卫了当时最先进的文明,也促进了女真族的进步和汉化。南宋初期,作为抗金的中心人物,前后有四位。第一位是李纲,他在朝廷掌政,却仅任相七十五日。第二位是宗泽,他以东京留守、开封尹的身份,虽未被授予全权,事实上却主持了前沿军务一年。第三位是吴玠,他作为战区统帅,自绍兴元年至绍兴四年,在川陕交界率军独立抗击金军主力。第四位是岳飞,他也是战区统帅,从绍兴四年克复襄汉,到绍兴十一年遇害的八年间,
一直是南宋抗金的主角。当然,就后世的名望和影响而言,岳飞又超出了前面的三位。
这四人的共同命运,是必须受制于朝廷,特别是受制于作为降金主角的宋高宗。吴玠专事自守,与宋高宗尚无多少冲突,而李纲、宗泽和岳飞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以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的打击和迫害,其中以岳飞的下场最为悲惨。故陆游诗说: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5
岳飞本是扶犁握锄的农家子,他投身抗金,最初也不过是一员偏裨小将,却很快地崭露头角,从靖康元年至绍兴三年的八年之间,便跃升为战区统帅。岳飞许身和效命抗金战场十六年,后八年是其生平业绩的主要阶段。尽管他是南宋四五支大军的统帅之一,论官位,他也一直低于刘光世、韩世忠和张俊,但是,岳家军作为南宋抗金的主力和中坚,却是举世公认的事实。故宋孝宗后来也对岳霖说: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6
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维护文明和进步,岳飞不屈不挠地奋斗了后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尽忠报国”的誓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他作为一位历史伟人,受到中国人世代的尊崇和纪念,是理所当然的。
1南宋关于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京西南路和荆湖北路地荒人稀的记载很多。范成大《揽辔录》,《攻愧集》卷111《北行日录》记录了金朝河南地区的荒凉景象。《金史》卷47《食货志》也说,即使到金章宗初年,“河南地广人稀”。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4咸平六年四月癸酉,《宋会要》刑法2之148。
3《石湖居士诗集》卷12《清远店》。
4《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5《剑南诗稿)卷25《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6《金佗稡编》卷9《昭雪庙谥》。
二、岳飞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
为说明岳飞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有必要将岳飞与当时的抗金名将作一番比较。
陆游诗说:
“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1
后世提到南宋初抗金名将,也往往韩、岳并称。就坚决抗金的志向而论,韩世忠和岳飞是可以匹配的。若从军事成就而论,则韩世忠不仅次于岳飞,也不及吴玠和刘锜。
吴玠是第一个使金军遭受惨败的南宋将帅,他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然而他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和尚原与仙人关两次大捷,是防御性的战役,而不是进攻性的战役。自绍兴四年以后,川、陕战场大致上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吴玠显然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就,未能大举出师,克复失地,最后以服食丹石,沉湎女色而死。
刘锜原来的地位和声望并不高,顺昌之役,使他一战成名。宋高宗评论说:
“顺昌之胜,所谓置之死地然后生,未为善战也。锜之所长,在于循分守节,危疑之交,能自立不变,此为可取。”2
我们不必因人废言,宋高宗所说是有道理的。顺昌之战是防御性的战役,纵观刘锜的军事生涯,也只有此仗打得出色。往后绍兴十一年柘皋之胜和濠州之败,已大不如前。二十年后,金海陵王大举南侵,刘锜败于淮东,军事声誉更是一落千丈。
韩世忠一生最出名的有两仗,一是黄天荡之战,以八千水师堵截金朝大军,一度使完颜兀术(宗弼)相当狼狈,扭转了宋军望风奔溃的颓势,但最后仍以失利告终;二是大仪镇之战,被撰写神道碑的赵雄和往后的史传夸大为“中兴武功第一”,3其实不过是伏击金军万夫长聂儿孛堇的前锋部队,杀敌数百的小捷。4此后韩世忠率军长期守卫淮东,除曾攻取海州外,屡攻淮阳军不克,在救援濠州时又被战败,无大的战功可言。
