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共逐鹿 第506章 阴谋与阳谋(求月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混在东汉末最新章节!
第三更到,求月票!
————
“又来一个不怕死的。”阎忠有些好笑的把名刺丢在案上:“这个李博士大概是想做官想得疯了,居然跑到益州来了。”
刘修却没有笑。李儒?不会是历史上那个家伙吧。这人虽然有名,号称是董卓最亲信的谋士,他的身世却没几个人清楚,只知道他是董卓的女婿,可是现在这人显然不是董卓的女婿,否则他肯定不会跑到益州来。
究竟是不是他?刘修不清楚,不过这也不重要,他现在对名人神马的已经比较淡定了。
“请他进来吧。”刘修从容的挥了挥袖子。
李儒不紧不慢的进了中庭,上了堂,脱了履,向刘修拜了拜,报上自己的名字。
“使君千里迢迢的赶到益州,一路辛苦。”刘修皮笑肉不笑的看着李儒,语气不善的说道,眼睛却盯着李儒的脸,将他的表情中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尽收眼皮。
李儒很镇静,淡淡的一笑:“为将军排忧解难,万死不辞,何况区区几千里路。”
“为我排忧解难?”刘修哈哈一笑:“不知道我有何忧,有何难。”
“将军,张忠坠崖在前,盖升横死在后,纵使将军做得天衣无缝,又焉能使人不生疑心?太皇太后震怒,百官惊恐,令师卢君众口所指,进退两难。将军一家老小如坐薪上,将军难道就一点担心也没有吗?”
刘修眉头一挑,半晌无语。他无尝不知道这么做会让卢植难做,会让家人陷入危险之地——楚王府虽说有数百步骑,又有关羽这员猛将。但朝廷如果真要下手,他们又怎么可能安然无恙——但是他不能放弃益州。面对卢植的一再紧逼,他只好硬着头皮顶上去。
如果没有益州在手,他的一切宏图大业都是一句空话,再猛勇的将士,没有足够的粮草,也会不战自溃。所以他必须紧紧的把益州抓在手里,不管压力有多大,都必须顶住。他同样也清楚,老爹大概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至于他有没有把握杀出洛阳。那又另当别论。但是老爹肯定不会同意他放弃益州,否则他也不会让关羽去把牛辅揍一顿。
虽说有心理准备,但是被李儒当面指出来,他还是有些无言以对。
“那你如何为我排此忧,解此难?”
李儒笑了。挺起胸膛,拱了拱手:“很简单,只要我在刺史府一坐,拱手而治,一切对将军不利的流言蜚语,自然化为无形。将军想做什么,尽管去做便是。将军得益州,我得一逍遥,白拿六百石的俸禄。两得其便,岂不美哉?”
刘修和阎忠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放声大笑,阎忠起身,向李儒施了一礼:“能与使君切磋琢磨,平生之幸。”
李儒连忙还礼:“敢不从命。”
刘修也笑了。起身走到李儒面前,点点头,笑道:“文优,这六百石的俸禄,可不是好拿的。你想逍遥,只怕天下纷纷,益州事务繁忙,你是逍遥不起来的。”
李儒会心的笑了,“将军有何差遣,尽管吩咐便是,儒敢不尽犬马之劳。”他顿了顿,随即说道:“要说有事,眼下的确有一件事。将军,关东战火连年不止,袁术移师豫州,曹兖州两面受敌,压力大增。洛阳财赋枯竭,难以为继,将军既得益州,还是把益州当交的财赋尽快送到洛阳,解陛下和太后的燃眉之急吧。”
刘修笑笑:“这件事,是使君的职责所在,你去办便是。”
“喏。”李儒躬身领命。
李儒顺利入驻益州刺史府,立刻开始忙了起来。他迅速调阅了益州各郡交上的统计报告,整理出了一份财赋简表,然后呈请刘修过目。刘修的目的只是占住益州,并没有打算拖欠朝廷赋税的计划。曹操如果打败了,关东被袁家兄弟收入囊中,对他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他只是不想来一个不听话的益州刺史。现在李儒主动来投靠他,既没有丧失去益州的控制权,又避免了他和朝廷翻脸,这个结果显然是他最愿意看到的。
而李儒的办事能力和心机,也让他非常满意。这家伙虽然不是董卓的女婿,可是智谋不差,用得好,也是一把快刀。
对李儒呈来的报表,刘修一字未改,只夸了一句话“很好”便还给了李儒。李儒非常高兴。他年纪轻轻就到洛阳求学,手不释卷的苦读十多年,好容易熬到了博士,却一直无法授实任,只能在宫里做个清闲的博士,领着比六百石的俸禄,还不正常发,这实在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这次他主动来益州投靠刘修,就是想搏一个出路。刘修能这么快的接纳他,他非常受用,做事更加卖力,一心要抱牢刘修这条粗腿。
