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声名鹊起(求收藏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征途最新章节!
第033章声名鹊起
这是孙萍第一次在彭远征这里吃瘪,当然不是最后一次。
现在的孙萍固然愤恨羞恼,盘算着怎样才能从彭远征这里找回面子来,可惜她做梦都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再也没有了任何的机会。
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彭远征在家里闭门不出,连续写出了两篇关于“第三产业”的宣传性重磅通讯,他前世是文字小吏出身,又熟悉机关的行文风格,熟知领导层对于此类材料的侧重点,写起来轻车熟路挥洒自如。
不过,他本着谦虚做人低调做事的原则,中间还是给龚翰林打了两次电话,请教有关问题,请示思路。其实思路早就有了,但这也算是对领导的一种尊重。
龚翰林非常高兴,一则是因为彭远征加班搞材料,年轻人如此肯吃苦敬业,很少见了。二则是彭远征知道请教和请示,这种分寸感在一般年轻人身上也很少看到。
最起码,在马自和王娜身上就看不到。
龚翰林是搞材料的人,对能写材料的彭远征,渐渐就生出了几分欣赏,准备将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虽然彭远征觉得龚翰林的思路未必是最好的,但他还是遵从了龚翰林的意见。按照龚翰林的“指点”,他完善了两篇稿子。
周一上班后,就交在了龚翰林的案头上。
“龚科长,这是我写的两篇初稿,您把把关,帮我改改。”彭远征微笑着将材料放在龚翰林的桌上,又去给龚翰林的茶杯里添满了水。
见他对龚翰林如此殷勤,孙萍的脸拉得跟驴脸一般长。
龚翰林有些吃惊,望着手头上的稿子,讶然道,“远征啊,你周末就写了两个?其实没有必要这么加班干的,领导给的时间还有!”
“我在家也没啥事,闲着也是闲着,练练笔,就当熟悉工作了。”彭远征笑着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马自向他翘起了大拇指。
龚翰林伏案看着,越看越是惊心。不是彭远征写得不好,而是彭远征写得太好、太妙、太精彩了。望着眼前流畅成熟的文风,他甚至有些迟疑:这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所作吗?
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基础好不好、有没有天分的事儿了,而是太惊采绝艳近乎为妖了。
如果仅仅是文笔上或者词藻上的华丽,文采斐然,得不到龚翰林如此高的评价。
真正让龚翰林难以自已的是,彭远征对于材料的驾驭、对于重点的掌握,竟然超过了他这等在机关上从事材料工作十数年的老油条——领导喜欢看的东西、适合宣讲的内容,他极尽笔墨渲染;而很多并不利于宣传报道的元素,他又非常巧妙地淡化,一笔带过,不着任何痕迹。
而且,彭远征在材料里将新安市委此次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思路细化总结为:“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稳步推进文化餐饮业”、“着力构建生态旅游业”和“积极提升金融服务业”,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
以龚翰林的直觉,这两篇稿子一旦见报,肯定会引起市委领导的赞赏和高度重视。
龚翰林长出了一口气。他缓缓抬头望着彭远征,目光极为复杂。
他本来想当彭远征的老师,利用三年时间,好好带出一个徒弟来。结果意外发现,徒弟的水平远甚于自己——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远征啊,稿子很不错。但是,有几个细节还需要再完善完善,你过来,我跟你说说!”龚翰林微笑着向彭远征招了招手。
“好的,龚科长,您说!”彭远征起身走了过去,站在了龚翰林的背后。
龚翰林改的几处,其实可有可无。但是作为领导,对下属的稿子不加任何改动,那是不可能的。或多或少,都要改一点,以显示领导的水平和权威。这同样也是规则和惯例。
当然,这种规则只适应于龚翰林这种部门领导。部门领导把关好了之后,到了更高层的分管领导那里,基本上就会通过了。
****************************
两篇稿子先后被分管副部长朱成容签发,分别在周三和周五的新安日报上,在显著位置上刊发。宣传部新闻科连续三篇关于“推进第三产业”的系列重磅稿件,在读者当中有没有引起热烈反应不得而知,但在新安市委宣传部机关和市委高层领导圈子里却是不折不扣地引发了强烈的关注。
一时间,彭远征这个名字开始打响。
