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国策之争(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土佐之梦最新章节!
第一百六十三章:国策之争(上)
时间一个月一个月的过去,信景和众大老、中老、奉行都迁往关东,暂时居于小田原城,并择地建筑新的城池,作为幕府统治中枢。建城的地点,参考当地大名及豪族的建言,经过众大老、中老的勘探和权衡,毫不意外的选定了当年扇谷上杉氏名臣太田道灌所建的江户城旧地。此地位于武藏国丰屿郡麹町台地东端,控制东海道主干道,扼守第一大河流利根川以及荒川两河交汇处,能够方便的进出东海道诸国,或者沿利根川及其支流深入大半个关东内陆地区,可谓是整个关东的水陆枢纽地带,同时,这座城还临近外海相模湾,地理与三重城、今治城、天神山城极为类似,也算是延续了吉良宗家居城建于海边的传统吧。
鉴于此事关系着幕府的根基,重要性不言而喻,秀景亲自出面掌总,委托筑城名人、奉行七家之一的藤堂高虎负责具体事宜。而藤堂高虎的手笔也非常之大,整个城池外城垣长达十六公里,含外郭二十五栋,由诸大名分段建造城垣和城堀,城中一共规划了包括本丸、西丸、北丸、二之丸、三之丸在内的五座巨大建筑群,仅本丸就有大御殿、本丸御殿、大奥、奥之间、表之间、大广间、御座之间、白书院、黑书院等诸多建筑,而本丸和西丸所在的整座红叶山,则成为了城中的御庭,另外还因地制宜,设了三重橹6栋、二重橹10栋、平橹4栋、多门橹26栋,与内堀、二之丸堀,三之丸堀、内堀构成完备的居城防御体系,将居城本丸护卫得固若金汤。
可以想见,这座居城的规模比泉州城、天神山城、北条家的小田原城更大,竣工之后,毫无疑问是第一大城池。
除了建城以外,幕府目前的另一大要务,是分封关东大名和东北大名。关东方面,按照我的授意,除了预先安排的几位奉行家和统领家大名,其余大名的封地都不会超过十万石,最大的也就是泷川一益次子入继的结城家,刚好达到十万石的准国持规模。东北方面,实际负责规划的乃是卸任的前大老竹中重治,他按照已臣服大名的领地范围,把陆奥国拆分为陆奥、陆中、陆前、磐城、岩代五国,其中陆奥由安东家领有,石高接近十万石左右;陆中由南部家领有,石高为二十余万石;陆中以南、出羽以西、磐城以北的广大地带,包括原本有争议的区域,都全部交给伊达家,同时没收晴宗时代开拓的出羽国米泽领地,最终勘定石高为六十二万石。这三家大名,都获得了国持或准国持外样大名身格,各家的领地范围和石高,原则上由自家勘定后上报给幕府,但是整个勘查过程必须要有幕府和其余几家大名的代表参与,数据也要经过他们的联合确认。
磐城国比较复杂,是相马、田村、二阶堂、岩城、石川等小大名的领地,几家小大名间时而联合,时而敌对,又各自引外围的伊达、芦名、佐竹为后援。例如相马家就曾以伊达家为后援,前任家主相马显胤,娶了伊达植宗的长女屋形御前为正室,在天文之乱中是植宗方第一活跃人物(身高一米八,使八倍重的大铁军扇指挥军势),然而植宗隐居后,两家之间矛盾逐渐激化,现家主相马盛胤虽然和伊达辉宗是表兄弟,却因为伊具郡周边领地多次挑战伊达家;伊达家为了拉拢同样与相马家存在领地争端的田村家,特地为嫡子政宗娶田村清显(母亲同样是伊达植宗的女儿)之女爱姬为正室,意图利用田村家压服相马盛胤,然而田村清显的正室,却又是相马盛胤的妹妹。
