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风雨的前夕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唐朝小地主最新章节!
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风雨的前夕
有人来投,自然是件好事,而且还是主动投诚,充分说明了,天可汗的威名远播,众人臣服,李世民不免得有几分欣然,实际上,也有许多好处,无论是做为榜样,还是了解西突厥的情报,都不容李世民拒绝阿史那杜尔来投。
“昨日边庭报来的消息,阿史那杜尔派人与守将接触过了。”李靖呈上了奏章,恭谨说道:“兹事体大,守将不敢做主,飞马传信,呈报到兵部,刚才早朝,侯君集才想禀报此事,却遇到了羌人反叛的消息……”
有些事情,说开了才好,特别是李靖这种,半退休的臣子,居然要比皇帝更早知道消息,对于李世民来说,多少有点儿顾忌,而今听到解释,随之释然,原因在已,刚才怒发冲冠,拂袖而去,错过了侯君集的汇报,怪不了别人。
阿史那,这个姓氏,可不简单,相当于突厥部族中的王族,阿史那杜尔不仅是颉利可汗的侄子,更是隋朝时期,娶了义成公主为妻的处罗可汗的次子,这样的人物,不是俘虏败降,而是主动前来投靠,意义重大,李世民自然欢迎。
然而,李世民与李靖也清楚,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只是有这方面的意向,至于是否真的投诚,肯定要经过一番周折,不过此事自有李世民等君臣操心,李靖觉得自己应该识趣,在天子没有问计之前,告退而去。
算是个好消息吧,李世民的心情也好了些,把心思放到政务之上,吩咐寺人,将今日的奏折拿来,批阅了几份,忽然见到一份弹劾的奏章,李世民略微皱眉,考虑了片刻,直接召见房玄龄。
一会,房玄龄就到了,没有办法,身为宰相,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随时等候皇帝吩咐,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有人觉得烦不胜烦,但是更多的人却趋之若鹜,乐在其中,房玄龄,应该是居于两可之间,不过位极人臣的滋味,也不是那么容易消受的,特别是在李世民这样强悍的帝王治下,没有过硬的素质,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没有出头的机会。
纵观贞观年间的名臣,哪个不是在史书上浓墨重书的牛人,就算不能耳熟能详,至少应该听说过名字,就是在他们的衬托下,更加显得李世民的统御能力,非是普通帝王可以比拟,见到房玄龄,剑眉微扬,就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也是多年的心腹了,房玄龄岂会真的惧怕,不过也恰到好处露出了几分惶惑,未等李世民开口,就率先请罪起来。
“你有何罪?”李世民问道。
房玄龄恭敬回答:“主忧臣辱,主辱臣死,陛下理政不悦,必是臣下的罪过。”
老奸巨滑,这种理论,对于昏君来说,肯定悦耳动听,但是李世民却没那么容易上当,允许房玄龄蒙混过关,直接责问道:“有人参奏校书郎韩瑞,私自更改朝廷政令,刊印佛经,具体怎么回事,房仆射是否清楚?”
按理来说,韩瑞只是八品官员,勉强上得了台面,不过也算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御史言官弹劾,只是小事而已,一般情况下,李世民批示两句,着大理寺,或者吏部之类的官员前去核查,如果参奏属实,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大臣,商讨着解决就行,然后将事情经过结果,呈报李世民圣览,这才是朝廷处理政事的流程。
诺大的帝国,军机、民政、边防……林林总总,大大小小,事无巨细,全部兼顾,人的精力是有限度的,不懂放权的结果,肯定和诸葛亮差不多,鞠躬尽瘁,劳累而亡,李世民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常年招贤纳士,求才若渴,发掘人才,就是想让他们帮自己分担政事,治国安邦,成就万世基业。
当然,适当放权,那叫垂拱而治,全部放权,那就是自寻死路了,而今李世民揪住这事,责问房玄龄,主要是这件事情,可大可小,轻了说,无非是韩瑞自作主张,重了说……那就非常严重了,毕竟刻坊刊印的书籍,是由礼部拟报,李世民御笔钦定,而今居然有人,不经过他的同意,就作了更变,这是什么性质,眼里还有没有皇帝的存在?
察觉李世民的怒火,房玄龄心中凛然,皱眉说道:“陛下,此事,臣并不清楚,什么时候的事情。”难道是韩瑞真的经受不住那些和尚的蛊惑,闯下了弥天大祸,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谁也保不住他了。
“三日之前。”李世民说道,目光锐利,不管韩瑞多有才华,但是作为臣子,就应该恪守为臣之道,如果事情属实,他不介意让世人知道,藐视帝王权威是什么样的下场。
三天,掐指算了下,房玄龄连忙说道:“陛下,可是韩瑞四天之前,以病告假,如今在家休养,未曾病愈归来。”
嗯,李世民有些惊讶,随之沉声道:“那么刻坊之事,是谁在负责?”