市委书记薛新莱在周六举行的市委常委会上,对宣传部推出的系列通讯予以高度评价。而紧接着,在周一的宣传部部长办公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萧军对新闻科最近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并点名表扬了彭远征,建议对他进行重点培养。
萧部长的建议其实就是指示了。他的点名表扬,基本上昭示着彭远征在宣传部系统真正站住了脚,扎下了根。
转眼间就是九月上旬。
在宣传部工作近一个月的时间,彭远征声名鹊起,成为部里知名度最高的年轻人。他之所以出名,不仅在于有才,材料拿得出手且无人能及;还在于他谦虚有礼,人缘极好。无论是机关里的老同志,还是进官场不久的年轻人,都对他印象极佳。当然,孙萍这种是为例外。
一般而言,有些才华的年轻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恃才傲物的毛病,但这些毛病在彭远征身上一点也见不着。这是他人缘好的一个关键因素。
有才华有修养又透着几分善良的年轻人,谁能不喜欢呢?况且没有利益冲突,谁也不会吝惜几句赞美之词。
说起来,其实他前世时候还是颇为清高孤傲的。但重生之后,他早就把这点骨子里的东西巧妙地隐藏在内心最深处,上了锁。
这个周五下午,下了班,彭远征和马自一起离开了市委机关大院,一个朝南,一个朝北,各自回家。马自本想叫着彭远征一起去吃烧烤,练练摊喝喝啤酒,但彭远征想起母亲一人在家,就拒绝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新买的BP机响了起来。虽然还没有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但有冯老太太给的两万块钱,他的手头也比较宽裕,为了联系方便,就买了一个中文汉显。
从口袋里掏出一看,见是京城的电话号码,彭远征心头一紧,他认出了这个号码是冯伯涛家的座机。
找了个当街的公用电话亭,用自己的IC卡拨通了这个号码,接通之后,冯倩茹那清脆而优雅的声音传了过来,“喂,是彭——彭大教练吗?”
彭远征笑了笑,“冯学妹,找我有事?”
两人虽是名义上的堂兄妹,但却没有真正称呼开对方,听冯倩茹的声音微带俏皮,彭远征也就顺口叫了一声“冯学妹”。
对于冯倩茹,他心里还是颇有几分感激的。前世,他与冯倩茹并没有什么过深的交集,但这一生,冯倩茹却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她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和人生轨迹。
第033章声名鹊起
这是孙萍第一次在彭远征这里吃瘪,当然不是最后一次。
现在的孙萍固然愤恨羞恼,盘算着怎样才能从彭远征这里找回面子来,可惜她做梦都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再也没有了任何的机会。
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彭远征在家里闭门不出,连续写出了两篇关于“第三产业”的宣传性重磅通讯,他前世是文字小吏出身,又熟悉机关的行文风格,熟知领导层对于此类材料的侧重点,写起来轻车熟路挥洒自如。
不过,他本着谦虚做人低调做事的原则,中间还是给龚翰林打了两次电话,请教有关问题,请示思路。其实思路早就有了,但这也算是对领导的一种尊重。
龚翰林非常高兴,一则是因为彭远征加班搞材料,年轻人如此肯吃苦敬业,很少见了。二则是彭远征知道请教和请示,这种分寸感在一般年轻人身上也很少看到。
最起码,在马自和王娜身上就看不到。
龚翰林是搞材料的人,对能写材料的彭远征,渐渐就生出了几分欣赏,准备将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虽然彭远征觉得龚翰林的思路未必是最好的,但他还是遵从了龚翰林的意见。按照龚翰林的“指点”,他完善了两篇稿子。
周一上班后,就交在了龚翰林的案头上。
“龚科长,这是我写的两篇初稿,您把把关,帮我改改。”彭远征微笑着将材料放在龚翰林的桌上,又去给龚翰林的茶杯里添满了水。
见他对龚翰林如此殷勤,孙萍的脸拉得跟驴脸一般长。
龚翰林有些吃惊,望着手头上的稿子,讶然道,“远征啊,你周末就写了两个?其实没有必要这么加班干的,领导给的时间还有!”
“我在家也没啥事,闲着也是闲着,练练笔,就当熟悉工作了。”彭远征笑着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马自向他翘起了大拇指。
龚翰林伏案看着,越看越是惊心。不是彭远征写得不好,而是彭远征写得太好、太妙、太精彩了。望着眼前流畅成熟的文风,他甚至有些迟疑:这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所作吗?