另外的二阶堂家,是以芦名家为后盾,现家主二阶堂盛义,虽然迎娶了伊达晴宗的女儿阿南姬为正室,却一直向芦名家输诚,利用他们的力量对抗伊达、田村联合,他的嫡长子二阶堂平四郎,原本在芦名家担任人质,却因为芦名家嫡子盛兴意外身故,被芦名盛氏收为养子,也就是如今芦名家家主芦名盛隆。
最南端的岩城家,之前在重隆时代受到伊达家压迫,被迫将女儿久保姬嫁给伊达晴宗,并奉迎晴宗长子继承家业,是为上代家主岩城亲隆(伊达辉宗嫡亲兄长),同时亲隆还娶了佐竹义重的妹妹,结连佐竹家入侵田村、石川两家,在他死后,家中甚至和下野守护宇都宫家一样,由佐竹家出身的御台夫人代行家主之务,然而他的嫡子常隆比宇都宫国纲年长,因此前几年就收回了家业,同时娶二阶堂盛义的女儿为正室,不再一面倒的支持佐竹家,才没有参与之前佐竹、宇都宫和结城联盟,这次也没有跟随佐竹家对抗幕府。
总之,如果说陆奥、陆中、陆前、出羽诸势力是战国中的小战国,磐城国就是陆奥中的小陆奥,国中的诸家小大名间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领地争端,因此检地和安堵必须格外慎重。好在这些小大名领地都不多,最大的也不到十万石,幕府完全可以强制仲裁。
磐城国东面的岩代国,也就是俗称的会津地区,历史上蒲生氏乡入封时,安堵领地是四十二万石,后来经过检地和向周边扩展,达到九十二万石的巨大规模。目前这片领地的最强大势力,是若松的芦名家,另外还有畠山家嫡流的安达郡二本松家等。前些年芦名盛氏在世的时候,几乎控制了整个会津,达到与伊达家分庭抗礼的程度,还曾经趁着上杉家御馆之乱入侵越后国,只可惜家中嫡子芦名盛兴(当时已继任家督)早死,除此外别无继承人,芦名盛氏收养了深为喜爱的二阶堂平四郎盛隆继承家业。然而,芦名盛隆原本是二阶堂家质子的身份,与芦名盛氏、盛兴的亲缘,乃是来自于宿敌伊达家,盛隆的母亲和盛兴的正室,都是伊达晴宗的女儿,这样的亲缘,自然无法获得众家臣的认同,也受到了向来与芦名宗家不和的猪苗代家等亲族大力抵制,因此盛氏死后,芦名盛隆根本无法统辖全领,势力很快就衰落了下去。更严重的是,芦名盛隆为了和伊达家和解,没有按照芦名盛氏的遗嘱迎娶芦名盛兴的女儿(另一个原因是她太小,到目前也只有十余岁,盛隆等不起她长大),而是娶了伊达晴宗的小女儿、辉宗的养女彦姬为正室(血缘上是他母亲阿南姬的妹妹,也就是他的亲姑姑),这更受到了家臣们的一致诟病。如今他自己也已经病重,还没有生出正统的继承人,只好仿造养父芦名盛氏的先例,准备收养佐竹义重的嫡次子德寿丸(历史上的芦名义广),而德寿丸虽然过继给盛氏的女儿(嫁给豪族结城义亲),他们的主要亲缘,却还是来自于伊达家,盛隆的母亲和德寿丸的母亲,都是伊达晴宗的女儿。
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幕府东征,以芦名盛隆那点可怜的威望,一旦由德寿丸继承家业,即使佐竹家再卖力的支持,整个芦名家也会由于家督名分不够、无法服众而分崩离析,最终不是如历史上那样被打了鸡血的伊达政宗灭掉,就是成为常陆佐竹家的附庸。
