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战争红利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644最新章节!
让大明官府借钱养兵,而且还昭告天下,估计也就李鸿飞想得出来。
“李梦回你休要哐我,借钱哪有如此大张旗鼓的,私底下走个程序就可以了。”史可法竟然学会了变通。
关键他不希望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为官一任,最在乎的还是百姓口碑。
尤其是刚刚“兵变”没多久,而且大规模战争以及结束的情况下,国家反而没钱了,这让老百姓作何感想?
“舆论方面,交由我负责,毕竟我也是大明官员。”李鸿飞大义凛然道。
其实将官府借钱养兵昭告天下没什么不好的,虽然会揭露出朝廷目前财政困难,但却从另一方面,告诉老百姓一个利好消息:官府宁愿借钱,也不愿再过多盘剥底层的老百姓。
只要舆论导向运作得当,那百姓对现任执政内阁的认可程度会更高。
不管愿不愿意,李鸿飞已经将这些人强行拉上了一辆战车,第一任执政党受百姓爱戴的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华夏的政治形态。
“你小子给老朽交个底,究竟还憋着什么坏,不让我弄清楚其中缘由,这贷款的口子绝对不会开。”史可法打破砂锅问到底。
对于一心“求稳”的大臣来说,这个所谓的“舆论炒作”根本不具备吸引力。
财政部有钱,就玩大点,没钱就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即使不进行“舆论炒作”,经历过时间沉淀后,百姓最终还是会正确选择,根本犯不着为了快速聚拢民心,而实施这个冒险的“炒作”方式。
“小子我怎么可能憋着坏呢?这是好事,一旦运作得当,只要官府不失去“信誉”,那大明今后基本不会出现,重大的财政危机了。”李鸿飞开始慢慢解释道...........
原来此番李鸿飞不就是想让朝廷,表现出足够的“亲民”,更是想要让朝廷借此建立“借贷信用”。
倘若朝廷能从这次与民间的“公开”借贷之中,保证足够的信誉,让民间资本认为借钱给朝廷“有利可图”,那么将来朝廷再次出现财政赤字时,即使没有华夏银行出手,朝廷向民间借贷,也会十分顺畅。
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体现便在于货币的流通,然而除了沿海部分商人,大明境内大多数百姓的思想,还处于屯田聚财的阶段。
大量钱币被埋在土里,藏在家里,又或者变成固定资产,市场经济如何振兴得起来。
指望这些老百姓短时间内改变思想是不可能的,让货币流通的唯一办法,就是国家出手干预。
老百姓不花钱,但埋在地里也不能钱生钱,如果将财富借给国家来运作,等到一定年限,就能收取本金与利息,那么只有官府信誉够好,相信老百姓绝对不会拒绝。
“集资”,这个在后世常用的理财手段,如今这个时代不是没有,但基本都是“非法”的,官府以前没有在意这其中的利弊,但李鸿飞不会轻易放弃。
此外,李鸿飞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对外殖民战争.............
明朝不会轻易对外发动战争,因为打仗就意味着耗费国力,民不聊生,可如果实施“战争债券”让全国老百姓能享受到“战争红利”呢?
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旦上下一心,共同开动这头战争巨兽,那么,如今世界,谁能抵挡?
没错,李鸿飞效仿的,根本不是所谓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反倒更像是明治维新过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制度。
纳粹,日本人,因为国土面积小,人口资源都有限,自然玩不转军国主义那一套。
但大明有这个能力,成吉思汗陵能通过陆路,干到欧洲多瑙河,作为覆灭元朝的大明,自然也能通过水路,打造全新的日不落帝国!
“你想通过战争掠夺,让天下百姓致富?”史可法一脸不可思议。
这个主意太疯狂了。
战争掠夺,自古就是北方蛮夷惯用手段,我泱泱天朝如何能效仿蛮夷?
况且就算是效仿,那也要有掠夺对象啊!