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基础好不好、有没有天分的事儿了,而是太惊采绝艳近乎为妖了。
如果仅仅是文笔上或者词藻上的华丽,文采斐然,得不到龚翰林如此高的评价。
真正让龚翰林难以自已的是,彭远征对于材料的驾驭、对于重点的掌握,竟然超过了他这等在机关上从事材料工作十数年的老油条——领导喜欢看的东西、适合宣讲的内容,他极尽笔墨渲染;而很多并不利于宣传报道的元素,他又非常巧妙地淡化,一笔带过,不着任何痕迹。
而且,彭远征在材料里将新安市委此次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思路细化总结为:“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稳步推进文化餐饮业”、“着力构建生态旅游业”和“积极提升金融服务业”,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
以龚翰林的直觉,这两篇稿子一旦见报,肯定会引起市委领导的赞赏和高度重视。
龚翰林长出了一口气。他缓缓抬头望着彭远征,目光极为复杂。
他本来想当彭远征的老师,利用三年时间,好好带出一个徒弟来。结果意外发现,徒弟的水平远甚于自己——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远征啊,稿子很不错。但是,有几个细节还需要再完善完善,你过来,我跟你说说!”龚翰林微笑着向彭远征招了招手。
“好的,龚科长,您说!”彭远征起身走了过去,站在了龚翰林的背后。
龚翰林改的几处,其实可有可无。但是作为领导,对下属的稿子不加任何改动,那是不可能的。或多或少,都要改一点,以显示领导的水平和权威。这同样也是规则和惯例。
当然,这种规则只适应于龚翰林这种部门领导。部门领导把关好了之后,到了更高层的分管领导那里,基本上就会通过了。
****************************
两篇稿子先后被分管副部长朱成容签发,分别在周三和周五的新安日报上,在显著位置上刊发。宣传部新闻科连续三篇关于“推进第三产业”的系列重磅稿件,在读者当中有没有引起热烈反应不得而知,但在新安市委宣传部机关和市委高层领导圈子里却是不折不扣地引发了强烈的关注。
一时间,彭远征这个名字开始打响。
市委书记薛新莱在周六举行的市委常委会上,对宣传部推出的系列通讯予以高度评价。而紧接着,在周一的宣传部部长办公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萧军对新闻科最近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并点名表扬了彭远征,建议对他进行重点培养。
萧部长的建议其实就是指示了。他的点名表扬,基本上昭示着彭远征在宣传部系统真正站住了脚,扎下了根。
转眼间就是九月上旬。
在宣传部工作近一个月的时间,彭远征声名鹊起,成为部里知名度最高的年轻人。他之所以出名,不仅在于有才,材料拿得出手且无人能及;还在于他谦虚有礼,人缘极好。无论是机关里的老同志,还是进官场不久的年轻人,都对他印象极佳。当然,孙萍这种是为例外。
一般而言,有些才华的年轻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恃才傲物的毛病,但这些毛病在彭远征身上一点也见不着。这是他人缘好的一个关键因素。
有才华有修养又透着几分善良的年轻人,谁能不喜欢呢?况且没有利益冲突,谁也不会吝惜几句赞美之词。
说起来,其实他前世时候还是颇为清高孤傲的。但重生之后,他早就把这点骨子里的东西巧妙地隐藏在内心最深处,上了锁。
这个周五下午,下了班,彭远征和马自一起离开了市委机关大院,一个朝南,一个朝北,各自回家。马自本想叫着彭远征一起去吃烧烤,练练摊喝喝啤酒,但彭远征想起母亲一人在家,就拒绝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新买的BP机响了起来。虽然还没有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但有冯老太太给的两万块钱,他的手头也比较宽裕,为了联系方便,就买了一个中文汉显。
从口袋里掏出一看,见是京城的电话号码,彭远征心头一紧,他认出了这个号码是冯伯涛家的座机。
找了个当街的公用电话亭,用自己的IC卡拨通了这个号码,接通之后,冯倩茹那清脆而优雅的声音传了过来,“喂,是彭——彭大教练吗?”
彭远征笑了笑,“冯学妹,找我有事?”
两人虽是名义上的堂兄妹,但却没有真正称呼开对方,听冯倩茹的声音微带俏皮,彭远征也就顺口叫了一声“冯学妹”。
对于冯倩茹,他心里还是颇有几分感激的。前世,他与冯倩茹并没有什么过深的交集,但这一生,冯倩茹却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她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和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