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传人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看着手上的急报。
东虏西进。
杨改革有着诸多说不出的感觉,这大战要真的开始了,本该〖兴〗奋,激动或者说紧张、害怕的杨改革,却感觉越来越无聊,这运筹帷幄说得好听一点是在运筹帷幄,说得“超前”一点,和打游戏没什么区别,而且是一个即将结束的游戏。东虏步步按照自己事先设想好的路子走,赢得这场战争,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了,对于习惯了各种挑战,习惯了过“水深火热”那种日子的杨改革,份外的不习惯,没了激情的日子,其实是一种煎熬。
“大伴,召阁臣,九卿等平台议事。”杨改革索然无味的说道。
这万里大战虽然还刚刚开局,可杨改革已经对他没什么兴趣了,这件事,已经引不起杨改革多少激情了,这件事难就难在开头,难在布局,如今局面已成,大势已立,如今要做的,不过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剩余的工作罢了,而按部就班的做事,是杨改革最不喜欢做的事,实在是没意思。
“奴婢遵旨!”王承恩高兴的答应着。
平台。来了不少人。
众住倒是齐聚一堂,将这个平台站得满满的。
待简单的行礼过后,杨改革直接就说正事。如今威望也有了,名声也有了,银子也有了,军队也有了,执行自己意志的文臣队伍也有了,新装备,武器也有了,科技高出对手一大截,实在是没什么还值得奋斗的事,杨改革感觉就是一件事,无味。
“辽东最新的急报,林丹汗退缩回白城老巢,东虏西进了,如今我朝和林丹汗在锦宁的联合已经失效,东虏进了草原,诸位卿家都议一议吧。”杨改革无聊的说道。
众臣“哗”的一声,热议起来。有欣喜的,有淡然的,也有惧色的,各人的神色各不一。
杨改革有些无味,这事的对策早已在参谋部里做足了预案,这个事,根本就没必要在这里讨论,这些人又不懂个军事,都是外行,外行能说出个什么来?可明朝的规矩确是如此,如不改规矩,这件事,就还是得拿出来和大臣们商量,杨改革觉得有些无聊,甚至觉得自己有些虚伪了,如今朝堂上,自己可以做到一言九鼎,这些文臣能商量出个什么来?还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这事,还是走个过场,走过场,这是多么无聊的事。
杨改革觉得大家也议论得差不多了,手往下压了压。众臣立刻安静下来,皇帝要说话了。
“诸位卿家,既然都议论过了,那就说说吧。”杨改革无聊的说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第一个说话的,依旧是施凤来,至于说得什么,你肯定不能指望一个传声筒能说出什么高深的见解来。
众臣依次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不外乎东虏西进了草原,大明多么多么危险,要提防东虏叩关什么的,这算是主流的认识。
杨改革听得无聊了,不过,却还得装作认真听的样子。
待众臣都说过了,杨改革再次压压手,众臣再次安静下来,看着皇帝。
“此事,孙师傅如何看?”杨改革不得不按照“既定”的套路走,实在没意思。
皇帝一开口,众臣就都知道,这才是正主来了,这才是说正事的人,都拿眼睛看着在朝堂上基本不说话的孙承宗。
“回禀陛下,臣以为,九边,京畿应该立刻进入战备状态,集结军队,加强防御,聚集粮草物资,做好应战的准备。”孙承宗不紧不慢的说道。
“不错,孙师傅接着说。”杨改革又说道。
“…皇协军各部,应该收拢、聚集,靠向我朝边墙,防止被东虏各个击破做好大规模迎战东虏的准备”孙承鼻说道。
“…边军各部,也应该集结整备,除了加强边墙、城池的防备,也要集结和组织一批马军,准备协助新军作战”
“…新军应该即刻进入战备状态,准备时刻出击,拦截可能前来叩关的东虏,陛下,一场大战已经来临”孙承宗说道。
“嗯,孙师傅说得不错“杨改革说道,这其实就是个过场,实际杨改革自己动用的力量,远不止这些,情报部门一直就没有停歇过,粮草,军资,消耗物品等一直就在鼻集,兵力,领兵将领也都一直在调配,都在为这场大战准备,远不是孙承宗说得这点东西,如果还加上看不见的一些东西,比如提振官军士气、勇气,出塞的欲望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杨改革为这次大战准备的东西,更加的多,如果再加上附着在军事上的经济,这件事,则是一个更加庞杂的工程,这些,都是不可能在朝堂上商量出来的,如果在朝堂上商量一下就能把这些事做好,这只能说,打仗实在太不专业了。