在南宋初年的将帅中,如果说吴玠和刘锜是防御型的将帅,岳飞则是进攻型的将帅。
保守和怯弱的宋朝,长期以来形成了消极防守的军事传统,习惯于分兵把守,结果无非是被动挨打。反之,金军在战略上一直居于优势,他们能够集中兵力,统一指挥,并依靠骑兵进行大规模的机动的进攻战。到绍兴年间,尽管宋军素质有了显著提高,非北宋末年可比,而宋金之间在战略指挥上之优劣,却仍无改变。
岳飞比吴玠、刘锜等人高明之处,在于他对宋朝的军事传统有所认识,有所批判,也有所突破。他上奏批评宋高宗和朝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5他“常苦诸军难合”,6力争自己对诸军的统一指挥。尽管他的战略方针受宋高宗和朝廷的阻难,却仍组织了如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那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并且编练了强大的骑兵,在最有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地形和时节,对抗敌人,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南宋初年,具备光复故地的决心和能力的统帅,惟有岳飞一人。
岳飞组织和训练了一支坚不可摧的岳家军,并且保持了“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虏”7的严明军纪,这在中国古代实为罕见和难能可贵,成为两宋三百二十年间最得军心和民心的将帅。
岳飞重视北方民间抗金义军,提出“连结河朔”8的军事思想,发动、联络和支援北方抗金义军,使之与岳家军互相呼应或配合,夹攻金军。这既是先进的军事思想,更是高明的战略部署。岳飞在这方面无疑是受宗泽的熏陶,而其成就却也胜过前人。
在战争史上,不乏好战嗜杀的名将。他们的特点是将战争作为乐趣,草菅人命,动辄杀人盈城,杀人盈野。岳飞却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仁心爱物”。9他英勇善战,却从未将杀人视为乐趣。
“凡出兵,必以广上德为先,歼其渠魁,而释其余党,不妄戮一人”。
这不仅表现在他平定吉、虔州叛乱和对杨么叛军的处置上,即使对金军也不例外,
“是以信义著敌人不疑,恩结于人心,虽虏人、签军,皆有亲爱愿附之意”。10
这种“以仁为本”,珍视人命的军事观,即杜甫诗中所谓“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也是十分难得的,是中华军事学上一种值得珍视,并应发扬光大的好传统。
《孙子》兵法是古代一部天才的军事著作,它标志着中国当时军事理论的高度发展,实为盖世无双。然而自此部兵书问世后,尽管中国历代名将辈出,军事理论上却无重大突破和更新。在这种前提下,岳飞反对防守,主张进攻的方针,严明军纪的实践,“连结河朔”的策略以及“以仁为本”的军事观,无疑是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四项重要贡献。
当然,岳飞作为一个战区统帅,非但不能改变宋廷的战略,还只能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宋廷的战略。此外,他在某些具体的军事指挥中,也同样未完全摆脱宋朝军事传统的束缚。对宋军说来,“兵贵神速”多半足句空话,这也不单纯是以步兵为主的缘故。例如建炎四年援楚州,绍兴元年救江州,岳家军因携带家眷,行动迟缓,而贻误战机。在绍兴十年北伐的决战阶段,岳飞似并未乘完颜兀术(宗弼)大军倾巢而出之机,乘虚直入开封府,迫使金人撤退,而掩击其归师,或组织张宪和王贵两军夹击临颍县的金方大军。最后是张宪一军未能在临颍县与敌决战,而王贵一军,则在颍昌府于同日与敌进行以少击众的苦战。如若两军会合,战果肯定会更大。以上评论,也许是今人对岳飞不适当的苛求。
总的说来,岳飞是南宋初年出类拔萃的名将,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同其他朝代的名将相比,必须考虑到宋朝文官政治下根深蒂固的抑武传统,对尚武精神的摧残等不利条件,其成就和贡献更是难能可贵。
1《剑南诗稿》卷34《感事》(其二)。
2《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二月丁丑。
3《会编》卷217,《琬琰集删存》卷l,《江苏金石志》卷12。《宋朝南渡十将传》卷5《韩世忠传》和《宋史》卷364《韩世忠传》沿用此说。
4《会编》卷162《绍兴甲寅通和录》,卷164,《要录》卷81绍兴四年十月戊子。
5《金佗稡编》卷12《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
6《金佗稡编》卷3高宗手诏。
7《金佗稡编》卷9《遗事》。
8《金佗续编》卷1o《令措置河北河东京东三路忠义军马省札》。
9《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
10《金佗稡编》卷9《遗事》。