告假也不能摆脱嫌疑,毕竟这种事情,只要吩咐下去,匠人自然听从安排工作。
“好像是个秘书郎。”房玄龄说道,不怎么确定是谁,毕竟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记得清楚的。
李世民理解,当下传下口谕,召见秘书少监颜师古。
虞世南请假,秘书监由颜师古主持大局,不过他也不见得有多么忙碌,寺人前来的时候,只是在清闲的翻阅文史资料,听到皇帝口谕,也不敢怠慢,匆忙而去,来到宫殿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李世民,也不是房玄龄,而是御台案下,成排的佛经书册。
却是在召见颜师古的期间,李世民吩咐宫耳到刻坊搬来的,证明奏折弹劾的事情,的确有所根据,至于真相是什么,那就要调查了。
见到这些书册,颜师古心中迷惑,毕恭毕敬行礼,御台之上,翻阅着几本印刷精美的佛经,李世民不动声色,以平常的语气问道:“颜卿,而今刻坊的工作,是谁在负责?”
“韩校书病了,休假数日,此事又不能疏忽,所以臣与监中众人商议,让秘书郎顾胤代为兼顾几日。”颜师古说道,心中暗叹,谁叫顾胤是新人,这种费力又没有功劳的事情,那些校书郎都不怎么乐意去做,个个都推到他的身上,分明是联手算计。
但是众口一词,颜师古也只得顺水推舟,毕竟是新人,多点磨砺,有助于成长。
“那么,他是否向你汇报过,刻坊的事情?”李世民问道。
隐约察觉,事情有些不对,颜师古认真考虑片刻,摇头说道:“没有,顾秘书前去刻坊,只不过是督促检查而已,也没别的事情可汇报的。”
李世民相信颜师古,多年的老臣,自然清楚抗旨逆意的后果,不会犯浑的,目前来看,最简单的分析,这件事情,可以得出两种可能,一是韩瑞所为,故意陷害顾胤,让他帮自己顶罪,二是顾胤做的,理由未知,需要招来盘问。
突然来了兴致,李世民准备将这些人,全部招来,逐一查证之时,一个寺人连滚带爬奔了进来,气喘吁吁,顾不上抹汗,直接伏跪拜倒,哭丧着脸,急声叫道:“陛下,不好了,上皇…刚才上皇……”
“上皇如何?”李世民惊心而起,有种不妙的感觉。
筛糠似的抖动身体,那个寺人磕头如捣蒜道:“陛下,上皇刚才呕血,昏迷不醒……”
什么,李世民脸色大变,一边急行而去,龙袖拂在案上,带着堆积的奏折,哗啦啦掉在地上,一边大声道:“快传太医”
一帮寺人宫女连忙随行,留下房玄龄与颜师古面面相觑,心中多了两分沉重,这两年来,太上皇的身体,时常染病,断断续续的,时好时差,根本没有正在的康健过,而今年事渐高,又呕血昏迷,情况不怎么妙呀。
不是两人不想前去探望,主要是禁宫重地,两人身为外臣,没有皇帝的旨意,自然不能涉足其间,相互对望,摇头不已,又不好离开,只得在宫殿走廊转悠,等待结果。
过了片刻,颜师古忽然问道:“房相,这次陛下召我觐见,到底是为了何事?”
