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燕京国际电影节(九)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璀璨星路[娱乐圈]最新章节!
其实是不是经常来电影节的观众,从他们的选片口味就能看出来。如果选的是媒体或广告上所推荐的电影,那么他们基本是初次来电影节或者只是所谓的“路人饭”;但如果是根据场刊推荐来选片的话,那基本上就是电影节的常客和“铁粉”。每个电影节都有自己的场刊,而所谓的场刊基本就是集合前一天影评人和普通观众对所有参展影片的打分及评价集合而成的宣传册子。当然,不是所有参展电影都有机会上场刊,毕竟场刊是组委会负责印刷,因而只有受到影评人和观众好评,或者是组委会特别推荐的电影才有机会上去。而那些能天天在场刊露脸的电影,不用说就是本届电影节的最受欢迎影片。燕京国际电影节往年都是由《电影评论》杂志社负责场刊的编辑和印刷,但是今年却是自己独立刊行,这倒是引起了不少记者的关注。但是奈何组委会和《电影评论》杂志社都闭口不言,大家也只好暂时按下好奇心。
作为开幕电影的《妈妈》在场刊上拿到了封面的位置,而在点评环节,影评人给予的评分在4.6分左右,这算得上是非常高的得分了。按照往年的标准,只要上3分就有机会拿到电影节的奖项提名,而4分以上基本就是得奖区了。至于4.5分,那都是竞选大奖——“金鼎奖”的影片才能拿到的分数,而《妈妈》是本届影展上第一个拿到如此高分的影片。当然,随着未来几天的展映,《妈妈》这部电影的分数还是会有可能上下浮动,但是不会差别太大。
李玮拿到这本场刊之后,心中的石头是落下了大半。只有分数达到一定级别,公关公司去努力才有可能拿奖。就好像学生要拿“优秀学生”表彰一样,大家都是95分以上的成绩,那么你找人托关系才有可能拿奖;如果你只有65分的成绩,那再如何努力也不能拿奖,毕竟评奖机构也是要脸的。如果真的是烂片得奖,那么不消几年,你这个电影节就彻底烂了。
李玮带着主演也在电影节里到处蹭电影看,以李玮的导演身份,自然能拿到不少电影的招待票。这种招待票一般只给影评人和圈内电影人的,虽然大家也是为奖项而来的,但是都是同行,都讲究个低头不见抬头见什么的。而且大家也希望能得到同行的背书,这可比一般影评人的评价要高许多。再说了,李玮可不算什么普通的新晋导演,人家是有大奖在手的导演。尽管李玮还不算一线名导,但圈内都认定李玮可是“电影大师预备役”,因此绝大部分电影发行公司都想交好下李玮。虽然知道挖李玮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李玮愿意提携下自己旗下的导演或演员,那还是有可能的。再说了,万一未来李玮打算拍超级大片的话,大家还是可以分摊投资的嘛。
随着电影制片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大制作电影至少是三家到四家公司联合投资;如果碰到那种超级大片的话,那么近十家电影公司联合制作也是有的。要知道现在电影的制作成本和宣发成本之高,如果有电影没有达到预计票房,那么电影公司立刻倒闭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大制作公司或大发行公司为什么还能保持利润?因为人家还是有办法的。
