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基督的降临(五)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杨改革决定结束这次淘宝之旅了。
自己的时间有限,不能老是耽误在这里。又想想,自己招汤若望进京,可还希望他给自己办事的,想了想,说道:“汤若望,朕召你进京,是想你为朕制作一些望远镜,翻译一些西方的著作,你可愿意?如果你愿意,朕可以聘请你担任客卿。客,表示你从遥远的地方而来,到我大明朝就为客,卿,表示你在给朕做事,如何?愿意吗?”
对于洋人,杨改改革向来的态度就是要谨慎。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有所防范和区别是应该的,如果日后表现好,加以重任不迟。
客卿,可从来不在大明朝的官制之内,这个东西,要说是官,不是,要说不是,也是,带了一个卿字。给皇帝办事,这个东西,只能算是皇帝的私家供奉。算是杨改革“发明”出来,专门满足这些传教士的。
汤若望没有失望,这次送礼,效果还是有一些的,并没有完全的失败,虽然只得了一个什么客卿的头衔,精通明朝的汤若望自然知道这客卿是个什么东西,但是也比什么都没有的强。起码,是一只脚踏入了这大明朝的官场,并且得到了皇帝的重视,一个好的开头,至于借皇帝的力量推行宗教,这个事,还得慢慢来。
“臣汤若望谢皇帝陛下的赏赐。”汤若望很愉快的接受了皇帝的“邀请”,很快就称臣了。这个中国通,很会打蛇随棍上。在汤若望看来,接受皇帝的邀请去做事,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这种事,在西方非常的普遍,都以得到国王们的邀请,给国王们做事为荣,可以冠一个皇帝的头衔,这个,比西方那些国王的邀请可强多了。
汤若望很快就计算清楚了这其中得失。
“呵呵,那么,朕就该称呼你为汤卿了?”杨改革很欢乐的给汤若望一个新称呼“汤清”,我还“汤浓”呢,闷在心里哈哈大笑。
“……臣谢陛下。”汤若望不明所以。虽然是个中国通,但是也低估了皇帝的恶搞心理。
“既然汤卿接受了这个职位,那就是朕的臣子了,朕现在需要造一批天文望远镜,普通望远镜,汤卿可以先为朕培养一批懂得制做技术的工匠,这玻璃,朕会想办法的。”既然你当了我的客卿,那我可就不客气的,杨改革直接下命令给汤若望。这玻璃,自己已经快出了,工匠,也需要及早的培训了,望远镜,近在咫尺。
“臣遵旨。”汤若望这个中国通,“合儒超儒”的执行者,很地道的接受皇帝的命令,在汤若望看来,这原理和技术,根本就不难,自己那本书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培训工匠,也没什么,关键是这明朝没玻璃,汤若望不担心明朝造出各种望远镜之后会有什么不妥。却没料到,这位皇帝陛下,是一位穿越者,刚过来,就开始弄玻璃了。如果知道,恐怕就不会这样爽快了。
……
汤若望走了,带着打开基督降临之门的美好愿望而来,不过,这个基督降临之门,显然不是那样容易打开的,汤若望和他的教会,倾尽全力,也只将这东方的大门,打开一个小门缝。基督要降临,显然,不能从门缝里挤过来。
……
送走了汤若望,杨改革松了一口气,今天召见汤若望,收获不小,也明白了东西方的一些情况,比如,从西方到东方,需要一年三个月的时间,来回要两年半以上。
这西方的玻璃制造业,已经很成熟了,运用极广,已经开始制造各种望远镜,制造天文望远镜了,有了天文望远镜,人类的视野,大大的开阔,不在局限于自己本身,这对于科技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意义十分的重大,东西方的差距,必将不断的扩大。现在知道了这个情况,奋起直追,为时未晚。
西方的机械制造业,也很发当,商品,已经开始向全球销售,比如钟表,自己应该复制,然后反倾销过去。
西方的大炮,佛郎机在明朝,十分的出名,明朝已经开始购买佛郎机大炮,并且仿制,并且运用在了实战当中。东方对西方的了解,一切尽在“佛郎机”之中。对于这个,杨改革很无奈,也很鄙视。
……
王承恩看着皇帝时而皱眉,时而远望,时而带着一丝焦虑的表情。也很担心,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这幅表情?