房玄龄沉吟,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清楚此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必将追究到底,当下也不隐瞒,将刚才的事情,如实细说,末了叹道:“此事最好与韩瑞没有关系,不然……”
颜师古皱眉,脸色沉重,这种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不能为之,不然坐实了欺君之罪,就算皇帝有心饶恕,朝中百官也不答应,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免得乱了朝纲。
“想来,韩瑞不至于如此不智。”颜师古喃声说道。
房玄龄点头,淡然道:“希望如此。”
两人对望,纷纷摇头,叹了声,沉默不语,爱才之心有限,在事情没有明确之前,不可能立即开口帮忙开脱,若是证明韩瑞无罪,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要是证实韩瑞有罪,倒是可以斟酌求情。
“起风,要下雨了……”房玄龄轻声道,抬头仰望,刚才阳光明媚,白云悠悠的天空,刹那之间,风云骤变,天地改变了颜色,阴沉沉的,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吹得宫殿飞檐上的铜铃叮咚作响,犹如暴风雨的前夕。A
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风雨的前夕
有人来投,自然是件好事,而且还是主动投诚,充分说明了,天可汗的威名远播,众人臣服,李世民不免得有几分欣然,实际上,也有许多好处,无论是做为榜样,还是了解西突厥的情报,都不容李世民拒绝阿史那杜尔来投。
“昨日边庭报来的消息,阿史那杜尔派人与守将接触过了。”李靖呈上了奏章,恭谨说道:“兹事体大,守将不敢做主,飞马传信,呈报到兵部,刚才早朝,侯君集才想禀报此事,却遇到了羌人反叛的消息……”
有些事情,说开了才好,特别是李靖这种,半退休的臣子,居然要比皇帝更早知道消息,对于李世民来说,多少有点儿顾忌,而今听到解释,随之释然,原因在已,刚才怒发冲冠,拂袖而去,错过了侯君集的汇报,怪不了别人。
阿史那,这个姓氏,可不简单,相当于突厥部族中的王族,阿史那杜尔不仅是颉利可汗的侄子,更是隋朝时期,娶了义成公主为妻的处罗可汗的次子,这样的人物,不是俘虏败降,而是主动前来投靠,意义重大,李世民自然欢迎。
然而,李世民与李靖也清楚,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只是有这方面的意向,至于是否真的投诚,肯定要经过一番周折,不过此事自有李世民等君臣操心,李靖觉得自己应该识趣,在天子没有问计之前,告退而去。
算是个好消息吧,李世民的心情也好了些,把心思放到政务之上,吩咐寺人,将今日的奏折拿来,批阅了几份,忽然见到一份弹劾的奏章,李世民略微皱眉,考虑了片刻,直接召见房玄龄。
一会,房玄龄就到了,没有办法,身为宰相,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随时等候皇帝吩咐,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有人觉得烦不胜烦,但是更多的人却趋之若鹜,乐在其中,房玄龄,应该是居于两可之间,不过位极人臣的滋味,也不是那么容易消受的,特别是在李世民这样强悍的帝王治下,没有过硬的素质,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没有出头的机会。
纵观贞观年间的名臣,哪个不是在史书上浓墨重书的牛人,就算不能耳熟能详,至少应该听说过名字,就是在他们的衬托下,更加显得李世民的统御能力,非是普通帝王可以比拟,见到房玄龄,剑眉微扬,就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也是多年的心腹了,房玄龄岂会真的惧怕,不过也恰到好处露出了几分惶惑,未等李世民开口,就率先请罪起来。
“你有何罪?”李世民问道。
房玄龄恭敬回答:“主忧臣辱,主辱臣死,陛下理政不悦,必是臣下的罪过。”
老奸巨滑,这种理论,对于昏君来说,肯定悦耳动听,但是李世民却没那么容易上当,允许房玄龄蒙混过关,直接责问道:“有人参奏校书郎韩瑞,私自更改朝廷政令,刊印佛经,具体怎么回事,房仆射是否清楚?”
按理来说,韩瑞只是八品官员,勉强上得了台面,不过也算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御史言官弹劾,只是小事而已,一般情况下,李世民批示两句,着大理寺,或者吏部之类的官员前去核查,如果参奏属实,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大臣,商讨着解决就行,然后将事情经过结果,呈报李世民圣览,这才是朝廷处理政事的流程。
诺大的帝国,军机、民政、边防……林林总总,大大小小,事无巨细,全部兼顾,人的精力是有限度的,不懂放权的结果,肯定和诸葛亮差不多,鞠躬尽瘁,劳累而亡,李世民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常年招贤纳士,求才若渴,发掘人才,就是想让他们帮自己分担政事,治国安邦,成就万世基业。
当然,适当放权,那叫垂拱而治,全部放权,那就是自寻死路了,而今李世民揪住这事,责问房玄龄,主要是这件事情,可大可小,轻了说,无非是韩瑞自作主张,重了说……那就非常严重了,毕竟刻坊刊印的书籍,是由礼部拟报,李世民御笔钦定,而今居然有人,不经过他的同意,就作了更变,这是什么性质,眼里还有没有皇帝的存在?
察觉李世民的怒火,房玄龄心中凛然,皱眉说道:“陛下,此事,臣并不清楚,什么时候的事情。”难道是韩瑞真的经受不住那些和尚的蛊惑,闯下了弥天大祸,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谁也保不住他了。
“三日之前。”李世民说道,目光锐利,不管韩瑞多有才华,但是作为臣子,就应该恪守为臣之道,如果事情属实,他不介意让世人知道,藐视帝王权威是什么样的下场。
三天,掐指算了下,房玄龄连忙说道:“陛下,可是韩瑞四天之前,以病告假,如今在家休养,未曾病愈归来。”
嗯,李世民有些惊讶,随之沉声道:“那么刻坊之事,是谁在负责?”