三、岳飞的爱国主义和忠君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大致是自秦汉以来,由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而长期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但是,在岳飞所处的时代,爱国主义不可避免地与保卫赵宋家天下、忠君思想融合为一。须知祖国、国家和君主,乃是现代人的不同概念。但是,忠君思想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愚忠。
后世人对岳飞“愚忠”的印象,其实并非真正得自于准确的历史记载。岳珂编写祖父岳飞的传记,即《鄂国金佗稡编》的《鄂王行实编年》,固然竭力讳避和抹煞岳飞与宋高宗的矛盾,但强调、渲染和虚构岳飞的“愚忠”形象,还是更晚的事。清朝乾隆皇帝为使臣僚对自己尽忠,有意将岳飞渲染为对皇帝“愚忠”的楷模。他称赞岳飞“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搆,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1
此段评论并不符合史实,岳飞为抗金成功,并未回避久握军权之嫌,绍兴十年班师时,他也未料想会遭秦桧的毒手。当然,给人印象最探者,还是《说岳全传》、戏曲之类的艺术虚构。如在清人钱彩的《说岳全传》中,岳飞死到临头,仍对宋高宗感恩戴德,忠心不二,他亲自捆缚企图造反的岳雲和张宪,引颈受戮。
其实,宋人尽管一般都肯定岳飞,却并未将他作为忠君道德的楷模,更无人认为他有今人所谓的“愚忠”思想。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在肯定岳飞“忠勇”的同时,又认为岳飞“有些毛病”。“毛病”之一是“骄横”,“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毛病”之二,是“恃才不自晦”,锋芒毕露,不行韬晦保身之计。2
如今看来,朱熹的一些指责,倒恰好是岳飞的一些优点。例如他在绍兴七年愤慨辞职,绍兴十年违诏出师,说明他对皇帝并非是绝对服从,而毫无怨尤。
研究问题忌带表面性,若仅从今存宋高宗手诏和岳飞奏议着眼,总不免有表面应酬的官样文章。人们摘引此类文词,说明君爱臣,臣忠君,自然并不困难,却不足以说明实质性的问题。
如果进行由表及里的探究,就不难发现,绍兴七年是宋高宗和岳飞君臣关系发生转折的一年。自绍兴元年到七年初,宋高宗需要擢用良将,安内攘外,以保全皇位。岳飞升迁最快,后来居上,一时成为宋高宗最器重的武将,甚至准备授以全国大部兵力的指挥权。岳飞在上奏中非常感激皇帝的破格提拔,渴望抗金功成,以为报答。但是,自宋高宗取消兼统淮西行营左护军的成命,岳飞愤而辞职以后,围绕着设立皇储,要求增兵,对金和战等问题,君臣之间的裂痕愈来愈深。宋高宗最后使用屠刀,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岳飞的悲剧在于既要爱国,又须忠君,事实上两者不可兼得。他在生前最后几年中,既对皇帝愈来愈不满,却又不能摆脱忠君道德的束缚。最后则是宋高宗对这个根本没有野心的将帅下毒手。人们不能苛求岳飞具有反对专制政治的超前意识,岳飞的才能、品格和风骨尽管堪称是古代武将的典范,却反而不容于世,成为专制腐败政治的典型牺牲品。
在中华四千年的悠久历史巾,对后世子孙起着巨大精神影响的历史伟人,为数并不多,而岳飞则是其中的—位。岳飞“尽忠报国”的精神,他的高风亮节,不仅为表率于宋代,3也激励着后世。
残酷的宋金战争早已成为历史陈迹,金朝的女真人逐渐融合在汉族之中,其后裔也已成为汉人的一部分,仅有少量留在东北的女真人,成为后来满族的祖先。然而岳飞的崇高爱国精神,却长久地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神魂,砥砺着我们民族的志节。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也长久地震撼着我们民族的心灵。
一个伟大的、而又多灾多难的文明古国,她之所以能屡仆而屡兴,千百年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柱,无疑是发挥着重大作用的。每当祖国蒙受耻辱,遭遇劫难,濒临危亡之际,总是有大批大批的爱国志士,甘愿为她的荣辱、兴衰、存亡而献身。岳飞等先烈的榜样,鞭策着后人;而后人的奋斗业绩,也可超越前人。
时至今日,中华大地仍处在文明重建阶段。中华民族是有强韧生命力的民族,中华民族不甘永远落人之后,也不会永远落人之后。建设新文明,并不意味着必须彻底毁灭旧传统。特别是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必将发扬光大本民族优秀的、有价值的旧传统,而摈弃坏的、不适用的旧传统,以滋养和建设崭新的文明。
1《岳庙志略》卷首《岳武穆论》。
2《朱子语类)卷13l,卷132.
3如《宋史》卷451《徐应镳传》载,南宋亡时,太学生徐应镳在原是岳飞故宅的太学,祭奠岳飞祠,然后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