第一招就是所谓的“绿灯系统”,绿灯系统从剧本到演员到导演都要经过严格的评分和审核,从各个环节降低制作成本所带来的风险。而第二招就是所谓的“瀑布制片”计划,大型制片公司每年都会制作若干部电影。严格来说,这些电影中大约有至少六成到七成在票房上是赚不回成本的,剩下的三成左右的影片大概是勉强保本。但是,只要这里面有一部到两部电影砸中票房的话,那么整个公司就是营利的。而且大制片公司每年拍摄的影片是各个类型、各个题材都有,终会有砸中票房的。
剩下的第三招就是“联合制片”,小制片公司会找大制片公司,大制片公司会找游资,总要多拉几个合伙人,横竖一起亏一起赚嘛。而这种联合制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投,意思就是大家都看好某部电影,那么就一起投这部电影,这种方法的合伙人比较有限,而且需要的资金也很多;还有一种就是盲投,制片公司拉个表,然后算个总数,有兴趣就付钱,然后这个表上的所有影片都算有投资了。对于不懂电影行情的投资公司来说,盲投显然是种比较安全的投资方式,有赚有亏,基本会有一些利润。
李玮跑来蹭电影看倒也不是闲得无聊,主要是为旗下的凯撒先锋院线找合适的艺术片。艺术片不一定会亏票房,如果遇到特别优秀的艺术片,而且又有大型电影节或电影奖的奖项加持的话,这种文艺片不仅能卖出高价,还能卖得特别长远。同时这种艺术片也是专业电影频道优先购买的片源,别看票房成绩不好,但是这个市场是铁粉市场啊。你只要有专业的艺术片频道,那订阅率绝对不差,而且很少有退订的。
同时除了专业电影频道热衷文艺片之外,文艺片也是dVd市场的宠儿。毕竟大片看过就看过了,没有人会热衷收藏一张dVd在闲暇的时候重新回味。但是经典文艺片不同啊,那可是适合反复观看的,因此中电影再卖出一次dVd之后,时不时推出个导演剪辑版啊,然后加点花絮又卖一次豪华版,再加点评论音轨又能卖一次典藏版。隔了个五年、十年的,再出啥高清数码修复版啊、限量复刻版啊什么的,保证还是有一堆死忠饭过来掏钱。有些半死不活的电影公司就是靠着一部电影的dVd愣是在市场的洪流中屹立不倒,还时不时有钱投点b级片,获得比大公司还滋润呢。
燕京国际电影节和一般的电影节一样,展映的时间通常会在一周左右。李玮除了关注本国的文艺片之外,海外的文艺片也是李玮的关心范围。与此同时,李玮也在观察一些新晋导演。电影节是很受新人导演欢迎的,因为这里大家关注的更多是电影本身,所以新人导演都愿意来电影节试试运气。绝大部分电影节都有专门的新人时刻,或者在颁奖上安排针对新人的奖项。可惜今年让李玮觉得有灵气的导演是几乎没有,这些新导演不是可以追求所谓的拍摄技巧而忽略了故事,或者是太过注重情节而没有考虑电影本身的特点,导致电影剧情显得冗长拖沓。李玮叹息了一口气,也没说啥。
这个位面的导演九成九是科班出身,剩下的就是像李玮这种演而优则导,也算是圈子里自己培养出来的。但是那种自学成才,或者从广告、音乐录影带这种导演晋升为电影导演的导演却几乎没有。这就导致了电影导演圈格外的封闭,所有人都知道,一个圈子一旦封闭了,那么整个圈子的氛围就完蛋了。因为没有圈子外的导演带来不同的空气,整个圈子里的味道就不是特别好闻了。科班导演当然有科班导演的好处,他们熟悉剧组的运作,了解类型片的拍摄方法。但是这样也造成了电影圈千人一面的问题,几乎一部电影看十分钟你就能将导演的师门渊源给猜出来,然后接下来的剧情闭着眼也能蒙个大概。可偏偏圈子里的人还觉得自我良好,李玮真心觉得再玩个十年,这圈子就毁了!