“既然大战来临,那我朝自当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该当如此……………”孙师傅接着说……”杨改革又说道。
“…陛下,除了防御东虏叩关,也该挤压东虏老巢,让东虏不敢全力西进,让东虏有所顾忌“孙承宗说道。
“嗯,孙师傅的意思是,打东虏老巢?”杨改革表演道。
“回陛下,是的,不过,如今已经是腊月了,今年想必也无法大战了,为防止东虏恢复元气,臣谏议陛下,来年攻东虏老巢,如此,即便如今东虏占得了草原上的地盘,也没办法恢复元气”孙承宗说道。
杨改革就这么你一句,我一句的和孙承宗说辽东的事。
“孙师傅说得不错,这似乎有必要,兵部可在?”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臣在。”袁崇焕立刻站出来。
“兵部如何看此事?”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辽东要对付东虏,蓟宣要防止东虏叩关,大同陕西要防备蒙古右翼诸部闹事,朝廷应该派出督师,总督九边,万里之遥的大战,如此,兵马才有一个总的调度,才可以指挥得当”袁崇焕说道。
万里大战的说法。倒是让有些大臣惊呼起来,这不动则以,一动,就是万里大战。着实有些惊人了,但,更多的大臣都似乎早有耳风,倒是没有太大的惊讶。
说到这件事。大臣们的目光,又羡慕的看向了孙承宗,这万里之战的总督师,除了孙承宗还能有谁?这一战打下来,功成名就,他日必定留名青史。想到此事非孙承宗莫属,众臣除了羡慕,也没办法,此事,其实大家都知道,争都不用争。肯定会是孙承宗,别人想当这个总督师,那是不可能的,头一个就过不了皇帝这关。看着平日里不说话的孙承宗,众人除了羡慕,就只能羡慕,老帝党羡慕之余,也欣慰,帝党个个都是有出息的,新帝党除了羡慕,就是更加羡慕,想着怎么让皇帝看上眼,也争取做些老帝党们一样的差事,他日也好青史留名。众臣看向皇帝的目光,是一片的希翼。
“不错,东虏这一动,实在我朝九边,万里之遥的地方上都要打仗,这确实需要一位督师,那袁卿家以为谁出任适合?”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孙阁老最为适合。”袁崇焕立刻说道,倒是没有丝毫犹豫,这些事,他是知道内幕的,知道除了孙承宗,别人不可能出任督师,能出任这个督师的,必定是个帝党,必定要懂军事,能压服各部人马,必定要让皇帝信得过,除了孙承宗还能有谁?
“诸位卿家以为如何?”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事,该当孙阁老出任,孙阁老德高望重,又有领兵作战之能,孙阁老出任,最为合适”立刻有人出来赞成。
“回禀陛下,臣赞臣……,………”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非孙阁老莫属……”
说实话,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不过似乎走个过场,倒是没那个出来挑战。
“嗯,既然诸位卿家都觉得没问题,那朕就任命孙师傅任总督师,全权负责这九边,万里之战。”杨改革说道,算是基本把孙承宗的职务定下来,至于正式的任命,肯定还会加上很多头衔,比如兵部尚书,督师某地,某地,某某地等等。
“臣领旨!”孙承宗倒是没有太多的犹豫,立刻答应下来,这个万里之战,绝对是他人生中的最高峰了,此战绩,绝对在大明乃至整个历史当中都能排得上号了,功成名就,留么青史,要说一点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事情落下,众臣都羡慕不已,也有人沮丧,也有人落寂,也有人期望自己成为将来的孙承宗。
“户部可在?”杨改革又问道。
“臣在。”毕自严立刻站出来答应道。
“此次万里大战,我大明的荣辱兴衰在此一举,粮草,饷银方面,户部可要做好准备,可有问题?“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没有问题,臣保证供应足够的粮草,不会误了我大明朝的社稷的,陛下放心。”毕自严带着一些激动说道,看到同仁即将功成名就,他也是由衷的为同仁感到骄傲。说到粮食,毕自严知道的,实际皇帝早早的就在布局了,粮草早已在一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了,最近更是大规模的向边关输送粮食,更是做足了准备,他户部实际不过是打个下手罢了,至于饷银,他户部更是个打下手的,这边关大战,支出高达千万,他户部就是把今年收进来的钱全部发军饷也不够,实际,还是得看皇帝的。
“好!