当然,如今佐竹家失势,出自佐竹家的德寿丸肯定无法再继承芦名家。仗着这一点,竹中重治以盛隆血统不正、病重绝嗣为由,命令芦名盛隆隐居,然后由针生盛秋迎娶芦名盛兴的女儿,继承了芦名家的家业。针生盛秋的父亲针生盛幸,乃是芦名家第十四代家主盛滋的唯一儿子,只因为不是正室所生,而且出生时盛滋已经将家督之位让给弟弟盛舜(芦名盛氏之父),是隐退的身份,因此无法继承家业,由盛舜另封到耶麻郡针生地方,长大后即使用“针生”作为苗字。如今盛舜那一支断绝,按照亲疏道理该由盛秋来继承,历史上芦名宗家灭绝后(1653年芦名义广之孙千鹤丸夭折),也是他这一支再兴“芦名”家家名的。
芦名盛秋安堵的领地,自然不会是会津的所有地方,半从属于芦名家的二本松等家、长期试图独立的猪苗代家、被芦名家灭掉并继承的新宫家、甚至支持芦名盛隆的支族金上家(家主金上盛备人称“芦名执权”),都由竹中重治做主,从芦名家独立了出来,成为一个个小大名,只给宗家留下了大约十万石领地。另外,竹中重治还把佐竹家转封过来,减封到二十万石(相当于目前佐竹家名下的一半领地),担任岩代国的外样国持大名。
出羽国地方,表高是三十多万石,经过竹中重治的仔细勘查,最终检出五十七万石领地(关原之战后最上家加封到的石高),其中最大的势力自然是南出羽的最上家,获得剥夺自伊达家的置赐半郡米泽地方后,领地达到了二十四万石(小田原征伐时秀吉安堵的领地)。于是竹中重治将这一国从中划开,南部的最上家领地为羽前国(与伊达家陆前国对应),北部包括安东家旧领在内的三十三万石整合成羽后国,转封给越后的上杉家。对于这个决定,最上家自然乐意,上杉景胜也选择了服从,反正他现在能够控制的,也就是越后国大部分,石高和羽后国差不多,而且对统辖领内诸强力豪族极为头痛。当初在上杉谦信时代,尚且多次遇到叛乱,何况是御馆之乱后刚继承家督的他呢?去年的时候,本庄繁长等豪族就刚刚叛乱过一次。
这样一梳理,整个东北地方变得井井有条,总算结束了层出不穷的纷争。那些野心家或许会心怀遗憾,例如还没有继承家督的伊达政宗,或许会暗自叹息晚生了多少多少年之类,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小大名和中小豪族们而言,能够从此避免战争,这无疑是一件幸事。要知道,整个室町时期,东北地方都战乱不断,尤其是近百年来,由于幕府衰落,此地更是乱到了极点,许多家族的上几代家主都死于战事,连祭日都差不多,都是在五六月间或月间的农闲出阵期间。甚至连磐城国的相马、二阶堂等小大名,虽然被幕府强制定下地界,总觉得离自己的诉求差了些儿,但内心深处也会隐隐感到庆幸吧!
从终结战乱这方面考虑,实际主持这件事的竹中重治可谓是功德无量,而信景也因为此事威望大增。只可惜,我的不详预感变成了现实,竹中重治因为受寒和劳累,于次年初春时病倒,不久就病逝于小田原城二之丸。
在东山御所看完信景转来的竹中遗折,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尽管他在遗折中说,自己能够做完这件事情,就算付出性命也会甘之如饴,请我过于不必介怀;他甚至还用开玩笑的口气说道,如今京都的樱花想必已经盛开,不能陪太政公观赏,实在是一件憾事,好在他向来受不了花粉近身,在他自己而言或许是少了一番磨折。
平静了一下心情,我召来信景的信使,向他询问道:“竹中中纳言是如何病倒的?”