李儒很快写出了第一份奏章上表朝廷:益州在车骑将军的治理下风调雨顺,民心安定,百业兴旺,今年财赋超过往年一成,已经集结待运,一定能如期到达洛阳云云。总之说刘修有不臣之心纯属造谣,张忠的死的确是意外,盖升意图刺杀车骑将军也是千真万确的事,车骑将军就是大汉最大的忠臣,是陛下最应该信任的肱股。
他的奏章经刘修过目后,用六百里加急送往洛阳。卢植接到这封奏章,哭笑不得,他知道上了李儒的当,李儒根本就是去投靠刘修的。不过经过了前一段时间的煎熬,卢植也知道眼下不是和刘修翻脸的时候,刘修能按时交纳赋税,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便是最大的助力。
卢植和司空唐珍一商量,又奏请宋太后,现在关东战事吃紧,不要再在益州纠缠了,既然李儒已经做了益州刺史,刘修在益州对朝廷也是利大于弊,刘修指定的其他几个人选就不要再拖延了,一概同意便是。
宋太后没什么话说,一律同意。很快,司徒府发出公文,任张超为蜀郡太守,王允为犍为太守,原犍为太守任岐因功迁为少府。着车骑将军主持益州事务,并积极筹备对关东的战事。与此同时,司徒府行文并州、凉州,要求他们提供战马,补充曹操作战的损失。
刘修同意了,对司徒府的一应要求全部答应。接到刘修的命令后,并州刺史赵云、凉州刺史孟佗各调集了两千匹战马,火速送往洛阳。
中平元年八月下,各州郡的上计工作基本完成,上计吏集中在一起,准备赴京。刘修特地接见了益州各郡的上计吏,鼓励他们到了洛阳之后积极向天子建言,多见识一下洛阳的气派,感受大汉的泱泱气度,又安排他们在关中时停留一段时间,好好看看关中的新政,将来益州也会照着关中的模式进行推广。
上计吏都是本地人。他们一方面想走出益州做官,一方面又关心着本地的政策,关心着各自家族的利益,对刘修的安排,他们言听计从,连连答应。对他们来说,刘修主持益州,能给益州人带来实际的利益,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他是不是有不臣之心,大部分人并不关心,甚至有人希望刘修这么做。刘修如果以益州为根基进而争夺天下,他们这些人以后机会更多,难保不会成为又一个南阳。
南阳为什么那么牛?因为光武帝起兵,追随他的南阳人最多啊。
安排好了益州上计的问题,刘修上表朝廷,要求奔赴凉州,主持对羌人的秋季攻势。这个行动原本是由护羌校尉夏侯渊主持的,现在益州已经稳定,他决定扩大行动力度,凉州、益州一起出动,争取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扫平大小榆谷的羌人,彻底解决羌乱。
看完了刘修的上表,小天子刘协不解的问宋太后:“母后,关东战事那么紧张,车骑将军为什么不去关东作战,反而要去凉州?凉州的羌人不是已经被他打败了吗?”
宋太后柔声说道:“陛下你忘了吗,关东有前将军曹操,还有镇南将军刘表,又有车骑将军的先生太尉段公主持战事,人已经够多了,不需要车骑将军。车骑将军要平定羌人,也是解决后顾之忧,然后才好一心一意的东下啊。”
刘协双手托着腮,眨了眨眼睛,又问道:“母后,有人说车骑将军要造反,有这回事吗?”
宋太后瞪了他一眼:“胡说八道!下次再听到谁这么乱说,就拔了他的舌头。”
“那母后说,车骑将军会不会造反?”
“他不会。”宋太后笑笑:“他不会造反,他是陛下的养父,你忘了他是怎么教诲你的吗?如果他想造反,他又何必教你那么多治国的道理?”
“可是,他教我的道理,和父皇教的道理,根本不一样啊。”刘协偏着头,好奇的看着宋太后:“母后,你说是他教的对,还是父皇教的对?”
宋太后沉默了一会:“都对。”
“怎么是都对呢?”刘协不满的叫了起来:“昭姬姊姊说,一个是阳谋,一个是阴谋,他们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阴谋和阳谋,并不是势不两立的。”宋太后微微一笑,伸手刮了一下刘协的鼻子:“你如果不信,写封信给车骑将军问问他,问他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给他写信?”刘协眼睛一亮:“我的小天马应该长大了,我要他给我送过来。”
宋太后一愣,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第三更到,求月票!