此事关乎我大明兴衰,诸位卿家,各部,各衙门应该鼎力协助,不可刁难,懈怠此事,他日灭东虏,固国本,诸位都是大明的功臣……”杨改革总结道。
“臣等遵旨!”众臣呼晃这实际应该是一个充满着激情的场面,可实际,杨改革依旧有些索然无味。按部就班,没有压力,没有动力,那里来的激情呢?这似乎就是玩了一盘战略游戏而已……
散了会。
杨改革又把孙承宗,施凤来,韩爌叫到乾清宫暖阁,进行更小范围的商议。
“几位卿家免礼”简单的行礼过后,杨改革说道。
几个阁臣都看着皇帝,不知道皇帝找他们来有什么事。貌似都是皇帝的心腹,实际还是有区别的,孙承宗才是真正的心腹,施凤来就是传声筒,韩爌顶多算半个帝党,几人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皇帝。
“朕把几位卿家召来,是有一件事,要和几位卿家商量一下,几位卿家看看这个”杨改革抽出一本奏本,给了施凤来。
施凤来看过了,又给孙承宗看,孙承宗看过了,又给韩爌看。
“几位卿家如何看此事?”杨改革见几人都看过了奏本,问道。
对于这个忽然冒出来的事,施凤来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到底是同意此事呢?还是持否定态度?怎么同意?怎么否定?还得要看这事是对是错,可又怎么判断这件事是好是坏?施凤来糊涂了,不过再想想,这洪承畴好歹也是帝党的人,是陕西种番薯出身,如今当了辽东巡抚,更是得陛下看重,应该算做帝党中人,那他说的话,搞不好还是皇帝的意思,想到这里,施凤来心里有底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强化关外户籍管理,臣觉得有必要,关外百姓持枪,臣觉得也有必要…”施凤来说道。这个奏本上的事,是洪承畴上的关于加强辽东户籍,枪支管理方面的奏本,说的是凡是日后移民也好,到辽东做事也好,大明百姓都需要学会使用枪支,都要有一定的自卫能力,也就是把军管长期化,加强化。当然,枪支的管理就必定涉及到一个户籍的问题,所以上的是关于户籍和枪支这两方面的事。
实际户籍又涉及到税收的问题,加强户籍管理,实际暗地里还是说的加强税收管理,让大家都要交税,别隐匿人口逃税,说得更远一点,则是为殖民考虑。
“回禀陛下,臣以为,关外百姓持枪,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有必要的, 效果也还不错,藏兵于民,对于我朝控制辽东,也是有好处的……………”孙承宗也持了肯定态度。
“回禀陛下,臣以为,如今为了对付东虏,为了防备蒙古人,关外军管,百姓持枪自然可以,可如果日后扫清了东虏,如果还让百姓持枪,只怕不好管教百姓啊!、。韩爌说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
“扫平了东虏就没有威胁了吗?我朝即便如今打这个万里之战,顶多不过是扫平东虏,扫清林丹汗和蒙古右翼诸部,这辽东的白山黑水之间,朕听说,还有不少的生女真,即便是东虏也未必管得到他们,大漠、辽东之北,更是有着漠北草原的蒙古诸部,有我朝以前的奴尔干都司诸部,日后辽东成了熟地,难免遭到窥测,百姓如不保留血性,没有武器自卫,不对那些野蛮人持压倒态势,岂不是又要养一个东虏出来?”杨改革反问道。
“陛下说得有道理”韩爌被皇帝教训了一通,连忙告饶。
“……………,还有现在的皇协军,卿家以为现在他们安生,以后也会安生吗?只怕未必,如我大明不对他们持压倒的态势,他们迟早也会惹出祸事来,我朝要压制皇协军的那些蒙古人,也不可能一直依靠新军,万一哪一天新军压制不住了,这关外岂不是有要成我大民子民的屠宰场?