“禀大御所,竹中大人是在亲自前往羽后国勘查时受了风寒,然后又带着羽后国领地分限帐、国中武士名录、还有众豪族交给幕府的血誓,强撑着翻越上野国雪山,亲自前往还没化雪的春日山城劝说上杉越后守,回来的路上就已经难以支撑……上杉越后守也非常感佩,亲自出席了竹中大人的葬仪,并为羽后国检地的结果向竹中大人的英灵致谢。”
“重治……真是可惜了,”我叹息了一声,“为什么不早早告知?否则的话,我至少还能见他最后一面,也能够出席他的葬仪啊。”
“回大御所,这也是竹中大人的交代,”信使深深的低下头去,“竹中大人说,以大御所的仁厚,知道他病倒,很可能会赶赴关东探视。然而关东尚有余寒,实在不敢劳动大御所千里迢迢前往……因为有这番交代,公方殿、众位大老、中老和目付方才暂时压住了消息,还请大御所务必原谅!”RO
第一百六十三章:国策之争(上)
时间一个月一个月的过去,信景和众大老、中老、奉行都迁往关东,暂时居于小田原城,并择地建筑新的城池,作为幕府统治中枢。建城的地点,参考当地大名及豪族的建言,经过众大老、中老的勘探和权衡,毫不意外的选定了当年扇谷上杉氏名臣太田道灌所建的江户城旧地。此地位于武藏国丰屿郡麹町台地东端,控制东海道主干道,扼守第一大河流利根川以及荒川两河交汇处,能够方便的进出东海道诸国,或者沿利根川及其支流深入大半个关东内陆地区,可谓是整个关东的水陆枢纽地带,同时,这座城还临近外海相模湾,地理与三重城、今治城、天神山城极为类似,也算是延续了吉良宗家居城建于海边的传统吧。
鉴于此事关系着幕府的根基,重要性不言而喻,秀景亲自出面掌总,委托筑城名人、奉行七家之一的藤堂高虎负责具体事宜。而藤堂高虎的手笔也非常之大,整个城池外城垣长达十六公里,含外郭二十五栋,由诸大名分段建造城垣和城堀,城中一共规划了包括本丸、西丸、北丸、二之丸、三之丸在内的五座巨大建筑群,仅本丸就有大御殿、本丸御殿、大奥、奥之间、表之间、大广间、御座之间、白书院、黑书院等诸多建筑,而本丸和西丸所在的整座红叶山,则成为了城中的御庭,另外还因地制宜,设了三重橹6栋、二重橹10栋、平橹4栋、多门橹26栋,与内堀、二之丸堀,三之丸堀、内堀构成完备的居城防御体系,将居城本丸护卫得固若金汤。
可以想见,这座居城的规模比泉州城、天神山城、北条家的小田原城更大,竣工之后,毫无疑问是第一大城池。
除了建城以外,幕府目前的另一大要务,是分封关东大名和东北大名。关东方面,按照我的授意,除了预先安排的几位奉行家和统领家大名,其余大名的封地都不会超过十万石,最大的也就是泷川一益次子入继的结城家,刚好达到十万石的准国持规模。东北方面,实际负责规划的乃是卸任的前大老竹中重治,他按照已臣服大名的领地范围,把陆奥国拆分为陆奥、陆中、陆前、磐城、岩代五国,其中陆奥由安东家领有,石高接近十万石左右;陆中由南部家领有,石高为二十余万石;陆中以南、出羽以西、磐城以北的广大地带,包括原本有争议的区域,都全部交给伊达家,同时没收晴宗时代开拓的出羽国米泽领地,最终勘定石高为六十二万石。这三家大名,都获得了国持或准国持外样大名身格,各家的领地范围和石高,原则上由自家勘定后上报给幕府,但是整个勘查过程必须要有幕府和其余几家大名的代表参与,数据也要经过他们的联合确认。
磐城国比较复杂,是相马、田村、二阶堂、岩城、石川等小大名的领地,几家小大名间时而联合,时而敌对,又各自引外围的伊达、芦名、佐竹为后援。例如相马家就曾以伊达家为后援,前任家主相马显胤,娶了伊达植宗的长女屋形御前为正室,在天文之乱中是植宗方第一活跃人物(身高一米八,使八倍重的大铁军扇指挥军势),然而植宗隐居后,两家之间矛盾逐渐激化,现家主相马盛胤虽然和伊达辉宗是表兄弟,却因为伊具郡周边领地多次挑战伊达家;伊达家为了拉拢同样与相马家存在领地争端的田村家,特地为嫡子政宗娶田村清显(母亲同样是伊达植宗的女儿)之女爱姬为正室,意图利用田村家压服相马盛胤,然而田村清显的正室,却又是相马盛胤的妹妹。
