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世纪帝国 > 1905年帝国经济推演过程(重要)

1905年帝国经济推演过程(重要)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世纪帝国最新章节!

    (一)关于工农业总产值

    列强数据根据史实,日本基本依据日俄战争前的数据稍作修订。关于书友提出的日本甲午战败,经济应该一蹶不振的问题,我要说的是,一个国家如果战败,只要主权没有丧失,即使有巨额赔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也不会被打断。按正文第七章的解释,日本依靠了赤城山的藏金,并且获得了英德俄法等国扶持来牵制中国。历史上甲午战争的赔款九成以上被日本用来扩充军备,用到经济上的很少。而台湾一直是日本的负担,以至于乃木希典曾经提议把台湾打包卖给法国。而且,1905年日本的财政收入就已经接近了甲午赔款的金额,故而本时空日本战败并不会导致该国经济发展走入下坡。当然,日本二战失败后迅速从废墟中崛起也证明了这一点。

    关于赔款对战败国经济发展的损害,以法国为例,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赔款52亿金法郎,三年赔付完毕,这笔款子折合银子7.2亿两,超过甲午和庚子赔款总和,而法国没有一蹶不振,粗钢产量1870年是8万吨,1913年已经达到468万吨居世界第五。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工商业,尤其是轻工业的发展,日本的主要出口产业生丝肯定要面临中国的竞争,也就是日本需要新的外汇来源。

    中国的GDP数据,历来争论很大。根据中国剑桥晚清史,19世纪80年代中国的GNP(那个时代没有引进外资和海外投资,基本和GDP相等了)大约33亿两白银,其中农业22亿两白银,甲午之前经济结构变化不大。可按照美国学者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作者)的说法,中国经济一直到1895年都是世界第一。对此我是很质疑的,因为1880年美国GDP已经达到105亿美元,也差不多是100亿两白银,到了1995年已经达到156亿美元。由于GDP数据实在不太靠谱,这里咱就不用这个了。

    (二)关于政府财政收入:

    那个时代,财政收入决定了一个国家可以拿出多少资源来发展国防和国家的基础设施,从而一定程度上决定国家的发展速度。历史上,20世纪初中国的财政岁入大约8000万两白银。这是水平?大约相当于日本1905年的三分之一。而且其中1300万两自盐税,另有地方截留的盐税3000万两,也就是中国的真实税收收入是很低的。

    这里边的原因很复杂,大致有几条:

    第一,官员腐败,中饱私囊,导致税收比例看起来没那么高,但人民实际负担很重;

    第二,中央对地方缺乏约束力,真正收集上来的税收占比不高;

    第三,最根本的,因为人均产值低,劳动生产率低下,导致税负不可能很高;

    第四,关税不自主,税制落后。

    目前设定,帝国在江南首先实行废两改元,推行华元,甲午后在全国推广。1897年俄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并向西欧蔓延(史实)后,帝国开始发行纸币,可在指定地点兑换白银,同时限制贵金属出境,进行外汇管制,国家上收外汇和黄金。1900年铁四号案之后,停止华元与白银的兑换,以政府赤字财政,扩大投资的方式刺激经济,同时开始扩充军备。政府的宽松财政和信贷政策导致华元对内通胀,而国际银价下跌也加剧了华元在国际上的贬值。华元贬值刺激了中国的出口,也提高了国内的贸易壁垒,进一步刺激了中国的工农业发展,但同时带来较高通胀,英镑兑华元的汇率从1比5提高到1比7.25。

    历史上,中国1890年人均产出水平大约是日本的60%不到,在本时空,假设帝国在1904年和历史上同期日本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似。历史上1904年日本财政收入32750万日元,折合华元大约2.32亿元。考虑到帝国要发展工商业,而且帝国初建,人民的服从和愚忠未必比得上死心眼的日本人,帝国的税收水平定在日本的七成。帝国人口大致是日本的10倍,但考虑到边疆和异民族这样比较棘手的因素,帝国的财政收入在1904年达到14亿华元,大致是日本1904年史实水准的六倍,这个数据应该是合理的。当然,这个负担水准是有些过重了,当时日本的税负水平大约是美国和英国的两到四倍,而人均国民收入是后者的十分之一。