也只有让百姓自己持有武器,有自卫能力,一直保持对蒙古人的压制,朕才放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朕不得不防范他们”杨改革继续说道。
“陛下教训得是”韩惦开始冒汗了,继续告饶,没想到一句话,就被皇帝教训了如此之久。
“……………,朕宁愿百姓难以管束一些:宁愿让外族死一千次,死一万次,也不希望朕的子民被人欺负,更不愿意看着他们死……”杨改革继续说道。开玩笑,殖民不准持有武器,不准拿火枪那要怎么殖民?
靠嘴皮子吗?靠忍让吗?殖民就是赤裸裸的人吃人抢地盘,没武器,没血性怎么行?如今的辽东顶多属于日后的吉林辽宁的一部分,向北还有黑龙江,还有黑龙江以北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盘不抢回来,杨改革会骂死自己,要抢回占领这些地方,国家的力量去做这件事必定吃力不讨好投入的力量必定相当薄弱,要占领,维持这些地方更多的还是依靠老百姓,这就更不能收枪了。
“陛下教训得是”韩爌暗叹倒霉,不过说错了一句话,就被教训到这个程度。
韩慷,又不免的想起洪承畴这个人来洪承畴上的这个奏本,可不是杨改革“指使”的,洪承畴能事先想到这些东西,暗合自己的意图,杨改革对洪承畴的感觉就是:果然是历史名人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韩卿家莫怪,朕说得有点重了。”杨改革教训完韩爌,又稍稍的缓和了一下气氛。
“陛下教训得是,是臣疏忽了。”韩爌连忙回答道,韩爌很是郁闷。
“……洪承畴说的这个事,相信诸位也都看出来了说的是户籍管理,枪支的事,实际还是牵扯到日后辽东买地的事,朕的意思是辽东的地,不再任由老百姓自行开垦,而是由朝廷发卖,只有买下的地,有了地契,才算自己的,要有地契,就得交税,就得如实登记户口,就得落实户籍,与之相配的就是我大明户籍之人能够买、持有枪支等权利,以此保证辽东的安宁,说简单一点,朝廷必须收到该收的税,不然,这庞大的开销,朕是受不了的,也不可能年年如此高强度的对关外投入如此巨大的军费”杨改革开始落实自己的政策,找这三个阁臣来,是因为这几个阁臣各自代表了一部分势力,孙承宗就不说了,铁杆帝党,军事上的谋划…者,施凤来则是占了首辅的光,实际也是帝党,而韩爌则代表了他那一帮人马,实际,朝中还有一派重要人马,也就是陈于廷那帮人,但陈于廷的份量还不够,杨改革觉得,这事还得用密匣跟曹于汴沟通一下,曹于汴虽然退休了,可依然有相当的影响力,说服曹于汴比说服陈于廷更好。这件事说通了这三派,也就没什么阻力了。
孙承宗早已知晓,自然不会意外。
施凤来有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惊讶,他自然是支持皇帝怕。
韩爔有些意外,只有一点点惊讶,很快就恢复正常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这应该是没问题的”韩爌有些气虚,刚刚被皇帝骂了一通,不敢再说什么惹皇帝不高兴的话了,辽东卖地的事,不算是什么秘密,这应该是皇帝彻底的封死那些想借着收复辽东,到辽东白占地的那些人的幻想,要不然,皇帝huā了那么多的精力弄的到辽东买地的事,岂不是要吹了?韩爌见孙、施二人都不说话,知道这是皇帝逼自己表态,没有太多的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嗯,韩卿家还是有大局观的,此事也是我大明好,也是为了百姓好,………”杨改革见搞定韩惦,放下心来。
“……说起来,这万里大战,朕其实是想让袁崇焕担任孙师傅副手的,不过想想,袁卿家实在太年轻了,骤然提到如此高位,只怕不利日后成长,还需要多磨练才好,日后自然有属于袁卿家的成就的”
杨改革见摆平了韩爌,又不妨拿出点好处,给韩爌喂个甜枣。
“陛下圣明。”韩爌不得不回了这么一句。
施凤来难得的走神了,难得心思不在皇帝这里。孙承宗貌似对那个卢象升特别的有好感,简直就把他当作自己的衣钵传人:看今日,这韩爌的衣钵传人貌似是袁崇焕了,他们是座师和门生的关系,那他的衣钵传人呢?又是谁?他也是要告老还乡的,想起今日看的这个奏本,想起那人也是靠种番薯起家的,和他管的事貌似有牵连,是不是把那人拿来当衣钵传人?(未完待续
看着手上的急报。
东虏西进。