等了半天,王承恩还是说道:“启禀陛下,陛下要找的那个锦衣卫找到了,已经在殿外恭候多时,陛下要召见吗?”这皇帝虽然在思考,不便打断,但是这事,也是皇帝交代的,不得不办,不得不给皇帝说。
“……哦?是吗?那个锦衣卫找到了?叫什么名字啊?”杨改革从深思当中回过神来,见王承恩说起锦衣卫,想起自己的事,连忙问那个锦衣卫的名字。
“启禀陛下,那名锦衣卫名字唤作李若琏,乃陛下今科的武进士,现在为锦衣卫百户,乃陛下的门生呀!他家,可是文武两进士啊!他的哥哥,也是进士……”王承恩带着一点夸张的语言,十分高兴的给皇帝做汇报,介绍这位皇帝看重的锦衣卫百户,为什么这样高兴?皇帝慧眼识英才,一眼就相中了自己恩科的武进士,自己的门生,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这说明皇帝有眼光,再一个,这在朝廷里,结党是谁都天然就会的,这个人,又是皇帝恩科的武进士,又得皇帝陛下的看重,这样的人,还不笼络?前途自然无忧。当然要高兴。
李若琏?自己恩科的武进士?杨改革对这个人没有一点印象,那不就是说,是个无名小卒?还要重用吗?又想想,不对,这个人是自己恩科的武进士,和自己是座师和门生的关系,又能考中武进士,想必是有点本事的,还和自己有些缘分的,这个人,还有能耐,可以重用啊!至于是不是有名,没关系,有自己这位穿越者的指引,在这个历史上留下点什么名声,不难。呃,晚上回去用百度查查这个人的底细,杨改革最后决定到。
“这个,当真是件好事,有缘分啊!即刻召见。”杨改革立刻就决定召见了。
“遵命,陛下。”
……
“微臣李若琏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若琏相当的年轻,二三十来岁的样子,身穿飞鱼服,相当的精神。
果然是当天那个替自己下令的人,道:“你就是李若琏?不错。”
“回禀陛下,微臣正是李若琏。”李若琏好激动,今年真的是他的好命年,不光成了皇帝恩科的武进士,还得了一个锦衣卫百户的官,最重要的是,得了皇帝的赏识,还专门召见自己,这个,今年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拦都栏不住啊!回头看看自己家的祖坟,是不是冒青烟了。
“听说,你是朕今年恩科的武进士?”杨改革对于这个武进士,真的一点印象也没有。
“启禀陛下,微臣正是陛下今年恩科的武进士,为陛下门生。”李若琏高兴极了,中进士,有官当,天子门生,被陛下看重,这个……
杨改革觉得,这个人,和自己,看来,还真的有缘,否则,怎么自己就看重了他呢?谁有会想到,自己觉得有点看得顺眼的人居然是自己的“门生”,自己今年的恩科武进士?
“你跟朕有缘……”杨改革说了这句。
“朕看你挺精神的,准备交给你一件事,不知道你能不能胜任。”杨改革也不打算废话,准备直接把收印子钱的“活”,交给他。
李若琏感激得要命,能得皇帝陛下亲自交代的事,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和信任啊!“钦差”?心里狂跳,只想着把自己的心掏给皇帝看看,让皇帝看看自己的忠心:“启禀陛下,微臣必定肝脑涂地为皇上办好差事。”
“嗯,你有这样的觉悟,就好。朕这件事,和印子钱有关,你听说过印子钱吗?”杨改革对于一个锦衣卫百户这样的小角色,当然就没有废话,直接就交给命令了,能完成就重用,不能完成,锦衣卫难道还缺少百户吗?
印子钱?李若琏傻了,当然知道什么叫印子钱,就是高利贷。心里极度的不安,难道什么人欠了皇帝的高利贷?皇帝准备派自己去要债?李若琏觉得天都要崩溃了。皇帝也放高利贷,这说出去,别人会骂自己是疯子。更疯狂的是还有人敢欠皇帝的高利贷不还,嫌自己的脑袋长得太好了吗?李若琏彻底的石化了。
见李若琏傻傻的半天没反应,杨改革道:“怎么,不愿意?”