————
“又来一个不怕死的。”阎忠有些好笑的把名刺丢在案上:“这个李博士大概是想做官想得疯了,居然跑到益州来了。”
刘修却没有笑。李儒?不会是历史上那个家伙吧。这人虽然有名,号称是董卓最亲信的谋士,他的身世却没几个人清楚,只知道他是董卓的女婿,可是现在这人显然不是董卓的女婿,否则他肯定不会跑到益州来。
究竟是不是他?刘修不清楚,不过这也不重要,他现在对名人神马的已经比较淡定了。
“请他进来吧。”刘修从容的挥了挥袖子。
李儒不紧不慢的进了中庭,上了堂,脱了履,向刘修拜了拜,报上自己的名字。
“使君千里迢迢的赶到益州,一路辛苦。”刘修皮笑肉不笑的看着李儒,语气不善的说道,眼睛却盯着李儒的脸,将他的表情中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尽收眼皮。
李儒很镇静,淡淡的一笑:“为将军排忧解难,万死不辞,何况区区几千里路。”
“为我排忧解难?”刘修哈哈一笑:“不知道我有何忧,有何难。”
“将军,张忠坠崖在前,盖升横死在后,纵使将军做得天衣无缝,又焉能使人不生疑心?太皇太后震怒,百官惊恐,令师卢君众口所指,进退两难。将军一家老小如坐薪上,将军难道就一点担心也没有吗?”
刘修眉头一挑,半晌无语。他无尝不知道这么做会让卢植难做,会让家人陷入危险之地——楚王府虽说有数百步骑,又有关羽这员猛将。但朝廷如果真要下手,他们又怎么可能安然无恙——但是他不能放弃益州。面对卢植的一再紧逼,他只好硬着头皮顶上去。
如果没有益州在手,他的一切宏图大业都是一句空话,再猛勇的将士,没有足够的粮草,也会不战自溃。所以他必须紧紧的把益州抓在手里,不管压力有多大,都必须顶住。他同样也清楚,老爹大概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至于他有没有把握杀出洛阳。那又另当别论。但是老爹肯定不会同意他放弃益州,否则他也不会让关羽去把牛辅揍一顿。
虽说有心理准备,但是被李儒当面指出来,他还是有些无言以对。
“那你如何为我排此忧,解此难?”
李儒笑了。挺起胸膛,拱了拱手:“很简单,只要我在刺史府一坐,拱手而治,一切对将军不利的流言蜚语,自然化为无形。将军想做什么,尽管去做便是。将军得益州,我得一逍遥,白拿六百石的俸禄。两得其便,岂不美哉?”
刘修和阎忠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放声大笑,阎忠起身,向李儒施了一礼:“能与使君切磋琢磨,平生之幸。”
李儒连忙还礼:“敢不从命。”
刘修也笑了。起身走到李儒面前,点点头,笑道:“文优,这六百石的俸禄,可不是好拿的。你想逍遥,只怕天下纷纷,益州事务繁忙,你是逍遥不起来的。”
李儒会心的笑了,“将军有何差遣,尽管吩咐便是,儒敢不尽犬马之劳。”他顿了顿,随即说道:“要说有事,眼下的确有一件事。将军,关东战火连年不止,袁术移师豫州,曹兖州两面受敌,压力大增。洛阳财赋枯竭,难以为继,将军既得益州,还是把益州当交的财赋尽快送到洛阳,解陛下和太后的燃眉之急吧。”
刘修笑笑:“这件事,是使君的职责所在,你去办便是。”
“喏。”李儒躬身领命。
李儒顺利入驻益州刺史府,立刻开始忙了起来。他迅速调阅了益州各郡交上的统计报告,整理出了一份财赋简表,然后呈请刘修过目。刘修的目的只是占住益州,并没有打算拖欠朝廷赋税的计划。曹操如果打败了,关东被袁家兄弟收入囊中,对他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他只是不想来一个不听话的益州刺史。现在李儒主动来投靠他,既没有丧失去益州的控制权,又避免了他和朝廷翻脸,这个结果显然是他最愿意看到的。
而李儒的办事能力和心机,也让他非常满意。这家伙虽然不是董卓的女婿,可是智谋不差,用得好,也是一把快刀。
对李儒呈来的报表,刘修一字未改,只夸了一句话“很好”便还给了李儒。李儒非常高兴。他年纪轻轻就到洛阳求学,手不释卷的苦读十多年,好容易熬到了博士,却一直无法授实任,只能在宫里做个清闲的博士,领着比六百石的俸禄,还不正常发,这实在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这次他主动来益州投靠刘修,就是想搏一个出路。刘修能这么快的接纳他,他非常受用,做事更加卖力,一心要抱牢刘修这条粗腿。