无论是北方蛮夷,还是南洋土著,这些家伙全都是穷鬼,大明出兵一次,别说掠夺,甚至可能连军费都赚不回来,说不定看到对方可怜,心一软,再打赏个几百万两白银赈灾,那可真是亏大了。
穷人抢劫富人,哪怕只夺走一半的财物,也能让这个穷人瞬间爆富,因为这个穷人之前本就是一无所有。
富人抢劫穷人,哪怕夺走了对方的全部,富人除了浪费大把赚钱时间外,根本不会增添任何财富,还是因为这个穷人之前本就是一无所有。
历代中原王朝不愿轻启战端就是这样,打了你没好处不说,还平白惹一身骚,更是耽搁了国内的生产与发展。
“不不不,我们是文明大国,自然不会轻易发动战争,我们要做的是资源掠夺,与货物倾销。”李鸿飞难得文雅了一把。
其实说白了,这做法与郑芝龙在爪哇的手段一模一样。
利用大明资金的优势,倾销商品的同时,夺取对方的矿产资源,然后花费少量钱财,雇佣当地人开采本国矿产,供养大明百姓。
“如果当地政权反对呢?”史可法虽然意识到了答案,但还是忍不住问道。
“那就打到他们不敢反对为止!”李鸿飞冷冷地说道。
既然是资源掠夺,就不可能和平进行,武力是成功掠夺的最终保证。
而穷兵黩武又容易动摇国本,所以又回到了最初的话题“战争红利”,如果朝廷不打算挪用国库中,原本用于基础建设的钱财发动战争,那就要汲取民间资本注入,朝廷出兵,百姓出钱,“抢”来的财物,按比例分配。
当然,能玩得起“战争游戏”的,只能是拥有一定实力的财阀,对底层老百姓没有多少影响。
国内民生不会受到影响,财阀多年囤积的钱财,也被投入“市场”享受红利,可谓是一举多得。
“需要多少军队?”史可法说道。
“前期只在南洋与印度洋地区行动,一支六万人左右的舰队即可。”李鸿飞说道。
六万人的庞大舰队,估计整个西欧国家,在远东地区的军队数量总和也不过如此。
“这个款,我们贷了,国会那边我会尽力说服,不过圣上那边就..........”史可法心动了。
“圣上那边交给我,开疆扩土,威震四夷,相信圣上不会拒绝。”李鸿飞很有信心。
“话说你让朝廷公开这份贷款协议,并不仅仅只是刚才这点打算吧?你可是个不吃亏的主,这些东西虽然诱人,你本人或者说是华夏银行,却没有得到丝毫好处。”虽然被李鸿飞绕了一大堆,但史可法最终还是没有忘记这茬。
华夏银行贷款三千万给朝廷,最大的好处似乎只有每年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的利息。
至于百姓认可,大明水师发展壮大,朝廷全面开海,资源掠夺,战争红利等等,这些貌似都不能让华夏银行获得实际好处。
甚至贷款事件如果不公开,华夏银行与朝廷暗地里合作,上面那些最终利润,由朝廷与华夏银行两家分,华夏银行赚到的利润,远不是放贷所能比拟的。
史可法不相信华夏银行是善堂...........
“目的自然是有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华夏银行的财力,有与朝廷平等合作的实力,其在业内的声誉,是任何钱庄都无法比拟的。”李鸿飞笑着说道。
“还有呢?”
“还有很多,不过还在摸索阶段,等到合适的时机,自然会透露给右相大人。”李鸿飞说道。
李鸿飞的计划确实很大胆,不过首先华夏银行要有足够的实力,而能与朝廷平等合作,已经证明了华夏银行的实力。
接下来,自然是做任何一家银行都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印钱.............
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明代金属货币的主体。
至于纸币的主体则更简单,明代官方只通行过一种纸币——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纸币贯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多年(倒不是它有多么坚挺,而是明朝只发行了这一种)。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大明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
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但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因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明朝政府玩纸币玩了一年就玩不下去了,这比几百年前,宋朝的纸币“交子”,通行整个亚洲,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金属货币的好处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坚挺,尤其是金、银,因为本就是贵金属,所以无论是什么形态,都据有强大的购买力。
但金属货币的缺陷也十分明显,那就是不容易携带,一般小老百姓还好说,那些商贾大户,有时候想要做笔大买卖,光是出动抬银子的人手,就得几十个。
如果是出远门做生意,甚至还得花费大价钱请镖局护送,其生意成本,无形增添了许多。
不过若是换成纸币,这些情况似乎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由于大明宝钞还不如一张擦屁股的纸,以至于明朝各地流通的纸制货币,基本都是民间钱庄私印的银票。
钱庄银票的确能解决些许小麻烦,但因为钱庄银票面额都较大,不适合市面流通,加上整个大明,没有哪一家钱庄,能将生意做到遍布全国的。
因此,区域式钱庄,属于治标不治本,商贾大户想要出远门做生意,同样需要从钱庄取钱,然后雇保镖护送..........