李若琏忽然醒悟过来,冷汗淋漓,惶恐的道:“回禀陛下,微臣明白,微臣愿意,愿意。”李若琏猛然醒悟过来,连忙答应下来。虽然这收印子钱不光彩,欠皇帝高利贷的人很牛B,不过,和现在的自己没多大关系,自己还是先答应下来再说,至于日后的事,日后再说,否则,这个君前失宜,就是大罪,知道了皇帝放印子钱,而又不给他办事,恐怕,自己没有好果子吃,除了接受,难道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嗯,你明白就好,这件事,不是叫你自己去放印子钱,放印子钱的人,有专人,其中一个叫做李为仁,你可能认得,司钥库的太监,他们负责放,你就负责收账,当然,是有人赖帐不还的情况下,你还要负责这银子的安全,不要让人卷跑了银子,还要负责看管那几个放账的人,不要让他们跑了,这管账的事,朕过一段时间,会派人负责的,现在,就由你负责暂代一段时间,明白吗?”
杨改革说了一大堆,把这放印子钱安排得妥妥的,李为仁那伙人负责放,李若琏负责看管人看管银子的安全,日后,自己找几个小太监负责管账,这样,一个放贷部门的各项功能就算是齐全了。
李若琏如同听天书一般听皇帝侃侃而谈。忍不住用手捏了捏自己的大腿,很痛,确定不是在做梦。这位皇帝,难道疯了吗?这李为仁是谁,在宫里做过侍卫的李若琏自然知道,这皇宫里的几个大太监的名字,李若琏还是知道的,派太监去放印子钱,这样疯狂的事,已经超乎了李若琏的想象了,还要派自己这个锦衣卫去收账,想到这里,则觉得更加的超级疯狂,世界上还有谁敢不还皇帝的钱?自己这收账的“活”,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虽然李若琏一个人傻傻的呆着,不过杨改革还是一个人说下去:“你回去之后,挑几下可靠的人跟你去办这些事,记得,这件事要保密,跟朕是没有关系的,朕是不会承认的,只是那几个奴才私自出去放印子钱,而你,只是负责给他们收账,懂吗?不要把朕牵扯进去,这种事,朕是不会承认的,当然,如果有人敢不还钱,而你又没有办法,或者拿权去压你,你可以告诉朕,朕会给你做主的,还有,务必不要让那几个放账的人跑了,管理好朕的银子,等过一段时间,做的好了,就会有人去接替你,不会叫你做一辈子的收账的。”杨改革说了一大通,又是许愿,又是暗示,又是安排的。将这件事,安排得好好的,就只要李若琏去安心去办差。
李若琏听天书听了半天,终于明白自己的职责了。就是皇帝放高利贷,派自己去收账。要说如果这事下个圣旨什么的,自己可就是名副其实的“钦差”了,可惜,皇帝永远不可能下这种圣旨。暗暗盘算了一下,发觉,自己接下这个差事,其实完全没一点问题,想这朝中的那个当官的不做点买卖,不收点租子?当真都是靠那点俸禄过活吗?
别人放高利贷,会派混子去要账,收钱,有些有后台的人,也会动用官府的力量去收账的,比如他们锦衣卫的人,就有不少干这种穿一身官皮去吓唬人的事。
皇帝派自己的亲军锦衣卫去收账,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只要做得隐秘,不在名面上承认,谁敢说什么?大家都在做,这可是潜规则,自己当然也可以做,只要不说是皇帝开的买卖就行了。这样,有了皇帝做后台,谁敢不还钱?谁敢拿权利压自己?这个可比什么一般的“钦差”给力多了。还可以经常接近皇帝,做好了,日后肯定会升迁,李若琏心里,已经对这件事,相当的喜欢了。期待这那些用权利欺压自己,不还钱的家伙被皇帝整治的窘样。
“微臣遵旨。”李若琏可以说是欢天喜地的接受这个任命,亲信,心腹,将来是皇帝绝对的心腹啊!这事要是给皇帝办妥了,还怕没有将来?