    1905年,帝国开征特别税,财政收入达到18亿华元。

    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分税问题。目前设定中央收入在政府财政总收入的七成,地方三成,故而1904年帝国中央财政收入9.8亿华元,1905年中央财政收入12.6亿华元。

    (三)关于工业的推演:

    (1)铁路

    关于帝国的工业发展,有一个道理很简单,想致富先修路。美国能在19世纪后半段崛起,和美国的铁路大发展是分不开的。32万公里的铁路线,超过第二名英帝国(包括殖民地)两倍,这就是美国的底气。中国的资源量,以那个时代的标准还是很丰富的,而修路本身就是对冶金,矿业,机械制造等行业的最直接的需求,以此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京张铁路的筑路成本大致是三万两银子一公里,考虑到帝国铁路很多是修到边疆,同时也考虑到帝国工业发展后原材料自给,以及建国后可以充分利用满清旗人免费劳力(十年劳役期,作为惩罚)来降低成本,暂定每公里成本在1895年前平均在三万两白银左右,一八九五年后平均在二万两白银左右。

    考虑到铁路修筑从安南时代就已经起步,假设1880-1895年每年修筑铁路1000公里,年支出三千万华元,建国后1896年开始平均每年修筑3000公里,考虑通胀因素,就是年支出九千万华元。

    建国后的平均筑路速度,大致上和俄国1904年水平差不多。

    (2)煤钢综合体

    那个时代,德国重化工业能够迅速崛起,无疑是依赖鲁尔区和阿尔萨斯—洛林,依赖煤钢综合体。中国的重工业起步肯定是煤炭钢铁第一,而大规模的铁路修建,造船,军工,机械制造等产业,也都要以煤炭钢铁为基准。

    当时钢材最大的问题是铁矿石含磷高,此外煤炭中也有大量的磷,钢材中含磷会导致脆性高,容易断裂。历史上1888年出现了碱性平炉炼钢法,可以比酸性平炉更好地去除磷,帝国可以借助这一新技术,迅速冶炼出更加优质的钢材,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大家从那个时代开始又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中国的煤钢综合体,以当时情况,南方可以开发粤北铁矿和汉冶萍,还有云南和海南的铁矿都可以开发,尤其是石碌铁矿。越南铁矿石纯度高,并且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由于雨季太长,道路条件太差,开采始终成问题,目前产量规模还是比较小的。

    中国最主要的煤钢储藏还是在北方,首先是东北的鞍山地区,是中国最适宜的煤钢综合体所在地。虽然铁矿石品味较低,但经过洗选后还是可以达到冶炼标准的。其次是河北,承德邯郸一带,再之后是内蒙,安徽马鞍山。

    法国1870年粗钢产量8万吨,1904年实现210万吨。但法国的问题是丢了阿尔萨斯—洛林这个主要的煤钢矿带,这说白了还是资源约束。当然,列强的人才,工艺,知识,经验积累都不是后起国家能比的。

    中国的优势,一个是资源丰富,尤其是有几个大的煤钢矿带,另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对煤钢需求量大,经济杠杆作用明显,还有一个就是可以利用国家炼钢技术革命的时机,迅速缩短和列强的差距。

    1904年帝国实现粗钢产量160万吨是一个奇迹,但不是不可能实现,还是那个办法: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钢铁工业所需资金,也并非庞大到不可想象。以美国钢铁公司前身卡内基钢铁,1875年投资一百万美元扩建产能,目标年产三万吨,但到了1890年,其资本额已经达到二千五百万美元。到了摩根重组美国钢铁公司的时候,资本额折合一亿英镑,控制美国钢铁产能七成,折合人民币就是七亿华元。

    钢铁业所需资金,钢铁业自我滚动发展可以解决一部分,国家利用内外债和税收解决一部分,民间出资解决一部分。

    帝国钢铁发展的主要阶段:

    1875-1880年,勘探和设计,以及人才培养储备阶段;