杨改革有着诸多说不出的感觉,这大战要真的开始了,本该〖兴〗奋,激动或者说紧张、害怕的杨改革,却感觉越来越无聊,这运筹帷幄说得好听一点是在运筹帷幄,说得“超前”一点,和打游戏没什么区别,而且是一个即将结束的游戏。东虏步步按照自己事先设想好的路子走,赢得这场战争,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了,对于习惯了各种挑战,习惯了过“水深火热”那种日子的杨改革,份外的不习惯,没了激情的日子,其实是一种煎熬。
“大伴,召阁臣,九卿等平台议事。”杨改革索然无味的说道。
这万里大战虽然还刚刚开局,可杨改革已经对他没什么兴趣了,这件事,已经引不起杨改革多少激情了,这件事难就难在开头,难在布局,如今局面已成,大势已立,如今要做的,不过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剩余的工作罢了,而按部就班的做事,是杨改革最不喜欢做的事,实在是没意思。
“奴婢遵旨!”王承恩高兴的答应着。
平台。来了不少人。
众住倒是齐聚一堂,将这个平台站得满满的。
待简单的行礼过后,杨改革直接就说正事。如今威望也有了,名声也有了,银子也有了,军队也有了,执行自己意志的文臣队伍也有了,新装备,武器也有了,科技高出对手一大截,实在是没什么还值得奋斗的事,杨改革感觉就是一件事,无味。
“辽东最新的急报,林丹汗退缩回白城老巢,东虏西进了,如今我朝和林丹汗在锦宁的联合已经失效,东虏进了草原,诸位卿家都议一议吧。”杨改革无聊的说道。
众臣“哗”的一声,热议起来。有欣喜的,有淡然的,也有惧色的,各人的神色各不一。
杨改革有些无味,这事的对策早已在参谋部里做足了预案,这个事,根本就没必要在这里讨论,这些人又不懂个军事,都是外行,外行能说出个什么来?可明朝的规矩确是如此,如不改规矩,这件事,就还是得拿出来和大臣们商量,杨改革觉得有些无聊,甚至觉得自己有些虚伪了,如今朝堂上,自己可以做到一言九鼎,这些文臣能商量出个什么来?还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这事,还是走个过场,走过场,这是多么无聊的事。
杨改革觉得大家也议论得差不多了,手往下压了压。众臣立刻安静下来,皇帝要说话了。
“诸位卿家,既然都议论过了,那就说说吧。”杨改革无聊的说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第一个说话的,依旧是施凤来,至于说得什么,你肯定不能指望一个传声筒能说出什么高深的见解来。
众臣依次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不外乎东虏西进了草原,大明多么多么危险,要提防东虏叩关什么的,这算是主流的认识。
杨改革听得无聊了,不过,却还得装作认真听的样子。
待众臣都说过了,杨改革再次压压手,众臣再次安静下来,看着皇帝。
“此事,孙师傅如何看?”杨改革不得不按照“既定”的套路走,实在没意思。
皇帝一开口,众臣就都知道,这才是正主来了,这才是说正事的人,都拿眼睛看着在朝堂上基本不说话的孙承宗。
“回禀陛下,臣以为,九边,京畿应该立刻进入战备状态,集结军队,加强防御,聚集粮草物资,做好应战的准备。”孙承宗不紧不慢的说道。
“不错,孙师傅接着说。”杨改革又说道。
“…皇协军各部,应该收拢、聚集,靠向我朝边墙,防止被东虏各个击破做好大规模迎战东虏的准备”孙承鼻说道。
“…边军各部,也应该集结整备,除了加强边墙、城池的防备,也要集结和组织一批马军,准备协助新军作战”
“…新军应该即刻进入战备状态,准备时刻出击,拦截可能前来叩关的东虏,陛下,一场大战已经来临”孙承宗说道。
“嗯,孙师傅说得不错“杨改革说道,这其实就是个过场,实际杨改革自己动用的力量,远不止这些,情报部门一直就没有停歇过,粮草,军资,消耗物品等一直就在鼻集,兵力,领兵将领也都一直在调配,都在为这场大战准备,远不是孙承宗说得这点东西,如果还加上看不见的一些东西,比如提振官军士气、勇气,出塞的欲望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杨改革为这次大战准备的东西,更加的多,如果再加上附着在军事上的经济,这件事,则是一个更加庞杂的工程,这些,都是不可能在朝堂上商量出来的,如果在朝堂上商量一下就能把这些事做好,这只能说,打仗实在太不专业了。
“既然大战来临,那我朝自当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该当如此……………”孙师傅接着说……”杨改革又说道。