“既然明白,那就去办吧,大伴,给李若琏拿六十万两银子的银票去,……李若琏,你回去之后,把这六十万两分成六份,给那六个放债的每人十万两,让他们出去放债,出钱和进钱都不过他们的手,记得回去了找一些可靠的人和你一起去办这件事,注意安全。”
六十万两……李若琏呆了,自己长这样大,虽然也是衣食无忧,但是,从没见过这样一大笔钱。就是银票,恐怕也要一个大包袱装这吧。李若琏彻底的石化了。
至于安全问题,其实,完全不要担心,只要不露白,在天子脚下,谁敢抢身穿飞鱼服,锦衣卫百户的东西?活得不耐烦了?
李若连背着一个大包袱,整整六十万两银票走了。看行走的模样,有点怪怪的,太过于机械了点,显然还没有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杨改革看着李若连消失在门外,心里盘算着,自己这六十万两银子,最早,应该可以从明天可以算利息了,哈哈哈!好买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自己这头明朝最大的巨无霸参与到这个市场里面去了,通吃!
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顺便说下历史上明末汤若望他们这些传教士在北京传教的事,可以说相当的成功,入教的达官显贵不在少数,甚至宫里有不少的大太监都入了教,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传言崇祯的皇后在最后关头,甚至向西方写信求援的事,从这里,可以看出,以汤若望为首的这些传教士们,从高层入手,逐步取得信任和进展,然后向下层扩张的策略,很成功,只不过明朝忽然就那样灭亡了。如果不是明朝灭亡,恐怕,要不了多久的时间,基督降临之门,就真的打开了。】
【顺便说下历史上明末汤若望他们这些传教士在北京传教的事,可以说相当的成功,入教的达官显贵不在少数,甚至宫里有不少的大太监都入了教,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传言崇祯的皇后在最后关头,甚至向西方写信求援的事,从这里,可以看出,以汤若望为首的这些传教士们,从高层入手,逐步取得信任和进展,然后向下层扩张的策略,很成功,只不过明朝忽然就那样灭亡了。如果不是明朝灭亡,恐怕,要不了多久的时间,基督降临之门,就真的打开了。】
杨改革决定结束这次淘宝之旅了。
自己的时间有限,不能老是耽误在这里。又想想,自己招汤若望进京,可还希望他给自己办事的,想了想,说道:“汤若望,朕召你进京,是想你为朕制作一些望远镜,翻译一些西方的著作,你可愿意?如果你愿意,朕可以聘请你担任客卿。客,表示你从遥远的地方而来,到我大明朝就为客,卿,表示你在给朕做事,如何?愿意吗?”
对于洋人,杨改改革向来的态度就是要谨慎。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有所防范和区别是应该的,如果日后表现好,加以重任不迟。
客卿,可从来不在大明朝的官制之内,这个东西,要说是官,不是,要说不是,也是,带了一个卿字。给皇帝办事,这个东西,只能算是皇帝的私家供奉。算是杨改革“发明”出来,专门满足这些传教士的。
汤若望没有失望,这次送礼,效果还是有一些的,并没有完全的失败,虽然只得了一个什么客卿的头衔,精通明朝的汤若望自然知道这客卿是个什么东西,但是也比什么都没有的强。起码,是一只脚踏入了这大明朝的官场,并且得到了皇帝的重视,一个好的开头,至于借皇帝的力量推行宗教,这个事,还得慢慢来。
“臣汤若望谢皇帝陛下的赏赐。”汤若望很愉快的接受了皇帝的“邀请”,很快就称臣了。这个中国通,很会打蛇随棍上。在汤若望看来,接受皇帝的邀请去做事,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这种事,在西方非常的普遍,都以得到国王们的邀请,给国王们做事为荣,可以冠一个皇帝的头衔,这个,比西方那些国王的邀请可强多了。
汤若望很快就计算清楚了这其中得失。
“呵呵,那么,朕就该称呼你为汤卿了?”杨改革很欢乐的给汤若望一个新称呼“汤清”,我还“汤浓”呢,闷在心里哈哈大笑。
“……臣谢陛下。”汤若望不明所以。虽然是个中国通,但是也低估了皇帝的恶搞心理。
“既然汤卿接受了这个职位,那就是朕的臣子了,朕现在需要造一批天文望远镜,普通望远镜,汤卿可以先为朕培养一批懂得制做技术的工匠,这玻璃,朕会想办法的。”既然你当了我的客卿,那我可就不客气的,杨改革直接下命令给汤若望。这玻璃,自己已经快出了,工匠,也需要及早的培训了,望远镜,近在咫尺。