    1880-1890年,帝国钢铁工业起步,主要采用马丁酸性平炉炼钢,建设了云南,粤北和汉冶萍三大煤钢基地,积累了大钢铁工业的经验,粗钢产量在1890年达到20万吨。

    1890-1895,钢铁工业大发展阶段,粗钢产量在在1895年达到40万吨。

    1895-1904,帝国在北方进行重点勘探,规划了几大煤钢综合体和煤炭基地,重点建设了河北钢铁(冀钢),河南钢铁(豫钢)和马鞍山钢铁(马钢),鞍山煤铁带因为战争威胁,虽已勘探和规划完毕但尚未开发,1904年钢产量达到160万吨。

    目前帝国主要钢铁集团:

    皇家钢铁集团(皇室基金会控股,控股云南钢铁,广东钢铁和马鞍山钢铁,参股汉冶萍),帝国制钢(国有控股,控股汉冶萍,冀钢),中原钢铁集团(国有控股,控制豫钢)

    (3)工业化资金来源

    帝国的工业化资金来源主要有五个:

    1-外债

    后起国家,利用海外剩余资本发展经济是最便捷的道路。历史上,1914年英国对外投资达到183亿元,最大的资金接受国是美国,达到40亿美元。而中国利用的所有外国资金合计只有十六亿美元,低于加拿大(三十九亿),阿根廷(三十一亿),印度(二十一亿),巴西(十九亿),澳大利亚(十八亿),墨西哥(十七亿),南非(十七亿)。

    皇帝在1876年通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欧洲其他犹太财团以及英国政府挂了钩,开始获得犹太复国组织和英国财团的援助,尤其是两次击败法军后,英国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加大了对镇国军的援助力度。1880年,皇帝建立了顺化犹太自治区,进一步获得了犹太复国组织的捐款和长期借款。

    犹太复国组织在1875-1879年总计提供捐款三百万英镑,二十年期无息贷款一千万英镑,1880-1895年总计提供二十年期低息贷款五千万英镑,认购国债五千万英镑,顺化安南自治区累计上缴税收分成一千万英镑。

    随着欧洲对犹太人迫害的加剧,犹太复国组织开出了优惠性的定居条件,顺化犹太自治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很多犹太人也选择了在帝国内地定居。

    1904年,顺化犹太自治区上缴税收分成二百万英镑,另外承担一百万英镑国防开支。

    犹太人这部分资金主要以债务的方式进入帝国,帝国用于发钞储备,进口精密设备,精细化工材料和图纸等所需的外汇储备。

    帝国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在海内外发行了大量的国债,虽然导致帝国债务水平激增,利息成本高企,但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

    2-南洋华侨

    皇帝在镇国军早期就与南洋侨界建立了联系,尤其和马来亚的张氏,爪哇的李氏等家族往来密切,并在早期获得了南洋侨界的大笔资金支持。镇国军第二次击败法军,并战胜清军后,爪哇李氏和皇帝联姻,更加大了支持力度。

    南洋侨界的资金是皇帝起家的资本,也是皇帝可以和犹太人讨价还价的底气之一。在镇国军以至帝国的支持下,南洋华侨也加强了在南洋地区的经济政治乃至武装实力,开始事实上具备了与荷兰,英国殖民当局抗衡的资本。

    3—金融系统重整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滞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发达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银行是把民间剩余资本集聚起来配置到生产环节,实现财富滚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通道。帝国在犹太人的指导下建立了近代金融体系,但同时坚持了金融自主,严格限制外资占比。帝国仿效英格兰银行建立了中央银行,但实行国有,统一进行发钞和信用监管,制订基准利率,进行外汇买卖。

    帝国的商业银行系统,以郑氏和国有控股的银行为骨干,对民间资金有审核地开放并进行严格监管。通过发达的金融信贷体系,中国民间资本得以调动,士绅有余财而缺乏工商业能力的,或资本不足的,可以通过银行获取固定收益,而银行放款给工商业者获取息差。