电影节当然不会考虑李玮的心情,李玮是手握目前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之一不假,同时他也是新生代导演中最耀眼的那个也不假,但是问题是,就像李玮自己所知道的那样,这个封闭的圈子格外讲究“论资排辈”。李玮这种小字辈导演在圈子里算个什么东西啊?随便来个前辈都能教训一二,因此李玮也只能憋着不出气。反正自己有自己的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大不了自己玩就是了。
而就在李玮纠结的时候,电影节最后的颁奖礼也到了。不过在颁奖礼之前是闭幕电影,这可是组委会和评委会都看好的电影,也被认为是《妈妈》的最大对手。基于礼貌,李玮当然也出席了闭幕电影的红毯秀,也在媒体采访区睁眼说瞎话地对这部电影恭维了一番。不过看了之后,李玮真心觉得文艺片活该被观众唾弃是有理由的。
电影节的闭幕电影是在电影节最后一天的上午举行,而颁奖礼的红毯秀则在下午开始。最初的几个小时其实没有什么大媒体在,因此成了各路毯星自带媒体的狂欢。当然,毯星们出来要自带媒体之外,粉丝也要带一下。否则拍出来的背景没有粉丝组成的人肉墙岂不是太难看?好在粉丝市场也是规范了,参加就能拿50元,举牌举灯的拿70元,负责尖叫呐喊的拿100元,能哭出来的就是150元,如果能哭得跟死了爹妈一样的话,那还能再重奖100元,凑个250元的整数。
等这些毯星拍完合适的照片之后,组委会就开始清场了。随着大媒体们的进驻,剩下的时间那可是拿着邀请函的嘉宾才能走的时间。那些个毯星只能在外围望毯兴叹,暗暗咬牙之后再和干爹撒娇一下,看明年能不能带资进组混个女二号之类的。
红毯的嘉宾顺序一般是越重要的剧组放在越前,而越大牌的嘉宾则放在越后。《妈妈》是开幕电影,于是李玮等人又一次充当开场嘉宾。李玮在迎宾车笑道,时尚秀上,只要最大牌才走开场,这是个好兆头。于是剧组笑着走下迎宾车,顿时镁光灯闪成一片。李玮此时才觉得难怪地球位面墨镜王常年戴墨镜,这种场合真心需要一副墨镜才行啊。好在身为导演的李玮不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对象,所以李玮倒是可以闲庭信步在红毯上慢慢踱步。然后等其他成员忙完采访之后,再一切到官方采访区接受官媒们的采访。
其实是不是经常来电影节的观众,从他们的选片口味就能看出来。如果选的是媒体或广告上所推荐的电影,那么他们基本是初次来电影节或者只是所谓的“路人饭”;但如果是根据场刊推荐来选片的话,那基本上就是电影节的常客和“铁粉”。每个电影节都有自己的场刊,而所谓的场刊基本就是集合前一天影评人和普通观众对所有参展影片的打分及评价集合而成的宣传册子。当然,不是所有参展电影都有机会上场刊,毕竟场刊是组委会负责印刷,因而只有受到影评人和观众好评,或者是组委会特别推荐的电影才有机会上去。而那些能天天在场刊露脸的电影,不用说就是本届电影节的最受欢迎影片。燕京国际电影节往年都是由《电影评论》杂志社负责场刊的编辑和印刷,但是今年却是自己独立刊行,这倒是引起了不少记者的关注。但是奈何组委会和《电影评论》杂志社都闭口不言,大家也只好暂时按下好奇心。
作为开幕电影的《妈妈》在场刊上拿到了封面的位置,而在点评环节,影评人给予的评分在4.6分左右,这算得上是非常高的得分了。按照往年的标准,只要上3分就有机会拿到电影节的奖项提名,而4分以上基本就是得奖区了。至于4.5分,那都是竞选大奖——“金鼎奖”的影片才能拿到的分数,而《妈妈》是本届影展上第一个拿到如此高分的影片。当然,随着未来几天的展映,《妈妈》这部电影的分数还是会有可能上下浮动,但是不会差别太大。