“臣遵旨。”汤若望这个中国通,“合儒超儒”的执行者,很地道的接受皇帝的命令,在汤若望看来,这原理和技术,根本就不难,自己那本书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培训工匠,也没什么,关键是这明朝没玻璃,汤若望不担心明朝造出各种望远镜之后会有什么不妥。却没料到,这位皇帝陛下,是一位穿越者,刚过来,就开始弄玻璃了。如果知道,恐怕就不会这样爽快了。
……
汤若望走了,带着打开基督降临之门的美好愿望而来,不过,这个基督降临之门,显然不是那样容易打开的,汤若望和他的教会,倾尽全力,也只将这东方的大门,打开一个小门缝。基督要降临,显然,不能从门缝里挤过来。
……
送走了汤若望,杨改革松了一口气,今天召见汤若望,收获不小,也明白了东西方的一些情况,比如,从西方到东方,需要一年三个月的时间,来回要两年半以上。
这西方的玻璃制造业,已经很成熟了,运用极广,已经开始制造各种望远镜,制造天文望远镜了,有了天文望远镜,人类的视野,大大的开阔,不在局限于自己本身,这对于科技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意义十分的重大,东西方的差距,必将不断的扩大。现在知道了这个情况,奋起直追,为时未晚。
西方的机械制造业,也很发当,商品,已经开始向全球销售,比如钟表,自己应该复制,然后反倾销过去。
西方的大炮,佛郎机在明朝,十分的出名,明朝已经开始购买佛郎机大炮,并且仿制,并且运用在了实战当中。东方对西方的了解,一切尽在“佛郎机”之中。对于这个,杨改革很无奈,也很鄙视。
……
王承恩看着皇帝时而皱眉,时而远望,时而带着一丝焦虑的表情。也很担心,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这幅表情?
等了半天,王承恩还是说道:“启禀陛下,陛下要找的那个锦衣卫找到了,已经在殿外恭候多时,陛下要召见吗?”这皇帝虽然在思考,不便打断,但是这事,也是皇帝交代的,不得不办,不得不给皇帝说。
“……哦?是吗?那个锦衣卫找到了?叫什么名字啊?”杨改革从深思当中回过神来,见王承恩说起锦衣卫,想起自己的事,连忙问那个锦衣卫的名字。
“启禀陛下,那名锦衣卫名字唤作李若琏,乃陛下今科的武进士,现在为锦衣卫百户,乃陛下的门生呀!他家,可是文武两进士啊!他的哥哥,也是进士……”王承恩带着一点夸张的语言,十分高兴的给皇帝做汇报,介绍这位皇帝看重的锦衣卫百户,为什么这样高兴?皇帝慧眼识英才,一眼就相中了自己恩科的武进士,自己的门生,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这说明皇帝有眼光,再一个,这在朝廷里,结党是谁都天然就会的,这个人,又是皇帝恩科的武进士,又得皇帝陛下的看重,这样的人,还不笼络?前途自然无忧。当然要高兴。
李若琏?自己恩科的武进士?杨改革对这个人没有一点印象,那不就是说,是个无名小卒?还要重用吗?又想想,不对,这个人是自己恩科的武进士,和自己是座师和门生的关系,又能考中武进士,想必是有点本事的,还和自己有些缘分的,这个人,还有能耐,可以重用啊!至于是不是有名,没关系,有自己这位穿越者的指引,在这个历史上留下点什么名声,不难。呃,晚上回去用百度查查这个人的底细,杨改革最后决定到。
“这个,当真是件好事,有缘分啊!即刻召见。”杨改革立刻就决定召见了。
“遵命,陛下。”
……
“微臣李若琏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若琏相当的年轻,二三十来岁的样子,身穿飞鱼服,相当的精神。
果然是当天那个替自己下令的人,道:“你就是李若琏?不错。”
“回禀陛下,微臣正是李若琏。”李若琏好激动,今年真的是他的好命年,不光成了皇帝恩科的武进士,还得了一个锦衣卫百户的官,最重要的是,得了皇帝的赏识,还专门召见自己,这个,今年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拦都栏不住啊!回头看看自己家的祖坟,是不是冒青烟了。
“听说,你是朕今年恩科的武进士?”杨改革对于这个武进士,真的一点印象也没有。
“启禀陛下,微臣正是陛下今年恩科的武进士,为陛下门生。”李若琏高兴极了,中进士,有官当,天子门生,被陛下看重,这个……
杨改革觉得,这个人,和自己,看来,还真的有缘,否则,怎么自己就看重了他呢?谁有会想到,自己觉得有点看得顺眼的人居然是自己的“门生”,自己今年的恩科武进士?