“…陛下,除了防御东虏叩关,也该挤压东虏老巢,让东虏不敢全力西进,让东虏有所顾忌“孙承宗说道。
“嗯,孙师傅的意思是,打东虏老巢?”杨改革表演道。
“回陛下,是的,不过,如今已经是腊月了,今年想必也无法大战了,为防止东虏恢复元气,臣谏议陛下,来年攻东虏老巢,如此,即便如今东虏占得了草原上的地盘,也没办法恢复元气”孙承宗说道。
杨改革就这么你一句,我一句的和孙承宗说辽东的事。
“孙师傅说得不错,这似乎有必要,兵部可在?”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臣在。”袁崇焕立刻站出来。
“兵部如何看此事?”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辽东要对付东虏,蓟宣要防止东虏叩关,大同陕西要防备蒙古右翼诸部闹事,朝廷应该派出督师,总督九边,万里之遥的大战,如此,兵马才有一个总的调度,才可以指挥得当”袁崇焕说道。
万里大战的说法。倒是让有些大臣惊呼起来,这不动则以,一动,就是万里大战。着实有些惊人了,但,更多的大臣都似乎早有耳风,倒是没有太大的惊讶。
说到这件事。大臣们的目光,又羡慕的看向了孙承宗,这万里之战的总督师,除了孙承宗还能有谁?这一战打下来,功成名就,他日必定留名青史。想到此事非孙承宗莫属,众臣除了羡慕,也没办法,此事,其实大家都知道,争都不用争。肯定会是孙承宗,别人想当这个总督师,那是不可能的,头一个就过不了皇帝这关。看着平日里不说话的孙承宗,众人除了羡慕,就只能羡慕,老帝党羡慕之余,也欣慰,帝党个个都是有出息的,新帝党除了羡慕,就是更加羡慕,想着怎么让皇帝看上眼,也争取做些老帝党们一样的差事,他日也好青史留名。众臣看向皇帝的目光,是一片的希翼。
“不错,东虏这一动,实在我朝九边,万里之遥的地方上都要打仗,这确实需要一位督师,那袁卿家以为谁出任适合?”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孙阁老最为适合。”袁崇焕立刻说道,倒是没有丝毫犹豫,这些事,他是知道内幕的,知道除了孙承宗,别人不可能出任督师,能出任这个督师的,必定是个帝党,必定要懂军事,能压服各部人马,必定要让皇帝信得过,除了孙承宗还能有谁?
“诸位卿家以为如何?”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事,该当孙阁老出任,孙阁老德高望重,又有领兵作战之能,孙阁老出任,最为合适”立刻有人出来赞成。
“回禀陛下,臣赞臣……,………”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非孙阁老莫属……”
说实话,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不过似乎走个过场,倒是没那个出来挑战。
“嗯,既然诸位卿家都觉得没问题,那朕就任命孙师傅任总督师,全权负责这九边,万里之战。”杨改革说道,算是基本把孙承宗的职务定下来,至于正式的任命,肯定还会加上很多头衔,比如兵部尚书,督师某地,某地,某某地等等。
“臣领旨!”孙承宗倒是没有太多的犹豫,立刻答应下来,这个万里之战,绝对是他人生中的最高峰了,此战绩,绝对在大明乃至整个历史当中都能排得上号了,功成名就,留么青史,要说一点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事情落下,众臣都羡慕不已,也有人沮丧,也有人落寂,也有人期望自己成为将来的孙承宗。
“户部可在?”杨改革又问道。
“臣在。”毕自严立刻站出来答应道。
“此次万里大战,我大明的荣辱兴衰在此一举,粮草,饷银方面,户部可要做好准备,可有问题?“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没有问题,臣保证供应足够的粮草,不会误了我大明朝的社稷的,陛下放心。”毕自严带着一些激动说道,看到同仁即将功成名就,他也是由衷的为同仁感到骄傲。说到粮食,毕自严知道的,实际皇帝早早的就在布局了,粮草早已在一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了,最近更是大规模的向边关输送粮食,更是做足了准备,他户部实际不过是打个下手罢了,至于饷银,他户部更是个打下手的,这边关大战,支出高达千万,他户部就是把今年收进来的钱全部发军饷也不够,实际,还是得看皇帝的。
“好!