另外的二阶堂家,是以芦名家为后盾,现家主二阶堂盛义,虽然迎娶了伊达晴宗的女儿阿南姬为正室,却一直向芦名家输诚,利用他们的力量对抗伊达、田村联合,他的嫡长子二阶堂平四郎,原本在芦名家担任人质,却因为芦名家嫡子盛兴意外身故,被芦名盛氏收为养子,也就是如今芦名家家主芦名盛隆。
最南端的岩城家,之前在重隆时代受到伊达家压迫,被迫将女儿久保姬嫁给伊达晴宗,并奉迎晴宗长子继承家业,是为上代家主岩城亲隆(伊达辉宗嫡亲兄长),同时亲隆还娶了佐竹义重的妹妹,结连佐竹家入侵田村、石川两家,在他死后,家中甚至和下野守护宇都宫家一样,由佐竹家出身的御台夫人代行家主之务,然而他的嫡子常隆比宇都宫国纲年长,因此前几年就收回了家业,同时娶二阶堂盛义的女儿为正室,不再一面倒的支持佐竹家,才没有参与之前佐竹、宇都宫和结城联盟,这次也没有跟随佐竹家对抗幕府。
总之,如果说陆奥、陆中、陆前、出羽诸势力是战国中的小战国,磐城国就是陆奥中的小陆奥,国中的诸家小大名间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领地争端,因此检地和安堵必须格外慎重。好在这些小大名领地都不多,最大的也不到十万石,幕府完全可以强制仲裁。
磐城国东面的岩代国,也就是俗称的会津地区,历史上蒲生氏乡入封时,安堵领地是四十二万石,后来经过检地和向周边扩展,达到九十二万石的巨大规模。目前这片领地的最强大势力,是若松的芦名家,另外还有畠山家嫡流的安达郡二本松家等。前些年芦名盛氏在世的时候,几乎控制了整个会津,达到与伊达家分庭抗礼的程度,还曾经趁着上杉家御馆之乱入侵越后国,只可惜家中嫡子芦名盛兴(当时已继任家督)早死,除此外别无继承人,芦名盛氏收养了深为喜爱的二阶堂平四郎盛隆继承家业。然而,芦名盛隆原本是二阶堂家质子的身份,与芦名盛氏、盛兴的亲缘,乃是来自于宿敌伊达家,盛隆的母亲和盛兴的正室,都是伊达晴宗的女儿,这样的亲缘,自然无法获得众家臣的认同,也受到了向来与芦名宗家不和的猪苗代家等亲族大力抵制,因此盛氏死后,芦名盛隆根本无法统辖全领,势力很快就衰落了下去。更严重的是,芦名盛隆为了和伊达家和解,没有按照芦名盛氏的遗嘱迎娶芦名盛兴的女儿(另一个原因是她太小,到目前也只有十余岁,盛隆等不起她长大),而是娶了伊达晴宗的小女儿、辉宗的养女彦姬为正室(血缘上是他母亲阿南姬的妹妹,也就是他的亲姑姑),这更受到了家臣们的一致诟病。如今他自己也已经病重,还没有生出正统的继承人,只好仿造养父芦名盛氏的先例,准备收养佐竹义重的嫡次子德寿丸(历史上的芦名义广),而德寿丸虽然过继给盛氏的女儿(嫁给豪族结城义亲),他们的主要亲缘,却还是来自于伊达家,盛隆的母亲和德寿丸的母亲,都是伊达晴宗的女儿。
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幕府东征,以芦名盛隆那点可怜的威望,一旦由德寿丸继承家业,即使佐竹家再卖力的支持,整个芦名家也会由于家督名分不够、无法服众而分崩离析,最终不是如历史上那样被打了鸡血的伊达政宗灭掉,就是成为常陆佐竹家的附庸。
当然,如今佐竹家失势,出自佐竹家的德寿丸肯定无法再继承芦名家。仗着这一点,竹中重治以盛隆血统不正、病重绝嗣为由,命令芦名盛隆隐居,然后由针生盛秋迎娶芦名盛兴的女儿,继承了芦名家的家业。针生盛秋的父亲针生盛幸,乃是芦名家第十四代家主盛滋的唯一儿子,只因为不是正室所生,而且出生时盛滋已经将家督之位让给弟弟盛舜(芦名盛氏之父),是隐退的身份,因此无法继承家业,由盛舜另封到耶麻郡针生地方,长大后即使用“针生”作为苗字。如今盛舜那一支断绝,按照亲疏道理该由盛秋来继承,历史上芦名宗家灭绝后(1653年芦名义广之孙千鹤丸夭折),也是他这一支再兴“芦名”家家名的。