“你跟朕有缘……”杨改革说了这句。
“朕看你挺精神的,准备交给你一件事,不知道你能不能胜任。”杨改革也不打算废话,准备直接把收印子钱的“活”,交给他。
李若琏感激得要命,能得皇帝陛下亲自交代的事,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和信任啊!“钦差”?心里狂跳,只想着把自己的心掏给皇帝看看,让皇帝看看自己的忠心:“启禀陛下,微臣必定肝脑涂地为皇上办好差事。”
“嗯,你有这样的觉悟,就好。朕这件事,和印子钱有关,你听说过印子钱吗?”杨改革对于一个锦衣卫百户这样的小角色,当然就没有废话,直接就交给命令了,能完成就重用,不能完成,锦衣卫难道还缺少百户吗?
印子钱?李若琏傻了,当然知道什么叫印子钱,就是高利贷。心里极度的不安,难道什么人欠了皇帝的高利贷?皇帝准备派自己去要债?李若琏觉得天都要崩溃了。皇帝也放高利贷,这说出去,别人会骂自己是疯子。更疯狂的是还有人敢欠皇帝的高利贷不还,嫌自己的脑袋长得太好了吗?李若琏彻底的石化了。
见李若琏傻傻的半天没反应,杨改革道:“怎么,不愿意?”
李若琏忽然醒悟过来,冷汗淋漓,惶恐的道:“回禀陛下,微臣明白,微臣愿意,愿意。”李若琏猛然醒悟过来,连忙答应下来。虽然这收印子钱不光彩,欠皇帝高利贷的人很牛B,不过,和现在的自己没多大关系,自己还是先答应下来再说,至于日后的事,日后再说,否则,这个君前失宜,就是大罪,知道了皇帝放印子钱,而又不给他办事,恐怕,自己没有好果子吃,除了接受,难道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嗯,你明白就好,这件事,不是叫你自己去放印子钱,放印子钱的人,有专人,其中一个叫做李为仁,你可能认得,司钥库的太监,他们负责放,你就负责收账,当然,是有人赖帐不还的情况下,你还要负责这银子的安全,不要让人卷跑了银子,还要负责看管那几个放账的人,不要让他们跑了,这管账的事,朕过一段时间,会派人负责的,现在,就由你负责暂代一段时间,明白吗?”