纸币明明是方便民众,降低成本与风险的好东西,而且在宋朝坚挺了百多年,可为什么在大明,才一年就玩崩了呢?
关键还是信誉问题。
你丫光发行宝钞,又没有足够储备金,老百姓拿着宝钞,却没地方兑换成银钱,谁特么还会相信你?
至少人家钱庄的银票,在钱庄里还能兑换处相应的银钱,你这宝钞连衙门都不回收,拿着有屁用?
所以华夏银行想要发行钞票,第一部就需要获取老百姓的信任。
一旦与明朝官府签订贷款合约,华夏银行的名头肯定会响彻整个大明。
钱庄这种东西老百姓并不陌生,但能将钱庄开到借钱给朝廷的,还是大明头一遭。
只要向老百姓展示了华夏银行的实力与财力,再顺势打开华夏银行的市场并不难。
先从存取款这种小业务做起,慢慢将人们从使用金属货币,转变为大额交易使用华夏银行本票(银票),到最后使用纸币做交易,这才是华夏银行的最终目的。
这个任务看似很艰难,但华夏银行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选择香港这个货运集散中心,便是华夏银行的地理优势。
海运贸易,本就是大宗,甚至是超大宗的交易,商人们往往为了购买货物,需要使用大量现银,这时候无论买卖双方,都不约而同的,痛恨起了金属货币。
大宗交易银钱点算麻烦不说,还特别耽误时间,有时候一桩买卖,就算谈妥之后,光是清点银钱,就得耗费好几天,这对时间就是金钱的商人来说,实在是太浪费了。
为什么时间就是金钱呢?
随着海运贸易的发展,出海商船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港口码头只能超负荷运转。
这时,精明的大明官员们,可不会管码头如何拥堵,他们反而希望这样的拥堵。
因为港口内的货船每多停靠一个时辰,那就得多交一个时辰的停泊费,这种区别于关税的另类利润,自然被当地衙门收入了腰包。
所以快速完成交易,并驶离货运码头,是所有商人减少损失的最佳办法。
让大明官府借钱养兵,而且还昭告天下,估计也就李鸿飞想得出来。
“李梦回你休要哐我,借钱哪有如此大张旗鼓的,私底下走个程序就可以了。”史可法竟然学会了变通。
关键他不希望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为官一任,最在乎的还是百姓口碑。
尤其是刚刚“兵变”没多久,而且大规模战争以及结束的情况下,国家反而没钱了,这让老百姓作何感想?
“舆论方面,交由我负责,毕竟我也是大明官员。”李鸿飞大义凛然道。
其实将官府借钱养兵昭告天下没什么不好的,虽然会揭露出朝廷目前财政困难,但却从另一方面,告诉老百姓一个利好消息:官府宁愿借钱,也不愿再过多盘剥底层的老百姓。
只要舆论导向运作得当,那百姓对现任执政内阁的认可程度会更高。
不管愿不愿意,李鸿飞已经将这些人强行拉上了一辆战车,第一任执政党受百姓爱戴的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华夏的政治形态。
“你小子给老朽交个底,究竟还憋着什么坏,不让我弄清楚其中缘由,这贷款的口子绝对不会开。”史可法打破砂锅问到底。
对于一心“求稳”的大臣来说,这个所谓的“舆论炒作”根本不具备吸引力。
财政部有钱,就玩大点,没钱就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即使不进行“舆论炒作”,经历过时间沉淀后,百姓最终还是会正确选择,根本犯不着为了快速聚拢民心,而实施这个冒险的“炒作”方式。
“小子我怎么可能憋着坏呢?这是好事,一旦运作得当,只要官府不失去“信誉”,那大明今后基本不会出现,重大的财政危机了。”李鸿飞开始慢慢解释道...........