此事关乎我大明兴衰,诸位卿家,各部,各衙门应该鼎力协助,不可刁难,懈怠此事,他日灭东虏,固国本,诸位都是大明的功臣……”杨改革总结道。
“臣等遵旨!”众臣呼晃这实际应该是一个充满着激情的场面,可实际,杨改革依旧有些索然无味。按部就班,没有压力,没有动力,那里来的激情呢?这似乎就是玩了一盘战略游戏而已……
散了会。
杨改革又把孙承宗,施凤来,韩爌叫到乾清宫暖阁,进行更小范围的商议。
“几位卿家免礼”简单的行礼过后,杨改革说道。
几个阁臣都看着皇帝,不知道皇帝找他们来有什么事。貌似都是皇帝的心腹,实际还是有区别的,孙承宗才是真正的心腹,施凤来就是传声筒,韩爌顶多算半个帝党,几人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皇帝。
“朕把几位卿家召来,是有一件事,要和几位卿家商量一下,几位卿家看看这个”杨改革抽出一本奏本,给了施凤来。
施凤来看过了,又给孙承宗看,孙承宗看过了,又给韩爌看。
“几位卿家如何看此事?”杨改革见几人都看过了奏本,问道。
对于这个忽然冒出来的事,施凤来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到底是同意此事呢?还是持否定态度?怎么同意?怎么否定?还得要看这事是对是错,可又怎么判断这件事是好是坏?施凤来糊涂了,不过再想想,这洪承畴好歹也是帝党的人,是陕西种番薯出身,如今当了辽东巡抚,更是得陛下看重,应该算做帝党中人,那他说的话,搞不好还是皇帝的意思,想到这里,施凤来心里有底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强化关外户籍管理,臣觉得有必要,关外百姓持枪,臣觉得也有必要…”施凤来说道。这个奏本上的事,是洪承畴上的关于加强辽东户籍,枪支管理方面的奏本,说的是凡是日后移民也好,到辽东做事也好,大明百姓都需要学会使用枪支,都要有一定的自卫能力,也就是把军管长期化,加强化。当然,枪支的管理就必定涉及到一个户籍的问题,所以上的是关于户籍和枪支这两方面的事。
实际户籍又涉及到税收的问题,加强户籍管理,实际暗地里还是说的加强税收管理,让大家都要交税,别隐匿人口逃税,说得更远一点,则是为殖民考虑。
“回禀陛下,臣以为,关外百姓持枪,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有必要的, 效果也还不错,藏兵于民,对于我朝控制辽东,也是有好处的……………”孙承宗也持了肯定态度。
“回禀陛下,臣以为,如今为了对付东虏,为了防备蒙古人,关外军管,百姓持枪自然可以,可如果日后扫清了东虏,如果还让百姓持枪,只怕不好管教百姓啊!、。韩爌说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
“扫平了东虏就没有威胁了吗?我朝即便如今打这个万里之战,顶多不过是扫平东虏,扫清林丹汗和蒙古右翼诸部,这辽东的白山黑水之间,朕听说,还有不少的生女真,即便是东虏也未必管得到他们,大漠、辽东之北,更是有着漠北草原的蒙古诸部,有我朝以前的奴尔干都司诸部,日后辽东成了熟地,难免遭到窥测,百姓如不保留血性,没有武器自卫,不对那些野蛮人持压倒态势,岂不是又要养一个东虏出来?”杨改革反问道。
“陛下说得有道理”韩爌被皇帝教训了一通,连忙告饶。
“……………,还有现在的皇协军,卿家以为现在他们安生,以后也会安生吗?只怕未必,如我大明不对他们持压倒的态势,他们迟早也会惹出祸事来,我朝要压制皇协军的那些蒙古人,也不可能一直依靠新军,万一哪一天新军压制不住了,这关外岂不是有要成我大民子民的屠宰场?