杨改革说了一大堆,把这放印子钱安排得妥妥的,李为仁那伙人负责放,李若琏负责看管人看管银子的安全,日后,自己找几个小太监负责管账,这样,一个放贷部门的各项功能就算是齐全了。
李若琏如同听天书一般听皇帝侃侃而谈。忍不住用手捏了捏自己的大腿,很痛,确定不是在做梦。这位皇帝,难道疯了吗?这李为仁是谁,在宫里做过侍卫的李若琏自然知道,这皇宫里的几个大太监的名字,李若琏还是知道的,派太监去放印子钱,这样疯狂的事,已经超乎了李若琏的想象了,还要派自己这个锦衣卫去收账,想到这里,则觉得更加的超级疯狂,世界上还有谁敢不还皇帝的钱?自己这收账的“活”,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虽然李若琏一个人傻傻的呆着,不过杨改革还是一个人说下去:“你回去之后,挑几下可靠的人跟你去办这些事,记得,这件事要保密,跟朕是没有关系的,朕是不会承认的,只是那几个奴才私自出去放印子钱,而你,只是负责给他们收账,懂吗?不要把朕牵扯进去,这种事,朕是不会承认的,当然,如果有人敢不还钱,而你又没有办法,或者拿权去压你,你可以告诉朕,朕会给你做主的,还有,务必不要让那几个放账的人跑了,管理好朕的银子,等过一段时间,做的好了,就会有人去接替你,不会叫你做一辈子的收账的。”杨改革说了一大通,又是许愿,又是暗示,又是安排的。将这件事,安排得好好的,就只要李若琏去安心去办差。
李若琏听天书听了半天,终于明白自己的职责了。就是皇帝放高利贷,派自己去收账。要说如果这事下个圣旨什么的,自己可就是名副其实的“钦差”了,可惜,皇帝永远不可能下这种圣旨。暗暗盘算了一下,发觉,自己接下这个差事,其实完全没一点问题,想这朝中的那个当官的不做点买卖,不收点租子?当真都是靠那点俸禄过活吗?
别人放高利贷,会派混子去要账,收钱,有些有后台的人,也会动用官府的力量去收账的,比如他们锦衣卫的人,就有不少干这种穿一身官皮去吓唬人的事。
皇帝派自己的亲军锦衣卫去收账,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只要做得隐秘,不在名面上承认,谁敢说什么?大家都在做,这可是潜规则,自己当然也可以做,只要不说是皇帝开的买卖就行了。这样,有了皇帝做后台,谁敢不还钱?谁敢拿权利压自己?这个可比什么一般的“钦差”给力多了。还可以经常接近皇帝,做好了,日后肯定会升迁,李若琏心里,已经对这件事,相当的喜欢了。期待这那些用权利欺压自己,不还钱的家伙被皇帝整治的窘样。
“微臣遵旨。”李若琏可以说是欢天喜地的接受这个任命,亲信,心腹,将来是皇帝绝对的心腹啊!这事要是给皇帝办妥了,还怕没有将来?
“既然明白,那就去办吧,大伴,给李若琏拿六十万两银子的银票去,……李若琏,你回去之后,把这六十万两分成六份,给那六个放债的每人十万两,让他们出去放债,出钱和进钱都不过他们的手,记得回去了找一些可靠的人和你一起去办这件事,注意安全。”
六十万两……李若琏呆了,自己长这样大,虽然也是衣食无忧,但是,从没见过这样一大笔钱。就是银票,恐怕也要一个大包袱装这吧。李若琏彻底的石化了。
至于安全问题,其实,完全不要担心,只要不露白,在天子脚下,谁敢抢身穿飞鱼服,锦衣卫百户的东西?活得不耐烦了?
李若连背着一个大包袱,整整六十万两银票走了。看行走的模样,有点怪怪的,太过于机械了点,显然还没有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杨改革看着李若连消失在门外,心里盘算着,自己这六十万两银子,最早,应该可以从明天可以算利息了,哈哈哈!好买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自己这头明朝最大的巨无霸参与到这个市场里面去了,通吃!
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顺便说下历史上明末汤若望他们这些传教士在北京传教的事,可以说相当的成功,入教的达官显贵不在少数,甚至宫里有不少的大太监都入了教,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传言崇祯的皇后在最后关头,甚至向西方写信求援的事,从这里,可以看出,以汤若望为首的这些传教士们,从高层入手,逐步取得信任和进展,然后向下层扩张的策略,很成功,只不过明朝忽然就那样灭亡了。如果不是明朝灭亡,恐怕,要不了多久的时间,基督降临之门,就真的打开了。】
【顺便说下历史上明末汤若望他们这些传教士在北京传教的事,可以说相当的成功,入教的达官显贵不在少数,甚至宫里有不少的大太监都入了教,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传言崇祯的皇后在最后关头,甚至向西方写信求援的事,从这里,可以看出,以汤若望为首的这些传教士们,从高层入手,逐步取得信任和进展,然后向下层扩张的策略,很成功,只不过明朝忽然就那样灭亡了。如果不是明朝灭亡,恐怕,要不了多久的时间,基督降临之门,就真的打开了。】