李儒很快写出了第一份奏章上表朝廷:益州在车骑将军的治理下风调雨顺,民心安定,百业兴旺,今年财赋超过往年一成,已经集结待运,一定能如期到达洛阳云云。总之说刘修有不臣之心纯属造谣,张忠的死的确是意外,盖升意图刺杀车骑将军也是千真万确的事,车骑将军就是大汉最大的忠臣,是陛下最应该信任的肱股。
他的奏章经刘修过目后,用六百里加急送往洛阳。卢植接到这封奏章,哭笑不得,他知道上了李儒的当,李儒根本就是去投靠刘修的。不过经过了前一段时间的煎熬,卢植也知道眼下不是和刘修翻脸的时候,刘修能按时交纳赋税,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便是最大的助力。
卢植和司空唐珍一商量,又奏请宋太后,现在关东战事吃紧,不要再在益州纠缠了,既然李儒已经做了益州刺史,刘修在益州对朝廷也是利大于弊,刘修指定的其他几个人选就不要再拖延了,一概同意便是。
宋太后没什么话说,一律同意。很快,司徒府发出公文,任张超为蜀郡太守,王允为犍为太守,原犍为太守任岐因功迁为少府。着车骑将军主持益州事务,并积极筹备对关东的战事。与此同时,司徒府行文并州、凉州,要求他们提供战马,补充曹操作战的损失。
刘修同意了,对司徒府的一应要求全部答应。接到刘修的命令后,并州刺史赵云、凉州刺史孟佗各调集了两千匹战马,火速送往洛阳。
中平元年八月下,各州郡的上计工作基本完成,上计吏集中在一起,准备赴京。刘修特地接见了益州各郡的上计吏,鼓励他们到了洛阳之后积极向天子建言,多见识一下洛阳的气派,感受大汉的泱泱气度,又安排他们在关中时停留一段时间,好好看看关中的新政,将来益州也会照着关中的模式进行推广。
上计吏都是本地人。他们一方面想走出益州做官,一方面又关心着本地的政策,关心着各自家族的利益,对刘修的安排,他们言听计从,连连答应。对他们来说,刘修主持益州,能给益州人带来实际的利益,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他是不是有不臣之心,大部分人并不关心,甚至有人希望刘修这么做。刘修如果以益州为根基进而争夺天下,他们这些人以后机会更多,难保不会成为又一个南阳。
南阳为什么那么牛?因为光武帝起兵,追随他的南阳人最多啊。
安排好了益州上计的问题,刘修上表朝廷,要求奔赴凉州,主持对羌人的秋季攻势。这个行动原本是由护羌校尉夏侯渊主持的,现在益州已经稳定,他决定扩大行动力度,凉州、益州一起出动,争取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扫平大小榆谷的羌人,彻底解决羌乱。
看完了刘修的上表,小天子刘协不解的问宋太后:“母后,关东战事那么紧张,车骑将军为什么不去关东作战,反而要去凉州?凉州的羌人不是已经被他打败了吗?”
宋太后柔声说道:“陛下你忘了吗,关东有前将军曹操,还有镇南将军刘表,又有车骑将军的先生太尉段公主持战事,人已经够多了,不需要车骑将军。车骑将军要平定羌人,也是解决后顾之忧,然后才好一心一意的东下啊。”
刘协双手托着腮,眨了眨眼睛,又问道:“母后,有人说车骑将军要造反,有这回事吗?”
宋太后瞪了他一眼:“胡说八道!下次再听到谁这么乱说,就拔了他的舌头。”
“那母后说,车骑将军会不会造反?”
“他不会。”宋太后笑笑:“他不会造反,他是陛下的养父,你忘了他是怎么教诲你的吗?如果他想造反,他又何必教你那么多治国的道理?”
“可是,他教我的道理,和父皇教的道理,根本不一样啊。”刘协偏着头,好奇的看着宋太后:“母后,你说是他教的对,还是父皇教的对?”
宋太后沉默了一会:“都对。”
“怎么是都对呢?”刘协不满的叫了起来:“昭姬姊姊说,一个是阳谋,一个是阴谋,他们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阴谋和阳谋,并不是势不两立的。”宋太后微微一笑,伸手刮了一下刘协的鼻子:“你如果不信,写封信给车骑将军问问他,问他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给他写信?”刘协眼睛一亮:“我的小天马应该长大了,我要他给我送过来。”
宋太后一愣,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