也只有让百姓自己持有武器,有自卫能力,一直保持对蒙古人的压制,朕才放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朕不得不防范他们”杨改革继续说道。
“陛下教训得是”韩惦开始冒汗了,继续告饶,没想到一句话,就被皇帝教训了如此之久。
“……………,朕宁愿百姓难以管束一些:宁愿让外族死一千次,死一万次,也不希望朕的子民被人欺负,更不愿意看着他们死……”杨改革继续说道。开玩笑,殖民不准持有武器,不准拿火枪那要怎么殖民?
靠嘴皮子吗?靠忍让吗?殖民就是赤裸裸的人吃人抢地盘,没武器,没血性怎么行?如今的辽东顶多属于日后的吉林辽宁的一部分,向北还有黑龙江,还有黑龙江以北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盘不抢回来,杨改革会骂死自己,要抢回占领这些地方,国家的力量去做这件事必定吃力不讨好投入的力量必定相当薄弱,要占领,维持这些地方更多的还是依靠老百姓,这就更不能收枪了。
“陛下教训得是”韩爌暗叹倒霉,不过说错了一句话,就被教训到这个程度。
韩慷,又不免的想起洪承畴这个人来洪承畴上的这个奏本,可不是杨改革“指使”的,洪承畴能事先想到这些东西,暗合自己的意图,杨改革对洪承畴的感觉就是:果然是历史名人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韩卿家莫怪,朕说得有点重了。”杨改革教训完韩爌,又稍稍的缓和了一下气氛。
“陛下教训得是,是臣疏忽了。”韩爌连忙回答道,韩爌很是郁闷。
“……洪承畴说的这个事,相信诸位也都看出来了说的是户籍管理,枪支的事,实际还是牵扯到日后辽东买地的事,朕的意思是辽东的地,不再任由老百姓自行开垦,而是由朝廷发卖,只有买下的地,有了地契,才算自己的,要有地契,就得交税,就得如实登记户口,就得落实户籍,与之相配的就是我大明户籍之人能够买、持有枪支等权利,以此保证辽东的安宁,说简单一点,朝廷必须收到该收的税,不然,这庞大的开销,朕是受不了的,也不可能年年如此高强度的对关外投入如此巨大的军费”杨改革开始落实自己的政策,找这三个阁臣来,是因为这几个阁臣各自代表了一部分势力,孙承宗就不说了,铁杆帝党,军事上的谋划…者,施凤来则是占了首辅的光,实际也是帝党,而韩爌则代表了他那一帮人马,实际,朝中还有一派重要人马,也就是陈于廷那帮人,但陈于廷的份量还不够,杨改革觉得,这事还得用密匣跟曹于汴沟通一下,曹于汴虽然退休了,可依然有相当的影响力,说服曹于汴比说服陈于廷更好。这件事说通了这三派,也就没什么阻力了。
孙承宗早已知晓,自然不会意外。
施凤来有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惊讶,他自然是支持皇帝怕。
韩爔有些意外,只有一点点惊讶,很快就恢复正常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这应该是没问题的”韩爌有些气虚,刚刚被皇帝骂了一通,不敢再说什么惹皇帝不高兴的话了,辽东卖地的事,不算是什么秘密,这应该是皇帝彻底的封死那些想借着收复辽东,到辽东白占地的那些人的幻想,要不然,皇帝huā了那么多的精力弄的到辽东买地的事,岂不是要吹了?韩爌见孙、施二人都不说话,知道这是皇帝逼自己表态,没有太多的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嗯,韩卿家还是有大局观的,此事也是我大明好,也是为了百姓好,………”杨改革见搞定韩惦,放下心来。
“……说起来,这万里大战,朕其实是想让袁崇焕担任孙师傅副手的,不过想想,袁卿家实在太年轻了,骤然提到如此高位,只怕不利日后成长,还需要多磨练才好,日后自然有属于袁卿家的成就的”
杨改革见摆平了韩爌,又不妨拿出点好处,给韩爌喂个甜枣。
“陛下圣明。”韩爌不得不回了这么一句。
施凤来难得的走神了,难得心思不在皇帝这里。孙承宗貌似对那个卢象升特别的有好感,简直就把他当作自己的衣钵传人:看今日,这韩爌的衣钵传人貌似是袁崇焕了,他们是座师和门生的关系,那他的衣钵传人呢?又是谁?他也是要告老还乡的,想起今日看的这个奏本,想起那人也是靠种番薯起家的,和他管的事貌似有牵连,是不是把那人拿来当衣钵传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