芦名盛秋安堵的领地,自然不会是会津的所有地方,半从属于芦名家的二本松等家、长期试图独立的猪苗代家、被芦名家灭掉并继承的新宫家、甚至支持芦名盛隆的支族金上家(家主金上盛备人称“芦名执权”),都由竹中重治做主,从芦名家独立了出来,成为一个个小大名,只给宗家留下了大约十万石领地。另外,竹中重治还把佐竹家转封过来,减封到二十万石(相当于目前佐竹家名下的一半领地),担任岩代国的外样国持大名。
出羽国地方,表高是三十多万石,经过竹中重治的仔细勘查,最终检出五十七万石领地(关原之战后最上家加封到的石高),其中最大的势力自然是南出羽的最上家,获得剥夺自伊达家的置赐半郡米泽地方后,领地达到了二十四万石(小田原征伐时秀吉安堵的领地)。于是竹中重治将这一国从中划开,南部的最上家领地为羽前国(与伊达家陆前国对应),北部包括安东家旧领在内的三十三万石整合成羽后国,转封给越后的上杉家。对于这个决定,最上家自然乐意,上杉景胜也选择了服从,反正他现在能够控制的,也就是越后国大部分,石高和羽后国差不多,而且对统辖领内诸强力豪族极为头痛。当初在上杉谦信时代,尚且多次遇到叛乱,何况是御馆之乱后刚继承家督的他呢?去年的时候,本庄繁长等豪族就刚刚叛乱过一次。
这样一梳理,整个东北地方变得井井有条,总算结束了层出不穷的纷争。那些野心家或许会心怀遗憾,例如还没有继承家督的伊达政宗,或许会暗自叹息晚生了多少多少年之类,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小大名和中小豪族们而言,能够从此避免战争,这无疑是一件幸事。要知道,整个室町时期,东北地方都战乱不断,尤其是近百年来,由于幕府衰落,此地更是乱到了极点,许多家族的上几代家主都死于战事,连祭日都差不多,都是在五六月间或月间的农闲出阵期间。甚至连磐城国的相马、二阶堂等小大名,虽然被幕府强制定下地界,总觉得离自己的诉求差了些儿,但内心深处也会隐隐感到庆幸吧!
从终结战乱这方面考虑,实际主持这件事的竹中重治可谓是功德无量,而信景也因为此事威望大增。只可惜,我的不详预感变成了现实,竹中重治因为受寒和劳累,于次年初春时病倒,不久就病逝于小田原城二之丸。
在东山御所看完信景转来的竹中遗折,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尽管他在遗折中说,自己能够做完这件事情,就算付出性命也会甘之如饴,请我过于不必介怀;他甚至还用开玩笑的口气说道,如今京都的樱花想必已经盛开,不能陪太政公观赏,实在是一件憾事,好在他向来受不了花粉近身,在他自己而言或许是少了一番磨折。
平静了一下心情,我召来信景的信使,向他询问道:“竹中中纳言是如何病倒的?”
“禀大御所,竹中大人是在亲自前往羽后国勘查时受了风寒,然后又带着羽后国领地分限帐、国中武士名录、还有众豪族交给幕府的血誓,强撑着翻越上野国雪山,亲自前往还没化雪的春日山城劝说上杉越后守,回来的路上就已经难以支撑……上杉越后守也非常感佩,亲自出席了竹中大人的葬仪,并为羽后国检地的结果向竹中大人的英灵致谢。”
“重治……真是可惜了,”我叹息了一声,“为什么不早早告知?否则的话,我至少还能见他最后一面,也能够出席他的葬仪啊。”
“回大御所,这也是竹中大人的交代,”信使深深的低下头去,“竹中大人说,以大御所的仁厚,知道他病倒,很可能会赶赴关东探视。然而关东尚有余寒,实在不敢劳动大御所千里迢迢前往……因为有这番交代,公方殿、众位大老、中老和目付方才暂时压住了消息,还请大御所务必原谅!”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