原来此番李鸿飞不就是想让朝廷,表现出足够的“亲民”,更是想要让朝廷借此建立“借贷信用”。
倘若朝廷能从这次与民间的“公开”借贷之中,保证足够的信誉,让民间资本认为借钱给朝廷“有利可图”,那么将来朝廷再次出现财政赤字时,即使没有华夏银行出手,朝廷向民间借贷,也会十分顺畅。
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体现便在于货币的流通,然而除了沿海部分商人,大明境内大多数百姓的思想,还处于屯田聚财的阶段。
大量钱币被埋在土里,藏在家里,又或者变成固定资产,市场经济如何振兴得起来。
指望这些老百姓短时间内改变思想是不可能的,让货币流通的唯一办法,就是国家出手干预。
老百姓不花钱,但埋在地里也不能钱生钱,如果将财富借给国家来运作,等到一定年限,就能收取本金与利息,那么只有官府信誉够好,相信老百姓绝对不会拒绝。
“集资”,这个在后世常用的理财手段,如今这个时代不是没有,但基本都是“非法”的,官府以前没有在意这其中的利弊,但李鸿飞不会轻易放弃。
此外,李鸿飞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对外殖民战争.............
明朝不会轻易对外发动战争,因为打仗就意味着耗费国力,民不聊生,可如果实施“战争债券”让全国老百姓能享受到“战争红利”呢?
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旦上下一心,共同开动这头战争巨兽,那么,如今世界,谁能抵挡?
没错,李鸿飞效仿的,根本不是所谓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反倒更像是明治维新过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制度。
纳粹,日本人,因为国土面积小,人口资源都有限,自然玩不转军国主义那一套。
但大明有这个能力,成吉思汗陵能通过陆路,干到欧洲多瑙河,作为覆灭元朝的大明,自然也能通过水路,打造全新的日不落帝国!
“你想通过战争掠夺,让天下百姓致富?”史可法一脸不可思议。
这个主意太疯狂了。
战争掠夺,自古就是北方蛮夷惯用手段,我泱泱天朝如何能效仿蛮夷?
况且就算是效仿,那也要有掠夺对象啊!
无论是北方蛮夷,还是南洋土著,这些家伙全都是穷鬼,大明出兵一次,别说掠夺,甚至可能连军费都赚不回来,说不定看到对方可怜,心一软,再打赏个几百万两白银赈灾,那可真是亏大了。
穷人抢劫富人,哪怕只夺走一半的财物,也能让这个穷人瞬间爆富,因为这个穷人之前本就是一无所有。
富人抢劫穷人,哪怕夺走了对方的全部,富人除了浪费大把赚钱时间外,根本不会增添任何财富,还是因为这个穷人之前本就是一无所有。
历代中原王朝不愿轻启战端就是这样,打了你没好处不说,还平白惹一身骚,更是耽搁了国内的生产与发展。
“不不不,我们是文明大国,自然不会轻易发动战争,我们要做的是资源掠夺,与货物倾销。”李鸿飞难得文雅了一把。
其实说白了,这做法与郑芝龙在爪哇的手段一模一样。
利用大明资金的优势,倾销商品的同时,夺取对方的矿产资源,然后花费少量钱财,雇佣当地人开采本国矿产,供养大明百姓。
“如果当地政权反对呢?”史可法虽然意识到了答案,但还是忍不住问道。
“那就打到他们不敢反对为止!”李鸿飞冷冷地说道。
既然是资源掠夺,就不可能和平进行,武力是成功掠夺的最终保证。
而穷兵黩武又容易动摇国本,所以又回到了最初的话题“战争红利”,如果朝廷不打算挪用国库中,原本用于基础建设的钱财发动战争,那就要汲取民间资本注入,朝廷出兵,百姓出钱,“抢”来的财物,按比例分配。
当然,能玩得起“战争游戏”的,只能是拥有一定实力的财阀,对底层老百姓没有多少影响。
国内民生不会受到影响,财阀多年囤积的钱财,也被投入“市场”享受红利,可谓是一举多得。
“需要多少军队?”史可法说道。
“前期只在南洋与印度洋地区行动,一支六万人左右的舰队即可。”李鸿飞说道。
六万人的庞大舰队,估计整个西欧国家,在远东地区的军队数量总和也不过如此。
“这个款,我们贷了,国会那边我会尽力说服,不过圣上那边就..........”史可法心动了。
“圣上那边交给我,开疆扩土,威震四夷,相信圣上不会拒绝。”李鸿飞很有信心。
“话说你让朝廷公开这份贷款协议,并不仅仅只是刚才这点打算吧?你可是个不吃亏的主,这些东西虽然诱人,你本人或者说是华夏银行,却没有得到丝毫好处。”虽然被李鸿飞绕了一大堆,但史可法最终还是没有忘记这茬。
华夏银行贷款三千万给朝廷,最大的好处似乎只有每年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的利息。
至于百姓认可,大明水师发展壮大,朝廷全面开海,资源掠夺,战争红利等等,这些貌似都不能让华夏银行获得实际好处。
甚至贷款事件如果不公开,华夏银行与朝廷暗地里合作,上面那些最终利润,由朝廷与华夏银行两家分,华夏银行赚到的利润,远不是放贷所能比拟的。
史可法不相信华夏银行是善堂...........