李玮拿到这本场刊之后,心中的石头是落下了大半。只有分数达到一定级别,公关公司去努力才有可能拿奖。就好像学生要拿“优秀学生”表彰一样,大家都是95分以上的成绩,那么你找人托关系才有可能拿奖;如果你只有65分的成绩,那再如何努力也不能拿奖,毕竟评奖机构也是要脸的。如果真的是烂片得奖,那么不消几年,你这个电影节就彻底烂了。
李玮带着主演也在电影节里到处蹭电影看,以李玮的导演身份,自然能拿到不少电影的招待票。这种招待票一般只给影评人和圈内电影人的,虽然大家也是为奖项而来的,但是都是同行,都讲究个低头不见抬头见什么的。而且大家也希望能得到同行的背书,这可比一般影评人的评价要高许多。再说了,李玮可不算什么普通的新晋导演,人家是有大奖在手的导演。尽管李玮还不算一线名导,但圈内都认定李玮可是“电影大师预备役”,因此绝大部分电影发行公司都想交好下李玮。虽然知道挖李玮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李玮愿意提携下自己旗下的导演或演员,那还是有可能的。再说了,万一未来李玮打算拍超级大片的话,大家还是可以分摊投资的嘛。
随着电影制片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大制作电影至少是三家到四家公司联合投资;如果碰到那种超级大片的话,那么近十家电影公司联合制作也是有的。要知道现在电影的制作成本和宣发成本之高,如果有电影没有达到预计票房,那么电影公司立刻倒闭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大制作公司或大发行公司为什么还能保持利润?因为人家还是有办法的。
第一招就是所谓的“绿灯系统”,绿灯系统从剧本到演员到导演都要经过严格的评分和审核,从各个环节降低制作成本所带来的风险。而第二招就是所谓的“瀑布制片”计划,大型制片公司每年都会制作若干部电影。严格来说,这些电影中大约有至少六成到七成在票房上是赚不回成本的,剩下的三成左右的影片大概是勉强保本。但是,只要这里面有一部到两部电影砸中票房的话,那么整个公司就是营利的。而且大制片公司每年拍摄的影片是各个类型、各个题材都有,终会有砸中票房的。
剩下的第三招就是“联合制片”,小制片公司会找大制片公司,大制片公司会找游资,总要多拉几个合伙人,横竖一起亏一起赚嘛。而这种联合制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投,意思就是大家都看好某部电影,那么就一起投这部电影,这种方法的合伙人比较有限,而且需要的资金也很多;还有一种就是盲投,制片公司拉个表,然后算个总数,有兴趣就付钱,然后这个表上的所有影片都算有投资了。对于不懂电影行情的投资公司来说,盲投显然是种比较安全的投资方式,有赚有亏,基本会有一些利润。
李玮跑来蹭电影看倒也不是闲得无聊,主要是为旗下的凯撒先锋院线找合适的艺术片。艺术片不一定会亏票房,如果遇到特别优秀的艺术片,而且又有大型电影节或电影奖的奖项加持的话,这种文艺片不仅能卖出高价,还能卖得特别长远。同时这种艺术片也是专业电影频道优先购买的片源,别看票房成绩不好,但是这个市场是铁粉市场啊。你只要有专业的艺术片频道,那订阅率绝对不差,而且很少有退订的。
同时除了专业电影频道热衷文艺片之外,文艺片也是dVd市场的宠儿。毕竟大片看过就看过了,没有人会热衷收藏一张dVd在闲暇的时候重新回味。但是经典文艺片不同啊,那可是适合反复观看的,因此中电影再卖出一次dVd之后,时不时推出个导演剪辑版啊,然后加点花絮又卖一次豪华版,再加点评论音轨又能卖一次典藏版。隔了个五年、十年的,再出啥高清数码修复版啊、限量复刻版啊什么的,保证还是有一堆死忠饭过来掏钱。有些半死不活的电影公司就是靠着一部电影的dVd愣是在市场的洪流中屹立不倒,还时不时有钱投点b级片,获得比大公司还滋润呢。