    这样历史上外国银行源源不断从中国抽取资本的情形就不会发生,中国历经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民间财富得以发挥作用,成为工业化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历史上,1907年美国银行存款总额43亿美元,包括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在内的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210亿美元。考虑到本时空中国的金融机构基本就是银行,目前设定1904年全国所有银行的总资产达到一百二十亿华元,其中股本金二十亿华元。

    目前主要的银行包括:

    帝国银行(中央银行)

    八大银行:皇家华夏银行(皇室基金会控股),皇家工商银行(皇室基金会控股),帝国振兴银行(国有控股),交通银行(国有控股),庆余银行(胡雪岩家族控股),华兴银行(徽商联合出资),华商银行(爪哇李家控股),广东联合银行(广东商人联合出资)

    良好的金融体系,提高了帝国的信用,降低了发债成本。

    4-甲午战后没收的财产

    甲午战后,对于满清皇室,旗人,贵戚窃据的国民财产,以及甲午战争中打着勤王或独立的旗号响应满清和日本进行颠覆活动的叛国者财产一律收入国库。

    部分不动产,如田庄,宅邸,园林等,进行了公开拍卖,所得纳入国库。

    这部分财产总额估值高达二十亿华元,尤其是不动产很多。此外还有大批的古玩珍宝字画。目前每年依然会继续进行古玩珍宝的拍卖,所得补充财政。

    还有大部分田庄作为国有农场,包括荣军农场,进行规模化农业的试验基地。

    当然,有不少满清贵戚跑到了俄国日本,他们在外国银行的存款也就跟着外流了。

    5-自身滚动积累。

    自1875年开始,帝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实践,由于帝国持续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商业发展很快,皇室和国有控股产业以轻工起步,一步步完成升级,并成为重化工业和金融业主力,从1885年开始,每年的资本税前综合回报率平均达到百分之十。这部分资金,大部分都以各种形式重新回流实体经济。

    镇国军时代,南洋总理衙门辖区的外贸逆差在1890年开始转为顺差,但随着甲午战争,以及后来的大规模开发,1897年再次转为顺差,但随即遭受国际经济危机,顺差收窄,但1900年实行宽松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白银贬值带来的汇率下降,顺差又开始迅速放大。顺差带来了国家基础货币的增加,稳定了货币汇率。

    6-工农业剪刀差

    随着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的开发,美国中西部大开发和机械化,化肥为代表的工业化耕作方式的推动,国际农产品价格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直线下降。在南洋总理衙门时期,帝国在南方试行取缔厘卡,减租减息,废除农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削弱了农产品价格下跌对中国的冲击。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也确实降低了工业化的成本。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农村手工业迅速瓦解,农民转向采购物美价廉的机织布,各种日用品,减轻农民负担和瓦解农村手工业带来了对国产工业品的内需繁荣,帮助帝国完成了初步的工业积累和工业体系构建。

    (4)关于技术和工业化机器设备的来源

    机器是工业化之母,而机床则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工业母机,机床的水准决定了机器的水准,也决定了制造业的工艺水平。

    十九世纪,英国和德国先后成为主要的机器生产国,但美国后来居上。帝国早期的机器主要来自这三个国家,并且从德美两国引入了一定的机床生产能力。随着帝国精英教育规模扩大并结出成果,帝国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普及,到了1900年,帝国已经初步建成了虽不完整,但比较全面的工业体系。

    1897-190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帝国通过扩大开支,印钞,降低利率,货币贬值,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并且利用这个机会从各国廉价引入了大批机器设备和人才,机床制造业开始真正起步,尤其是具备了初步的开发能力,帝国得以开发制造世界领先水准的战列舰和巨炮。

    列强对华的高端工业半成品,尖端仪器和技术图纸的封锁开始于1903年,但目前仍有一定的空子可钻,尤其是通过安南的犹太人。

    是 由】.

本站推荐:废柴逆袭之风啸九天舟神,你家中单又又又又超神了!纵猎天下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敛财人生[综]联盟之魔王系统[综]成壕之路至尊神皇网游之锦衣卫

世纪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八一中文网只为原作者星空漫游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星空漫游者并收藏世纪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