“目的自然是有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华夏银行的财力,有与朝廷平等合作的实力,其在业内的声誉,是任何钱庄都无法比拟的。”李鸿飞笑着说道。
“还有呢?”
“还有很多,不过还在摸索阶段,等到合适的时机,自然会透露给右相大人。”李鸿飞说道。
李鸿飞的计划确实很大胆,不过首先华夏银行要有足够的实力,而能与朝廷平等合作,已经证明了华夏银行的实力。
接下来,自然是做任何一家银行都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印钱.............
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明代金属货币的主体。
至于纸币的主体则更简单,明代官方只通行过一种纸币——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纸币贯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多年(倒不是它有多么坚挺,而是明朝只发行了这一种)。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大明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
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但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因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明朝政府玩纸币玩了一年就玩不下去了,这比几百年前,宋朝的纸币“交子”,通行整个亚洲,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金属货币的好处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坚挺,尤其是金、银,因为本就是贵金属,所以无论是什么形态,都据有强大的购买力。
但金属货币的缺陷也十分明显,那就是不容易携带,一般小老百姓还好说,那些商贾大户,有时候想要做笔大买卖,光是出动抬银子的人手,就得几十个。
如果是出远门做生意,甚至还得花费大价钱请镖局护送,其生意成本,无形增添了许多。
不过若是换成纸币,这些情况似乎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由于大明宝钞还不如一张擦屁股的纸,以至于明朝各地流通的纸制货币,基本都是民间钱庄私印的银票。
钱庄银票的确能解决些许小麻烦,但因为钱庄银票面额都较大,不适合市面流通,加上整个大明,没有哪一家钱庄,能将生意做到遍布全国的。
因此,区域式钱庄,属于治标不治本,商贾大户想要出远门做生意,同样需要从钱庄取钱,然后雇保镖护送..........
纸币明明是方便民众,降低成本与风险的好东西,而且在宋朝坚挺了百多年,可为什么在大明,才一年就玩崩了呢?
关键还是信誉问题。
你丫光发行宝钞,又没有足够储备金,老百姓拿着宝钞,却没地方兑换成银钱,谁特么还会相信你?
至少人家钱庄的银票,在钱庄里还能兑换处相应的银钱,你这宝钞连衙门都不回收,拿着有屁用?
所以华夏银行想要发行钞票,第一部就需要获取老百姓的信任。
一旦与明朝官府签订贷款合约,华夏银行的名头肯定会响彻整个大明。
钱庄这种东西老百姓并不陌生,但能将钱庄开到借钱给朝廷的,还是大明头一遭。
只要向老百姓展示了华夏银行的实力与财力,再顺势打开华夏银行的市场并不难。
先从存取款这种小业务做起,慢慢将人们从使用金属货币,转变为大额交易使用华夏银行本票(银票),到最后使用纸币做交易,这才是华夏银行的最终目的。
这个任务看似很艰难,但华夏银行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选择香港这个货运集散中心,便是华夏银行的地理优势。
海运贸易,本就是大宗,甚至是超大宗的交易,商人们往往为了购买货物,需要使用大量现银,这时候无论买卖双方,都不约而同的,痛恨起了金属货币。
大宗交易银钱点算麻烦不说,还特别耽误时间,有时候一桩买卖,就算谈妥之后,光是清点银钱,就得耗费好几天,这对时间就是金钱的商人来说,实在是太浪费了。
为什么时间就是金钱呢?
随着海运贸易的发展,出海商船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港口码头只能超负荷运转。
这时,精明的大明官员们,可不会管码头如何拥堵,他们反而希望这样的拥堵。
因为港口内的货船每多停靠一个时辰,那就得多交一个时辰的停泊费,这种区别于关税的另类利润,自然被当地衙门收入了腰包。
所以快速完成交易,并驶离货运码头,是所有商人减少损失的最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