燕京国际电影节和一般的电影节一样,展映的时间通常会在一周左右。李玮除了关注本国的文艺片之外,海外的文艺片也是李玮的关心范围。与此同时,李玮也在观察一些新晋导演。电影节是很受新人导演欢迎的,因为这里大家关注的更多是电影本身,所以新人导演都愿意来电影节试试运气。绝大部分电影节都有专门的新人时刻,或者在颁奖上安排针对新人的奖项。可惜今年让李玮觉得有灵气的导演是几乎没有,这些新导演不是可以追求所谓的拍摄技巧而忽略了故事,或者是太过注重情节而没有考虑电影本身的特点,导致电影剧情显得冗长拖沓。李玮叹息了一口气,也没说啥。
这个位面的导演九成九是科班出身,剩下的就是像李玮这种演而优则导,也算是圈子里自己培养出来的。但是那种自学成才,或者从广告、音乐录影带这种导演晋升为电影导演的导演却几乎没有。这就导致了电影导演圈格外的封闭,所有人都知道,一个圈子一旦封闭了,那么整个圈子的氛围就完蛋了。因为没有圈子外的导演带来不同的空气,整个圈子里的味道就不是特别好闻了。科班导演当然有科班导演的好处,他们熟悉剧组的运作,了解类型片的拍摄方法。但是这样也造成了电影圈千人一面的问题,几乎一部电影看十分钟你就能将导演的师门渊源给猜出来,然后接下来的剧情闭着眼也能蒙个大概。可偏偏圈子里的人还觉得自我良好,李玮真心觉得再玩个十年,这圈子就毁了!
电影节当然不会考虑李玮的心情,李玮是手握目前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之一不假,同时他也是新生代导演中最耀眼的那个也不假,但是问题是,就像李玮自己所知道的那样,这个封闭的圈子格外讲究“论资排辈”。李玮这种小字辈导演在圈子里算个什么东西啊?随便来个前辈都能教训一二,因此李玮也只能憋着不出气。反正自己有自己的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大不了自己玩就是了。
而就在李玮纠结的时候,电影节最后的颁奖礼也到了。不过在颁奖礼之前是闭幕电影,这可是组委会和评委会都看好的电影,也被认为是《妈妈》的最大对手。基于礼貌,李玮当然也出席了闭幕电影的红毯秀,也在媒体采访区睁眼说瞎话地对这部电影恭维了一番。不过看了之后,李玮真心觉得文艺片活该被观众唾弃是有理由的。
电影节的闭幕电影是在电影节最后一天的上午举行,而颁奖礼的红毯秀则在下午开始。最初的几个小时其实没有什么大媒体在,因此成了各路毯星自带媒体的狂欢。当然,毯星们出来要自带媒体之外,粉丝也要带一下。否则拍出来的背景没有粉丝组成的人肉墙岂不是太难看?好在粉丝市场也是规范了,参加就能拿50元,举牌举灯的拿70元,负责尖叫呐喊的拿100元,能哭出来的就是150元,如果能哭得跟死了爹妈一样的话,那还能再重奖100元,凑个250元的整数。
等这些毯星拍完合适的照片之后,组委会就开始清场了。随着大媒体们的进驻,剩下的时间那可是拿着邀请函的嘉宾才能走的时间。那些个毯星只能在外围望毯兴叹,暗暗咬牙之后再和干爹撒娇一下,看明年能不能带资进组混个女二号之类的。
红毯的嘉宾顺序一般是越重要的剧组放在越前,而越大牌的嘉宾则放在越后。《妈妈》是开幕电影,于是李玮等人又一次充当开场嘉宾。李玮在迎宾车笑道,时尚秀上,只要最大牌才走开场,这是个好兆头。于是剧组笑着走下迎宾车,顿时镁光灯闪成一片。李玮此时才觉得难怪地球位面墨镜王常年戴墨镜,这种场合真心需要一副墨镜才行啊。好在身为导演的李玮不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对象,所以李玮倒是可以闲庭信步在红毯上慢慢踱步。然后等其他成员忙完采访之后,再一切到官方采访区接受官媒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