告假也不能摆脱嫌疑,毕竟这种事情,只要吩咐下去,匠人自然听从安排工作。
“好像是个秘书郎。”房玄龄说道,不怎么确定是谁,毕竟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记得清楚的。
李世民理解,当下传下口谕,召见秘书少监颜师古。
虞世南请假,秘书监由颜师古主持大局,不过他也不见得有多么忙碌,寺人前来的时候,只是在清闲的翻阅文史资料,听到皇帝口谕,也不敢怠慢,匆忙而去,来到宫殿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李世民,也不是房玄龄,而是御台案下,成排的佛经书册。
却是在召见颜师古的期间,李世民吩咐宫耳到刻坊搬来的,证明奏折弹劾的事情,的确有所根据,至于真相是什么,那就要调查了。
见到这些书册,颜师古心中迷惑,毕恭毕敬行礼,御台之上,翻阅着几本印刷精美的佛经,李世民不动声色,以平常的语气问道:“颜卿,而今刻坊的工作,是谁在负责?”
“韩校书病了,休假数日,此事又不能疏忽,所以臣与监中众人商议,让秘书郎顾胤代为兼顾几日。”颜师古说道,心中暗叹,谁叫顾胤是新人,这种费力又没有功劳的事情,那些校书郎都不怎么乐意去做,个个都推到他的身上,分明是联手算计。
但是众口一词,颜师古也只得顺水推舟,毕竟是新人,多点磨砺,有助于成长。
“那么,他是否向你汇报过,刻坊的事情?”李世民问道。
隐约察觉,事情有些不对,颜师古认真考虑片刻,摇头说道:“没有,顾秘书前去刻坊,只不过是督促检查而已,也没别的事情可汇报的。”
李世民相信颜师古,多年的老臣,自然清楚抗旨逆意的后果,不会犯浑的,目前来看,最简单的分析,这件事情,可以得出两种可能,一是韩瑞所为,故意陷害顾胤,让他帮自己顶罪,二是顾胤做的,理由未知,需要招来盘问。
突然来了兴致,李世民准备将这些人,全部招来,逐一查证之时,一个寺人连滚带爬奔了进来,气喘吁吁,顾不上抹汗,直接伏跪拜倒,哭丧着脸,急声叫道:“陛下,不好了,上皇…刚才上皇……”
“上皇如何?”李世民惊心而起,有种不妙的感觉。
筛糠似的抖动身体,那个寺人磕头如捣蒜道:“陛下,上皇刚才呕血,昏迷不醒……”
什么,李世民脸色大变,一边急行而去,龙袖拂在案上,带着堆积的奏折,哗啦啦掉在地上,一边大声道:“快传太医”
一帮寺人宫女连忙随行,留下房玄龄与颜师古面面相觑,心中多了两分沉重,这两年来,太上皇的身体,时常染病,断断续续的,时好时差,根本没有正在的康健过,而今年事渐高,又呕血昏迷,情况不怎么妙呀。
不是两人不想前去探望,主要是禁宫重地,两人身为外臣,没有皇帝的旨意,自然不能涉足其间,相互对望,摇头不已,又不好离开,只得在宫殿走廊转悠,等待结果。
过了片刻,颜师古忽然问道:“房相,这次陛下召我觐见,到底是为了何事?”
房玄龄沉吟,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清楚此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必将追究到底,当下也不隐瞒,将刚才的事情,如实细说,末了叹道:“此事最好与韩瑞没有关系,不然……”
颜师古皱眉,脸色沉重,这种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不能为之,不然坐实了欺君之罪,就算皇帝有心饶恕,朝中百官也不答应,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免得乱了朝纲。
“想来,韩瑞不至于如此不智。”颜师古喃声说道。
房玄龄点头,淡然道:“希望如此。”
两人对望,纷纷摇头,叹了声,沉默不语,爱才之心有限,在事情没有明确之前,不可能立即开口帮忙开脱,若是证明韩瑞无罪,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要是证实韩瑞有罪,倒是可以斟酌求情。
“起风,要下雨了……”房玄龄轻声道,抬头仰望,刚才阳光明媚,白云悠悠的天空,刹那之间,风云骤变,天地改变了颜色,阴沉沉的,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吹得宫殿飞檐上的铜铃叮咚作响,犹如暴风雨的前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